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12章 免疫遗传学

合集下载

免疫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方法—DNA分型:分辨率高、快速、准确,基因型匹配

PCR-SSP分型: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特异性地扩增HLA 基因,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根据是否得到PCR产 物,以及产物的片段大小来指定HLA基因型 PCR-SSOP分型:首先使用PCR 扩增某一段HLA 基因,然后通 过与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杂交来鉴定HLA型 SBT分型:以测定DNA序列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
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α链和β2m非共价结合的异二聚体分子。 α链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 胞外区: α1、 α2 和 α3 封闭的肽结合槽 非共价结合β2m (容纳8-12个aa) 结合CD8分子(Tc) 多态性的基础 跨膜区(TM)、胞内区(CY): 穿胞膜入胞内,锚定Ⅰ类分子
β 2m 无种属特异性, 有助于维持Ⅰ类 分子天然构象的 稳定性.
第1节
红细胞抗原遗传与血型不相容
1901年奥地利科学家Landesteiner经过研究,将人的 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除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 的血型系统,如Rh、MN血型系统等。
人的红细胞抗原系统(血型系统):23种 多为常染色体遗传,并多为共显性

ABO溶血(85%) :O型血的孕妇怀非O型 (好发于A型)胎儿,由于分娩过程中胎 母屏障的损伤,导致母亲抗A或抗B抗体 进入胎儿血循环,引发溶血。

临床上较多见,但症状较轻。
研究实例 表1 “O”型血孕妇不同孕次IgG抗A(B)效价比较 类别 1 次妊娠 ≥2 次妊娠 总例数 31 29 抗A 抗体 抗B 抗体
4.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医学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3、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第四节 遗传性自身免疫病 0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 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正常组织结构损伤 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
非器官特异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炎
EB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多种 自身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因是有关联的, 包括HLA及非HLA基因。与HLA相关的最典型例 子是强直性脊柱炎
三、几种常见自身免疫病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侵犯身体各器官,表现多种形式,分为盘状 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红 斑狼疮 在遗传的基础上,一些外因,使免疫活性细 胞发生突变,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产生自身抗体。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综合征
胸腺上皮细胞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发育障碍, 细胞免疫和T细胞依赖的抗体产生缺陷
易发生细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心脏和大血管畸形,接种牛痘、 麻疹、BCG等减毒活疫苗可致全身感染甚至死亡。
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是T细胞和B细胞均缺 乏或功能缺陷所导致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联合缺陷
D抗原。CE基因的产物为C、c、E、e抗原,它们是同 一结构基因的产物,但在转录过程中有1-2个外显子 不同。若D位点上一对等位基因均发生突变或缺失, 则为Rh(-),其余为Rh(+)。单倍型排列有8种形式, 均为共显性基因
三、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胎儿有核细胞增多症):系由胎 儿与母亲红细胞抗原不相容所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多系统的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性自 身免疫病、发作与缓解交替。好发于青年和中年 妇女。 临床表现 皮疹:鼻背、颧突的蝶形红斑; 95%患者有关节症状; 肾脏损害; 心脏病变:心包炎多见; 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和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系统病变

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研究意义:免疫遗传学对 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 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研发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与现状
免疫遗传学的起源:19世纪末,免疫学与遗传学开始交叉研究 免疫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初,免疫遗传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免疫遗传学的现状:免疫遗传学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的未来:免疫遗传学将继续在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免疫遗传学在疾 病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疫 苗研发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个 体化医疗中的应

免疫遗传学在生 物制药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基 因编辑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生 物安全中的应用
07 教学总结与展望
本章重点回顾
免疫遗传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免疫遗传学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
免疫遗传学的应用 领域和前景
细胞转染:转染免疫细胞,用于研究 免疫反应和免疫遗传学
细胞融合:融合免疫细胞,用于研究 免疫反应和免疫遗传学
细胞凋亡:研究免疫细胞凋亡,用于 研究免疫反应和免疫遗传学
动物模型与临床试验
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免疫 遗传学的动物模型,如小
鼠、大鼠等
动物模型与临床试验的比 较: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
的优缺点比较
的过程
基因调控:基因 表达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 环境、激素、细
胞周期等
添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转录调控:通过转录因子 与DNA结合,调控基因的 转录过程
翻译调控:通过mRNA的 翻译过程,调控蛋白质的 合成
翻译后调控:通过蛋白质 的修饰、降解等过程,调 控蛋白质的功能

