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基础二、适用专业适用中等职业教育铁路工程测量专业三、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中职铁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通过讲练结合、以讲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件受力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设计基于使学生具备中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构件的受力和平衡规律;掌握工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失效规律;初步掌握杆状构件的强度验算方法;验证实验及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个情景来讲述,分别为静力学基础;轴向拉伸压缩杆件强度、刚度分析;注重学生思维培养,突出应用性。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学生展示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演示各种实验使教学更生动形象。
五、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练绘制工程实物结构的受力图;2.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3.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与圆轴扭转计算;4.掌握梁的弯曲内力计算与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5.掌握梁弯曲变形时的挠度与转角计算;6.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分析;7.熟练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计算。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及实际应用;2.熟练掌握连接件与圆轴的强度问题分析及实际应用;3.熟练掌握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及实际应用;4.熟练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及实际应用;5.熟练掌握细长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三)素养目标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2.能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和同事及集体的关系,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养成安全生产、环境与节能意识;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力学素养,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刚体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以及构件在受力后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
并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点,求实、上进、爱国的精神,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为原则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依据“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工程力学基本素质和工程应用为主线,着重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应用,将定义概念、理论知识、工程应用案例、课程训练等融为一体,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做练一体化,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2.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为理念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精选内容,突出主线,做到案例引领,任务驱动。
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刚体的受力及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明确杆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和初步的试验能力;初步学会利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2.技能与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3)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4)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5)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编写人 薛正福薛正福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 闭卷闭卷 是否核心课程 是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 主要授课方式理论理论 开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5252学时学时其中讲课:其中讲课: 42 42学时学时习题练习:习题练习:1010学时学时教学总时数:52学时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有机地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以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及几点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新的专业基础课。
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及几点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新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属于技它是属于技术性、工程性的一门课。
术性、工程性的一门课。
教学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5)培养学生的目标追求毅力及挫折承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目标追求毅力及挫折承受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掌握力矩的计算)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掌握力矩的计算(2)掌握力系的简化及力系的平衡)掌握力系的简化及力系的平衡(3)熟悉金属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力)熟悉金属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力(4)掌握材料刚度与强度的计算)掌握材料刚度与强度的计算(5)掌握材料在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的应用)掌握材料在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的应用(6)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材料加工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2019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工程力学是将力学原理应用于有实际意义的工程系统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对于工程力学的整体认识,掌握力学的最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技术原理,了解力学在工程中的作用。
为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提供必备的现代力学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工程中认识、提出力学问题,并利用力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设计理念加强工程观念,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如何将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主线,有目的的选择与工程实际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建模等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实际工程构件及其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基本思路是: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以及强度校核为训练载体,依据机械设计中所需要的知识归纳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四、课程衔接1前导课程高等数学2 平行课程机械原理与零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毕业设计五、课程培养目标学习本课程是为了机械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具体描述如下:1.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理论力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机械运动中零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对材料力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选择机械零件使用的材料(3)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查找手册、各类学习资料的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设计准备—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设计总结”四个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编码:x404135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学科,而且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力学研究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应力、应变、变形等基本概念,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等。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工程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静力学部分:(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了解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熟练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难点:画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了解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重点和难点:列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三)力矩平面力偶系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对力偶矩,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力偶的等效。
重点: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难点:列平衡方程。
(四)平面一般力系了解工程中的一般力系问题;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掌握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列平衡方程;难点:物体系平衡问题。
(五)空间力系了解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理解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掌握列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任务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基础课。
它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工程中的受力分析、运动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等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
