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的原理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0a8f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f.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的原理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由纳米材料组成的微小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催化剂、药物传输、涂层材料等。
其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自组装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首先溶化硅原料,如硅酸乙酯,得到硅溶胶。
随后,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中,添加催化剂(如氨水)和稳定剂(如聚乙二醇),将硅溶胶转化为凝胶。
在凝胶形成后,通过超声处理、离心等工艺,得到粉末形状的二氧化硅凝胶。
最后,通过高温煅烧,使凝胶转化为稳定的二氧化硅微球。
微乳液法是一种基于液-液界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如辛基磺酸钠)和溶剂(如水和石油醚)混合,形成均匀的微乳液系统。
随后,将含有硅源的溶液缓慢加入微乳液中,并通过机械搅拌使硅源分散在微乳液中。
接着,通过加入碱性催化剂,使硅源在微乳液中水解生成硅胶。
最后,通过高温煅烧,将硅胶转化为二氧化硅微球。
自组装法是一种通过物相分离原理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其步骤是将胶体颗粒(如聚合物微球)和硅源(如正硅酸乙酯)混合,形成胶体溶胶。
随后,在适当条件下(如溶剂挥发或温度调节),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将胶体溶胶中的聚合物微球包覆在硅源中,形成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
最后,通过高温煅烧,使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转化为纯净的二氧化硅微球。
以上三种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高的孔隙度,其中微乳液法可以获得较大的颗粒尺寸。
自组装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核/壳结构,表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研究纳米材料、制备功能材料以及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79f7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b.png)
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1. 概述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在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能源和光电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2. 硅胶模板法1.准备硅胶模板,并将其表面修饰以提高微球的制备效率。
2.将硅胶模板浸泡在硅酮前体的溶液中,使其吸附一定量的硅酮前体。
3.将浸泡过的硅胶模板在高温下烘干,使硅酮前体在孔道内缓慢聚合。
4.使用酸性溶液腐蚀硅胶模板,将制备好的二氧化硅微球从模板中取出。
3. 溶胶-凝胶法1.将硅酸醇溶液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溶胶。
2.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氨水)促进溶胶的凝胶化。
3.将凝胶化的溶胶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如高温高湿环境),使其逐渐形成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
4.过滤、洗涤、烘干制备好的二氧化硅微球。
4. 电化学沉积法1.准备合适的电化学池,含有适量的硅源溶液。
2.使用工作电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建立电位差,使二氧化硅微球沉积在工作电极表面。
3.控制沉积时间和电流密度,以获得所需的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
4.从工作电极上取下并进行后续处理和纯化。
5. 物理法1.利用溶胶-凝胶法、硅胶模板法等方法制备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胶体。
2.使用高速离心将二氧化硅胶体分散为微球。
3.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微球进一步凝聚、纯化和控制大小。
6. 结论微米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有硅胶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和物理法等多种选择。
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二氧化硅微球,进而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
7. 硅胶模板法•特点:利用硅胶模板的孔隙结构来控制微球的大小和形态。
•优点:制备的微球尺寸均匀,形态可控。
•缺点:制备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模板制备和处理较为繁琐。
8. 溶胶-凝胶法•特点:通过凝胶化生成二氧化硅微球。
•优点: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制备的微球尺寸分布较宽,形态不够规则。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c0ffa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8.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光学陶瓷。
而在制备光学陶瓷的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
一、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近年来,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越来越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乳胶凝胶法等。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溶胶的制备、凝胶的制备、干燥、煅烧等。
其中,制备溶胶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该步骤中,通常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物质,以控制二氧化硅微球的形状和大小。
2.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将硅酸盐水溶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而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简便、成本较低,但是需要控制溶液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等因素,以获得良好的制备效果。
3.乳胶凝胶法乳胶凝胶法是利用聚合物微球做为模板,通过反应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控制二氧化硅微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可以制备出具有复杂形状的二氧化硅微球。
