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总结
讲解物流工程课程心得体会(2篇)
![讲解物流工程课程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9f5e4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5.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流工程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作为一名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物流工程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流工程课程涵盖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管理、物流设备、物流信息化等多个方面,使我对物流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课程学习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让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1. 物流系统规划:通过学习物流系统规划,我了解到物流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分配、运输方式等。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针对某一实际案例,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课程使我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有了深入了解,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 物流设备:物流设备课程让我们了解到各种物流设备的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如叉车、输送带、货架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物流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方法,为今后从事物流工作打下了基础。
4. 物流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物流信息化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维护,提高了我们的信息化素养。
二、课程学习方法与技巧1. 注重课堂笔记: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反复研读,加深理解。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讨论中,我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一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38b053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一摘要:本文以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为主题,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一个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
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剖析和分析,总结了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关键要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旨在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引言物流系统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划和设计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的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2.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家中小型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日用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物流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现有的物流系统已经达到了瓶颈。
因此,企业决定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提升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3.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关键要点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考虑和注意。
3.1 系统分析和需求调研在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需求。
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的分析和需求调研,可以确定物流系统所需的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
3.2 设备和设施布局设计物流系统的设备和设施布局设计对物流效率和流程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备和设施布局设计,可以使物流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运输路径。
3.3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集成现代物流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
在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时,需要考虑建设和集成信息系统,以实现物流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4 人员培训和管理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企业通过对现有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仓库布局不合理、运输路径冗余、信息系统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制定了一套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1f546448d7c1c708a1457b.png)
读书笔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领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为培养物流人才,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改善。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获得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仿真方法,并通过上机初步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操作方法和应用witness仿真技术分析简单物流系统的方法。
本书培养了对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适应21世纪我国物流管理工程学科现代化的需要。
通过读这本书的学习使得读者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对物流规划与设计能力。
1.了解各种物流系统的特点,掌握物流分析的程序与方法;2.理解影响选址决策的各种因素掌握设施选址的程序与方法;3.了解设施布局的概念、典型方式,会应用SLP相关图技术进行设施布局规划;4.了解物料搬运的概念、原则,掌握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5.掌握存储与库房布置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特点,掌握物流中心规划的方法;6.了解辅助设计与工程设计规范的基本常识;7.了解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8.了解物流仿真的概念,会应用witness进行物流系统仿真。
通过读这本书的阅读,我了解到了有关更多物流专业的知识物流●2001年,中国物资流通协会对物流下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物流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程服务”理念。
●现代物流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需要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全程的系统服务。
系统●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
●钱学森的系统定义: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数学模型:S={N,U}●S--系统,N--元素集,U--关系集●系统功能函数:F=f(n,u)●F--系统功能,f--函数关系; n⊆ N,u⊆ U●系统模式:由输入、处理、输出三部分组成,加上反馈就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c318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f.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当今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可靠的物流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然而,在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设施选址问题设施选址是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个合适的设施选址可以有效缩短物流运输时间和降低运输成本。
