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合集下载

1.2 第1章_钢合金化概论-钢的强化和韧化

1.2 第1章_钢合金化概论-钢的强化和韧化

2、影响塑性的因素
溶质 原子
↓ 韧性,间隙溶质原子 > 置换溶质原子。
晶粒 度
第二 相 杂质
细晶既↑σS,又 ↑ 韧性 → 最佳组织因素。
K↓韧性。K 小、匀、圆、适量 → 工艺努力方向。
杂质往往是形变断裂的孔洞形成核心, → 提高钢的冶金质量是必须的。
3、改善钢韧性的途径
1.改善延性断裂的途径 2.改善解理断裂抗力的途 径 3.改善沿晶断裂抗力的途径
锰对钢γ区的影响
铬对钢γ区的影响
3、对γ-Fe区的影响
A形成元素Ni、Mn等使γ-Fe区扩大→钢在室 温下也为A体 — A钢; F形成元素Cr、Si等使γ-Fe区缩小→钢在高 温下仍为F体 — 铁素体钢。
二、 合金钢的加热A化
α+ Fe3C (或 K) →
γ
α→γ: 需要Fe重组和 C扩散
Fe3C或K:需要溶解于γ
s 0 Ks d
著名的Hall-petch公式 式中,d为晶粒直径,Ks为系数
1/ 2
机理
晶粒越细 → 晶界、亚晶界越多→ 有效 阻止位错运动,产生位错塞积强化。
效果
↑钢的强度,又↑塑性和韧度 这是最理想的强化途径.
3、第二相强化
表达式
P K P
1
机理
微粒第二相钉扎位错运动→强化效果 主要有切割机制和绕过机制。在钢中主 要是绕过机制。 两种情况:回火时弥散沉淀析出强化, 淬火时残留第二相强化。 有效提高强度,但稍降低塑韧性。
效果
提高强度,降低塑韧性
固溶强化的规律
( 1)溶质元素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愈小,其固溶 强化效果愈好。
置换元素对α-Fe屈服强度的影响
固溶强化的规律

金属材料学

金属材料学

7 、以低碳马氏体钢 20SiMn2MoV 为例,说明 其合金化与强韧性的关系。 (1) 含碳量0.2%
得到低碳马氏体,保证高的强韧性。
(2) Si、Mn、Mo、V
提高淬透性,保证淬火得到低碳马氏体。
(3) Si
避免第一类回火脆性,提高韧性。
(4) V
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强韧性。
8、说明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主要影响?
加入微合金元素 V 、 Ti 、 Nb 的高强度低合金钢,除了微合金 元素外,主要加入Mn、Si、Cr、Mo、N等合金元素。
2、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 (1) 抑制奥氏体形变再结晶。
应变诱导析出铌、钛、钒的氮化物,沉淀在晶界、亚晶界和 位错上,阻碍晶界和位错运动,抑制再结晶。 固溶的铌原子偏聚在奥氏体晶界,增强原子结合力,阻碍晶 界运动。
(2) 不同点
二次硬化是指回火后硬度升高的现象;而二次淬火是指回火 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过程。 二次淬火只是产生二次硬化的原因之一;沉淀强化也能产生 二次硬化。
12、钢有哪些强化与韧化途径?为什么一般钢 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
(1) 强化
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加工硬化;沉淀强化。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 合金元素
为了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有目的地在钢中加入的、含量在一 定范围内的元素。
(2) 杂质元素
由于冶炼工艺、原料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钢中,含量
要求低于某一标准值的元素。
(3) 微合金元素
V、Ti、Nb等在钢中加入量即使为0.1%时,也能显著改变组 织和性能的合金元素。
(9) 二次淬火
高合金钢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在 500~600℃ 回火时不转变, 而在回火后冷却时发生马氏体转变。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四、按照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分类
1、合金元素分类
奥氏体的层错能对钢的组织和性能都有很大影响。 按照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可分为两大类: (1) 提高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 如:镍(Ni),铜(Cu),碳(C),它们使奥 氏体层错能提高; (2) 降低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
如:锰(Mn),铬(Cr),钌(Ru),铱 (Ir),它们使奥氏体层错能降低。
二、合金钢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 织与性能的铁基合金。
2、分类:
低碳钢(C≤0.25%) 碳素钢 中碳钢(0.25%< C≤0.60%) (非合金钢) 高碳钢(C>0.60%) 低合金钢(Me ≤5%) 合金钢 中合金钢(5%<Me≤10%) 高合金钢(Me >10%) 普通钢(S ≤0.050%,P ≤0.045%) 优质钢(S ≤0.035%,P ≤0.035%) 高级优质钢(S ≤0.025%,P ≤0.025%) 特级优质钢(S ≤0.015%,P ≤0.025%)
按化学成分
按冶金质量
工程构件用钢(桥梁、船舶、建筑等)
合金结构钢 机器零件用钢 调质钢 弹簧钢 渗碳钢 滚动轴承钢
按用途
合金工具钢
刃具钢 模具钢 量具钢
不锈钢
特殊性能钢 耐热钢 耐磨钢
在给钢产品命名时,往往把成分、质量和用 途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如: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三、合金钢的编号原则
使“Fe-Me‖二元相图出现扩大γ相区和缩小γ 相区两个大类型。 每个大类再分为两小类,合金元素也可依此类 型分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和铁素体形成元素两大类。
1、奥氏体形成元素(扩大γ相区元素或γ稳定化元素)

