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总结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多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9a9912f60ddccda38a0de.png)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多篇扶贫可谓头等大事和民生热点。
扶贫不是儿戏,是庄严的使命与承诺。
扶贫资金不是油水,不能谁谁都可楷一下。
各地党委政府保持冷清与镇定,今天就给大家了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___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___ ___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
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
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
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
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
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4f42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7.png)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
面对这场时间紧、任务重、近尾声的脱贫攻坚战,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松劲,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获得最终胜利。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承诺重千金,战鼓催人紧。
虽然贫困人口于2019年年底已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距离兑现庄重承诺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在此关键时期实行挂牌督战好比向反应物里加催化剂,能达到以“督”促“战”、以“战”聚力的效果,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磅礴力量。
“正向催化”凝心聚力建强攻坚堡垒,不获全胜不收兵。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加之疫情影响,攻坚更吃劲。
愈是如此愈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以“任而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啃下“硬骨头”。
“正向催化”就是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返贫“风险点”,把问题列入“督战书”,深入攻坚第一线,采取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各级各部门落实攻坚责任落实、返岗就业、发展产业等情况,在督战一线帮助找准工作短板、优化工作方法、传导工作压力。
通过督战统筹调动和激发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强攻坚堡垒,上下拧成一股劲,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不获全胜不收兵。
“反向抑制”倒逼干部主动履职担当,能抓善打勇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挂牌督战重点在战,关键在干,而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效果。
因此,无论是扶贫干部、地方领导,还是督战成员,都要积极应战、敢打敢拼、善打善拼、善作善成。
“反向意志”就是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安全、关心关爱等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攻坚。
基层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5篇精选
![基层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5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f3535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d.png)
基层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5篇精选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
面临着双重考验,我们要有信心也有决心,共克时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阻击战、攻坚战,奋力夺取战疫和战贫“双胜利”。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
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
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
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
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多篇2020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多篇2020](https://img.taocdn.com/s3/m/ff7f3d85ce2f0066f53322df.png)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多篇2020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播出后,大家肯定有很多想法和感触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今天就给大家了《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部署。
在疫情形势趋缓的当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和保障脱贫攻坚,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当地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当下,辉县市纪委紧跟形势变化,及时将现阶段监督重点调整到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上来,紧盯境外返回人员申报、排查等关键环节,发挥派驻监督优势,督促统战、公安等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控监督,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但是,守住防止境外输入的大门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老百姓要的不仅是安全,还有脱贫致富的美好期待。
然而,在河南省未退出贫困村序列的52个贫困村中,辉县市就占13个。
对这样的“贫中贫”、“困中困”来说,脱贫攻坚原本就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加之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冲击,13个贫困村的现状可谓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辉县市纪委采取县乡两级纪委“监督到户覆盖到人”的方式,确保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人管,影响扶贫政策落实的事情有人问、有人查。
紧盯“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对扶贫事实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精准监督发现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确保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尤其是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要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
确保实事求是监督,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力争圆满完成13个贫困村顺利脱贫的任务。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定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就是要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直面当前复杂局面、坚定必胜信念,依规依纪依法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监督战和深度贫困“歼灭战”,坚定稳妥、扎实有效、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5f108133d4b14e8424682e.png)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一集《减贫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篇一律,而是要不走寻常路。
做实产业扶贫,要抓好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把扶贫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就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不竭动力,激活源头活水。
这样“写文章”时才不至于“搜肠挂肚”,写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
充实深刻的“思想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重点。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正如转变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是巩固脱贫成绩的灵魂。
基层干部不仅要充实自身的“思想库”,也要帮助困难群众转变落后观念。
要加强宣传教育,从干部到群众都要学懂、弄通、明白脱贫攻坚的深远意义。
多鼓励意识先进的农民工,支持敢于创新的“弄潮儿”,通过示范和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群众。
除了农业生产方面的落后意识观念需要改变,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也要加强。
偏远山村的各种陈规陋俗、脏乱差环境、不民主村务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参政意识、集体意识等,也都需要转变。
困难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苦干不苦熬”的想法,取代了“等救济”“靠帮助”“要补贴”的现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稳。
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立意深刻。
