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总结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

含油⽓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考试时间:2008.12.5 (星期五)下午 2:00-4:00;考试地点:教⼀楼第⼆阶梯教室;考试⽅式:开卷考试;内容提要:⼀、概念题:(1-4页)1. 沉积相2. 沉积体系3.成因相4. 沉积体系域5. 沉积环境6. 沉积层序(垂向序列)7. 沉积结构8. 沉积构造9. 沉积模式10.层理 11.胶结类型与胶结结构12.沃尔索相律13.冲积扇14.扇三⾓洲15.辫状三⾓洲 16河流体系(Fluvial system) 17.顺直河18.辫状河19.曲流河20.⽹状河21.边滩及沉积特征:22.⼼滩 23. 潮汐层理包括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状复合层理24.牵引流25.层流、紊流与雷诺数⼆、简答题:(4-5页) 1、重⼒流包括那⼏种类型?2、⽤⽰意图叙述各种地质营⼒和地形的关系;3、层流、紊流和过渡流的判别标准;4、如何识别三⾓洲相?5、解释曲流河和辫状河的垂向序列;6、绘图说明三⾓洲体系的垂向层序组成特点;三、论述题:(5-15页) 1、叙述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分布的⼀般规律;2、潮坪环境的主要沉积构造特点;3、扇三⾓洲形成的地质条件4、含油⽓盆地沉积学研究的⽬的和主要⽅法体系;5、物源及古⽔流分析⽅法;6、曲流河沉积体系的亚相类型及基本特点;答题要求:⼀、概念题:概念要明确,答题简明扼要,可以图⽰解释;⼆、简答题:要解释概念、要有层次性、基本特点要论述清楚、可以图⽰解释和实例说明;三、论述题:1、概念定义和解释;2、基本特点论述清楚,有对⽐和描述;3、要展开论述,分类、依据、特点、研究进展等;4、要有图⽰说明和解释;5、具体应⽤前景,可以实例说明;6、对油⽓勘探的指导意义—主要储集砂体分布及特点;⼀、变形层理1.概念定义:同⽣或准同⽣沉积过程中,由于重⼒、沉积物密度差、液化和流化、流体切应⼒等造成未固结沉积物的运动或滑塌⽽形成的沉积构造;2.类型:包括重荷模和⽕焰状构造、砂球和砂枕构造、包卷和滑塌构造、碟状和柱状构造等;3.意义:具有⽰顶底和构造不稳定意义,4.成因解释:常常发育于扇前、斜坡带和断裂带附近;⼆、断陷湖盆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分布及沉积学特点;答题关键点:1)、有冲积扇、扇三⾓洲、辫状河三⾓洲、⽔下扇、重⼒流和曲流河砂体;2)、分双断和单断盆地类型;3)、砂体分布特点;4)、分缓坡带和陡坡带沉积体分布特点进⾏砂体沉积学描述;三、重⼒流沉积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答题关键点:1)、重⼒流的概念及类型划分;2)、要有垂向层序图;3)、论述各种重⼒流砂体的分布、岩性组成、沉积构造、粒序特点等;4)、重⼒流砂体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5)、对油⽓勘探的意义;《含油⽓盆地沉积学》复习资料⼀、概念题:、、、、、碎屑岩的粒级划分标准、⽡尔特相律、结构成熟度;1. 沉积相:是指在⼀定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物)与古⽣物特征的综合,即古代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沉积亚相或沉积微相;2. 沉积体系:是指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过程⽅⾯具有成因联系的⼀系列三维成因相的集合体。

油气勘查方向-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doc

油气勘查方向-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doc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第一章绪论1.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岩石圈或地壳中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

2.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3.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牛形变,从而形成的各种构造。

包括褶皱、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血状和线状构造。

4.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按规模人小划分的众多级别。

划分为巨、人、中、小、微、超显微等级别。

第二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1.岩层/strata/: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而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岩体。

尖灭现象:岩层在较小范围内明显地向一侧增厚,而向另一方向变薄甚至尖灭。

透镜状岩层:岩层中间厚而向两侧尖灭。

2.岩层厚度(真厚度):同一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3.原牛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屮产牛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

包括层理、层面构造、结核、叠锥以及生物遗迹、證层石等。

4.层理: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依据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牛.构造。

