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
2020年高考数学备考易错易混考点:立体几何
2020年高考数学备考易错易混考点:立体几何立体几何56.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57.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平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58.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记住了吗?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59.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60.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61.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平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平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62.你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吗?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吗?6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64.你知道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何使用吗?65.平面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要注意翻折,展开前后相关几何元素的"不变量"与"不变性"。
66.立几问题的求解分为"作","证","算"三个环节,你是否只注重了"作","算",而忽视了"证"这个重要环节?67.棱柱及其性质、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2)
§6.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导学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交点的是相交;没交点的是平行).2.理解并掌握空间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掌握空间两个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和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3.理解并掌握空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和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与运算;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见作法(定义法、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垂面法等).二、疑难知识导析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关系的判定关键看有没有公共点.2.面面平行也是推导线面平行的重要手段;还要注意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联系,如:如果两个平面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等.在证明平行时注意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 3.对于命题“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互相平行或者相交于同一点.”要会证明.4.在证明垂直时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 5.注意二面角的范围是],0[π,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注意与棱的垂直直线,这往往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键所在.求二面角的大小还有公式SS /cos =θ,用的时候要进行交代.在二面角棱没有给出的情况下求二面角大小方法一:补充棱;方法二:利用“如果γγβγαβα⊥⊥⊥⋂l l ,则,且=,”;方法三:公式S S /cos =θ等,求二面角中解三角形时注意垂直(直角)、数据在不同的面上转换. 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一直线与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α+β满足( ).A.α+β<900B.α+β≤900C.α+β>900D.α+β≥900错解:A.错因:忽视直线与二面角棱垂直的情况. 正解:B.[例2].如图,△ABC 是简易遮阳棚,A ,B 是南北方向上两个定点,正东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成40°角,为了使遮阴影面ABD 面积最大,遮阳棚ABC 与地面所成的角应为( ).A .90°B .60°C .50°D .45° 错解:A. 正解:C[例3]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底面边长是10,高是12,过底面一边AB ,作与底面ABC 成060角的截面面积是_____. 错解:.用面积射影公式求解:S 底=,32510043=⨯S 截=35060cos = 底S .错因:没有弄清截面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等腰梯形. 正解:.[例4]点O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沿对角线AC 把正方形ABCD 折成直二面角D -AC -B . (1)求EOF ∠的大小; (2)求二面角E OFA --的大小.错解:不能认识折叠后变量与不变量.不会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正解:(1)如图,过点E 作EG ⊥AC ,垂足为G ,过点F 作FH ⊥AC ,垂足为H,则EG FH ==,GH =.因为二面角D -AC -B 为直二面角,22222cos90EF GH EG FH EG FH ∴=++-⋅222012.=++-=又在EOF ∆中,2OE OF ==,222222221cos 22222OE OF EF EOF OE OF +-+-∴∠===-⋅⨯⨯.120EOF ∴∠=.(2)过点G 作GM 垂直于FO 的延长线于点M ,连EM .∵二面角D -AC -B 为直二面角,∴平面DAC ⊥平面BAC ,交线为AC ,又∵EG ⊥AC ,∴EG ⊥平面BAC .∵GM ⊥OF ,由三垂线定理,得EM ⊥OF .∴EMG ∠就是二面角E OF A --的平面角. 在Rt ∆EGM 中,90EGM∠=,EG =,112GM OE ==,∴tan EGEMG GM∠==arctan EMG ∠=所以,二面角E OF A --的大小为arctan[例5]如图,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且β在α、γ之间,若α和β的距离是5,β和γ的距离是3,直线l 和α、β、γ分别交于A 、B 、C ,AC =12,则AB = ,BC = . 解:作l ′⊥α,∵ α∥β∥γ,∴ l ′与β、γ也垂直,l ′与α、β、γ分别交于A 1、B 1、C 1.因此,A 1B 1是α与β平面间的距离,B 1C 1是β与γ平 面间的距离,A 1C 1是α与γ之间的距离. ∴ A 1B 1=5,B 1C 1=3,A 1C 1=8,又知AC =12,1111C A B A ACAB =∴AB=2158125=⨯ ,1111C B B A BCAB =,BC=2953215=⨯ .答:AB=215 ,BC =29.[例6] 如图,线段PQ 分别交两个平行平面α、β于A 、B 两点,线段PD 分别交α、β于C 、D 两点,线段QF 分别交α、β于F 、E 两点,若PA =9,AB =12,BQ =12,△ACF 的面积为72,求△BDE 的面积.解:∵平面QAF ∩α=AF ,平面QAF ∩β=BE 又∵α∥β,∴ AF ∥BE同理可证:AC ∥BD.∴∠FAC 与∠EBD 相等成互补由FA ∥BE ,得:BE :AF =QB :QA =12:24=1:2,∴BE=AF 21由BD ∥AC ,得:AC :BD =PA :PB =9:21=3:7,∴BD=AC 37又∵△ACF 的面积为72,即FAC AC AF ∠⋅⋅sin 21 =72 S DBE ∆=FAC AC AF EBD BD BE ∠⋅⋅⋅⋅=⋅⋅sin sin 37212121=8472sin 672167=⨯=∠⋅⋅⋅FAC AC AF , 答:△BDE 的面积为84平方单位. [例7]如图,B 为∆A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1)求证:平面MNG ∥平面ACD (2)求S MNG ∆:S ADC ∆解:(1)连结BM 、BN 、BG 并延长交AC 、AD 、CD 分别于P 、F 、H∵ 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则有:2===GHBG NFBN MPBM连结PF 、FH 、PH 有MN ∥PF 又PF ⊂ 平面ACD ∴ MN ∥平面ACD同理:MG ∥平面ACD ,MG ∩MN =M ∴ 平面MNG ∥平面ACD. (2)由(1)可知:32==BHBG PHMG∴MG=PH 32,又PH=AD 21∴MG=AD 31 , 同理:NG=CD MN AC 3131,= , ∴ △MNG ∽△ACD ,其相似比为1:3 ∴S MNG ∆:S ADC ∆= 1:9[例8]如图,平面EFGH 分别平行于CD 、AB ,E 、F 、G 、H 分别在BD 、BC 、AC 、AD 上,且CD =a ,AB =b ,CD ⊥AB. (1)求证:EFGH 是矩形.(2)求当点E 在什么位置时,EFGH 的面积最大.(1)证明:∵CD ∥面EFGH,而面EFGH ∩面BCD =EF.∴CD ∥EF 同理HG ∥CD.∴EF ∥HG同理HE ∥GF.∴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由CD ∥EF ,HE ∥AB∴∠HEF 为CD 和A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CD ⊥AB.∴HE ⊥EF.∴四边形EFGH 为矩形.(2)解:由(1)可知在△BCD 中EF ∥CD ,其中DE =m ,EB =n ∴a n m nEF DB BE CD EF +=∴=, 由HE ∥AB ∴b nm mHE DB DE AB HE +==, 又∵四边形EFGH 为矩形 ∴S 矩形EFGH =HE ·EF =n m m +·b ·n m n+a =2)(n m m n +ab ∵m +n ≥2mn ,∴(m +n )2≥4mn ∴2)(n m m n +≤41,当且仅当m =n 时取等号,即E 为BD 的中点时, S 矩形EFGH =2)(n m m n +ab ≤41ab ,∴ 矩形EFGH 的面积最大为41ab. 点评:求最值时经常转化为函数求最值、不等式求最值、导数求最值、线性规划求最值等. 四、典型习题导练1. 山坡面α与水平面成30°的角,坡面上有一条公路AB 与坡角线BC 成45°的角,沿公路向上去1公里时,路基升高_____米.2.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A ⊥平面ABCD ,且PA=AB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 所成二面角(小于或等于90°)的度数是_____.3. 在60°二面角的棱上,有两个点A 、B ,AC 、BD 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垂直于AB 的线段.已知:AB =4cm ,AC=6cm ,BD =8cm ,求CD 长.4.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 且∠ASB=∠ASC=60°,∠BSC=90°. 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5. 已知:如图,SA ⊥平面ABC ,AB ⊥BC ,DE 垂直平分SC ,且分别交AC 、SC 于D 、E ,又SA=AB ,SB=BC ,求二面角E -BD -C 的度数.§6.4空间角和距离一、知识导学1.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掌握上述三类空间角的作法及运算.2.掌握给出公垂线的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或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两平行平面间距离的求法. 二、疑难知识导析1.求空间角的大小时,一般将其转化为平面上的角来求,具体地将其转化为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2.求二面角大小时,关键是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充分利用定义法或垂面法等.3.空间距离的计算一般将其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求点到平面距离时,可先找出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可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也可用等体积转换法求之.另外要注意垂直的作用.球心到截面圆心的距离由勾股定理得22r R d -=4.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指经过这两点的球的大圆的劣弧的长,关键在于画出经过两点的大圆以及小圆.5.要注意距离和角在空间求值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求面积和体积中的作用. 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平面α外有两点A,B ,它们与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a,b ,线段AB 上有一点P ,且AP:PB=m:n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错解:na mbm n++.错因:只考虑AB 在平面同侧的情形,忽略AB 在平面两测的情况. 正解:|na mb mb nam n m n+-++或| .[例2]与空间四边形ABCD 四个顶点距离相等的平面共有______个.错解:4个.错因:只分1个点与3个点在平面两侧.没有考虑2个点与2个点在平面两侧. 正解:7个.[例3]一个盛满水的三棱锥形容器,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 、E 、F ,且知SD :DA=SE :EB=CF :FS=2:1,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 A.2923 B.2719 C.3130D.2723 错解:A 、B 、C.由过D 或E 作面ABC 的平行面,所截体计算而得. 正解:D.当平面EFD 处于水平位置时,容器盛水最多2121sin 31sin 313131h ASB SB SA h DSE SE SD h S h S V V SAB SDE SABC SDE F ⋅∠⋅⋅⋅⋅∠⋅⋅⋅=⋅⋅=∴∆∆-- 27431323221=⋅⋅=⋅⋅=h h SB SE SA SD 最多可盛原来水得1-2723274= [例4]斜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侧棱长等于b ,一条侧棱AA 1与底面相邻两边AB 、AC 都成450角,求这个三棱柱的侧面积.错解:一是不给出任何证明,直接计算得结果;二是作直截面的方法不当,即“过BC 作平面与AA 1垂直于M ”;三是由条件“∠A 1AB=∠A 1AC ⇒∠AA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是∠BAC 的平分线”不给出论证. 正解:过点B 作BM ⊥AA 1于M ,连结CM ,在△ABM 和△ACM 中,∵AB=AC ,∠MAB=∠MAC=450,MA 为公共边,∴△ABM ≌△ACM ,∴∠AMC=∠AMB=900,∴AA 1⊥面BHC ,即平面BMC 为直截面,又BM=CM=ABsin450=22a ,∴BMC 周长为2x 22a+a=(1+2)a ,且棱长为b ,∴S 侧=(1+2)ab[例5]已知CA ⊥平面α,垂足为A ;AB α,BD ⊥AB ,且BD 与α成30°角;AC=BD=b ,AB=a.求C ,D 两点间的距离. 解 : 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1)如下左图.C ,D 在α同侧:过D 作DF ⊥α,垂足为F.连BF ,则,30=∠DBF于是221bBD DF ==.根据三垂线定理BD ⊥AB 得BF ⊥AB. 在Rt △ABF 中,AF=24322b a BF AB +=+ 过D 作DE ⊥AC 于E ,则DE=AF ,AE=DF=2b .所以EC=AC-AE= b-2b=2b .故CD=22243222222)(b a b a AF EC DE EC b +=++=+=+ (2)如上右图.C ,D 在α两侧时:同法可求得CD=223b a +点 评: 本题是通过把已知量与未知量归结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来求解.[例6]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p 是侧棱1CC 上的一点,m CP =.(1)试确定m ,使得直线AP 与平面11B BD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3;(2)在线段11C A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对任意的m ,Q D 1在平面1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 并证明你的结论.解:解法一(1)连AC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AP 与平面11BDD B 相交于点,,连结OG ,因为PC ∥平面11BDD B ,平面11BDD B ∩平面APC =OG,故OG ∥PC ,所以,OG =21PC =2m. 又AO ⊥BD,AO ⊥BB1,所以AO ⊥平面11BDD B ,故∠AGO 是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的角.在Rt △AOG 中,tan ∠AGO =23222==m GOOA,即m =31.所以,当m =31时,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2)可以推测,点Q 应当是A I C I 的中点O 1,因为D 1O 1⊥A 1C 1, 且 D 1O 1⊥A 1A ,所以 D 1O 1⊥平面ACC 1A 1, 又AP ⊂平面ACC 1A 1,故 D 1O 1⊥AP.那么根据三垂线定理知,D 1O 1在平面APD 1的射影与AP 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典型错误及错因剖析