所以,工程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理论基础。
2.任务和基本要求1)会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求解工程中的平衡为题;2)理解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的概念;会求定轴转动刚体上的速度和加速度;3)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四种基本变形、应力集中和交变应力、压杆稳定的概念;会进行四种基本边线构件的强度计算。
二、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的扭转、直梁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动载荷与交变应力等内容。
三、学习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机械部件一主要是杆件;了解工程力学中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问题熟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静力学基础主要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2 .约束的概念、特点、约束反力、工程结构及其简化;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2 .掌握约束及其基本类型的结构和简图并确定约束反力;3 .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会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三)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1 .几何法一一力的多变形法;2 .解析法;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
教学目标:1 .会用力多边形法求合力;2 .会用解析法求合力;3 .能用平衡方程求解工程问题,(四)力矩与平面力偶系主要内容:1 .力矩的概念及计算;2 .力偶、力偶矩;3 .力的平移。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编制人:XXX编制单位:环境地质系编制日期:2011年07月15日审核人:XXX专业负责人:XX系部主任:XXX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示范办制《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课程类别:拓展学习领域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以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的施工与应用为基础,遵循行业规范,使学生具备对相应专业的工程构件的简单设计能力、绘制与识读结构的受力图的能力。
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失效,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成为一名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属必修课。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其后续课程主要有《岩土力学》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和拓展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多元智力,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贴近生产。
《工程力学》是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一门基础课,是指导人们从事工程地质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工程中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需要的工程力学方面的分析计算能力、绘制与识读工程结构受力分析图为重点,组织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环节教学。
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该课程是依据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能力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新疆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系编制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计划学时: 64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
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工程力学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
我院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工程力学”是核心课程,它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肩负着先导课程的综合运用,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概念、形成工程设计思维方法与能力等重任,为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因此“工程力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和体现专业特色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1.2设计思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把实际实验操作和工程力学虚拟实验融为一体;把课堂实验和课外全天候实验融为一体;让学生们接触各种设备,了解其功能、原理和构造,使学生在力学课程的学习阶段,就设法引导他们接触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即接触实际材料、基本受力形式、受力结构(模型)的力学行为,并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从中积累一些重要的感性和理性知识储备。
同时尽力给学生以主动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总体目标通过高职阶段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受力分析能力、绘制物体受力图的能力、研究物体平衡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设计工程中各种构件的能力等。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活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固性等运算道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差不多性,即为后续课程的进修供给须要的力学常识与分析运算才能;又具有专门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调和工程的安稳性和经济性抵触供给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是以,《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主动化、机电一体化技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巧等专业的重要技巧差不多课。
二、进修目标经由过程义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构造受力分析才能和内力争的绘制才能;力系均衡前提的应用才能;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固性运算才能;全然的力学实验操作才能;工程应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德,为成长职业才能奠定优胜的差不多。
1.专业才能①画图与书写才能;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才能;③静定构造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才能;④力系均衡前提的应用才能;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固性运算才能;⑥全然的力学实验操作才能;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才能。
2.方法才能①查取材料获守信息的才能;②能够或许自立进修新常识、新技巧、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连续成长的才能;③自力制订筹划并完成义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现、分析、评判和总结的才能;④融合贯穿应用常识的才能,逻辑思维与立异思维才能;⑤归纳、推理与小结才能。
3.社会才能①人际交往才能;②具有在复杂情形中干事、与人竞争协作的才能;③具有严肃卖力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力;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随便率性识。
三、进修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力学既是差不多学科又是技巧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专门紧密。
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关于不善于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常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授教化内容改革方面的重要思路是:凸起主线,精选内容。
遵守力学的全然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均衡前提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固性、力和活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进修内容。
《工程力学(第2版)》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本课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水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部份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作用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把工程力学课程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同时提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使本科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理论力学篇模块一刚体【学习目标】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学会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应用;掌握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确定约束力的方法;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及绘制受力图。
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常见的约束,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模块二平面力系【学习目标】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投影与分解方法;学会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方法;掌握力矩、力偶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及平面力矩、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建立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方法。
任务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系的分析方法。
