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表3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GPS放线及测量操作步骤

GPS放线及测量操作步骤

G P S放线及测量操作步骤Work hard in everything, everything follows fate!G P S放线及测量操作步骤 GPS测量是利用两台GPS接收机接受空间轨道上4颗以上GPS卫星发射的载波信号;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求出两台GPS接受机天线相位中心的距离..本节试介绍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包括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卫星定位控制点位的选定及GPS外业操作步骤..一、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对于采用GSP—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建筑界一哥二、卫星定位控制点位的选定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三、GPS外业观测1.GPS观测准备工作1GPS接收仪的一般性检视主要检查接收机各部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件是否松动与脱落;设备的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2通电检验通电检验的主要项目包括:设备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工作情况..当自测试正常后;按操作步骤进行卫星捕获与跟踪;以检验其工作情况..3试测检验试测检验主要是检验接收机精度及其稳定性..试测检验是在不同长度的基线上进行;两台GPS接收机所测的基线长与标准值比较;以确定接收机的精度和稳定性..通常至少应在每年使用接收机前进行一次检验..4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及观测时段的选择GPS定位精度与观测卫星的几何图形有密切关系;卫星几何图形的强度越好;定位精度越高;从观测站观测卫星的高度角越小;卫星分布范围越大;则几何精度因子GDOP 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通常要求GDOP值小于6..建筑界一哥通常GPS接收机的商用数据处理系统都带有卫星可见预报软件..使用软件时;需在当前子目录下存有前观测时卫星星历文件;调入预报软件后;输入预计观测站的概略坐标、预计观测日期和观测卫星的高度的截止角..软件首先读取前期卫星星历文件的卫星日程表;软件按预计观测日期计算卫星位置;再利用测站坐标计算卫星高度角;选取高度角大于高度的截止角的所有卫星进行预报;按时间顺序列出所有可见卫星信息..2.观测工作观测工作包括天线安置;GPS接收仪安置与操作;气象参数测定及测站记录等..1天线安置天线的精确安置是实现精密定位的前提条件之一..通常情况下;天线应尽量利用三脚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直接对中;天线的圆水准泡必须居中;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定向误差一般不应大于土5°..天线安置后;应在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如果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观测记录..2安置GPS接收仪在离天线的适当位置的地面上安放接收仪;用电缆把接收仪与电源、天线及控制器连接好;确认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进行预热和静置..3开机观测观测的主要任务是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接收和处理信号;以获取所需的定位观测数据..接收机操作的具体方法步骤;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不同的接收机操作过程基本相近;其主要步骤包括:1、打开接收机2、手簿开机3、进项目→新建→输入工程名称→确定→编辑→增加→椭球名称:xian80→中央子午线:109.30→点击ok→天线高:默认1.8m;可根据杆高调整;但必须跟杆高一致→确定4、校正坐标:保存→文件名:新建工程名称→应用→是→是第二步:输入→校正导向→输入本控制点的X、Y、H坐标→水泡需居中→校正→确定4、点放样:第一步:测量→点放样→目标→文件→导入→打开文件:ltlzbd01或 ltlzbd02或 ltlzbd03→导入第二步:选中要放样的点→确定..即可根据提示找到目标点..5、直线放样:测量→直线放样→目标→增加→输入或添加起止点、线名、里程0等相关信息即可→确定→选中该线→确定..即可开始放样了..四、数据处理当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通常应将当天的观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并计算GPS基线向量;基线向量的解算软件一般采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也可以采用通用数据格式的第三方软件或自编软件..当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对解算成果进行检核;常见的有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检测..根据规范要求的精度;剔除误差大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测..建筑界一哥当进行了数据的检核后;就可以将基线向量组网进行平差了..平差软件可以采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也可以采用通用数据格式的第三方软件或自编软件..。

外业观测操作手册

外业观测操作手册

外业观测操作手册1.§1.1 静态观测方法我们在GPS相对静态测量的一章中已经详细地介绍了GPS静态测量的过程,其中选点与埋石、外业观测这两部分为具体的野外观测,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在野外观测之前,还介绍了如何制定观测计划。

