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 B豆科牧草(其他豆科牧草-1)2

合集下载

豆科牧草

豆科牧草
豆科土壤积水非常敏感,根系所分布的各个 土层为积水所淹浸时,土层中空气的不足,且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豆根牧草在干旱地区,根常生长较深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其茎叶和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 值高,是最重要的栽培牧草。豆科牧草一般在初花期割后直接饲用,此时的牧草产草量、营养价值、适口性等都 处于最佳状态,饲用价值较高。豆科牧草能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为自身提供氮素营养,从而提高 土壤肥力,因此常兼用作绿肥和蜜源植物。
豆科牧草
豆目豆科植物
01 形态特征
03 生长习性 05 病害防治
目录
02 简介 04 生长环境 06 生殖生长
07 特色
09 主要价值
目录
08 优质品种 010 相关书籍
豆科牧草指的是豆科饲用植物组成的牧草类群,又称豆科草类。常见的豆科牧草有苜蓿属牧草、三叶草属牧 草、黄芪属牧草、草木樨属牧草,还有箭箸豌豆、毛苕子、矮柱花草、小冠花、百脉根、银合欢等牧草品种。豆 科牧草的根为直根系,入土深,茎大多为草质,少数木质,无明显的节;茎一般圆形,有的具棱或近似方形;光 滑或有毛有刺;茎实心或中空。叶常互生,少对生,羽状复叶。花序腋生或顶生,常为总状或圆锥花序,少为头 状或穗状花序;花主要为蝶形花,果实大多为荚果,沿背腹开裂,也有各粒种子间开裂成段的。种子为胚乳,子 夜厚,富含养料。种皮草质,坚韧,难于透水,形成硬实种子而不易发芽,但可维持生活力数十年乃至数百年。
2、茎枝的生长
豆科牧草无胚乳,养料贮藏在两片子叶中,萌发时靠子叶营异养生长。胚芽向上生长成幼茎和叶片,真叶长 出后就行自养生长,植株不断长大,并从叶腋中生出生殖枝或营养枝。豆科牧草茎枝的生长上部快而下部慢,基 部只增粗而很少增长。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课豆科苜蓿》课件

《课豆科苜蓿》课件

技术和方法。
课豆科苜蓿的市场推广
03
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课豆科苜蓿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种植课豆科苜蓿,可以为农 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其
收入来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课豆科苜蓿的种植和加工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肥料、 食品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 化和可持续发展。
适应性
课豆科苜蓿能够在各种土壤类型、pH值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这使得它们成为一 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
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
生态价值
课豆科苜蓿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 包括草食动物和昆虫。此外,它们还 能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 缓全球变暖。
保护意义
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活动,课豆科苜 蓿的栖息地正在迅速丧失。因此,保 护这些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 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药用价值
中药材
课豆科苜蓿在中药中具有一定的 药用价值,其全草可以入药,具 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尿路感
染等疾病。
药用成分
课豆科苜蓿含有多种药用成分, 如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等,这些 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课豆科苜蓿已 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炎、 肝炎、肾炎等,并取得了一定的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 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 格控制用药量和时间。
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收获与利用方式
收获时期
根据生长情况和用途,选择适 宜的收获时期。

牧草

牧草

根据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确立的双名法植物分类系统进行划分,栽培牧草可划分为三类:(1)豆科牧草,是栽培牧草中最重要的一类牧草,因富含氮素和钙质而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白三叶、红三叶、紫云英等;(2)禾本科牧草,占栽培牧草70%以上,是建立放牧刈草兼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主要牧草。

目前利用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苏丹草及玉米、高粱等。

(3)其他科牧草,如菊科的苦荬菜和串叶松香草、苋科的千穗谷和籽粒苋、紫草科的聚合草、蓼科的酸模等。

以下主要介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5)防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贮藏养分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1)制定引种目标(2)收集引种材料(3)引种试验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舌尖上的植物学(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舌尖上的植物学(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3.8味觉与味道1【单选题】甜味和(C)的产生方式相似。