5.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而的原生构造1)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纽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细层收敛方向指示底而]2)粒级层理(递变层理):在海相、湖相碎屑岩小普遍存在,是水流机械搬运分级沉积的结果或是浊流搬运形成的粒级浊积层。

[由下粗上细的粒度递变特征判断顶、底面]3)波痕:[对称型浪成波痕的原形或印模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顶面]4)泥裂(干裂):未固结的沉积物出水干汹后,因收缩而形成的与层面人致垂直的楔状裂痕。

[楔状裂痕或脊形印模的尖端指向岩层地面,即较老地层]5)雨痕、雹痕:雨点或冰雹落在湿润柔软的泥质、粉砂质沉积物衣面上而击打出的凹坑。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流体封存箱:
沉积盆地纵向沉积剖面上封隔层分开,形成的相互独立的互相不连通的流体密封压力系统单元。
●油气聚集: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从分散的状态逐渐在圈闭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生烃强度:
单位盆地面积内某一层系内的烃源岩的生烃量。
●圈闭的有效性:
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盖层:
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储集物性: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把它们称为储集物性。
●(绝对)总孔隙度:
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有效烃源岩:
指现在仍处于生排烃过程或现在也许已不再生烃或已消耗殆尽而地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生排烃的烃源岩。
●油气系统:
指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其顶为区域性盖层所限制,底为底层烃源岩所覆盖的储集层。

含油气盆地分析复习提纲

含油气盆地分析复习提纲

第一篇: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盆地类型1.名词解释沉积盆地,岩石圈,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13页: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这一章其他内容了解就行。

第二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分析(重点)第三章:裂陷盆地的构造学分析名词解释:裂陷作用,伸展型盆地,裂陷盆地,伸展构造,裂谷,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弧后盆地问答题:裂陷盆地的类型及基本特征(64页)问答题:裂陷盆地的基本构造样式类型及主要特征(69页表格整理出答案)第四章:压陷盆地的构造学分析(重点)名词解释:压陷作用,挠曲作用问答题:压陷盆地类型及特征(103页)问答题:压陷盆地中的构造样式问答题:前陆盆地和板内压陷盆地的主要特征(包括名词解释)问答题:前陆盆地系统第五章:走滑盆地的构造学分析(重点)名词解释:走滑作用,转换断层,平移断层,变换断层,撕裂断层走滑构造组合,伴生构造,走滑盆地问答题:走换构造的识别标志问答题:走滑盆地的类型及其特征第六章:克拉通盆地名词解释:克拉通盆地问答题;克拉通内盆地的沉降成因(193页)第三篇:含油气盆地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不是重点,掌握名词解释,问答题部分了解)名词解释:岩石地层单元,生物地层单元,年代地层单元,层序地层学,层序,整合面,不整合面,体系域,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海泛面,初次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准层序,准层序组,可容空间,凝缩层问答题:建立盆地地层格架的方法问答题:盆地不整合分析第八章:盆地沉积体系及构造岩相分析这一章与沉积学结合,有可能会出大题,但是我的书上没标重点,没有记录。

第九章,第十章:盆地沉降史分析,盆地熱史分析名词解释:沉降作用问答题,概括性了解即可,没有重点第十章:盆地油气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与石油地质相结合,概括性了解,不是重点。

含油气盆地分析 总复习

含油气盆地分析 总复习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原始盆地:指在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建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的原始状况改造型盆地:在形成演化末期后,盆地的原始面貌遭受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的剥蚀,变形叠加等改造作用形成的沉积盆地叠合盆地:在不同的时期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圆形盆地在剖面上叠合而成地貌盆地:是指被天然高低围绕的一块低地沉积盆地:是指一个平缓褶曲的沉积层向中心倾斜的地区构造盆地:是指在原盆地的基础上经过构造活动改造的盆地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即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含油气盆地:是含有油气的盆地,确切地说是指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可以见到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负花状构造:是在长压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段片被动裂陷作用: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域或岩石圈的裂陷伸展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伴生构造:指走滑构造带内部或主要走滑位移带附近区域,由于走滑位移引起的各种伴生构造变形主位移带:与走滑构造带一致的连续的走滑断层位移带伸展构造:是指在压陷作用区域引张作用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裂谷:是区域性伸展使岩石圈破裂形成巨大的窄长断陷,切割深,发育时间长,常具有地垒形成衰退裂谷(夭折裂谷):从大洋以高角度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是大洋形成初期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离散型边界:当两个板块相对离散运动时,岩石圈深部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的上涌并形成新大洋岩石圈。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气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2、盖层3、岩性标准层4、沉积旋回5、地温梯度6、含油气盆地7、圈闭8、石油9、油气田 10、孔隙结构 11、可采储量 12、井位校正13、压力系数 14、滚动勘探开辟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 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 、溶解气量 、温度 ,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 ,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解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想法。

