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_心得体会
南京大屠杀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4dfa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1.png)
南京大屠杀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南京大屠杀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
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沿街随处可见全裸的女人和鲜血淋漓的男人。
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
学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
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妓女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妓女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
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
这部电影拍的太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先生压抑浓重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
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
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妓女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
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妓女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bf868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png)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一部十分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拟〞组成。
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心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拟;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拟;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拟;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拟;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奉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终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拟,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拟,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拟。
电影里每一局部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局部人都那么感人,那么饱满。
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日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异常有冲击力,最终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
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
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可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可是异常有男子汉的味道。
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
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我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
——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
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我。
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我的女儿。
优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与2024年个人心得体会
![优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与2024年个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2aa6e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8.png)
优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与2024年个人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优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与2024年个人心得体会另外,剧中配乐很好地融合了画面,尤其是战争场面之惨烈,日本兵之野蛮,小女生之惊恐无助,都给人带来心惊肉跳的感觉。
2024年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8d32b2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f.png)
2024年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我是一个初中生,今天有幸观看了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故事。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收获了许多体会和启示。
首先,这部电影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与惨烈。
电影中展现了侵略者的暴行和残忍,令人痛心疾首。
各种各样的场景和镜头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南京城中百姓遭受的痛苦,看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更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忍和勇气。
这些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我心中种下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塑造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电影中,金陵城的十三个女子各有各的性格和命运,但每个人都勇敢地面对着逆境。
