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之间的对比归纳
古今中外改革类复习
古今中外改革类------专题一、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1、中国古代史(1)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奖励军功(受到贵族反对);承认土地私有(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推行县制(影响最深远);统一度量衡。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494年。
内容: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世界古代史(1)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有一个宫相叫查理.马特,8世纪,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的分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大化改新:是646年发生在日本的一场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使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3、典型题例分析:(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排练历史剧《商鞅变法》,请帮他们找出剧本中的错误()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B、秦国人纷纷放弃耕田织布,经营小商品买卖C、一名士兵由于战功显赫,被封官赐爵,赏给土地房宅D、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2)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当时社会性质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顺应了历史的潮流(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A、公爵B、侯爵C、伯爵D、子爵(4)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什么制度进行的()A、中国秦汉制度B、中国隋唐制度C、西欧封建制度D、美洲封建制度(5)下列改革中改变社会性质的是()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查理.马特改革④大化改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近代历史上的改革1、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1898年,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结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①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②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③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④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 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 义。他们是谁?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 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要点整合
二、近现代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 2.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 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3.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 动,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 化的第一步。 4.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资 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 本主义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要点整合
5.东欧国家的改革:1956年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 代,匈牙利改革,成效突出,曾有“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的称誉;80年代陷入新的困难。1968年,捷克斯洛伐 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都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1989年,东欧剧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也随 之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 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03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 的比较与启示
改革背景的比较
政治环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多发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 末新政,以及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这些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或转型时发
生的。
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改革,可以避 免重蹈覆辙,减少改革中可能出 现的失误。
优化改革方案
借鉴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优 化当代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成 功的概率。
为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当代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坚定民族自信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改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提供 精神支持。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未能实 现其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
总结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 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通过革命手 段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 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经济的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文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 和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现代化和文化 进步。
经济基础
中外改革者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在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则是工业生产方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罗斯福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新”在哪?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 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___轮船招商局__(上海 李鸿章)、 ___汉阳铁厂_与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防:南洋、__北洋_和__福建__三支海军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④兴办新式学堂:___京师同文馆___(1862年)
(2)起止时间:_1898 年6月—9月,历时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3)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①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万国公报_》宣传维新变法 ②组织__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_强学会__的机关报
(4)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告终,__ 谭嗣同__等六人被杀害, 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 外
破产:_北洋海军__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全军覆没
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②主观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_开辟了道路。
选修一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归纳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 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
5、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 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 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 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 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 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 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 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4、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 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四、特点: “公平”、“中庸”
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六、影响 1、积极: (1)经济: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
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 工
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 予
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二、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高考历史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1)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公元前六世纪初(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俊伦推行改革:一、梭伦改革的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平民沉重的负担解除了,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为雅典民主制形成打下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按财产(而不是出身)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但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4、国家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公民法庭。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1、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2、克里斯提尼在其基础上使雅典民主化进一步完成。
3、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总之,雅典的民主政治进程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三、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总之,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高考必备: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成功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 实力较强大;②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积极影响:①改变了封建落后状态,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 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 ③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 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消极影响: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推行 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
1、洋务运动
背景:①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 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本质上是维护封 建统治的不同道路)。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 防,培养人才。 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的极 力阻挠;洋务派力量分散、有限;没有根本 改变封建制度。 教训:地主阶级改革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 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 发展。
3.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 转变
⑴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 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 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 成工业化。 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的高速度。 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 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2.战国时期的变法 (1)商鞅变法 背景:①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②新兴地 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 主阶级统治。 主要内容: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④“燔诗书而明法 令”;⑤统一度量衡;⑥废分封,行县制;⑦废除井田制。 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影响: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了秦国的旧制 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集权制度,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 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原因),②最高统治者 支持,③措施得当。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精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我们现在正用新 经济政策来改正 我们的许多错误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我们惟一值 得恐惧的是 恐惧本身
罗斯福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 次革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背景 相同影响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 开创了资本主 中国特色的 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 各 自 品货币关系扩 义国家大规模 社会主义改 短;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 特 色 大生产、发展 干预经济发展 革开放 革之路;改革要勇于创新,改革是经济发展, 的新模式 经济 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等。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功原因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俄国农奴 块耕地和宅旁园地;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 农奴制 制改革 社”管理。这次改革废除了_______ ,使俄国走 资本主义 上了发展_________ 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 大转折点。
明治天皇 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加强中央 1868年_________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集权,____;向西方学习 ,___,鼓励发 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___, 征兵制 日本明治 文明开化 建立常备军;提倡“_________”,实行强制性_ 维新 义务教育 资本主义 的道路,但是保 ____。走上了发展_________ 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开始________, 对外殖民扩张 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面对经济大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1933年,罗斯 全国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新 福进行改革。核心和基础是《______》。 资产阶级政府大 政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_______ 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____________的先河。
专二.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5.(2011.河南中考)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是( C )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6.(2013邵阳中考)了解杰出人物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历史学 习的重要内容,下列三位杰出人物都曾领导 ( D )
11、 2010年安徽中考 1.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 材料: 1949年10月,有位诗人以一句“时间开始了” 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1978年12月,对于无数 中国人来,“时间又开始了”· · · · · · 请回答: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了怎样的转移促使 1978年人们心情喜悦的“时间又开始了”?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 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 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 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 果。” (1)请举出材料中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 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出符合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罗斯福新政; 特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5、 改革是强国之路,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 谈谈今天你们应该培养哪些素质才能成为国家合 格的接班人?