1.§1。

1。

1选点和埋石1.一、选点选点即观测站位置的选择.在GPS测量中并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网的图形选择也比较灵活,因此选点比经典控制测量简便得多.但为了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靠地保持测量结果,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的条件:①确保GPS接收机上方的天空开阔GPS测量主要利用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而且接收机上空越开阔,则观测到的卫星数目越多。

一般应该保证接收机所在平面15°以上的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或者大树的遮挡。

②周围没有反射面,如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如玻璃墙,树木等),不致引起多路径效应。

③远离强电磁场的干扰。

GPS接收机接收卫星广播的微波信号,微波信号都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而产生噪声,降低信噪比,影响观测成果。

所以GPS控制点最好离开高压线、微波站或者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

邻近不应有强电磁辐射源,如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天线、高压输电线等,以免干扰GPS卫星信号。

通常,在测站周围约 200m 的范围内不能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在 50m 内不能有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递通道.④观测站最好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⑤地面基础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注意:用户如果在树木、觇标等对电磁波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观测站,当接收机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这样即使采集时各项指标,如观测卫星数、DOP值等都较好,但观测数据质量很差。

建议用户可根据需要在GPS点大约300米附近建立与其通视的方位点,以便在必要时采用常规经典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

静态测量操作流程

静态测量操作流程

静态测量操作流程静态测量是⽤于施⼯项⽬,甲⽅给的已知点不够,⽤于加密,或者施⼯项⽬没有控制点,为了保证项⽬的整体精度能够满⾜施⼯要求所需要的⼀种测量。

GPS静态⼯作原理将静态机的GPS接收天线长时间静⽌不动架设在待测点位上,按⼀定的采样间隔采集由卫星发射过来的观测⽂件和星历⽂件。

之后,⽤静态后处理软件对观测⽂件和星历⽂件进⾏基线解算、⽹平差等后续⼯作静态外业操作流程选点观测站位置的选择。

在GPS测量中并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的图形选择也⽐较灵选点活,因此选点⽐经典控制测量简便得多。

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5°⾼度⾓以上不能有成⽚的障碍物。

制定观测计划在施测前,建议根据⽹的布设⽅案、规模的⼤⼩、精度要求、GPS卫星星座、参与作业的GPS数量以及后勤保障条件(交通、通信)等。

⽹形分布尽量均匀协调。

最好不要形成线状⽹形。

图形设计的原则GPS⽹应尽量采⽤独⽴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这样来增加检核条件以提⾼⽹的可靠性。

观测站点⽹点应尽量与原有的地⾯控制⽹点相重合,重合点⼀般不应少于3个(不⾜时应联测),且在⽹中应分布均匀,以利于可靠地确定GPS⽹与地⾯⽹的之间的转换系数。

同时亦应考虑与⽔准点相重合,⽽⾮重合点应根据要求以⽔准测量⽅法(或相当精度的⽅法)进⾏联测,或在⽹中布设⼀定密度的⽔准联测点,以提⾼⾼程测量的精度。

观测站点⼀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以利于观测及⽔准联测,同时为了便于与经典⽅法联测或扩展,必须考虑在GPS⽹点附近布设⼀些通视良好的⽅位点,以建⽴联测⽅向。

⽅位点与观测站的距离,⼀般应⼤于300m测前准备1.GPS主机(⾄少3台)2.三脚架(与主机数量匹配)3.基座(与主机数量匹配)4.卷尺5.静态外业观测记录簿6.注意检查主机电池电量,避免观测中仪器电量不⾜关机。

外业观测:外业观测1. 摆站:对中、整平2. 量取仪器⾼3. 将GPS主机设置为静态作业模式,设置采样间隔和⾼度解⽌⾓。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要点简介GPS静态控制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的基本要点,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仪器使用在进行GPS静态控制测量前,需要选用合适的GPS测量仪器。

常用的GPS测量仪器有Trimble、Leica等品牌,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预算进行判断。

在使用仪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仪器使用前,需要开机并进行系统和硬件自检。

•仪器和天线需要正确连接,天线需要稳定放置在可以接收到信号的位置。

•仪器需要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避免仪器倾斜或移动。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包括设置测量模式、坐标系统、数据采集间隔等。