A、酸味B、辣味C、苦味D、咸味2【单选题】用于计量苦的味道的是(B)。

A、小檗碱B、奎宁C、可可碱D、芦竹碱~ 8 / 27 ~3【单选题】对咸味的感知主要是对(D)的感知。

A、氯离子B、氢离子C、钾离子D、钠离子4【判断题】从生理角度来说,味觉一定要是对味蕾产生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5【判断题】阿斯巴甜被许多糖尿病患者作为糖的代用品。

(√)3.9混合味道1【判断题】一般的动物同时在一种东西中吃到甜味和苦味时,更优先辨识甜味。

(×)2【判断题】人类在饮食过程中更倾向于把不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3.10 “麻辣烫”是味觉吗?1【单选题】麻、辣、烫实质上都是(B)感觉。

A、滑车神经B、三叉神经C、外旋神经D、迷走神经2【判断题】严格来说,麻是一种痛觉。

(×)4.1为什么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1【单选题】熊猫从肉食性转为植食性大约发生在(C)前。

A、500万年B、600万年C、700万年D、800万年2【单选题】熊猫在7月主要食用(B)。

A、箭竹竹笋B、箭竹竹叶C、木竹竹笋D、木竹竹叶3【判断题】熊猫在竹子开花死亡后不吃其他植物主要是由于其生理结构决定其无法消化其他植物。

(×)4【判断题】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起到规范动物行为的作用。

(√)4.2植物分类之藻类1【单选题】林奈根据有花植物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分为(C)纲。

A、17个B、21个C、24个D、29个2【单选题】林奈双名法中,第一个名是植物的(D)。

A、科名B、纲名C、目名D、属名3【单选题】海带属于草类植物中的(B)。

A、蓝藻门B、褐藻门C、绿藻门D、隐藻门4【判断题】《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植物超过了一千种。

(√)5【判断题】植物分类的基本阶层中,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3植物分类之苔藓类与蕨类1【单选题】酵母属于(A)。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1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onalis (L.) Lam.)
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胡枝子(Lespedeza stipulacea Maxim)
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
一、种 皮

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分内外两层,
内层为内种皮,由内珠被发育而来,外层为
外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内种皮较薄,
外种皮厚且粗糙。

所有种子的种皮细胞都不含原生质,是
没有生命的死细胞,种皮细胞间形成许多孔
隙,使种皮形成多孔结构。有些牧草种子的
种皮含有脂肪或脂质,或形成角质结构,有
些种子种皮由多层厚壁保护细胞构成,如白
一、禾本科草种的形态特征
剪股颖属(Agrostis)的某些种、看麦娘属 (Alopecurus)、早熟禾属(Poa) 等牧草种子外稃 上的芒极为退化。
每小穗仅含一小花或含一枚可孕小花(常为上位小花) 和一枚不孕小花(常为下位小花)。
含一小花的内外稃外面的苞片为颖片,颖片常为两 枚,常称之为内颖(或第二颖)和外颖(或第一颖)。 外颖较短,有的种外颖退化,只存内颖,如雀稗属 (Paspalum)、唐属(Digitaria)、狼尾草属 (Pennisetum)等牧草的种子。
即向内稃的一面,称基盘。
一、禾本科草种的形态特征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 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
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5、无性繁殖见效快,以春秋为宜,
❖ 全垦清杂后,每公顷施磷肥375~600公斤, 视其用途可灵活定植行距,将种苗分蔸、分 株分段移栽均可,每窝1~3株,每株3~4节, 斜 插 灌 溉 即 可 , 每 公 顷 用 去 叶 种 茎 1500 ~ 3000公斤。栽后施定根淡肥水,遇干旱应浇 水保苗,有宜尽快覆盖。两种繁殖方式在生 产上可因时制宜。
盛 花 76.4 23.3 16.5 25.1 1.5 0.28 1.95
结实初 70.3 20.4 18.2 27.4 1.5 0.27 1.85
2、利用
(1)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践踏,最适于放牧。 (2)混播:黑麦草与白三叶产草量以2:1为好,
既可保持单位面积内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最高产量, 且可防止膨胀病的发生。 (3)白三叶与地三叶、苜蓿等均含有雌激素“香 豆雌醇”长期单一放牧利用时可引起牛羊繁殖障 碍。 (4) 白三叶出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与庭园绿 化植物。
白三叶与广益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 白三叶+黑麦草
白三 叶人 工草