她们虽然身处困境,但却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而侵略者的统治者以及一些勾结侵略者的人物则展现了人性的丑陋面。
他们不仅心狠手辣,对百姓进行各种折磨,还对女性进行了残忍的侮辱。
这些人物的形象给了我对于人性的深深的反思,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正义与不正义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将南京大屠杀的场景描绘得非常真实和震撼人心。
配乐时而忧郁悲切,时而激昂壮烈,使整部电影更具震撼力。
同时,电影的画面表现出了南京城内外的景象,让人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性。
电影中的细节和氛围营造得非常到位,让人对这段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也意识到了和平的可贵。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并且努力为实现和平而奋斗。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力所能及地去维护和平,保护人权。
作为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和平意识和国家意识,从而为和平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反映历史的作品,也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对于和平的渴望,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b535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1.png)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篇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
这里的楼歪歪斜斜只剩框架,这里的街巷尘土飞扬尸横遍野,这里的空气充满着硝烟与血腥,流弹穿梭在烟尘之中。
这里还有一座教堂,一群正值青春的女孩子,一个洋人神父。
还有,一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们身负骂名,被世人唾弃,却为了女学生们挺身而出。
我想起豆蔻为了小男孩蒲生冒死回去取琴弦,甚至临死前手中还紧紧握着琵琶弦,想起豆蔻对蒲生纯纯的疼爱,想起这些秦淮河的女人们心底的善良,也痛心于豆蔻被侵略者用刺刀留下的触目惊心的伤痕。
长谷川大佐用不带一丝怜悯的口吻要求女孩子们去为他们的庆祝会助兴唱歌,而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绝不仅仅是唱歌,女孩子们的宁死不屈让让我担心。
南京城已经尸横遍野,这些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不害怕吗?“我们替你们去。
世人说我们无情,姐妹们就做些有情有义的事,来改改这千古骂名。
”这是秦淮河的女人说出的话,也是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震撼和难忘的话。
送死前夜,她们还是笑着。
在身上藏着镜子做成的小刀,笑着说能赚鬼子一个眼珠子。
剪去曾经打着卷的漂亮头发,和一个守护着女孩子们的神父养子陈乔治,来到了鬼子的庆功会。
电影并没有交代结局,但这也足够了。
这群秦淮河的女人如此美丽,令人仰视。
南京的硝烟还在飘荡,盘旋在南京的上空,盘旋在我们的史书中,飘荡在我们的心中,永不消散。
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和*世界,是革命烈士的肉躯和鲜血,也是卑微的秦淮河女人的肉躯和鲜血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建造出的。
赴死前,十二个女人展示着她们的风采,唱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不屈。
“秦淮缓缓流啊,*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啊。
”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
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
她们卑贱,却拯救了十二的女孩的生命。
她们用自己薄弱的力量,为和*垒起一道墙。
2037年的西安,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为什么屹立五千年不倒。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56b4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5.png)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近年来一部史诗级的战争巨作,这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被寄予厚望。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1热播的金陵十三钗博得了影迷们的不少热情,在观看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以供参考: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一样在于贝尔,正因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
能够这么说吧,我之因此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能够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能够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生的。
十三个“女生”(电影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
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主角的招牌动作。
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我都怀疑她平时就是这个样貌。
虽说是青楼女子,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
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回到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漂亮的玉耳环回到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生贪财爱慕虚荣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忙豆蔻逃脱时,她的善良倔强令人生敬。
这些女生们替学生们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环的最大亮笔。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931c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e.png)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一《金陵十三钗》经创作团队数年经心打磨,但也并非无瑕疵可言。
