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可否有双重关系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 双重 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 双重 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2012年2月4日近20年来,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飞速发展,但是从业人员仍然常常面临一些不同情况的伦理困境,其中尤其以双重关系和保密最为突出。

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之间除了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者发展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情感等特点的人际关系的状况。

过去大量行业伦理的研究报告显示,双重关系作为第二大常见的伦理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Welfel把结束咨询关系后的非性双重关系分:雇佣、商业、社会接触/朋友关系。

Borys把双重关系分:偶然的关系卷入,社会性或者经济性卷入,职业性或专业性卷入。

大多数分类有:私人和朋友关系,商业或经济关系,社会接触,同事或同行等,另外还有宗教联系,境遇性关系,来访者关联,家庭关系,偶然性接触等出现频率比较少的关系。

在性关系分类中,stake对14种治疗关系中性方面不当行为的体验和评价分类:明显的性行为,触摸,暗示性性行为。

国内有的关系方式没有出现,与性相关的双重关系中,从业者似乎更多关注其关系结果,根据是男女朋友还是婚姻关系来对行为进行评定。

一些从业者违反伦理行为见伦理困境,非常特别,难以界定。

Gibson调查美国心理咨询师88项伦理行为,行为符合伦理的大约在27%左右,态度比较一致。

中国心理咨询师与美国仍然有差距,特别是知情同意权方面(法律在建设中)。

而一些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如拥抱来访者(西方人平时就拥抱),主动与来访者握手在,在中国文化下不具有普遍性,显示明显文化差异。

个体对某些行为的态度本身是一个复杂综合体,其认知和情感成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对行为作用也是不同。

调查反映心理咨询师对伦理学守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个体对涉及伦理行为的决策时,最终行为与态度的情感部分,即内隐成分更相关。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来源国外,中国心理学会2007年颁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借鉴国外有关规定,心理咨询师在接受理论并且实施过程中,一定受到文化,环境对自己态度的影响。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

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除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发展出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情感等特点的人际关系状况。

如果除专业关系以外,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就称为多重关系。

在研究中双重关系通常可被分为与性有关的双重关系和非性双重关系,本文限于探讨后者。

我国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面临双重关系议题时的应然状态,体现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对该议题的规定中: 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双重关系。

而实然状态却是: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违反了伦理守则,与来访者发生了双重关系。

可见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不一致性较大,暗示着伦理规范正处于失效状态。

而行业伦理规范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石,因而解决双重关系伦理规范失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综述: ①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的具体实际情况是什么? ②以实然为前提与基础,探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等涉及伦理规范的问题上应确立怎样的应然追求?1 我国大陆地区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实然现状1. 1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证研究现状大陆地区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2005 年及之后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职业伦理意识与行为状况,主要是横断面调查,使用的调查工具主要是: 一是在翻译美国Gibson 和Pope 的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删而编成的伦理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二是或根据美国咨询协会(ACA) 伦理规范自编职业伦理状况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①学校、医院、个人执业等机构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师; ②高校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综合医院心理科和精神科专科医院心理门诊的来访者; ③准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包括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在心理培训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的报考人员。

样本在60~1100 人之间,主要是通过各地的专业讲座、培训、会议、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或医院心理科获取样本。

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

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

⼼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国家⼼理咨询师吴剑2013年8⽉2⽇双重关系是指⼼理咨询与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除了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发展出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情感等特点的⼈际关系状况。

如果除了专业关系以外,还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就称为多重关系。

研究中双重关系常常被分为与性有关的双重关系和⾮性双重关系。

我国⼼理咨询与治疗师在⾯临双重关系议题时的应然状态,体现在临床与咨询⼼理学⼯作伦理守则对该议题的规定中。

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双重关系。

⽽实然状态却是,有超过三分之⼀的⼼理咨询与治疗师违反了伦理守则,与来访者发⽣了双重关系。

可见应然与实然之间不⼀致性⼤,暗⽰伦理规范处在失效状态。

⾏业伦理规范是⼼理咨询与治疗师控制⼯作的前提和基⽯,因此解决双重关系伦理规范失效问题尤其重要。

我国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实际情况。

1、研究情况。

我国⼼理咨询与治疗伦理的研究是在2005年以后进⾏,主要是⼼理咨询与治疗师的职业伦理意识与⾏为状况,主要是横断⾯的调查,⼯具是流露意识与⾏为调查问卷,伦理规范职业伦理状况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学校,医院,个⼈执业的⼼理咨询与治疗师。

