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
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
2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
2。
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
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
1 生产力布局2.1.1 生产力布局概述2.1。
2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
1.3 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2。
1.4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
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
2。
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
2。
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3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
1。
1 农业生产的特点3.1.2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3。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B.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
D.差异性 因时制宜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1.A 2.B [第 1 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说明别的地 区不适合剑麻生长,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 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农历五月收割小麦的场景,体现了农业生产 的季节性。第 2 题,针对农业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 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农业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 制宜,在不同的季节做相应的事,不误农时。]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 土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的土壤适 壤 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宜种植茶树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是干 水源丰富的地区,适宜水稻种植
水
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 和水产养殖;水源较少的地区适
源
因素
宜经营旱作农业和灌溉农业
地域类型,形成评价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思维导图
返回导航
课前 自主预习 课堂 核心探究 当堂 素能培优 随堂 达标训练
栏目索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课前 自主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 P74]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_生__长__发__育_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__育__、 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B.水分
C.土壤
D.市场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8)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7)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一、工业区位因素1.概念: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3)社会经济因素: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4)科学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3.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1)原料指向型: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2)市场指向型:如面包厂等。
(3)动力指向型:如炼铝厂、钢铁厂等。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如服装厂、电子装配厂等。
(5)技术指向型:如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详情对比见右侧表格)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环境质量: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2)信息化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3)集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工业指向型特点主导因素区位选择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原料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市场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接近能源供应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较高知识与技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区1.概念: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类型: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
(1)宏观: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布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2)微观: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等。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二单元农业物流地理)综合知识模块一农业生产布局【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稻谷主要分布于淮河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淮河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地区;春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地区。
2.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
3.我国桑蚕茧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
4.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来源有牧草、农副产品及食品、畜产、水产、酿造等加工工业的大量下脚料等。
5.中国牧区畜牧业主要以提供皮、毛、乳制品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以提供肉乳禽蛋产品为主;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以提供牛、羊肉、乳、细毛产品为主;城郊畜牧业以提供鲜肉乳禽蛋产品为主。
6.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特点。
甘蔗主产省份有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盆地中南部;甜菜主产省份有黑、吉、辽、蒙、。
7.我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主要分布于琼、粤、滇、桂、闽等省。
8.我国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我国经济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9.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区正在由华北向西南地区转移。
10.我国茶叶的主产省主要有浙、湘、皖、川、闽等省。
11.我国海洋四大渔场是指黄渤海渔场、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12.以长江、钱塘江、淮河流域三大水系为主干的华中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是我国池塘、湖泊、水库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3.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呈现合理分工的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初具规模;西部地区和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选择题1.棉花主产区在向以为中心的( D)转移。
A.棉花产区棉区B.华东棉区 C.长江中下游棉区 D.西北棉区2.冬油菜绝大部分产于(A)。
A.长江流域 B.在长城以北C.、西北D.青藏等地区3.花生产量最大的地区是(A)。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物流经济地理
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生产布局的基本条件是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呢.中国位于北半球,是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34分,最南境在广东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3度51分.中国国土最东境子啊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京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京73度附近.中国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因素包括:1土地2气候3陆地水4海洋5矿藏6动植物.第二章我国物流业的基本状况物流结点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所以也称为物流结节点.物流结点的作用是:对整个网络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执行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职能,在有些场合也称为物流据点,执行中枢功能的有称为物流中枢.物流结点的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物流结点的种类1转运型结点2储存型结点3流通型结点4综合型结点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人类劳动的定向干预,这是农业生产最本质的特征.粮食作物是物理的一大对象小麦大量出产并转化为商品粮区为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安徽、江苏、四川、湖北.玉米大量出产与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吉林.高粱集中出产于东北地区.