约翰对玉墨的一见钟情与追求似可理解,但玉墨的回应——与其床第之欢便有些过分。
当然这里会有玉墨对约翰的感激,也会因为玉墨的妓女出身,但毕竟是明天就要以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去面对凶残的日军。
于是,这床第之欢无疑消解了此前与此后的庄严与惨烈。
体现人性不假,却有泛滥之嫌。
影片的结局过于虚幻与浪漫,将始终的悲惨气氛一下子转换成诗意的画面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笔者以为,结局如果将赴会妓女们惨烈的抗争场面呈现出来,并且跟约翰带领学生们逃离的画面交替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影片的悲剧效果,突显她们赴死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翻译能将既多又重的修车工具轻松地带进教堂,约翰又在日军严密监视的院子里将一辆废弃的卡车修好,这样的细节处理只能说是懒汉的办法,破坏了影片整体上的严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二故事发生在南京,谢朓的《入朝曲》是写过南京的,他啊,看到的是炫彩繁华的南京,眼帘里的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如此美景,如此繁华。
南京自古便是极美的,斜阳巷口,桥边野草,便是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胜不出金陵几分。
六朝古都的金陵自古是文人骚客的必经之地,金陵自古繁华,流淌在诗人的笔下,向后人静静诉说着时间的痕迹。
诗人笔下的金陵啊,除了美好还有淡淡的悲伤和凄美。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词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异曲同工的,想来,这便是人们对于秦淮河岸边的女人们的映像。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便有这一句台词,想来这些秦淮河岸的女人也是不喜欢这千古骂名的。
也是在南京,又是在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期间国军投入重兵,但是依然没有守住上海和南京,退回重庆大西南。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攻陷南京后的六个星期里,日军在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通用4篇)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d93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1.png)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通用4篇)金陵十三钗篇1现在的时间接近明日了,我第一次觉得今天与明天那么的接近,相差只有一秒或者一秒都不到,深夜的寂静使我很想描述一下我周围的场景,我独自坐在电脑桌前,背后是我床前的小灯,发出暗暗的暖的光泽,从一个点晕染开来,在我的身旁定住。
这是屋子里的一半温暖又暗沉的格调。
而我的左肩,洋洋洒洒的则是半夜的清冷的月光,毫不留情的穿透窗帘,冰冰的掷在地上。
这两种格调互相挣扎,又默默的调和着,在这个时分总是显得格外的寂寞。
这样寂寞的时刻,总使我想起,《金陵十三钗》中的别样风情的赵玉墨。
我觉得晚上在一个人的屋子里,读这本小说,是一件有点恐怖的事。
描写的逼真的战争中的废墟、硝烟好像就在眼前,无数人的悲惨哭声好像就在耳边,一个个没有挣扎也不能挣扎的生命好像就刚刚失去的力量。
一次次的翻动书页,即使我已经知道结局还是不希望结局像原定的情节一般上演,刺刀和炮弹不停轰炸这个只剩空壳的南京城,只有里纠葛的情感的藤蔓还在尘土中掩人耳目的生长着。
尽管我劝说自己这只是一本小说,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我的潜意识仍旧愿意相信姨妈孟书娟陈述是真的,不乐意见到生命悲惨的结局,却希望战争之花的辉煌是真实的。
我是一个纠结的读者,这也是一个纠结的故事。
几条情感的线索秘密的,紧凑的编织着威尔逊堂的历史。
我是欣赏赵玉墨的,她外而知书达理,又不使张扬和风情。
最重要的,在这16个女学生的小纠葛和争吵中,赵玉墨的识大体就显得特别的突出了。
她随身带着一把精巧的小剪刀,当日本人在地窖上打转是她紧紧地握着这把代表着她最后的小剪刀;当戴涛应声倒地的时候,她的心里发出一丝一丝的悲痛蔓延了每一丝凌乱的发梢,教父做完后她默默的留在了坟墓之前,用她能装下许多人的心,做一个痴情的女子;当她利用法比*阿多那多时,真诚而有,却依旧把身世讲的那么动人,那么让人怜惜,使法比不断联想20多年前那场不存在的错过。
小说的好处就是它能够不省篇幅的细致的描写,这和电影的出入还是很大的,人物的关系更加复杂,情节也更加复杂,历史感就越发的显得浓厚了,重要的是这样的有缺点的赵玉墨更加丰满了,整容后的赵玉墨也更加耐人寻味了。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94f3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4.png)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金陵十三钗》里的女性正是完成了这种超越而显其形象之高大。
残酷的现实最容易泯灭人性,却也最容易唤醒人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能喜欢。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1老实说吧,此刻已经很少有电能打动我了,真心打动我。
虽然这次看金陵十三钗也是数度落泪,但是却不是触动心灵的那一种,而是,有些电影它就是有办法触动你的泪点,你就是木有办法不落泪。
而我想要的那种由心的感动,不是仅仅眼泪不自觉的流下。
因为如果是这样貌的话,我会觉得我的眼泪是被人操纵的,我控制不了的,很难解析其实,但是这种感觉你明白,就是,始终没法触动你那根弦。
老某这次电影确实很人性化,很多人物的行为也给到很好的诠释。
比如玉墨,她的13岁悲惨遭遇;比如约翰神父,他的12岁的女儿,所以他们会竭力去救那些女学生都变得理所当然了。
但时,相比起那几个主要人物,我喜欢的还是豆蔻。
豆蔻不像一般的青楼女子,她敢爱敢恨,温柔善良,怜悯。
对浦生,一个像她弟弟的小战士,衍生出一种又像感情又像母爱的情愫,能够想象出来,她的弟弟必须是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才会把对弟弟的感情转移到浦生身上;应对即将死去的浦生,她温柔的抱住他,说想嫁给他、回家种田,养老母,多么善良,这样安慰一个即将死去的人,如同圣母。
众钗之中,我以为,豆蔻和墨玉的知识涵养是比较高的,豆蔻走上青楼之路,想必也是为了家人,从她能用一根弦弹琴以及危急之中脱掉大衣的胆识看得出,她是理解过教养的,这样一个女仔,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永远把别人或其他东西至于自己之上,多么难能可贵,即使是死,也死得那么轰轰烈烈,大哉,悲哉。
年轻的豆蔻,真美。
其他的不想多说什么了,人物都刻画得很得当,来龙去脉起码不会一头雾水,每个人按照每个人的性格做出了他们性格会做的事情,挺好,只是,我还是忘不了豆蔻的死,死得太凄凉了,最后那画面,很难忘记。
关于南京,怎样说呢,我觉得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于我们过去那些历史,羞于启的齿的过去,还是不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我们还是自卑,电影里面,好人还是挺好的,坏人还是挺坏的,但是,这部电影可能做了一个好开头,就是一开始会觉得妓女、教父都不是一个好人,但是最后,就是我们眼中不怎样好的人,成为了英雄。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b55c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7.png)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1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