所以,利用压力解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以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可以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 、 、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 ,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

10、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照法举行油层对照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终连接对照线,完成对照剖面图。

油气知识点地理总结

油气知识点地理总结

油气知识点地理总结一、油气地理知识点总结1. 油气的形成原因油气是在地球的深层岩石中形成的,主要是由有机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主要原因包括古植物和古动物的遗骸、压力和地热等。

2. 油气的分布规律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和局部性,其主要分布规律包括:沿海盆地和海上地区、陆地盆地、以及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种类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油页岩等。

3. 油气的开采技术油气的开采技术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石油勘探、油气地层工程、石油化工技术、煤层气开采等。

4. 油气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5. 油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竞争力等。

二、油气的地理特征1. 油气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是油气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构造断裂和断裂碎屑层等。

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上都有油气资源的存在,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构造周围。

2. 油气的分布类型油气资源主要分为海上油气资源和陆地油气资源两大类型,其分布形式为盆地构造埋藏和板块构造埋藏两种。

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源含量的不同,盆地构造埋藏包括沉积盆地大中小型土块形和对称鞋子油气藏,板块构造埋藏包括储量接近溢出、储量低被动、储量高被动和缺陷油气藏。

3. 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开发(包括石油勘探和开采、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页岩气和油页岩开采等)、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

4. 油气资源的环境影响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主要包括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旱范围、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空气污染、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等。

5. 油气资源的经济影响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石油和石化工业、天然气工业、页岩气和油页岩工业等)、提高了国民收入、增加了国民经济总值、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等。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重点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重点

题型:一. 选择题(10x2=20)二. 判断题(10x2=20)三.简答题(四选三,20)四.论述题(40)内容:选择判断题1.含油气盆地:是指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工业油气流或者有油气形成过程的盆地。

一个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必须具有巨厚的沉积物和丰富的有机物质,这样才能保证含油气盆地有足够的生油母质。

(2)要有一个有机质耐以繁殖、聚集和沉积下来使其避免氧化而向油气转化的古地理环境。

实践证明这就是具有一定水体深度的陆内湖泊和陆棚浅海地带。

(3)要有一个稳定持续下降的大地构造条件。

这样才能使堆积下来的有机质迅速埋藏,并逐渐向利于转化为油气的物理化学条件(如:压力、温度等)方面发展。

(4)含油气盆地必须经历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油气运移和为油气运移创造必要的构造条件,而且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场所。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类型(1)地球内部的成分分层根据两个一级成分不连续面,将地球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A)是指地球最外的一圈,即在地面以下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地幔(B、C、D)地幔可分为三层:上地幔(B)、过渡带(C)和下地幔(D)。

地核(E、F、G)包括外核、过渡层、内核三部分。

(2)地球内部的力学分层岩石圈地球的刚性外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厚度20-150Km,大陆地区110-150Km,大洋盆地70—80Km,洋脊裂谷20—50Km。

软流圈(50-250km范围内)岩石圈以下的弱流变区,下界一般认为不超过400Km,顶部约有100Km的地震低速带。

具强度小,粘度低,塑性较高的特点,有局部熔融,易于蠕动变形。

岩石圈板块因软流圈的存在才能运动。

中间层地幔的其余部分,厚度大于2000Km,强度大不、易变形。

地核与成分分界相当,对其力学性质知之甚少。

3.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及其特点(1)大陆地壳1、分布在大陆、大陆架和某些岛屿上2、具有双层结构3、厚度大(30-50km)4、时代老、分布时代长5、地壳成分相当于安山岩类6、地质构造复杂(2)大洋地壳1、分布在大洋盆地、洋中脊和边缘海地区2、具有单层结构3、厚度小(5-12km)4、时代新、分布时代短5、洋壳成分相当于玄武岩类6、地质构造简单4.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1)大陆漂移说提出人物早期法国学者施纳德提出轮廓;后来美国地质学家泰勒等曾经论证过大陆漂移。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1、含油气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是地貌盆地,只有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聚集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

2、构造样式:系统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变)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的特定构造组合。

