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周国光)概念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1.1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运用比较法来探求汉语语法特点做法:1.在语言类型学的背景下,把汉语同世界各大语系有代表性的语言相比较,确定汉语在世界语言类型中的地位。
2.进一步确定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原因: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2.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则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探求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1.有无原则: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英语所无;或者英语所有,汉语所无。
有无原则是归纳汉语语法特点的基本保证。
2.价值原则:根据有无原则,只能说明某些语法因素可能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但不是必然。
有些语法因素虽然是某一语法系统所独有,但这种因素并不能决定该语言的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
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
第一层意思: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
第二层意思: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影响。
1.3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1.3.1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1.汉语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
①单名谓语句。
(例:明天国庆节,明天n.+国庆节n.)②名词短语谓语句。
(例1:名+名短语做谓语:她瓜子脸;例2:形+名短语做谓语:刘班长好口才;例3:数量+名短语做谓语:门前一条大马路;例4:名词性联合短语做谓语:这套房三室两厅。
)③“的”字短语谓语句。
(例:我母亲教书的)PS.所谓的名词谓语句,是省略了判断动词“是”,使原来的名词性宾语提升为谓语。
但也有的例子不加入“是”加入其它动词照样成立,例:门前一条大马路。
汉语语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8-8-25第一节概说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词: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电、电脑、电视、水、水稻等。
语素:有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电、脑、视、水、稻等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语素的概念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词语的概念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短语的概念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句子的概念句子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
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语文复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词语的概念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除了这基本的七种构成方式,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对于想要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
1. 主语和谓语动词汉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组成。
主语是执行动作的人或物,而谓语动词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句子“我吃饭。
”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动词。
2. 语序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SVO),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而宾语在后。
例如,“我喝水。
”中,“我”是主语,“喝”是谓语动词,“水”是宾语。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汉语的语序可以有所变化。
3. 状语和补语除了主谓宾结构,汉语中还可以使用状语和补语来提供更多的信息。
状语通常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我昨天在家里学习。
”中,“昨天”是时间状语,“在家里”是地点状语。
补语则用来补充主语或宾语的信息。
例如,“他是老师。
”中,“老师”是补语。
4. 助词和介词汉语中有很多助词和介词,它们可以帮助跟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其他成分进行连接或者表示关系。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
”中,“喜欢”是动词,“看”是动词,“电影”是名词。
在这个句子中,“喜欢”后面用了一个助词“看”,表示动作的对象是“电影”。
5. 时态和语气汉语中的动词可以使用不同的时态和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常见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
”中,“去了”表示过去时。
语气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意义。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中,“去过”表示疑问。
6. 名词和代词名词是汉语中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词语。
代词则用来替代名词的称呼。
例如,“我是学生。
”中,“学生”是名词,“我”是代词,代表了“学生”。
这些是汉语基本语法的一些概念和结构。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当然,汉语的语法还有很多其他细节和特点,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来掌握。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第一章语法概说,汉硕咨询扣:伊尔酒吧三六欺凌四五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