然而,设施选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需求、运输网络、人力资源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决策。
通过运输网络分析和经济透明度评估等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设施选址决策。
二、运输路线优化问题在物流系统中,运输路线的优化是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运输成本的关键。
然而,运输路线优化问题是典型的NP困难问题,需要运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利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启发式算法来寻找近似最优解。
此外,可以结合实时交通信息和物流需求来动态调整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
三、库存管理问题库存管理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库存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和客户满意度下降。
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最小化库存成本的问题。
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库存管理模型,如经济订单量模型、周期补充模型等,来决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
此外,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监控库存水平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库存策略。
四、信息系统集成问题物流系统中存在多个环节,包括采购、仓储、运输等,需要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协调。
然而,不同环节的信息系统通常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存在兼容性和集成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用可集成的信息系统,并建立标准化的接口和数据模型。
此外,可以考虑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或物流管理系统(LMS)来统一管理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五、供应链协同问题供应链的协同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大全5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e584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c.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1.2.3.4.物流系统的组织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运输,然后是仓储.34.35.33.业.2.随着(ABCD)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得运用,使人们逐渐认直线职能式组织特点:集中统一指挥,能发挥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体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A.MRPB.DRP专业人员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比较适合现C.看板制D.JITE.GIS3.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过于正规物流系统的边境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等几大领域A.采购B.生产C.流化,权力集中于高层,结构不够灵活,横向协调通D.消费性差,特别是物流运营的业务执行部门缺乏自4.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A.运输B.存储主性很难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特点是”集中政策,分5.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AB)A.散经营点B.线C.面精益物流战略(基于成本)适用于价格需求弹6.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
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性系数大的普通产品,产品价格是客户购买的能可以将其分为(ABC)几类。
A.单一功能点B.复动因,需求是稳定可测的,企业产品的种类一合功能点C.枢纽点D.交叉点E.双向点般也较少,产品生命周期长.7.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A.要素一体化B.建立战5.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或合同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要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6.7.8.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点和线.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为:三大服务领域,一个企业群,两个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一个宏观发展环境.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经济区域进行.我国目前的区域物流基地:山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洲.36.敏捷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对时间,服务略联盟C.资源共享D.市场化E.分散组合要求较高的流行商品;企业的产品种类多,利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润较高;生命周期较短.B.当地传统系统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反应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有较高9.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收益率的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的经济总量,规模,其中包括(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平,员工素质和物流设施与竞争对手相当,生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产系统具有高度柔性化,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10.,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它们是(ABCDE)A.规划下游战略伙伴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准确信息的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及时获取.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37.9.10.38.准时制物流管理(基于时间)适用于:在较长时11.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很强的规划工作。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重点总结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2e4e6df7ec4afe05a1df09.png)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一、物流系统的含义:是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的要素的统一体。
二、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2、物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3、节点路线要素(网络要素):工厂、商店、码头、物流中心、车站等4、支撑手段要素:体制、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5、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备、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组织管理6、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第二节、物流系统化推进一、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含义: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把物流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大的物流系统,并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效、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物流系统化目标:(5s)是物流系统具有良好的服务性、快捷性、库存合理、设施规模适当、面积和空间利用率高。