3、构造样式分类依据:Harding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地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

主要依据:该构造的基底是否被卷入。

4、八种基本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基底挠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

5、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

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

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6、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

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

7、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存在于储层中的地应力,一部分由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承受,称为孔隙压力;另一部分由储层岩石骨架承受,称为有效压力。

8、构造变换带:将这种应变并使逆冲推覆带收缩应变量保持守恒或有规律变化的构造带,称为“变换带”。

9、与逆冲断裂有关的构造样式、类型?(一)逆冲断层类型:(1)平面式逆冲断层(2)铲式逆冲断层(3)坡坪式逆冲断层(4)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盲冲断层(二)逆冲断层的相关褶皱:(1)断弯褶皱(2)断展褶皱(3)断滑褶皱(4)蛇头构造(三)逆冲断层组合:(1)叠瓦扇构造(2)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3)冲起构造和逆冲三角带构造(4)撕裂断层和逆冲调节带。

10、生长背斜、同沉积背斜的特点?生长背斜是盆地整体沉降背景上,局部上隆构成的背斜构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油气源岩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

三大分类:区域盖层,圈闭盖层,隔层;封闭机理:物理封闭,超压封闭,自封闭圈闭: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在那里聚集储存起来成为油气藏的场所;三要素:储集层,盖层,一定的遮挡条件;四大分类:构造,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五种油气藏:背斜,断层,裂缝性,刺穿,多因素构造油气藏溢出点: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干酪根: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C,H,S,N,O,馏分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

组分组成:大于210℃,溶于CCl4称为油质,极性弱;溶于苯称为苯胶质,溶于酒精和苯混合液称为酒精-苯胶质,用石油醚分离,有油质和胶质,被硅胶吸附的是胶质,不溶于石油醚的组分为沥青质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是指孔隙性和渗透性,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态物资变为液态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气液两相不可共存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含油气盆地总结

含油气盆地总结

原始(古)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或盆地后期未遭受明显改造,基本保持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

地史上某—时期保留有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沉积建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的盆地。

原型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的原始类型。

基底(Basement):a.结晶基底(Crystalline basement):强变质-AnЄb.褶皱基底(Fold basement):轻微变质-Pz与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相同;c.未变质的沉积岩(盆地研究专用),也可称盆底( Basin floor )。

基底—是盆地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盆地形成之前的地层,沉积岩、变质岩均可作为盆地的基底。

盖层—:在盆地地质研究中,指盆地发育期沉积的地层。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中泛指未褶皱变质的沉积岩层。

与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所称的盖层有区别,相对于生油层--储层而言。

沉积中心—最细、中心相带沉降中心—最深-沉降幅度最大堆积中心—沉积最厚1饱和盆地:指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逐渐被沉积物充填,水体逐渐减少,直至填满盆地。

2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相等或相近的盆地,盆地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3欠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小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沉积物补给较少,水体逐渐加深。

复合盆地——同一时期、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盆地在空间上所组合而形成的盆地。

叠合(加)盆地——不同时期发育的盆地,在空间上大部分地区呈上下叠置关系。

“盆地原型”(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建造特征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故又称作原始盆地。

残留盆地或残余盆地——二者是同义异名,指原盆地在后期遭改造后,沉积实体被遗留保存的部分。

改造型盆地——盆地的原型在盆地演化末期或之后遭到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

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1.盆地发生的背景与区域环境发生前、演化中2.盆地成因与深部作用3.构造性质与变形4.热动力学及其演化5.流体动力学与流岩作用6.沉积充填与成岩动力学7.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1.赋存条件—生,储,盖,圈,运,保2.组合模式—生储盖组合,运移组合3.成藏机理—成藏系统4.分布规律——分布的主控因素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1.盆地模拟—区域评价 2.区带评价—新目标选择 3.圈闭描述 4.单井评价与油藏描述 5.勘探数据库研究总则整体——前提动态——核心综合——基础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当今地球科学讨论热烈、但尚未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含油气盆地复习

含油气盆地复习

一、名词解释1.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围绕的一块低地。

2.构造盆地:又称沉积后盆地。

在这种盆地中形成盆地的沉积运动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

3.沉积盆地:基地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凹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冲填的地区。

4.含油气盆地:指具备成烃要素,有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5.伸展构造:是指裂陷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6.主动列陷:是指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形成列陷。