学校,医院,精神病医院的来访者。

2、在双重关系上的伦理意识现状。

职业伦理意识是指从业者对职业伦理的认识,理解和认同的程度,包括伦理认知,伦理情感和伦理意志,具有⾏为定向及统摄情感的功能。

伦理认知的评价(判断),主要特征是:对判断双重关系的确信度不⾼;在双重关系上的认知判断上争议⽐较⼤。

不存在普遍认为合乎伦理的⾏为;存在普遍不合乎伦理的⾏为,⽐较少,与来访者⼀起进⾏商务活动,要求来访者帮⼩忙,接受来访者贵重礼物等⾏为;有争议⾏为⽐较多,如为⾃⼰学⽣或者被督导者咨询和治疗,邀请来访者参加聚会或者其他社交活动,参与来访者的特殊活动(婚礼),接受领导者⼀般性答谢礼物,拥抱来访者。

台湾地区情况⽐较好,除了参与来访者的特殊活动,拥抱来访者,其他都正常。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

LIBERAL ARTS FANS2018年第23期教育教学4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许箭星(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0)【摘 要】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学生一般会通过某种方式建立双重关系。

本文在双重关系对学校心理咨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阐述基础上,就咨询师和学校如何避免双重关系对学校心理咨询的消极影响及利用双重关系的积极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双重关系【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23-0003-0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实践和研究结果均表明,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很多,而咨询关系作为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形成的一种关系,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方面,对咨询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应该建立的是一种以咨询目标为指向的职业性治疗关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中国“关系取向”的社会背景下,咨询师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来访者可能是咨询师的朋友、老师、学生、朋友的朋友等,即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存在双重关系。

一、双重关系的界定所谓双重关系,2002年版美国心理协会伦理守则对其进行了规范:当心理学家与一个人发生专业关系,并且同时与该人发生其它关系,或与该人有亲密关联的人发生专业关系,或承诺在将来与该人或该人的亲密他人发生其他关系时,双(多)重关系就产生了[1]。

即,双(多)重关系是指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来访者之间不仅有专业关系,还存在其他社会关系。

双重关系的产生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咨询师与来访者正式建立职业治疗关系之前,就已经存在某种社会关系;二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正式建立职业治疗关系之后,随着治疗的进行,又产生了另外一种社会关系[2]。

在此议题下,校园中最常见的是咨询师和当事人同时有师生关系或社交上的双重关系(杨淳斐,1997),有研究指出双重关系问题是高校咨询中心报告的第二高频伦理问题困境[3],因此,相对于其他伦理问题来讲,校园中师生咨询间的双重关系成为最重视、最容易违反的咨询伦理问题(何志平,1999)。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规定5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规定5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规定5篇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规定篇1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把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二)心理健康教师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与专题讲座。

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习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中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扎实,要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和团队工作中,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心理治疗作为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手段,其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与类型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认知、情感和行为,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人格成长和发展的专业过程。

常见的心理治疗类型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家庭治疗等。

精神分析疗法强调挖掘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通过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内心深处的问题根源。

认知行为疗法则侧重于改变来访者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训练,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人本主义疗法注重提供温暖、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激发来访者的自我实现潜能,促进其自我成长。

家庭治疗则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通过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1、深入探索问题根源心理咨询往往只能在表面上解决来访者的一些情绪和困惑,而心理治疗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例如,一个长期焦虑的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情绪,但如果不找到焦虑的根源,问题很可能会反复出现。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帮助来访者发现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冲突、童年经历等因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许多心理问题源于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比如,一个自卑的人可能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识别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并通过训练和实践,建立起更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促进人格成长和发展心理治疗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来访者的人格成长和发展。