以上三种方法均能够制备出二氧化硅微球,不同的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不同,也需要使用不同的试剂和设备。
二、二氧化硅微球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二氧化硅微球在制备光学陶瓷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模板用于光学陶瓷的制备;二是作为填充材料优化光学陶瓷的性能。
1.作为模板利用二氧化硅微球作为模板可以制备具有复杂形状的光学陶瓷。
以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为例,通过将预制过程中加入的其他物质在二氧化硅微球内析出来或刻蚀掉来控制光学陶瓷的形状,这样制备出来的光学陶瓷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表面积,可以应用于光催化和催化等领域。
2.作为填充材料除了作为模板之外,二氧化硅微球还可以作为填充材料用于优化光学陶瓷的性能。
比如,对于具有介电常数的光学陶瓷,填充二氧化硅微球以降低其介电常数,进而提高它对电磁波的透过性。
sio2微球
![sio2微球](https://img.taocdn.com/s3/m/c726b9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6.png)
sio2微球
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纯度、高密度、高硬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特点。
它可以用作填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分离膜、陶瓷材料、气凝胶等。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乳液法、模板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可控、粒度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
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环保、医药、化妆品、电子、能源等领域。
二氧化硅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亲水性表面、耐高温、耐腐蚀、低生物毒性等。
它可以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用于去除水和气体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此外,二氧化硅微球还可以作为陶瓷材料和气凝胶的原料,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和轻质隔热材料。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将硅酸酯或硅酸盐溶液加热分解,形成溶胶,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凝胶,最后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粒径可控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和pH值等参数来控制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和形貌。
总之,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最新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最新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89f2c27514791711cd791746.png)
应用
中空介孔的 SiO2球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空容, 可以作为封装时的干燥剂使用,也可用于催化剂载 体SiO2无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其被用作药物载体。
介孔SiO2微球示意图
应用
SiO2球引入荧光染料,可制得荧光微球,在生物医 学成像和免疫测定中有广泛应用。
SiO2 颗粒的SEM图
应用
近几年更引起人们研究兴趣的是用单分散SiO2球形 颗粒为原料自组装制备光子晶体。由光子晶体制得 的材料具有禁止某一频段光波通过的特性,是制备 集成度更大、速度更快的光电器件的基础。而制备 亚微级(0.1um-1um)的球形Si02颗粒又是组装三 维光子晶体的前提。
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均一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 使用大量的有机物,其回收比较麻烦,成本高且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
王玉琨等以TritonX-10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
氨水)形成微乳液, 在考察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
为的基础上, 由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反应制备
纳米粒子。该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R
利用反胶束微乳液方法获得的纳米颗粒一般都很均匀,颗 粒的大小有水和表面修饰剂的比例来决定。
沉淀法
在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粒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或是 通过升高溶液的温度使溶液发生水解而产生不溶性的氢氧化物, 水合氧化物或者盐类。然后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 经热分解或者脱水后即可得到所需的产物。这种方法即为沉淀法。
采用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度均匀, 平均粒径小于30nm。传质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 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反胶束微乳法
反胶束微乳法中的反应体系中需要有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 例如水和油。在反胶束微乳液中,处于纳米尺度的水滴由表面 修饰剂所包覆,被均匀分散在非极性溶液中。化学反应被限制 在水相里进行,因而这些反胶束腔也被称作为微乳液纳米反应 器。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2198be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2.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微纳米材料,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传感、药物控释等领域。
为了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种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
在该方法中,首先将硅源(如硅酸乙酯、正硅酸乙酯等)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如氯化铵、氯铵、硝酸铵等),通过搅拌使得溶液均匀混合。
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将混合溶液进行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三维网状凝胶。