钢的合金化原理

钢的合金化原理
复杂密排构造,如Cr, Mn, Fe等与C形成旳K:
M23C6型 复杂立方,Cr, Mn形成旳K:Cr23C6
M7C3型 复杂六方,Cr, Mn形成旳K:Cr7C3, Mn7C3
M3C型 正交晶系,Fe形成旳K:Fe3C
3)Fe-M-C形成旳三元K
M6C型
复杂立方,W、Mo旳K: Fe3Mo3C, Fe4Mo2C, Fe3W3C, Fe4W2C。
二. 碳化物(K)
1. 构造
1)rc/rM<0.59 简朴密排构造 V, Nb, Ta, Zr, Hf, Mo, W
MC型 面心立方,V, Nb, Ta,Zr, Hf, 如 VC,ZrC 等。 六方点阵,Mo, W, 如 MoC, WC。
M2C型 六方点阵,Mo,W,如:Mo2C, W2C
2)rc/rM>0.59 ,间隙化合物
rc/rMe > 0.59 —复杂点阵构造,如Cr、Mn、Fe , 形成Cr7C3、Cr23C6、Fe3C、Mn3C等形式旳K;
rc/rMe < 0.59 —简朴构造相,如Mo、W、V、Ti 等,形成VC等MC型,W2C等M2C型 。
Me量少时,形成复合K,如(Cr, M)23C6型 。
2)相同者相溶
一. 铁基固溶体
1. 置换(代位)固溶体 Ni, Co, Mn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Cr, V 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其他置换原子与γ- Fe或α- Fe形成有限固溶体。
2. 间隙固溶体 间隙原子:B,C,N,O,H 间隙原子总是部分占据溶剂金属点阵旳八面体或四面体间
隙; 均为有限固溶体。
2、淬火态 Me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溶入A体旳元素 淬火后存在于M、B中或AR中;未溶者仍在K中。

钢的合金化原理

钢的合金化原理

钢的合金化原理1.1 碳钢概论在讲授钢的合金化原理之前,我们先介绍碳钢中的常存杂质及碳钢的分类与用途。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碳钢(也称碳素钢)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它们不仅价格低廉、容易加工,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碳钢中除铁与碳两种元素外,还含有少量锰、硅、硫、磷、氧、氮、氢等非特意加入的元素,其中,锰、硅等常称为常存元素;硫、磷、氧、氮、氢等常称为杂质元素。

它们对碳钢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1.锰和硅的影响锰和硅是炼钢过程中随脱氧剂或者由生铁残存而进入钢中的。

锰在碳钢中的含量一般小于0.8%,主要固溶于铁中。

此外由于锰和硫的结合力比铁和硫的结合力强,形成稳定的MnS 夹杂物,这对改善钢的热脆性有益。

因为FeS 熔点较低(1190℃),与γ铁易于形成低熔共晶(989℃)而且沿晶界连续分布,引起钢的热脆性。

适量的锰和杂质硫形成高熔点MnS(1600℃),MnS 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不会使钢发生热脆,在加工过程中硫化锰呈条状沿轧向分布。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夹杂物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性、韧性下降。

