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新闻法》

合集下载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与法规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点(特征)是什么?“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982年中国法学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即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2、新闻法制的概念、构成体系以及渊源新闻法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构成体系: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

3、新闻违法行为分类及定义新闻违法行为的定义: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违法行为的分类:(1)新闻刑事违法行为;(2)新闻民事违法行为;(3)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4、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及特点新闻法律关系的定义: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PS:*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新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eg:①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

②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总编辑;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新闻法律规范的国家。

2、尽管各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国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受本国、和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3、1992年世界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联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着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

5、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新闻必须真实,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 ;二是;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新闻法律关系2、名誉权3、有偿新闻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了哪些新闻伦理观点?2、为什么说财产受损不是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必要条件?3、为什么说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2、联系实际阐述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法规的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殷商2、经济思想政治3、报业评议联合会4、职业责任职业权利5、准确有据全面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2、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3、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点提示)1、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指的是针对自考考生所进行的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科目的考试试卷。

该试卷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1.简答题:请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论述题:论述新闻法规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3.案例分析题:某媒体在报道一起重大事故时,未能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信
息,导致谣言四起,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请分析该媒体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新闻伦理和法规,并给出改进建议。

总结来说,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是一套针对自考考生所进行的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科目的考试试卷,旨在考察考生对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点整理新闻传播需要重视新闻法治,需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知荣耻、辨善恶、重自律。

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行为第一要素二是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三是报刊要反映民情,直陈时事,主持清议,为民请命四是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由印刷到报纸的中国第一批新闻法:清末: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上《钦定中国报律令》,制定新闻专门法被第一次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大清印刷物专律》1906 《大清报律》1908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北洋军阀:《报纸条例》1914 《出版法》1914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先后颁布了《修正报纸条例》《著作权法》《报纸法案》《管理新闻营业条例》民国:多次修订出版法《出版法》1930颁布《修正出版法》1937《新闻记者法》定而未行新中国:《保密法》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国目前关于纸质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国目前关于电子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目前关于网络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法律基础、理论基础、物质(事业)基础等,是当下中国施行新闻法制的现实基础。

新中国长期不重视新闻法治的原因:按照战争年代传统办事,以政策指示为依据(习惯作用力)学习社会主义苏联,模仿其新闻法制模式(榜样作用力)单一属性新闻事业,不需要实施新闻法治(事业作用力)实行批准登录制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确保媒介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对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介日常监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遵守有关部门审定的媒介创办宗旨与编辑方针,追求社会效益的传播内容的监管;二是版面,网页,播出时段的日常运作是否有序的媒介运行秩序的监管。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名词解释: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统一,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在新闻职业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新闻工作范围内对新闻工作者要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

2.什么是有偿新闻?答:有偿新闻是一些人利用各种采编条件和宣传手段非法、非合理地谋取利益的总称。

3.什么是新闻诽谤?答:新闻诽谤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对他人的人格所进行的侵权。

4.什么是新闻侵权?答: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什么是新闻法制?答: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6.什么是隐私权?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与社会及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在本人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被公开的权利。