物流系统化的原则:1大量化2计划化3短距离化4共同化5标准化6信息化三、需要首先掌握的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1商品种类item 2商品数量quantity3商品流向route 4服务水平service 5需求时间time 6物流成本第三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含义物流系统规划一般含义:对拟建的物流系统做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
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1):相同之处:a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级阶段内容上不包括项目图纸设计b、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同(2):不同之处:a、目的不同b、内容不同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类型及其内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一是原有物流系统向新型物流系统转变的改造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1物流战略规划2物流系统模式设计3物流功能要素规划与设计4作业流程规划与设计5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6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课本16页图了解)第四节物流系统的诊断与分析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求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目标3运用定量方法4凭借价值判断四、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素(p18)对物流系统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目标:1物流系统目标2替代方案3模型4费用和效益5评价标准五、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原则(p18)1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综合考虑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3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相结合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二章 物流战略规划第一节 物流战略概述一物流战略概念物流战略:是企业充分了解市场和物流环境以及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对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1f3612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f.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物流需求与挑战(上)1. 物流需求的定义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主体对物流服务的具体要求,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运输方式、服务时效、成本控制、信息反馈等方面。
2. 物流需求的现状(1)全球物流需求增长趋势-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物流需求增长。
- 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全球供应链物流需求的上升。
- 电子商务的兴起增加了对快递和配送服务的需求。
(2)我国物流需求特点- 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与GDP增长同步。
- 物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 区域间物流需求不平衡,东部地区需求量大于中西部地区。
3. 物流需求面临的挑战(1)物流成本问题-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较高,影响企业竞争力。
- 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均有优化空间。
(2)物流基础设施挑战- 物流基础设施总体不足,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
- 现有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高效物流需求。
(3)物流服务能力挑战- 物流企业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 物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二、物流需求与挑战(下)1. 物流需求趋势(1)个性化与定制化- 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
- 企业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物流解决方案。
(2)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 消费者对环保物流服务的需求上升。
(3)供应链整合- 企业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 物流服务需与其他供应链环节紧密协同。
2. 应对物流需求的策略(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物流网络覆盖面。
- 推动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2)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能力。
- 支持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智能物流。
(3)发展多式联运和物流网络- 推广多式联运模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物流规划季度工作总结
![物流规划季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aa07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0.png)
物流规划季度工作总结
本季度,物流规划部门在物流运营、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
以下是本季度物流规划工作总结:
首先,在物流运营方面,我们针对订单量增加、配送范围扩大的情况,优化了运输路线和配送方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配送速度。
通过对物流网络的优化调整,我们成功优化了物流节点,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物流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了整体物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在仓储管理方面,我们着重优化了仓库布局和货物存储方式,采用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仓库容量利用率和货物处理效率。
通过对库存的精细管理和优化配送计划,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和滞留率,提升了仓储管理的效益。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仓库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再者,在配送服务方面,我们强化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提升了配送速度和配送精准度。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智能配送系统,提高了配送路线规划和配送信息的准确性,优化了配送服务的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优化配送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确保配送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总的来说,本季度物流规划部门在物流运营、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公司的物流运营和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继续围绕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优化物流服务质量的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持续推动物流规划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总结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a310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e.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总结引言物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又关键的系统,对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和测试等各个环节。
