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
预防二次供水污染的措施 文档

预防二次供水污染的措施
一、二次供水的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包括水箱的卫生防护、其
所在的位置、容积、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溢流管的位置、消毒措施等均应标准化。
二、建筑材料和涂料应安全卫生。
三、施工单位要按要求施工,施工后作好清洗、消毒。
验收部门
要把好验收关。
四、房管部门要健全管理体系和卫生管理制度。
1、要设专人管理水箱,每天对水质进行一些理化指标的化
验,主要为色、浊、嗅、味、沉淀、余氯等,这些指标比较容易测定,且能反映水质的基本情况。
多数的饮水污染均能在这些指标上有所反映。
2、按规定定期清洗二次供水设施。
3、一旦发现事故的苗头,马上通知各户居民,寻找原因,
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水,同时报告卫生防疫站。
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二次供水的法规标准,加强二次供水管理。
六、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监测,从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布局,到
设计、施工,直至日常管理。
污水处理中的二次污染防控

控制药剂用量
合理控制药剂的使用量, 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二次污 染。
回收利用废水
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收 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残留物管理制度
制定残留物标准
制定污水处理残留物的排放标准,限制残留物的排放量。
加强残留物监测
对污水处理残留物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中的二次污 染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二次污染的来源 • 二次污染的防控措施 • 污水处理中的环境监测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 理成为重要的环境治理问题。
02
二次污染防控旨在减少污水治理 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药剂挥发
某些化学药剂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挥发到空气中,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 物质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
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如果没有得 到妥善处理,会随着污水排放进入环境,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危害 。
恶臭气体
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恶臭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 ,这些气体不仅会污染大气,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次污染的定义和影响
定义
二次污染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 生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排放 后可能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
影响
二次污染可能对水体、土壤和生 态系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如水 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和生态失 衡等。
02
二次污染的来源
污水处理的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残留
如何避免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如何避免饮用水的二次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饮用水二次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大型自来水厂还是小区自备井水,都有可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饮用水的二次污染呢?1、充分了解水源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饮用水的来源和处理情况,以便能更好地掌握水质情况。
对于自来水厂所提供的水源,我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数据或者咨询当地水务部门来了解其水质情况和处理工艺;而对于自备井水等非正规渠道的水源,则需要进行投资评估和水质检测,确保自家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2、合理选择水处理设备在选择水处理设备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设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于圆形水箱等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长期积垢,影响水质;而在使用水龙头时,应选用带有过滤器的龙头,避免水中杂质进入人体。
3、正确使用储水设施我们在使用储水设施(如水龙头、水桶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清洁。
储水容器长期不用易滋生细菌、污染水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2)密封性好。
储水容器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杂质、细菌污染水质。
(3)定期更换水。
存储的水应每天更换一次,减少水中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4、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购买水质测试仪器、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或直接向当地水务部门咨询,来了解自家饮用水的水质情况。
如发现水质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对健康造成影响。
5、避免污染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避免多种污染源,如下水道、化学废料等,以减少对饮用水质量的影响。
特别是在节假日、人员密集场所等场合,更应注意卫生和清理,以免污染加重。
综上所述,二次污染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通过了解水源、正确使用储水设备、合理选择水处理设备、加强水质监测以及避免污染源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次供水安全措施

二次供水安全措施
1. 水质监测:定期对供水系统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2. 水源保护:建立水源保护区,限制污染源的进入,并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监测,防止污染物对供水质量的影响。
3. 防止二次污染:严格控制供水管道的材质和施工质量,确保供水过程中不会引入污染物;定期清洗和消毒水管道,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源滋生。
4. 安全用水教育:开展供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二次供水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居民正确使用水源设备和用水器具。
5. 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供水中断、水源污染等情况的处理措施,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6. 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供水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规定提供安全可靠的二次供水服务。
7. 技术改进:积极引进和应用新的供水处理技术,提高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性。
8. 多源供水:建立多源供水系统,利用不同的水源进行供水,降低单一水源供水的风险,保障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9. 紧急备用水源:在供水系统中设置备用水源,如储水池、水井等,以备供水中断或水源污染时的紧急使用。
10. 水务部门合作:加强供水企业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供水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并及时共享相关信息,以保障二次供水的安全。
防止二次供水污染的措施