简答题和论述题:7.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坚持新闻为人民而采写的原则④做好舆论监督工作⑤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⑶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③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是一致⑸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⑹发扬团结协作精神8. 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功能有哪些?答:①规范职业行为②检查自纠标尺③社会监督依据9.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①宪法②社会效益等一原则③依法解放言论出版自由原则10.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是什么?答:①新闻法律关系是依据新闻法律法规建立的关系②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③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④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11.怎么解释新闻的真实性?答: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③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12.举例说明有偿新闻有哪些危害?答:①损害党和政府威信,危害人民群众利益②损害媒体形象,败坏记者声誉③损害企业客户利益,容易产生负面效益④损害新闻职业道德,腐蚀新闻记者队伍13.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答:①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14.怎样防止新闻失实?答:①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自觉性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③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主观片面性a.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b.不感情用事,偏袒一方c.不盲目报喜,不愿报忧d.不眼睛朝上,不顾下情e.不先入为主,对号入座f.不走极端,用语绝对④健全规章制度,严把失实关口⑤建立监督机制,做到有错必纠15.怎样制止有偿新闻?答:①新闻工作者要自律②新闻与广告要严格分开,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③新闻单位建立约束奖励机制④实引他律⑤加强社会监督,实引媒体相互监督16.怎样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答:㈠个人自律①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②塑造健全人格,将美德化为行动③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㈡社会他律(行政监督、法律制裁、舆论约束)a.开展受众调查b.举行新闻评议会c.聘请社会监督员d.内部自责自评17.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法律意识?答:⑴事实意识①慎重选择消息的提供者,所有事实核实无误,才可使用②在报道中交待新闻来源——同时要保护消息提供者③妥善保管采访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④客观的平衡报道⑵责任意识①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报道的责任②在发生新闻纠纷被告上法庭以后,有责任配合法院调查③诉讼终结后执行法院判决的责任⑶证据意识①新闻报道叙述事实时一定要客观真实,要有相关的可靠材料予以佐证。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与法规

10019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依据教材《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一、新闻道德的涵义二、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三、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四、对应该的认识第二章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标准二、近代新闻道德标准发展三、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道德观四、新中国新闻道德标准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一、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二、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三、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四、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老实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一、新闻工作者良心二、新闻工作者名誉三、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第五章新闻道德内容及实现一、新闻工作者品德的结构二、影响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外部因素三、新闻工作者品德培养第六章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一、媒介因逐利而堕落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三、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四、同情心的普遍缺失五、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第七章新闻传播法律制度一、新闻传播法制及调整对象二、宪法言论、出版自由的基本精神三、西方当代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第八章中国新闻法制历史一、清末的新闻法二、民国时期的新闻法三、新中国的新闻法制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刑事违法……第十章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第十一章广告传播法规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第一节新闻道德的涵义1、新闻道德概念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标准。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标准性调节体系。

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标准意义。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一章新闻道德及其概念•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四、应该的概念体系•五、对应该的认识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一)道德•(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者•(三)新闻道德(一)道德•道德:《说文》曰:“道,所行道也。

”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 从直于心,心得正直,引申为品德。

道与德的结合,只是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而不指事物事实如何的规律。

•道德、伦理(moral):都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规范。

在中国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或是社会上新闻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最新最重要信息的活动。

•新闻工作者是指新闻机构中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新闻从业人员。

(三)新闻道德•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区分标准:可以进行善恶的评价不道德与非道德•新闻工作行为是道德行为:直接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进行评判。

•本质特征:是否有益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善恶评价。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意义的发生及作用机制具备条件首先,报道者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主动采取的行为。

其次,报道者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志愿抉择而采取的行为。

可见,新闻道德这种内化的规范,从本质上看,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可能发生作用。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新闻工作者尤其需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首先,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新闻工作者承担着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使命。

再次,新闻工作者所具有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1.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记者容易出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1)受贿⾏贿-----新闻⼯作者在业务活动中利⽤⼯作之便收受贿赂,是新闻队伍中的⼀种严重的腐败现象,是以权谋私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种犯罪⾏为——收受贿赂罪。

(2)⾮法出版-----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法出版罪,主要是指⾮法印刷、出售报纸或新闻期刊等出版物,从中牟取暴利的⼀种违法犯罪⾏为。

其犯罪主体既可能是报社及其从业⼈员,也可能是社会上的其他单位和⼈员。

(3)敲诈勒索。

2.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1.接受劳务费、误餐费等形式的红包、礼⾦、有价证券,获取各类消费、好处,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公正采访和报道的礼品;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告、发⾏)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提供钱、物、等好处;4.参加被采访单位、个⼈安排的在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5.利⽤发布新闻报道谋求外单位住房、房屋装修、制作家俱、旅游邀请、以及占⽤对⽅交通⼯具;6.向被采访单位提出为个⼈或亲友谋私利提供便利条件3.关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作⽤?(1)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是新闻⼯作者完成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的必要保证。