最后,通过去除溶剂和热处理等步骤,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为了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和尺寸的可控制备,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源浓度等参数来控制二氧化硅微球的尺寸。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变pH值或添加其他添加剂来调控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的直径、孔径和孔隙度等关键参数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可控制备。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在该方法中,先选择一种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模板材料,如聚苯乙烯微球、硬模板等,然后将硅源溶液浸渍到模板材料表面,并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使硅源在模板表面形成硅氧烷键。
最后,通过去除模板材料,得到具有与模板相同形状和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
通过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板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
除了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
例如,可以利用微流控技术、电喷雾技术、溶液凝胶聚合法等方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这些方法通过调节实验条件、改变材料选择和控制反应过程等手段,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和尺寸的精确控制。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对于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节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和其他方法中的反应条件和参数,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和尺寸的精确控制。
sto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工艺研究
![sto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33f83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png)
sto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工艺研究
1Sto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工艺研究
Stober法是一种用于结晶相分离的功能性表面交错阶段结晶技术,用于在可见光谱中分离悬浮液/膜/溶胶中的N组分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聚合物、杂质、离子、聚集体、原子、分子等物质,可以实现物质的纯化、分析、测量等。
Stober法可以用于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1.1Stober法原理
Stober法是利用气液平衡的原理,通过改变溶液浓度、温度、pH 值等条件来控制物质在溶液中析出或沉淀的过程。
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硅烷原料分解成阴离子SiO・-和阳离子SiO3-。
由于二者的大小比值远大于水的大小比值,因而可以形成沉淀(或者称结晶),最终在溶液中形成二氧化硅微球。
1.2Stober法实验步骤及要点
(1)将溶液量程的调节和搅拌一致,溶液浓度一般用0.05mol/L 的硅烷盐溶液;
(2)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让硅烷从非电离状态转变为电离状态;
(3)把pH值再调节到3.3-3.35之间,这是最佳沉淀条件,并且不会影响结晶速度;
(4)将激活剂NaOH加入溶液中,有利于搅拌,同时保证气液平衡,并能够防止在沉淀后的负电荷释放;
(5)将搅拌时间调节到10-1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结晶的大小,最小的粒度在10nm以下。
1.3Stober法的优势
Sto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过程简单、方便,与传统的合成过程相比,温度调节要求低,实验条件较宽,结果可靠,结晶容易被观测到,容易控制结晶的最终大小和形状。
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
![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https://img.taocdn.com/s3/m/53f37c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3.png)
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特性以及其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制备方法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模板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硅源(如硅酸乙酯)和溶剂(如乙醇)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如氯化铵)。
随后,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碱性溶液(如氨水),使溶液中的硅源逐渐聚合形成凝胶。
最后,将凝胶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得到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
二、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它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吸附性能。
其次,它们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良的机械强度,可用于轻质材料的制备。
此外,它们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和酸碱环境下保持结构完整。
三、能源领域的应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催化反应的增效。
其次,它们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吸附层,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四、环境领域的应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在环境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水处理和废气处理,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其次,它们可以作为保温材料,用于建筑物的节能。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储氢材料的制备,提高氢能源的储存和传输效率。
五、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用作药物载体,用于控释药物和靶向治疗。
其次,它们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是一种多功能的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制备方法和特性。
它们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为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057e5ab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f.png)