2006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6, №3总第13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13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屈承熹(佛罗里达大学美国,黑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中国,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摘 要:本文将“篇章语法”定义为“篇章”与“语法”的结合,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小句内部结构之影响,并将之定位于认知基础之上,与功能语法互通,然后透过语用,以达成交际、沟通之目的。
在理论上,则应广纳各家学说,研究如下多种问题:时空关系、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话题与焦点、信息处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前后景安排(foregrounding and backgrounding)、事件整合(event integration)、修辞结构理论(RST—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等等。
汉语篇章语法,固然应遵循一般理论与方法,但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其体标记之篇章功能、话题结构在篇章组织中的地位、其句末虚词对篇章联系所发生的作用等等。
本文特举体标记“了”、话题的有标与否、句末虚词“呢”三个问题,对上述诸方面作一简单说明。
至于目前汉语篇章语法的情况,本文认为,国内有系统的介绍,多出自英语语言学界,而且一般都师从韩礼德(M.A.K.Halliday)。
韩礼德之“系统功能语法”固然自成一家,但若全盘照搬而以之处理汉语,则尚嫌不足。
本文并就话题与回指、句末虚词与语篇标记、信息处理与信息来源等问题,指出汉语篇章研究之实际情况。
对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之展望,本文抱相当乐观之态度。
由于许多领域,均在起步阶段,故前途非常开阔。
例如,“汉语篇章句”之严格界定,即为可努力目标之一。
而且,汉语篇章语法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也一定可以做出不少贡献。
关键词:篇章语法;关联性;句末虚词;信息处理;体标记;话题标记性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一、什么是篇章语法?顾名思义,篇章语法 (discourse grammar) 应该是“篇章”(discourse) 与“语法”(grammar) 的结合,故有别于一般的“语篇研究”(discourse study) 或“话语/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兰宾汉第一章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探索与分析方法的嬗变第一节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研究一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思考二汉语语法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申小龙认为,汉语的人文性是“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具体表现为“重意会”、“重虚实”、“重具象”,以上三方面的特征集中到一点,就是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语序十分重要3.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4.量词十分丰富5.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6.不同语法单位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第二节汉语语法分析理论的探索一中国语法意识的萌芽与西方语法的模仿二文法理论的探索与革新三语法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四更为深入和多元化的语法研究第三节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一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二转换生成语法三变换分析法四语义特征分析法五其他分析方法1.语义指向分析2.语义结构关系分析3.分布分析4.配价分析5.语用分析第二章语素与词的认识与分析第一节语素及其分类一语素的识别确定一个汉字是不是语素,应同时考虑两个方面:音和义,而且必须是最小的单位。
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语言单位包含几个语素,可以用“替换法”加以分析。
二语素的分类1.从语音构成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从语法功能看,分为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
3.从分布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第二节词一词的划界问题一般认为,“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判定词与非词,也可以用扩展法来检查。
某一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
二词的构成(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复合型合成词(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实语素并列组合而成。
(2)偏正式由两个语素构成,后一个语素为中心语素,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之语法总结

(1)动语只和宾语具有配对关系,动语是大宾语的成分。
(2)没有动语也就无所谓宾语,反之亦然。如:
(3)如果一个句子是主谓句,并且有宾语,它的结构格局是:
3.中心语和修饰语
(1)中心语:是偏正结构中被修饰、限定、补充的
成分。如:
上述两个“语法系统”是有差别的。
一种语言只有一个客观的语法系统,它是客观存在于
语言当中的。但一种语言的表述系统却可以有几个。造成
表述系统多样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自身是复杂的,要全面把握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二是语法学家的研究方法、角度、能力以及占有的材料、观察问题的方法、能力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尽管面对的是同样的研究对象,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或者不很相近的结论来。
句子。
根据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语法系统的含义:“语法系统”指的是语言中各级各类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种种联系。