(2)对不良的传播⾏为进⾏制裁,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促使新闻⼯作者不得滥⽤这⼀⾃由的权利,必须在法律、法规内的范围内活动。

(3) 保护新闻⾃由、维护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并赋予新闻⼯作者⼀些为更好从事新闻传播所需的职业特权。

(4)是进⾏新闻新闻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段,可以⽤来维护推⾏新闻职业道德。

4.在新闻实践当中,新闻媒介通常有哪些竞争?(采访、发⾏)(1)掌握报道时机的竞争,即⼈们常说的“抢新闻”(2)发掘信息资源的竞争(3)开发⾃⾝潜⼒的竞争在经营管理上,⼀是提⾼发⾏量或收视(听)率的竞争。

⼆是争取⼴告业务的竞争5.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调控有哪些⽅⾯?①通过宪法、法律、⾏政法规等规范性⽂件及相关条⽂对新闻传播⾏为进⾏直接控制。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新闻行业是传播信息和舆论的重要工具,是民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的主要渠道。

因此,新闻道德和法规对保障公众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新闻道德和法规进行探讨。

新闻从业者应该秉持新闻道德,做到真实、客观、公正、负责任,确保新闻传播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就新闻道德而言,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真实性新闻从业者首要的职责是提供真实、准确的报道。

他们应该避免制造、故意误导和歪曲事实的行为。

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分清真正的事实和推测、假设或评论,在报道中准确体现。

2.客观性新闻从业者的报道应当充分反映多种声音,展现多种观点,应该尽量以中立的态度对待新闻内容,避免代入色彩,确保公众的客观认识。

在新闻报道时,应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应雇佣或利用信息来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公正性新闻从业者应该坚持公正,确保报道的平衡。

他们应该避免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不公正的手段或危害社会公正。

在报道中应该充分展现事实的各个方面,避免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制造敌对情绪。

4.负责任新闻从业者应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任,确保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他们应该避免大肆渲染和恶意攻击描述。

在发布新闻之前,应该对新闻内容进行准确的核实,避免在新闻报道中浪费公共资金和时间。

除了新闻道德外,新闻从业者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法规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新闻行业的运作,保护公众利益,防止虚假消息的散布,促进社会公正。

下面是一些与新闻法规有关的法律法规概述:1.新闻出版法新闻出版法规定了新闻出版物的编写、出版、发行和销售,规定了新闻出版物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保护社会公正、社会公共安全。

新闻从业人员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应遵循新闻出版法,确保权益的保护。

2.新闻记者证管理规定新闻记者证是新闻从业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凭据,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保障。

据《新闻记者证管理规定》,具有新闻专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可以申请获得新闻记者证,但是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1章新闻道德及其概念第1节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一、道德的内涵1、性质:从质的规定性来看,所谓道德,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

这就是说,道德是社会范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

(人与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2、内容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2、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1、新闻道德是由一种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2、新闻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新闻工作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宣传政策反映舆情舆论监督传授知识交流信息3、新闻道德是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调节人们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人们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

第2节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1. 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1)伦理学层面:由于新闻传播事业显著的道德感染效应,会提升或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

(2)媒介学层面:由于新闻传播事业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会影响到社会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

(3)心理学层面:由于直接的视听效应,新闻媒介成为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会加强促进或消解动摇社会道德的基础。

2. 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矛盾:媒体竞争、文化娱乐与宣传教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

3. 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4. 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第3节“应该”与“应该”的概念体系一、“应该”的概念体系1.价值客体所具有的利于、害于或无利于达成主体目的、实现主体欲望、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价值分正价值、负价值和无价值。

2.善和道德善善的含义:(1)成功与效率(2)快乐或利益(3)满足欲望(4)达到目的(5)有用或手段善(6)内在善(7)至善(8)道德善即正当重点区分善与道德善:善:满足需要、实现欲望、达成目的效用性,善即有用性,正价值。

