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设计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
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教案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3.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
【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案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概念。
2. 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教案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保护、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遗传等。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识记。
2. 植物细胞功能的理解。
教案四: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
2. 植物生长原因的理解。
教案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人教七年级生物教案5篇
人教七年级生物教案5篇人教七年级生物教案1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明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关于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明确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身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转变,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明确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15篇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15篇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二)新课讲授:芽:就是未展开的枝或花一、枝芽发育成茎1.芽的种类按芽着生位置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按芽发育类型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结构3.枝芽发育成茎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新芽二、茎的基本结构CAI展示木本植物茎结构横切图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自主学习: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部分组成?2每部分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CAI展示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共17篇)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共17篇〕篇1: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植株的生长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描绘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别人交流,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浸透事物开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p 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绘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p 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绘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p 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
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假如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展分析^p 讨论,各组之间进展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p 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局部。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在此根底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构造挂图,区分根尖的4局部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
2、教学重点:(1)掌握衣藻和水绵的特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海带、紫菜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点。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和茎的生长;花的结构;雌蕊和雄蕊的组成;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3)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以及水运输的结构特点;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4)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生物圈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呼吸作用;(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难点:(1)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2)藻类植物的特征;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3)花的结构;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4)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5)植物的呼吸作用;(6)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7)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汇总11篇)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汇总11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11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中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自己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建立: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情感是重点。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有利于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五、学习方法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步培养自助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见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
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
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难点分析:1、对人体的作用2、几种供能物质3、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
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人教5篇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人教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下生物教案人教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生物教案人教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2、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课时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课时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2、食物链的写法教学分析从各种生态系统的共性引入本课主题。
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实例,介绍生态功能相似的生物类群,推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的概念。
再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食物链的书写并不简单,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关问题,加以练习。
然后由食物链的相互联系来说明食物网的构成。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种类型生态系统。
(附图片欣赏)[导入]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具有共性。
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正文]我们知道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非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成分,各成分之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必须揭示两方面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附图介绍)问题:池塘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分别有哪些通常人们是从分类学角度来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但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划分必须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
生态学认为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四种: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池塘生态系统中,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池塘中有水,水中溶解有空气和养料。
池底有淤泥,泥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
非生物的能量——阳光、热能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五篇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五篇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
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
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
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
草兔狼。
(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
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
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
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
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包括、、和。
二、细菌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1)基本结构:控制着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DNA位于,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具有.....2.繁殖:细菌主要以方式进行繁殖。
3.菌落: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可以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放线菌1.形态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2.繁殖:主要进行生殖。
四、病毒1.结构:(1)基本结构:主要由和两部分构成,两者合称为。
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的物质是。
(2)特殊结构: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止面生有。
2.增殖:过程包括①→②→③→④→⑤题例领悟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⑴组成3的基本单位是,其化学成分是。
⑵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和[];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体内。
⑶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人体的细胞将消灭它。
⑷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这时的病毒的[]应该含有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
⑸当病毒的[]用32P标记时,在分子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