主要内容
一、二氧化硅微球 二、二氧化硅微球旳制备 三、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一、二氧化硅微球旳性质
单分散微球是指不但构成、形状相同,而且粒子尺 寸较为均匀旳微球。
微球(microsphere)分:纳米 微米
目 前 药 剂 学 上 有 关 微 球 粒 径 范 围 旳 定 义 一 般 为 1500um,小旳能够是几纳米,大旳可达800um,其 中 粒 径 不 大 于 500nm 旳 , 一 般 又 称 为 纳 米 球 (nanospheres)或纳米粒(nanoparticles),属于 胶体范围。
溶解 前驱体
水解
缩聚
老化
溶液
溶胶
凝胶
凝胶
老式Stöber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过程是在正硅酸乙脂-水-
碱-醇体系中利用正硅酸乙脂(TEOS)水解缩聚来制备。
其中碱旳作用是催化剂和pH值调整剂,而醇作为溶剂。工
艺图如下:
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氨水
40度恒温水浴磁力搅拌至恒定温度 TEOS
40度恒温水浴磁力搅拌4小时 超声洗涤 水浴蒸发
(水与表面活性剂量比)和h(水与正硅酸乙酯量比) ,
可粒合径成大出 小疏可松由球变形化纳R和米hS控iO制2,,
且反应后处理较简便。 在R= 6.5, h= 4旳条
件为下40,-5T0EnOm。S受控水解制得旳SiO2 粒子99.17%粒径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该工艺是将一定浓度旳水玻璃溶液静置过滤后置于超重力反 应器中,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加入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 开启旋 转填充床和液料循环泵不断搅拌和循环回流,温度稳定后,通入 CO2气体进行反应,当pH 值稳定后停止进气。加酸调整料液旳 pH 值,并保温陈化,最终经过洗涤、抽滤 干燥、研磨、过筛等 操作,制得粒度为30nm 旳二氧化硅粉体。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课件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db4e9af90f76c661371a7d.png)
反胶束微乳法
反胶束微乳法中的反应体系中需要有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 例如水和油。在反胶束微乳液中,处于纳米尺度的水滴由表面 修饰剂所包覆,被均匀分散在非极性溶液中。化学反应被限制 在水相里进行,因而这些反胶束腔也被称作为微乳液纳米反应 器。
利用反胶束微乳液方法获得的纳米颗粒一般都很均匀,颗 粒的大小有水和表面修饰剂的比例来决定。
沉淀法
在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粒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或是 通过升高溶液的温度使溶液发生水解而产生不溶性的氢氧化物, 水合氧化物或者盐类。然后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 经热分解或者脱水后即可得到所需的产物。这种方法即为沉淀法。
纳米二氧化硅理化性质
① 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 的非金属材料。 ② 微结构为球形, 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 ③ 具有对抗紫外线的光学性能; ④ 掺入材料中可提高材料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 ⑤ 分散在材料中, 可提高材料的强度、 强性; ⑥ 还具有吸附色素离子、降低色素衰减的作用。
水热法特点是粒子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形 好且可控制,生产成本低。用水热法制备的粉体 一般无需烧结,这就可以避免在烧结过程中晶粒 会长大而且杂质容易混入等缺点。
水热法合成需要特殊装置高压釜。
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干法工艺的原料一般采用卤硅烷、 氧(或空气)和氢, 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以四氯化硅为例, 其 反应式为:
光子晶体(又称光子禁带材料) 从材料结构上看, 光子晶体是一类在光学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电结构 的人工设计和制造的晶体。
SiO2 光子晶体的SEM图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4eda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e.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形成机理。
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二氧化硅微球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在众多领域如催化剂载体、药物递送、光学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等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深入研究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工艺和形成机理,对于优化其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硅微球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背景,随后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等,并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包括成核、生长、团聚等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微球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展望了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气相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主流的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以硅源(如硅酸四乙酯、硅酸钠等)为起始原料,在适当的溶剂中水解缩聚形成硅溶胶,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种类等)使硅溶胶逐渐凝胶化,形成二氧化硅微球的湿凝胶。
通过热处理或超临界干燥等方法去除湿凝胶中的溶剂,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溶胶-凝胶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微球尺寸和形貌等优点,因此在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中应用广泛。
微乳液法是一种基于液滴微反应器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在油水界面形成的微乳液滴作为反应容器,将硅源和催化剂引入微乳液滴中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微球。
通过控制微乳液滴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和形貌的二氧化硅微球。
微乳液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因此在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cce3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d.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是表面化学和物理化学应用的绝佳工艺,它具有广泛用途、高科学化与技术化的水平。
