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护理及早期康复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b6b3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f.png)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脑梗塞是指大脑中的一根动脉被阻塞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的病症。
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帮助其恢复身体机能和社交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脑梗塞后尽早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一、脑梗塞的康复护理1. 运动康复脑梗塞患者在运动康复中需要使用适当的运动措施,例如,传统康复间隔控制训练、阻抗训练、神经反馈训练,以及体能训练等。
适当的运动能够通过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来促进康复。
2. 语言康复脑梗塞患者可能会遭受到语言障碍,例如,失语症或失读症。
语言康复措施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治疗,语音和听力康复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和认知康复等。
3. 心理康复脑梗塞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约一半的患者在出院后会面临情感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
技术支持的心理康复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交流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
当然,患者自我努力也很重要,例如深呼吸、打坐等自我调节方法。
二、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脑梗塞发作后的第一个月内开始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机能。
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和认知评估、提供康复护理、支持和治疗以及家庭病房改造等。
1. 身体评估和认知评估早期康复护理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和认知评估。
身体评估通常包括评估身体状况、评估肢体的协调性和力量;认知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空间感知能力以及情绪状态等。
2. 提供康复护理、支持和治疗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和社交能力。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和情感支持、心理治疗、经络按摩等。
康复护理还可以通过提供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改善训练等来促进患者康复。
3. 家庭病房改造早期康复护理的最后一步是对患者家庭进行适度的改造。
例如,对住所的标记和门牌进行修改,或在家中添加特别定制的器具,以便患者更容易移动。
脑梗死的护理计划
![脑梗死的护理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6cc63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b.png)
脑梗死的护理计划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部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护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评估与观察1.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及患病前后的生活能力。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反应能力等。
3.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唇色、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尤其要密切观察脑部神经功能和偏瘫情况。
二、预防并发症1.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根据医嘱使用抗凝剂、微量肝素或弹力袜等。
3.褥疮预防:常规翻身,维持皮肤干燥清洁,用特殊泡沫垫或气体床垫。
4.尿潴留预防:定时排尿,按摩会阴,及时处理尿潴留。
5.营养支持:提供适量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神经功能和偏瘫恢复1.康复评估: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肌力进行评估,了解其康复潜力。
2.康复训练:通过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
3.肌张力管理:进行适时的理疗、按摩等,防止肌肉僵硬和挛缩。
4.语言康复: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开展语言治疗,如口腔肌肉训练、语言集训等。
5.认知功能训练:通过脑功能训练、游戏等活动,提高患者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四、心理支持和社交康复1.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2.社交康复:帮助患者恢复社交能力,参与康复小组、康复活动和社区活动等。
五、药物治疗和护理1.控制高血压: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抗凝血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再形成。
3.护理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神经功能和偏瘫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协助康复医师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2c14c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a.png)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概述脑梗死是指大脑血管发生阻塞或栓塞,导致局部缺血和坏死的一种疾病。
它是中风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脑梗死护理的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脑梗死常见的护理诊断:1.神经功能损害: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功能不完全或完全丧失,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昏迷程度、肢体瘫痪程度、感觉障碍等,以及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能力等进行观察。
2.感知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知障碍,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感知能力,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如压疮、营养不良等。
3.吞咽障碍: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
4.精神状态改变: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等精神状态改变,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心和安抚患者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5.疼痛和不适:脑梗死可能引起头痛、肌肉酸痛等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护理措施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诊断,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功能损害护理•高强度控制高血压,控制脑出血风险;•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畅通,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感知障碍护理•提供适宜的光线和音量环境,改善患者的感知能力;•帮助患者进行规律眼部和听觉训练,促进感知能力恢复;•定期进行感觉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吞咽障碍护理•了解患者的吞咽习惯和饮食偏好,提供适宜的饮食;•监测患者的饮食状况,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如有需要,采取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措施,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阐述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ce81bf3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e.png)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阐述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脑梗死患者的致死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所以,在早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帮助患者降低痛苦。
本文对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研究引言脑梗死是因为患者脑部的血流动力紊乱,大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导致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缺损[1]。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过于肥胖等都是造成患者脑部血流发生动力学紊乱的重要因素,凝血异常、血液黏度异常、动脉硬化、血管畸形、血管炎症以及一些其他的栓塞等都是引起脑梗死比较常见的病因。
通常情况下,脑梗死发生半年后都是属于发生后遗症时期,大约有60%-80%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功能障碍[2],大约有15%的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