写好决战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要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才能凝聚决战决胜磅礴力量,蹄疾步稳致富全面小康。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5“立下愚公移山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扶贫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铆足干劲、一鼓作气,以“越雪山、涉险滩”的精气神,啃下这块“硬骨头”。
都说“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所以扶贫干部们必须扑下身子,攻坚克难,扶真贫、真扶贫,在战贫路上永不停息、不打烊。
身先士卒,以刮骨疗伤的气魄,争当战贫路上的“战斗员”。
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
![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fc2fc6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中国扶贫在路上》开始了。
每一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不仅要扶贫,更要“频”扶,要在民生找事、精准扶贫、创新取经三方面连续“频”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期望大家爱好!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1“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
”202X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本来就有很多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面对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面对“硬骨头”要“敢啃”、“会啃”、“实啃”,以“啃”的艺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鼓作气,怀“必胜心”出征打战,面对“硬骨头”要“敢啃”。
“能者有责,勇者有义”,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识和信心去干,有的总是分外谨慎、瞻前顾后,有的乃至妄自菲薄;还有的会产生惧怕心理等等。
啃下这块“硬骨头”,胆识是极其重要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我们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没有铁的胆识,就不能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许诺,践行初心和使命更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还要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势,以主动担当的“愿啃”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权势量、发起最后总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终究胜利。
科学施策,持“方法论”驰骋疆场,面对“硬骨头”要“会啃”。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
俗语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55e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6.png)
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关于《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决战脱贫攻坚,基层干部要建立好三大“仓库”,继续写好“后半篇文章”。
积累鲜活的“语汇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基础。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正如持续做好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是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效的细胞。
基层干部积累“语汇库”,要做好脱贫攻坚全面普查,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通过“把脉问诊”,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为脱贫致富找到“良方”、祛除“病灶”、拔掉“穷根”。
还得实地调研、精细算账,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准发展的路子、苦干实干,打破基础设施瓶颈,改变贫困面貌,并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千方百计激发内生动力。
这样基础才会更加稳固,写出来的“文章”也能“妙笔生花”。
建立强大的“素材库”,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关键。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正如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持续增收致富,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骨血。
基层干部建立“素材库”,产业扶贫是“牛鼻子”,是“大支撑”,是“主动脉”。
脱贫致富,离开了产业扶贫,增收致富就是无水之木、无本之源。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才能增大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产业扶贫也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走寻常路。
做实产业扶贫,要抓好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把扶贫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就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不竭动力,激活源头活水。
观看学习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三篇
![观看学习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77f3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8.png)
观看学习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心得体会三篇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____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
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
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
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
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
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
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
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
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
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
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
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
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
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2bf8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涵养“四种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篇章。
要涵养“斗士”情怀,筑牢“桥头堡”。
立下愚公志,搬走贫困山。
帮钱帮物,不如用心用情帮助建个好支部。
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应注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建强筑牢党在贫困村的战斗堡垒。
果断按下增收脱贫“加速键”,不松劲、不畏险、不懈怠,真做真为、善作善成。
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瞄准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最棘手的难题,完善并强化帮扶举措,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推动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要涵养“工匠”情怀,下足“绣花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
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帮扶。
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节点问题,要下足“绣花功”,扎实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立斗志、摘穷帽。
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参加就业,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
在吃透上情与摸准下情上做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要涵养“医生”情怀,提振“精气神”。
近年来,虽然脱贫攻坚连续捷报频传、战果辉煌,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涵养“医生”情怀,把剩余的老大难问题逐一“过筛子”。
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扶贫智慧》观后感最新精选【5篇】
![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扶贫智慧》观后感最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3899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6.png)
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扶贫智慧》观后感最新精选【5篇】中国扶贫在路上分为《减贫之路》《扶贫智慧》《志启未来》。