白三叶与多年生 黑麦草混播试验
北京国际饭店 楼前白三叶
二、红三叶
(一)概 述 (二)形 态 (三)习 性 (四)栽 种 (五)利 用
(一)概 述
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英名:Red clover。 别名:红车轴草、红荷兰翘摇;
白三叶匍匐茎
叶片
根系及根瘤
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海发(澳大利亚)、胡依阿(新西 兰)、拉丁诺 适宜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其中海 发和拉丁诺在低海拔区域较适宜。 播种量:0.5公斤/亩。 ❖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但以春播 最佳。 ❖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 利用方式:放牧、刈割。

牧草栽培学第四章作业-豆科牧草

牧草栽培学第四章作业-豆科牧草

1、豆科牧草的共同特点有哪些?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又因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种植时很少或不施氮肥,因此对环境污染很小。

饲用价值:豆科牧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

其鲜草含水量较高,草质柔软,大部分草种的适口性强。

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利用期强,为各类家畜所喜食。

豆科牧草的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皆优于禾本科牧草。

但在饲喂时,要控制豆科牧草的日食量而防止动物的臌胀病。

形态特征:直根系,着生根瘤,可固氮。

茎多为草质,茎内有髓或中空。

初出土为双子叶,成苗后叶常互生,稀对生,分为羽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两类,稀为单叶。

蝶形花,多为两性,花冠的旗瓣大而展开,翼瓣在其左右两侧略伸长,龙骨瓣背部边缘合生。

雄蕊合生成管状,基部内面有蜜腺。

花序多样,通常为总状或圆锥花序,有时为头状或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

果实大多为荚果。

种子无胚乳,子叶厚,种皮革质,难于透水、气,硬实率较高。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会明显减少并有抑制蒸腾的能力。

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尤其在秋季,会因土壤积水而受淹死亡。

土壤通气良好,有显著的下降水流,同时底土渗透性良好是豆科牧草生长发育良好的必需条件。

热带豆科牧草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分别是15℃、30℃和40℃,温带牧草适宜生长温度则为5℃、20℃和35℃。

对于地上和地下部分温度条件的显著差异具有极大的敏感性。

多数豆科牧草是喜光植物,但对光照较禾本科敏感。

豆科牧草能藉根瘤菌而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对氮肥不敏感,但对磷、钾、钙等元素非常敏感。