需求分析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
通过与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关键需求:1. 提高物流效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2. 提高信息可靠性:建立一个可追溯、准确的信息系统,确保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
3. 提升客户体验:在物流过程中提供给客户更多的信息反馈和选择,提高客户满意度。
基于以上需求,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充分考虑了需求分析中的各项需求,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核心设计原则:1. 模块化设计:将物流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扩展。
2. 数据集成: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集成,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系统安全性: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保障物流系统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我们完成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后端数据库设计和中间件选择等。
实施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实施和测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对系统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测试了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大量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我们验证了物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维护与优化物流系统的建立只是第一步,系统的维护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将建立一个完善的维护和优化机制,包括定期的系统巡检、bug修复和系统优化等。
在维护和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不断提升物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结论本报告总结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和测试等环节,并呈现了我们的设计原则和维护优化计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和优化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和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7919e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e.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和优化现代物流系统是各类企业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多个环节。
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分析和优化物流系统的关键要素至关重要。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1. 供应链网络:供应链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是物流系统的基础。
供应链网络的构建应考虑产品流向、仓库和分销中心的合理布局、货物运输路径等因素。
合理的供应链网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2. 仓库管理:仓库是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仓库管理涉及到仓库的选址、仓库容量的规划、仓库布局、仓库设施的配置等。
合理的仓库管理可以实现货物的高效存储、快速装卸、减少货损和提高库存周转率。
3. 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物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路线的规划、运输工具的运营管理等。
合理的运输管理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4. 信息技术支持:现代物流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提高物流的可见性和协调性。
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考虑企业的具体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5.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平衡成本和服务水平,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库存管理涉及到库存控制策略、订单管理、安全库存的设定等方面。
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优化思路1. 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建立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对物流系统中的各项关键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找出瓶颈和优化的空间。
例如,可以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运输路线优化模型等方法来进行改进。
2.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智能运输车辆等。
这可以提高物流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优化供应链协同: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应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总结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2529f884254b35eefd3451.png)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的空间和时间效用⏹3、生产系统要完成由原材料到产品的转变过程,其目标在于使生产效率达到最高的程度,在转变过程中,原材料经过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形成产品,产品又经过储存、运输,最终到达用户手中,形成了生产过程的物流。
⏹4、对制造企业,可以说“工艺是龙头,物流是支柱”⏹5、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优化的途径主要通过合理地平面布置,优化物流路径及合理配置装卸、运输机械,提高物流质量以及改善生产节奏,尽可能降低库存,加快物流速度来实现。
⏹6、通过全系统的物流强度计算和物流系统定量分析,优化企业总体布置,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设施、辅助设施,避免或减少物流迂回、交叉以及无效的往复运输、倒运,避免物流输送过程混乱、线路过长等,达到物流短捷、顺畅。
⏹7、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基础⏹规划设计人员、小组或团队要作大量的调查研究,要进行有效的物流分析,必须了解企业分散在不同部门,如营销部门、产品开发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工艺部门等之中的各种产品、产量、工艺、路线等信息。
⏹比如说了解企业的生产纲领文件、产品结构文件(Bill of Materials, BOM)、工艺路线图(Route Chart)、装配程序图(Assembly Chart)和工艺过程图(Operations Process Chart)、流程图(Precedence Diagrams)等。
⏹(1)生产类型⏹按生产的成批性划分,有三种基本类型:⏹(1) 大量生产。
⏹(2) 成批生产。
⏹(3) 单件生产。
⏹(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详细说明了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包装等信息,产品设计是工艺过程设计的前提,而工艺过程设计是“龙头”。
⏹(3)产品设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爆炸装配图(Exploded Assembly Drawing)⏹零件图(Component Part Drawing)⏹零件明细表(Parts List)⏹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文件,BOM)等⏹(4)工艺过程设计决定产品将怎样生产,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采用什么工艺和设备,需要多长时间,是工厂物流系统设计和工厂布置的重要依据。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72aa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一、概述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面临着信息化转型和升级的需求。