通过治疗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反思,来访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出更成熟、稳定的人格特质,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的伦理挑战有哪些

心理健康问题的伦理挑战有哪些

心理健康问题的伦理挑战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伴随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干预,一系列伦理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隐私保护是心理健康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

当一个人寻求心理帮助时,他们往往会分享极其私密和敏感的信息,包括个人经历、情感、想法甚至一些可能被视为不道德或违法的冲动。

这些信息的保密性对于建立信任关系以及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涉及到公共安全、法律诉讼或第三方的知情权时,隐私的边界就变得模糊不清。

例如,如果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表达了对他人的暴力威胁,那么心理医生是否有义务向相关部门报告?如果报告,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声誉?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和在线心理咨询平台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隐私风险。

如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或滥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知情同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伦理挑战。

在心理健康治疗中,患者往往处于相对脆弱和依赖的地位,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治疗的性质、目的、风险和收益。

这就要求心理治疗师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在真正自愿的基础上做出同意的决定。

然而,对于一些认知能力受损或处于紧急危机状态的患者,如严重抑郁症患者或急性精神分裂症发作的患者,他们可能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应该如何平衡患者的自主权和治疗的必要性?此外,在研究领域,招募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参与临床试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知情同意的过程。

研究人员必须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收益,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考虑是否参与。

再者,诊断和治疗的公正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考量。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人可能无法获得及时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公平分配,使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优先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标准[详]

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标准[详]

心理辅导伦理规范(一)专业关系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按照专业的伦理规范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应以促进寻求服务者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增进其自身的利益和福祉为目的。

1.1心理师不得因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性取向、宗教和政治信仰、文化、身体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对方。

1.2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知情同意权。

在临床服务工作开始时和工作过程中,心理师应首先让对方了解专业服务工作的目的、专业关系、相关技术、工作过程、专业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权益、隐私权、可能的危害以及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等相关信息。

1.3心理师应依照当地政府要求或本单位的规定恰当收取专业服务的费用。

心理师在进入专业性工作关系之前,要对寻求专业服务者清楚地介绍和解释其服务收费的情况。

不允许心理师以收受实物、获得劳务服务或其他方式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回报,因为它们有引起冲突、剥削、破坏专业关系等潜在的危险。

1.4心理师要明了自己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影响力,尽可能防止损害信任和引起依赖的情况发生。

1.5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价值观,不代替对方做出重要决定,或强制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1.6心理师应清楚地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影响,不得利用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利用对方,或者借此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1.7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双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帮助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双重关系。

在双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一些专业上的预防措施,例如签署正式的知情同意书、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以确保双重关系不会损害自己的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帮助者造成危害。

1.8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和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和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或治疗。

心理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李子勋)

心理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李子勋)

心理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李子勋摘要心理治疗师与当事人是一种特殊的治疗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准则为保证。

要对当事人进行无害的帮助,除了专业技术培养,经验积累以外,主要是通过心理治疗师的职业操守来保证。

本文讨论了影响治疗关系与效果的伦理问题,容易引起法律诉讼或伤害当事人的伦理问题,心理治疗师的自我保护,多元文化下的伦理要求与心理治疗医师面对的现实的困境等问题。

认为尽快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准则,对违规或越界的处罚条例,接受咨客投诉及对违规进行审查的专业机构,可以促进我国心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心理治疗师与当事人是一种特殊的治疗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准则为保证。

要对当事人进行无害的帮助,除了专业技术培养,经验积累以外,主要是通过心理治疗师的职业操守来保证。

什么是心理治疗师的伦理准则?它涉及那些范畴?违规后需要接受那一种处罚,目前国内心理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判定心理治疗师的职业操守。

在法制化的国家,心理治疗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咨客投诉,如何避免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犯一些无心之过,就必须时刻记住一些重要的伦理法则,提高自己的伦理意识,并注意随时与专业同行或督导讨论这些问题。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伦理条例比医学伦理更加复杂。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非常恐慌和沮丧的男人来找心理治疗师,说他可能被传染上了AIDS,他疑神疑鬼,呈现出一种不可解决的神经症性冲突。