任务三平面力偶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力矩、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明确力矩、力偶的性质和力偶的等效条件,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任务四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熟练掌握利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1)表1-1 “工程力学”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以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机械零件和机制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并掌握杆件拉压、剪切和挤压、圆轴扭转及梁弯曲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和要求如下:(1)主要学习任务:①质点、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②力系的简化和平衡;③平衡方程的应用;④轴向拉伸和压缩;⑤剪切和挤压;⑥圆轴的扭转;⑦直梁弯曲的内力和应力。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②掌握平面力系的受力分析;③掌握物体系统平衡方程的应用;④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力、应力的概念;⑤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强度的计算;⑥掌握材料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⑦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⑧掌握圆轴扭转时的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⑨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⑩掌握弯曲的剪力和弯矩的计算和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11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强度计算。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理解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概念及力的基本规律。
A2: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计算。
A3:理解力对点之矩的意义及计算。
A4:掌握平面力系的受力分析。
A5: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必修课计划学时:72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七年六月工程力学一、基本情况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
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1、指导思想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
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欢迎下载本概念和力系。
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
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3、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20.《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149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绘制构件的受力图,能够利用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机械数学》和《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和《金属切削方法与设备》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1.2设计思路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校企洽谈和毕业生工作跟踪调查,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设计构件并对构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利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公平公正的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标准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其中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等效定理、汇交力系和力偶系和平面一般力系;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拉伸和压缩变形、剪切和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
各个部分内容编排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本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静力学基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绘制构件受力图和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时20学时,后面4个部分的内容属于材料力学的知识,主要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构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的能力,同时难点和重点较多,用时42学时,其中包括四个力学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给出合理的解释。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工程结构的基本力学规律,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具备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激发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静力学部分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力矩、力偶、平衡方程及应用案例。
要求: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理解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范围和求解方法,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2. 材料力学部分内容:变形体、应力、强度理论、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弯曲、扭转及组合变形等。
要求:理解变形体的基本概念和强度理论,掌握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弯曲和扭转等基本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动力学部分内容: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自由落体运动、匀加速运动及简谐运动等。
要求:了解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运动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定期进行课堂互动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题型;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3.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思路清晰度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因此,《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①绘图与书写能力;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③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④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⑥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方法能力①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②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④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⑤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3.社会能力①人际交往能力;②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③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
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2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目录1.课程的性质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要求5.1教材编写5.2教学方法5.3教学评价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5.5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规律及承载能力的一门课程。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路桥施工一线技术人员所必须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运用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路桥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为学习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2.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2.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2.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职业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
2.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道路桥涵施工中力学知识应用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l 能够对静定结构进行受力分析;l 能够灵活利用力系平衡条件;l 能够灵活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理论分析柱、梁等结构;l 能够熟练操作力学实验仪器;l 能够运用所学力学知识,解决与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4.课程内容和要求表1 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要求5.1教材编写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职业基础知识课程计划课时: 32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而制定。
(2)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因此,《工程力学》是机制、模具、数控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3) 课程设计思路学习《工程力学》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中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构件的受力和平衡规律;掌握工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失效规律;初步掌握杆状构件的强度验算方法;验证实验及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我们把整个工程力学分为两个个情景来讲述,分别为静力学基础;轴向拉伸压缩杆件强度、刚度分析;注重学生思维培养,突出应用性。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学生展示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演示各种实验使教学更生动形象。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本课程标准参照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工程力学》(少课时)教材编写。
根据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各级劳动部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的对行业技术人员所应达到的《工程力学》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改革开发的。