数据采集GPS静态控制测量中,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好基准站和测站的位置,基准站需要一个已知的坐标,而测站可以位于需要测量的目标上。

•保持良好的天气状况,避免出现收不到信号的情况。

在野外操作时,需要注意遮挡物、电磁干扰等因素。

可以选择在晴天或清晨进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信号。

•在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采集间隔和采集时长。

一般来说,采集间隔应该越短越好,但采集时长则不应过长以避免出现数据不稳定的情况。

数据处理GP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下载和数据精度检验两个方面。

数据下载数据下载是将GPS测量仪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以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处理。

数据下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传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数据被不必要的处理和修改。

•下载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备后续使用。

数据精度检验数据精度检验是对采集数据进行检验和校正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精度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使用专业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常用的有Trimble Business Center、Leica Geo Office等。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得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与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她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得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得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与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得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得区域。

1.1选点得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得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得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得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得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得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得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得标记、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得稳定性、可靠性与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得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得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得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提交得资料:标石建造得照片2.仪器得验检:2。

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得外观就是否良好,就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得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得型号就是否正确、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就是否齐全完好,就是否与主体匹配。

e等gps静态测量规范

e等gps静态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等gps静态测量规范篇一: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xx)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1/16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162.仪器的验检:2.1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一、GPS网及其建立1、GPS网:采用GPS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由GPS点和基线向量所构成。

2、GPS静态测量的特点:(1)测量精度高(2)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3)可全天候作业(4)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5)观测、处理自动化(6)可获得三维坐标3、GPS网的建立过程:(1)设计准备阶段:项目规划;技术设计;资料搜集整理;仪器检定和检验;踏勘、选点和埋石(2)测量实施/施工作业阶段:实地了解测区状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备份;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控制(3)数据处理:网平差及其质量控制;技术总结;成果验收。

4、几个基本概念:(1)观测时段:从测站上开始接受卫星信号起止停止观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段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时段持续的时间称为时段长度。

(2)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

(3)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简称为基线。

(4)同步观测基线:利用同一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确定出的基线向量被称为同步观测基线(5)闭合环:由多条基线向量首尾相连所构成的闭合图形(6)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由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结果称为复测基线(7)同步闭合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为同步环(8)独立基线向量:若一组基线向量中的任何一条基线向量都无法用该组中其他基线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则该组基线向量就是一组独立的基线向量(9)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基线所构成的闭合环即非同步观测环也称为异步环(独立观测环闭合差的大小可作为评定基线解算结果质量的有力指标)5、GPS网的质量及质量控制:(1)质量=精度+可靠性+(成果适用性)(2)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指标)和质量改善(措施)(3)影响GPS质量的因素:GPS基线向量的质量(依赖于观测数据和处理方法);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观测方法);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网的设计及已有成果的质量);GPS网的结构(网的设计和外业观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数据处理软件及其解算方案)二、GPS处理的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的依据:GPS处理规范及规程;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书;其他规范与规程2、GPS网的精度和密度设计:用途/目的→GPS等级(AA、A、B、C、D、E)→精度密度设计。

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复习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复习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第一章绪论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GPS系统组成合各部分的作用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的作用:1)提供星历和时间信息2)发射伪距和载表信息,提供其他辅助信息地面监控系统的作用:1)监测卫星是否正常工作2)跟踪计算卫星的轨道参数并发送给卫星3)保持各颗卫星时间同步GPS接收机的作用:接受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获得必要的信息并经数据处理完成定位工作。

三:GPS系统的特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段;测站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功能多、应用广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各时间系统的应用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统为恒星时系统。

恒星时在天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平太阳时MT:以平太阳为参考点,由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统为平太阳时系统,平太阳时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系统是一致的。

3)世界时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定义为世界时UT,用于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计算。

4)原子时:这一时间尺度被广泛用于动力学作为时间单位。

5)协调世界时:既保持时间尺度的均匀性,又能近似地反映地球自转的变化。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一:人造卫星所受的作用力有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太阳、月亮对卫星的引力,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地球潮汐力等。