从理论上讲,经过化学反应结果,二氧化硅可以被水解成微米气泡,再重新聚集为微球圆状,从而形成二氧化硅微球。
这是产生二氧化硅微球的发生机制与形成机理。
为了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用户可以利用化学药剂、含钠氯化钙(NaCl),铵铵酸等电解质,以及纳米级的硅化物/硅油/有机硅油/二甲醚等有机物的存在,并结合反应时间,温度和相关技术条件的综合运用,从而调节反应参数,不断优化和优化反应环境,使二氧化硅组装成微球的过程逐步被改善,量化并得到最佳利用结果。
在制备二氧化硅微球时,必须注重改变反应参数来控制微球形态,改变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质,进而得到更好的产品性能。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组成比例和添加微量元素,提高水解的效率,改变产物结构,进而达到良好的控制和调节结果。
二氧化硅微球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精密铸件、工业制品、核磁共振放射源、石油化工、磨料磨具、分析仪器、催化剂和耐火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随着对细胞调节或再生功能以及精密仪器、药物控释载体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硅微球在超细纳米行业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粒径可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粒径可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92a3a0d70740be1e640e9a7d.png)
粒径可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采用改进的Stober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大小可控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并通过单一因素法研究了搅拌速度、正硅酸乙酯、氨水及水的用量对颗粒粒径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随着搅拌速度、TEOS及氨水的用量增加,生成的SiO2微球粒径逐渐增大,随着二次水用量的增大微球粒径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在不加水或者氨水的用量小于2.5 mL时,生成的二氧化硅微球单分散性较差。
标签:二氧化硅(SiO2);制备方法;Stober法;微球纳米SiO2因具有机械强度高、稳定性好、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及光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在催化剂、涂料、塑料、橡胶、化妆品、半导体、胶体晶体[1~3]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4]。
其中,光子晶体因具有光学可调性和自表达特性而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行业,而SiO2作为制备光子晶体的最佳材料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5]。
Asher[6]和Zhang[7]等人曾分别用单分散的SiO2通过组装制备出颜色鲜亮的三维光子晶体及将SiO2改性之后注射成单层的二维光子晶体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
因此,制备出粒径可调、单分散特性的高质量SiO2微球成为研究的关键。
在SiO2微球的制备方法中,以Stober法[8]为基础的制备方法因工艺简单、成本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采用Stober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考查了搅拌速度、TEOS、氨水及二次水用量等条件对SiO2微球粒径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机理。
1 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JSM-6460型扫描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UV-3200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普达仪器有限公司;KQ-250DE型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800型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及一般的实验室仪器。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a40d2d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c.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可控制备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制备的可控性对于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可控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
一、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制备溶胶,然后将溶胶滴入某种油相中,形成乳液。
接下来,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反应使溶胶凝胶化,生成二氧化硅微球。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性较好的优点,但对于微球的尺寸和形貌的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模板法模板法是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和二氧化硅前体,将前体溶液浸渍到模板孔道中,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溶胶凝胶化、模板的去除等,最终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该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模板和处理条件,实现对微球尺寸、孔结构等性质的可控制备。
然而,模板法需要使用模板,且模板的去除步骤可能会对微球的形貌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通过调控乳液的性质来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将溶胶和乳化剂加入到水相中,形成稳定的微乳液。
接下来,通过水解和凝胶化反应,将溶胶转变为二氧化硅微球。
微乳液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性较好的优点,且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
然而,微乳液法对乳液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且溶胶的浓度和pH值等因素也会对微球的形貌和性质产生影响。
四、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通过控制沉积条件和前体气体的浓度,使二氧化硅在载体表面沉积并形成微球。
气相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纯度和较大尺寸的二氧化硅微球,但对于微球的形貌和孔结构的控制相对较难。