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反应关系研究

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反应关系研究

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反应关系研究免疫遗传学是对人类免疫系统基因与其表达的遗传因素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中,基因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

这些基因多态性对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疾病的易感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

1. 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性在人类免疫系统中,有许多基因存在多态性,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细胞因子基因、T细胞受体(TCR)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对于免疫反应的效力、免疫疾病的易感性、免疫排斥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HLA基因为例,HLA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的短臂上。

它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识别作用,参与了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过程。

对于不同种类抗原的处理,不同的HLA分子有不同的作用。

因此,HLA基因的多态性对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临床上,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疫苗设计等方面。

2. 免疫反应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对于感染、致癌细胞等外界因素的应答反应。

在抗原刺激下,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等,最终形成一种综合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的强度、速度等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

例如,HLA基因的多态性对于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具有影响。

许多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来进行复制、扩散等。

而HLA分子参与了抗原的呈递过程,它的多态性会影响到病毒抗原呈递的效率。

因此,HLA基因多态性与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同时,HLA基因多态性还和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性也存在相关性。

另外,基因多态性还可以影响到免疫抗原的适应性。

在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需要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然而,在人群中,同一抗原的识别效率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基因多态性和其相应的抗原识别效率有关系。

免疫遗传

免疫遗传

(二)、HLA系统与疾病的关联
有些疾病虽有家族聚集现象但遗传机理不明, 或已知遗传方式但尚无染色体定位。免疫性遗传 多态性是对这些疾病进行遗传分析的有用标志。
目前发现HLA系统与一些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较为突出的是强直性脊椎炎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 病等。HLA抗原与一些疾病关联的原因尚未充分 揭示。可能的机理是一种疾病的易感基因或抵抗 基因与HLA系统某个特定基因处于连锁不平衡。
机体对同种异体(同卵双生除外)移植物可产 生排斥反应的特性.
组织配型(tissue matching)能克服组织不相容性。 组织配型的原则是是供体与受体的ABO血型抗原和 HLA抗原相同,或者供体没有受体所缺的抗原,这时 受者的免疫系统并无“非己”抗原可以识别,构成组 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移植物就可以存活。
150
2
J基因片段
6
5
3
D基因片段
50
/
/
C基因片段
9
1
1
组合多样性
VJ D C
2.4 105 750
6
连接的多样性
2.4 106 75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
重链和轻链的结合
H
1.8 1010
H
1-2 108
推测的抗体多样性总数
109-1011
四、T细胞抗原受体遗传
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是T细胞表面识别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并诱发免疫应答反应。 该反应受MHC分子的限制。
DNA分型: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编码各 种(或各类)HLA抗原表型的等位基因均可 用相应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通过控 制PCR反应条件,特异性引物仅扩增与特异 性相应的等位基因,不扩增其它等位基因。 PCR扩增产物的有无是鉴定特异性等位基因 的基础,这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可通过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出。

《免疫遗传学基础》课件

《免疫遗传学基础》课件
免疫遗传学研究需要大量数据支持,需要建立大规模的免疫遗传数据库 免疫遗传学研究需要解决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免疫遗传学研究需要解决技术问题,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
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免疫遗传学研 究有助于了解 人类疾病的遗 传基础,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免疫遗传学研 究有助于提高 人类对自身免 疫系统的认识, 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清除 病原体,维持机体健康
抗原和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免 疫反应的物质,包 括病毒、细菌、毒 素等
抗体:免疫系统产 生的能够识别和结 合抗原的蛋白质
抗原抗体反应:抗 原与抗体结合,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从而激活免疫系 统
免疫遗传学:研究 免疫系统与遗传因 素之间的关系,包 括基因突变、遗传 病等对免疫系统的 影响。
定义和概念
免疫遗传学: 研究遗传因素 对免疫系统影
响的学科
免疫系统:人 体抵御病原体 入侵的防御机