一般的医生可能会评估他被感染的危险,鼓励当事人接受医学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给予保证和安慰。

心理治疗师却首先要与他形成一种彼此信赖的关系,充分考虑到AIDS恐惧也许只是当事人内在冲突的一个激发点,这样的人会无数次的接受医学测查,重复体验那种绝望的焦虑被积攒和释放的过程。

对适合测查的当事人,要探讨他对医学检测结果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检查是阳性,他有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没有合适的医疗保险?他的家庭关系怎样?他陷入情绪崩溃或自杀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一个可靠的亲属来承担对自杀的预防?然后,还要给当事人解释心理咨询守密的限度,需要把阳性的结果告知他的性伴侣,以保护第三人。

大学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的组成部分?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D2.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理论,以下哪项是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A. 自我意识B. 条件性积极关注C. 无条件积极关注D. 自我接纳答案:C3. 下列哪个选项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概念?A. 情绪反应B. 自我效能C. 认知重构D. 精神分析答案:C4.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阶段?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创新与保守D. 勤奋与自卑答案:C6. 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指的是什么?A. 测量工具的一致性B. 测量工具的广泛性C.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D. 测量工具的敏感性答案:A7. 下列哪项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A. 过度兴奋B. 持续的低落情绪C. 极端冒险行为D. 持续的愤怒答案:B8.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的解析可以帮助揭示什么?A. 显性梦境B. 潜在梦境C. 日常压力D. 显性记忆答案:B9. 在心理治疗中,哪个术语指的是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A. 移情B. 反移情C. 治疗联盟D. 投射答案:C10. 下列哪项是心理应激反应的常见表现?A. 过度放松B. 情绪低落C. 社交回避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正念冥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正念冥想是一种训练注意力和意识的练习,它要求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体验上,而不是分散在各种思维和情感上。

在心理健康中,正念冥想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个体对自身体验的认识和接受,从而促进心理福祉。

12. 描述依恋理论,并解释成人依恋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性疾病的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心理性疾病的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心理性疾病的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心理性疾病是一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信任建立以及治疗目标共同制定等方面探讨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1. 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是心理治疗的核心。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应以尊重、关怀和理解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互动。

心理治疗师应倾听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以便能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 信任建立信任是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心理治疗师应通过与患者建立积极的互动和沟通,逐渐建立患者对治疗师的信任感。

这需要心理治疗师展现出真诚、专业和可靠的形象,并且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

3. 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治疗目标,并与心理治疗师进行共同制定。

心理治疗师应帮助患者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并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

通过与患者密切合作,心理治疗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要,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4. 面对挑战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与患者可能面对各种挑战,如情绪波动、抵抗和非理性思维等。

心理治疗师需要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挑战,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解决。

良好的心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5. 导师的角色心理治疗师不仅仅是患者的治疗者,更是其指导者和导师。

除了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外,心理治疗师还应教育患者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患者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心理治疗师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心理性疾病的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治疗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互动、信任建立和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心理治疗师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实现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师应充分发挥导师的角色,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技术和知识,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双重关系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双重关系
试问:
你的感觉如何?假设你由于亲密朋友关系不打算作为 治疗师为他服务。然而,病人指出不仅因为你是当地 唯一的治疗师,而且由于实际上只有你了解他的个性 (他认为只有熟悉其性别、民族及性取向才能理解问 题并提供帮助)。并认定除了你不会有人可能真正帮 助他。你将怎样说明和解释?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将 采取什么措施?
(2)一对夫妇都是你的亲密朋友,他们得知你将独自度 过感恩节,便邀请你共度节日并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 排。但是赴约时你意外地发现他们还邀请了一个人, 而这个人是你两年来一直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的来访 者。
试问:
你的感觉怎样?你的选择是什么?你想你将要做什么?
如果这个病人是你以前的来访者,你的感觉怎样?你的 选择是否会有变化?
第三,非性双重关系可能影响认知过程,使治疗的作用 及维持治疗受到损害。
第四,由于治疗关系的存在,病人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 与治疗师进行商业或其他领域的竞争。
第五,如果治疗师在财政、社会和职业上与病人建立 关系,无论治疗开始、中间还是结束,心理治疗的本质 将被明显改变。治疗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掩盖每 次与病人治疗的情况,使他们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得到 满足。
如果这个病人是你的临床督导,你的感受如何?你将怎 么做?
如果这个病人是你自己的治疗师,你的感受及选择是 什么?
(3)在一次治疗中,来访者提到,由于工作的便利,他可 以得到许多免费的音乐会、游乐场的门票。为了表 示感激之情,他告诉你前天已经邮给你两张即将举行 的音乐会的票,因为你曾提及喜欢看演出。当时你正 为你的女儿买票,她非常想去参加,但是友
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给予一般性支持疏导; (2)转诊给其他治疗师; (3)发展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为自己亲属、朋
友治疗的系统心理治疗理论及其技术。