2.“语法系统”含义的双重性
(1)客观语法系统: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语法系统,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系统,是实在的,可以被认知的。
(2)语法表述系统:是语法研究者对于客观语法系统进行观察、研究进而进行表述的结果,是有一定主观色彩的科学体系。
X(+的)+名:(我的)书 (木头的)房子
(吃的)东西 (大)房子
X(+的)+动(他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欢乐。
(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其中,第二种结构模式否定了以前关于定语的一种说
法:“定语是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
b.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结构模式有:
X(+地)+动/形:[马上]去 [已经]走了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1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编 完整版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编第一章概说一、什么是语法①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
②语法具有生成性。
③语法是理解话语的认知规则。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词汇是语言里词和词的等价物的总汇,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 是语言的“间架”;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词汇和语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语法单位是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可分为语素(造词单位)、词和词组(造句单位)与句子(表达单位)。
(一)语法、语法学的含义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要素之一,指的是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组合的结构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合成短语的规则以及词、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
“语法”这一术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构词规律和造句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这个含义上说,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只有一套。
“语法”的另一种含义指人们对一种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的认识,这个含义上的“语法”也称为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记录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语法书,也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由于不同的学者在研究语法规律时各自的理论背景、分析方法、观察问题的角度以及所掌握材料的不同,对同一种语言语法结构规律的认识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学体系,这种“语法学”的分歧并不影响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本身。
语法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深入的描写、分析与解释,使总结归纳出来的语法研究成果不断地逼近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本身。
因此学习语法不要在术语上兜圈子,关键是把握语言事实,从语言事实中总结归纳出符合这种语言实际和特点的语法结构规律。
现代汉语讲义(第四章语法)

2.提示成份 与主语成份或谓语成份中的某一部分 有复指的关系。可分为称代式和总分式 两类。
第七节 句式系统
句式是按照句子的局部特点划分出来的类 型系统。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可分为4类。 1.受事性主谓谓语句。 2.领属性主谓谓语句。 3.关涉性主谓谓语句。 4.周遍性主谓谓语句。
二、双宾语句 双宾语句的特点。
(三)修饰词 修饰主体词。
1.区别词:单用只能做定语,跟“的” 组成“的”字结构。 跟形容词的区别是不能作谓语,跟名 词的区别是不能作主语或宾语。
2.副词:只能做状语或补语。 副词的分类:程度、范围、时间、否 定、语气五类。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能否充 当状语。
(三)声音词 1.拟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可以 单独成句,主要作状语,重叠式加“的” 还可作谓语、补语和定语。 2.叹词:表示强烈感情和招呼应答。 一般都独立成句,有时可活用作谓语, 重叠后也可作状语。
8.兼语词组:由一个述宾词组跟一个主谓 词组套叠而成,述宾词组的宾语兼任主谓 词组的主语。第一个动词往往带有使动性。 是谓词性词组。
兼语词组:“请他来” 宾语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述宾词组:“希 望他来” 兼语词组和宾语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述宾 词组之间的区别:(1)“请”后面不允许 停顿,“希望”后面可以停顿;(2)“请 ”有使动义,“希望”没有;(2)后动作 “他来”是前动作“请”的结果,“他来 ”不是“希望”的必然结果;(4)不能在 第一个动词后插入其他成分,说“请明天 他来”,但可以说“希望明天他来”;(5 )可以针对述宾部分提问说“你请谁?” ,但不能说“你希望谁?”(但可以说“ 你希望什么?”)。
二、结构 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 与虚词的组合。
1.量词结构:量词在后并跟其他词语组 合而成的结构。 名量词组成的名量结构可以充当定语、 主语、宾语,动量词组成的动量结构可以 充当补语。
汉语语法大全(大全五篇)

汉语语法大全(大全五篇)第一篇:汉语语法大全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大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常识 语法篇

语言学常识语法
22
•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组合能力:名词一般能受数量词的修饰, 排斥跟“不”字的组合。 (2)成分能力:名词以能够充当主语宾语为必 要条件。 2、名词分一般名词与特殊名词两类。 (1)一般名词大致可分为专有名词、具体名词、 抽象名词三类。 (2)特殊名词指的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 位名词。