2、 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工程简化原则2、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3、掌握约束与约束力的分析能力及绘图能力;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知识;5、初步掌握杆状构件的强度验算方法;6、熟练运用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高级工、技师)7、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高级工、技师)(二)方法能力目标:1、能分辨各种常见约束和其性质;2、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3、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4、具有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能力;(三)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3、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5、具有尊重科学、崇尚实践、细致认真、敬业守职的精神;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项目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1.深入理解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的概念和静力学基本公理1项目一静力学基础知识部分1工程结构的简化原则2力的分类、作用效果以及静力学基本公理3约束反力的类型以及各种约束反力的绘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0610201课程类别:B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授课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学分:4 学时:72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工程构件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对结构的受力情况、稳定情况;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本专业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是构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的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类比式、归纳式、互动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选取相关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并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工程一线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二、课程目标对常见工程约束能进行简化、受力分析和画示力图。
熟练掌握力的投影、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的计算。
对工程中的各种力系(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和分布力系)能进行简化。
熟练掌握各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对工程静定结构能进行平衡分析。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并具有将一般工程杆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
能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并做出内力图。
能分析计算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变形。
能进行基本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对应力状态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能分析计算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并能进行稳定性计算。
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初步学会利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学习项目学习任务能力要求知识要点参考学时1 1. 绪论 1.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与研究方法;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能辨别刚体和变形体,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能理解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和校核的必要性;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2 2.静力学的基本知识2.1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力矩掌握力、荷载和力系的概念;熟练掌握力学基本公理的内容和涵义;熟练掌握力矩的的概念和求法;能够识别结构所受的荷载和力系;能够对作用在工程结构上的荷载进行平衡分析;学会判断构件的运动和它所受的力或力矩的关系;2 83 2.2力偶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掌握力偶的三要素;熟练掌握力偶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力的平移定理的内容和原理;学会识别工程结构所受的力偶;能够判断工程结构的位移和它所受到的力偶的关系;24 2.3受力图理解绘制物体受力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辨别已知力和未知力;熟练掌握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绘制受力图的步骤;会绘制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图;45 3.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会利用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4 196 3.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求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37 3.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学会对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进行分析;会对平面任意力系进行简化并能够对简化结果进行分析;48 3.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简化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概念;会利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工程结构或构件的支座反力;89 4.轴向拉伸与压缩4.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轴力图掌握截面法求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掌握轴力图的绘制方法;会对发生轴向拉(压)变形的构件进行内力计算;2 1610 4.2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掌握应力和应变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方法;会对发生轴向拉(压)变形的构件进行应力计算;211 4.3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容许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会对发生轴向拉(压)变形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412 4.5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掌握线变形、线应变、胡克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横向变形、泊松比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会对发生轴向拉(压)变形的构件进行变形计算;413 拉伸试验熟悉不同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能对工程构件中不同材料抵抗拉伸变形的能力有所了解;214 压缩试验熟悉不同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能对工程构件中不同材料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有所了解;215 5.梁的内力、应力计算大作业5.1剪力图和弯矩图熟练掌握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能对发生弯曲变形的工程结构进行内力计算;6 1016 5.2 应力计算熟练掌握对梁截面进行应力计算的方法能对发生弯曲变形的工程结构进行应力计算;417 大作业一、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熟练计算由型钢和钢板组成的组合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能计算工程结构的截面几何性质;2 618 大作业二、弯曲应力进一步熟练做弯矩图和剪力图的方法能对工程结构进行内力计算;219 大作业三、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进一步熟练掌握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能对工程结构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2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推荐教材:《工程力学》.潘斌.2010年2月第1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1、李庆华.材料力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2、张定华.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二)教学建议1.教学团队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力学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2.教学场所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
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3.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克服了以往单纯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我们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新内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做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寻求答案,而不是被动接受、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注重学生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课程除了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外,还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定期邀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各种讲座,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生中组织了结构设计大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在课堂外,积极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学生除课堂外还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探讨问题,并利用网上查询自己的学习成绩。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技能、课后作业等手段,减少笔试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践性考核的比重,但要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
平时的评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或者利用答辩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能够体现出本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的公平与公正。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40%):由作业、考勤、提问等方面成绩组成;2、笔试成绩(60%):期末笔试成绩;(四)课程资源1.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软件环境:不断完善和工程力学有关的综合实训室的软件环境,引进一些工程软件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工程软件模拟条件。
3.硬件环境:希望能够加大和完善硬件实训内容的建设。
4.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等在线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编制:审核:审定: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