立体几何中的典型错误及错因剖析作者:殷高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7年第12期立体几何重点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高考中重点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但不少同学常因概念不清晰,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理解出现偏差等等导致概念辨析题出现错误,证明题条件不全面导致格式不规范等.故在高三复习中,要在这些易错点上,强化正误辨析意识,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本文意在从剖析立体几何的常见错误出发,给同学们指引方向,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易错点一:概念不清导致错解例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点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则以上命题正确的是(填序号).错解:①②③错因分析:不理解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思考问题时还停留在平面图形中,空间想象能力不够.①假设其中有三点共线,则该直线和直线外的另一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与四点不共面矛盾,故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所以①正确.②从条件看出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A,B,C,但是若A,B,C共线,则结论不正确;③不正确;④不正确,因為此时所得的四边形的四条边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如空间四边形.故④错误.正解:①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为(填序号).错解:①②③④错因分析:没有掌握空间几何体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其中异面直线的判定可以通过其判定定理,相交直线必须有一个公共点.A,M,C1三点共面,且在平面AD1C1B 中,但C平面AD1C1B,C1AM,因此直线AM与CC1是异面直线,同理AM与BN也是异面直线,AM与DD1也是异面直线,①②错,④正确;M,B,B1三点共面,且在平面MBB1中,但N平面MBB1,BMB1,因此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③正确.正解:③④易错点二:定义理解不清导致错解例3若直线a⊥b,且直线a∥平面α,则直线b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错解:b与α相交或b∥α错因分析: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理解不清,在判断时最易忽视“线在面内”.直线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还有bα.所以b与α相交或bα或b∥α都可以.正解:b与α相交或bα或b∥α例4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①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②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③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④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错解:③④错因分析:没有真正理解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对于①,α,β可能相交,故错误;对于②,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错误;对于③,若mα,α∩β=n,m∥n,则m∥β,故错误;对于④,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必有m∥n与已知m,n不平行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故④正确.正解:④总之,判断与平行关系相关命题的真假,必须熟悉线、面平行关系的各个定义、定理.要善于结合题意构造或绘制图形,结合图形作出判断.特别注意定理所要求的条件是否完备,图形是否有特殊情况,通过举反例否定结论或用反证法推断命题是否正确.易错点三:忽视判定定理中的条件导致解题格式不规范例5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B=BC=12AD,E,F,H分别为线段AD,PC,CD的中点,AC与BE交于O点,G是线段OF上一点.(1)求证:AP∥平面BEF;(2)求证:GH∥平面PAD.错解:证明:(1)连接EC,∵AD∥BC,BC=12AD,E为AD的中点,∴BC平行且等于AE,∴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又∵F是PC的中点,∴FO∥AP,∴AP∥平面BEF.(2)连接FH,OH,∵F,H分别是PC,CD的中点,∴FH∥PD,又∵O是BE的中点,H是CD的中点,∴OH∥AD,又FH∩OH=H,∴平面OHF∥平面PAD.又∵GH平面OHF,∴GH∥平面PAD.错因分析:在第(1)问解题过程中的漏掉“FO平面BEF,AP平面BEF,”,缺一不可,应用判定定理时需把条件罗列完整.在第(2)问解题过程中直接从两相交直线平行证得两平面平行,跳步严重.正解:证明:(1)连接EC,∵AD∥BC,BC=12AD,E为AD的中点,∴BC平行且等于AE,∴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又∵F是PC的中点,∴FO∥AP,又FO平面BEF,AP平面BEF,∴AP∥平面BEF.(2)连接FH,OH,∵F,H分别是PC,CD的中点,∴FH∥PD,又PD平面PAD,FH平面PAD,∴FH∥平面PAD.又∵O是BE的中点,H是CD的中点,∴OH∥AD,又∵AD平面PAD,OH平面PAD,∴OH∥平面PAD.又FH∩OH=H,∴平面OHF∥平面PAD.又∵GH平面OHF,∴GH∥平面PAD.总之,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①利用反证法(线面平行的定义);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利用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推证线面平行时,一定要强调直线不在平面内,否则,会出现错误.面面平行的判定中易忽视“面内两条相交线”这一条件.如果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易误认为这两个平面平行,实质上也可以相交.运用性质定理,要遵从由“高维”到“低维”,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易错点四:空间几何体中一些结论直接应用导致解题不规范例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错解:(1)连接A1B,则点D为A1B的中点,又知AB1的中点为D,故DE∥A1C1;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错因分析:在第(1)问解题过程中直接得到点D为A1B的中点,这是不规范的.要先利用三棱柱的性质证明得到其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点D 为A1B的中点.解题时可以避开这个易错点.正解: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易错点五:盲目地套用性质定理导致错解例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1D1的中点,F为棱BC的中点.(1)求证:直线AE⊥直线DA1;(2)在线段AA1上求一点G,使得直线AE⊥平面DFG.错解:在平面ABCD内,过点D在平面ABCD内作平面AEH的垂线DF.错因分析:不能说作平面的垂线,在一个平面内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若两个平面不垂直,则不能作出,若两个平面垂直,只需作交线的垂线即可.正解:(1)连结AD1,BC1,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DA1⊥AD1,DA1⊥AB,又AB∩AD1=A,∴DA1⊥平面ABC1D1,又AE平面ABC1D1,∴DA1⊥AE.(2)所示G点即为A1点,证明如下:由(1)可知AE⊥DA1,取CD的中点H,连结AH,EH,由DF⊥AH,DF⊥EH,AH∩EH=H,可证DF⊥平面AHE,∵AE平面AHE,∴DF⊥AE.又DF∩A1D=D,∴AE⊥平面DFA1,即AE⊥平面DFG.總之,(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l⊥a,lβl⊥α).(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作者:殷高荣,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中数学必修1-5错解分析 第6-10章修改稿
第六章 立体几何初步§6.1 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知识导学1.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3.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异面.4.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5. 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6. 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异面直线是指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强调任何一个平面.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指经过空间任意一点作两条分别和异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一般通过平移后转化到三角形中求角,注意角的范围.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要求和两条异面直线垂直并且相交,4.异面直线的距离是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公垂线段的长度.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关键是找到它们的公垂线.5.异面直线的证明一般用反证法、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如图,如果b α⊂,A α∈且A b ∉,a A =⋂α,则a 与b 异面.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是棱DD 1、D 1C 1的中点,则直线OM( ).A .是AC 和MN 的公垂线.B .垂直于AC 但不垂直于MN.C .垂直于MN ,但不垂直于AC.D .与AC 、MN 都不垂直.错解:B.错因:学生观察能力较差,找不出三垂线定理中的射影.正解:A.[例2]如图,已知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G,H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2==HC DH GC BG ,求证: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错解:证明: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 ∴∥BD,EF=21BD, 又2==HC DHGC BG,∴ GH ∥BD,GH=31BD,∴四边形EFGH 是梯形,设两腰EG,FH 相交于一点T, 2=HC DH,F 分别是AD.∴AC 与FH 交于一点.∴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正解:证明: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 ∴ ∥BD,EF=21BD, 又2==HC DH GC BG,∴ GH ∥BD,GH=31BD,∴四边形EFGH 是梯形,设两腰EG,FH 相交于一点T,⊂EG 平面ABC,FH ⊂平面ACD,∴T ∈面ABC,且T ∈面ACD,又平面ABC 平面ACD=AC,AC T ∈∴,∴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T.[例3]判断:若a,b 是两条异面直线,P 为空间任意一点,则过P 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a,b 都平行.错解:认为正确.错因:空间想像力不够.忽略P 在其中一条线上,或a 与P 确定平面恰好与b 平行,此时就不能过P 作平面与a 平行.正解:假命题.[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相关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最后证明四点共线.证明 ∵ AB//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又∵AB ∩α=E ,AB β,∴ E ∈α,E ∈β,即 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F ,G ,H 四点必定共线.点 评: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两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l.设梯形ABCD中,AD∥BC,且ABα,[例5]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l共点(相交于一点).CDβ,求证:AB,CD,分析: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必定相交于一点M,只要证明M在l上,而l是两个平面α,β的交线,因此,只要证明M∈α,且M∈β即可.证明:∵梯形ABCD中,AD∥BC,∴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 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设AB ∩CD=M.又∵ ABα,CDβ,∴ M∈α,且M∈β.∴ M∈α∩β.l,∴ M∈l,又∵α∩β=l共点.即 AB,CD,点评: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例6]已知:a,b,c,d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b,c,d共面.分析:弄清楚四条直线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含义:四条直线不共点,包括有三条直线共点的情况;两两相交是指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在此基础上,根据平面的性质,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所有的直线都在这个平面内.证明 1º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b,c相交于一点 A ∴ 直线d 和A确定一个平面α.又设直线d与a,b,c分别相交于E,F,G,则 A,E,F,G∈α.∵ A,E∈α,A,E∈a,∴ aα.同理可证 bα,cα.∴ a,b,c,d在同一平面α内.2º当四条直线中任何三条都不共点时,如图.∵ 这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设相交直线a,b确定一个平面α.设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H,K,则 H,K∈α.又∵ H,K∈c,∴ cα.同理可证 dα.∴ a,b,c,d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α内.点评:证明若干条线(或若干个点)共面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题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线(或点)均在这个平面内.本题最容易忽视“三线共点”这一种情况.因此,在分析题意时,应仔细推敲问题中每一句话的含义.[例7] 在立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找出平面AC 的斜线BD 1在平面AC 内的射影;(2)直线BD 1和直线AC 的位置关系如何?(3)直线BD 1和直线AC 所成的角是多少度?解:(1)连结BD, 交AC 于点O上的射影在平面就是斜线平面AC BD BD AC DD 11,∴⊥ .(2)BD 1和AC 是异面直线.(3)过O 作BD 1的平行线交DD 1于点M ,连结MA 、MC ,则∠MOA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C 和BD 1所成的角.不难得到MA =MC ,而O 为AC 的中点,因此MO ⊥AC ,即∠MOA =90°,∴异面直线BD 1与AC 所成的角为90°.[例8] 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 为直角,PA⊥平面ABC ,BD⊥PC,垂足为D ,求证:AD⊥PC证明:∵ PA ⊥平面ABC∴ PA⊥BA又∵ BA⊥AC ∴ BA⊥平面PAC∴ AD 是BD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又∵ BD ⊥PC ∴ AD ⊥PC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四、典型习题导练1.如图, 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A 、PB 、PC 后,在包括AB 、BC 、CA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的对数为( )A.2对B.3对C.4对D.6对2. 两个正方形ABCD 、AB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C 和BF所成角的大小为 .3.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体对角线DB 1与面对角线BC 1所成的角是 ,它们的距离是 .4.长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BC CD DD ===2214251,,,则A C B D 111和所成角的大小为_ ___.5.关于直角AOB 在定平面α内的射影有如下判断:①可能是0°的角;②可能是锐角;③可能是直角;④可能是钝角;⑤可能是180°的角.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H ⊥平面BCD ,求证:BH ⊥CD7.如图正四面体中,D 、E 是棱PC 上不重合的两点;F 、H 分别是棱PA 、PB 上的点,且与P 点不重合.求证:EF和DH是异面直线.§6.2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知识导学1.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所成的角是 0,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是9 0,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所成的角是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3.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平行)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和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二、疑难知识导析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在于找射影,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2.在证明平行时注意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3.在证明垂直时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同时还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要注意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如果用“无数”或“两条”都是错误的.4.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般是利用直线上某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如果在平面的同一侧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大于0)相等,则经过这两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要注意“同一侧”、“距离相等”.