当钢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夹杂时,轧成钢板后会造成分层。

硅在钢中的含量通常小于0.5%。

由于铁中可以溶入较多的硅,故碳钢中的硅(通常小于0.5%)一般均可溶入铁中。

此外由于硅和氧的亲和力很强,能形成稳定的SiO2,在钢中以夹杂物形式存在而降低钢的质量。

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固溶于铁素体中的锰和硅才可强化铁素体基体。

2.硫和磷的影响硫是炼钢时不能除尽的有害杂质。

硫可以大量溶于液态钢中,而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

硫和铁能形成FeS,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

当钢凝固结晶时低熔共晶易于沿晶界分布;若把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加热到高温,例如1100℃以上时,共晶体就将熔化,因此就引起轧制或锻造时的晶界碎裂(热脆)。

铸钢件虽然不经锻造,但含硫量高时也会引起铸件在铸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热裂。

此外硫还对钢的焊接性能有不良影响,即容易导致焊缝热裂,同时在焊接过程中,硫易于氧化,生成SO2 气体,以致焊缝中产生气孔和疏松。

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

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

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合金钢是一种由铁和其他元素(如钼、铬、镍等)合金化而成的钢材。

球化和石墨化是两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在下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的原理和应用。

合金钢的球化是通过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使其微观结构中的碳元素形成球状的碳化物。

球化处理能够提高合金钢的韧性和延展性,减少脆性。

这是因为球状的碳化物会改变钢材的晶界结构,减少晶界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塑性。

球化处理常用于高碳合金钢和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钢材。

石墨化是通过将合金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到室温,在适当的条件下,使钢材中的碳元素析出为石墨形态。

石墨化处理能够提高合金钢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

石墨是一种具有良好自润滑性的材料,能够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提高切削效率和切削质量。

石墨化处理常用于切削工具和轴承等需要高耐磨性的应用领域。

球化和石墨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和条件会根据不同的合金钢材料和应用要求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球化处理的温度通常在900℃到950℃之间,冷却方式可以选择空冷、水淬或油淬。

而石墨化处理的温度通常在700℃到800℃之间,冷却方式可以选择空冷或水淬。

此外,球化和石墨化处理一般需要多次进行,以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和一致性。

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处理在工业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球化和石墨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合金钢的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合金钢的球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增强零件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

在汽车制造领域,合金钢的石墨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降低切削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机械加工领域,合金钢的球化处理和石墨化处理可以提高切削刀具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合金钢的球化和石墨化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热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第1章钢合金化概论钢的强化和韧化课件

第1章钢合金化概论钢的强化和韧化课件
Si 和Fe的结合力 >Fe和C的结合力 ,↑ac
Si能溶于ε ,不溶于Fe3C ,Si要从ε 中出去
↓ε-FeXC的形核、长大
↓ε→ Fe3C 效果: 含2% Si能使M分解温度从260℃提高到350℃以上
(2)对残余A转变的影响
(3)回火时K的形成
各元素明显开始扩散的温度为:
Me
Si
Mn
Cr
(2) Me对A晶粒长大倾向的影响
➢合金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下越稳定,
越不易溶入A中,能阻碍晶界长大,显著细 化晶粒。 按照对晶粒长大作用的影响,合 金元素可分为:
①Ti 、V 、Zr 、Nb等强烈阻止A晶粒长大,
Al在钢中易形成高熔点AlN 也能强烈阻止晶粒长大;
、Al2O3细质点,
AlN含量对A晶粒度的影响
第二 相
K ↓韧性。 K 小、匀、圆、适量 → 工艺努力方向。
杂质
杂质往往是形变断裂的孔洞形成核心, → 提高钢的冶金质量是必须的。
3、改善钢韧性的途径
1.改善延性断裂的途径 2.改善解理断裂抗力的途 3.改径善沿晶断裂抗力的途径
4、提高钢韧度的合金化途径
1)细化晶粒、组织—— 如Ti 、V 、Mo; 2) ↑回火稳定性 —— 如强K形成元素 ; 3)改善基体韧度 —— Ni ; 4) 细化K —— 适量Cr 、V ,使K小而匀 ; 5) ↓回脆 —— W 、Mo ; 6)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含C量.
效果
有效提高强度,但稍降低塑韧性。
钢强度表达式
位错被质点障碍物所挡住
4、位错强化
表达式
机理
位错密度ρt →tt位错交割、缠结, → 有效地阻止了位错运动 → t钢强度。
效果