党中央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存量大减贫困难,戴帽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要一起打,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要认真分析研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紧盯薄弱环节,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做好防止返贫工作,想方设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同时,抓好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强化督导检查,压实各级工作责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针对当前疫情可控向好的态势,各地要全面抓好脱贫攻坚收官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剩余贫困村全面出列、剩余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把最关键的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担子挑起来,对已脱贫贫困户实行适时检测、持续关注,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能够稳定脱贫,对未脱贫贫困户、不稳定户、边缘户按照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劳务输出、异地就业帮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打牢全民奔小康基础。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发起脱贫攻坚最后总攻还存在的短板不足和困难问题,这就是当前需要瞄准的靶心、必须攻克的堡垒。
接下来,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2020年《中国扶贫在路上》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2020年《中国扶贫在路上》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9f200d0029bd64783e2cf9.png)
《中国扶贫在路上》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根据不同问题存在的原因开方下药,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制定可操作可复制的有效措施,做到解决问题出实招,见实效,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自身的作为,共同阅读《中国扶贫在路上》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请您阅读!按照中央组织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抓好促进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工作,组织系统派出的督战队督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工作要“实打实”。
各级党组织要做好“脱贫标准”这篇大文章,坚决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对照台账销号出列。
对照省、市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查缺补漏,持续细化完善和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台账,建强攻坚堡垒,加强业务指导,发挥攻坚力量作用,强化攻坚打法,改进工作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
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提炼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讲好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群众奋斗致富的精气神,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扎实推进产业革命。
突出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为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8月23日,根据贵州省“ ___、牢记使命”主题的部署,省委举行脱贫攻坚形势政策报告会在贵阳召开。
会上, ___ ___领导小组副组长, ___ ___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从学习 ___扶贫重要论述的体会、 ___扶贫重要论述指引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认真贯彻 ___扶贫重要论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支持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形势政策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刘永富主任专题报告,更加明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和方法路径,为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现结合实际,将自己学习心得报告如下。
观看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志启未来》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观看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志启未来》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4cf0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8.png)
观看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志启未来》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
在战“疫”和决战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中,各级各部门、各人民群体迎难而上,同心战“疫”、决胜脱贫攻坚刻不容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供大家餐参考。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如何做好收官之年的监督保障工作,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是每名纪检监察干部的一道必答题。
一、监督要“有图”。
制好脱贫攻坚监督作战图,是打赢脱贫攻坚监督战的第一步。
为使脱贫攻坚监督更精准,原阳县纪委监委针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实况,制定出“百人(纪检监察系统一百余人)三每(每人每户每项)一全(未脱贫户全覆盖)”遍访督查方案,为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遍访督查活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范围,标出了重点,细化了分工,压实了责任。
二、监督要“有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的监督”。
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亦要如此。
要坚持“监督有点”,紧盯关键节点。
一是紧盯关键点,聚焦未脱贫户,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及目前享受的帮扶政策,及对帮扶情况是否满意、有何意见等。
二是紧盯关键人,聚焦帮扶责任人,对帮扶过程中涉及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等落实帮扶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查看帮扶过程中是否存在贪污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问题。
三是紧盯关键处,对开展挂牌督战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监督要“有声”。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纪检监察干部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要真抓实干、扎扎实实。
脱贫攻坚不仅要监督,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更要敢于曝光和查处,建立扶贫领域专项工作小组,坚持“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处”,确保脱贫攻坚监督工作落实有效。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面对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面对“硬骨头”要“敢啃”、“会啃”、“实啃”,以“啃”的艺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鼓作气,怀“必胜心”出征打战,面对“硬骨头”要“敢啃”。
“能者有责,勇者有义”,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识和信心去干,有的总是格外谨慎、瞻前顾后,有的甚至妄自菲薄;还有的会产生惧怕心理等等。
啃下这块“硬骨头”,胆识是极其重要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倘若我们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没有铁的胆识,就不能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践行初心和使命更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还要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以主动担当的“愿啃”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科学施策,持“方法论”驰骋疆场,面对“硬骨头”要“会啃”。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
要好的工作方法。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据筛、实地看、群众提,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梳理分类、甄别辨析,把准解决的脉络;通过立足当地实情,科学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通过派遣行家里手,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不折不扣,出“实劲拳”破除难题,面对“硬骨头”要“实啃”。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干部作风直接关乎成败,作风越硬效果越实。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大多数扶贫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但也有少数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走过场、不扎实,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等,这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极大影响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和质量,更是严重损害贫困群众利益。
因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在作风上“用实劲”,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特别是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露头就打;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始终衡量作风是否务实过硬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