三、经典例题导讲l⊂平面α,点P∈直线l,平面α、β间的距离为8,则[例1]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l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在β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A.一个圆B.四个点C.两条直线 D .两个点错解:A.错因:学生对点线距离、线线距离、面面距离的关系掌握不牢.正解:B.[例2] a 和b 为异面直线,则过a 与b 垂直的平面( ).A .有且只有一个B .一个面或无数个C .可能不存在D .可能有无数个错解:A.错因:过a 与b 垂直的平面条件不清.正解:C.[例3]由平面α外一点P 引平面的三条相等的斜线段,斜足分别为A,B,C ,O 为⊿ABC 的外心,求证:OP α⊥.错解:因为O 为⊿ABC 的外心,所以OA =OB =OC ,又因为PA =PB =PC ,PO 公用,所以⊿POA ,⊿POB ,⊿POC 都全等,所以∠POA =∠POB =∠POC =2π,所以OP α⊥. 错因:上述解法中∠POA =∠POB =∠POC =RT ∠,是对的,但它们为什么是直角呢?这里缺少必要的证明.正解:取BC 的中点D ,连PD 、OD ,,,,,,,AB PO PO .PB PC OB OC BC PD BC OD BC POD BC PO α==∴⊥⊥∴⊥∴⊥⊥∴⊥面同理,[例4]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3,AA 1=4,M 为AA 1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到M 点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 1C 的交点为N,求: (1)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2)PC 和NC 的长;(3)平面NMP 和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错因:(1)不知道利用侧面BCC 1 B 1展开图求解,不会找29 的线段在哪里;(2)不会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正解:(1)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为9,宽为4的矩形,其对角线长为974922=+(2)如图,将侧面BC 1旋转 120使其与侧面AC 1在同一平面上,点P 运动到点P 1的位置,连接MP 1 ,则MP 1就是由点P沿棱柱侧面经过CC 1到点M 的最短路线.设PC =x ,则P 1C =x , 在2,292)3221==+∆x x MAP Rt +中,(54,5211=∴==∴NC A P C P MA NC (3)连接PP 1(如图),则PP 1就是平面NMP 与平面ABC 的交线,作NH 1PP ⊥于H ,又CC 1⊥平面ABC ,连结CH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1PP CH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6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课件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关键能力•攻重难
题型探究
题型一
球的表面积
例 1 一个球内有相距9 cm的两个平行截面,面积分别为49π cm2和400π cm2,试求球的表面积.
[分析] 求球的表面积或体积只需要求出球的半径,要求球的半径只 需解球的半径、截面圆半径和球心到截面的距离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 (1)当球心在两个截面同侧时,如右图,设OD=x,由题意知 π·CA2=49π,
(B)
4.把3个半径为R的铁球熔成一个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则圆柱的高为
A.R
B.2R
(D)
C.3R
D.4R
[解析] 设圆柱的高为h,则πR2h=3·43πR3,∴h=4R.
4π 5.球的表面积为4πcm2,则其体积为______3_cm3.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则4πr2=4π,∴r=1(cm). ∴V=43πr3=43π(cm3).
知识点2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S球面=__4_π_R__2 __,V球=_____43_π_R_3.其中R为球的半径.
基础自测
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
(1)球心和球的小圆圆心的连线和球的小圆垂直.
(2)球的表面积S和体积V的大小是关于半径R的函数.
2.球的体积是323π,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高为 4
3 ,底面周长
为3,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___3_π__.
[分析] 要求球的体积,关键是求出其半径R,而正六棱柱外接球的 直径恰好是正六棱柱的体对角线长.
[解析] ∵底面是正六边形, ∴边长为12.∴AD=1. AD1为球直径,其长度为 3+1=2,∴R=1. ∴V=43πR3=43π.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立体几何初步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立体几何初步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名称棱柱棱锥棱台图形底面互相平行且全等多边形互相平行且相似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相交于一点,但不一定相等延长线交于一点侧面形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征(1)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2)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3.旋转体的结构特征名称圆柱圆锥圆台球图形母线互相平行且相长度相等且相延长线交于一等,垂直于底面交于一点点轴截面全等的矩形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的等腰梯形圆侧面展开图矩形扇形扇环旋转图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4.三视图(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2)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3)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正俯同长、正侧同高、俯侧同宽.5.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6.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因为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7.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1+r2)l三者关系S圆柱侧=2πrl――→r′=rS圆台侧=π(r+r′)l――→r′=0S圆锥侧=πrl8.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Sh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13(S上+S下+S上S下)h球S=4πR2V=43πR39.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4)公理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10.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3)平行公理(公理4)和等角定理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公共点直线a 在平面α内a⊂α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a ∥α没有公共点直线a与平面α斜交a ∩α=A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a 与平面α垂直a ⊥α(2)空间中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公共点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两平面相交斜交α∩β=l有一条公共直线垂直α⊥β且α∩β=a1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l ∥a ,a ⊂α,线平行⇒线面平行”)l ⊄α,∴l ∥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l ∥α,l ⊂β,α∩β=b ,∴l ∥b1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 ∥β,b ∥β,a ∩b =P ,a ⊂α,b ⊂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 ,β∩γ=b ,∴a ∥b14.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1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16.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是0°≤θ≤180°.17.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常用结论>1.特殊的四棱柱2.球的截面的性质(1)球的任何截面是圆面;(2)球心和截面(不过球心)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与球的半径R 及截面的半径r 的关系为r =R 2-d 2.3.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如下:S 直观图=24S 原图形,S 原图形=22S 直观图.4.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其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5.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R,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3a;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a;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2a.(2)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2R=a2+b2+c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其内切球半径R内=612a,外接球半径R外=64a.6.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互为异面直线.7.等角定理的引申(1)在等角定理中,若两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相同或相反,则这两个角相等.(2)在等角定理中,若两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一个边相同,一个边相反,则这两个角互补.8.唯一性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9.线、面平行的性质(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3)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和第三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6)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7)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8)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10.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11.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1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1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1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高中数学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 刻画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公理基本事实123素养作业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3.1 3.2A组·素养自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 )A.l∈αB.P∈/lC.l⊂αD.P∈α[解析]观察图知:P∈/l,P∈α,l⊂α,则l∈α是错误的.2.下面四个说法(其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A⊂α,B⊂α,∴AB⊂α;②∵A∈α,B∈/α,∴AB∈/α;③∵A∈/a,a⊂α,∴A∈/α;④∵A∈a,a⊂α,∴A∈α.其中表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C )A.①④B.②③C.④D.③[解析]①错,应写为A∈α,B∈α;②错,应写为AB⊂/α;③错,推理错误,有可能A∈α;④推理与表述都正确.3.(多选)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是( BD )A.0 B.1C.2 D.4[解析]若有三点共线,则由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得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1个;若任意三点均不共线,则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1或4.故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1或4个.故选BD.4.如图所示,平面α∩β=l,A、B∈α,C∈β且C∈/l,AB∩l=R,设过A、B、C三点的平面为γ,则β∩γ等于 ( C )A.直线ACB.直线BCC.直线CRD.以上都不对[解析]由C,R是平面β和γ的两个公共点,可知β∩γ=CR.5.如果空间四点A,B,C,D不共面,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A,B,C,D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B.A,B,C,D四点中不存在三点共线C.直线AB与CD相交D.直线AB与CD平行[解析]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直线及直线外一点都分别确定一个平面.6.下列各图均是正六棱柱,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不共面的图形是( D )[解析]在选项A、B、C中,由棱柱、正六边形、中位线的性质,知均有PS∥QR,即在此三个图形中P、Q、R、S共面,故选D.二、填空题7.平面α,β的公共点多于两个则①α,β平行;②α,β至少有一条公共直线;③α,β至少有三个公共点;④α,β至多有一条公共直线.以上四个判断中成立的是②③ .[解析]由条件知,当平面α,β的公共点多于两个时,若所有公共点共线,则α,β相交;若公共点不共线,则α,β重合.故①一定不成立;②成立;③成立;④不成立.8.看图填空:(1)AC∩BD=O;(2)平面AB1∩平面A1C1=A1B1;(3)平面A1C1CA∩平面AC=AC;(4)平面A1C1CA∩平面D1B1BD=OO1 .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3)(4) (填序号).(1)直线AC1在平面CC1B1B内.(2)设正方形ABCD与A1B1C1D1的中心分别为O,O1,则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3)由A,C1,B1确定的平面是ADC1B1.(4)由A,C1,B1确定的平面与由A,C1,D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解析](1)错误.如图所示,点A∈/平面CC1B1B,所以直线AC1⊂/平面CC1B1B.(2)正确.如图所示.因为O∈直线AC⊂平面AA1C1C,O∈直线BD⊂平面BB1D1D,O1∈直线A1C1⊂平面AA1C1C,O1∈直线B1D1⊂平面BB1D1D,所以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3)(4)都正确,因为AD∥B1C1且AD=B1C1,所以四边形AB1C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1,C1,D共面.三、解答题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C1和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与平面ABCD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析]如图,在平面AA1D1D内,延长D1F,因为D1F与DA不平行,因此D1F与DA必相交于一点,设为P,则P∈FD1,P∈AD.又因为D1F⊂平面BED1F,DA⊂平面ACD,所以P∈平面BED1F,P∈平面ABCD.所以P∈(平面BED1F∩平面ABCD),即P为平面BED1F与平面ABCD的公共点.又B为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公共点,所以连接PB,PB即为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交线.B组·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空间中四点可确定的平面有( D )A.1个B.3个C.4个D.1个或4个或无数个[解析]当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经过这四个点的平面有无数个;当这四个点为三棱锥的四个顶点时,可确定四个平面;当这四个点为平面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时,确定一个平面;当其中三点共线于l,另一点不在直线l上时,也确定一个平面,故选D.2.(多选)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CD )A.P∈a,P∈α⇒a⊂αB.a∩b=P,b⊂β⇒a⊂βC.a∥b,a⊂α,P∈b,P∈α⇒b⊂αD.α∩β=b,P∈α,P∈β⇒P∈b[解析]当a∩α=P时,P∈a,P∈α,但a⊂/α,∴A错;a∩β=P时,B错;如图∵a∥b,P∈b,∴P∈/a,∴由直线a与点P确定唯一平面α,又a∥b,由a与b确定唯一平面β,但β经过直线a与点P,∴β与α重合,∴b⊂α,故C 正确;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D正确,故选CD.3.经过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的平面( C )A.有且只有1个B.有且只有3个C.有无数个D.只有0个[解析]因3个点在同一条直线,所以经过该直线的平面都满足条件,故选C.4.