二体问题是忽略所有的摄动力,仅考虑地球质心引力研究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在天体力学中,称之为二体运动。

二:GPS卫星星历分为预报星历和后处理星历。

三:GPS卫星广播星历预报参数(p40)第四章GPS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卫星信号一:GPS卫星的导航电文(简称卫星电文)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

浅谈基础测绘外业像控静态观测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浅谈基础测绘外业像控静态观测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浅谈基础测绘利用卫片使用静态定位组网观测方式进行外业像控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摘要:静态定位组网观测是做像控测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针对卫片成图方式进行阐述作业流程对具体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像控基础测绘外业布点方案 GPS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前言利用立体遥感卫星影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1:10000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利用PLEIADES立体遥感影像,制作控制片,进行像控外业测量,形成外业像控成果;利用像控成果、PLEIADES立体遥感影像进行空三加密;经立体测图、数据编辑,制作DLG入库和制图数据;利用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像控外业测量,形成外业控制成果。

当测区内国家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像控点测量要求时,可合理布设高级地形控制点。

1、资料收集及准备工作1.1、资料收集需要收集的资料有: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测区范围内的1:5万更新数据(或1:5万图纸)、测区外扩1-2个5万范围的一、二、三、四等三角点资料、测区内或周围一、二、三、四等水准路线资料、测区结合表。

1.2、静态观测仪器设备准备1)数据接收设备GPS(如:国产华测X91、X93)接收机,辅助设备有:三脚架(铝合金材质)、基座、3米卷尺(作用是量取仪器高度)、观测记录纸(记录观测信息)、2B铅笔、小刀、橡皮、备用电池、充电器、亚米级手持GPS(用于找点、导航作用)。

2)标志设备,点位标志有钢钎(35CM长、1.5CM直径)(用于永久保留)、木钎(一般性保留)、钢钉(临时性保留),辅助工具有:锤子、红布条(或红绸条)(作用是绑到标志上)。

3)记录设备,具有GPS功能的数码相机(或8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如:NIKON COOLPIX AW100S等)(用途是对点位进行拍照),辅助工具有:标志旗(放置于点位上用于拍照),控制片、刺点针、整饰版、红色特种玻璃铅笔。

徕卡GPS测量操作手册

徕卡GPS测量操作手册

GPS静态观测(有手簿-无手簿)前言:目前GPS静态观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测绘来说,主要用于高等级的控制网测量(控制点的引测)。

故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外业的勘测(地形,卫星开阔度,控制点的布控,控制网形状的优化)还有就是外业仪器高的正确量取。

下面就徕卡GPS在静态过程中需做的一系列步骤做简要说明---第一步(静态设置)如下:此界面为开机界面,可以查看卫星状选择第5项(配置集)对静态配置集进在此可以新建,也可以在原来配置集的况和卫星颗数,把光标移到第3项行设置,具体如下图:基础上做调整(这里面不见意有很多配置(管理)然后按左下角继续进入下图集,多了乱),然后按编辑这里以查看所有内容为例:这里面主要是一些设置,可以不做变动。

静态模式这里选择“无”注意天线类型(选择相应的架设方法)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缺省高度即为仪器高,测量类型-垂直(0.36米为垂直偏移改正数)记录原始数据选择“仅静态”,记录速率要是有手簿静态测量的话就如上图所表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5S,10S)--记录时示,无手簿静态测量的话把上面标注的间越小相同时间内采集的数据历元就越多。

位置改成“是“(自动观测和自动保存)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也可以根据习惯更改相应的快捷键)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有手簿静态测量的话如上图所示,无手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根据测量环境簿静态测量的话,把开机界面改成“测量”可以对卫星类型和高度角进行调整)其他设置不变。

这里按默认设置即可。

这里显示的是主机序列号的后四位。

回到初始界面。

至此静态配置集已经设置好,下面进入测量。

第二步(外业测量)如下:如果是无手簿观测的话直接开机就好,不作业名称可以根据需要更改,配置集选点号可以根据需要做改变,天线高输过要在外业观测本上记录好仪器高,如果择刚才建好的,天线类型如实际情况选实际量测值,然后按观测—经过一个时有手簿情况的话,就选择测量,按继续- 择。