答案:⑴衣壳粒蛋白质⑵2囊膜 1刺突核酸⑶抗原免疫⑷运载体 4核酸标记融合诱导剂侵染细菌的特性⑸4DNA DNA是遗传物质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A.蓝藻和蘑菇B.葫芦藓和铁线蕨C.噬菌体和黄曲霉D.放线菌和变形虫2.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3.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A.鞭毛B.核糖体C.质粒D.细胞壁4.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分枝状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B.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C.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D.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5.病毒的主要结构是A.核酸B.衣壳C.囊膜D.核衣壳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A.能进行新陈代谢B.能进行繁殖C.能感染细胞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A.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氨基酸B.细菌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噬菌体内的氨基酸二、非选择题8.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含义,认知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生物圈的范围,认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家。
教学重难点不同生态系统间的联系和影响;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过程【讲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1)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图片,提出问题:看到了哪些生态系统? (2)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生态系统?联系实际,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各个生态系统。
(3)让学生介绍各种生态系统,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导学生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求。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资料分析。
交流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总结: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讲述: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①非生物因素的联系;②生物间的联系;③地域的联系。
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能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练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地球上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 等,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
2、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厚度为千米,是所有生物共有的。
2024年初中生物教案范本大全(15篇)
2024年初中生物教案范本大全(15篇)2024年初中生物教案范本大全(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人教初一生物教案5篇
人教初一生物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初一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初一生物教案1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Ⅰ、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
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50篇人教版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50篇人教版课时:1教学内容: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内部的各种器官教学重点: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理解细胞内部各种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实验器材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观察细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单位。
2.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让学生亲自感受细胞的微观世界。
4.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内部各种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6.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案二:人体的呼吸系统课时:1教学内容: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教学目标: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呼吸过程教学重点: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理解气体交换过程教学准备:幻灯片、模型、实验器材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呼吸的重要性。
2.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等。
3.实验:进行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
4.讨论:让学生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肺部的作用。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知识水平。
人教版初一生物课堂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一生物课堂教案5篇人教版初一生物课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 生物的录像。
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8.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9.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5篇)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5篇)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篇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复习要点: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二、调查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要点:一、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1、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模板5篇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们已学到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
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使同学们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五篇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
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
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
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
草狼。
(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
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
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
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
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
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
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
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
讨论书本P23练习。
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再举一动画实例。
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
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
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
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
六、做练习教学后记: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教学反思: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
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好像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到猫的数量也多,最后鼠就会减少从而维持我们的生态平衡。
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许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介绍各大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29,小组讨论一下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哪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有“绿色水库”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动植物种类较少)。
那为什么要称森林是“绿色水库”呢?我们知道水库最多的是水,那一个森林为什么也能称得上水库?(因为动植物种类多,上节课我们做过实验《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所以森林能称上“绿色水库”)。
而我们再看看一条食物链在草原中,因为捕食者和被捕者的关系比较单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种生物减少了也会引起这条食物链被破坏,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很多,一种生物减少了,还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条食物链不那么容易因为一种生物减少了而受到破坏,所以森林生物系统更容易维持。
谁来说说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区别?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从而复习生物必须适应它所在的环境。
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沼泽,掉进沼泽地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那沼泽地对我们有那么大的伤害,我们还要保护它吗?(还要,因为沼泽地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特点是?(都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的监控才能正常地运作)。
需要人在这里面干嘛呢?(除草,施肥,浇水…)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这些人工生态系统都会被破坏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态系统我们叫自然生态系统,如果自然生态系统有人的参与会很容易被破坏,但人工生态系统没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坏,这就是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分析书本资料:分析书本P30的例子,河流生态系统还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呢?(淡水、海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总结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互相关联的,而生物圈又是这里面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书本P31的DDT例子,也可以看出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关联的,影响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对其他方面造成威胁。
关于保护环境的共识:但是我们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类的种种行为使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例如大量放牧使得草原沙漠化,引起沙尘暴……使得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也受到伤害。
还有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林使得大地更容易沙漠化。
(大量的图片、事例引证)。
所以为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我们应该怎样做?哪些事情我们同学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不污染水源,不乱排放废气,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多种树,少砍树……)从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教学后记:对于生态系统的介绍这节课可以略讲,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同学们还是很薄弱,在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图片,让同学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更加深刻。
教学反思:这节课效果不错,因为想到只单纯地介绍各生态系统会比较沉闷,就把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作比较,从它们的不同点而说明它们的特点,课本又介绍到沼泽,很多同学对沼泽对我们人类有害为什么还要保护感到迷惑,这一生态系统的介绍我安排了同学作了一个短暂的表演,把掉进沼泽地的过程表演出来,既让学生清楚遇到沼泽地时要如何自救,也进一步加深了关于湿地生态系的认识。
最后因为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我们和生态系统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同学们反应激烈。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e”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