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浅谈新闻图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摘要在现在这个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传播方式多重交错、信息相互叠加的时代,公众获取消息的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让新闻摄影图片成为公众目击现场、了解事实真相的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指导思想的确立,新闻图片的传播取得了快速地发展,由此引发的对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也提上日程。

从汉川大地震中媒体上刊登的一张张惨不忍睹的孩子的尸骸照片,引发的对拍摄对象人格权利的呼吁;2008年春节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引发的对网络新闻图片传播的规范问题的思考;“藏羚羊假照片”、“华南虎照片”引起的对新闻图片真实性问题的质疑;以及前几年的“雨中跌倒的自行车”等新闻图片引起的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讨论……由新闻图片传播而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不容忽视,是该讨论新闻图片伦理道德问题的时候了。

本文运用新伦理学的道德要求,从新闻图片的获取、后期、使用、传播等几方面,对其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了解从新闻图片拍摄到传播等一系列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并试图寻找符合新闻图片传播的伦理道德规范。

关键词:新闻图片;伦理问题;道德规范正文一、新闻照片伦理概述1.1新闻伦理的概念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

伦理(Ethics,也译作伦理道德),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1所谓新闻伦理(Journalism ethics),是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订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

它是由新闻界的伦理准则衍变而生,具非官方和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无处罚条款,积极求诸于从业人员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这些专业准则并且是作为新闻哲学(Media Philosophy)的研究基础。

即“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自己传播行为的各种观念、习惯、信念的总称。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质一致,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意志的体现,同属上层建筑,共同为经济基础服务,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通过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来保障社会经济秩序。

区别:1.新闻法制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一般表现在国家政权机关所指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具有确定性。

由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新闻职业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表现为舆论,各种职业道德、社会公约等抽象的原则和信条,无明确的制裁形式。

2.新闻法制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应。

新闻职业道德以义务为本位,侧重于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履行的义务。

3.新闻法制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他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新闻行为和新闻关系。

职业新闻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按照一定的准则行动。

4.新闻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较多的表现为对一定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以他律为主要特点,具有国家强制性。

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劝阻与示范,以其对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影响的程度,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

以自律为主要特点,是诱导性的。

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复习课)

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复习课)


1. 2. 3. 4. 5. 6. 7.
新闻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
作者、表达者 新闻单位 重述者 新闻源 “内参” 印刷者、发行者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新闻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方式
1. 更正与答辩 2. 精神抚慰: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 3. 赔偿损失
著作权法的根本法律依据和原则
• 我国从80年代起着手起草的《著作权法》 于1990年9月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1991年6月起实施生效。同时又公布了《著 作权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规、 规章。1997年《刑法》规定了侵犯著作权 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2001年10月,九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正的新的《著 作权法》。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趋于完善。
新闻侵权
新闻侵权行为的具体要件( 新闻侵权行为的具体要件(126页): 页 1. 作品已经发表; 作品已经发表; 2. 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有关的内容是指向特定人的; 有关的内容是指向特定人的;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著作权的基本内容
• 著作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前提是 承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一种商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进入市场进行 交换,作者在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被社会 使用的过程中理应享有合理的人身权利和 财产权利。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 活动。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不是只从事行政管 理,而是具有多种领导功能
就具体的新闻法内容而言,一般应该 包含这样一些内容宏观性质的新闻传媒的 创办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新闻工作维护 国家安全的义务,涉及新闻工作的具体的 政治、经济、社会性的禁载要求,新闻工 作与司法的关系,关于特殊新闻发布的法 规和规章,新闻侵权与诉讼,更正与答辩 权、隐匿权问题,新闻传播中的著作权问 题,传媒产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传媒行 政管理方面的问题等等。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专业方向:新闻学修订人:齐辉【课程名称】《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3【参考学时】36【讲授学时】36【教材选用】《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魏金成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基础】掌握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

【适应对象】新闻学自考本科生【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与新闻法规,理清新闻伦理学在中国形成与创立的历史脉络,从而在思想上更能明晰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

【内容提要】、第一至六章为新闻法规部分,分别阐述了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各类信息发布的法律规定,以及新闻传播活动中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防止与避免新闻泄密、新闻侵权等各类新闻违法乃至犯罪行为的有关法律规定。