• 注:现皮鞋的皮质种类繁多,这里指最早的皮鞋为牛 皮制成。
语言学常识语法
18Leabharlann • 当然构词法中还有一些是短语 结构没有的类型。比如:
• • • • •
重叠:爸爸、宝宝 正偏:肉松、菜干 量补:花朵、房间 添加词头:阿姨、老虎 添加词尾:桌子、石头
语言学常识语法
19
• 由于复合词的结构和短语结构基本一致,有 时词和短语的界限就不太清楚。这类介于词 和短语之间的“过渡地带”就离合词。 • 洗澡—洗个热水澡 • 理发—理个短发 • 睡觉——睡个好觉
语言学常识语法
6
• 马建忠,字眉叔。江苏 丹徒(今镇江)人,太 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 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 开始研习西学。主要著 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 》、有《文通》(通称 《马氏文通》)十卷, 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 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 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 法著作。
7
• 《马氏文通》出版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 19世纪末叶,清政府极端腐败,当时的中国, “其见欺于外人也甚矣”(马建忠《拟设翻译 书院议》)。 • 帝国主义的坚甲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 之门,也震醒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他们当中的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 • 汉语太难 “隐寓”——“规矩”:格朗马 • “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 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达道明理之西人相 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文通· 后序》)。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1.八种一般句子成分,两两相 对,具有同现性。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双竖线左边是主语,右边是谓语。
☆动语(述语)和宾语
1.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 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2.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 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二、语法性质
1.抽象性 2.生成性 3.递归性 4.系统性 5.民族性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总特点: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 借助于语序和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 关系和语法意义。表现在:
(一)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 响
(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 用
3.如:“做作业”里,“做”是动 语,在前,“作业”是宾语,在后。
☆定语和状语
1.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 修饰语
2.状语是谓语(动词、形容词)性短 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3.如:“他的态度”里,“态度”是 中心语,“他”是定语。“很坚决” 里,“坚决”是中心语,“很”是状 语。
☆补语和中心语
2.“语法”这一术语有两种含义:
•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 另一种含义指人们对一种语言中客观存在 的结构规律的认识,这个含义上的“语法” 也称为语法学。
3.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
语法学的种类主要包含词法和句法 两部分。
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 形的变化和词类。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 构规律和类型。
第五章 语 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讲述现代汉语各类词的用法,
短语、句子的结构和类型,使学生 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辨 认词性、分析句子、分辨句子正确 与错误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_方梅

#学术述评#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方 梅XX 作者方梅,196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¹G.Br ow n and G.Yu le,Disc our se A naly sis .Cambridge:Cambridge U niver sity Press,1983.º Chauncey Chu,A Discourse Gr ammar of M an darinCh inese .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1998.一、研究理念篇章语言学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研究,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和对语言产品的影响。
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语言产品产生的影响,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篇章语法(Discour se G rammar)。
篇章语法分析是以语法范畴为出发点的、针对跨句语篇的语法现象的分析。
它关注不同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在语篇当中的地位和功能,关注交际互动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乃至语法手段的塑造。
在一些文献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文献,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Discour se A naly sis/T ex t G rammar)与篇章语法是可互换使用的术语,如Bro w and Y ule 所著Discourse A nalysis 。