GPS复习资料

GPS复习资料

第七章GPS网及其建立GPS静态测量的特点:1、测量精度高2、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3、可全天候作业4、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5、观测、处理自动化6、可获得三维坐标GPS测量的局限性:1、要求对空通视2、短距离测量精度受限GPS网:GPS网是采用GPS定位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由GPS点和基线向量所构成。

建立GPS网的目的:为了确定网中各点在指定坐标参考系下的坐标,消除几何上的不一致性。

GPS网施测的基本外业观测单元是一个由多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的时段,GPS网由多台接收机进行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来逐步形成。

GPS网建立的过程分为:设计准备、施工作业和数据处理。

设计准备主要进行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选点埋石、仪器检测;测量实施包括实地了解测区情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备份、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包括网平差及其质量控制、技术总结、成果验收。

观测时段:从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起至停止观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

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

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由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解结果。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两条复测基线的分量较差的平方和。

闭合环:由多条基线向量首位相连所构成的闭合图形。

环闭合差:组成闭合环的基线向量按同一个方向的矢量和。

分为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

分量闭合差:组成闭合环的基线向量按同一个方向的矢量的各个分量的和。

全长闭合差:分量闭合差的平方和开方。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同步环闭合差可以从某一侧面反映GPS测量的质量,许多误差无法在同步环闭合差中得到反映。

独立基线向量:若一组基线向量的任何一条基线向量皆无法用该组中其他基线向量组合来表示,则该组基线向量就是一组独立的基线向量。

5700 GPS静态测量操作说明

5700 GPS静态测量操作说明

北京麦格天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静态定位•所谓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

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不等。

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的应用•目前,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被广泛地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物探测量及各种类型的变形监测等,在以上这些应用中,其主要还是用于建立各种级别、不同用途的控制网。

GPS在布设控制网的特点•选点灵活、不需要造标、费用低•全天侯作业•观测时间短•观测、处理自动化•测量精度高GPS基线向量网的工作步骤•测前工作•测量实施•测后工作测前工作•项目的提出•技术设计•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仪器的检验•踏勘、选点埋石测量实施•实地了解测区情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确定作业方案•数据传输与转储•数据传输与转储GPS基线向量网的布网形式常用的布网形式:n跟踪站式n会战式n多基准站式(枢纽点式)n同步图形扩展式n单基准站式跟踪站式•若干台接收机长期固定安放在测站上,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观测,即一年观测365天,一天观测24小时,这种观测方式很象是跟踪站,因此,这种布网形式被称为跟踪站式。

•也可这样描述:“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观测”。

会战式•在布设GPS网时,一次组织多台GPS接收机,集中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共同作业。

在作业时,所有接收机在若干天的时间里分别在同一批点上进行多天、长时段的同步观测,在完成一批点的测量后,所有接收机又都迁移到另外一批点上进行相同方式的观测,直至所有的点观测完毕,这就是所谓的会战式的布网单基准站式•单基准站式的布网方式有时又称作星形网方式,它是以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在某个测站上连续开机观测,其余的接收机在此基准站观测期间,在其周围流动,每到一点就进行观测,流动的接收机之间一般不要求同步,这样,流动的接收机每观测一个时段,就与基准站间测得一条同步观测基线,所有这样测得的同步基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基准站为中心得星形。

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

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

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GPS(全球定位系统)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上特定点的经度、纬度和高程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包括放置GPS接收器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以收集足够的卫星信号和数据,以确定测量点的准确位置。

以下是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址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进行GPS观测的位置。

这个位置应该是开阔的、无障碍物的地方,以确保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还需要避开任何可能导致数据干扰或误差的地形、建筑物、树木等。

2.安装设备将GPS接收器设备放置在一个稳定且平整的支架上,避免任何因外部干扰而导致的不稳定。

然后,将接收器连接到电源,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3.观测数据开始观测之前,需要确保GPS接收器已经捕捉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这可以通过查看接收器上的信号强度指示器来判断。