水库水箱清洗制度及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居住区供水所提供的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防止二次污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此,针对造成二次供水系统中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一、每年应对二次供水设施(水箱、蓄水池等)进行一次全面
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
患。
二、配备水库的二次转压站,必须配有补充加氯设备和措施,
二次转压站的余氯应控制在0.2~0.8mg/L之间。
三、配置水库或管道直径≥300mm的二次转压站,应安装在线
式余氯和浑浊度连续测定仪,自动监测转压水质。
四、二次供水设施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相连接。
五、水箱周围2m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蓄水池周围
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
六、饮用水箱、蓄水池应专用,不得渗漏,设置在建筑物内的
水箱其顶部与屋顶的距离应大于80cm。
七、水箱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防护罩,人孔位置和大小要满足
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并在人孔或水箱内水面高
出5cm以上加盖加锁装置,水箱内外应设有爬梯。
八、水箱和蓄水池清洗应执行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水箱
和蓄水池清洗操作规程》,清洗后的水质检验标准应达到
《水箱和蓄水池清洗水质检验标准》。
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

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林铭杰2013011176水质在储存、运输和使用时若没处理好容易发生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水质,这样对居民的健康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都要做好防治措施。
具体说来,在储存的环节中:位置方面:贮水池无论在楼内还是楼外都应独立设置,建筑物内的贮水池应设置在专用房间内,与其他污染源隔离。
生活用水的贮水池在10m之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垃圾堆放点,在2m内不得有污染管线和其他污染物。
结构方面:不能共用隔墙及利用建筑物本体结构如基础墙体、地板等作为池底、池壁和池盖。
功能方面:生活水与其他用水应该分开,不得与消防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等。
管理方面:应定时检修,防止贮水池人孔不严密,通气管或溢流管口敞开设置,使尘土、蚊蝇、鼠等进入贮水池。
48小时内得不到更新水质的应该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繁殖。
材质方面:选择不含有毒物质的制作材料和防腐涂料制作贮水池。
在运输的环节中:材质方面:同样要求不影响水质的材质,无毒,不易腐蚀。
防止倒流:在接出消防水道、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接出锅炉热水管道等有压容器供水管道、接出游乐场所用水管道等应设置止水阀和管道倒流防止器。
管道连接:禁止与自备水源和大便器管道等直接连接管道铺设:应该避开毒物污染区,当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包裹防渗透保护膜等。
在使用环节中:出水口构造:给水装置放水口与用水设备溢流水位之间有不少于放水口径的2.5倍的空气空隙。
特殊器具无法设置空气空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者其他有效防护措施等等。
管道连接:禁止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管道直接连接,防止用水管道在负压作用下将污水管道的污水吸入用水管道中。
防止回流污染:在给水管道直接接出消防用水管道、吸水的水泵、游泳池游乐场所、绿地自动喷灌系统等应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
浅议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防护措施