¹以篇章)功能为导向的语法研究有两个目标。
其一是描写,说明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形式。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表达/内容0相同而表现/形式0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指称一个对象,可以用名词短语、光杆名词,也可以用代词,说话人在怎样的情形下选择使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二是解释,回答/语言结构形式何以如此0。
比如代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这个范畴,代词的普遍性是由什么机制决定的?功能语法学家从三个方面寻求对所描述现象的解释。
汉语语法学讲义

汉语语法学讲义第一讲语法概述零、语法溯源一、语法规则二、语法意义三、语法类别(规范语法、教学语法)四、语法的定义第二讲语法范畴零、形式范畴与语义范畴一、基本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二、高级范畴(指称/陈述,自主/非自主,自动/他动,等等)第三讲语法单位零、形、音、义、用紧密结合的语法单位一、字词二、词组(短语)三、句子四、篇章第四讲语法分类零、分类的目的与意义一、词类(虚词的运用)二、短语类三、句类第五讲语法分析(句法分析)零、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一、结构分析二、功能分析三、语义分析四、语用分析第六讲语法应用零、语法应用的广阔前景一、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三、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汉语语法第七讲汉语语法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一、语法学界人物介绍二、焦点和难点参考教材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邵敬敏《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一、溯源背景资料——法(法灋),《说文》:“平之如水。
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独角神羊,或疑为鹿的一种),能辨曲直,即獬豸(xièzhì),其性忠厚,见人争斗,会用角去顶理亏的一方。
(俗话:一碗水端平。
)“法”最直接的引申是法律、法规、法度,在语法一词中,法可理解为:规则,规律,规定,标准,尺度等等。
“语法”一词来源于西方语言学。
Grammar一词源自希腊语gram (写)写出来的东西由写出来东西引申为作文法,再引申为文法,再抽象为语言组织规律。
两个思考问题。
1.语言系统与国际象棋的比较(索绪尔)2.语法的先验性和语言约定俗成,对两种语言观的思考。
语法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二、规则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语用)形音义间的影响“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DOC)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第一章语法概说,汉硕咨询扣:伊尔酒吧三六欺凌四五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现代汉语语法及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编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2.汉字是音节文字。
3.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所谓能独立运用,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不必与另一些特定的语言成分结合)进入句子。
4.短语: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就成为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是造句的单位。
5.语素一般是比词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比词大的语言单位。
由于汉语的词大多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又由于书面语中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汉语成分,所以一个语言单位究竟是语素还是词,是词还是短语,有时难以确定。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很多难于从理论上解决的语言成分,只能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加以规定。
语素、词、短语的划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6.句子:指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停顿、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7.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语段、篇章。
8.我们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其词汇意义。
9.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充任句子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包括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
虚词一般不能充任句子成分,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
虚词下又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象声词四类。
此外还有叹词。
10.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是“体词”,在句中主要不作谓语;动词、形容词是“谓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
11.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12.句法结构关系:词与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短语,词与短语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短语。
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这种关系叫句法结构。
13.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述宾)关系、补充(述补)关系、主谓关系。
