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逐章解析(第五章)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第一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第一部分

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的广泛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 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 率日益提高,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
2、交往对象的复杂 性。社会交往对象扩 大,逐渐由昔日的 “熟人交往”转向 “陌生人交往”。
当今世界,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
现代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的 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交往 的频率。
青藏铁路通车
雀儿山海拔5050米 川藏公路
现代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新闻载 体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信息快速、 便捷、充分地传播与交流。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一)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 手段;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 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撑, 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更清晰地体现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社会生活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往往 以家庭内部活动和 个人活动为主要领 域,具有一定的封 闭性和隐秘性。它 包含和承载着个人 的情感、个性、自 由以及对生活的独 特理解和表达。
强调“他律”。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 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 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惩处,警 戒人们遵守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p121

类 四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类 型
社会主义法律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法律思考题:
• 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
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所 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 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
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 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 一”。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马 克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思 主


统治阶级整
不是统治阶

中国古代的解释
在古汉语中,“法”的古 体为“灋”。东汉许慎著《说文 解字》:“法”古体为“灋” , ( “廌”读zhi的音),并解释 为: “灋” ,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廌是一种神兽,它“性知 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这说明: 在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 的 法从古代起就有公平的象征 意义 古代法具有神明裁判的特点
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历史类型与阶级社会的 社会形态是一致的,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 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法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一样,都与阶级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历史上不存在无国家的法,也不存在无法的国家。
对什么是法,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 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 解和解释。
和 概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民商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民商法部分

3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行为制度
民事责任制度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4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民法的概念
民法
是调整平等的民 事主体之间的财 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5
2、民法的调整对象
财产关系
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 行为的精神病人
18
• 万雄是某市有名的服装大王。万雄夫妇有一个女儿,名叫 万琪。在万琪12岁生日时,万雄花3000元买了一串宝石 项链,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万琪在学校里有一个非常 要好的朋友,名叫刘凤,万琪为了表示对刘凤的友谊,擅 自做主,将宝石项链送给了刘凤。事隔几天,万雄夫妇得 知女儿将宝石项链送给了刘凤,大为恼火,立即找到刘凤 及其家长,要求返还宝石项链。刘凤的母亲不同意,并说: "项链是万琪自愿送给我女儿的,而不是借给我女儿的, 所以不能再要回去。"万雄夫妇见无法索回宝石项链,便 只好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宝石项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
10
3、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是平等原则 她诚重如山,一诺千 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
金,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 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 的时代最赞赏的诚信。人 民事主体进行民事 二是自愿原则 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 活动时,有权按照 世沧桑,含泪坚强,最真 民事活动应当尊 互不隶属,各自能独立地 自己内心的真实意 重社会公德,不 最诚武秀君! 表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
45
3、知识产权
• 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 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 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 路布图设计权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5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

其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和,俭朴节约,积极进取,以愤图强;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所有公民都能理解和认同,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在公民道德实践中相互作用,交叉渗透。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其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文明上网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地一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在文化建设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促进和保障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
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对外方面,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
平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3)国家强制力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 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 律观念也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保证法 律得以遵守和执行。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律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 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 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发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 法律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 识,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 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一)法律的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 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 文件的活动。在我国,不同的机关有不同 的立法权限,所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的叫 法也不同。
1、立法的机关和权限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 •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 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捐献干细 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 将因您而获得新生。
原始氏族时代公德观念
能群。 能群。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正直无私。 正直无私。 兴利除害。 兴利除害。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10年来考研真题分章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10年来考研真题分章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10 年来考研真题分章解析第一章追求远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

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

(2011 年真题第14 题 )A。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B。

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C。

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D。

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的种类。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理想的对象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容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选项A 是从理想的对象划分的,选项BC是从理想的容划分的,所以本题答案为选项D。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容之一,其核心是(A) ( 2008 年真题第14 题)A.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C. 勤劳勇敢D. 自强不息【解题分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因此,正确答案选A。

2.1955 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 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

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

我个人作为炎黄子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

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2010 年真题第30 题)A.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B.个人的理想要与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在一致性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解析」科学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选项A 正确;个人的理想如果离开和民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个人的理想要与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选项B 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在一致性,选项C 正确;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所以选项D 也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CD3.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第五章知识点梳理相信考生们对考研政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复习了,但是要注意知识的温故,在闲散时间重新将知识点复习一遍,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下面是勤思考研政治辅导名师梳理的思修与法基第五章这部分的知识点。

五、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法律的产生: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制定、认可。

5.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法律体现:(1)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整体意志。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7.奴隶制法律主要特征:(1)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3)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4)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8.封建制法律基本特征:(1)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王权。

(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9.资本主义法律根本任务: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但仍是以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为依归的法律制度,仍然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

10.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1.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

(2)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12.社会主义法律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四个特点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而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相关性的特点。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2、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互为条件。