可控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微乳液法和气相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发展,相信可控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https://img.taocdn.com/s3/m/1930b5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e.png)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一、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溶胶制备
将硅酸钠(Na2SiO3)和硝酸铵(NH4NO3)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铵(NH4OH),调节pH值至8-9,继续搅拌,使其形成透明的胶体。
2. 凝胶制备
将溶胶倒入模具中,放置在恒温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凝胶化,形成硅凝胶。
3. 煅烧处理
将硅凝胶放入炉中,在高温下煅烧,使其形成二氧化硅微球。
二、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功能化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功能化主要是通过表面修饰实现的。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硅烷偶联剂法
将硅烷偶联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二氧化硅微球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硅烷偶联剂与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实现表面修饰。
2. 聚合物包覆法
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二氧化硅微球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聚合物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形成包覆层,实现表面修饰。
3. 磁性纳米粒子修饰法
将磁性纳米粒子与二氧化硅微球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磁性纳米粒子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形成修饰层,实现表面修饰。
三、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功能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在HPLC分离中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表面积和均匀的粒径分布,可以作为HPLC柱填料,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此外,通过表面修饰,还可以实现对特定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9020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e.png)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或乳液法。
溶胶-凝胶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溶胶-凝胶法的步骤主要包括:首先将正硅酸乙酯等硅源物质加入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将溶胶在一定条件下凝胶化成凝胶体,最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方法将凝胶形成为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通过控制溶胶的成分、溶胶的浓度、溶胶的凝胶速度以及凝胶的处理方法等来调控微球的形貌和大小,以确保微球的单分散性。
除了溶胶-凝胶法外,乳液法也是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重要方法之一。
乳液法主要是将硅源物质、表面活性剂等混合悬浮在水相中形成乳液,然后通过控制乳液的条件使得硅源物质聚合形成微球,最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方法得到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乳液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制备过程相对较为方便,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控制微球的形貌、大小及性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第二篇示例:一、制备过程1. 溶胶制备:将硅源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常用的硅源有硅酸乙酯、硅酸二乙酯等。
在溶液中加入控制剂和表面活性剂,用于调节微球的形貌和尺寸。
2. 凝胶成型:将溶胶溶液滴入硬化剂溶液中,形成硅胶小球。
通过调节溶胶浓度、滴液速度和搅拌速度等参数,控制微球尺寸的大小和形状的均匀性。
3. 煅烧处理:将硅胶小球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煅烧处理,使其结构逐渐由凝胶转变为晶体,并沥青化。
通过不同的煅烧温度和时间,可以获得不同形态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
二、反应机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凝胶聚集和沥青化两个阶段。
1. 凝胶聚集: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溶胶在硬化剂中形成原始的二氧化硅微球,通过自聚集过程生成较大的硅胶小球。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93a7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3.png)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反应机理。
我们需要准备一种合适的硅源和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硅源有硅酸钠、硅酸乙酯等,而表面活性剂则可以选择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辛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硅源和表面活性剂需要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它们的纯度和活性。
制备过程一般分为两步:溶胶凝胶法和热处理。
首先,将硅源和表面活性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热和搅拌等操作,使得溶胶逐渐凝胶化。
凝胶形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和煅烧,以去除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最终得到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凝胶化和煅烧两个阶段。
凝胶化是指溶胶中的硅源和表面活性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氧键和表面修饰基团,从而使溶胶逐渐变得凝胶状。
这一过程涉及到溶胶中的物质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煅烧是指将凝胶干燥后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发生固相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微球。
在煅烧过程中,溶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燃烧,而硅氧键则得以重组,形成稳定的硅氧化合物结构。