自考临床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临床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临床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A. 心理测量B. 心理治疗C. 心理评估D. 心理诊断答案:B2. 心理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治疗技术?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脱敏法C. 催眠疗法D. 统计分析法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临床心理学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A. 患者的文化背景B. 患者的经济状况C. 患者的个人偏好D. 患者的心理障碍类型答案:B4. 在临床心理学中,以下哪项是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工具?A. 心理量表B. 心电图C. 血压计D. 体温计答案:A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基础?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经典力学理论答案:D6.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A. 医患关系B. 治疗联盟C. 朋友关系D. 亲属关系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评估的目的?A. 诊断心理障碍B. 制定治疗计划C. 预测患者未来D. 评估治疗效果答案:C8.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伦理原则?A. 保密原则B. 利益最大化C. 患者自主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的常见障碍?A. 患者对治疗的抵触B. 治疗师的个人偏见C. 患者经济负担D. 患者对治疗的过度依赖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的长期目标?A. 缓解症状B. 提高生活质量C. 促进个人成长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临床心理学家在面对患者时需要遵循的伦理准则。

答案:临床心理学家在面对患者时需要遵循的伦理准则包括: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避免双重关系,确保治疗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转介。

2. 描述心理评估在临床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心理评估在临床心理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诊断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心理功能和行为模式,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浅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应对策略

浅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应对策略

浅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应对策略双重关系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一。

当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和来访者超越专业关系,而产生了朋友、师生、商业伙伴甚至性伙伴关系时,就陷入了双重关系。

双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来访者带来益处,但也有诸多弊端,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应尽可能避免双重关系的消极影响,应对措施有:加强行业规范,强化危险防范意识;全过程避免双重关系的发生;坚持原则。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双重关系;咨询师/治疗师;来访者一、双重关系的含义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师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之间除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发展出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情感等特点的人际关系的状况【1】。

如果除专业关系以外,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就称为多重关系。

目前,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影响比较广泛的双重关系分类方法是将其区分为性的双重关系和非性的双重关系,前者涉及性及亲密或浪漫关系,后者是指不涉及性的其他关系【2】。

从咨询的历史过程角度来进行划分,有的关系是在治疗或咨询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比如朋友、同事或者亲人关系;有的是在咨询过程中或咨询结束发生的双重关系,比如咨询师在咨询结束之后和曾经的来访者成为朋友、恋人或是商业伙伴。

二、双重关系研究现状在双重关系的发生率上,赵静波等人(2009,2010)的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与来访者建立性的以及非性的双重关系现象并不少见,其中,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主动构建双重关系的情况,有一些行为明显具有剥削性质。

三、双重关系的应对措施(一)加强行业规范,强化危险防范意识加强行业规范,尤其是咨询师行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强调成为一名咨询师应具备的资格,如职业所要求的道德素养。

当然调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道德倾向不太可能,但我们需要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专业的,而不是鱼龙混杂的。