第七至十章为新闻职业道德部分,分别阐述了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中外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新闻职业道德境界的涵养。

第二部分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新闻法的法理研究第一节新闻立法的法理研究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治与法制、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第二节新闻法规的法理研究宪法原则、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三、人类普遍道德精神在职业道德领域的体现——职业道德。

第二节新闻职业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在理念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二、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参考学时:4参考资料:《新闻法制前沿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起诉媒体-新闻法律热点问题透视》知识产权出版社第六章、新闻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第一节新闻职业道德理念与规范的起源与发展一、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于初步发展二、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三、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国际化;第二节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一、中国近代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二、中国共产党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三、社会主义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基本要求:理解新闻职业道德与规范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实践和发展历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08-12-20 20:441.什么是新闻法制?其特点是什么?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类关系的法制制度。

特点:①新闻法制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②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

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④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地自律,两者需要辩证统一。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基本原则:①宪法原则。

②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③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1.言论自由: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2.出版自由: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3.什么是国家秘密?我国新闻工作实行哪些保密制度?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私密”三级。

3.实行保密制度:一是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实行自审与送审现结合的制度);二是通过内参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三是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四是新闻发布制度。

4.试述“曾格案”在美国新闻法发展中的意义。

答:曾格案1733年,约翰.彼得.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在报纸上批评当时的总督威廉.科斯比允许法国军舰侦查南部海湾的防御工事,科斯比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他提起诉讼,并遭逮捕。

1735年8月4日,法庭开始审理此案。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概念: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使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1、新闻传播媒体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种。

第二章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国家秘密的范围包括:1、国家事务中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家建设和武装力量中的秘密事项。

3、外间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侵害隐私的抗辩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2、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兴趣原则3、政府官员克减隐私原则4、权利人同意原则5、是指不可辨认原则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1、新闻传播与司法的一致性2、新闻传播与司法的矛盾性3、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的必要性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1)亵渎了法治原则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第三章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外国常住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设立电台、电视台主体资格的确认,是运作秩序管理的首要环节。

记者站: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道德与法规复习资料

新闻道德与法规复习资料

新闻道德与法规复习资料一、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对新闻事件的作用答:指引作用,强制性作用,对新闻记者有教育作用,对新闻事业有预测,评价作用二、在我们的新闻事件中记者最容易出现的道德、法律问题答:当前我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偿新闻。

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

第二,收受礼金。

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

第三,贪图享受。

整天热衷于“泡会议”、赶“场子”,喜欢采访各种“产品鉴定会”、“请柬新闻”等。

而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第四,报道失真。

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第五,导向错误。

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有偿新闻表现形式有哪些,如何杜绝答: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一是送钱给记者编辑,利用媒体权威,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以取得最有效的宣传效果。

二是社会上个别人千方百计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政绩”,有的甚至不惜用金钱、美色铺路,腐蚀、拉拢编辑记者。