1. 要有创新意识。 2.要有敢于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3.努力学习,掌握外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忽必烈改制4、洋务运动5、戊戌变法6、土地改革7、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4、美国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戈尔巴乔夫改革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1、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部分】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拓跋宏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人物:王安石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人物:张居正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之间的对比归纳
历史上重大改革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二.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1)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2)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1)政治改革;(2)经济改革;(3)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性质看:(1)奴隶制度的改革;(2)封建主义的改革;(3)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四.改革的原因(背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五.改革的结果①成功: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②失败: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六.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的管辖
山南北地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元朝设宣政院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为宣政院辖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长驻西藏, 和伊犁将军 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时,清政 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驻军设哨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上书言事;发展农、工、 农奴可以拥有自己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 的财产,可以自由选
家预算;废除八股,开办 择职业;农奴可以通
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 过赎买的方式获得
练新式军队
一块份地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民生政策 发展农、工、商业
解放农奴,让农奴赎 买土地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始
开始于秦朝,秦朝丞相为三公之一,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终结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制度类别
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 的演变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分封制
即古书上说的“封建”一封邦建国 ,天子与诸侯分治天下。西周统治者将姬姓子弟、 功臣、先朝贵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朝时分封制最为完善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日本大化改 新
洋务运动
彼得一世改 革
时间
公元前 356年
494年
646年
19世纪 60-9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之间的对比归纳!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二.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1)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2)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1)政治改革;(2)经济改革;(3)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性质看:(1)奴隶制度的改革;(2)封建主义的改革;(3)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四.改革的原因(背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五.改革的结果①成功: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②失败: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六.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康有为、粱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共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6.特点:(1)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2)力量弱小的维新派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3)光绪皇帝的变法带有宫廷政变争夺的色彩。
(4)内容全面,但未涉及“行宪法,开国会”等主张7.性质:使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一、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1)不同:春秋改革①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②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③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战国变法①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②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③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
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二、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三、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比较相同:起因:都不同程度受到西欧的影响主观目的: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富国强兵结果: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封建性质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内容鼓励工场购买农奴,强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四、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五、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点:①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目的上,都要求摆脱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点:①社会背景上,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农民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
②领导力量上,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力量,用武力推翻幕府守旧势力,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守旧派势力强大,握有实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导致改革措施无法实施。
③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时。
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
欧美各列强一方面正忙于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另一方面正集中兵力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戊戌变法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不利。
④结果不同:一败一成。
六、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①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⑤内容部分相同,学习西欧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性。
不同点:①性质上,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内容上,中国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而日本和俄国改造封建制度,发展了资本主义。
③方式上,中国是在综理洋务的总理衙门和地方上办洋务的代表下所进行的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经济、文教等活动;日本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俄国是握有实权的沙皇代表贵族地主推行的改革。
④结果上,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没有走上富强之路,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惟一强国;俄国虽然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
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社会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封建危机严重(2)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措施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思想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八、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②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③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⑤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⑥虽然都失败了,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①国际环境不同,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②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④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⑤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⑥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九、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相同之处: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⑥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⑦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不同之处: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国力发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十、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三次改革成功的原因:①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②调整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
认识:三次改革各有特点,他们的成功说明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某一社会制度中的特有产物,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必须市场化。
十一、社会主义改革比较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改革的背景。
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问题而展开。
试从经济、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分析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1)背景: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悬殊较大。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③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忽略特殊国情,产生消极影响,前进步履维艰。
(2)内容:①强调国家主权独立。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提倡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