2、紫花苜蓿、三叶草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要点。

密,密则使幼苗发育不良,反而降低产量。

干燥时每亩0.75公斤左右,湿润时1.0~1.25公斤。

紫花苜蓿生长快分枝多,枝叶繁茂,刈次多,产量高,比较适合单播。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3)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3)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
Potash can be applied at up to 100 kg/ha and repeated every 2-4 years and more frequently where potassium deficiencies have been observed. Sulphate of potash硫酸钾, or a mixed product containing this, is the preferred form of potash 2020/9/17 fertiliser.
2020/9/17
Molybdenum
Molybdenum deficiency is common on slightly acid soils and may be corrected by applying molybdenized superphosphate (0.02 %) every third year. Where needed, apply at 100 g/ha every 3-4 years. It is mainly required on acid soils. This amount of Mo will be supplied in 250 kg/ha of Superphosphate Mo 400.
2020/9/17
田间管理
防除杂草
也可使用化学除莠剂如普施 特、拿捕净、盖草能、禾草克等 进行化学除草。
2020/9/17
2020/9/17
2020/9/17
田间管理
追肥
苜蓿喜肥,每生产10t干草, 需从土壤中吸收186kg的氮、 18.6kg的磷和10kg的钾。
为保证苜蓿高产稳产,施肥 是关键。
2020/9/17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2)2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2)2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四)栽培技术
低洼地、 低洼地、盐碱地要挖好灌溉 和排水沟渠, 和排水沟渠,以利灌溉洗盐及排 出多余的水分。 出多余的水分。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四)栽培技术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在播种 前一般施用有机肥30~ 前一般施用有机肥 ~45t/hm2, 过磷酸钙2.25~3.0t/hm2,有效钾 过磷酸钙 ~ 90kg/hm2做底肥。 做底肥。 酸性地,增施石灰。 酸性地,增施石灰。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四)栽培技术
顶凌播种, 顶凌播种,即5~10厘米表层土壤 ~ 厘米表层土壤 已解冻,湿土层达6厘米左右 厘米左右, 已解冻,湿土层达 厘米左右,地 温5℃~7℃,深层土壤未解冻时, ℃ ℃ 深层土壤未解冻时, 抢墒早播,将种子播到冻土层上, 抢墒早播,将种子播到冻土层上, 充分利用底墒促使种子发芽。 充分利用底墒促使种子发芽。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四)栽培技术 气候比较寒冷, 气候比较寒冷,生长期比较短 的地区宜早春播种,如东北、 的地区宜早春播种,如东北、西北 和华北北部。但在春季风沙大, 和华北北部。但在春季风沙大,气 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夏播 或雨季播种。 或雨季播种。
第五章
第一节
一、紫花苜蓿 二、金花菜 三、黄花苜蓿
豆科牧草
苜蓿属牧草
第二节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1)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1)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
2020/6/17
(一)概述
G.紫花苜蓿的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 固氮
2020/6/17
(一)概述
G.紫花苜蓿的其他功能: 食用—蔬菜、叶蛋白 药用 化妆品等。
蜜源植物—苜蓿蜜在美国占1/3
2020/6/17
2020/6/17
(二)植物学特征
2020/6/17
(二)植物学特征
植 物 学 特 征
韩建国等(2008): 2008我国人工种草面积1100万公顷,苜蓿260万公 顷。 国家牧草产业体系(2009): 2009年分别为1200和280万公顷。
2020/6/17
(一)概述
1000 dollars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2020/6/17
(一)概述
D.紫花苜蓿的适口性好: 反刍家畜、单胃动物(猪、禽)、鱼等都 喜食。
2020/6/17
(一)概述
E.紫花苜蓿的饲用方式多样: 干草及后续产品,青贮,放牧。
2020/6/17
(一)概述
F.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高: 畜产品转化率高,维持畜体健康。蛋白消 化率80%,纤维组成。
5000000 0
2003 2004
Rice
Hay OtherCotton
Hay AlfalWfhaeat
Soybeans Corn For Grain
美国2003,2004农作物产值
2020/6/17
(一)概述
紫花苜蓿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世界 栽培有8000年历史。苜蓿在我国的栽培历 史已有两千多年。
2020/6/17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2020/6/17

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2.秋眠性(fall dormancy)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 指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 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 生变化的现象。 9个秋眠等级,其中1~3级为秋眠型(产 量低),4~6级为半秋眠型,7~9级为 非秋眠型(产量高)。
3.生长发育
❖ 寿命:一般为20~30年,最长的可达100年,但 一般生长到第4~5年即翻耕种植其他作物。
❖ 生育期:保定地区3月上旬返青,5月中旬现蕾, 6月上旬开花,下旬种子成熟,生育期110d左右。
❖ 贵阳春播:6月茎高60-70cm,越夏良好,8月开 花,结实少;秋播:冬前分枝4-6,次年4月生长 最快,7月种子成熟。
北方典型地面生物量变化
呼吸损耗
Respiration