总的来说,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确控制硅源、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条件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此外,对于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制备过程,为其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不断优化制备方法和深入理解反应机理,我们可以为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自组装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自组装](https://img.taocdn.com/s3/m/454c89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7.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自组装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自组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在研究和应用纳米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而作为一种具有极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二氧化硅微球在无机材料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其在胶体晶体自组装方面的应用。
一、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方法1. 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其主要过程为在模板上沉积硅源,再经高温煅烧使模板炭化后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常用的模板有聚苯乙烯微球、氧化膜和软模板等。
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形态规整、尺寸可控,同时模板的选择也可以决定微球的孔径大小。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前驱体溶胶随后凝胶化形成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将前驱体通过溶解、水解、聚合、组装等过程,形成纳米颗粒,并将溶胶凝胶在一定介质中,最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二氧化硅微球。
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均匀的孔径分布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
二、胶体晶体的自组装胶体晶体是一种由微米级球形粒子组成的周期性结构,在材料光学和电学性能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而二氧化硅微球具有高表面积和极小的尺寸,可以在胶体晶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 原理胶体晶体的自组装主要是利用粒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力,将粒子组装成一定的周期性结构。
二氧化硅微球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三维六方密排的立方体结构、蜂窝结构或者复杂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2. 应用胶体晶体的自组装可以应用于传感器、光电器件、光子带隙材料等领域。
二氧化硅微球自组装的胶体晶体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二氧化硅微球胶体晶体可以制备为光子带隙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此外,还可以将颜色调节剂和荧光染料等杂质引入二氧化硅微球胶体晶体中,制备出多种特性的胶体晶体材料。
总之,二氧化硅微球在制备和应用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制备方法和胶体晶体的自组装应用对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e3de2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1.png)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微观领域的科技快速发展,许多微观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
其中,二氧化硅微球属于一种常见微观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本文将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1. 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硅酸盐或单质硅作为前驱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模板反应生成聚合物或硅氧烷液滴,并通过水热过程、溶胶-凝胶法等步骤生成二氧化硅微球。
模板法可以利用不同的模板粒子构建不同形态、大小的微球结构,具有较高的制备效率和可控性。
2. 真空挥发法真空挥发法是一种通过旋转真空挥发液体前驱体,使得液滴在空气-液体界面上的物质浓度逐渐升高,形成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汽化器、真空泵、旋转器等设备,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均匀性、大小可控的二氧化硅微球,但制备过程比较复杂。
3.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将硅酸盐水溶液缓慢滴入钙水溶液中,造成水合作用和钙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成本较低,但难以控制微球尺寸和形态。
4. 其他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常见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静电旋转法、电喷雾法、超临界流体法等。
二、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1. 生物医学领域二氧化硅微球可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药物载体、细胞培养载体等材料。
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分解性,能够较稳定地携带和释放药物、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并可通过表面修饰等手段实现靶向传递。
2. 纳米复合材料领域二氧化硅微球可以作为纳米复合材料的载体,将金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与二氧化硅微球复合制备出微球复合材料,可用于催化反应、吸附分离、传感检测等应用领域。
3. 功能性材料领域二氧化硅微球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改性等方法赋予其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如超疏水性、超亲水性、光学性能、生物抗污染性等,可用于涂层、泡沫材料、催化剂、油墨等领域。
总结一下,二氧化硅微球作为一种常见的微观颗粒,具有制备简单、形态可控、应用广泛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热法合成需要特殊装置高压釜。
干法制备纳பைடு நூலகம்二氧化硅
干法工艺的原料一般采用卤硅烷、 氧(或空气)和氢, 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以四氯化硅为例, 其 反应式为:
