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走评价 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 :①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②敏感生态目标 的保护需要来确定。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 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 2km。
敏感目标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规划体系 环境
来自百度文库
参数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郑敬茹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与生态环境
环境: 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包括 大气、 水、土壤和生物圈。 生态环境: 人类的地球生物圈环境。
人 传统环境学
生态环境学
生物圈 生态学
水、气、土
物化环境
生态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层次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 集合体。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 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 (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 一定的 结构与功能的系统。
植物
生物
动物
微生物
生态系统组成
光、温
水分
非生物
氧、CO2
土壤及营养物
生态系统
特点:
结构的整体性 系统的开放性 区域分异性 动态变化性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调节反馈
运行
生态系统 环境功能:
涵养水源,调节水文 保持土壤 防止侵蚀防 风固沙 防止沙化 改善气候 防灾减灾平 衡O2与CO2 净化大气和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景观 社会文化
绿化体系 景观体系 安全体系 城市气候 区域环境 可持续性
评价等级
含义: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等级:综合考虑项目的主要生态影响和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 围大小分为三级
一级:全面深入评价
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
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
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 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 遵循评审意见
(三)生态环评图件
基础图件的收集是完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重要基础。
1、图件收集:地形图、规划图、水系图
2、基础图件: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
3、图件编制:敏感目标分布图 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生境质量现状图等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是对生态现状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 判别轻重缓急,明确主要问题和根源的过程,按一定的 指标和标准进行。
影响效应: 性质(正负?可逆?累积?)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 占 迁 地 安 置 ■ ■ ● 取 弃 土 路 基 施工期 施 工 桥 场 涵 地 ● ● ● ● ● ○ 营运期 材 料 运 输 ● 机 械 作 业 ● 运 输 行 使 ■ ■ 绿 化 □ □ □ 复 垦 □ □ 桥 涵 边 沟 ○
(二)调查方法
收集现有资料: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 群落、植物区系、土壤类型;从地区环保部门和评价区其他工业项 目环评报告书收集有关评价区的污染源、生态系统污染水平。 收集现有规划(政府部门):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的有关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 区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珍 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相关规定。 野外调查:生态环评需要对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资料和 数据。方法-现场踏勘、定位采样;存在污染源是要对污染源进行 调查。 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专家咨询:解决专业化强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候鸟迁徙
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一)调查内容:
1.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区域内气象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壤资 源、地形地貌、地质基本情况,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 相关的 极端问题:如大风、洪水等。 2. 生态系统调查:首先分辨系统的类型(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自 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 调查。 3. 区域敏感目标调查(1)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保护地;(2)生态敏感和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绿 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 热带雨林、红树林、鱼虾产卵地、重要湿地、天然渔场。
典型生态系统
森林 陆地 自然 典 型 生 态 系 统 人工 水域 草原 荒漠 淡水
海洋
湿地
城市
农业(半自然)
生态环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
第二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 础型工作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50km2 生物群落
生物量减少(<50%) 生产量锐减(≥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 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2 1 2 1 2 1 1 工程影响范围
20~50km2
3 2 3 2 3 2 1
<20km2
/ 3 / 3 / 3 1
区域环境
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绿地减少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 水和土地 荒漠化 理化性质改变 理化性质恶化 敏感地区 1 2 1 1 2 1 1
3 2
/ 3
2 3 2 1
3 / 3
评价等级判定步骤
(1)影响性质的确定
•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的工作级别判定要在将影响划分为:直接影响 与间接影响、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近 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一次影响与累积影响、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 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的基础上进行。
环境资源 生态 陆地植被 ● 资源 陆栖动物 ● 土质 ● 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 水土保持 ●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 ● 声学质量 ● ● 生活 空气质量 ● ● 质量 居住 □ 美学 ● ● ● 注:■/●: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期/短期的有利影响
□ □
□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参数
(二)评价内容:
(1)从生态完整性(景观生态学评级结果)和稳定性(演替阶 段、优势种、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 量。 (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 干扰的能力。 (3)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 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 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论证原有自然系统或次生系统的生产能力状况并用调查 结果予以证明。
(三)评价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 法、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 学评价方法等。 1. 图形叠置法 该方法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重叠表示在同一张图 上,构成一份复合图,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及的范 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性及影响的相对大小。 该方法使用简便,但不能作精确的定量评价。 目前该方法被用于公路或铁路选线、滩涂开发、水库 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评价,也可将污染影响程度和 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
2. 生态机理分析 以反应生态质量的指标和生态评价的重点内容作为评价分析的基础。 由于动物或植物与其生长环境构成有机整体,当开发项目影响植物 生长环境时,对动物或植物的个体、种群和群落也产生影响。 3. 类比法 类比法可分成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 整体类比:是根据已建成的项目对植物、动物或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来预测拟建项目的影响。该方法需要被选中的类比项目。在工程特 性、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与拟建项 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趋于稳定。 由于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 两个项目,因此,单项类比或部分类比可能更实用一些。 4.列表清单法 将实施的开发活动和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于同一张表格的列与 行,在表格中用不同的符号判定每项开发活动与对应的环境因子的 相对影响大小。该方法使用方便,但不能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 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要求:
(1)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 环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2)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 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
(3)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 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 果。
具体步骤:
1. 明确建设项目既有工程内容及布局据施工和运行 特点,分析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和范围 2、如果只是造成局部的、短期的、可以恢复的一般 影响时,可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确定 相应的范围。 3、如果有非局部的、潜在的、长期的、重要的影响 时,要从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和敏感生态目标 的保护来确定。 4、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可能造成敏感区影响的,评价 范围应包括敏感区域或者说明敏感区整体状态的 地区。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作用主体: 全面性(主、辅、配、公、环)
(建设项目) 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
影响受体: 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 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 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 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
4. 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包括人类干扰程度、资源贮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包括其他污 染型工、农业或具有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调查有关的污 染源和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1)社会结构情况,如人口密度、人均 资源量(人均土地资源、人均水资源)、人口生活水平、科技和 文化水平等等;2)自然资源状况,如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 物资源;3)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如产业构成的历史、现 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等;4)移民问题,包括 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移民区产业情况,住区情况及潜在 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 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 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 征因子和参数。
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 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