1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和时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对于脑梗死早期的康复及护理,已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发生脑梗死后遗症的概率,提高预后,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示[3],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越早进行康复护理和训练,其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
有研究显示[4],在脑梗死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早期,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还会保留一部分,所以,越早对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越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大脑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治疗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把丧失的机体功能最大限度的重建与恢复,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尽可能得到恢复,以便于尽早回归家庭、工作当中。
早期的康复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继发性残疾的概率。
2康复护理措施2.1吞咽功能障碍护理大部分的脑梗死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吞咽功能障碍,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以及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脑梗死护理实施方案
![脑梗死护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c7c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7.png)
脑梗死护理实施方案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
脑梗死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脑梗死护理的实施方案。
一、早期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常会出现吞咽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疏通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
2. 体位护理,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头部略高于心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减少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
3. 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防止压疮的发生。
二、中期护理。
1.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饮食,限制盐分和脂肪摄入,避免高脂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2. 导尿护理,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避免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3. 活动护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 passively 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三、后期护理。
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阶段,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训练。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
脑梗死护理实施方案的执行需要全程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助力患者尽快康复。
脑梗死护理总结范文
![脑梗死护理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f9d37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3.png)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因此,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脑梗死护理工作的总结:一、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2. 神经功能缺损:观察患者意识、语言、肢体活动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病情变化。
3. 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基础护理1. 尿路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尿路感染。
2. 口腔护理:每日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溃疡、口腔感染。
3. 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形成。
4.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营养摄入。
三、心理护理1.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爱、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关心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 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度过心理难关。
四、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言语康复等。
2. 恢复期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康复评估: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计划。
五、并发症护理1.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2. 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尿路感染。
3. 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脑梗死护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
通过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为患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0fca077f1922791688e8f6.png)
整理课件
12
4、脑梗塞情绪变化护理措施 脑梗塞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及语言能
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 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 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 病人情绪激动。
整理课件
13
(三)、脑梗塞康复护理措施
(二)、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护理措施
1、脑梗塞偏瘫护理措施
脑梗塞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 如今发
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
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
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 家属在陪护
时应注意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
1、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
早、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 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的脑梗塞患者, 此时要训练左手做 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 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在患肢袖子上 装拉锁以便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 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1) 主动运动: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尽量
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
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
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整理等课。件
16
(2) 被动运动 :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
被动运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 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 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 节正常活动范围。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 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 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 在患侧上下肢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 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 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整疾理,课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7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737f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f.png)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在早期康复期需接受相关护理干预,以促进康复进程。