14.短语可以分为三大类: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固定短语。
27汉语语法教学及教学技巧

语音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是一种不可分
割的表里关系。
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统一,是就各种语 言自身的语法结构而言的,每一种语言自 身的语法结构都是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 统一,无一例外。但是用什么样的形式结 构表示什么样的语义结构,各民族的语言
都有自己的规范。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区别,除了表现为 用不同的形式结构表示同样的语义结构以 外,还表现为一部分语义关系不同,却表
词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够 的信息量,所以词不是言语交际
单位。
词组也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 足够的信息量,所以词组也不是
言语交际单位。 句子可以作为言语交际单位。
词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够的 信息量,所以词不是言语交际单位。
词组也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 够的信息量,所以词组也不是言语
交际单位。
10 汉语中有一种“动补结构”也 是
英语中所没有的,如“看见、听到、 想清楚”等。
11在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有较大的 省略余地。
二、语法教学
迄今为止,在我国出版的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中, 语法教学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重点也不够突出。 一般只偏重于句法教学,语段和语篇的组成规则 在教学内容中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列出的语法单 位虽然包括词、词组和句子,但是词法和词组规 则的教学实际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词、词组 和句子的教学多半只是形式结构的介绍和分析, 语义关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口语语法的教学 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语法教学效果很 不理想,多数学生语法掌握得不好,甚至到了高 年级,表达时还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连续表达时
( 3 )词形变化。许多语言都通过变化词形的办 法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
( 4 )语气。就是用不同的语气表示不同的语义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6, №3总第13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13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屈承熹(佛罗里达大学美国,黑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中国,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摘 要:本文将“篇章语法”定义为“篇章”与“语法”的结合,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小句内部结构之影响,并将之定位于认知基础之上,与功能语法互通,然后透过语用,以达成交际、沟通之目的。
在理论上,则应广纳各家学说,研究如下多种问题:时空关系、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话题与焦点、信息处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前后景安排(foregrounding and backgrounding)、事件整合(event integration)、修辞结构理论(RST—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等等。
汉语篇章语法,固然应遵循一般理论与方法,但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其体标记之篇章功能、话题结构在篇章组织中的地位、其句末虚词对篇章联系所发生的作用等等。
本文特举体标记“了”、话题的有标与否、句末虚词“呢”三个问题,对上述诸方面作一简单说明。
至于目前汉语篇章语法的情况,本文认为,国内有系统的介绍,多出自英语语言学界,而且一般都师从韩礼德(M.A.K.Halliday)。
韩礼德之“系统功能语法”固然自成一家,但若全盘照搬而以之处理汉语,则尚嫌不足。
本文并就话题与回指、句末虚词与语篇标记、信息处理与信息来源等问题,指出汉语篇章研究之实际情况。
对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之展望,本文抱相当乐观之态度。
由于许多领域,均在起步阶段,故前途非常开阔。
例如,“汉语篇章句”之严格界定,即为可努力目标之一。
而且,汉语篇章语法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也一定可以做出不少贡献。
关键词:篇章语法;关联性;句末虚词;信息处理;体标记;话题标记性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一、什么是篇章语法?顾名思义,篇章语法 (discourse grammar) 应该是“篇章”(discourse) 与“语法”(grammar) 的结合,故有别于一般的“语篇研究”(discourse study) 或“话语/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 (clause) 与小句之间的联系。
”而此等联系往往会影响到小句本身的语法结构,尤以汉语为然,乃有“汉语篇章语法”之议。
由于小句间联系之形式不同,并有疏密之分,因此这样的研究,不但对篇章的连贯能获得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语法结构上,对汉语中“句子”(sentence) 这个概念,也可以作较为具体的认定。
二、篇章语法的定位篇章语法,不能取代句法 (syntax),但对句法有积极的解释作用。
故与句法研究,不但不相冲突,而且相辅相成。
篇章语法的研究,着重于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因而与“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其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可以用下图表示:功能语法认知 →{ ↑ ↓ }→ 语用 → 沟通篇章语法三、篇章语法的理论基础上图显示,篇章语法是建基于人类的认知,配合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对语篇组织作分析与解释,再透过语用,达成对语言沟通作进一步的了解。