(多选)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DB的中点,直线A1C交平面C1BD于点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A.C1,M,O三点共线B.C1,M,O,C四点共面C.C1,O,A,M四点共面D.D1,D,O,M四点共面[解析]连接A1C1,AC,则AC∩BD=O,A1C∩平面C1BD=M,所以三点C1,M,O在平面C1BD与平面ACC1A1的交线上,即C1,M,O三点共线,所以选项A,B,C均正确,D不正确.二、填空题5.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于点O,A、B∈l,C、D∈α,且AC∥BD,则O、C、D三点的位置关系是共线 .[解析]∵AC∥BD,∴AC与BD确定一个平面,记作平面β,则α∩β=直线CD.∵l ∩α=O ,∴O ∈α.又∵O ∈AB ⊂β,∴O ∈直线CD ,∴O 、C 、D 三点共线.6.给出以下结论:①和一条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③有三个不同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确定三个平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0 .[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D 与A ′B ′都与直线AA ′相交,但是直线AD 与A ′B ′不在同一平面内,故①错误;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直线AB ,AD ,AA ′两两相交,但是这三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故②错误;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两个平面可有无数个公共点,只有当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时,两个平面才重合,故③错误;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也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④错误.综上可知,正确结论的个数是0.三、解答题7.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A 1,D 1C 1的中点,过D ,M ,N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 .(1)画出直线l 的位置;(2)设l ∩A 1B 1=P ,求线段PB 1的长.[解析] (1)延长DM 交D 1A 1的延长线于E ,连接NE ,则NE 即为直线l 的位置.(2)∵M 为AA 1的中点,AD ∥ED 1, ∴AD =A 1E =A 1D 1=a .∵A 1P ∥D 1N ,且D 1N =12a ,∴A 1P =12D 1N =14a ,于是PB 1=A 1B 1-A 1P =a -14a =34a .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 [解析] (1)分别连接EF ,A 1B ,D 1C , ∵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EF ∥A 1B 且EF =12A 1B .又∵A 1D 1綊B 1C 1綊BC ,∴四边形A 1D 1CB 是平行四边形, ∴A 1B ∥CD 1,从而EF ∥CD 1.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E ,F ,D 1,C 四点共面. (2)∵EF 綊12CD 1,∴直线D 1F 和CE 必相交.设D 1F ∩CE =P , ∵D 1F ⊂平面AA 1D 1D ,P ∈D 1F ,∴P ∈平面AA 1D 1D . 又CE ⊂平面ABCD ,P ∈EC ,∴P ∈平面ABCD , 即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AA 1D 1D 的公共点. 而平面ABCD ∩平面AA 1D 1D =直线AD ,∴P ∈直线AD (公理3),∴直线CE ,D 1F ,DA 三线共点.。
高三立体几何易错知识点
高三立体几何易错知识点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而立体几何作为数学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常是学生们头疼的难点之一。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常常占据比较大的分值,因此,掌握立体几何的易错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一、平行四边形的属性对于平行四边形,许多同学常常会忽略它的重要属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结论。
首先,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这是因为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性质,对边相等。
其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它是一个几何形状。
最后,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四边形,而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二、立体几何中的体积计算在立体几何中,计算体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几何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等。
对于这些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学生们常常容易混淆或者忽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非常简单。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而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其次,对于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需要考虑底面积和高。
对于圆锥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对于圆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计算体积时,需要保持单位一致。
比如,底面积的单位为平方厘米,高的单位为厘米,那么体积的单位就是立方厘米。
三、立体几何中的相似比例关系相似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常常与比例关系相连。
在求解问题时,对于相似的几何体,我们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来得到答案。
相似的几何体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所有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比如,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这个特性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单位一致的问题。
如果两个几何体相似,那么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保持单位一致,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球体的性质与计算球体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特殊几何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专题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技法课件
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SD。由题意知
,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 ,易证 ⊥
。
因为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SD,可得
2
2
2
2
2
2
+ = + = = 。
在 ∆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 ⊥SD.由 ∩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D.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则另一
个平面也与第三个平面垂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
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解:对于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
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异面、平行,因此不一定是
互相平行。
对于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有平行、相交、异面,因此不一定是互相平行。
对于C,如图3所示,平面ABC与平面ABE都垂直
平面BCE,但平面ABC与平面ABE相交 。D是正
确的。
说明
这种方法用的比较少,在理论中行得通,
在实践中,针对性的题比较少。
四、向量法
已知两个平面α,β,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垂线在平面BDM内.
(1)如图所示,取EC的中点F,连接DF.
∵EC⊥平面ABC,
∴EC⊥BC,
又由已知,易得DF∥BC,
∴DF⊥EC.
在Rt△EFD和Rt△DBA中,EF=EC=BD,
且由已知,易得FD=BC=AB,
∴Rt△DFE≌Rt△ABD,故ED=DA.
(2)取CA的中点N,连接MN,BN,
则MN∥EC,又BD∥CE,且MN=EC,又BD=CE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4平行关系 直线与平面平行素养作业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4.1A 组·素养自测一、选择题1.若l ∥α,m ⊂α,则l 与m 的关系是( D ) A .l ∥m B .l 与m 异面 C .l 与m 相交D .l 与m 无公共点[解析] l 与α无公共点,∴l 与m 无公共点. 2.下列结论:①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B ) A .0个 B .1个 C .2个D .3个[解析] ①中,直线可能与平面相交,故①错;②是正确的;③中,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故③错.3.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边AB ,AD 上的点,且AEEB =AFFD =14,又点H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则( B )A .BD ∥平面EFGH ,且四边形EFGH 是矩形B .EF ∥平面BCD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C .HG ∥平面ABD ,且四边形EFGH 是菱形 D .EH ∥平面ADC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由AE EB =AF FD =14知,EF ∥BD ,且EF =15BD ,又∵EF ⊂/平面BCD ,BD ⊂平面BCD ,∴EF ∥平面BCD ,又点H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HG ∥BD 且HG =12BD ,∴EF∥HG且EF≠HG,故选B.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AA1和BB1的中点,过EF的平面EFGH 分别交BC和AD于点G,H,则GH与AB的位置关系是( A )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解析]由长方体性质知:EF∥平面ABCD,∵EF⊂平面EFGH,平面EFGH∩平面ABCD=GH,∴EF∥GH.又∵EF∥AB,∴GH∥AB.5.(多选)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平行的是( BCD )[解析]B选项中,AB∥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C选项中,AB ∥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D选项中,AB∥NQ,且AB⊂/平面MNQ,NQ ⊂平面MNQ,则AB∥平面MNQ.故选BCD.6.如图,已知S为四边形ABCD外一点,G、H分别为SB、BD上的点,若GH∥平面SCD,则( B )A.GH∥SAB.GH∥SDC.GH∥SC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GH∥平面SCD,GH⊂平面SBD,平面SBD∩平面SCD=SD,∴GH∥SD.二、填空题7.如图,在五面体FEABCD中,四边形CDEF为矩形,M、N分别是BF、BC的中点,则MN与平面ADE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解析]∵M、N分别是BF、BC的中点,∴MN∥CF.又四边形CDEF为矩形,∴CF∥DE,∴MN ∥DE.又MN⊂/平面ADE,DE⊂平面ADE,∴MN∥平面ADE.8.已知直线b,平面α,有以下条件:①b与α内一条直线平行;②b与α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③b与α无公共点;④b不在α内,且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其中能推出b∥α的条件有②③④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解析]①中b可能在α内,不符合;②和③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④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都能推出b∥α.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过A,C,B1三点的平面与底面A1B1C1D1的交线为l,则l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解析]∵平面ABCD∥平面A1B1C1D1,AC⊂平面ABCD,∴AC∥平面A1B1C1D1.又平面ACB1经过直线AC与平面A1B1C1D1相交于直线l,∴AC∥l,又∵AC∥A1C1,∴l∥A1C1.三、解答题1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E,G分别是B1D1,BC,SC的中点.求证:直线EG ∥平面BDD 1B 1.[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SB . ∵E 、G 分别是BC 、SC 的中点, ∴EG ∥SB .又∵SB ⊂平面BDD 1B 1,EG ⊂/平面BDD 1B 1, ∴直线EG ∥平面BDD 1B 1.B 组·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E 、F 分别是SB 、SC 上的点,且EF ∥平面ABC ,则( B )A .EF 与BC 相交B .EF ∥BC C .EF 与BC 异面D .以上均有可能[解析] ∵EF ⊂平面SBC ,EF ∥平面ABC ,平面SBC ∩平面ABC =BC ,∴EF ∥BC . 2.不同直线m 、n 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结论: ①⎭⎪⎬⎪⎫α∥βm ⊂α⇒m ∥β;②⎭⎪⎬⎪⎫m ∥n m ∥β⇒n ∥β;③⎭⎪⎬⎪⎫m ⊂αn ⊂β⇒m ,n 异面.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C ) A .0个 B .1个 C .2个D .3个[解析] ∵α∥β,∴α与β没有公共点. 又∵m ⊂α,∴m 与β没有公共点,∴m ∥β,故①正确,②③错误.3.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M =2MA 1,BN =2NB 1,过MN 作一平面交底面三角形ABC 的边BC ,AC 于点E ,F ,则( B )A .MF ∥NEB .四边形MNEF 为梯形C .四边形MNEF 为平行四边形D .A 1B 1∥NE[解析] ∵在□AA 1B 1B 中,AM =2MA 1,BN =2NB 1,∴AM 綊BN ,∴MN 綊AB .又MN ⊂/平面ABC ,AB ⊂平面ABC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MNEF ,平面MNEF ∩平面ABC =EF ,∴MN ∥EF ,∴EF ∥AB ,显然在△ABC 中EF ≠AB ,∴EF ≠MN ,∴四边形MNEF 为梯形.故选B .二、填空题4.如图,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四边上的点,它们共面,且AC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AC =m ,BD =n ,则当四边形EFGH 是菱形时,AE EB = m n .[解析] ∵AC ∥平面EFGH , ∴EF ∥AC ,HG ∥AC ,∴EF =HG =BEABm . 同理,EH =FG =AE AB n ,∴BE AB m =AE ABn , ∴AEEB =m n .5.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A 1中点,点P 在侧面BCC 1B 1上运动,当点P 满足条件 P 是CC 1中点(答案不唯一) 时,A 1P ∥平面BCD .[解析] 如图,取CC 1中点P ,连接A 1P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A1P∥平面BCD.三、解答题6.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由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证:BD∥平面FGH.[证明]如图,连接DG,CD,设CD∩GF=O,连接OH.在三棱台DEF-ABC中,由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且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则O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OH∥BD.因为OH⊂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BD∥平面FGH.7.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中,四边形AA1B1B,ADD1A1,ABCD均为正方形,E为B1D1的中点,过A1,D,E的平面交CD1于F.证明:EF∥B1C.[解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1B1∥AB∥DC,且A1B1=AB=DC,所以四边形A1B1CD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1C∥A1D.又A1D⊂平面A1DFE,B1C⊂/平面A1DFE,于是B1C∥平面A1DFE.又B1C⊂平面B1CD1,平面A1DFE ∩平面B1CD1=EF,所以EF∥B1C.。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66.1柱锥台的侧面展开与面积课件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 2 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
多面体
侧面展开图
侧面积公式
直棱柱
S 直棱柱侧=_c_h__ c—底面周长,h—高
多面体 正棱锥
侧面展开图
侧面积公式
S 正棱锥侧=12ch′ c—底面周长, h′—棱
侧面积公式
S 正棱台侧=12(c1+c2)h′ c1,c2—上、下底面周长 h′—棱台侧面的高
2.如何求一个斜棱柱的侧面积? 提示:求出各侧面的面积,各侧面的面积之和就是斜棱柱的侧面 积.