7.被动列陷: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壳或岩石圈的裂陷伸展,也可能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

8.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改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的原始状况,盆地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盆地的原始面貌不尽相同。

9.改造型盆地:在形成演化末期之后,盆地的原始面貌遭受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的剥蚀、变形并且叠加、深埋等改造作用的沉积盆地。

10.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

11.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已凹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12.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其层间为地垒断片。

13.负花状构造:是在张压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堑断片。

14.衰退裂谷:从大洋以高角度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是大洋形成初期的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这种裂谷也成为夭折裂谷。

15.陆间裂谷:裂陷作用使岩石圈已经完全裂解成为两部分或三部分,裂谷底部是新生洋壳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成为岩石圈板块离散运动的边界。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属于此种类型.
一般地,大陆内部裂谷可依据其演化进一步划分为大陆内部简 单裂谷和大陆内部断陷(裂谷)--拗陷盆地,前者是指盆地只发育 地壳伸展阶段,后者指盆地由地壳伸展和热冷却沉降阶段构成,二 者有一定的差别。
(二)盆地类型
A.大陆内部简单裂谷
1.伸展盆地
大陆内部裂谷是大陆
岩石围内的有限伸展带,
3.走滑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条件
(二)盆地类型
3.走滑盆地
从动力学性质和盆地动力学上考虑,走滑盆地可以分为张扭走滑盆地和压扭走 滑盆地两大类.
1、张扭走滑盆地,也称为走滑拉张盆地,其形成条件包括: a、在弯曲断层条件下, 释压或松开弯曲处形 成,这类盆地也称作 断弯盆地fault-bend basin)。沿着断弯处 形成扁长形或透镜状 的张性下沉带。 b、分支断层间的 伸长楔形块体,在 走滑作用下,被拖 拉下沉。 c、弯曲和分支 断层汇合,所 夹的菱形块体, 在走滑作用下 被拉分。
(前二者属于简单型前陆盆地,后者属于复杂型前陆盆地。)
(二)盆地类型
(1)海沟盆地
海沟:指两个板块发
2.挤压盆地
生B型俯冲作用的地带,
堆积物包括来自岩浆 弧上的碎屑和B型俯冲
过程中刮落下来的大
洋地壳及其表层的深 海沉积物等。
(二)盆地类型
(2)残留洋盆地
残留洋盆。指碰 撞造山带内部或 边缘以尚未俯冲 消失的洋壳为底 的盆地。碰撞作
二、盆地类型
(一)盆地分类
盆地是油气资源的有效聚集场所,所谓“没有盆地就没 有石油”。地球的表层发育着许多盆地,其性质和油气赋 存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以盆地为类比单元研究控油气 构造时首先要对盆地进行分类。 盆地分类的原则各种各样,根据盆地规模、平面形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光、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惟独油藏,称为油田;惟独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算是油藏,只聚集了气,算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举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举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具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含油气盆地分析考试复习重点

含油气盆地分析考试复习重点

1.1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某一阶段形成的被水域占据的一个断陷或坳陷地带,它以负向运动占绝对优势,同时接受了足够厚的沉积物充填,形成了中间沉积厚度大,向边缘逐渐减薄的沉积体。

盆地:地球上周围被高地包围的低地,或者说岩石圈表面三维空间的凹地,充满水和空气。

地质意义上的盆地:指岩石圈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其内部充填有沉积物,而且要具有时间的概念,即四维。

也就是指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1.2:盆地分析的意义:1世界油气勘探的实践表明,对沉积盆地科学研究和认识的突破是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先决条件;2对已经勘探过多年的盆地,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深入持续地开展盆地分析,可获得新的发现。

盆地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多地发现油气储量基本内容:沉积盆地的特征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静态特征:沉积盆地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包含有前期自身演化的各种信息,是恢复盆地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空间上的)。

动态特征:是盆地的发展演化特征(时间上)。

研究方法上要采取动静相结合的方法2.2岩石圈:地球外部的刚性壳由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而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B型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相对于大陆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运动,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俯冲于密度较小的大陆板块之下,使大洋岩石圈在俯冲带不断消亡。

相邻的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俯冲型边界。

A型俯冲:两个大陆岩石圈板块发生相对汇聚运动,并在汇聚运动中发生碰撞形成造山带,而碰撞造山的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大陆板块俯冲与另一个大陆板块之下。