本文将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梗塞是由脑血管阻塞引起的大脑局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标是尽早恢复脑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
研究发现,通过早期进行功能性任务锻炼、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递质的代谢和恢复,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连接。
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增加患者大脑供血,提高脑组织的氧合程度,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脑梗塞患者在早期康复期常常伴有吞咽困难、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发现,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合理调整姿势、定期翻身等,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自理能力受限等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研究发现,通过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标准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的费用较高,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研究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中心、大样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标准,以期为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
![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d9e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0.png)
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第1篇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梗死(Stroke)是因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
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旨在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使其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康复治疗目标1. 减轻或消除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三、康复治疗原则1. 早期介入:发病后尽快开始康复治疗,抓住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
2.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4. 家庭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家庭参与康复过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四、康复治疗方案1.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通过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平衡能力。
(2)理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光疗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作业治疗(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职业技能训练:针对有工作能力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
3. 言语治疗针对患者言语、吞咽功能障碍,采用以下方法:(1)发音训练:通过模仿、提示等方式,提高患者发音清晰度。
(2)语言理解训练: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提高患者语言理解能力。
(3)吞咽训练: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饮食调整等方法,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4.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以下方法:(1)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不良认知,改善心理状况。
(3)团体心理治疗:组织患者参加团体活动,提高社交能力,增强康复动力。
脑梗死急性期中风单元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中风单元早期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65890576c66137ee0619a5.png)
作者简介 : 陈素芬 ( 6- , 主管护师 , 内科护理工作。 1 6) 女, 9 从事
主, 中西医并用 , 突出中医特 色, 挥针灸优势 , 发 将多学科 、
3 结 果
术, 若造成感染会引起坏死 截肢 , 甚至发生败血症的可能。 所以术中应 严格 多层铺 巾, 前术 中 常规静 脉使用 抗生 术
素, 同时限制参观人员 , 持续开放手术 间净化层流。
226 保障稳定 的工 作环境 : 防止术 中暴露 的血管 收 .. 为 缩 以及扭曲 , 须严格控制室 内温度 , 室温应维 持在 2 ℃ 一 4
缝线 针小用量 多 , 以在手术 过程 中要随时 清点 , 6 所 0 以 / 上的针用完后 放置在专 门针板 上以便清点 。阻断血管 时 用橡皮筋轻微结扎后 以血管钳 固定 , 并记录时间。 228 及时观察病人 足背动 脉 : 前血 管造影显 示流 出 .. 术
道有胫前动脉存 在 , 血管 阻断放开后 , 应及时观 察病人 足 背动脉是否恢 复 , 跳动是 否有力 , 与手术开始 时病人 的 并 微弱足背动脉作 比较 , 时告 知术者 , 及 以便随 时改进手术
23 1 包扎切 口: .. 手术结束用大棉垫包扎伤 口, 切记暴 露 足背动脉观察处 , 出足趾 , 露 以观察肢 体血运情况。 232 清 点器 械 : 中所 有器 械应 清点无 误 , 别是 缝 .. 术 特 针 。人造血管用后 其条形码粘贴于病 历中, 以防 日后病 人
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到病房交接 班, 与病房 护士交代 术后
方案 。 23 术后护理 : .
背胫后动脉恢复搏动, 肢体皮温恢复正常, 其中 3 例下肢 肢体溃疡 , 两个月愈合 , 术后 血运状况改善 , 了肢体功 恢复 能, 还有 4 例避免了截肢截趾的可能。使这些老年病人生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c7b3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5.png)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脑梗死是指大脑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康复诊疗方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治疗1.住院治疗:脑梗死患者需进行早期的住院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窗口期。
2.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以减少脑损伤。
二、康复训练阶段1.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在脑梗死的早期进行,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听觉理解障碍、说话障碍等。
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3.吞咽训练:脑梗死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咀嚼训练、吞咽动作训练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训练还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包括自理能力、步行能力、上下楼梯能力等。
三、长期康复护理1.定期随访:脑梗死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了解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家庭康复护理:家庭康复护理是指患者康复回家后,家人的护理和支持。
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定期按摩、康复训练协助、提供适宜的日常生活环境等。
3.良好的生活方式:脑梗死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再次发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包括早期康复治疗、康复训练阶段和长期康复护理。
患者和家人需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预防复发和促进康复。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36444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1.png)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含丰富维生素。
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用药观察: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
(二)对症护理1、躯体活动障碍(1)生活护理:可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