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
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中国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
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
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
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4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7bcd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f.png)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4篇)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1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
这里的楼歪歪斜斜只剩框架,这里的街巷尘土飞扬尸横遍野,这里的空气充满着硝烟与血腥,流弹穿梭在烟尘之中。
这里还有一座教堂,一群正值青春的女孩子,一个洋人神父。
还有,一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们身负骂名,被世人唾弃,却为了女学生们挺身而出。
我想起豆蔻为了小男孩蒲生冒死回去取琴弦,甚至临死前手中还紧紧握着琵琶弦,想起豆蔻对蒲生纯纯的疼爱,想起这些秦淮河的女人们心底的善良,也痛心于豆蔻被侵略者用刺刀留下的触目惊心的伤痕。
长谷川大佐用不带一丝怜悯的口吻要求女孩子们去为他们的庆祝会助兴唱歌,而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绝不仅仅是唱歌,女孩子们的宁死不屈让让我担心。
南京城已经尸横遍野,这些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不害怕吗?“我们替你们去。
世人说我们无情,姐妹们就做些有情有义的事,来改改这千古骂名。
”这是秦淮河的女人说出的话,也是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震撼和难忘的话。
送死前夜,她们还是笑着。
在身上藏着镜子做成的小刀,笑着说能赚鬼子一个眼珠子。
剪去曾经打着卷的漂亮头发,和一个守护着女孩子们的神父养子陈乔治,来到了鬼子的庆功会。
电影并没有交代结局,但这也足够了。
这群秦淮河的女人如此美丽,令人仰视。
南京的硝烟还在飘荡,盘旋在南京的上空,盘旋在我们的史书中,飘荡在我们的心中,永不消散。
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和平世界,是革命烈士的肉躯和鲜血,也是卑微的秦淮河女人的肉躯和鲜血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建造出的。
赴死前,十二个女人展示着她们的风采,唱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不屈。
“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啊。
”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
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
她们卑贱,却拯救了十二的女孩的生命。
她们用自己薄弱的力量,为和平垒起一道墙。
2037年的西安,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为什么屹立五千年不倒。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质9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99e0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png)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质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质9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金陵十三钗观看心得体会高中(精选7篇)
![金陵十三钗观看心得体会高中(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18eb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2.png)
金陵十三钗观看心得体会高中(精选7篇)金陵十三钗观看高中篇170多年前,我们输了,输给了千年前还是我们学生的的倭国,但为什么呢?!先来报道一下观影现场的体验。
离我好几排的最后一排坐着一对中年人,带着个5、6岁的小P孩,P孩不停地在电影关键场景时刻大声地问些弱智问题,或时不时地哭闹,爸妈则要么旁若无人地、愚蠢无比地试图给P孩讲解10岁小孩都明白不了的复杂的剧情,要么只是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嘻嘻哈哈地由着P孩哭闹,引得众人侧目,但都默然而无人制止。
我擦,您不知道这是有关国耻的片子,以为这是在看玩具总动员吗!你难道不知道带着P孩看这种电影,就算您自己不怕观影受影响,但会影响别人观影吗?!这是怎样的素质!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国为何输!坐在我后排的是一帮男女,一男的在开始放映后,仍不断洋洋自得地、像在课堂演讲一样地说自己以前在南京上过几年学、听着南京话多亲切之类,碰到残忍电影场景,竟也眉飞色舞地拿残酷开玩笑,以刻意显摆自己对南京的熟知和自己的超现实的“幽默”,一帮狗男女也迎合嬉笑。
我擦,您不知道这是有关国耻的片子,以为这是在参加欢乐PARTY吗是在相亲献媚吗!您难道不知道在观众应对国之伤痛而抹眼泪时,您竟旁若无人地插科打诨,这不是幽默而是无耻吗?!这是怎样的素质!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国为何输!突然地起了鲁迅的文章,记起中国人像被拎着脖子的鸭子似地欢呼踊跃在中国土地观赏处决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同胞……那是怎样的素质,那是怎样的悲哀,那是怎样的绝望!国家的竞争是国力的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70年前,日本已经实现工业化,全民普及教育,中国仍是落后农业国,文盲遍地,素质之别,战事未开,胜负已定!70年后,当你看到日本孩子都能群众自觉将个人垃圾从公共场所带走,都能自觉地将盘中餐吃尽,而中国孩子,凡是玩过的地方都是垃圾一片,都不当回事地把自助餐中吃不完的美食倒掉时,……。