三是个别新闻工作者利用职业便利为亲朋好友帮忙,滥用媒体的影响力,为人捉刀代笔,收取报酬或获取其他利益。

四是出卖版面,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同时往往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出版权以及植入广告。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一、中国新闻信息传播法治的基本原则·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源自《宪法》中有关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性规定,主要有三条:(1)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沿路出版自由的原则有两层内涵: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闻传播事业只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政治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规定;(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原则有两层内涵:国家传播发展传播事业+国家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二、我国报纸创办流程、管理制度、主管与主办单位1、我国报纸创办流程:(1)主办单位提出申请;(2)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与否;(3)主办单位到所在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4)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出版许可证;我国报纸的创办实行批准登记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闻出版总署收到申请后做出批准或者部批准的决定;报纸主办单位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后去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出版许可证;2、我国报纸管理制度(1)我国报纸实行责任编辑制度;(2)对于报纸的出版质量,主要进行:报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刊出版年度核验制度;报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3、主管与主办单位·主办单位:报刊的创办者,被规定为报刊社的上级领导部门;·主办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报刊的内容+经济责任+人事制度;·主管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行政登记主管单位不仅领导主办单位,而且可以直接施行对报刊的领导;报刊停办或变更,要由主管单位决定,并向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三、网络出版服务、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1、网络出版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的必要条件:(1)有确定的出版平台;(2)有确定的网络出版服务范围;(3)必要的技术设备,相关服务器存储设备必须在中国境内;2、网络视听节目3、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四、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限制性规定·驻地方机构:依法批准的新闻单位设立的从事新闻此阿扁活动的派出机构;·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业务范围:(1)批准的新闻采编活动,不得从事广告、出版物发行;(2)不得开办经营实体等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驻地方机构及其人员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1)编发虚假新闻;(2)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3)利用职务影响和职务便利要求采访、报道对象及相关单位和人员作广告、定报刊、提供赞助等;(4)其他谋利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五、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哪些属于特殊商品1、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1)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和军辉;(2)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3)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词语形容;(4)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邪路国家秘密;(5)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6)危害人身、财产安全,邪路个人隐私;(7)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8)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9)含有民族宗教性别歧视等内容;(10)妨碍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等;(11)法律、行政法规归档禁止的其他清醒;2、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1)时限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点至13点之间、电视台在19点至21点之间,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1909年制定《新闻纸法》。规定:非本国居民、 现役或召集中陆海军人、禁治产者或准禁治产者、受徒刑或 监禁者等不得为报纸发行人或编辑人。承认编辑版权,评论 要多角度平衡表达。《少年法》规定:未满20岁的犯罪少年 的照片、姓名不得见报,但以下特殊情形除外:犯罪少年在 逃跑中,并有把握估计是杀人、放火的凶恶惯犯;是协查的 通缉犯。