枯死
Dead
绿色物质 Green matter
CW272高持续性和超级品质
CW272的叶片呈暗褐色,颜色很好看。特点是:二 级休眠性、一级的越冬性、高抗性。它对根腐病和疫 霉病的高抗性,使它成为非理想土地上种植的首选品 种。它返青较晚,第一次收割成熟期(10%)也较晚, 是标准的三叶苜蓿。细杆决定他的高品质 。在收割 期因故推迟时,其他品种会表现出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但CW272依然能保持高产量和高品质。品种大而深置 的根冠部,决定它的持续性较强。它在偏粘性土壤上 表现最佳。年收割以2-3茬为最好。
❖ 主要品种:威可(休眠级4、德国)、普拉多 (休眠级4、德国)、游客(休眠级8、澳大利亚, 综合性较好)、特瑞(休眠级8、澳大利亚)、 盛世(怕涝)、
❖ 适宜区域:威可和普拉多适宜海拔700米—1800 米区域。游客和特瑞耐热性好,适宜海拔800米 以下区域。

栽培牧草动物饲料教学

栽培牧草动物饲料教学

栽培牧草动物饲料教学栽培牧草是指人工播种栽培的各种牧草,其种类很多,但以产量高、营养好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占主要地位。

栽培牧草是解决青绿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可为家畜常年提供丰富而均衡的青绿饲料。

(")豆科牧草我国栽培豆科牧草有悠久的历史,2000年以前紫花苜蓿已在我国西北普遍栽培;草木樨在西北作为水土保持植物也有大面积的种植;其他如紫云英、苕子等既作饲料又是绿肥植物。

1.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苜蓿,为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之一,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江淮流域也有种植。

其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是最经济的栽培牧草,被冠以“牧草之王”。

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 L.)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初花期刈割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为20%~22%,产奶净能5.4~6.3MJ∕kg,钙3.0%,而且必需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赖氨酸可高达 1.34%,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胡萝卜素含量可达161.7mg∕kg°紫花苜蓿中含有各种色素,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及乳汁、卵黄颜色均有好处。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与刈割时期关系很大,幼嫩时含水多,粗纤维少。

刈割过迟,茎的比重增加而叶的比重下降,饲用价值降低(表5—3)。

表5-3 不同生长阶段苜蓿营养成分的变化(占DM%)(引自王成章等主编《饲料生产学》,1998)一般认为紫花苜蓿最适刈割期是在第1朵花出现至1/10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的阶段,此时,营养物质含量高,根部养分蓄积多,再生良好。