更当你突然意识到这一切发生在日本人均收入远高于中国的背景下时,你不禁得汗毛倒竖我知道,我们输了,我们又输了,我们必然会输了,正因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很想扇那对中年人,很想给那个以在南京上过学而自居的SB一记响亮的耳光!真想把他们都送回到37年的南京遭倭寇蹂躏呵呵,倭寇呀,拜托了,把他们杀了吧,他们本来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中国人!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国为何输!这一刻,我不想输!金陵十三钗观看心得体会高中篇2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5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648f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c.png)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5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1《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
银幕上的场景触动着我的视觉神经,自己仿佛也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
沉沦的南京依旧充斥着热血,因有勇士与他存在继续与日本军做着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因他们的痛而痛;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躏、残杀而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的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他们激赏,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彻骨的辛酸和深深的无奈。
电影院中的我只能静静地坐着,默默强忍着想哭的冲动,整颗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涩。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复,想哭却不知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地炼狱,同时也为中国的统治腐败而哭,为统治者的无知而哭,为日本侵略军的愚忠而哭,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那是何等的悲哀啊!最终电影并没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结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终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逃离了南京,些女人或许是活着出来了,或许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相信前者。
伟大的祖国孕育了我们,但是一场炮火轰击了我们的国门,伟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迹。
中国人民拿起了我们的武器,和他们进行了战斗,可是,那些自以为是勤劳、勇敢的官僚们却一味的退缩,才造成南京的悲剧!如果当时每个中国人民都敢于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对抗我们的敌人,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摧残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要时常保持警惕,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上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3d48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7.png)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近年来一部史诗级的斗争巨作,这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被寄予厚望。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共享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欢送大家参阅。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1热播的金陵十三钗博得了影迷们的不少热忱, 在观看之后, 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以供参考: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故事类似于回忆录, 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 我以为当贝尔扮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 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抵抗小日本的剧情, 很缺憾, 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完毕了, 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一样在于贝尔, 正因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调, 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 就连渡边笃郎扮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
能够这么说吧, 我之因此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 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化人心, 第一次在中国拍戏, 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 真的没有令人悲观, 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 他能够瞬间变成一个放纵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 也能够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 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 听到这名字确定是讲女生的。
十三个“女生”(电影其实是十四个), 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
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 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妩媚姿态, 这肯定是这个主角的招牌动作。
每个人都有精彩, 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 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 我都疑心她平常就是这个样貌。
虽说是青楼女子, 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