遗传因素:影 响免疫系统功 能的基因和遗
传变异
免疫遗传学研 究方法:包括 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免疫
学等
研究领域和范围
免疫遗传学:研究免疫系统与遗传 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遗传 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
免疫遗传学研 究有助于推动 个性化医疗的 发展,提高医
疗效果
免疫遗传学研 究有助于推动 生物技术的发 展,为人类带 来更多健康和
生活便利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免疫遗传学基础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免疫遗传学肿瘤遗传学上PPT课件

免疫遗传学肿瘤遗传学上PPT课件
2019/8/21
Medical Genetics 19
Medical Genetics
两种新生儿溶BO
父 非O型 母 多为O型 子 A型或B型
第一胎即可出 现症状
父 Rh(+) 第一胎正常 Rh 母 Rh(-) 第二胎出现症
子 Rh(+) 状
症状
较轻,多出现轻 微贫血和黄疸
IA基因控制A抗原合成,ⅠB基因控制B抗原生成。
ABO基因型与血型的关系
基因型
IAIA IAi IBIB IBi IAIB ii 2019/8/21
血型 A A B B AB O
抗体
Anti-B
Anti-B
Anti-A
Anti-A
None
Anti-A & Anti-B
9
ABO血型遗传
Medical Genetics
ABO新生儿溶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症状 一般较轻,往往无需治疗,偶有出现水肿,严重者可 致死。大约有一半左右的ABO溶血症发生在第一胎。
2019/8/21
18
(2)Rh新生儿溶血症
Rh新生儿溶血症多 发 生 于 母 亲 为 Rh- , 父 为 Rh+,当Rh-的孕妇妊娠一 个 Rh+ 胎 儿 时 , 由 于 胎 盘 渗漏(在妊娠7~9月时,约 10 % ~20%胎儿血液进 入母体循环,其数量约 0.1~30ml)或分娩时婴儿 红细胞进入母体,使D抗原 剌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
从理论上讲,母-子血型为O/A、O/B、A/B、 B/A等组合时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症。
但实际上90%以上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母亲为O 型,胎儿为A或B型。由于分娩过程中胎母屏障的损 伤,使本来不能通过胎母屏障的抗A或抗B天然抗体 进入胎儿血液中,并与胎儿红细胞膜上的A抗原或B 抗原发生反应而引起溶血。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第⼗⼆章免疫遗传学(⼀)选择题(A型选择题)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ABC抗原者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

A. i/i B . I B/I B C . Se/se D |. se/se E . I A/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是因为基因为⽆效基因。

A. I A B .I B C . i D . Se E .H3 . Rh⾎型的特点是_______ 。

A.具有天然抗体 B ■⽆天然抗体 C .具有8种抗体D.具有3种抗体E .由3个基因编码。

4 . Rh溶⾎病很少发⽣于第⼀胎的原因是________ 。

A. Rh阳性的胎⼉⾎细胞不能进⼊母体C. 母体具有⾜量的抗体,但不能进⼊胎⼉内D. 胎⼉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E. 以上都不是5 . HLA-A HLA-B和HLA-C编码⼀类抗原的重链,⽽轻链则由________ 编码A. HLA-E B . HLA-F C . HLA-GD. B 2微球蛋⽩基因 E . HLA-H类基因6 . HLA-L、HLA-H HLA-J和HLA-X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表达产物,它们被称为。