篇章语法的认知、功能的概念基础,可以概括如下:(1) 象似性 (iconicity),(2) 原型性(prototype), (3) 连续统 (continuum)。
1它的理论,则综集各家学说而成,如: Chafe (1994), Givon (1995), Halliday (1985/1995), Halliday and Hasan (1976), Langacker (1999,2002), Longacre (1996), Mann and Thompson (1988, 1992) 等等。
这些学者,对下列诸问题,在理论上都有精辟的见解、在实践上多有创新的分析:时空关系、衔接(cohesion)、连贯 (coherence)、话题与焦点、信息处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前后景安排 (foregrounding and backgrounding)、事件整合(event integration)、修辞结构理论 (RST---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等等。
四、汉语篇章语法的特点汉语篇章语法的理论基础,固然与其他语言的篇章语法不致有什么重大的差异,但是,由于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在实践上也就可能有显著的分别。
基本上,汉语有两个特点为中外语言学界所公认:一个是“孤立型” (isolating,与西方语言的 inflectional 对立) 或称“分析型”(analytic,与“综合型”synthetic 对立)。
另一个是“话题显著”(topic-prominent,与西方语言的“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 相对立)。
这两个类型特性,当然对句法分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汉语分析不能拘泥于词类变化的形式,对主语的要求不甚严格等等。
其实,其重要性也许更展现于篇章研究上的差异,例如:话题在篇章衔接上所展现的重要性。
然而,除此而外,还有许多结构与功能,至今甚少受人注意。
例如:“象似性”在汉语语法及篇章上的重要性,副词的连接功能,动词词缀在前后景安排上的组织功能,以及句末虚词在语句连贯上所能发挥的作用等等。
这些都是汉语篇章语法与西方语言极为不同之处。
兹于下面第五、六两节中择要举例说明。
五、汉语篇章语法的研究方法汉语篇章语法的研究方法,其实并无异于一般的步骤:即由问题的发现开始、到假说的提出、语料的搜集、假说的证实(或推翻)、乃至最后的理论确认。
至于语料的使用,则目前多半以书面语为主,但也可以随所处理问题而有所不同,当然也绝不排除口语的采用。
不过,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应尽量避免自创语料,尤其要避免自创“不常见”的语料。
在理论的应用上,其方法也不外以下三个阶段:一、试图将现有的各种理论应用于汉语篇章的分析。
二、检验应用的结果,是否对各该语言现象可以作合理的解释。
三、如果该解释不尽合理,可以试图对该项理论作适度的修正,或另行发展更为合乎汉语本身结构的理论。
但是,由于汉语篇章语法所处理的问题与一般语法不同,因此也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对处理过程也就随之而有不同的需求。
兹举数例说明如下:(一) 动词后缀“了”的篇章功能一般语法都将动词后缀“了”作为“完成体标记”处理,这当然绝对没错。
但是,如果仅根据现有的理论,只从语义及句法的角度来分析,就有很多问题无法圆满解决。
例如:(Chu 1998:70—71)我下车以后,中国同学热情地帮?了/ф我搬了/?ф行李。
(1a)b) 昨天他们真是帮了/*ф我很大的忙。
c) 上星期他们帮了/?ф我搬行李,我今天晚上请他们吃饭。
d) A: 你星期六晚上干什么去了?B: 我没干什么啊!就去看了/*ф一场电影。
e)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一场)/ф电影,没买到票。
其中的“了”有时候需要,有时候却不需要。
这样的事实,无论从各该语句的句法层面或从该词缀的语义层面,都无法得出一个既合情合理、又具普遍性的解释。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宽到篇章层面,应用“前后景”(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事件整合(event-integration)等的观念来分析,则不难发现,“了”还有表示“前景”和“主要事件”(main event)的篇章组织功能。
再进一步分析,则更可以发现,除了基本语义“完成”而外,“了”还有多种引申的语义特征,如下图(2):/绝对过去过去/ \相对过去(2) 完成\ /单独事件实现\整体事件图中的“整体事件”是指仅用一个“了”来组合几件事件而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1a)中共有两件事件,以动宾结构“帮(我)”及“搬(行李)”分别表示。
如果这是两件各别的事件,则其后都可以跟词缀“了”;但是,事实上这两件事件是当作同一件事件中的“子事件”处理的,所以仅用一个“了”,而且是用于其中较为主要的事件,即“搬行李”。
与之相反,(1c)中前面一个小句虽然同样包含这样两件事件,但为了要说明为什么“我今天晚上请他们吃晚饭”,所以前面的主要事件是“他们帮我”,而不是“(他们)搬行李”;因此,同样将两件事件组合成一件,(1c)中的“了”以跟在“帮”后面较为合适。
如此分析,不但“了”的隐现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且对“了”的其他功能 (如用“相对过去”来解释“先后排序”等),也就可以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 话题在现代汉语篇章组织中的地位一般语法中所举话题的例子,多半像下面这几个标示得非常明确的话题形式:(Li and Thompson 1981)(3a) 这棵树,叶子很大。
(p. 15)b) A: 我在新国学校教书。
(p.100)B: 噢!新国学校,那儿有一位张先生你认不认识?而对话题的讨论,多半用“通常”“可能”“可以”等不甚确定的语气词来说明,例如:(刘月华等 2001:913;其中底线为本文作者所加。
)(4a) 话题通常位于句首,多为名词成分,话题后可以有停顿,可以加语气词“啊”、“吧”、“吗”、“呢”等。
b)话题通常是已知信息。
c)话题与主语相比,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比较远,……可能是动作的受事、工具、处所或其他有关系的事物。
d)话题的语义范围可以覆盖一个语段中的几个句子。
例如:这本书我看过了,没有意思,你不要买。
这些都是事实,故所描述绝对正确。
上例(3a)中的“这棵树”是话题,是用来表示“该句所涉及”(the topic of a sentence is what the sentence is about)。
(3b)中的“新国学校”也是话题,是用来表示“与前句的联系”(to relate the material to some preceding sentence)。
类似这样的举例,当然都没错。
(4)中对话题性质的阐述,也完全准确。
问题是这样处理汉语话题,固然都有理论依据,但却仅是片面的,而且也没有完全照顾到汉语话题的特性。
汉语话题通常有两种功能:一为提示该句所涉及的人、事或物,一为作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联系。
一个话题可能仅仅单独执行一种功能,有时则两种功能同时执行。
而现代汉语对一个话题究竟执行何种功能,则可以由该话题的形式来区别。
汉语话题的形式,可以分成“有标”(marked) 与“无标”(unmarked) 两类。
上例(3a)、(3b)中的是“有标话题”,(4d)中的例句所举是“无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