卧床及瘫痪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瘫痪病人垫气垫床或按摩床,抬高患肢并协助被动运动,必要时对舐尾部及足跟等部位给予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鼓励和帮助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提供特殊的餐具、牙刷、衣服等,方便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应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性质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和进展速度。
瘫痪病人肌力训练应从助力活动开始,鼓励主动活动,逐步训练抗阻力活动。
当肌力小于2级时,一般选择助力活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训练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肌力达到4级时,应给予渐进抗阻训练。
训练前应告知病人并帮助做好相应准备,如合适的衣着、管路的固定等。
脑梗死48例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梗死48例早期康复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87793e2172ded630b1cb6bc.png)
专门的护 士负责 , 主要是被动运动。内容有正确肢 体位 置的摆
放, 以功能位为主 ; 关节活动训练 , 顺序 为先 大关节后小关 节 ,
幅度 由小 至大 , 循序渐进 , 以达到完 全屈 曲、 伸直 , 活动 不少于
能缺损评分 均有降低 , 早期 康复组有效率 为 9 . %, 1 7 对照组有 6 效率为 6 . %, 2 0 2组有效率 比较有显 著性 差异( < . ) 5 P O 1 。结论 O 早期 系统化 康复护理能显著 改善脑梗 死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
复的宣传资料 ; 卫生间安装坐便器 ; 走廊安装一些扶手 , 于患 便 者开展康复训练; 保持病房卫生 、 通风 , 使患者处于最佳心态 。
1 . 语言 功能 的康 复护理 .6 2 要保持安静 的环境 , 利用听 觉和语言刺激进行训 练 , 可使 用单词卡 片 、 短文 卡片 、 录音机 、 录音带 、 报纸书籍等器材 。可让患者听单词做反应 , 读单词 、 单
般需 2周 一 3周。第 i阶段 : 包括上 、 下楼梯训练 , 户外活动 , 每 日上 、 午各 1次 , 下 每次 训练 不少 于 1h 一 般需 2周 一 , 3周。
疾t 如偏瘫 、 ’ I , 失语 、 吞咽 障碍等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是
一Leabharlann 类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常见病 、 多发病。早期康 复护理能够
其康复训练 , 重点为适应家 中环 境 , 协助患者建 立独立生 活能
康复治疗措施 , 取得 了较为理想 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力 , 有 针对 性 地就 语 言和 ( ) 体 功 能 障碍 进行 强 化 训 并 或 肢
脑梗死的早期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脑梗死的早期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b479df10a6f524cdbf8520.png)
脑梗死的早期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逐渐提高,早期康复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和效果,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主要分析脑梗死早期康复和护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是脑组织和血管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软件,恢复期长,出院患者多存在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和护理能够极大改善预后,效果明显,本文主要综述脑梗死早期康复和护理研究进展。
1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目的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有很多,一般认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并能够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和身体功能等。
刘丽娟等人[1]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指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黎瑞仪等人[2]指出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卢洁等人[3]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指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天提高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改善预后。
2脑梗死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预防患者二次伤害,但是关于早期的概念,临床中并未达成共识。
赵红梅等人[4]在研究中认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障碍恢复情况与患者康复时间相关,认为越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越好。
龙成惠等人[5]在分析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指出从发病至24h开始为最佳时间。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朱红敏等人[6]认为脑梗死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超过8分,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以采取康复训练,在训练中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强度,注意避免出现肌肉萎缩。
在脑梗死患者卧床肢体锻炼中,采用聚臂、抬腿等方式,也有研究[7]配合针灸、热敷等中医疗法配合语言功能锻炼、肢体锻炼,保持患者关节灵敏性,避免肌肉萎缩,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
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血压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避免关节僵硬,一般认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入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价值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a6d22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e.png)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价值探讨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闭塞性栓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后由于脑组织受损,患者常常面临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早期康复护理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入手,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的价值,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早期康复护理的定义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疾病发病后的早期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旨在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预防并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护理方式。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早期康复护理的原则1. 个体化:针对每位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
2. 综合性: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干预,全面提高康复效果。
3. 创新性: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护理方法和康复技术,以提高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三、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1. 药物治疗:在早期康复护理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应用抗凝血、降脂、稳定血压等药物,促进脑血管的通畅,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为后续的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理疗、针灸等手段,缓解肢体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废弃,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和功能。
3. 功能训练:在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肢体功能的系统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进行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多种手段,提高受损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功能的恢复。
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价值探讨1. 促进神经再生: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刺激和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重建,提高受损肢体的功能。