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成为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目标1.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反应速度。
2.降低成本: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操作,节约人力资源成本;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减少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
3.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提高货物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4.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系统分析物流过程中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货车、仓库等资源。
三、原则1.系统化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实现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
2.灵活性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满足不同业务模式和发展阶段的需求。
3.标准化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基于一套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和流程,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
4.安全性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和篡改。
5.可持续发展原则: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性,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四、方法1.需求分析:分析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包括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功能。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结构,制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
3.开发实施: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包括数据库建设、系统接口开发、前后台界面设计等。
4.测试验收:对开发实施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解决存在的问题和BU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必背知识点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fb40652cc58bd63086bd36.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一章物流系统规划基本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特征:整体性、层次性、边界性、目的性、相关性、最优性。
物流系统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物流目标而设计的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目标是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5S”:优质服务、快速及时、节约空间、规模优化、合理库存。
效益悖反现象:仓库的高层堆码可以提高仓库利用率但降低了货物拣选的效率。
物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按活动空间范围分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按作用分类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按流向分正向物流、逆向物流;按空间位置分地下物流、地上物流。
物流六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
物流系统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信息系统、组织与管理。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包括运输、仓储、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
物流系统网络结构:社会物流网络、企业物流网络企业物流系统网络结构形式:直送形式、经节点形式。
单中心多层次:若干配送中心单个物流中心。
多中心多层次:若干配送中心若干物流中心。
简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①物流网络规划:即确定物流网络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包含线路规划和选址规划;②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即确定物流设施内部各种功能区域的平面布局方案;③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设计:即选择合适的物流设备并根据方案布置;④物流信息系统规划;⑤物流运作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运筹学方法(线性规划、网络与图论、存储论、排队论、动态规划、决策论)、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法、禁忌搜索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计算机仿真算法。
第二章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网络是指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和设施的集合。
物流网络按结构分为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装结构(物流效率最高)、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LD-CED模式:以物流中心加配送中心为核心、以收集、交换、发送为运作机制的网络构建模式。
物流系统全流程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全流程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2fcc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物流系统全流程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是指各种物资、信息和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和交换过程的组合。
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进行订单处理、货物配送和仓储管理等环节,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物流系统全流程的规划与设计,以帮助企业优化物流管理。
一、需求分析与流程规划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痛点。
这包括不同物资的流动路径、库存管理、订单处理、配送环节等。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流程规划。
物流流程的规划应该覆盖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所有环节,并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流程规划包括订单接收、库存管理、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运输和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设计。
在流程规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因素,如成本控制、时效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等。
同时,为了提高流程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具,如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设备和物流网络优化等。
二、系统设计与技术选择在物流系统全流程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集成化。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跟踪和信息共享等。
这样可以通过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信息交流。
其次,自动化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流程的自动化和提高效率。
例如,使用自动化仓库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存储和取出;使用自动化分拣设备可以提高订单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使用自动化输送线可以加快包装与装卸的效率。