2.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斜三棱柱的侧面积也可以用 cl 来求解,其中 l 为侧棱长,c 为
底面周长.
()
(2)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3)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 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
∴S 表=π·EC·DC+π(EC+AB)·BC+π·AB2=4 2π+35π+25π =60π+4 2π.
NO.3 当堂达标·夯基础
1.已知某长方体同一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 1,2,3,则该长 方体的表面积为( )
A.22 B.20 C.10 D.11 A [所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S=2×(1×2)+2×(1×3)+2×(2×3) =22.]
圆柱的侧面积是 2πS.
()
[提示] (1)错误.若斜三棱柱的侧面多边形的高与侧棱长 l 不相 等时,不能用公式 cl 来求解.
(2)正确. (3)错误.圆柱的侧面积是 4πS. [答案] (1)× (2)√ (3)×
NO.2
合作探究·释疑难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 1 旋转体的侧面积 【例 1】 (教材北师版 P238 例 1 改编)设圆台的高为 3,在轴截面 中,母线 AA1 与底面圆直径 AB 的夹角为 60°,且轴截面的一条对角 线垂直于腰,求圆台的侧面积.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6.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二
6.3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达标练1.如图,各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内接于一个球,则经过球心的一个截面图形可能是(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2.已知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的所有棱长都是6,则该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21π B.42πC.84πD.84图,M ,N 为上下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O 为MN 的中点,即外接球球心.因为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的所有棱长都是6,AM=23√62-32=2√3,OM=3,球半径R=OA=√(2√3)2+32=√21,该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4π×(√21)2=84π.3.两个球的半径相差1,表面积之差为28π,则它们的体积和为 .R ,r ,则{R -r =1,4πR 2-4πr 2=28π,所以{R =4,r =3. 所以体积和为43πR 3+43πr 3=364π3.4.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则正方体的棱长为 .R ,正方体棱长为a ,则V 球=43πR 3=92π,得到R=32,正方体体对角线的长为√3a=2R ,则a=√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3. √35.某组合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它的中间为圆柱体,左右两端均为半球体,若图中r=1,l=3,试求该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S=4πr 2+2πrl=4π×12+2π×1×3=10π.该组合体的体积V=3πr 3+πr 2l=43π×13+π×12×3=13π3.能力提升练1.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 cm 的球面上,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cm,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 ) A.2+4√2(cm 2) B.8+16√2(cm 2) C.4+8√2(cm 2)D.16+32√2(cm 2)h ,则由题意及球的性质可得,√22+22+ℎ2=2R=4,所以h=2√2(cm),所以该棱柱的表面积为2×22+4×2×2√2=8+16√2(cm 2),故选B .2.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6 cm 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 ) A.1 cm B.2 cm C.3 cm D.4 cmr ,则由3V 球+V 水=V 柱,可得3×43πr 3+πr 2×6=πr 2×6r ,解得r=3.3.(2019浙江温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文,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内有一个内切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则圆柱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为 ,圆柱的表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圆柱底面半径r=球的半径R ,圆柱的高h=2R ,则V 球=43πR 3,V 柱=πr 2h=π·R 2·2R=2πR 3,所以V 柱V 球=2πR 343πR 3=32.S 球=4πR 2,S 柱=2πr 2+2πrh=2πR 2+2πR ·2R=6πR 2.所以S 柱S 球=6πR 24πR 2=32.32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4 cm,该纸片上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O.E ,F ,G ,H 为圆O 上的点,△ABE ,△BCF ,△CDG ,△ADH 分别是以AB ,BC ,CD ,DA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AB ,BC ,CD ,DA 为折痕,折起△ABE ,△BCF ,△CDG ,△ADH ,使得E ,F ,G ,H 重合,得到一个四棱锥.当AB=2 cm 时,该四棱锥的表面积为 ;该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OE 交AB 于点I ,设E ,F ,G ,H 重合于点P ,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OI=1,IE=3,AE=√10,设该四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Q ,半径为R ,则OC=√2,OP=√10-2=2√2,则R 2=(2√2-R )2+(√2)2,解得R=2√2,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2√2)2=252πcm 2,该四棱锥的表面积为4×12×2×3+2×2=16cm 2.2252π cm 2素养培优练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体各条棱都相切,第三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a ,三个球的半径依次为R 1,R 2,R 3,则有2R 1=a ,R 1=a2,√2a=2R 2,R 2=√22a ,√3a=2R 3,R 3=√32a ,所以R 1∶R 2∶R 3=1∶√2∶√3.所以S 1∶S 2∶S 3=R 12∶R 22∶R 32=1∶2∶3.即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2∶3.。
高二数学 专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六个混淆易错点)(解析版)
专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六个混淆易错点)易错点1对空间向量的运算理解不清1.在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A BCD -中,点M 满足()1AM xAB y AC x y AD =++--,点N 满足()1DN DB DC λλ=-- ,当线段AM 、DN 的长度均最短时,AM AN ⋅= ()A .23B .23-C .43D .43-【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得到M ∈平面BCD ,N ∈直线BC ,从而求得,AM DN 最短时,得到M 为BCD △的中心,N 为BC 的中点,求得AM 的长,结合向量的运算公式,即可求得AM AN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因为(1)AM x AB y AC x y AD =++-- ,()1DN DB DC λλ=--,可得M ∈平面BCD ,N ∈直线BC ,当,AM DN 最短时,AM ⊥平面BCD ,且DN BC ⊥,所以M 为BCD △的中心,N 为BC 的中点,如图所示,又由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所以13NM DN ==AN =所以3AM =,因为AM ⊥平面BCD ,所以AM MN ⊥,所以Rt ANM △中,6223cos 332AM MAN AN ∠===,所以326222cos 333AM AN AM AN MAN ⋅=⋅∠=⨯=⨯ 故选:A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共线.②向量a ,b ,c共面,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③如果三个向量a ,b ,c不共面,那么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a yb zc =++.④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而c a b λμ=+(,λμ∈R 且0λμ≠),则{},,a b c 是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A .0B .1C .2D .3【答案】B【分析】举例0b =,判断①,由向量共面的定义判断②,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判断③,由共面向量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判断④.【详解】①当0b = 时,a 与c不一定共线,故①错误;②当a ,b ,c共面时,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于同一平面,或在同一平面内,故②错误;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知③正确;④当a ,b 不共线且c a b λμ=+时,a ,b ,c 共面,故④错误.故选:B .3.以下命题:①若//a b r r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λa b = ;②若a b b c ⋅=⋅r r r r,则a c = 或0b = ;③若{},,a b c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b c c a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④()()()()a b c d d c b a ⋅⋅⋅=⋅⋅⋅ 一定成立.则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答案】C【分析】由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判断①;由数量积判断②;由基底的概念判断③;由数量积的性质判断④【详解】对于①:根据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a b r r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λa b = ,其中0b ≠r r;这里没有限制b,所以①错误;对于②:cos ,,cos ,a b a b a b b c b c b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若a b b c ⋅=⋅r r r r ,则cos ,cos ,a a b c b c ⋅=r r r r r r ,即只要a 在b 上的投影与c 在b 上的投影相等即可,故②错误;对于③:若{},,a b c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c不共面,则,,a b b c c a +++ 也不共面,则{},,a b b c c a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故③正确;对于④:因为,a b b a c d d c ⋅=⋅⋅=⋅,所以()()()()a b c d d c b a ⋅⋅⋅=⋅⋅⋅ ,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有2个,故选:C4.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空间向量(),0,0a b a b ≠≠ ,若a b ⊥ ,则0a b ⋅=;②若空间四个点P ,A ,B ,C ,1344PC PA PB =+,则A ,B ,C 三点共线;③已知向量(1,1,)a x = ,(3,,9)b x =- ,若310x <,则,a b 〈〉为钝角;④任意向量,,a b c 满足()()a b c a b c ⋅⋅=⋅⋅.A .4B .3C .2D .1【答案】C【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平行的意义及坐标表示、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对各命题逐一判断即可.【详解】对于①,因0,0a b ≠≠ ,a b ⊥ ,则·0a b =,①正确;对于②,因1344PC PA PB =+ ,则1144PC PA - =3344PB PC -,即3AC CB = ,即A 、B 、C 三点共线,②正确;对于③,a b ⋅ =10x -3,若,a b 〈〉 为钝角,则0a b ⋅< ,且a 与b 不共线,由0a b ⋅<得310x <,当//a b 时,1139xx ==-,即3x =-,由a 与b 不共线得3x ≠-,于是得当310x <且3x ≠-时,,a b 〈〉为钝角,③错误;对于④,()a b c ⋅⋅ 是c 的共线向量,而()a b c ⋅⋅是a 的共线向量,④错误,综上可知,①②正确.故选:C5.(多选)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A .若{},,a b c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b c +r r r r 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B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4,3P -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是()2,4,3---C .若空间四个点P ,A ,B ,C 满足1344PC PA PB =+,则A ,B ,C 三点共线D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3,4m =-u r ,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2,6,n k =--r.若//αβ,则8k =【答案】ACD【分析】根据三个向量是否共面判断A ,由点关于坐标面的对称判断B ,由向量的运算确定三点共线可判断C ,根据向量共线求参数可判断D 。
立体几何问题常见的典型错误及应对策略