2. 预防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脑梗死后的并发症,如肌肉萎缩、肢体功能丧失等,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效果。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d8c0e1c14791711cc7917ad.png)
பைடு நூலகம்
明确脑 出血和其 他脑 血 管 病 , 意 识 障碍 , 严 重 的言 有 有 语理 解障 碍患 者 。其 中女 4 2例 , 6 男 O例 ; 3 8 4 ~ 4岁 , 平均 4 . ±5 9岁 ; 程 1 h 63 . 病 2 ~2周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 偏瘫 。康 复 治 疗 前 上 肢 肌 力 0级 1 1例 ,工~ Ⅲ级 6 3 例, Ⅲ级 以上 2 6例 ; 肢 肌 力 0级 2例 , 下 I~ Ⅲ 级 7 2 例, Ⅲ级 以上 2 8例 。分 为两组 , 复护 理组 6 康 2例 , 常规
卧位交 替翻 身 , 少患侧 卧位 , 防肢体 受压 , 减 预 翻身 时 注
意检查 皮肤 、 衣服 、 被单是 否平 整干 燥 , 压皮 肤发 红 时 受 要用 手掌 揉擦 , 促进皮 肤 的血 液循环 , 到早 预防 、 治 做 早
面 时顺 势往 上或 往下 移动 , 可 自行 完成 床上移 动 。若 即
床上 翻身训 练 : ①保 持 患侧肢 体 处 于 良好肢 位 , 防
止 患肢 的肌 肉挛 缩 和关节脱 位变 形 。仰 卧位时 , 息肩 垫
枕 , 肩胛 处 于伸位 。同 时患 侧 上 肢也 要 垫 枕 , 肘 腕 使 使
伸直 , 掌心 向上 。下肢 由臀 下 至 小腿 置 一 低 平 长 软枕 , 胭 窝处 再加放 一小 软枕 , 使腿 微 曲 。足底 与床 尾 之间置
‘ 床 调 护 中刖 阉 谣 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程文蕾
病例1 患者,男,56岁,突发不能言语 伴右肢无力3小时余收入院。入院前3小时 余在家中冲凉时被家人发现摔倒在地,不 能言语,对言语亦不能理解,伴右侧肢体 无力,不能行走及持物,无抽搐及意识障 碍,急查头颅CT未见责任病灶及出血。
既往有心脏病史,1998年行二尖瓣换瓣 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林治疗,有高血压 病史7年,未规律服药及检测血压
常用药:尿激酶
三、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包括肝素和口服抗凝剂) (速避凝)长时期用于防止血栓的 扩延和进展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和 预防脑栓塞再发疗效不确定,如使 用不当,可增加颅内和全身出血的 危险
四、降纤治疗
降解血栓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活 性及抑制血栓形成或帮助溶解血栓, 也是常用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病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降纤酶 (defibrase)、巴曲酶(batoxobin)及 ancrod等。这种疗法也应早期应用 (发病6小时以内),特别是合并高 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2.调整血压 3.血糖 4.颅内高压和脑水肿 5.降低体温能缩小梗死范围
二、溶栓治疗
组织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tPA)溶 栓(发病后3小时内)
许多患者治疗后又不留残疾由于溶 栓治疗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早期 出血率高,其危险/疗效比还需明确。 因此,应用溶栓治疗应极为慎重。
脑卒中病因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病因 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
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痉挛、受压和 外伤等 部分脑卒中病因不明
脑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TIA和脑卒中史 吸烟和酗酒 高脂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临 床 表现
病例2 患者钟生堂,男,72岁,缘 于8天前在吃早餐后出现左侧肢体肌 无力,握物不住,站立不稳,摔倒 一次,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 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既往: 有高血压病始5年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约占全部脑卒 中 的 70% , 是 脑 血 液 供 应 障 碍 引 起 缺 血 、 缺氧,导致局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 软化
临床表现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中枢性面舌瘫 淡漠、反映迟钝、欣快和缄默 失语失读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 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
和高热 尿潴留或尿急
影像学检查(1)
常规进行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 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日 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 积脑梗死版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 死呈混杂密度,应注意病后2-3周梗死吸 收期,病灶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侵润可与 脑组织等密度,CT上难以分辩,称为:模 糊效应。增强扫描有诊断意义,梗死后5 -6日出现增强现象,1-2周最明显,约 90%的梗死灶显示不均匀的病变组织。但 有时CT上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
脑血栓和脑栓塞的定义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 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 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 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 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 软化坏死,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脑血栓和脑栓塞的定义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是各种栓子随血 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 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栓塞性 脑梗死约占脑梗死的15%
其他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氙加强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 层扫描(SPECT)等,多在有条件的单位用于研究
影象学检查(2)
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 及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 后数小时即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 灶,出血性梗死显示其中混杂T1高信号。 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早期诊断缺 血性卒中,发病2小时内即显示缺血病变, 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DSA可发现 血管狭窄及闭塞部位,显示动脉炎、动 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等
影像学检查(3)
TCD
– 有助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枝循环建立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应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血管影像
– 在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溶栓、判断治疗效果等方面DSA很 有帮助,但仍有一定的风险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是无创的检查, 对判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高度提示栓塞性卒中的表现是,活动中骤然发 生局灶性神经体征而无先兆,起病瞬间即达到 高峰,多呈完全性卒中,起病时发生癫痫发作 常见。如病人有心瓣膜病、心内膜炎、心脏肥 大、心律失常或多灶性脑梗死等体征,可提示 为心源性栓子
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小卒中和脑梗死,小卒中又称短暂性 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 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 TIA发作。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 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 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TIA定义: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 性、可逆行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 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 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 及MIR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传统的TIA 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 因素,近期频凡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 级警报,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 之后。颈内动脉系统TIA和表现一过性黑 朦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易发生脑梗死, 心房纤颤合并TIA易发生栓塞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