合金化原理的应用

合金化原理的应用

合金化原理的应用1. 简介合金化是指通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进行熔炼、混合或固相反应,使其形成一个新的金属系统的技术过程。

它利用不同金属之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工艺条件,使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

合金化技术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合金化的种类合金化可以分为两类,包括固溶体合金化和化合物合金化。

2.1 固溶体合金化固溶体合金化是指通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溶解在一起,形成具有均匀分布的晶格结构的合金。

它可以通过固溶体混合、固溶体反应等方式进行。

固溶体合金化常用来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耐蚀性、耐热性等性能。

固溶体合金化的常见应用包括: - 不锈钢的制备:将铁、铬、镍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可生成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 铝合金的制备:将铝与其他金属(如铜、镁、锌等)进行固溶体合金化,可获得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铝合金材料。

2.2 化合物合金化化合物合金化是指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学化合物的过程。

在化合物合金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合形式是固定的,有着严格的比例。

化合物合金常用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能等。

化合物合金化的常见应用包括: - 磁性材料的制备:将铁、镍、钴等金属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合金,可获得具有特定磁性的材料,如永磁材料; -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将硅、锗等半导体元素与其他金属形成化合物合金,可获得具有特定电学性能的材料,如硅锗合金。

3. 合金化的应用案例3.1 钢材中的合金化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通过在钢中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可以改变钢材的性能。

常见的钢材合金化应用包括: - 不锈钢:通过在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使钢具有耐腐蚀性能; - 高速钢:通过在钢中添加钨、钼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使钢具有高温硬度和耐热性能; - 合金结构钢:通过在钢中添加硅、锰等元素进行化合物合金化,使钢具有特定的力学性能。

3.2 铝合金中的合金化铝合金是由铝为基体,通过与其他金属形成固溶体合金或化合物合金进行合金化改性的材料。

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原理

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原理

一、工程结构钢的合金化原理1、低碳:由于低温韧性、焊接性和冷成型性能的要求高,其碳质量分数一般不超过0.25%。

2、加入以锰为主的合金元素,起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3、加入铌、钛或钒等辅加元素,起弥散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4、加入少量铜(<0.4%)和磷(0.1%左右)等,可提高抗腐蚀性能。

二、调质钢合金化特点1、中碳,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25%~0.50%之间,以0.4%居多。

碳量过低,不易淬硬,回火后强度不够;碳量过高则韧性不够。

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如Cr、Mn、Ni、Si、B等。

3、加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如Mo、W等。

三、轴承钢的合金化特点1、高碳,为了保证轴承钢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强度,碳质量分数应较高,一般为0.95%~1.10%。

2、铬为基本合金元素,铬含量为0.40%~1.65%。

铬能提高淬透性,并与基体金属形成合金渗碳体(Fe,Cr)3C,呈细密、均匀分布,从而提高钢的耐磨性,特别是疲劳强度。

3、加入硅、锰、钒等提高淬透性四、渗碳钢的合金化特点(1)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10%~0.25%之间,以保证零件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常加入Cr、Ni、Mn等,以提高经热处理后心部的强度和韧性。

Cr还能细化碳化物、提高渗碳层的耐磨性,Ni则对渗碳层和心部的韧性非常有利。

(3)加入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主要加入少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V、W、Mo等,形成稳定的合金碳化物。