虽然专业不能保证必然的高素质,但相比混乱,这种行业规范要好得多。

作为咨询师需要认识到双重关系对来访者、对咨询效果以及咨询师本人可能的伤害。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综述)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综述)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综述)汤芳;赵静波
【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卷),期】2013(027)007
【摘要】回顾我国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发现双重关系问题发生率高且难以避免,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对双重关系的伦理判断上确信度不高且争议较大.探讨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伦理规范上所树立的应然追求应合情合理,在处理双重关系议题时应兼顾专业要求与人情法则.
【总页数】6页(P523-528)
【作者】汤芳;赵静波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5;B822.9
【相关文献】
1.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及其利弊(综述) [J], 李扬;钱铭怡
2.法哲学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探讨 [J], 李永福
3.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社会调查制度实然与应然的双重思考 [J], 吴富丽; 孙伟
4.历史教学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
——基于对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卷的评价与分析 [J], 周云华
5.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和实然现状分析 [J], 刘晓梅;刘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可否有双重关系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可否有双重关系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可否有双重关系1、心理治疗师可否选择亲属或朋友作为心理治疗的对象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不主张选择亲属或朋友作为心理治疗的对象,因为在系统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对治疗师产生移情,而治疗师也会对病人产生反移情。

尽管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精神分析治疗师早已把识别和处理移情与反移情作为理解病人和治疗病人的强有力的工具,但移情与反移情毕竟首先是一种阻碍治疗的力量,如果不能及时识别或处理不当,将会给治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移情与反移情多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因此它既不被病人所认识,也很难为治疗师所察觉。

而能够帮助治疗师察觉到自己的反移情,并能够像镜子一样使病人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也能够看清其对治疗师的移情反应的,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所强调的“治疗设置”。

如果治疗对象为陌生(至少是基本陌生)的病人时,治疗过程中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他们之间移情与反移情关系的发展必然来源于治疗室中所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既为治疗师所知,也为病人所见,因此不仅易于被治疗师察觉,也容易让病人领悟。

但当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存在双重关系时,则会出现很多不利于治疗的因素:(1)由于病人和治疗师之间还存在亲人或朋友关系,极易导致治疗的随意性,如治疗师会按照病人的愿望选择治疗时间、在治疗室之外进行治疗、相互请客送礼、以现金以外的方式付费等,此时,历经100余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设置的功能便丧失殆尽,治疗师将陷于无法判断病人的行为是属于正常的人际交往,还是属于需要处理的移情阻抗的境地。

(2)病人对治疗师本人以及家庭状况有过多的了解,病人不仅会针对治疗师在治疗室的言行举止产生移情,也会根据对治疗师在治疗室以外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关系等产生移情,致使病人对治疗师的移情极为复杂多变,治疗师无法正确识别这种移情以及移情产生的原因,更无从向病人澄清和解释这些现象。

(3)病人和治疗师之间免不了存在某种程度的利害关系,不论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都会影响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中立”的立场;而作为病人的一方也往往因潜意识的冲突涉及治疗师也熟悉的亲人甚至就是治疗师自己,而更加羞于开口,从而导致更难逾越的阻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可否有双重关系
李晓驷
一、心理治疗师可否选择亲属或朋友作为心理治疗的对象?
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不主张选择亲属或朋友作为心理治疗的对象。

众所周知,在系统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对治疗师产生移情,而治疗师也会对病人产生反移情。

尽管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精神分析治疗师早已把识别和处理移情与反移情作为理解病人和治疗病人的强有力的工具,但移情与反移情首先是一种阻碍治疗的力量,如果不能及时识别或处理不当,将会给治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移情与反移情都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因此它既不被病人所认识,也很难为治疗师所察觉。

而能够帮助治疗师察觉到自己的反移情,并能够像镜子一样使病人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也能够看清其对治疗师的移情反应的,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所强调的“治疗设置”。

治疗设置就是治疗的双方――病人以及治疗师,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框架,如治疗的具体时间、频度、疗程、是否用药、费用、付费的方式、如何改变治疗设置甚至包括治疗师与病人的座位如何安排等等。

这种严格且具体的治疗设置的意义在于,它就像一个灵敏的、可比较的、甚至是量化了的检测工具,治疗师可以将设置作为“金标准”,通过观察医患双方是否遵守设置(如是否忘记预约时间、是否付费或忘记收费、想提前结束还是想延长治疗时间、是否在治疗以外的时间试图保持联系)等,从而体察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移情和反移情。