A.假基因 B .⾮经典基因 C . MIC基因D.补体基因 E .肿瘤坏死因⼦基因7.在同⼀染⾊体上HLA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 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A.单倍体 B .单倍型.单体型D.单⼀型 E .单位点8.同胞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_________9 .⽗⼦之间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10 .与⽆丙种球蛋⽩⾎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D.缺乏丫球蛋⽩ E .细胞免疫缺陷14 . HLA 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E.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个区域15 . HLA- I 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D. 5组基因 E . 617. I A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A. D-半乳糖转移酶B. L-岩藻糖转移酶C. 胸苷激酶D.乳糖转移酶E. | N-⼄酰半乳糖胺转移酶18. Rh 阳性个体既有RHD 基因,也有RHCE S 因,⽽Rh 阴性个体仅有 _________ 。

人体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人体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0 3
免疫遗传学在药 物治疗方面的应 用:根据基因突 变、基因表达水 平等,为患者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 剂量,提高治疗 效果
0 4
疾病治疗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免疫遗传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疾病预后的预测中的应用 免疫遗传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疫苗设计与研发的基础
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每条 染色体上包含多个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 因控制染色体的行为,染传疾病
基因突变:DNA序列的改变, 导致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遗传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疾病,如血友病、白化病等
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化学、 生物因素等
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应用
01
基因组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 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等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TA L E N 、 Z F N 等
02
03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RNA-seq、 C h I P - s e q 、 ATA C - s e q 等
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基因敲除、基 因敲入、基因过表达等
04
05
基因组数据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 统计学、机器学习等
免疫遗传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免疫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和人类细胞系 实验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 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疾病诊断与分型的依据
免疫遗传学在疾 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检测基因突 变、基因表达水 平等,帮助医生 诊断疾病

医学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医学免疫遗传学教学课件
添加标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添加标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添加标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添加标题
疫苗设计与研发
疫苗设计: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设计出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疫苗
疫苗研发: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进行大规模生产
疫苗安全性评估: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点
05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基因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基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基因决定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对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影响
基因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基因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功能
基因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基因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功能
免疫印迹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和核酸
免疫电泳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的分子量
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内抗原
免疫沉淀技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医学免疫遗传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05
遗传性免疫疾病
遗传性免疫疾病的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抑制剂等
遗传性免疫疾病的诊断: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查等
医学免疫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学科
01
02
背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医学免疫遗传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遗传基础、遗传因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遗传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等
03
04
应用领域: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疫苗研发等
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医学免疫遗传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免疫系统的遗传基础、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免疫疾病的遗传机制等。

12-免疫遗传学

12-免疫遗传学

RH抗原
Rh抗原复合体---Rh蛋白家族、Rh辅助蛋白 Rh蛋白家族,由2个RHAG和2个RHCE或RHD蛋
白分子构成四聚体,约170kD。
——RHD蛋白(30kD)表达D抗原 RHCE蛋白(30kD)同时表达CcEe两种抗原
—— N端41个氨基酸完全相同;仅30-35个氨基酸不同 ——抗原表位完全不同 ——均跨膜12次,形成6个细胞外环 ——均无任何糖侧链

胞 (50 多糖:糖蛋白或糖脂质。
(10%)
红细胞血型抗原
红细胞血型抗原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3类
类型
型特异性决定簇

糖脂质
寡糖的结构
ABH、Lewis、P
膜内蛋白
蛋白质结构
Rh、Kell
糖蛋白
——膜内的糖蛋白 蛋白质、寡糖的结构 ——水溶性糖蛋白 寡糖的结构
MN、Ss、 分泌型ABH

反定型试验
A-RBC +
B-RBC +






型别判定
O A B AB
ABO血型的检验
基因检测 PCR-RFLP PCR-SSCP PCR-DHPLC Maldi-TOF质谱分析 Sequencing
PCR-RFLP
159 118
41
200
199
171
28
用PCR—RFLP技术进行ABO血型的基因分型
HLA系统是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发现,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系的动 物个体间进行正常组织或肿瘤移植会出现排斥,它是供者 与受者组织不相容的反映。排斥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是 由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指一组直接与器官移植成功与失败