@评价^ 立体几何问题常见的典型错误及应对策略王淼生#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 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优化数学思维品 质.但在命制或解答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 至专家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典型错误.与高中数学 中其他知识模块不同的是,立体几何中出现的错误的 主要根源在于概念掌握不清.寻觅有效应对并减少乃 至杜绝这些错误的策略成为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从教三十余年,最大、最深的感受就是概念 及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是数学之魂、数学之根.笔 者近年来对高中数学主要知识模块(如三角、数列等)及核心概念(如定积分、基本(均值)不等式等)在教 授或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典型错误进行深度剖析,有幸先后发表拙文[1] ~[1〇]等,其中文[3]、[6]、[7]全文转载在人大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上. 笔者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渴望并继续将高中数学主要 知识模块及核心概念中常见、主要的典型错误归类,为师生奉献一份实用且珍贵的资料,让考生会且对、X#且全.基于这一心愿,本文在文[4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立体几何问题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应对策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书写不规范而导致错误【案例1】(注:这类案例在作业与考试中随处可见,囿于篇幅所限,此处略去具体案例)典型错误:证明过程中缺少关键词“相交直线”“直线在平面内”“在平面外'等等•应对策略:教师们批改作业时叹声一片:“为何这样粗心呢?为何不守规矩呢?……”其实教师并非责怪学生不会解答某一类试题,而是惋惜学生书写不规范,也就是常说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立体几何中,像这类因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常见典型错误主要有:①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没有强调“两条相交 直线”;②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时,没有强调“两条相交 直线”;③ 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没有强调“平面内一 条直线、平面外一条直线”;*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视角下的概念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50464)研究成果.**王淼生,单位系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厦门市杰出教师.68备考教学0)④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以为利用空间向量 (基底法或坐标法)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 数量积为零即可,而没有强调“这条直线在平面外”.此外还有翻折问题中没有交代翻折前后角度及 距离是否变化;过点作平面垂线时没有铺垫两个平面 垂直,等等.2. 解答不严谨而导致错误【案例2】(注:这类案例在作业与考试中比比皆 是,囿于篇幅所限,此处略去具体案例)典型错误:求解三类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 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没有指明,更没有强 调所求角的取值范围.应对策略:教师们阅卷时痛心疾首:“这种问题天 天在强调!都已经讲过N 遍……”其实教师心塞的是 千叮咛、万嘱咐要特别注意立体几何中三类角的取值 范围,可学生在具体实施操作时根本就不顾及.像这 类因解答不严谨而导致的常见典型错误主要有:①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把角写成钝角或余弦值为负数;② 通过平移直线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往往说“则 就是……”,而没有指明“则(或其补角)就是……”;③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把角写成钝角或余弦值为负数;④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一律看作锐角或者钝 角,而不会依据题意、图形先判断角的范围.此外还有不按右手法则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 标明坐标轴;不加论证就默认三条直线两两垂直而建 系,等等.如果说上述两类典型错误的根源在于书写不规 范、论证不严谨,那么立体几何问题中,更多的错误根 源在于概念混淆、模糊不清.3. 对“平面”理解不透而导致错误【案例3】一个正四棱锥和一个正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将它们的一个三角形面重合在一起拼接 成一个新的几何体,则新的几何体是()A .五面体B .六面体C .七面体D .八面体典型错误:命题专家认为有两个面重合,且重合 后“淹没”在新的空间几何体里面而“看不见”,因此 拼接得到的新几何体共有5 +4 -1 -1 = 7个面,即七面 体,故选C .错因及应对策略:案例3是一道美国竞赛试题, 那新的几何体到底有多少个面呢?请看:设满足条件的正四棱锥A与正四面体中的A 山重合,不难求得二面角与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分别为cos a = -f ,COS 0= ^■,故有= 即正四棱锥的面B y 与正四面体山的面在同一平面上, 同理可证正四棱锥的面C W 与正四面 体山M C 的面A 4'也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根据题意 可构成一个三棱柱,即为五面体,如图1,故选A .图1“平面”是不加以定义而直接描述的概念,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最原始的概念.不少学生认为“平面” “简单”得可有可无,不少教师认为它“容易”得可讲 可不讲.事实上,“平面”是构建空间几何体最基本的 “原材料”,是一切空间图形的“基石”,因此必须舍得 花时间、花精力,采用“温火”方式细细“咀嚼”并贯穿 整个立体几何始终,方能品出其中内涵.4.因“凸凹”模糊不清而导致错误 【案例4】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从中,36^ = 2^l 2拉 = ^X,连接E F ,F B ,E D ,,则几何体EFQ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典型错误1:如图2所示,由已知可得C = 4,求学^69C ,= 3,则心£F C i = 6,、■; = 18,依据台体体积公式可得V e f c _dbc = -^~x 6x (6+I S +^/6x 18 ) = 48 + 12v ^".◎评价D x Ecx图2典型错误2:连接仰,E C ,将几何体E F Q -/^C 分割成三棱锥扭X :和四棱锥E -BCC ,,如图3所 示.由已知可得心£ = 4,(:,=3,依据锥体体积公式 可得图3错因及应对策略:上述两种解法看似正确,结果 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 “擒贼先擒王既然是求 空间几何体体积,那么必须从多面体概念“由若干个 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多面体”入手.多面体 的概念看似极其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却十分不易.我们顺着典型错误1的思路,即按棱台处理.要 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来计算体积,首先几何体EFCi -必须是多面体,那这个几何体是多面体吗?显 然,由图2可知、A M C 、四边形DCC '、四边形5CC ,都是平面图形,但四边形根本就不是 平面四边形,为什么?我们从反证法视角来看:若四 边形是平面四边形,由于平面M C i )与平面 山仏平行,依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与平行,又与平行,则E F 与平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C = 4,C ,= 3.因此四边形B m F 不是平面四边形,当然几何体E F Q -Z )M不可能是多面体.既然不是多面体,那更不可能是棱台,这 正是上述典型错误1的根源所在.事实上,棱台可以视为用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 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既然棱台的“祖 宗”是棱锥,那么棱台就可以还原为棱锥,即棱台各条 侧棱延长后必然相交于一点.我们从逆否命题视角来看:若侧棱延长不相交于一点,那么就不是棱台.为此 我们假设的延长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则P 点必然在直线C Q 上,利用相似的性质可得PC , _FC x_3 PC , _EC X_ A、3 _4出现矛盾!故几何体E F Q -D B C 不可能是棱台, 再一次说明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初看典型错误2似乎正确,其实不然!因为由图 4发现几何体-D B C 其实是凹多面体,而上述典 型错误2本质上默认了所求几何体E F q -D B C 是凸 多面体,这正是上述典型错误2的症结所在.那正确 解法是什么呢?请看:连接,将几何体E F Q -D B C 分割成三棱 锥和四棱锥,如图4所示.由已知可得C '= 4,Q F = 3,依据锥体体积公式可得图4这一凸一凹正好相差6,这就是为何上述典型错 误2比正确解答的结果多6的原因所在.7〇EhM^目前各种版本教科书上呈现的几何体大多是凸多面体(注:教科书中的面积及体积公式也是针对凸多面体而言的),因此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误 以为多面体都是凸多面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 明确指出并非所有几何体都是凸多面体,并适当举 一些凹多面体案例让学生辨析,同时恳请教科书主 编在再版时适当添加凸多面体概念,这样可以更加 有效地降低这些错误发生的概率.正如文[6]所 言,剖析概念就是“照镜子”,即深刻反思教师概念 教学中的失误之处,诚恳看作检查自己教学效果的 一面镜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剖析概念也是“治 病根”,即顺着思路,追根溯源,深究错误起因、深 挖错误根源,从本源上找出“元凶”、铲除“土壤”、肃清“根基”,真正巩固概念.类似错误经常发生在对复杂空间几何体分割或补体中.5."正棱柱”概念一知半解而导致错误【案例5】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底面C. 底面是菱形,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典型错误:几乎绝大部分考生不假思索地否定C 或D而毫不犹豫地选择A或B.错因及应对策略:案例5是某地高三模拟试题,是依据教材习题改编而来,看似简单但得分的统计结 果让人大跌眼镜,仅仅不到5%的学生答对!为什么?因为正棱柱定义明确要求底面必须是正多边形.殊不 知,正方形就是特殊的菱形,就是菱形与矩形的“交 集'况且正棱柱还有一个“致命”条件,即必须满足是 直棱柱,A中“两个侧面是矩形”并不能保证侧棱与底 面垂直;同理B中“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也不能确保 侧棱与底面垂直,因而A和B都是错误的.其实只要 将A与B条件中添加两个汉字“相邻”,那么都是正 确的.因为“相邻两个侧面是矩形”与“相邻两个侧面 垂直于底面”的棱柱都可以证明是直棱柱,鉴于此,选 择支D必然是直棱柱,但是其底面可能是菱形,故只能选择C.由C中条件“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 垂直”不仅容易证明侧棱与底面垂直,而且还可以得 到底面四边形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结合已知“底面是 菱形”,则底面是正方形,因此选择支C才是正确的.概念是数学的细胞,概念是数学的灵魂,概念是 形成数学能力的根基,唯有厘清概念才是解决问题的 法宝.类似错误也常见于正棱锥、正棱台的有关问题 中,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6.难以构造恰当模型而导致错误【案例6】已知a,6是两条异面直线,以下四个 命题:① 过不在^ 6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个平面与^ 6都平行;② 过不在a,6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a, 6都相交;③ 过不在a,6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a, 6都平行;④ 过a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与6平行.其中假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典型错误:学生普遍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认为 命题①与命题②是真命题.错因及应对策略:面对案例6,很多考生几乎无 从下手,一会儿感觉上述命题都是真命题,可又无法 严密论证;一会儿感觉上述命题都是假命题,可又举 不出反例,只能瞎蒙.某地曾将案例6作为招聘教师 的考题,结果90%的教师答错.事实上,新课标教科 书与原来教科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编排顺 序上,更凸显在课改理念上.新课标教科书自始至终 贯彻“直观感知、动手操作、论证推理、度量计算”的 理念,其中将“直观感知”突出体现在最熟悉、最简 单、最有效的“长方体”模型上.因此在解决立体几何 问题,尤其是涉及异面直线的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牢 记“长方体”这一最佳、最美载体,正可谓“得长方体 者得立体几何天下也其实,对于①,如图5所示,我们把棱皂R所 在直线分别看作异面直线《,6,确实存在过不在异面备考教学0)71直线a,6上的某些点,可以作一个平面与a,6都平行.比如过长方体从的棱C Q上的点M (不包括端点)所作的平行于平面的平面M7VP(?都满足条件.那么究竟有哪些点不满足呢?我 们知道对于异面直线a,6来说,必然存在一对分别过 a,6的平行平面a(即为平面皂),(即为平面 ABC/)),此时只要点F落在平面a或平面0内(如图6 所示),那么过点F就不能得到满足题意的平面,故① 是假命题.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且心 中明白到底哪些点满足、哪些点不满足.学生一旦掌 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错误.◎评价对于②,同理可得当F e平面从C D或点F e平 面皂仏Q仏(如图6所示),不可能作一条直线同时与 a,6都相交.至于③,利用反证法可以立即予以否定.④的本质就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将直线6平移到直线6',且直线6'与直线a相交,此时相交直线确定 唯一的平面,即为所求作的唯一平面(如图7所示),故④是真命题.因此假命题的序号为①②③.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主编在书首“主编寄语”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清楚的.清楚的前提,清楚的推理,得出清楚的结论.数学中的命题,对就是对,错就是 错,不存在丝毫的含糊.阐述数学概念,既可以从正面 给予严密论证,也可以从反面结合模型(即反例)进行 否定,这样一正一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从而实现 概念清晰化、准确化、精致化.72 k h___7.无法与其他知识综合运用【案例7】如图8所示,在A从(:中,从= BC= 2, Z从C= 120。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章末综合提升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1
第6章立体几何初步类型1 平面的根本性质与应用1.证明点共线问题的常用方法根本事实法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根本事实3证明这些点都在交线上同一法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证明假如干线共点的根本思路是先找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再证明其他直线都经过该点.而证明直线过该点的方法是证明点是以该直线为交线的两个平面的公共点.3.证明点、直线共面问题的常用方法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1C1,B1C1的中点,AC ∩BD=P,A1C1∩EF=Q,直线A1C与平面BDEF的交点为R.(1)证明:B,D,E,F四点共面.(2)证明:P,Q,R三点共线.(3)证明:DE,BF,CC1三线共点.[证明](1)连接B1D1,因为EF是△D1B1C1的中位线,所以EF∥B1D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D1綊BD,所以EF∥BD.所以EF,BD确定一个平面,即B,D,E,F四点共面.(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A1ACC1确定的平面为α,又设平面BDEF为β,因为Q∈A1C1,所以Q∈α.又因为Q∈EF,所以Q∈β.如此Q是α与β的公共点,同理,P点也是α和β的公共点,所以α∩β=PQ.又因为A1C∩β=R,所以R∈A1C.所以R∈α且R∈β.如此R∈PQ.故P,Q,R三点共线.(3)因为EF∥BD,且EF≠BD,所以DE与BF一定相交,设交点为M,因为BF⊂平面BCC1B1,DE⊂平面DCC1D1,且平面BCC1B1∩平面DCC1D1=CC1,所以M∈CC1,所以DE,BF,CC1三线共点.[跟进训练]1.如图,ABCD-A1B1C1D1是长方体,O是B1D1的中点,直线A1C交平面AB1D1于点M,如此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A.A,M,O三点共线B.A,M,O,A1不共面C.A,M,C,O不共面D.B,B1,O,M共面A[连接A1C1,AC,如此A1C1∥AC,所以A1,C1,C,A四点共面,所以A1C⊂平面ACC1A1,因为M∈A1C,所以M∈平面ACC1A1,又M∈平面AB1D1,所以M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B1D1的交线上,因为平面ACC1A1∩平面AB1D1=AO,所以M∈AO,所以A,M,O三点共线.]类型2 平行问题(1)证明线线平行的依据①平面几何法(常用的有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②根本事实4;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④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⑤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①定义;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3)证明面面平行的依据①定义;②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④面面平行的传递性.【例2】 如下列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B ⊥平面ABCD ,MA ∥PB ,PB =2MA .在线段PB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平面AFC ∥平面PMD ?假如存在,请确定点F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当点F 是PB 的中点时,平面AFC ∥平面PMD ,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 和BD 交于点O ,连接FO ,如此PF =12P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BD 的中点.