相邻的两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碰撞型边界。

主动大陆边缘:西太平洋型(或马里亚纳型):火山岛弧与大陆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弧后边缘海盆或小洋盆,故也称洋内弧沟系。

安底斯型(或科迪勒拉型):大陆岩浆弧与大陆衔接于一体,故称为陆缘弧沟系。

被动大陆边缘: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散型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的大陆与大洋属于一个统一的板块2.3盆地所处的基底地壳类型;盆地在板块构造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盆地发育的时代2.4盆地所处的基底地壳类型;盆地在板块构造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盆地发育的时代。

构造复习资料

构造复习资料

构造复习资料含油气盆地: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聚积的四个条件:①具有巨厚的沉积物和丰富的有机质②向石油转化的古地理环境③稳定持续下降的大地构造条件④必须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油区构造样式:是指含油气地区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因和形态特征的地质构造组合,它们在类似的变形条件下将会重复出现。

按槽台观点划分为稳定区、过渡区和活动区根据构造岩石组合或建造:复理石盆地、磨拉石盆地、红色盆地等根据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环境划分为引张型(或裂陷型)、挤压型、扭动型和混合型盆地等威尔逊旋回:胚胎期(陆内裂谷阶段):由大陆板块发展为大陆裂谷盆地,但未出现海洋环境幼年期(陆间裂谷阶段):大陆裂谷进一步拉张、拓宽,地壳进一步变薄,裂谷中央陆壳消失,洋壳出现,大陆裂谷变为大洋裂谷,海水侵入,形成微型大洋成年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陆壳继续分离,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形成成熟大洋衰退期(主动大陆边缘阶段/俯冲消减阶段):大洋板块的俯冲消减,形成海沟、岛弧或褶皱山系残余期(有限洋盆阶段):大陆对接,大洋关闭,但仍有部分海盆残余遗痕期/终了期(拼合造山阶段):最终两侧大陆完全拼合、碰撞,海域完全消失,并转化为高大的褶皱山系伸展盆地(裂陷盆地):泛指那些由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而导致岩石圈或地壳发生伸展构造变形的沉积盆地伸展盆地划分为:1)大陆内初始裂谷(东非裂谷系)2)大陆内断陷-坳陷盆地(松辽、渤海湾)3)大陆间原洋裂谷(红海)4)坳拉谷(三联点)5)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6)边缘海盆地走滑盆地:是沿着走滑断层,在扭张环境下形成的盆地。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分类:克拉通内部盆地、边缘盆地、单旋回盆地、多旋回盆地只要力的作用方式相同,构造样式的特点就一致基底伸展构造样式:由基底拆离断层与伸展断块组成。

基底拆离断层是伸展构造体系内大型滑脱断层,产状平缓, 常呈现为铲式正断层或韧性剪切带盖层伸展构造样式:主要由伸展正断层、断块和相应背斜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通盆地成因机制:1.岩石圈伸展机制2.热收缩机制3.弯曲机制一般特征:1.盆地宽缓、呈碟状、均匀下凹、剖面对称2.地壳减薄、镜像关系。

3.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

4.构造简单,发育正断层。

5.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一致。

6.底部凹陷部位富含有机质,油气离心式运移,沿盆地内部构造带和盆地边缘常具有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克拉通内简单盆地总体特征:盆地浅而宽缓、形似盘碟、构造简单、沉降速度慢、沉积厚度小,一般3000-4000米,大型油气田少见。

一般特征:同1-6克拉通内断坳盆地典型构造:断裂构造(正断层)、背斜构造、潜山油气藏、底辟构造。

裂谷盆地大陆内初始裂谷特征:1.规模大2.呈三叉分支3.发育生长断层4.火山活动5.热流值高6.浅源地震活动7.堆积陆相碎屑岩大陆间裂谷与大陆内裂谷不同之处:1.地壳减薄,在中央凹陷处为洋壳,向两侧为陆壳2.裂谷规模大,发育多重地堑、半地堑组合3.早期陆相,后期三角洲体系、近海沉积、海相沉积4.深部地震作用强烈,伴随大洋玄武岩运动5.油气主要富集在靠大陆的次级断陷陆相地层中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特征:1.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上和造山活动2.地壳为陆壳—过渡壳—洋壳3.内部构造有同生断层、底辟构造、滚动背斜等普遍发育沉积构造:已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受形变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比。

剖面上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裂谷系沉积物,主要由湖相沉积、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上部为移离系沉积物,出现黑色页岩、蒸发岩。