医学遗传知识学习题集(附规范标准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医学遗传知识学习题集(附规范标准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第十二章免疫遗传学(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ABO抗原者的基因型是。

A.i/i B.I B/I B C.Se/se D.se/se E.I A/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基因为无效基因。

A.I A B.I B C.i D.Se E.H 3.Rh血型的特点是。

A.具有天然抗体B.无天然抗体C.具有8种抗体D.具有3种抗体E.由3个基因编码。

4.Rh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

A.Rh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进入母体B.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C.母体具有足量的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D.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E.以上都不是5.HLA-A、HLA-B和HLA-C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编码A.HLA-E B.HLA-F C.HLA-GD.β2微球蛋白基因E.HLA-Ⅱ类基因6.HLA-L、HLA-H、HLA-J和HLA-X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而无表达产物,它们被称为。

A.假基因B.非经典基因C.MIC基因D.补体基因E.肿瘤坏死因子基因7.在同一染色体上HLA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

A.单倍体B.单倍型C.单体型D.单一型E.单位点8.同胞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3/4 E.1 9.父子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3/4 E.1 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

A.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B.补体基因C.HLA基因D.红细胞抗原基因E.21-羟化酶基因11.ABO抗原的决定与下列基因无关A.MIC B.I A I B i C.H D.I B E.Se 12.Rh血型系统由基因编码。

A.hsp70 B.RHD C.I A I B i D.MIC E.Se 13.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由原因造成。