2、国际化阶段(二战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1910年,国际期刊联合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 。1948年3、4月间,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在瑞士日内瓦 举行,有5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国 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第一公约是《国际新闻采访及 传递公约》,由美国代表团提出。第二公约是《国际新 闻错误更正权公约》,由法国代表团提出。第三公约是 《国际新闻自由公约》,由英国代表团提出。如第一公 约有这样的规定:对于参约国记者的入境和出境,道经 或居留于他们的领土内,不加以如何特殊的歧视和非常 的限制。检查工作应尽可能当着记者的面进行等。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 威廉 主持制定了《记者守则》,基本内容是:新闻是一种专 门职业;一个大众的报纸应为大众所信赖;清晰的思考 和清晰的表达;正确和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 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事情;如果不是为了公共利 益,就没有理由为禁载新闻辩护;凡是人家不愿意谈的 ,就不该把它写出来;,应竭力避免受贿;广告、新闻 与社论,均应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最成功及最能够 成功的新闻事业必须敬畏上帝和尊重人类,坚持超然地 位,不为成见和权力所动。我国的《大公报》提出了“ 不党、不盲、不偏、不私”的办报方针。
一、国外新闻法制 1、新闻管制 许可制、保证金制度、印花税制、事先审查制度、特别 管制
2、新闻自由的思想观点 密尔顿:《出版自由》、“观点的自由市场”、“真理 的自我修正” 罗伯斯庇尔:“提出反对意见的自由” 吉米· 边沁:“公开法则” 杰斐逊:“报纸的政府与政府的报纸”、“安全法则”
3、国外新闻法制简介 美国: 严密的逻辑思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 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凯恩斯给罗斯福信中的一句话)” 崇尚自由与自由的基础:“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 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了冒犯和谴责。”华盛顿放弃做国 王。在制宪会议中,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1989年“德克 萨斯州诉约翰逊案”中,法官裁定约翰逊属于对政府不当 行为不满的“象征性表达”,并宣称:“星条旗保护你烧 它的自由。” 保护“表现”:艾莫生:“表现是思想发展、知识探求 和自我认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压抑信念和意志的表现, 就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对人的本性的否定。 “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新闻法制的基石
伦理是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在信念来 调整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 称。 伦理道德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个人内在信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伦理现象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 域: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医学伦理、普适 价值和观念等。新闻媒体要正确认识和应对日益复杂的 伦理问题。如:法国北部“舶来民族”与当地人的冲突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美军在对伊拉克 战争中将古兰经倒入马桶的行为等。
五、新闻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活动形成一定的组织和规模后,基本的传播 伦理就应运而生了。如:古罗马时期为王公贵族抄送 行政文件的人首先要履行忠实传送的义务。而借助信 鸽传书的时候,看到受伤的信鸽就有救扶信鸽的道德 义务,甚至是法定义务。传送公文和消息的驿站有着 严格的交接和保密制度(江苏高邮盂城驿)。“两国 交兵,不斩来使”是约定俗成的军事传播公约。史家 的“秉笔直书”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维护。澳大 利亚沙漠地区的图形传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当然 ,那些破坏性的传播自然为人们所诟病,像“三人成 虎”、“烽火戏诸侯”、“狼来了” 等。
公正评论:基于事实、无恶意、多角度平衡。应注意区分 事实性陈述和观点性陈述;对于“模糊性事实”,适用“一 般人”标准;对于科学尚未证实的问题,各方有评 论的自由 权;对于“公众人物”的评论,权限可以适当宽松。 《官方保密法》:被动接收秘密者亦为犯罪;指出消息来 源的义务。“D通知” 瑞典:1812年制定《出版自由法》。属宪法性文件。规 定了“匿名权”。而希腊、塞内加尔明文禁止“匿名”。印 刷品的国民待遇问题。 丹麦:1851年制定《新闻法》。更正制度:免费刊登更 正、更正位置相同或相近、及时更正、只对当事人更正。
新闻评议制度和机构的建立也是新闻业道德自律的 体现。早在1874年,瑞典就成立了“发行人俱乐部”。 不久又建立了报业荣誉法庭。1946年7月,日本成立新闻 记者协会;1953年,英国成立报业评议会,1991年改名 为新闻投诉委员会。其主席巴斯诺姆因卷入“安然事件 ”,被迫辞职。美国于1967年成立6个州的新闻评议会, 197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新闻评议会,但因新闻界的抵制 ,在1984年解散。目前只有明尼苏达州的评议会还在活 动。中国台湾在1974年成立了新闻评议会。新闻评议组 织一般只有裁判权,而没有处罚权。像日本新闻记者协 会具有一定的处罚权,属于个例。1985年,第一届世界 报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
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 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德国哲学
家康德语录】
伦理道德控制是贯穿人类社会管理始终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手段体现着低成本和有效性。