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 回到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 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 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美丽的玉耳环回到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生贪财倾慕虚荣的, 而在她只剩最终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助豆蔻逃脱时, 她的和善倔强令人生敬。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范文5篇_读后感_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范文5篇_读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c5cc14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9.png)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范文5篇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陵十三钗》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范文5篇(一)在图书馆里读完《金陵十三钗》,心内感到沉重,悲怆难耐!耳边是南京一座城市的哀嚎,尸魂遍野,血流成河。
这本书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人占领南京,在南京城实行大屠杀,一群妓女和几个受伤的中国士兵逃到一座美国天主教堂寻求庇护,最后为了保护教堂里的一群女学生,五个中国士兵挺身而出在教堂里被来搜查的日本兵决,平安夜十三个妓女为了解救这些学生冒充她们去为日本兵唱诗。
这一群十三四岁的女学生,不谙世事,一座城市的屈辱和悲剧使她们成长。
代价却太过惨烈。
而那群为她们不耻的妓女却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来换取了她们的苟且偷生-请原谅我的用词,潜意识里我一直感到在那样的境地里存活下来总有着苟且偷生的意味-即使活下来了,也一辈子抹不去那些残烈灰败的记忆留下的阴影。
女主角书娟便是这群学生之一,对妓女赵墨玉充满仇恨。
而所有的恨在这些妓女代她们去日军司令部时烟消云散,在生死存亡,在人性善良面前,是没有仇恨的,只有悲悯,悲悯自己,悲悯他人。
或许,书娟从来没有真正地恨过,她的恨来源于父母独留她在南京的行径,但她的仇恨没有出口,墨玉的出现让她找到了出口。
所以,她后来向英格曼神父忏悔,忏悔她对父母的怨恨诅咒,以及她对墨玉未遂的毁容。
这只是一部小说,但凡小说都有杜撰有夸张有虚假。
这又不只是一部小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沉重惨烈的史实再现。
香港女作家黄碧云说:我以为好的文学作品有一种人文情怀;那是对人类命运的拷问与同情,既是理性亦是动人的。
严歌苓的作品一向立意深远,思想厚重,发人深省,小说大都涉及对人性的拷问,对战争的反思,对东西方文化冲撞的深层次探讨。
《金陵十三钗》也自是不朽之作。
少女时代,曾见过那场大屠杀的影像资料,见过那些惨死的无辜百姓,以及日军侵华时给那些慰安妇拍下的照片,可谓触目惊心。
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八篇
![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8515c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八篇电影《金陵十三钗》我感觉特别震撼人心,其震撼的地方在于真实的还原了x城惨遭蹂躏的真实场景,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军人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命相搏的勇敢和惨烈,真实的再现了x人老老少少面对禽兽般狰狞的日本鬼子时的绝望和无助和令人窒息的恐惧。
但是,电影的主体并不是单纯的回顾那一段痛苦的历史,而是刻画了12名秦淮河的风尘女子(本来是14名,被日军杀害2名)为了12个教堂女学生(本来是13人,一人因反抗日军暴行从楼上摔下死亡)免遭侵华日军残杀挺身而出的感人事。
影片中,导演采用了极度浪漫主义的手法来演绎,使得如此沉重题材的电影给人们在苦涩和沉痛之余带了稍许的调味。
比如,一名风尘女子为了给即将死去的伤兵(她觉得他长得像她的弟弟)谈一首完整的曲子,竟和一名为了拿丢失了耳坠的女子一起冒着生命危险重新跑回青楼去拿琴弦,结果,琴弦拿到了,却不可避免的碰到了日本兵,其后果之惨烈我不愿再回忆。
但实际上,这只是浪漫主义的故事情节,事实中,那时人们躲命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去演绎这个电视和电影中常常见到的感人情节呢,这就是电影的艺术性所在吧。
还有,在12名风尘女子为了代替12名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庆功宴时,12名妓女换穿女学生的校服时,却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情节,由于女学生的校服太小,而妓女的胸又太大,因此大家的校服都拼了命的往里拉也扣不上扣子,于是,妓女头牌玉墨下令大家,撕窗帘,缠胸部,改衣服,这一戏剧性的情节不仅使得妓女们放声大笑,相互开起玩笑,也令现场的观众忍俊不禁。
这表现了妓女们乐观的精神和善于打情骂俏的本性,在我看来也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马上就要奔赴刑场了,战战兢兢是肯定的。
但若真是这样,电影就不是电影了,也就没有观赏性了。
电影的男主角约翰和玉墨的邂逅也颇让人值得玩味。
约翰不是传教士却最终扮演了神父的角色。
他出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外国流氓、混世魔王加情场老手。
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本来的恻隐之心却让他的人生角色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最终成了保护女学生的神父。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_心得体会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_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730aaecb9f3f90f76c61b6c.png)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篇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部非常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对比”组成。
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对比;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责任有担当的对比;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对比;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对比;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后来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责任,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后来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对比,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对比,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对比。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