A.HLA不相容B.ABO血型不相容C.Rh血型不相容D.缺乏γ球蛋白E.细胞免疫缺陷14.HLA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买型(Bombay phenotype)
❖ ABO血型抗原基因及其编码分子
孟买型个体缺乏H基因,红细胞及其组织细胞不能 产生H物质,即使有A基因和B基因也不能形成A抗原和B 抗原。
孟买型个体血清中有抗A、抗B和抗H抗体,表现为 一种特殊O型,亦称Oh血型。
Rh血型系统
❖ 临床上,Rh血型系统与ABO血型系统同等重要的 血型系统,也是造成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抗原。
第12章 免疫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 免疫遗传学是免疫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形成的 边缘学科。
• 免疫系统在识别自我与非我过程中一系列免疫 反应的遗传基础与遗传调控。
• 输血、器官移植和亲子鉴定的基础
红细胞抗原系统
• 一、ABO血型系统 与输血和器官移植紧密相关的血型系统之一。 正常人血清中唯一存在常规“天然抗体”的血型系统。 分布:除红细胞膜表面外,还广泛分布于人体其他组织细胞内,如淋巴
❖ 当其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时,再次进入母体内的胎 儿红细胞,使母体产生二次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的 IgG型D抗体,通过胎盘屏障致胎儿或新生儿溶血。
❖ Rh溶血症一般较严重,且随胎次增加,胎儿患病机 会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新生儿核黄疸或宫内死 亡。
白细胞抗原系统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又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 原(MHA)。
ABO血型不相容溶血症
❖ 理论上任何母婴ABO血型不相容都可引起溶血。 实际上90%以上的ABO溶血症发生于O血型母亲 所生的A血型或B血型婴儿。
❖ 原因:O型血母亲通常在孕前已接触过自然界中 广发存在的类A型和类B型血型物质的刺激,其 血清中产生了相应的IgG型A抗体和B抗体。大约 50%发生于第一胎。
细胞 、血小板、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故又称为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 HBGAs),体液中除脑脊液外,也存在ABO抗原物质。 • (一) ABO血型抗原的基因及其编码分子
ABO血型抗原是一种糖蛋白,镶嵌在细胞膜中,其寡糖链决定抗原 的特异性。
ABO血型抗原由3组基因编码 9q34------A、B、O复等位基因 19q13.3------H、h及
第6号染色体
基因区 HLA-Ⅰ类基因区 HLA-Ⅲ类基因区 HLA-Ⅱ类基因区
MICB
HLA-Ⅱ类基因区
HLA-Ⅲ类基因区
HLA-Ⅰ类基因区
HLA-B
HLA-X HLA-E
HLA-L
HLA-A HLA-H
MICE
MICA CYP21B
HLA-C CYP21A
BF C2
MICC HSP
HLA-J HSP
❖ 人群中根据Rh抗原的性质分为Rh阳性(凝集者) 和Rh阴性(不凝集者)两大类。在我国Rh阴性者 不到1%。
❖ 编码Rh抗原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6.2~p34上, 由两个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RHD和RHCE组成, 分别编码D、E、C、c、e抗原,D抗原为Rh血型 系统的主要抗原,故常以D抗原存在与否确定一 个个体为Rh阳性或阴性。
合遗传系统,每一个基因座位均有多个共显性等位基因。已 确定的基因位点有224个,包括128个功能性基因和96个假基 因。
❖ HLA复合体的基因按其编码HLA分子的分布与功能不同可分 为3个区: HLA-Ⅰ类基因区位于复合体的最远端; HLA-Ⅱ 类基因区靠近着丝粒; HLA-Ⅲ类基因区位于中间。
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区域主要基因排列示意图
MICD HLA-G LTB LTA
HLA-F
DPB2
C4B DPB1
C4A DOA DMA DMB
TAP1 TAP2
TNF
DQB2 DQB3 DQB1
DRB 1
DRA
DPA2 DPA1
DOB
DQA2
DQA1
HLA复合体特点
❖ 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最多的区域 ❖ 是基因密度最高的区域 ❖ 是最富有多态性的区域 ❖ 是与疾病关联最密切的区域
❖ 临床上,ABO新生儿溶血症虽然较为多见,但 症状较轻。
Rh血型不相容溶血症
❖ 主要发生在Rh阴性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阳性胎儿的情 况下。
❖ 原因:第一次妊娠期,由于胎盘渗漏,可有少量胎儿 红细胞进入母亲血液循环,D抗原免疫Rh阴性母亲, 产生D抗体。由于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效价较低, 并且基本上都是IgM型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故第一 次Rh阳性胎儿一般不受影响。
抗原形成
半乳糖
葡萄糖 多肽链
N-乙酰半乳糖胺
岩藻糖
N-乙酰葡萄糖胺
H抗原
半乳糖
A抗原
B抗原
人ABO血型抗原寡糖链结构比较示意图
ABO血型抗体
1、 产生时间:新生儿不存在,出生后3~6个月后逐渐产生, 5~10岁达成人水平。 2、血清中抗体: A型血血清中存在B抗体, B型血血清中存在A抗体, O型血血清中存在A、B两种抗体, AB型血血清中两种抗体都不存在。 H物质存在上述4种血型的红细胞 膜上,但无H抗体。
❖ 存在所有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表面。 ❖ 是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代表供体与受体组织
的相容性,故又称为移植抗原。 ❖ 编码这类抗原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是一组
高度多态、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 性复合体(MHC)。
HLA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基因定位:
❖ HLA复合体定位于染色体6p21.3区域,长约4000kb. ❖ 是一个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组成的最具多态性的复S来自、se等位基因• 基因性质
A、B、O复等位基因中A、B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H、h等位基因中,H为显性基因,h为无效基因。 Se、se等位基因中, Se为显性基因、se为无效基因。h 和 se均为无编码产 物。 H基因编码L-岩藻糖转移酶 A基因编码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B基因编码D-半乳糖转移酶 Se基因编码L-岩藻糖转移酶
新生儿溶血症(HDN)
❖ HDN是由于胎儿与母亲红细胞抗原不相容引起的,发 生在胎儿或新生儿时期。
❖ 妊娠期胎盘渗血和分娩时胎盘剥离,可是少量的胎儿 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若胎儿来自父亲的血型抗 原恰好是母体所缺乏的,母体被致敏,产生相应的免 疫不完全性抗体IgG。 IgG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 液循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外周血红细胞大量凝集破 坏,引起溶血性贫血,而未成熟的有核红细胞和网织 红细胞显著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