蕾前或现蕾时刈割,蛋白质含量高,饲用价值大,但产量较低,且根部养分蓄积少,影响再生能力。

刈割时期还要视饲喂要求来定,青饲宜早,调制干草可在初花期刈割。

喂猪禽可早割,喂牛羊可稍迟。

苜蓿为多年生牧草,管理良好时可利用5年以上,以第2~4年产草量最高。

苜蓿的利用方式有多种,可青饲、放牧、调制干草或青贮,对各类家畜均适宜。

用青苜蓿喂乳牛,乳牛泌乳量高、乳质好。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在云、贵、川地区表现良好,在昆明一带 可生存7~8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春播当 年结实性差,能安全越冬。
(四)栽培技术
(1)耕作制度:宜短期轮作中利用。
根系深长而发达,根瘤众多,种后能遗留大量有机质于土 中,尤能增加氮素;在长江以南一部分中性土壤中可作为水旱地 冬季绿肥牧草。忌连作,一次种植以后须隔五六年方可再种。
7.3 11.8
1 . 7 0 . 91
0
.
3 0
.
3 0
10.4 . .
33
绛 三 叶
17. 4
2.3
11.3
17. 2
3.5
27.0
42.5
10 9.8 . .
43
红三叶
其它三叶草
❖ 1、杂三叶 ❖ 起源:北欧 ❖ 形态:半直立,短期多年生,
高30-90cm ❖ 适应:冷凉潮湿气候,耐水
淹,耐酸性土壤 ❖ 利用:放牧、干草
❖ 不耐热,昼温35℃,夜温27℃时根中贮藏 的养分减少,持续高温和昼夜温差小时, 常成株死亡。
❖ 喜湿润环境,耐湿不耐旱,适宜在年降水 量600~800mm地区生长。
(三)生物学特性
❖ 喜富含钙质的肥沃黏壤土或粉沙壤土, ❖ pH以6.6~7.5为宜,较耐酸性,但耐碱性
较差。
生育情况:
❖ 在郑州生育期观察表明,1984年10月15日 播种,10月28日齐苗,翌年3月10日返青, 4月15日开始分枝,4月28日现蕾,5月6日 初花,5月14日盛花,6月10日采收第一批 种子。
长30~60cm,匍匐生长,茎节处着地生 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不断向四周扩展, 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细长直立。小叶倒卵形至 倒心形,先端圆或凹,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 具“V”字形斑纹;托叶细小,膜质,包于茎上。叶腋 有腋芽,可发育成花或分枝的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打旺-----收获
青饲在株高 50~60cm时刈割,青贮在现 蕾期刈割,调制干草则在现蕾至开花初 期为宜。 刈割留茬5~10cm。 每公顷产鲜草15~75t。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收获
当茎下部荚果呈深褐色时即可收获种子, 产种量每公顷375~450kg。 沙打旺可青饲、放牧、调制青贮、干草和 干草粉等,其干草的适口性优于青草。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生物学特性
白花草木樨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耐 瘠薄、耐盐碱能力,抗逆性胜于紫花苜 蓿。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草木樨属 白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albus Desr. 英名:White Sweet clover 别名:白甜车轴草、白香草木樨。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生物学特性
沙打旺为喜温耐寒植物。 年降水量300~400mm的地区种植为宜。 耐瘠薄、耐盐碱 、不耐潮湿和水淹。 抗风沙能力强,在风沙吹打下,甚至被 流沙淹埋 3 ~ 5cm,风停之后,仍能正常 生长。 许庆方 xqfsx@
株高 1 ~ 2m,全株密被丁字毛,茎圆而 中空,直立或倾斜。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奇数羽状复叶,着生小叶 7 ~ 23 枚,小 叶长椭圆形,上面有疏毛,下面毛密。 总状花序,多数腋生,少数顶生,总花 梗很长,每个花序有小花 17~ 79 朵,花 冠蓝紫色或紫红色。
白花草木樨----栽培技术
春、夏、秋播均可,也可寄籽播种。 播种量为每公顷11.25~22.75kg,留种 田7.5~15.0kg。 以条播为主,行距收草用的15~30cm, 采种田30~60cm。 播深2~3cm。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收获
青饲在株高50cm开始刈割,调制干草在 现蕾期刈割。 留茬高度,一般为10~15cm。 鲜草30—75t。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收种
当有2/3的荚果变成深黄褐色或褐色,下 部种子变硬时,在有露水的早晨采收。 一般每公顷收种子600~900kg。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 ----栽培
条播,行距30~40cm,种子田50~60cm。 播种量收草用时每公顷 3.75~7.50kg, 收种者1.5~2.25kg,飞播时3.0kg。 播种深度为1~2cm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鹰嘴紫云英
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Cicer Milkvetch)为多 年生根蘖型草本植物。茎半直立。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 5 ~ 40 朵,花冠白色或浅黄色。荚 果膀胱状,幼嫩时有黄色茸毛,成熟后变为黑褐色,先 端有钩尖,形似鹰嘴,黑色,内含种子 3 ~ 11 粒。种子 肾形,黄色,有光泽,千粒重7~8g。
白花草木樨 ----饲用
香豆素在霉菌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双香 豆素,抑制家畜肝中凝血原的合成,破 坏Vk,延长凝血时间,致使出血过多而 死亡。因此,霉变的草木樨不能饲喂。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黄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