浅议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防护措施内容摘要:城镇水厂的供水水质在正常情况下是符合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的,但是出厂水经过给水管网输送及二次加压供水到居住区用户时,往往受到污染,致使水质发生变化,甚至不能符合《标准》要求,这种情况称为水质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采用合理的方案和措施,及建立良好的供水水质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水质二次污染1、水厂出水水质建设部曾经对我国58座大中城市自来水厂进进调查,其结果表明,这些水厂得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标准》要求,平均合格率达99.39%。
2、市政管网水质有关部门在和曾经对市政管网水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厂出厂水到管网水质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其中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4项指标下降值尤为突出。
表明由于供水管网的种种原因,使供水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
3、水区二次加压站水质在居住小区中经常设加压站,即采用二次加压的给水方式。
在加压站中常设水池、水箱水塔等储水设备。
通过调查检测结果表明,在储水设备中,《标准》中规定的35项指标平均总合格率为93.92%,而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4项指标的全年综合平均合格率为83.81%,并且总大肠菌群值超标,游离余氯量平均值不达标,表明这些储水设备是供水过程二次污染的重要部位,其污染的严重性较管网中的污染更为严重。
4、用水点处水质调查结果表明,用水点处水质35项指标和4项指标的全年综合平均总合格率分别为90.95%和80.94%,较出厂水水质下降了8个和13.37个百分点。
4项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的平均值已不符合《标准》要求,浊度和细菌总数平均值已接近《标准》临界值。
从以上分析可见,从城镇供水厂到小区居民用水点水质明显降低,多项指标不合格。
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二、水质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水质二次污染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管道、构筑物内腐蚀沉淀和结垢造成的水质二次污染(1)管道或储水设备内壁由于受到腐蚀而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物和锈垢对水质的污染;(2)由于水中碳酸盐分解,而合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物形成水垢;(3)水中含铁量过高,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物;(4)由于管道内铁细菌的大量繁殖,排除氢氧化铁沉淀物。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为了预防和控制突发性生活用水事故发生及介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规范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保护小幅者的生命和健康,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一)组织机构成立二次供水水污染预防措施及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事故应急抢救小组和事故后勤保障小组。
1、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2、事故应急抢救小组成员:3、事故应急抢救后勤小组人员:(二)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职责: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向卫生监督主管部门报告,调配和组织相关人员及物资进行紧急事故抢救。
2、抢救小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工作。
3、后勤保障小组职责:负责提供处理事故所需的物资等。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提高对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量杜绝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故的发生。
对各类可能引起的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部负责。
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各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各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完善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应急处置体系,对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和可能发生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4、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要重视开展突发二次供水直至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的培训,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突发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报告制度(一)报告责任制度1、事故报告责任人严格履行管理员工作制度,发现水质浑浊、发臭。
受污染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2、事故报告责任人确认发生事故,立即向单位领导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1个小时内),根据领导及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展开相关工作,同时了解事故经过,做好调查,现场组织处理工作。
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措施

1.请从水的储存、管路输送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分析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措施。
一、水的储存(1)功能方面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
(2)位置与结构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不得共用一幅分隔墙,隔墙与隔墙之间应有排水措施。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宜设在专用房间内,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
(3)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构造和配管①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生物进入水池(箱)的措施。
②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不应大于150mm。
当进水管口为淹没出流时,管顶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1/5。
孔上宜装设同径的吸气阀或其他能破坏管内产生真空的装置。
不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其进水管不受本款限制,但进水管仍宜从最高水面以上进入水池。
③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④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
⑤泄空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 管口应露空;当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径泄空时,应设置移动或固定的提升装置。
⑥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
(4)管理方面应定时检修,防止贮水池人孔不严密,通气管或溢流管口敞开设置,使尘土、蚊蝇、鼠等进入贮水池。
当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内的贮水,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
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及防护措施

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及防护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供水过程中,二次供水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及预防措施。
标签: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二次供水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水系统。
二次供水是指从城市给水管网引入的自来水通过水箱贮存、加压并输送至用户的一种供水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极易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为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建设部于2010年4月1日实施全面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水质防护非常重视,补充和修订了许多防止水质污染的强行条文,比如由生活饮用水及生活、生产合用管道供给回流污染高危场所和设备的防回流污染要求;倒流防止器、真空破坏器的设置要求。
1 给水系统二次污染的主要途径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是将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小区内,经二次加压输送至各用水点,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和水质要求的供水系统。
给水系统从设计、施工及管理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1.1 设计缺陷①设计单位为了达到安全的目的或逃避潜在的责任,在设计时倾向于把安全系数调的较大,这样就造成了贮水设备的容积较大。
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对自来水在水箱中不同贮存时间的水质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当自来水在水池(箱)中滞留时间较短时,除铁质水箱中铁、锰含量略有增大外,一般理化指标和毒理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但自来水在水池(箱)中滞留24小时,氯气余量几乎为零,尤其是在夏天水体温度较高时,水中氯气余量迅速降低,12小时氯气余量几乎为零;当水体温度高于20℃时,水体在水池中超过24小时,细菌及总大肠菌群数量明显增加。
因此,在设计水池(箱)时,除保证水池(箱)容积外,还要考虑贮水滞留时间,滞留时间太长,水体中氯气消耗殆尽,水质变坏。
所以为保证贮水池水质,水池(箱)容积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②水池(箱)的出水管设计不规范,会导致水质污染。
出水管位置过高,容易造成水箱内出现死水区域,而且会有沉积物,造成水质变坏;出水管位置过低,水池(箱)中的沉积物会进入给水系统,从而污染水质。
水环境二次污染防护措施