∴OF ∥PD . 又OF ⊄平面PMD ,PD ⊂平面PMD , ∴OF ∥平面PMD .又MA ∥PB ,MA =12PB ,∴PF ∥MA ,PF =MA .∴四边形AFPM 是平行四边形. ∴AF ∥PM .又AF ⊄平面PMD ,PM ⊂平面PMD . ∴AF ∥平面PMD .又AF ∩OF =F ,AF ⊂平面AFC ,OF ⊂平面AFC . ∴平面AFC ∥平面PMD . [跟进训练]2.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如此如下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①假如α⊥γ,β⊥γ,如此α∥β; ②假如m ∥n ,m ∥α,如此n ∥α;③假如α∩β=n ,m ∥α,m ∥β,如此m ∥n ; ④假如m ⊥α,m ⊥n ,如此n ∥α.③[对于①,假如α⊥γ,β⊥γ,如此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垂直或平行,故①错误;对于②,假如m ∥n ,m ∥α,如此n 可能在α内或平行于α,故②错误;对于③,假如α∩β=n ,m ∥α,m∥β,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以判断m∥n,故③正确;对于④,假如m ⊥α,m⊥n,如此n可能在α内或平行于α,故④错误.]类型3 垂直问题(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如此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根本思想.【例3】如下列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B⊥平面ABCD,AD∥BC,AD=2BC,∠DAB=∠ABP=90°.(1)求证:AD⊥平面PAB;(2)求证:AB⊥PC.[证明](1)因为∠DAB=90°,所以AD⊥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且平面PAB∩平面ABCD=AB,所以AD⊥平面PAB.(2)由(1)知AD⊥AB,因为AD∥BC,所以BC⊥AB.又因为∠ABP=90°,所以PB⊥AB.因为PB∩BC=B,所以AB⊥平面PBC,因为PC⊂平面PBC,所以AB⊥PC.在本例(1)中,假如点E 在棱PD 上,且CE ∥平面PAB ,求PEPD的值.[解]过E 作EF ∥AD 交PA 于F ,连接BF . 因为AD ∥BC ,所以EF ∥BC . 所以E ,F ,B ,C 四点共面. 又因为CE ∥平面PAB ,且CE ⊂平面BCEF ,平面BCEF ∩平面PAB =BF , 所以CE ∥BF ,所以四边形BC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C =12AD .在△PAD 中,因为EF ∥AD , 所以PE PD =EFAD =12,即PEPD =12. 类型4 几何体的外表积和体积(1)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是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2)假如球面上四点P ,A ,B ,C 中PA ,PB ,PC 两两垂直或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可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确定直径解决外接问题.【例4】 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假如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9,如此球O 的外表积为________.36π[如图,连接AO ,OB , ∵SC 为球O 的直径, ∴点O 为SC 的中点,∵SA =AC ,SB =BC ,∴AO ⊥SC ,BO ⊥SC ,∵平面SCA ⊥平面SCB ,平面SCA ∩平面SCB =SC ,∴AO ⊥平面SCB , 设球O 的半径为R ,如此OA =OB =R ,SC =2R .∴V S ABC =V A SBC =13×S △SBC ×AO =13×⎝ ⎛⎭⎪⎫12×SC ×OB ×AO ,即9=13×⎝ ⎛⎭⎪⎫12×2R ×R ×R ,解得R =3,∴球O 的外表积为S =4πR 2=4π×32=36π.][跟进训练]3.《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某某省江陵县X 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275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A .227B .258C .15750D .355113B [圆锥的体积V =13πr 2h =13π⎝ ⎛⎭⎪⎫L 2π2h =L 2h 12π,由题意得12π≈752,π近似取为258,应当选B.]类型5 简单的空间角问题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如此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如此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例5】 四棱锥P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点E 是PB 的中点,如此异面直线AE 与P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3B .23C .33D .23C [设四棱锥P ABCD 的棱长为1,AC ∩BD =O ,如此O 是AC 与BD 的中点,连接OE (图略),又E 是PB 的中点,所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OE ∥PD ,OE =12PD =12,如此∠AEO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E 与PD 所成的角.又△PA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E =32AB =32.易得OA =OB =OC =OD =22,在△OAE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EO =AE 2+OE 2-OA 22AE ·OE =33,即异面直线AE 与P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跟进训练]4.如图,在圆锥PO 中,PO ⊥底面⊙O ,PO =2,⊙O 的直径AB =2,C 是AB ︵的中点,D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POD ⊥平面PAC ; (2)求二面角B -PA -C 的余弦值.[解](1)证明:连接OC .∵PO ⊥底面⊙O ,AC ⊂底面⊙O ,∴AC ⊥PO .∵OA =OC ,D 是AC 的中点,∴AC ⊥OD . 又∵OD ∩PO =O ,∴AC ⊥平面POD . 又∵AC ⊂平面PAC , ∴平面POD ⊥平面PAC .(2)在平面POD 内,过点O 作OH ⊥PD 于点H .由(1)知,平面POD ⊥平面PAC ,又平面POD ∩平面PAC =PD ,∴OH ⊥平面PAC . 又∵PA ⊂平面PAC , ∴PA ⊥OH .在平面PAO 中,过点O 作OG ⊥PA 于点G ,连接HG , 如此有PA ⊥平面OGH , ∴PA ⊥HG .故∠OGH 为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 ∵C 是AB ︵的中点,AB 是直径, ∴OC ⊥AB .在Rt △ODA 中,OD =OA ·sin 45°=22.在Rt △POD 中,OH =PO ·OD PD=PO ·ODPO 2+OD 2=2×222+12=105.在Rt △POA 中,OG =PO ·OA PA=PO ·OAPO 2+OA 2=2×12+1=63. 在Rt △OHG 中,sin ∠OGH =OH OG=10563=155.∴cos ∠OGH =1-sin 2∠OGH =1-1525=105.故二面角B PA C 的余弦值为105.1.(2020·某某卷)假如棱长为2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如此该球的外表积为( )A .12πB .24πC .36πD .144π C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易知2R =3×23=6,所以R =3,于是外表积S =4πR 2=36π,应当选C.]2.(2020·全国Ⅰ卷)埃与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如此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5-14B .5-12C .5+14D .5+12C [由题意知,可将金字塔看成如下列图的正四棱锥S ABCD ,其中M 为AD 的中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连接SM ,SO ,OM ,如此SO ⊥底面ABCD ,SM ⊥AD ,OM ⊥AD ,即正四棱锥S ABCD的高为SO ,侧面△SAD 的高为SM .设底面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SM =h ,如此OM =a2,正四棱锥S ABCD 的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为12ah ,在Rt △SOM 中,SO 2=SM 2-OM 2=h 2-⎝ ⎛⎭⎪⎫a 22=h 2-a 24,以该正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SO 2=h 2-a 24,故12ah =h 2-a 24,化简、整理得4h 2-2ah -a 2=0,得4⎝ ⎛⎭⎪⎫h a 2-2⎝ ⎛⎭⎪⎫h a -1=0,令h a =t ,如此4t 2-2t -1=0,因为t >0,所以t =1+54,即h a =1+54,所以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5+14,应当选C.] 3.(2020·全国Ⅰ卷)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O 1为△ABC 的外接圆.假如⊙O 1的面积为4π,AB =BC =AC =OO 1,如此球O 的外表积为(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A [如下列图,设球O 的半径为R ,⊙O 1的半径为r ,因为⊙O 1的面积为4π,所以4π=πr 2,解得r =2,又AB =BC =AC =OO 1,所以AB sin 60°=2r ,解得AB =23,故OO 1=23,所以R 2=OO 21+r 2=(23)2+22=16,所以球O 的外表积S =4πR 2=64π.应当选A.]4.(2020·某某卷)圆锥的侧面积(单位:cm 2)为2π,且它的侧面展开图为半圆,如此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单位:cm)是________.1[法一:设该圆锥的母线长为l ,因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其面积为2π,所以12πl 2=2π,解得l =2,所以该半圆的弧长为2π.设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如此2πR =2π,解得R =1.法二:设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如此该圆锥侧面展开图中的圆弧的弧长为2πR ,因为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设该半圆的半径为r ,如此πr =2πR ,即r =2R ,所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12·2R ·2πR =2πR 2=2π,解得R =1.] 5.(2020·某某卷)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 cm ,高为2 cm ,内孔半径为0.5 cm ,如此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__________cm 3. 123-π2[正六棱柱体积为6×34×22×2=123,圆柱体积为π⎝ ⎛⎭⎪⎫122·2=π2 所求几何体体积为(123-π2)cm 3,故答案为:123-π2.] 6.(2020·全国Ⅲ卷)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如此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23π[易知半径最大的球即为该圆锥的内切球.圆锥PE 与其内切球O 如下列图,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如此sin ∠BPE =ROP =BE PB =13,所以OP =3R ,所以PE =4R =PB 2-BE 2=32-12=22,所以R =22,所以内切球的体积V =43πR 3=23π,即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23π.]。
立体几何问题中的易错点剖析
立体几何问题中的易错点剖析作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2020年第12期立體几何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常考题型有三视图、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与判断、空间角的计算、动态问题、翻折问题等,其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时一些角度和距离问题也可以用空间向量来解决,较多问题属于基础题,难度适中。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会因认知受限,容易出现错解,本文对立体几何中的易错问题归类剖析,以助同学们解题时能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易错点1——忽视了三视图中的虚线点睛:在三视图中,规定看得见的棱画成实线,看不见的棱要画成虚线,因此,我们在看三视图时一定要看清楚虚实线。
易错点2——混淆了三视图中长度的真正意义例2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4所示(正视图为等腰三角形,俯视图为正方形,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最短棱长为____,最长棱长为 ___ 。
错解:最短棱长为√2;最长棱长为2√2。
错因剖析:将正视图和侧视图中的√2当作了底面边长,实际上,正视图中的√2指的是OA和OC的长,侧视图中的√2指的是OB和OD的长。
正解:根据三视图画出其直观图,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如图5),通过计算,易知最短棱PD及底面边长均为2,最长棱为PB =2√3。
点睛:三视图中的线段长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棱的实际长度,当棱平行于所视方向时,看到的只是一个点,当棱斜对所视方向时,看到的长度小于实际长度,只有当棱垂直所视方向时,它代表的才是实际长度。
易错点3——无法~断翻折问题中角度的大小变化例3 如图6,在矩形ABCD中,AB =4,AD=3,E为边AD上的一点,DE=1,现将△ABE沿直线BE折成△A' BE,使得点A'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在四边形BCDE内(不含边界),设二面角A '-BE-C的大小为θ,直线A'B,A'C与平面BCDE所成的角分别为a,β,则()。
高中数学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6.6.1柱锥台的侧面展开与面积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第二册
§6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6.1柱、锥、台的侧面展开与面积(15分钟30分)1。
已知某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该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A.7 B。
6 C。
5 D.3【解析】选A。
设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r,则另一底面的半径为3r.由S侧=3π(r+3r)=84π,解得r=7。
2。
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是()A.4πB.3πC.2πD。
π【解析】选C.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1,侧面积S=2πrh=2π×1×1=2π. 3。
若一个圆柱的轴截面是面积为S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因为l=2r,所以S=2r·l=4r2.所以r2=.所以S表=2πr2+2πr l=6πr2=S.答案:S4。
若五棱台ABCDE—A1B1C1D1E1的表面积是30,侧面积是25,则两底面面积的和为________.【解析】S表=S侧+S两底,则S两底=S表—S侧=30—25=5。
答案:5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探究圆锥的表面积和底面积的关系.【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R.由圆锥底面周长为2πr=×2πR,解得R=3r,所以圆锥的表面积S表=πr2+πrR=4πr2,圆锥的底面积S底=πr2,所以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4倍.(30分钟6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6,高是4,则它的侧面积为()A.12πB。
24πC.15πD。
30π【解析】选C.由已知得圆锥的母线长为=5,于是侧面积S=π×3×5=15π.2。
水平放置的△ABC,用斜二测画法作出的直观图是如图所示的△A′B′C′,其中O′A′=O′B′=1,O′C′=,则△ABC绕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2πB.4πC.2+πD.(4+3) π【解析】选B。