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天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特别有冲击力,最后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
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
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但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特别有男子汉的味道。
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后来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
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
——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
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篇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部非常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对比”组成。
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对比;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责任有担当的对比;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对比;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对比;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后来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责任,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后来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对比,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对比,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对比。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
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天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特别有冲击力,最后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
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
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但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特别有男子汉的味道。
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后来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
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
——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
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
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
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浦生送进教堂,不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后来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
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
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起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
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后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希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因为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
但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
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篇二: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
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我感觉自己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
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
我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质而流泪。
现在,电影里的画面还在我脑海里轮回。
故事发生在1937 的南京。
那时的南京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
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
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
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
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
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对女学生如牲畜般的蹂躏。
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
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
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
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影片的最后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后如何。
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
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
一个个场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
望着那日本军残害中国人的场面,想起那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体,我就想哭。
我真为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
我还为中国的腐败而哭,如果那时的中国强大,日本人敢来欺负我们吗?只要强大了,我们谁也不怕。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决于自己的国家,看你坚不坚强,强不强大。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篇三: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偌大的电影厅,观者寥寥,中午十一点五十,我在这里——深圳保利国际影城,观看张艺谋的最新电影《金陵十三钗》。
关于这部电影的是非与好坏,网上已是铺天盖地的评论,有赞自然有弹,众口难调,这也可以理解。
但若是哗众取宠近乎无理取闹似的弹,则让人不喜了。
比如我观看的这场,人数如此少,估计有些媒体见到了,必定会在头版头条醒目标出:《金陵十三钗》上座率不足一成。
这样的标题够爆炸,够吸引眼球,却缺乏事实的依据。
中午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去吃饭,又有多少人会在午饭时间来看电影呢!不信?君不见下午三点的排期,《十三钗》的票早已售馨,想再看,只能等到四点多去了。
而且,票价比中午档的还要贵20块钱。
还是先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吧。
这是我近十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唯有唯一。
紧凑有致的剧情,考究的服饰、众演员精湛的演技……张艺谋拍出来的画面依然美仑美奂,无论是电影开头的大雾城破、烽烟战火,还是剧中金陵十二钗们穿着校服演唱《秦淮景》的场景,再到电影结尾,十三位凤凰涅磐的金陵女子(其中有一位为男子乔治所扮演的女子)从容就义的影像,都可看到这部电影的诚意,看出导演的用心。
视死如归的士兵,纯朴的女学生、浪荡不羁的神父,从钓鱼巷走出来的风尘女子,若非那场残酷的战争,他们的生活或许根本不会有任何关联。
他们本属于不同平行线的人物,不会也不可能交集在一起。
但残酷的战争让他们相遇,士兵们为了保护女学生纷纷慷慨就义,人肉炸弹让人动容,佟大为饰演的军官最后利用地势之利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更让我落泪。
女学生跑进教堂避难,贝尔饰演的殓葬师也躲进教堂里,他看上了神父逝世后留下的那张大床,他渴望在教堂里能搜到一些值钱的东西,比如钱,比如葡萄酒……然后,便一走了之。
女学生的生死干他何事,南京大屠杀干他何事,他本就是个浪荡子,他本该与这场战争无任何干联。
从钓鱼巷走出来的妓女们也来到了教堂,她们放荡不羁,她们把地下室瞬间变成了她们的游乐场,依然声色犬马、钗光鬓影、云雾缭绕,弹琴的照旧弹琴,打麻将的继续打着麻将,还有那只可爱的猫儿,在逼仄的地下室里,居然也怡然自得。
是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千百年来她们的身份早已注定,她们就是社会上最底层的那类人,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国破干她们何事,家亡干她们何事,若非避难,估计她们一辈子都不会踏进这教堂半步。
贝尔和她们调情,她们派出她们的大姐大——冷艳的玉墨出马,玉墨只想利用他洋人的身份带他们离开南京,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继续她们秦淮风月的生活。
这就是她们的初衷,她们不是生来即英雄,世人本不怜见她们,连十三四岁的学生,见了她们也是鄙夷地说:那些女人,是从钓鱼巷走出来的。
她们又何必对这个世事太过关怀呢?从殓葬师到神父的转变,贝尔演绎得恰如其分,精彩之极。
人性本是矛盾的,他也非生来就是一个英雄,他甚至对他所呆的中国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更多时候,他就像一个过客,哦不,他本就是一个过客。
但人性的光辉恰在此时凸显出来,在危急时分,流浪汉约翰变身成神父约翰,他自己也奇怪自己的转变,“仿佛酒醒之后,我就成为神父了”。
是的,那一刻,他已得到升华,他不再是过客,他有责任,亦有义务保全这十几个女学生的安全。
说到学生,不得不提的是书娟,影片全篇以她的口吻来讲述,她是这部电影的眼,少了她,整篇故事便无法完整演绎下去。
她之于玉墨,由深怀敌意到真心感谢,演绎得也是非常到位。
书娟和玉墨的对手戏不多,但场场精彩,当剪成学生头的玉墨和书娟共同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已分不清她们有何区别。
玉墨也曾是清纯女儿身啊,她们在这些学生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们不想让她们去送死,所以她们代替学生去赴日本人的宴会,她们不想成为英雄,但那一刻,她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影片中,《秦淮景》第一次演唱是在逼仄的地下室里,那时,她们准备剪去长发,剪去以往的种种,忘掉过去所有的不乐。
她们穿着简朴的学生服,脸上不再浓妆,她们眉很细,眼神依然妩媚,但演唱起来却已全无风尘之气。
风雨飘摇后的丽日晴空下,她们难得清清爽爽地唱这曲《秦淮曲》:代表她们过去的、也寓意她们现在的秦淮曲。
在书娟的眼中,她似乎看到了十二位袅袅娜娜的妙龄女子,柳肢微摇,兰花指轻摆: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她们脸上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她们的美丽,在那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浓雾乌云散尽后的巨大苍穹下,书娟坐在教堂那面大玻璃下,阳光通过玻璃折射进来,色彩斑斓,美丽不可方物。
这个世界,因为人性的美好,而变得更加真实和可爱。
观整部影片过程中有喜有泪,但没有刻意的煽情,也绝非有意的搞笑,那是一种隐忍的痛,是笑中带着泪。
作者将这一切处理得很到位,生怕某些情节会引起“爱国人士”的痛批:利用民族苦难题材赚观众热泪;这么严肃的题材居然情色当道,整部影片的格调低俗不堪,哗众取宠……这样的言论,是某些影评人最热衷引用的罢。
电影未正式上映之前,同济大学某朱姓教授就发表影评《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在文章里,朱教授正义凛然地将张艺谋和这部电影进行了一篇批判,言辞之激烈,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扣下来:“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把政治叙事变成身体叙事,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把重大苦难题材变成重要牟利工具,这种大义凛然的情色爱国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误?”好一个朱教授,当真句句铿锵,大义凛然得紧啊,但细看他的文章,却又让人不得不哑然失笑,对于一个连基本剧情都写错的人,你还指望他写的来的影评是正确的吗?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朱教授连电影都没看过,就断章取义、为了批判而批判地将张艺谋及其电影痛批一顿,果然是应了那四个字: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