一、伦理 “伦”与“理”原先是独立的两个词,两者合用的情况 最早发见于我国古代典籍《礼记﹒ 乐记》:“乐者, 通伦理者也。”汉代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是:“伦,犹类 也,理,犹分也。”
七、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1、新闻传播应客观、独立、准确、公正,应向社会提供 更正权和答辩权 2、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3、维护司法公正 4、保守职业秘密 5、以正当方式从事职业,不剽窃、不受贿 6、尊重公众,保护他人名誉、隐私 7、不误导社会,不伤风败俗 8、不歧视,坚持超然地位
第二章
新闻法制
四、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
基本训命:“不可说诳,不可偷窃。” 1、善与恶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至善就是幸福。”、“中道原则 ”
康德:“善良意志”、“绝对命令” 黑格尔:“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2、义务 义务就是应当、必须做的事。应注意区分道德义务与法 定义务。
3、良心 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 形成的道德责任心和自我评价能力。孟子提出的“恻 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 心”。王守仁提出“良知”的概念。 4、荣誉 真正的荣誉是社会肯定和自我肯定的统一。注意 防止虚荣心的膨胀。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人 物情节、上海某青年获得“金小丑”奖、存在主义哲 学奠基人拒领诺贝尔奖等。 5、幸福 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人生真正的幸 福是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才做出贡献。 6、公正 古希腊四大德之一(智慧、勇敢、公正、节制)。 罗素:“公正是对规则的同等适用。” 亚当斯密:“公正原则是最容易度量的道德原则, 是唯一明确的道德准则。”
3、国际一体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学家丹尼斯· 麦奎尔 提出 “发展媒介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倡导建立国际 社会传播新体系、新秩序,保持和维护国际传播的公正 。传媒的商业化、官僚化、垄断化、歧视性等现象比较 严重。
六、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1、不守信约 2、干扰司法、执法工作 3、侵犯他人名誉、隐私 4、制造假新闻 5、大搞“支票新闻”、“广告新闻”、“有偿新闻” 6、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7、诱发不良动机,破坏社会风气 8、造谣、欺骗 9、助恶、助偏 10、歧视 11、恶性竞争,贬损同业 12、煽情及用语失范
3、1943年国民党政府制定《新闻记者法》。规定了记者 任职的条件。
1980年,上海代表赵超构在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 了制定新闻法或新闻出版法的口头建议。1998年3月,人大 代表侣广志向大会提交了由32名代表附议的《尽快制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新闻法》的提案,但没有明确的结果。
1801年,美国《取缔煽动法》失效。1966年,制定《 信息自由法》,规定只有九大类事项可以不予公开。1967 年,又制定《阳光下的政府法》。1903年,隐私法得到民 法上的确认。1976年制定《隐私法条例》。在“明尼苏达 州诉《纽约时报》案”中确立了“确有恶意”原则。
法国:1881年7月29日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废 除预先检查制度,规定出版活动是否合法由法院判定。还 规定了版本登记制度、版本记录制度、呈交样本制度、更 正与答辩制度、反论权制度、“瀑布制度”(法兰西主义 、比利时主义、普鲁士主义)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俄 国社会活动家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利益是道德的基 础。”应注意道德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注意价值平衡 。 三、伦理道德的三个基本层次 伦理道德的三个基本层次:个人品德、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西方国家很早就注意社会公德的培育,如 梭伦改革。总体上看,我们国人的社会公德还有许多欠 缺的地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储安平先生慨叹过:“谁 说中国人没有自由?中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由—— 社会领域的自由。这里还应注意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 德的联系和区别。
英国: 1888年制定《诽谤法》。1911年通过《官方保 密法》。 诽谤是有关传播行为使他人的社会性评价遭受不应当有 的降低。诽谤的构成有三个要件:一是诽谤性言辞存在, 二是该言辞公开,三是可指认性。一般来说,一、三要件 具有复杂性,需要法官认真权衡、判定。 诽谤的种类:可多种角度分类。私生活诽谤与职业诽谤 、民事诽谤与刑事诽谤、口头诽谤与书面诽谤、原始诽谤 与重复诽谤、直接诽谤与暗示诽谤以及无意诽谤。 诽谤诉讼:原告须证明言辞具有诽谤性、言辞已发表、 可指认性。媒体辩护方法:正当理由(真实、同意)、公 正评论、特许权。对于媒体积极、善意的挽救措施和行为 ,也可以作为免责或是减责的理由。如:媒体及时作出更 正声明、依政免责情形出现等。
1、自我发展阶段(十七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在美国,报纸的普 及和渗透性几乎达到了“每个看门人和马车夫手里都有 一份报纸”的程度。报纸充斥了大量色情、凶杀、灾祸 、犯罪等低俗化内容。1896年,报业大亨赫斯特在主持 《纽约日报》社务时,曾派工作人员、画家芮明顿到哈 瓦那作战争速写,芮明顿到达哈瓦那后,给赫斯特回电 :“这里平静,不会有战争,想回纽约”。但赫斯特却 执拗地电复芮明顿:“请留下,你提供速写画面,我将 提供战争。”鉴于此,美国新闻界和其他有识之士掀起 了反对和抵制报纸低俗腐化的“清垃圾运动”、“扒粪 运动”。1841年,格里利在《纽约论坛报》创刊辞中申 明:要将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 欢迎的家庭常客。普利策提出的口号是:“真实、真实 、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