高中数学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6.6.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第二册
6。
3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30分)1.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8 cm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则球的半径是()A。
cm B。
2 cm C。
3 cm D。
4 cm【解析】选D.设球的半径为r,则V水=8πr2,V球=4πr3,加入小球后,液面高度为6r,所以πr2·6r=8πr2+4πr3,解得r=4。
【补偿训练】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π,则此正方体的棱长为()A.1B。
C。
D。
【解析】选C.因为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π,则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R=2,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4,棱长等于.2.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其长度分别为1,,,则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6πB。
12π C.18πD。
24π【解析】选A。
由题意,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其长度分别为1,,,看成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所以长方体的外接球半径R==,所以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R2=6π。
3. (2020·全国Ⅱ卷)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
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B。
C.1 D.【解析】选C。
设△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1,记OO1=d,圆O1的半径为r,球O的半径为R,△ABC的边长为a,则S△ABC=a2=,可得a=3,于是r=,由题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R=2,由R2=r2+d2易得d=1,即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4。
面积为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球心O 到正六边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
【解析】如图△O′AB是正六边形的六分之一,为正三角形,设其边长为a,则6×a2=,解得a=1,所以OB=,所以S球=4π×OB2=π.答案:π5.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为鐅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立体几何初步§6.1 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知识导学1.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异面.3.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4. 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5. 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二、疑难知识1.异面直线是指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强调任何一个平面.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指经过空间任意一点作两条分别和异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一般通过平移后转化到三角形中求角,注意角的范围.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要求和两条异面直线垂直并且相交,4.异面直线的距离是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公垂线段的长度.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关键是找到它们的公垂线.5.异面直线的证明一般用反证法、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如图,如果b α⊂,A α∈且A b ∉,a A =⋂α,则a 与b 异面.三、经典例题[例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是棱DD 1、D 1C 1的中点,则直线OM( ).A .是AC 和MN 的公垂线.B .垂直于AC 但不垂直于MN.C .垂直于MN ,但不垂直于AC.D .与AC 、MN 都不垂直.错解:B.错因:学生观察能力较差,找不出三垂线定理中的射影.正解:A.[例2]如图,已知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G,H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2==HC DH GC BG ,求证: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错解:证明: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 ∴∥BD,EF=21BD,又2==HC DH GC BG,∴ GH ∥BD,GH=31BD,∴四边形EFGH 是梯形,设两腰EG,FH 相交于一点T, 2=HC DH,F 分别是AD.∴AC 与FH 交于一点.∴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正解:证明: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 ∴ ∥BD,EF=21BD, 又2==HC DH GC BG ,∴ GH ∥BD,GH=31BD,∴四边形EFGH 是梯形,设两腰EG,FH 相交于一点T,⊂EG 平面ABC,FH ⊂平面ACD,∴T ∈面ABC,且T ∈面ACD,又平面ABC 平面ACD=AC,AC T ∈∴,∴直线EG,FH,AC 相交于一点T.[例3]判断:若a,b 是两条异面直线,P 为空间任意一点,则过P 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a,b 都平行.错解:认为正确.错因:空间想像力不够.忽略P 在其中一条线上,或a 与P 确定平面恰好与b 平行,此时就不能过P 作平面与a 平行.正解:假命题.[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相关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最后证明四点共线.证明 ∵ AB//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又∵AB ∩α=E ,AB β,∴ E ∈α,E ∈β,即 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F ,G ,H 四点必定共线.点 评: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两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例5]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l .设梯形ABCD 中,AD∥BC,且ABα,CD β,求证:AB ,CD ,l共点(相交于一点).分析: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必定相交于一点M,只要证明M在l上,而l是两个平面α,β的交线,因此,只要证明M∈α,且M∈β即可.证明:∵梯形ABCD中,AD∥BC,∴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 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设AB ∩CD=M.又∵ ABα,CDβ,∴ M∈α,且M∈β.∴ M∈α∩β.又∵α∩β=l,∴ M∈l,即 AB,CD,l共点.点评: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例6]已知:a,b,c,d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b,c,d共面.分析:弄清楚四条直线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含义:四条直线不共点,包括有三条直线共点的情况;两两相交是指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在此基础上,根据平面的性质,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所有的直线都在这个平面内.证明 1º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b,c相交于一点 A ∴ 直线d和A确定一个平面α.又设直线d与a,b,c分别相交于E,F,G,则 A,E,F,G∈α.∵ A,E∈α,A,E∈a,∴ aα.同理可证 bα,cα.∴ a,b,c,d在同一平面α内.2º当四条直线中任何三条都不共点时,如图.∵ 这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设相交直线a,b确定一个平面α.设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H,K,则 H,K∈α.又∵ H,K∈c,∴ cα.同理可证 dα.∴ a,b,c,d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α内.点评:证明若干条线(或若干个点)共面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题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线(或点)均在这个平面内.本题最容易忽视“三线共点”这一种情况.因此,在分析题意时,应仔细推敲问题中每一句话的含义.[例7]在立方体ABCD-A1B1C1D1中,(1)找出平面AC的斜线BD1在平面AC内的射影;(2)直线BD1和直线AC的位置关系如何?(3)直线BD1和直线AC所成的角是多少度?解:(1)连结BD, 交AC 于点O 上的射影在平面就是斜线平面AC BD BD AC DD 11,∴⊥ .(2)BD 1和AC 是异面直线.(3)过O 作BD 1的平行线交DD 1于点M ,连结MA 、MC ,则∠MOA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C 和BD 1所成的角.不难得到MA =MC ,而O 为AC 的中点,因此MO ⊥AC ,即∠MOA =90°,∴异面直线BD 1与AC 所成的角为90°.[例8] 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 为直角,PA⊥平面ABC ,BD⊥PC,垂足为D ,求证:AD⊥PC证明:∵ PA ⊥平面ABC∴ PA⊥BA又∵ BA⊥AC ∴ BA⊥平面PAC∴ AD 是BD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又∵ BD ⊥PC ∴ AD ⊥PC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四、典型习题1.如图, 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A 、PB 、PC 后,在包括AB 、BC 、CA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的对数为( )A.2对B.3对C.4对D.6对2. 两个正方形ABCD 、AB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C 和BF所成角的大小为 .3.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体对角线DB 1与面对角线BC 1所成的角是 ,它们的距离是 .4.长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BC CD DD ===2214251,,,则A C B D 111和所成角的大小为_ ___.5.关于直角AOB 在定平面α内的射影有如下判断:①可能是0°的角;②可能是锐角;③可能是直角;④可能是钝角;⑤可能是180°的角.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H ⊥平面BCD ,求证:BH ⊥CD7.如图正四面体中,D 、E 是棱PC 上不重合的两点;F 、H 分别是棱PA 、PB 上的点,且与P 点不重合.求证:EF 和DH 是异面直线.§6.2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知识导学1.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所成的角是 0,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是9 0,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所成的角是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3.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平行)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和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二、疑难知识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在于找射影,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2.在证明平行时注意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3.在证明垂直时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反复运用,同时还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要注意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如果用“无数”或“两条”都是错误的.4.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般是利用直线上某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如果在平面的同一侧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大于0)相等,则经过这两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要注意“同一侧”、“距离相等”.三、经典例题l⊂平面α,点P∈直线l,平面α、β间的距离为8,则[例1]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l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在β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A.一个圆B.四个点C.两条直线 D .两个点错解:A.错因:学生对点线距离、线线距离、面面距离的关系掌握不牢.正解:B.[例2] a 和b 为异面直线,则过a 与b 垂直的平面( ).A .有且只有一个B .一个面或无数个C .可能不存在D .可能有无数个错解:A.错因:过a 与b 垂直的平面条件不清.正解:C.[例3]由平面α外一点P 引平面的三条相等的斜线段,斜足分别为A,B,C ,O 为⊿ABC 的外心,求证:OP α⊥.错解:因为O 为⊿ABC 的外心,所以OA =OB =OC ,又因为PA =PB =PC ,PO 公用,所以⊿POA ,⊿POB ,⊿POC 都全等,所以∠POA =∠POB =∠POC =2π,所以OP α⊥. 错因:上述解法中∠POA =∠POB =∠POC =RT ∠,是对的,但它们为什么是直角呢?这里缺少必要的证明.正解:取BC 的中点D ,连PD 、OD , ,,,,,,AB PO PO .PB PC OB OC BC PD BC OD BC POD BC PO α==∴⊥⊥∴⊥∴⊥⊥∴⊥ 面同理,[例4]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3,AA 1=4,M 为AA 1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到M 点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 1C 的交点为N,求: (1)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2)PC 和NC 的长;(3)平面NMP 和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错因:(1)不知道利用侧面BCC 1 B 1展开图求解,不会找29 的线段在哪里;(2)不会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正解:(1)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为9,宽为4的矩形,其对角线长为974922=+(2)如图,将侧面BC 1旋转 120使其与侧面AC 1在同一平面上,点P 运动到点P 1的位置,连接MP 1 ,则MP 1就是由点P沿棱柱侧面经过CC 1到点M 的最短路线.设PC =x ,则P 1C =x , 在2,292)3221==+∆x x MAP Rt +中,(54,5211=∴==∴NC A P C P MA NC (3)连接PP 1(如图),则PP 1就是平面NMP 与平面ABC 的交线,作NH 1PP ⊥于H ,又CC 1⊥平面ABC ,连结CH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1PP CH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