除了能阻止渗碳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外,还能增加渗碳层硬度,提高耐磨性。

五、氮化钢的合金化特点1、低碳2、铬、钼、锰可使钢获得足够的淬透性。

3、钼及钒能使钢在500~580℃之间长时间保温时保持强度。

为了防止或减轻钢发生回火脆化,往往须要在氮化钢中加入0.2~0.5%钼。

六、弹簧钢的合金化特点1、中、高碳。

一般为0.50%~0.70%。

碳质量分数过低,强度不足。

第1章_钢合金化概论

第1章_钢合金化概论

合金元素的固溶规律, 即Hume-Rothery规律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 度因素是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 子因素,无限固溶必须使这些因素 相同或相似.
2020/9/18
二、间隙固溶体
① 有限固溶 C、N、B、O等
② 溶解度
溶剂金属点阵结构:同一溶剂金属不 同点阵结构,溶解度是不同的—— 如γ-Fe与α-Fe 。
2020/9/18
二、Me和Fe的作用
纯Fe → Fe-C相图的变化特点。 Me和Fe的作用:
1、γ稳定化元素
使A3↓,A4↑,γ区扩大
a) 与γ区无限固溶 —— Ni、Mn、Co 开启γ区—— 量大时, 室温为γ相;
2020/9/18
b) 与γ区有限固溶 —— C、N、Cu —— 扩大γ区。
2、α稳定化元素
2020/9/18
铬对钢γ区的影响
2020/9/18
锰对钢γ区的影响
1.3 铁基固溶体
一、置换固溶体
合金元素在铁点阵中的固溶情况
Me
Ti
V Cr Mn Co Ni Cu C N
溶 解
αFe
~7
(1340℃)
无 限
无 限
~3
76
10
0.2 0.02 0.1
度 γFe
0.68
无无无
~1.4 12.8
合金元素对共析碳量的影响
二、对临界点的影响
A形成元素Ni、Mn等使A1(A3)线向下移动; F形成元素Cr、Si等使A1(A3)线向上移动
三、对γ-Fe区的影响
A形成元素Ni、Mn等使γ-Fe区扩大→钢在室 温下也为A体 — 奥氏体钢;
F形成元素Cr、Si等使γ-Fe区缩小→钢在高 温下仍为F体 — 铁素体钢。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 有限互溶的Fe-Me 相图(a)及Fe-C 相图(b)
(2)α相稳定化元素 合金元素使A4降低,A3升高, 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铁素体形成,即缩小 了γ相区。根据Fe-Me相图的不同,可分为: ①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 当合金元素达到某 一含量时, A3 与 A4 重合,其结果使 δ 相与 α 相区 连成一片。当合金元素超过一定含量时,合金不 再有 α-γ 相变,与 α-Fe 形成无限固溶体(这类合 金不能用正常的热处理制度)。
3.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 1 )金属化合物的类型通常分为正常价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三类。金属间化合物通 常仅指电子化合物。 ( 2 )在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及许多高温 合金中较为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是: σ(Cr46Fe54) 、 η(TiFe2) 、 χ(Cr21Mo17Fe62) 、 μ(Co7Mo6) 、 P(Cr18Ni40Mo42) 、 R(Cr18Co51Mo31) 、 Ni3(Al,Ti) 、 Ni3(Al,Nb) 、 δ(TiAl3) 、 γ(TiAl) 、 NiAl 、 NiTi 、 FeAl 、 α2(Ti3Al)等。
Ⅳ、Ⅴ族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简单的点阵 结构,如TiC、VC、TiN、TaC等; Ⅵ、Ⅶ、Ⅷ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复杂的点 阵 结 构 , 如 Cr7C3 、 Cr23C6 、 W2C 、 Mo2C 、 (W 、 Mo、Fe)6C等。
( 3 )在钢中,铁的碳化物与合金碳化物相比, 是最不稳定的。渗碳体中Fe的原子可以被若 干合金元素的原子所取代。如 (Fe,Mn)3C 、 (Fe,Cr)23C等。
②马氏体形成时产生高密度位错,位错强 化效应很大;
③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形成许多极细 小的、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产生细晶 强化效应。 ④淬火后回火,马氏体中析出细碳化物粒 子,间隙固溶强化效应大大减小,但产 生强烈的析出强化效应。 由此可知,马氏体强化充分而合理地利 用了全部四种强化机制,是钢的最经济和 最有效的强化方法。

钢的合金化原理

钢的合金化原理

1 合金化原理 (1)主要内容: (1)1.1 碳钢概论 (1)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1)二、碳钢的分类 (2)三、碳钢的用途 (2)1.2 钢的合金化原理 (3)一、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 (3)二、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γ层错能的影响 (4)三、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5)四、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6)五、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7)1.3 合金钢的分类 (7)1 合金化原理主要内容:概念:⑴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⑵杂质:冶炼时由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工艺操作而带入的化学元素。

⑶碳钢:含碳量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⑷合金钢:在碳钢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

①低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于5%的钢。

②中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在5~10%范围内的钢。

③高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超过10%的钢。

④微合金钢:合金元素(如V,Nb,Ti,Zr,B)含量小于或等于0.1%,而能显著影响组织和性能的钢。

1.1 碳钢概论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1.锰〔Mn 〕和硅〔Si 〕⑴Mn:W%<0.8%①固溶强化②形成高熔点MnS夹杂物〔塑性夹杂物〕,减Mn少钢的热脆〔高温晶界熔化,脆性↑〕%<0.5%①固溶强化②形成SiO2脆性夹杂物,⑵Si:WSi⑶Mn和Si是有益杂质,但夹杂物MnS、SiO2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2.硫〔S〕和磷〔P〕⑴S: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 S和Fe能形成FeS,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