再上过渡为陆棚—陆隆沉积,包括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浊流沉积。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1.被动大陆边缘的生成源于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产状正断作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2.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着裂隙上升,形成洋壳。

破裂不整合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3.随着洋盆扩大,外侧陆壳逐渐远离洋中脊并冷却沉降,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源沉积岩系被动大陆边缘油气成藏条件:1.烃源岩:陆架和陆坡上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和碳酸盐2.沉积—厚度大,空间展布广、产状较稳定3.构造—内部发育同生断层、底辟构造、滚动背斜岛弧地区盆地弧前盆地演化模式:1.前期斜坡、海相沉积物进入海沟或补充到增生杂岩体中2.中期盆地随俯冲杂岩体向外向上发展,盆地变宽,为浅海、陆相沉积3.后期沉积弧出露,结束海相,在沉积负荷下盆地缓慢沉降基地性质:1.陆壳或过渡壳或残留洋壳2.地壳厚度10-40km3.热流值高、地震火山活动强沉积特征:1.地层沉积厚度变化大2.沉积相变化大,理想序列从下至上为:火山岩、深层岩、基底岩系;页岩、火山岩、细粒浊积岩;粗粒浊积岩、碳酸盐岩、碎屑岩;三角洲、陆架相;磨拉石沉积构造特征:1.弧前盆地跨覆在岩浆弧、残留洋盆、俯冲杂岩体至上2.边界正断裂,地层超覆接触,逆冲带以挤压褶皱和冲断作用为主,通常为双构造层,上层挤压、褶皱冲断、滑脱;下层拉张、正断。

含油气潜力:油气潜力不大,原因:1.低温高压、热流值低于正常值,沉积速度快2.构造不稳定,储层不连续、圈闭复杂,难勘测3.盆地形成时代新,生油岩演化程度低4.断层褶皱复杂,地震反射差、流体。

弧前盆地形成机制:1.俯冲冷却作用2.俯冲剥蚀作用3.沉积负荷作用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地壳性质:周缘前陆盆地是靠近碰撞带的俯冲板块之上发生起来的前陆盆地,地壳厚度大,最厚达60km,靠俯冲板块一侧相应减薄过渡为正常地壳。

构造特征:剖面为不对称楔形,构造变形强烈,地壳缩短,拖曳作用弯曲,断层构造正断层沉积特征:沉积厚度大,成分复杂,三大岩都有,变形强烈,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含油气情况:经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相,前期海底扇沉积,后期河流三角洲沉积,油气丰富。

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共同特征:1.地壳厚2.热流值低、地温梯度低3.挤压应力场,逆冲推覆构造、褶皱4.楔形不对称盆地形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不一致5.火上、地震活动不活跃6.盆地内构造复杂,多次变形,挤压构造为主(早期海相,晚期陆相沉积)7.油气较丰富叠加盆地1、叠加盆地的概念:叠加盆地又名叠合盆地。

指在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中,由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盆地在空间上叠置在一起形成的盆地。

2、“叠加构造”或“构造叠加”指晚期构造叠加在早期构造之上的复杂构造。

3、叠合盆地断裂性质:张性、压性、剪性4、断裂构造样式有:逆冲推覆、对冲、背冲、反冲、叠瓦式、花状构造、双重构造等等5、叠合盆地的典型特征不同阶段之间的盆地,在纵向上的组合关系称之为“盆地的叠合”,它的发生完全是由于盆地的热-构造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盆地的叠合界面通常是区域性不整合面,它代表大区域范围内的伸展、挤压或剪切体制之间的转换。

区域性不整合面代表的地质时期(例如剥蚀时期)往往发生盆--山格局的变化,其前后的盆地结构类型、深部动力学过程、热体制和盆地边界等截然不同,可将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构造变革期。

6、断裂发育特征:1、数量多、规模大、倾角陡;2、多期次、多走向、多力源;3、中上构造层有断裂沿多套软弱层分层滑动。

7、叠合盆地的油气地质意义在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由于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特征,导致了不同盆地类型、沉积组合、边界条件和盆-山耦合形式,产生了复杂的构造变形,从而使叠合盆地具多期成盆、多期成烃、多期成藏以及复杂的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分布规律。

复合盆地在许多大的盆地中,同一时期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盆地联系在一起,朱夏(1979)称之为盆地的结合(复合)。