纳米二氧化硅理化性质
① 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 的非金属材料。 ② 微结构为球形, 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 ③ 具有对抗紫外线的光学性能; ④ 掺入材料中可提高材料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 ⑤ 分散在材料中, 可提高材料的强度、 强性; ⑥ 还具有吸附色素离子、降低色素衰减的作用。
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均一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 使用大量的有机物,其回收比较麻烦,成本高且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
王玉琨等以TritonX-10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
氨水)形成微乳液, 在考察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
为的基础上, 由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反应制备
纳米粒子。该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R
采用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度均匀, 平均粒径小于30nm。传质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 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反胶束微乳法
反胶束微乳法中的反应体系中需要有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 例如水和油。在反胶束微乳液中,处于纳米尺度的水滴由表面 修饰剂所包覆,被均匀分散在非极性溶液中。化学反应被限制 在水相里进行,因而这些反胶束腔也被称作为微乳液纳米反应 器。
应用
单分散球形SiO2由于比表面积大、密度小、分散性 好,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光学以及力学特性,因而在生 物医学、催化、功能材料、高性能陶瓷、涂料、复合 材料、记录材料、传感器、催化剂、吸附剂、化妆品、 药物、色谱柱填料 、结构陶瓷原料 、油墨的添加剂、 光电学, 数据存储、医学诊断以及免疫测定等相关材 料和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光子晶体(又称光子禁带材料) 从材料结构上看, 光子晶体是一类在光学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电结构 的人工设计和制造的晶体。
SiO2 光子晶体的SEM图
二、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单分散SiO2微球的制备方法很多,如微乳液法、化 学气相沉积法、粉碎法、机械合金法、溅射法、激光 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蒸发凝聚法、沉淀法、超 临界干燥法、水热合成法、溶胶一凝胶法、胶束法、 反胶束法、气溶胶法、共沉淀一微乳液联用法、辐射 合成制备法、球晶技术、囊泡技术等。
利用反胶束微乳液方法获得的纳米颗粒一般都很均匀,颗 粒的大小有水和表面修饰剂的比例来决定。
沉淀法
在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粒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或是 通过升高溶液的温度使溶液发生水解而产生不溶性的氢氧化物, 水合氧化物或者盐类。然后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 经热分解或者脱水后即可得到所需的产物。这种方法即为沉淀法。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主要内容
一、二氧化硅微球 二、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三、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一、二氧化硅微球的性质
单分散微球是指不但组成、形状相同,而且粒子尺 寸较为均匀的微球。
微球(microsphere)分:纳米 微米
目 前 药 剂 学 上 关 于 微 球 粒 径 范 围 的 定 义 一 般 为 1500um,小的可以是几纳米,大的可达800um,其 中 粒 径 小 于 500nm 的 , 通 常 又 称 为 纳 米 球 (nanospheres)或纳米粒(nanoparticles),属于 胶体范畴。
SiCl4+ (n+ 2)H2+ (n/2+ 1)O2→SiO2·nH2O + 4HCl
主要流程是: 将上述硅化合物在空气和氢气中均匀混 合, 于高温下水解, 再通过旋风分离器, 分离出大的凝焦颗 粒, 最后脱酸制得气相SiO2, 其反应式为:
2H2+ O2+ 硅化合物→气相SiO2+ 4H+
胶体化学法
(水与表面活性剂量比)和h(水与正硅酸乙酯量比) ,
可粒合径成大出 小疏可松由球改形变纳R和米hS控iO制2,,
且反应后处理较简便。 在R= 6.5, h= 4的条
件为下40,-5T0EnOm。S受控水解制得的SiO2 粒子99.17%粒径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该工艺是将一定浓度的水玻璃溶液静置过滤后置于超重力反 应器中,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加入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 开启旋 转填充床和液料循环泵不断搅拌和循环回流,温度稳定后,通入 CO2气体进行反应,当pH 值稳定后停止进气。加酸调节料液的 pH 值,并保温陈化,最后经过洗涤、抽滤 干燥、研磨、过筛等 操作,制得粒度为30nm 的二氧化硅粉体。
应用
中空介孔的 SiO2球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空容, 可以作为封装时的干燥剂使用,也可用于催化剂载 体SiO2无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其被用作药物载体。
介孔SiO2微球示意图
应用
SiO2球引入荧光染料,可制得荧光微球,在生物医 学成像和免疫测定中有广泛应用。
SiO2 颗粒的SEM图
应用
近几年更引起人们研究兴趣的是用单分散SiO2球形 颗粒为原料自组装制备光子晶体。由光子晶体制得 的材料具有禁止某一频段光波通过的特性,是制备 集成度更大、速度更快的光电器件的基础。而制备 亚微级(0.1um-1um)的球形Si02颗粒又是组装三 维光子晶体的前提。
胶体化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者无机盐水解直接形 成溶胶或者经解凝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干燥 凝胶,除去有机成分得到无机纳米颗粒。这种方法多用于制备 氧化物纳米颗粒。金属醇盐的水解和缩聚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
在沉淀法中,匀相沉淀法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 种方法,不同于共沉淀法(含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 加入沉淀剂以后,所有的粒子完全沉淀)在匀相沉 淀法中,沉淀过程是平衡的,沉淀在整个溶液过程 中均匀的出现。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颗粒粒径分布小 于5 %的纳米粒子。
水热法
水热法也被成为水热反应,是指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 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它利用高温 高压的水溶液使得大气条件下不溶或者难容的物质溶解,或 通过反应生成所需产物的溶解态,然后控制高压釜内溶液的 温差使产生对流以形成过饱和状态而生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