如果治疗对象为陌生(至少是基本陌生)的病人时,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医患之间移情与反移情关系的发展必然来源治疗室中所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既为治疗师所知,也为病人所见,因此不仅易于被治疗师察觉,也容易让病人领悟。

但当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存在双重关系时,则会出现很多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1、由于医患之间还存在亲人或朋友关系,极易导致治疗的随意性,如治疗师会按照病人的愿望选择治疗时间、在治疗室之外进行治疗、相互请客送礼、以现金以外的方式付费等,此时,历经100余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设置的功能便丧失殆尽,治疗师将陷于无法判断病人的表现是正常的人际交往,还是反常的移情阻抗的境地。

2、病人对治疗师本人以及家庭状况有过多的了解,病人不仅会针对治疗师在治疗室的言行举止产生移情,也会根据对治疗师在治疗室以外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关系等产生移情,致使病人对治疗师的移情极为复杂多变,治疗师无法正确识别这种移情以及移情产生的原因,
更无从向病人澄清和解释这些现象。

3、病人和治疗师之间免不了存在某种程度的厉害关系,不论医患之间的厉害关系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都会影响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中立”的立场;而作为病人的一方也往往因潜意识的冲突涉及治疗师也熟悉的亲人甚至就是治疗师自己,而更加羞于开口,从而导致更难逾越的阻抗。

一句话,在具有双重身份的病人的面前,治疗师会因现实因素和潜意识因素的双重影响,失去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驾驭整个治疗过程的能力。

诚如很多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医生怕给自己的亲人治疗等。

4、作为病人的亲戚、朋友,治疗师面临更多的压力,迫使治疗师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其结果:一方面使病人在“继发性获益”机制的作用下,更容易退行和产生对治疗师的依赖,从而不利于病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会使治疗师最终不堪负重而精疲力竭,作为一种防御,治疗师会出现有意识地和/或潜意识地拒绝、摆脱病人的行为,从而使病人再次重温被遗弃的创伤。

鉴于以上诸多原因,精神分析不主张选择自己的亲人与朋友作为治疗对象。

由于移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可发生于任何心理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疗程较长的系统心理治疗,因此建议,不宜选择自己的亲人与朋友作为系统心理治疗的对象。

二、心理治疗过程中能否和病人发展亲密关系
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认为不可以。

因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有三个层面:1、基于治疗过程中的交往医患之间建立起来的现实关系;2、基于治疗关系的一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做出的虚假行为而形成的虚伪关系;3、受潜意识的影响而形成的移情与反移情关系。

作为合格的治疗师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这种亲密关系的可靠性如何、是否是阻抗的一部分、是不是移情的表现等。

就临床经验而言,寻求心理治疗的病人往往均是处于严重的情感饥饿状态,面对能够认真听取自己的倾诉、同情和关心自己的治疗师,极易受潜意识的影响而对治疗师产生正性移情。

如果治疗师不能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适当的节制和恰当的医患关系,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这种移情和反移情,其结果是相当危险和可悲的。

三、治疗结束后能否和病人保持亲密关系
值得讨论。

无庸置疑,心理治疗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病人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

治疗师当然是“他人”其中的之一。

但治疗师应首先明白,治疗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束的。

要问自己:病人是真的痊愈了吗?结束治疗是不是病人惧怕暴露潜意识冲突的一种阻抗形式?病人在结束治疗后仍要和自己保持联系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希望再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治疗师的帮助?
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有许多人在躯体疾病治愈后和医生(不包括精神科医生)成为好朋友。

但在我看来,这里既有病人感恩的因素,更有病人希望当自己再次生病(或亲属生病)时能再次得到这位医生的额外关照的因素。

如果我们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仍欲与治疗师保持亲密关系的动机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照,那么,不是说明病人的病情并未痊愈,就是说明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虚伪关系。

还要问治疗师自身的目的是什么?是自恋的需要?还是别有所图?
四、如何对待需要心理治疗的亲朋好友
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给予一般性支持疏导疗法;
2、转诊给其他治疗师;
3、发展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为自己亲属、朋友治疗的系统心理治疗理论及其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