黄芪属牧草
沙打旺
学名:Astragalua adsurgens Pall. 英名:Erect Milkvetch 别名:直立黄芪、麻豆秧、地丁、薄 地犟。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主根粗壮,入土深达 1 ~ 2m,侧根发达, 根幅 1.5 ~ 2.0m,根系主要分布在 15 ~ 30cm土层中。
白三叶----栽培技术
白三叶草层低矮,花期长达2个月,种子 成熟不一致,成熟花序晚收往往被掩埋 在叶层下,造成收种困难,并易落粒和 受湿发芽,故应分批及时采收。每公顷 可收种子150~225kg,最高的可达675kg。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红三叶
北方墒情好的地方多为春播,干旱地区 多为夏播。 单播时每公顷需种子11.5~15.0kg 。 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宜;行距15~30cm,收 草宜窄,收种宜宽。覆土深度1~2cm。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Quality Red clover/Oats ready for mowing
白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热抗寒性较红三叶、 杂三叶为强。耐湿、耐荫、耐酸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三叶----栽培技术
播种期以晚夏至早秋播种为宜 。 单播每公顷需种子3.75~7.50kg左右。行 距30cm,播深1.0~1.5cm。一般宜与红三 叶和黑麦草、鸭茅、牛尾草等混种,尤宜 与丛生禾本科牧草如鸭茅混种,以充分利 用其丛生时留下的隙地
白三叶----栽培技术
白三叶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 践踏,适宜放牧利用,乃温带地区 多年生放牧地不可缺少的 。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红三叶
种子椭圆形或肾形,棕黄色或紫色,千 粒重1.5~2.2g。 红三叶喜温凉湿润气候,在夏天不过热、 冬天又不太寒冷的地区最适宜种植。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三叶----植物学特征 头形总状花序,着生于自叶腋抽 出的比叶柄长的花梗上。花小而多, 一般20~40朵,多的可达150朵,白 色,有时带粉红色,异花授粉。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英名:Yellow Sweetclover
别名:黄甜车轴草,香草木樨、金花草。
产草量比白花草木樨要低,但抗逆性比白花草木 樨要强,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红三叶
一般应于初花至盛花期刈割 。
红三叶是很好的放牧型牧草,放牧牛、 羊时发生臌胀病也较苜蓿为少 。
鲜草产量60,000~75,000kg/hm2或更高 。
许庆方 xqfsx@ 博变黄褐色,种 子变硬成为棕黄色时收获为宜。每公顷可 收种子225.0~450.0kg,高者可达1050kg。
白三叶----植物学特征
株丛基部分枝较多,通常可分枝5~10个; 茎细长,光滑无毛,主茎短,有许多节间, 长30~60cm,匍匐生长,茎节处着地生根, 并长出新的匍匐茎,不断向四周扩展,侵 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草木樨
苜蓿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荚果卵圆形或椭圆形,无毛,含种子1~2粒。 种子椭圆形、肾形等,黄色以至褐色,千粒 重2.0~2.5g。 全株与种子均具有香草气味。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主根粗壮,深达2m以 上,侧根发达。
茎粗直立,圆而中空, 高1~4m。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细长,椭圆形、矩 圆形、倒卵圆形等,边缘有疏锯齿。
花白色,总状花序腋生。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饲用
沙打旺株体内含有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在 家畜体内可代谢为 β - 硝基丙酸和 β - 硝基 丙醇等有毒物质。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 可以将其分解,所以饲喂比较安全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英名: White Clover 或 Dutch Clover 别名:白车轴草、荷兰翘摇。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1、植物学特征 主根较短,侧根发达。根系浅,根群集 中于10~20cm表土层,根上着生许多根瘤。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第二节
其他豆科牧草
五、红豆草
六、百脉根 七、柠条 八、圭亚那柱花草
一、三叶草属
二、草木樨属 三、黄芪属 四、小冠花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三叶草属
三叶草属 (Trifolium L.)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白三叶 学名:Trifolium repens L.
白三叶----植物学特征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细长 直立,长15~25cm。小叶倒卵形至倒心 形,长1.2~3cm,宽0.4~1.5cm,先端圆 或凹,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 中央具“V”字形白斑;托叶细小,膜质, 包于茎上。叶腋有腋芽,可发育成花或 分枝的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