发生热脆 (裂)。

⑵P:可固溶于α-铁,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

磷可以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⑶S和P是有害杂质,但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氮〔N〕、氢〔H〕、氧〔O〕⑴N:在α-铁中可溶解,含过饱和N的钢析出氮化物—机械时效或应变时效〔经变形,沉淀强化,强度↑,塑性韧性↓,使其力学性能改变〕。

合金化原理-2

合金化原理-2



当钢中碳量在中等以上时,Cr对奥氏体晶粒有细化作用而Mn却较 明显的促使晶粒长大。 但在低碳钢中,Mn对晶粒度有细化作用,因此在研究普低钢时, 往往以锰来合金化。 我们知道,粗大的晶粒具有较低的自由能,因此晶粒粗化过程 是一个自发过程。那么为什么有的钢晶粒容易变粗而有的钢就不容易? 最先出现的说法为机械阻碍法:奥氏体晶粒之所以不容易长大, 是由于在晶界上有众多的高度弥散的化合物质点,这些质点机械的阻 碍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这种高度弥散的化合物,可以使一些稳定的 碳化物、氮化物,甚至是其它非金属夹杂物。 另一种理论认为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粗化的作用,是由于合 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之后,改变了晶界能,因而改变了奥氏体的长大倾 向。还有一种理论则认为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改变了原子间的结合强度,从而引起了激活能和铁 的自扩散系数的变化。
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溶解规律
最稳定的化合物的溶解度最低
Cr、Mo、V的碳化物具有最大的溶解 度,是潜在的最有用的合金碳化物, 这是因为当γ→α时,他们最终可 以形成较大的体积份额 Ti、Nb、V的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如果有足够数量的合金元素存在的话,那么合金碳化物将在随 后的冷却过程发生沉淀。
族 周期 2 3 4 5 6 C③④ Sc② Y② La~Lu① ③ Ti① Zr① Hf② V① Nb① Ta② Sn⑤ P④⑤ ⅡA ⅢB ⅣB ⅤB ⅢA B①③ ⅣA ⅤA N① P⑤ As⑤ Sb⑤ Bi④ ⑤ S④ Se④ Te④ ⅥA
7
Ac~Lr① ③
微量痕迹元素对钢性能的有害影响
与痕迹元素相联系的有害效应包括热塑性的降低、 不同形式的脆性以及在淬透性、可焊性和耐蚀性 上有害效应。目前许多研究涉及高质量的不锈钢 或镍基合金,例如选择钢中的合金元素以得到不 同性能,从而使痕迹元素的有害影响变为关键问 题。 当前对痕迹元素有害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界 的行为和成分上。其动态再结晶能力是至关重要 的。如果有害痕迹元素存在水平高于ppm范围,那 么即使在低变形下,晶界也会断裂。这些效应可 以通过完全去除有害痕迹元素或者添加一定的有 益痕迹元素来抵消。

钢的合金化基础ppt正式完整版

钢的合金化基础ppt正式完整版
布于A中。 2)铁素体形成元素: 如铬、硅、钒、钛、钼、钨、铌、钽、铝、锆等。稳定
和扩大F区,优先分布于F中。 但合金元素的实际分布还与加入量和热处理条件有关。 (二)按照与碳相互作用的特点分类 1)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镍、铜、硅、铝、磷等。易溶入F或A中 2) 碳化物形成元素: 如铬、钼、钨、钒、钛、锆、铌等。
(2) 稳定性:熔点、分解温度、溶入固溶体难易
稳定性高→难以集聚长大、强化效果好→提高回火温度、高温使用性能 提高回火温度:使基体组织恢复充分,残余A少,碳化物弥散,钢塑性、
韧性、强度好。 高温使用:在温度及应力长期作用下不易集聚长大→提高材料使用寿命。
第一节 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其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一、钢中合金元素的分类 钢中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第二周期:硼、碳、氮; 第三周期:铝、硅; 第四周期:钛、钒、铬、锰、钴、镍、铜; 第五周期:锆、铌、钼; 第六周期:钨; 第七周期:稀土元素。 硫、磷等元素通常作为有害元素看待,但有时也可当作合金元素(如在易切 削钢中硫被用来改善切削性能)。
另外,热处理方式→影响扩散条件→影响碳化物种类
2. 碳化物特性 碳化物是钢中最重要的强化相→提高强度、硬度。 碳素钢、合金钢, 镍基、钴基等高温合金中碳化物的强化作用都占有相当 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对碳化物的特性作进一步分析。 根据合金钢中常见的碳化物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性:
(1)硬度:
碳化物具有高硬度,其形成碳化物的倾向性越强,其硬度越高。 如TiC,硬度最高。
、S、Si等结合形成化合物,残留在
钢中。使塑韧性和疲劳强度降低,还降低耐磨性、耐蚀性,并影响淬
合 透性。其危害与夹杂物成分(性能)、形状、大小、数量和分布有关。
金 元
但AlN可弥散于钢中,提高性能。