水环境二次污染防护措施
一、污染源来源分析
1、基坑雨水沟收集的雨水基坑内雨水进行统一收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
2、洗车废水等施工污水为保持项目场地的清洁,场地内运行的车辆需定期清洁车轮等,其他施工设备的清洁过程也会产生污水。
需要对这些施工污水进行处理。
3、项目生活污水本项目工作人员在项目现场使用生活用水。
该过程将会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可直接纳管排放。
二、防治措施
1、集中收集:铺设污水管网或者污水渠,收集地表现状污水和开挖过程中的降水,做到无任何无组织排放。
2、集中处理:本项目废水收集调节池中,通过水处理设备进行出水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市政纳管要求,方可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3、施工过程中若遇到降雨情况,现场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采取铺设防雨布等防雨措施,防雨水范围包括挖掘区和所有与污染物直接接触的设备。
4、在施工期间,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生活办公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洗车池污水、现状基坑存水需抽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按标准要求排入市政管网。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3篇)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二次供水是指自水厂供水管网至终端用户水龙头之间的供水过程,是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二次供水卫生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是必要的。
下面是关于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的一份详细方案,全文共计____字。
一、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1.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目标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预防和控制水源污染及二次污染,保障居民健康。
2.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责任2.1 水厂:(1)负责水源水质的监测和检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2)定期清洗消毒供水管网,确保管网卫生安全。
(3)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提供水质监测报告。
(4)建立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用户用水信息。
2.2 供水企业:(1)负责二次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供水管网完整无漏。
(2)定期清洗消毒二次供水管网,确保供水卫生安全。
(3)建立完善的二次供水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厂供水质量的监控。
(4)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2.3 居民用户:(1)保管水龙头,定期检查水龙头的密封性能。
(2)定期清洗水龙头,保持清洁卫生。
(3)使用过滤器等水处理设备,确保二次供水质量。
3.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流程3.1 水源水质检测(1)水厂每天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保证供水水质达标。
(2)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包括对水质指标、水源检测频率等的规定。
(3)定期提供水质检测报告,及时公布供水水质情况。
3.2 供水管网清洗消毒(1)供水企业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清洗消毒,确保供水卫生安全。
(2)清洗消毒频率一般为每年一次,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3)清洗消毒采用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3.3 二次供水管网维护管理(1)供水企业定期巡视二次供水管网,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漏损、老化等问题。
(2)建立二次供水管网维护管理台账,记录维护情况和问题处理过程。
(3)定期对二次供水管网进行压力测试,保证供水管网正常运行。
给水管网二次污染及解决措施