一旦捕捉到足够的信号,可以开始记录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号码、信号质量、观测时间等。

4.持续观测进行静态GPS观测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数小时甚至一天)以确保收集到足够的数据。

持续观测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观测目的和精度要求。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保持接收器的稳定,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数据误差的因素。

5.记录数据在观测结束后,需要记录所观测到的数据。

这包括每个卫星的位置和信号质量,以及观测点的经度、纬度和高程。

此外,还应记录观测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便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注意事项:-观测期间需要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数据误差的振动、移动或干扰。

-避免观测时存在大量的云层,因为云层可能会阻挡卫星信号,导致数据不准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观测时间。

通常,早晨和傍晚的卫星分布较好,因为此时可见卫星的数量相对较多。

-在观测期间,应尽量避免移动接收器或改变任何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条件。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避免靠近建筑物、树木、高山或悬崖等可能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地方。

总结而言,GPS外业静态测量操作观测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工作。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静态GPS外业操作方法

静态GPS外业操作方法
静态 GPS 外业操作方法
1.1 概述 GPS 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 分。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即观测站址的选择)、建立观测标志、野外 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 GPS 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 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如果按照 GPS 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则大体可分为 这样几个阶段: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 GPS 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耗费较大的工作,对这项工作总的原则 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消耗。 1.2 系统作业模式 GPS 测量的作业模式是指利用 GPS 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所采用 的作业方式。它主要由 GPS 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不同的作业模式其 作业的方法和观测时间亦有所不同,因此亦有不同的应用范围。 1.2.1 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一、作业方法: 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静态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 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静态 GPS 测量系统外业 1—1 所列的五类标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是否齐全完好,是否与主体匹配。

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

2.2 通电检验有关的信号灯工作是否正常、按键及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仪器自测试结果是否正常等2.3 实测检验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起检验方法有: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2.4 附件检验电池、电缆、电源是否完好;天线或基座上的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期工作是否正常。

补充: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得使用。

3.观测方案的设计3.1基本技术要求说明:1)有效卫星指连续观测不短于一定时间的卫星,对于B、C、D和E及GPS网测量,该时间为15分钟。

2)时段长度为从开始记录数据至结束记录之间的时间段。

3)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1.6是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测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至少60%的测站至少观测两个时段。

4)B、C、D、E级可不观测气象元素,而只记录天气状况 5)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

3.2 接收机数量的配置要求静态控制测量中,应尽可能采用双频接收机,这样有利于周跳探测、电离层折射影响的消除以及观测值质量的保证。

级别 C D E双频——————观测值种类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受≧3 ≧2 ≧2及数说明:接收机的数量最好为偶数:4-6台理论上:接收机数量越多,网中直接联测点的数量就越多,网的结构就越好。

3.3 接受机参数的设置在进行外业观测期间,接收机必须设置统一的卫星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参数,规范中的都是上限值,实际作业时,可适当减小它们的设置值,如卫星截止高度角可低至10°,采样间隔可短至5s.3.3 设站及观测记录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对中误差不大于1mm,用钢卷尺在互为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当互差不大于3mm时(否则应重新架设仪器),取平均数。

天线高量取方法:天线高公式:(天线底盘半径R,三次量取斜高平均值L)观测记录:每个时段始末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的PDOP值,即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

但当时段超过2小时时候,应在UTC整点时记录一次。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量取天线高,两次差不应大于3mm。

3.4 观测时段及观测时长的选择(最好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观测时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卫星星座,可以通过专门的星历预报软件来帮助确定合适的观测窗口。

(此类软件根据测区的概略位置和30天以内的卫星概略星历(卫星历书),给出不同时刻t测站上可见卫星数以及可见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同时还给出t 时刻由该测站及可见卫星所组成几何图形的PDOP值,这样用户就能选用卫星数较多、PDOP值较小的时间段来进行观测。

3.5 布网的形式在建立GPS网时,通常网中的点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用来观测的GPS接收机的数量,这就需要采用逐步推进方式的同步图形扩展法来进行网测量。