金属材料学专题二-高温合金和常温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金属材料学专题二-高温合金和常温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LOGO
高温和常温用钢的合金化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
高温和常温用钢的性能要求
共同点 好的强度,韧性,耐蚀性.对承受运动载荷要良好的 抗疲劳性能,承受冲击载荷要有好的冲击韧性. 不同点 • 对于常温用钢,要防止低温脆性,考虑冷脆转变温度 • 对于高温用钢,要求能耐受高温氧化和气体腐蚀, 要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足够的化学稳定性. 对材料来说,高温是恶劣环境,因此对材料的性能 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材更为苛刻.
牌号比较
马氏体结构钢(常温)和马氏体耐热钢比较
马氏体结构钢 低碳低合金 低碳中合金 低合金中碳 马氏体时效钢 15MnVB 20SiMn2MoVA 40Cr,40CrNiMo 18Ni,20Ni 马氏体耐热钢 1Cr13
25Si29W2MoVNbNB
高温合金化原理
高温合金钢的合金作用主要有: 合金强化 ① 固溶强化(W,Mo,Cr) ② 沉淀强化(Ti,V,Nb) 提高化学稳定性和耐蚀性 ① 改变氧化膜结构成分(Cr,Al,Si) ② 降低境界腐蚀(RE) 其它 N, B, Co
常温结构钢合金化原理
强化机理 ① 固溶强化(Mn,Si,Cu,) ② 沉淀强化(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Ti,Nb,V) ③ 细晶强化(Ti,Nb,Al,V Cr,Mn,Si) 提高耐蚀性 常温工程结构钢中只要加入少量Cu,P,Ni,Cr以提 高耐大气腐蚀性能
合金元素的作用对比
合金元素 在马氏体结构钢中的作用 在马氏体耐热钢中的作用
Cr
提高淬透性同时提高耐蚀性,在低碳中合 金马氏体结构钢中含量低(不到1%)
形成致密的Cr2O3氧化膜, 提高Fe2O2的形成温度,增 强高温稳定性.Cr含量 9~12wt%
Mo
降低回火脆性,增加淬透性,同时固溶强 化 一般不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奥氏体形成, 即扩大了γ相区。 根据Fe-Me相图的不同,可分为: ①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
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Mn、Ni、Co等。如果 加入足够量的Ni或Mn,可完全使体心立方的α相 从相图上消失,γ相保持到室温(即A1点降低), 故而由γ相区淬火到室温较易获得亚稳的奥氏体组 织,它们是不锈钢中常用作获得奥氏体的元素。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一、钢中的合金元素
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碳钢的力学性 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钢的过程 中加入某些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合金钢----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 求的组织与性能,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的铁基合金。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 锰(Mn)、硅(Si)、铬(Cr)、镍(Ni)、钼
(2)在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及许多高温 合金中较为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是:
σ(Cr46Fe54) 、 η(TiFe2) 、 χ(Cr21Mo1(Cr18Ni40Mo42) 、
R(Cr18Co51Mo31)、 Ni3(Al,Ti)、Ni3(Al,Nb)、
δ(TiAl3) 、 γ(TiAl) 、 NiAl 、 NiTi 、 FeAl 、
( Mo ) 、 钨 ( W ) 、 钒 ( V ) 、 钛 ( Ti ) 、 锆 ( Zr ) 、 钴 ( Co ) 、 铝 ( Al ) 、 硼 ( B ) 及 稀 土 (RE)元素等。 常见的杂质元素:Si, Mn, S, P 但是如果人为加入并可改善钢的性能,这些杂质元 素也为合金元素。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封闭γ相区并与α-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r相图(b)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这类合金元素有:Si、Al 和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Cr、W、Mo、V、Ti及P、Be等。但应该指 出,含Cr量小于7%时,A3下降;含Cr量大于 7%时,A3才上升。 ②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图1-4) ➢合金元素使A3升高,A4下降,使γ相区缩小 但不能使其完全封闭。 ➢这类合金元素有:B、Nb、Zr、Ta等。