8
3、由于历史原因,市政水压不足。低水压处居民 楼房屋顶建蓄水池,为了节省投资,水池单管进出 水,当管网改造水压提升。水池水则成死水,偶尔 停电或管网维修,市政水压一降,水池流出的水则 污染了管网水。 4.铁质水箱表层的保护层处理不当或使用不符合卫 生标准的涂料。
9
10合新工艺确保管网水质
6
对长距离输水管网未定时冲洗,滞留在消火栓、管 网盲端、预留三通接头而未接出的三通口等死角处的死 水;因管网中流速、压力改变、死水的流出而污染了水 质。 自来水在管网中滞留时间越长,余氯的消耗促使微 生物的滋生引起水质的恶化。
7
用户用水量较少而设 计的蓄水池偏大。
水池不按时清洗消毒, 或与消防水池联通, 未采用分隔设施而使 饮用水水质受污染。
采用合格管材,合理施工.严格管理
合理设计、安装、管理好二次供水
11
在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 在库区不得有禽畜水产养殖,果树施肥、杀虫要慎重, 废弃的农药瓶、化肥包装物、生活的污物废弃物不得随 意抛入水库及引水渠。 对水源水质要严密监测, 对出厂水进行稳定性研 究和处理,保持出厂水 水质的稳定性。
1
给水管网水质变化的
影响因素
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2
1. 2. 3. 4. 5. 6.
微生物繁殖的污染 腐蚀、结垢、沉积物的污染 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污染 自来水在管网中滞留时间长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的不合理 供水管网系统的维护不当
3
1.细菌和大肠菌群的再度繁殖;
2.耐氯微生物的滋生; 3.铁细菌的繁殖。
14
根据用水保证率确定调节容积。水停留时间不宜超 过12小时。 设计、修造水池的工艺结构避免出现死区。 水池材料要采用防污染的合格材料.采用水泥砌筑 池内壁要光滑。避免因池壁粗糙积垢污染了饮用水。 水池要定期冲洗、消毒,一年不少于二次,防止微 生物滋生污染水质。
水质样品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水质样品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方案一、背景水质样品是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采集、运输、保存和分析过程中,水质样品可能会受到二次污染的影响,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甚至失效。
为了保证水质样品的可靠性,采取适当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二、二次污染的原因1. 采样器具不洁净:未充分洗净的采样瓶、等可能存在细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
2. 环境污染:采样点周围的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存在各种污染源,可能会对水质样品造成二次污染。
3. 人为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在采样、储存、运输和分析过程中,未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也会引入污染物。
4. 仪器设备污染: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不洁净也会导致样品的二次污染。
三、二次污染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水质样品的二次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采样前准备:- 洗净所有用于采样和储存样品的瓶、等,并使用纯水漂洗消毒。
- 采用一次性采样器具,避免重复使用可能引入污染物的器具。
- 操作人员需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手套和口罩,减少人为污染的机会。
2. 采样操作:-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避免环境污染源和废水排放口。
- 使用专业采样器具进行采样,避免手工接触样品。
- 严格按照采样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水质样品造成物理和化学的二次污染。
- 完成采样后,要尽快将样品密封储存,避免其与环境气体和颗粒物接触。
3. 运输和保存:- 在运输过程中,样品应保持在低温环境下,避免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
- 对于易挥发性物质的样品,应使用密封的,并采取防止挥发的方法。
- 样品在保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和记录温度,确保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4.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应保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 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洗手和戴手套等卫生措施,避免人为污染的发生。
-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二次污染是影响水质样品测试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采取合理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污染对水质样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
林铭杰2013011176
水质在储存、运输和使用时若没处理好容易发生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水质,这样对居民的健康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都要做好防治措施。
具体说来,在储存的环节中:
位置方面:
贮水池无论在楼内还是楼外都应独立设置,建筑物内的贮水池应设置在专用房间内,与其他污染源隔离。
生活用水的贮水池在10m之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垃圾堆放点,在2m内不得有污染管线和其他污染物。
结构方面:
不能共用隔墙及利用建筑物本体结构如基础墙体、地板等作为池底、池壁和池盖。
功能方面:
生活水与其他用水应该分开,不得与消防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等。
管理方面:
应定时检修,防止贮水池人孔不严密,通气管或溢流管口敞开设置,使尘土、蚊蝇、鼠等进入贮水池。
48小时内得不到更新水质的应该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繁殖。
材质方面:
选择不含有毒物质的制作材料和防腐涂料制作贮水池。
在运输的环节中:
材质方面:同样要求不影响水质的材质,无毒,不易腐蚀。
防止倒流:在接出消防水道、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接出锅炉热水管道等有压容器供水管道、接出游乐场所用水管道等应设置止水阀和管道倒流防止器。
管道连接:禁止与自备水源和大便器管道等直接连接
管道铺设:应该避开毒物污染区,当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包裹防渗透保护膜等。
在使用环节中:
出水口构造:
给水装置放水口与用水设备溢流水位之间有不少于放水口径的2.5倍的空气空隙。
特殊器具无法设置空气空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者其他有效防护措施等等。
管道连接:禁止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管道直接连接,防止用水管道在负压作用下将污水管道的污水吸入用水管道中。
防止回流污染:
在给水管道直接接出消防用水管道、吸水的水泵、游泳池游乐场所、绿地自动喷灌系统等应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