此外,物流网络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设计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物流网络,确定最优的物流路径和节点,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系统实施与运营管理系统实施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一步。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和数据的集成,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战略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8c421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9.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指为了打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系统,通过对物流网络、运输方式、仓储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实现物流战略目标的过程。
物流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制定长期物流战略目标和策略,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指导和支持。
1.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网络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网络的布局、接驳点、运输路径等,以确保物流运输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物流网络的规划应考虑到市场需求、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以优化物流网络的结构和布局。
2.运输方式规划: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
例如,对于长距离运输,可以考虑铁路或海运;对于大宗货物运输,可以考虑公路运输;对于轻量货物和快递运输,可以考虑航空运输。
运输方式的规划应考虑到运输时间、成本、可靠性等诸多因素,并综合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达到最佳的运输效果。
3.仓储管理规划:仓储管理规划是指对仓储设施的布局、容量规划和操作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根据物流需求和货物特点,确定仓储设施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并制定出入库管理、库存控制、分拣和装载等操作流程。
仓储管理规划应考虑到货物流动性、存储成本、操作效率等因素,以提高仓储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
4.信息技术规划: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规划是指根据物流需求和目标,确定适合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
例如,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管理、运输跟踪、库存管理等功能;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可视化管理。
信息技术规划应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物流战略规划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对物流系统的未来发展和运营方向起到引导和决策的作用。
物流战略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定:制定长期物流战略目标,包括物流成本降低、服务水平提高、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88a5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3.png)
图6.25 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结构分解
系统背景描述 和国际国内相关平台分析
需求分析和商业环境
商务应用模型抽象
平台系统总体结构规划设计
平台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平台系统规划设计
联机交易支付与认证系统规划设计
系统风险评估
平台系统建设审计、监理
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系统运营和投资效益分析
平台阶段实施建议
电子商务网站
图6.29 业务信息平台结构图
业务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1
公共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2
物流企业n
三、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实施
1、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运行环境 (1)管理层——增强现代物流管理意识 (2)技术层——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 2、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实施的关键因素 (1)组织建设 政府管理机构、园区管理中心和物流企业 (2)技术因素 ①数据整理与标准化 ②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建设 ③开发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3、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实施的三个阶段 (1)初创期 (2)建设期 (3)成熟期
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1、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 2、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 数据交换系、信息发布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作业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确的信息资料。、安全管理系统 3、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的功能 (1)基本功能 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交易功能 (2)扩展功能 配送功能、货物跟踪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决策分析功能、金融服务功能
图6.18 城市物流系统模型框架
网络特征
服务模型
网络服务水平
工业和居民特征
需求模型
网络使用
影响模型
社会影响
经济影响
财政影响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文献综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5756efaef8941ea76e0562.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摘要:关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主要有两种视角,即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和绿色及循环物流理论视角,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主要是以产业集群理论、共生理论、物流联动理论、供应链耦合理论来论述的;绿色及循环物流理论视角主要是以绿色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论述的。
关键字: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绿色一、前言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文献。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种理论研究视角,一种是基于即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即部分学者们认为物流系统应该是建立在共生理论基础上的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另一种是基于绿色循环物流的理论视角,即部分学者认为物流系统应该是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二、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基础2.1产业集群理论关于产业集群,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很多。
大多数学者对产业集群的解释引用的是M ichaelE.Porter( 1998) 的定义,即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物流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由众多相关物流企业与机构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集聚。
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会形成集聚经济。
古典经济学中最早关于产业集群思想的研究源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认为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形成集聚经济的根本原因。
分工与专业化使得规模报酬递增形成规模经济,而且还能促进生产部门细化,进而促成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众多经济活动的集中,形成集聚经济。