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 有限互溶的Fe-Me 相图(a)及Fe-C 相图(b)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2)α相稳定化元素 合金元素使A4降低,A3升高, 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铁素体形成,即缩小 了γ相区。根据Fe-Me相图的不同,可分为: ①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 当合金元素达到某 一含量时,A3与A4重合,其结果使δ相与α相区 连成一片。当合金元素超过一定含量时,合金不 再有α-γ相变,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这类合金 不能用正常的热处理制度)。
α2(Ti3Al)等。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4.形成非金属相(非碳化合物)及非晶体相
(1)钢中的非金属相有: FeO 、 MnO 、 TiO2 、 SiO2 、 Al2O3 、 Cr2O3 、 MgO·Al2O3 、 MnO·Al2O3 、 MnS 、 FeS 、 2MnO·SiO2、CaO·SiO2等。 非金属夹杂物一般都是有害的。
由于合金元素与α-Fe和γ-Fe均形成有限固溶体, 并且也使A3(GS线)降低,A4(JN线)升高, 但最终不能使γ相区完全开启。
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C、N、Cu、Zn、Au等。 γ相区借助C及N而扩展,当C含量在0~2.11%(重
量)范围内,均可以获得均匀化的固溶体(奥氏 体),这构成了钢的整个热处理的基础。
(2)AlN和一些稀土氧化物弥散质点可用来强化钢或 其它有色金属合金。
(3)在特殊条件下(如快速冷却凝固),可使某些 金属或合金形成非晶体相结构。
钢中非晶体相的作用目前仍缺乏较详细的实验
和理论依据。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三、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 (1)γ相稳定化元素 γ相稳定化元素使A3降低,A4
合物相,是钢中的基本强化相。 (2)过渡族金属与碳、氮的亲和力、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强
度(或稳定性)按下列规律递减:
Hf、Zr、Ti、Ta、Nb、V、W、Mo、Cr、Mn、Fe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Ⅳ、Ⅴ族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简单的点阵结 构,如TiC、VC、TiN、TaC等; Ⅵ、Ⅶ、Ⅷ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复杂的点阵 结构,如Cr7C3、Cr23C6、W2C、Mo2C、(W、Mo、 Fe)6C等。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 无限互溶的Fe-Me 相图(a)及Fe-Ni 相图(b)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开模
镀镍硬币
上摸
低碳钢芯 下模
金属镍层和内部 的铁芯之间形成 一个镍-铁固溶 带(或称扩散 层)。
电镀 (滚镀)
均匀化退火
抛光钝化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压花
②扩展γ相区(有限扩大γ相区) 虽然γ相区也随合金元素的加入而扩大,但
(3)在钢中,铁的碳化物与合金碳化物相比, 是最不稳定的。渗碳体中Fe的原子可以被若 干合金元素的原子所取代。如(Fe,Mn)3C、 (Fe,Cr)23C等。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3.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金属化合物的类型通常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 子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三类。金属间化合物通常 仅指电子化合物。
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1.形成铁基固溶体 (1)形成铁基置换固溶体(Hume-Rothery定律) ①Ni、Co、Mn、Cr、V等元素可与Fe形成无限固溶
体。其中Ni、Co和Mn形成以γ-Fe为基的无限固溶 体,Cr和V形成以α-Fe为基的无限固溶体。 ②Mo和W只能形成较宽溶解度的有限固溶体。如αFe(Mo)和α-Fe(W)等。 ③Ti、Nb、Ta只能形成具有较窄溶解度的有限固溶 体;Zr、Hf、Pb在Fe具有很小的溶解度。
钢合金化原理介绍
(2)形成铁基间隙固溶体(Hägg定则) ①对α-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间隙。 ②对γ-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 ③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即按B、
C、N、O、H的顺序而增加。
2.形成合金渗碳体(与氮化物) (1)合金渗碳体(碳化物) 、氮化物和碳、氮化物间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