“构造复合”指同一个地区中,不同的构造体系的各种构造成分或同一构造体系中的不同构造成分互相干扰或联合的现象;构造复合的构造体系可以是同期的,也可以是不同期的。

复合现象常见的有归并、交接、包容与重叠等。

盆地(主要是原型盆地) 形成后的一系列构造活动,一些学者将这些盆地称为“改造盆地”或“改造型盆地”。

改造盆地-是指“盆地的原型在盆地演化末期或之后遭到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

将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盆地仍归为原型盆地范畴。

走滑盆地典型特征1、规模大、线状延伸2、具有各种伴生构造(走滑断层、雁列构造)3、花状构造(正负及其识别)4、两侧地质界线错位(不整合、褶皱轴、断层线、矿带、岩脉、构造单元、等厚线、沉积物源等等)5、海豚效应与丝带效益6、沉降中心有规律迁移走滑盆地特征★1、盆地范围小,平面呈菱形或狭长形;2、剖面为陡倾的断层围限;3、盆地内以正断层为主,也有逆断层和花状构造;4、以张扭性应力为主;5、地壳薄,具镜像倒影关系;6、热流值高,有火山活动;7、沉积物与物源区错位,发育冲积扇和三角洲;8、沉积沉降速率快,沉降中心转移;9、油气较丰富。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魏格纳假设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泛大陆(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由于大陆原来是一大块,所以以前根本不存在大西洋、印度洋,而只有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泛大洋(古太平洋),以后大陆分离,形成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收缩形成现今的太平洋。

较轻的硅铝质大陆就象大冰山一样沉浮在较重的硅镁质岩浆里,大陆就在硅镁层上漂移,当大陆漂移时,前方的洋底被大陆所掩盖,后方的硅镁层洋底不断增生出来。

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与地球自转有关的两种力:向西漂移的力(天体引潮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大陆漂移的证据1) 地形(大陆的拼合)2) 古生物的证据3) 地层及地质构造方面的证据4) 古气候证据5) 古冰川证据6) 磁极7) 同位素年龄海底扩张学说的要点1、大洋中脊(或中隆)是地幔对流物质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的地带,洋壳在中脊连续产生而把大陆向两侧推开。

2、在地球体积基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必须有一部分洋壳在地表的另一地区等速消亡,洋壳就在贝尼奥夫带重新插入地幔。

3、根据有关证据,海底扩张的速度约为2cm/a,这就意味着占地球表面积2/3的大洋壳是在地球历史5%的时间内(2亿年)内形成的,即大洋是年轻而短命的。

另一方面,大陆尽管永远存在,但却只是被动地被拉开、合拢或彼此滑移,各大陆仿佛坐在传送带上,在对流层上慢慢移动。

4、海底扩张的最主要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证据:1、磁异常条带2、海岭、火山岛链3、深海钻探(沉积物、洋壳年龄、热流量)4、转换断层板块构造学说要点(4点)1、固体地球的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为数不多的刚性板块组成,彼此镶嵌排列,并以每年若干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其边界有三种类型,地壳变形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变形性质与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关。

3、板块沿地球表面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符合欧拉几何学原理,可以用一选定轴的简单旋转运动来描述,在全球范围内,新板块的增生和旧板块的消亡总体上应该是相互补偿的。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的一种机制是地幔对流。

“B”俯冲的特征(识别标志)1、对变质带2、混杂堆积3、火山沉积4、地震带威尔逊根据古陆的分合演化,把目前见到的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的扩张阶段及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的大洋收缩消亡过程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洋产生到消亡的洋陆演化模式,称为“威尔逊旋回”大洋盆地发展阶段及其性质阶段举例活动沉积火成岩变质程度胚胎期东非大裂谷上升很少拉斑玄武岩洪流,碱性玄武岩中心轻幼年期红海、亚丁湾上升与扩展狭小的陆棚,蒸发岩拉斑玄武岩海底,玄武岩岛屿轻成年期大西洋扩展广大的陆棚,冒地槽式的沉积拉斑玄武岩海底,碱性玄武岩岛屿轻衰退期太平洋挤压岛屿,优地槽式沉积安山岩类火山岩深成岩有些终了期地中海挤压与上升各样沉积,可能有蒸发岩安山岩类火山岩深成岩可观遗痕(地缝合线)喜马拉雅挤压与上升红层及碎屑研深成岩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