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1991),在亚当·斯密的研究基础上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李杰读后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李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71bd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c.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李杰读后感篇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李杰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李杰写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这本书,那感受可真是五味杂陈啊!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枯燥得像块没味道的面包,可没想到,读进去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的!就像挖掘宝藏一样,越挖越有惊喜。
书里讲的那些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复杂得让我头大。
一会儿是供应链的优化,一会儿又是仓储布局的讲究,我心里就犯嘀咕:“这也太难搞懂了吧!”也许对于那些专业人士来说,这都不算事儿,可对于我这个小白,简直就是一场挑战。
不过呢,随着深入阅读,我好像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
比如说,物流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一个地方出问题,可能整个系统就“生病”啦!这比喻是不是还挺形象的?我觉得吧,这本书虽然好,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讲得太理论化了,难道不能多来点实际的例子吗?让我们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呀!但反过来想想,可能正是因为它的理论性,才能让专业人士深入研究吧。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未来的物流系统会不会变得超级智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但不管怎样,了解这些知识,感觉自己也算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啦!你们觉得呢?篇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李杰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李杰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我这小心肝儿可是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的旅程!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寻思着:“这能看懂吗?别是一堆天书般的术语把我给绕晕喽!”结果呢,还真被我猜中了一部分。
那些个专业名词,什么“物流节点选址模型”“运输路径优化算法”,听得我是云里雾里的。
但是,我可没那么容易被打败!硬着头皮读下去,嘿,还真让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原来物流系统的规划就像是给一个大房子装修,要考虑空间利用、功能分区,还得讲究美观和实用。
这比喻是不是很妙?书里讲的一些成功案例,让我不禁感叹:“哇塞,原来物流还能这么玩!”可转念一想,我们身边的物流好像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啊,比如快递有时候慢得像蜗牛,这是不是说明咱们的物流系统规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呢?我觉得李杰在书里有些观点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实际操作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是在探讨理论嘛。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本读后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e9aba5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34.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本读后感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呢。
物流嘛,不就是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嘛,能有多少复杂的东西可讲?结果,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一页都有新的惊喜等着我。
这本书从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讲起,就像是给我这个对物流只有模糊概念的人,上了一堂超级清晰的入门课。
它告诉我,物流可不是简单的运输,那是一个包含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的超级大系统。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得各司其职,少了哪个都不行。
比如说仓储,我以前就觉得仓库就是个放东西的地方,读完书才知道,这里面大有学问。
仓库怎么布局,货物怎么堆放,库存怎么管理,那都是要经过精心规划的,不然就会像一团乱麻,效率低下不说,还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再说说物流系统的规划吧,这可真是一门艺术。
书里详细地介绍了规划的各种方法和步骤,从需求预测到设施选址,从系统设计到方案评估,每一步都像是在搭建一座大厦的基石,必须稳稳当当。
需求预测那一块就特别有趣,感觉就像是在做一场预测未来的魔法。
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像市场的变化、季节的波动、消费者的喜好等等,就像要把无数个调皮的小精灵都关进笼子里一样困难,但一旦预测准确了,那可就是掌握了物流的“命门”啊。
设施选址也不简单,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行的。
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土地成本、劳动力资源、周边环境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玩战略游戏的时候,要选择一个绝佳的建造基地的位置,真是既刺激又充满挑战。
而且,这本书里还强调了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化建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物流要是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那就像是盲人摸象,到处乱撞。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状态,还能优化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
这就像是给物流系统装上了一双超级敏锐的眼睛和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
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让我头疼的地方。
有些概念和计算真的是有点烧脑,像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团浆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的空间和时间效用⏹3、生产系统要完成由原材料到产品的转变过程,其目标在于使生产效率达到最高的程度,在转变过程中,原材料经过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形成产品,产品又经过储存、运输,最终到达用户手中,形成了生产过程的物流。
⏹4、对制造企业,可以说“工艺是龙头,物流是支柱”⏹5、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优化的途径主要通过合理地平面布置,优化物流路径及合理配置装卸、运输机械,提高物流质量以及改善生产节奏,尽可能降低库存,加快物流速度来实现。
⏹6、通过全系统的物流强度计算和物流系统定量分析,优化企业总体布置,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设施、辅助设施,避免或减少物流迂回、交叉以及无效的往复运输、倒运,避免物流输送过程混乱、线路过长等,达到物流短捷、顺畅。
⏹7、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基础⏹规划设计人员、小组或团队要作大量的调查研究,要进行有效的物流分析,必须了解企业分散在不同部门,如营销部门、产品开发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工艺部门等之中的各种产品、产量、工艺、路线等信息。
⏹比如说了解企业的生产纲领文件、产品结构文件(Bill of Materials, BOM)、工艺路线图(Route Chart)、装配程序图(Assembly Chart)和工艺过程图(Operations Process Chart)、流程图 (Precedence Diagrams)等。
⏹(1)生产类型⏹按生产的成批性划分,有三种基本类型:⏹(1) 大量生产。
⏹(2) 成批生产。
⏹(3) 单件生产。
⏹(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详细说明了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包装等信息,产品设计是工艺过程设计的前提,而工艺过程设计是“龙头”。