(同步图形扩式布网形式:该中布网形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在该布网形式中,接收机的数量通常远少于GPS网的点数,所有接收机的地位是对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会战式与同步图形扩展式在观测作业上非常相似,其主要区别是:会战式所采用的接收机数量较多,观测时段较长(24h)。

)同步图形扩展式是目前GPS控制测量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布网模式,采用该种布网形式时,根据连接点的数量可将同步图形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

A)点连式所谓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只通过一个公共点相连如下图;优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缺点:图形强度低。

B)边连式所谓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即两个公共点)相连。

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作业效率。

如下图。

C)网连式是在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以上(含3个)的公共点相连,显然采用网连式至少需要4台以上(含4台)接收机参与观测。

网连式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作业效率较低。

3.6 调度方案(迁站方案)迁站方案是在连续多个时段的观测作业期间,解决何组、何时再何点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达到该点的问题。

常用的迁站方案:平推式、翻转式、伸缩式1)平推式平推式迁站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进行同步图形的推进时,各小组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线距离长度基本一致,且每组运动的距离最短。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时,在推进时,通常是所有的小组都要迁站,每个组基本上都是向前迁移到邻近的一个点。

从理论上看,平推式迁站法的效率很高,因为每个小组在一个共同的时间里进行迁站,时间利用率非常高。

另外,平推式也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因为在网中将会有许多的点是由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设备测量的,这有利于发现上站错误以及消弱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

但实际并非如此,效率低,所需物资多。

2)翻转式(实用型)是在进行同步图形扩展时,一部分小组留在原测站上,另一部分小组迁站到新的测站上;在进行下一次同步图形扩展时,则上一次留在原测站上的小组迁站,而上一次迁站的小组则留在原测站上。

翻转式迁站法比较简单,各作业小组在外业观测中作业强度较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发现上站发生错误的情况。

另外,为了消弱仪器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在原测站上连续观测多个时段的小组一定要在进行每个时段测量时,重新安置仪器。

3)伸缩式(比较繁琐)4.观测作业4.1 准备工作GPS接受机在正式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所采用接收机的操作手册进行。

按观测计划要求进行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以及天线定向。

4.2 观测作业各作业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作业;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连接无误后方可开机;只有在有关指示灯和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员应随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一定要严格对中、整平(对中前消除视觉差)。

天线挂盘挂上之后,应将天线盘的指示方向指向北方。

GPS观测人员应尽可能留在仪器旁,数分钟就查看一次接收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在一个时段观测中,不应有下列操作:1:关机后重新启动接收机;2:进行仪器自检;3:改变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4:改变天线位置;5:按关闭文件或者删除文件;GPS测量手簿格式以及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图幅编号填写点位所在的1:50000地形图编号;2:时段号按调度指令安排的编号填写;观测日期填写年、月、日,并打一斜线填写年积日。

3:接收机型号及编号、天线类型及编号均填写全名,如“Trimble R7 GNSS”,主机及天线编号(S/N、P/N)从主机及其天线的标牌上查取,填写完整。

4:近似经纬度填至1′,近似高程填至100m;5:采样间隔填写接收机实际设置的数据采样率。

6:点位略图按点附近地形地物绘制;7:测站作业记录:C级每2h记录一次,D、E级观测开始与结束时各记录一次。

填写注意事项:1:GPS测量时间系统为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采用世界协调时(UTC)),作业过程中,“GPS观测手簿”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BST)记录,两者可用 BST=UTC+8h 式进行换算。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从接收机中下载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以便对外业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

检核的内容包括:记录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观测成果的质量。

1:记录的完整性及合理性检查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可由各作业小组在野外进行,也可以在完成观测时段、或者每天在数据提交给内业数据处理时进行,包括下列检查项目:A)记录手簿中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按照要求量测了天线高,天线类型及量测方式是否正确,天线高的数值是否合理。

B)通过点位略图和测量近似坐标等判定设站是否正确,若发现与点之记或原设计坐标存在较大差异,需与外业作业人员进行核实。

2:质量检核外业数据质量检核:A.同一时段观测值得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B.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C.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下表:D.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符合路线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应满足下面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