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四种入诗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四种入诗的途径
【摘要】指导学生学好现代诗歌,既是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熏陶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教学时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诗歌教材,真正触摸现代诗歌的灵魂,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取向,提高现代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有四种入诗的途径:以“诗”读“诗”;以“诗”解“诗”;以“诗”读“人”;以“诗”引“诗”。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在方法上寻求革新,开辟出一条属于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途径
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开启人们心灵智慧的一把钥匙。指导学生学好现代诗歌,既是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熏陶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可以让学生充满诗意,充满灵气,为诗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石。
然而在小学教育中,由于教师大多对现代诗歌知之甚少,诗歌教学方法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区域,造成目前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兴趣缺失的现象。笔者觉得原因有二:一是小学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从三年级开始,现代诗歌就作为选读文章进行编排,这样就主张学生自己读一读,诵一诵,积累就行了,而无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教师对现代诗歌的触摸僵化。现代诗歌虽然文字浅显,但内容与诗句都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意境深远,简单的文字符号下承载着意象,隐含着哲理,流淌着音韵,跳跃着情感,读了以后有时让人不知所云,把握诗歌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往往学生是“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现代诗歌教学逐渐走上了一条单一、机械的路,导致学生思维的流失,心灵的弱化。
笔者认为,要使现代诗歌教学“春回大地”,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诗歌教材,引导学生亲近现代诗,诵读现代诗,触摸现代诗歌的灵魂,提升诗歌的教学价值取向,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使诗歌教学真正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结合起来。
一、以“诗”读“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对诗歌的创作都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见对诗歌的语言是特别重视。所以我们在诗歌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可以“诗”读“诗”,就是从诗歌的外壳――语言入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读懂诗歌的核心思想,领悟诗歌的的审美价值。
如《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件小事,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有位老师作了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三件事,分别是“街读”、“溪钓”、“江泳”,用简单几个字勾勒出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初读时了解诗的内容美,品读时体会诗的语言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在学习每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小结归纳,将一般谈学习感受改为发表“我的感言”,说说“我的收获”。然后又创设了多个平台,朗读时颁发的“童心奖”、“童真奖”、“童趣奖”,让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写诗时颁发的“小诗人奖”、“大诗人奖”更是给了学生最高的荣誉。
整个教学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地触摸语言文字,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体会诗中包含的童趣、童真、童心,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贯通,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的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学生快乐地徜徉在现代诗歌的海洋中,感悟到对童年纯真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更重要的是,现代诗歌那毫不显得自矜的审美的高傲、生命的体验给了学生以激励、宽怀和信心。
二、以“诗”解“诗”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歌、诗人、读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们更多重视了诗歌意象、思想等内容方面的分析,却忽视了诗歌充满情感的特征。“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现代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对于一些富有哲理,比较难懂的现代诗歌,采用以“诗”解“诗”,就是借助其他的诗句解读诗歌本身,体会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最饱满的思想情感。
《有的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但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很是让人晦涩难懂。我在教学时设计如下的流程:初读诗歌,知内容;再读诗歌,悟感情;品读诗歌,会写法;深读诗歌,掘内涵。在学生读正确诗歌及节奏后,通过将第一节和其它小节对起来朗读,“有的人的做法”和“有的人的结果”对起来朗读,“虽死犹生的人”和“虽生犹死的人”两类人对起来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总分、对比、对照的写法,并发掘诗歌中蕴含的感情。由于学生朗读的基础不错,能将诗歌感情读出来,但对于诗歌的意境、思想无法深入领会,说到也是浅尝辄止,特别是对“俯下身子当牛马”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的想象空间有限,对诗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的肤浅认识上。
后来我进行了调整,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加以理解诗歌。按照上述的教学流程,我适时介入名言,在反复地对比读中,不时用两句名言作为朗读的小结,激发起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敬仰,学生不仅在朗读中体会这首现代诗的多种写法,也给了学生一个进入深层理解现代诗歌的通道,为学生理解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对社会的影响、对人生的目标,以及人们纪念鲁迅的意义就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借名言的辅助学习现代诗歌,将诗的神圣感稀释,变得富有亲和力,平民化,将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转化为一种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朗读中走近诗歌,亲聆馨欬,和诗人产生共鸣,与诗歌产生共鸣,从而消除了与诗歌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三、以“诗”读“人”
一首诗就是一个世界的浓缩,投射出时代的影子,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但是诗中的一切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世界,或多或少经过诗人的加工改造,注入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可以采用以“诗”读“人”的教学,就是要经历从“读诗歌本身——读诗人心中的诗——读读者心中的诗”这样的一个过程,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在学习何其芳的《生活多么广阔》这首诗时,一开始我让学生初步谈谈你对读了诗后的感受,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这首诗是一首对生活表示赞美的诗歌,迸射出对生活的积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