⏹(3)产品设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爆炸装配图(Exploded Assembly Drawing)⏹零件图(Component Part Drawing)⏹零件明细表(Parts List)⏹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文件,BOM)等⏹(4)工艺过程设计决定产品将怎样生产,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采用什么工艺和设备,需要多长时间,是工厂物流系统设计和工厂布置的重要依据。
⏹8、当量物流量的计算及物料分类⏹一个玛格数的物料是:☐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相当密实;☐结构紧凑,具有可堆垛性;☐不易受损坏;☐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9、流程分析☐流程线路图主要用于物流“搬运”和“移动”路线的分析,研究从工作站或设备的布置上缩短搬运距离。
因此,在图上可以不标记停滞,只标记操作、检验、储存三项的位置,对于搬运则直接用箭头或箭线画在流程线路上。
第3章设施选址决策⏹1、设施选址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和两方面的内容。
⏹两个层次是:☐一种是小型单一设施的选址,主要根据已有的产品、新产品和生产模型来确定,问题较简单。
☐另一个层次是设施网络的选址,即要为一个企业所属的多个工厂、仓库、分销服务中心选择合适的地址,使这些设施数量、位置和规模达到优化,问题很复杂。
⏹两个方面的问题是:☐1) 选位。
☐2) 定址。
2、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择方案:⏹1) 扩张企业当前的设施。
2) 保留当前设施,同时在其它地方增建新设施。
3) 放弃现有地点,将设施关闭并迁移至其它地方。
3、选址决策影响因素与评价⏹企业内外两方面分类,☐内部因素指的是与企业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而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对企业选址所施加的影响因素。
4、选址方案论证和评价的原则⏹经济性原则: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
⏹发展原则:发展的前景及适应发展的能力。
⏹兼容性原则:与原有经济、技术、环境、社会的兼容性。
⏹相关效果原则:考查相关的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效果。
5、定量分析方法☐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重心法6、定性分析法☐德尔非法第4章设施布置设计1、典型布置⏹生产设施的三种基本的布置形式:☐固定式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工艺原则布置☐混合布置:成组原则⏹服务设施的三种基本的布置形式:☐零售店布置☐办公室布置☐仓库布置2、 5种基本的流动模式⏹直线形、L形、U形、环形流动模式、S形⏹3、进行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工人操作方便;☐在制品运动路线最短;☐有利于流水线之间的自然衔接;☐有利于生产面积的充分利用。
⏹4、流水线生产平衡在规定的装配线速度下,使总的空闲时间最少,或使做一额定工作量的操作人数最少产以使平衡延迟最少流水线生产平衡方法1.确定工作周期时间C。
C=H/Q式中:H—每天生产时间;Q—每天在H时间内要求的产量;C—周期时间。
2.确定最少工作站(工作地点)数目K,K= t /C式中:K—最少工作站数;t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量。
工作站的作业分配问题要用到矩阵解法,将结合下面的例子来讲述这一过程。
5、物流分析⏹两个最小原则:经过距离最小和物流成本最小。
⏹两个避免原则:避免迂回和避免十字交叉6、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物流分析方法:1)工艺流程图(Process Chart)。
用标准符号绘制的工艺过程图直观地反映出工厂生产的详细情况,此时,进行物流分析只需在工艺过程图上注明各道工序之间的物流量,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情况。
2)多产品工艺过程表3)成组方法4)从至表5)物流相关图●物流强度等级划分采用著名的A、E、I、O、U等级,AEIO比例如下图,U级比例只给无物流的作业单位对,有物流的作业单位对一般不考虑。
6)Tompkins关系表技术步骤为:●先将相关图转化为关系工作表 (Relationship worksheet)●将每个作业单位制作出一个相同面积的拼块,得到拼块图(Dimensionless blockdiagram)●在拼块图上作流程分析(Flow Analysis)。
●将拼块图转化为面积图摆放时,先找出关系最重要的,即A最多的,若A级数量相同,再比较E的。
将此块先放于中央位置,本例为1。
再看1块的A角(左上)和E角(右上)。
摆放规则是:A级关系要边靠边放,E级关系至少角靠角,X级关系不能靠边也不能靠角。
对画出来的方案,我们可以作一个好坏评级。
方法是:●如果A级的没有靠近,则罚2分;X级的边靠边也罚2分;A级的只角靠角,为1分;X级角靠角,E级没有角靠角也罚1分。
7)面积图面积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将前面分析各作业单位面积需求汇总,根据场地的要求,确定建筑的基本形状;●二是在此形状上按各作业单位的面积需求进行分配,结合上面布置图,作出有面积的块状布置图(Block Layout)。
7、非物流分析⏹在纯服务性设施中,例如办公室、维修间内,常常没有真正的固定的物流,常用信息流或人流当作“物流”8、改善工作地布置的方法⏹1) 避免物料的外包装进人工作地2) 设计并选用合适的盒、架、棚等储运物品,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
☐盒、架、棚等储运物品应根据使用状况设计大小和款式,尽量做到刚刚合适;☐从人体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设置扇形的作业范围,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类似物料、不良品隔离摆放,防止错用;☐做好标识及防护措施,便于正确放置和查找。
9、服务系统主要涉及的是人员、信息和商品的流动,服务设施的布置主要有三种,即办公室布置、零售店布置和仓库布置。
10、零售店主要有三种布置形式,即:☐网格式(Grid layout)☐自由式(Freestyle layout)☐精品店式(Boutique layout)。
☐11、楼层区位价值、通道区位价值、空间价值第5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物料搬运(Material Handling)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辅助生产过程,它是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物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有三项:即物料,移动和方法。
这三项内容是进行任何搬运分析的基础。
物料搬运的原则⏹(1) 规划原则。
全面考虑需求、作业目标和功能要求来规划所有的物料搬运和物料存储工作。
⏹(2) 标准化原则。
物料搬运方法、设备、器具、控制和软件应标准化,以达到系统总体作业目标,且不牺牲灵活性、模块化和吞吐量的要求。
⏹(3) 工作原则。
物料搬运工作应当尽可能最少,且达到作业所需的生产率和服务水平。
工作的衡量可以用运量乘以运距来衡量,即W=F*D。
⏹(4) 人机工效原则。
在设计物料搬运作业和选择设备时,要考虑人的作业能力和局限性,以保证安全和有效的作业。
⏹(5) 集装单元化原则。
尽可能采用标准容器与装载工具集装物料,以利搬运过程的标准化、集装化。
⏹(6) 充分利用空间原则。
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整个空间,包括高度方向。
不要忘了往上看。
⏹(7) 系统化原则。
尽可能广泛地把各种搬运活动当作一个整体,使之组成相互协调的搬运系统。
其范围包括收货、检验、储存、生产、检验、包装、成品储存、发货、运输和反向物流等。
⏹(8) 自动化原则。
应当采用合理的作业机械化和/或自动化,以提高作业效率、反应速度和一致性,降低成本并消除重复性和有潜在不安全性的人工作业。
⏹(9) 环境原则。
在设计物料搬运系统和选择设备时,应当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量消耗作为一个重要依据。
⏹(10) 全生命周期成本原则。
对所有的物料搬运设备和最终的物料搬运系统,应当作出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面深入的经济分析。
1、物料搬运活性分析⏹用物料活性系数来衡量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这也是物流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
⏹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
⏹我们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
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投资费用也越高。
在进行搬运系统设计时,不应机械地认为活性系数越高越好,而应综合考虑移动⏹ 这样,由平均活性系数的大小,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改进方法:● 低于0.5:有效利用集装器具、手推车。
● 0.5 ~ 1.3:有效利用动力搬运车、叉车、卡车。
● 1.3 ~ 2.3:有效利用传送带、自动导引车。
● 2.3以上:从设备、方法方面进一步减少搬运工序数。
⏹ 总之,活性系数越高,所需人工越少,但设备投入越多。
在进行搬运系统设计时,不应机械地认为活性系数越高越好,而应综合考虑。
2、单元化是将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便于搬运作业。
也叫做集装单元化或单元载荷(Unit Load),它是物料搬运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 集装单元可以是托盘、箱、袋、筒和集装箱等,其中以托盘和集装箱应用最为广泛。
3、标准化是指物品包装与集装单元的尺寸(如托盘的尺寸,包箱的尺寸等)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模数,仓库货架、运输车辆、搬运机械也要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主要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