五、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三个特点(一)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2、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解析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解析
——三毛
课程导入
名人名言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 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身手矫 健的人才算爱着。 —— [俄]H ·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古今中外典型的爱情范例
中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 梁鸿与孟光 : 举案齐眉 。
外国
罗蜜欧与朱丽叶:但求同死。
马克思与燕妮:美满的生活伴侣。
第三节
家 庭 美 德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与人生
爱情,是一种没有人能说 得清的感觉。如果你能说清楚 它,那就绝对不是爱情。
爱情有若佛家的禅——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 俞敏洪爱情语录 • 3、真正纯粹的爱情只有现在,只有当下, 爱不因过去,不因未来。不因为过去是过去 已成历史,爱历史便失去当下的美好,不因 为未来是未来还没有发生,为未来而爱就多 了一份功利的世俗。爱情也不问因果,一问 因果便落俗套。为什么爱?最好的回答就是 因为爱所以爱。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瞬间 的感觉变成永恒。
爱情观念的探究
在西方,爱情观念的最初产生,大致可以 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的神话中常谈起爱 情并有了代表爱情的女神。
“爱情构成生命的一个环节,没有这个环节 的生命是残缺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在我国,《诗经》中有大量的描写爱情的 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所谓爱情,是指一 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 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 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 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 烈、纯真、专一的情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说课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说课课件
• 第六、七、八章 •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二)课程目标
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大学生 德育共行 知行合一
社会 公德 职业 道德 家庭 美德 个人 品德
二、说教学内容
(一)四个方面塑人才
• 着力解决“德”的问题 • 为“行”提供精神指引
(二)本章的重难点
重点
重点
遵守职 业道德
讲究社 会公德
学习 弘扬家 庭美德
遵守道 德规范
难点 加强道 德修养
三、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动力不足
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和认识有 偏颇。 思维品质还待提升。
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书 本和老师的依赖在减少。
(二)教学策略
以趣激思
情感互动、知识互动、思维 互动。 紧跟时事,选取典型案例, 以案例推理论。
以例促思
以疑引思
(三)设置问题
• 古称上的称星为何意?古人所称的黑心何 意? • 同仁堂何以成为百年药房? • 三鹿奶粉为何引发全国 • • • 以事例讲诚信、说诚信 以正反面案例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以古今中外事例说明如何讲诚信、重诚信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目录
1 2 3 4 5
说章节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说章节
(一)章节的地位和作用
• 承上启下 • 分 —总
• • • • • 绪论 开篇 第一章 理想信念 第二章 中国精神 第三章 人生价值 第四章 道德传承
•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 锤炼高尚品格
鼓励学生大胆设问、科学求 证。
(三)教学方法
• 1、讨论法
• 2、讲授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考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 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 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 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 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 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 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名节如璧不可污。”趣味是与人的品德、操守、 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 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才可能有益于社 会和他人。
如果情趣低俗、沉溺于玩乐奢靡就很容易销蚀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变得精神空虚、 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生活奢靡甚 至道德败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 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 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 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人才市场兴的证券交易所、.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道德不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是做人的大事。

——柏拉图凡是公民,谁都不能逃避责任。

——马克吐温学习导引学习目标公共生活的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社会的公共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个人的公共生活素质的重要标志。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能够:第一,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共意识、实践公的规范。

第三,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热点本章学习重点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的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第二,重点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难点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学习热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有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

学习方法1.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2.阅读相关公共领域的法律规范,理解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用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

3.身体力行,做一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社会生活法律规范的大学生。

知识要点基本概念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公共秩序:由一种规则维系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3.社会公德: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课程总结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在于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法治理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总结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的结构、权利与义务的分类、法律实施的方式等。
课程总结
01
学习指导
02
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 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五章课件
目录
• 第五章课程导论 • 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 •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第五章课程导论
课程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加强思 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03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利的 重要工具。
法律的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 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能够对社会 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在社会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下,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02
思想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是法律基础的价值
基础,为法律的实施和遵守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制度保障
03
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法律的强制力
和规范作用,保障了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和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差异
约束力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靠内在的道 德自觉和自律,而法律基础则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之程序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之程序法部分
1.起诉与受理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
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 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给予救济的诉讼 行为。 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3m娱乐 行 政.ASF (2)有明确的被告;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程序法部分
3.行政诉讼参加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因起诉或者应诉参加 行政诉讼活动的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 人。
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 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名义,在代理 权限内,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程序法部分
(二)行政诉讼程序
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 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程序法部分
2.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 予以受理的行政案件有:行政处罚案件,行政 强制措施案件,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 件,行政许可案件,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抚 恤金案件,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其他侵犯 人身权、财产权案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 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 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 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 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程序法部分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行政案件,应当 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 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逐章解析(第五章)
对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把思修中的每章节的考点都列举出来,方便各位考生复习,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网络生活中要加强社会公德自律,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忽视公共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甚或破坏。


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