大豆大量出产于东北地区经济作物是工业原料.粮食又称食用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以细粮为主.青藏高原以青稞为主.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又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中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产量均占小麦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及六盘山、岷山和大别山以西的区.北方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南方冬小麦只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岷山、大别山以东的地区.玉米为杂粮之首.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主要包括棉花、麻类和蚕茧.蚕茧按蚕的食料不同可分为桑蚕茧、柞蚕茧和蓖麻蚕茧,其中以桑蚕茧,柞蚕茧产量最多.1桑蚕茧又名家养蚕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2柞蚕茧又名野养蚕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河南伏牛山地区是我国三大柞蚕产地,其中以辽东半岛的生产规模最大.麻类主要有黄麻、红麻、苎麻、和亚麻,我国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主要生产黄麻、红麻、苎麻、亚麻.1黄麻以浙江产量最大2红麻有称洋麻3苎麻在国际上有“中国草”之称4亚麻以黑龙江最多花生是我国的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油菜最多的国家.我国是大豆故乡.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哈尔滨、辽源、长春,人称“三大大豆仓库向日葵是一种新兴的高产油料作物,以内蒙古产量最高.我国糖料以南糖北菜,以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较大.甘蔗以广西产量最大,是全国最大的产糖区,糖量占全国的百分之.甜菜以黑龙江产量最大.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云南烤烟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山东是我国烤烟种植历史最久的地区.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为我国的五大产茶省苹果是我国产量和消费量名列第一的大宗水果.山东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地.梨也是我国的大宗水果,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称为我国三大果园的有:辽南丘陵、山东丘陵和珠江三角洲.我国三大鱼苗基地1太湖流域2江汉平原3西江流域胡椒以海南产量最多,云南西双版纳质量最好.人参吉林产量最大、质量最好.鹿茸以东北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虫草又名“冬虫夏草”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1产前准备2产中管理3产后加工4商业流通5最终消费五大环节.第四章轻工业物流地理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部门.我国丝纺分为桑蚕丝纺织工业和柞蚕丝纺织工业.我国以桑蚕纺织为主.我国的桑蚕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柞蚕丝绸生产国.浙江杭州是全国最大的麻袋生产中心.苎麻全国是湖南原料最充足、生产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地.上海也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中心.青岛啤酒最负盛名.烟台是我国着名的葡萄酒产地.辽宁省是全国生产纸张最多的省份.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高级文化用纸产地.第五章重化工业物流地理华北区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区.西南地区以贵州产煤最多.煤炭运输布局指煤炭的基本流向既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关.电力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我国的钢铁主要工业基地:鞍山、本溪、包头、上海、马鞍山、武汉及渡口现在的攀之花.主要的有色金属产区是:上海、辽宁、甘肃、湖南、及云南.有色金属是指:铁、锰、铬等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在工业上用途最广泛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有色金属的5个生产环节1采矿2选矿3粗连、4精炼、5轧制.2006我国水泥产量为亿吨居世界第一.专用设备是机械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一类.仪表厂只要分布在:上海、重庆、西安、哈尔滨、南京、北京、德兴.发电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哈尔滨、上海、四川、北京、武汉、天津.铁路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大连、青岛、唐山、大同、戚墅堰、株洲、资阳、长春齐齐哈尔、浦镇、武昌、眉山、西安等地.汽车制造业只要分布:长春、上海、南京、济南、襄樊、沈阳、重庆等.船舶制造业主要分布:上海、大连、广州、天津、武汉、青岛等.飞机制造业主要分布:上海、西安、沈阳、成都、南昌等.我国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广州、南京、无锡等.第六章商业物流地理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 2生产布局因素3人口因素 4交通因素商业布局的原则4点1工业品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 2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3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 4饮食服务行业布局的原则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4点1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决定性因素2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3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因素.4行政区划的建制和变更亦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商业中心的作用和特征商业中心的作用3点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商业中心的特点4点1地区差异性 2综合性较强3聚集性较高 4辐射能力大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大型商业中心:商品流向规律是:商品沿着最经济合理的路线和方向,从产地到达销地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主要商品的流向1粮食——东北地区的小麦、大豆、杂粮南运华北、西运西北.长江流域的大米南运广东,北运华北,东运上海及沿海城市.2糖——基本上是南糖北运、西运,东北及内蒙古产的甜菜糖少量运至华北及西北.3盐——基本上是北方沿海场长芦盐流至华北、东北、华东、中部,南部沿海盐场流至华中、华南及南部地区,我国西部盐除本地消费外,还运至我国中部地区.4石油——我国石油主要分布于北方,基本流向是北油南运.原油运输以管道为主,其次是水运和铁路.成品油运输以铁路为主,运输量占总运量的百分之75,水运占百分之20,极少量用管道运输.5煤炭——主力是铁路,运煤路线是京广、津沪铁路和北方沿海线.煤炭总流向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资料◆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这是农业生产活动最本质的特征.◆亚麻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以木本油料为基本原料进行油脂生产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湖南有“茶油之乡”之称,综油生产在广东、云南.◆酒是一种含酒精成分的饮料,白酒被认为是“中国酒”的代表.◆重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工业,有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石油:我国石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因而石油的基本流向是北油南运.原油运输以管道为主,其次为水运和铁路运输.◆煤炭:我国煤炭运输的主力是铁路,主要运煤线是京广、京沪铁路和北方沿海线.煤炭的总流向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东早西晚: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煤炭: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海上运输:指以船舶为工具,通过海上航道运送旅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简称海运.◆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波斯湾地区的门户.。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表 每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铁矿石(单位:吨)
时期
煤
铁矿石
1880~1930年
4
2
1930~1960年
2
1.8
1960~2008年
0.75
1.3
1.第Ⅰ阶段该钢铁企业选择的厂址应在__F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答案 此阶段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与铁矿石的比例是4∶2,钢铁厂应接 近煤矿产地;F处煤炭资源丰富,且位于河流与运河交汇处,水运便利。 2.第Ⅱ阶段厂址可能迁至__G_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答案 此阶段冶炼1吨钢所需要的煤与铁矿石大致相当,G地处于铁路交 会处,交通运输便利,且铁矿丰富。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质量高
C.产品价格低
D.产品多元化
解析 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由材料可知,宁波服装业历 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人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选B。
探究点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探究导引 某钢铁企业100多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下图中E、 F、G、H为该企业100多年中可能选择的厂址。
4.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1)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从而使区位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 (2) 保鲜 、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 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
思考
上海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特大型项目。 过去,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建在矿山附近。宝山钢铁厂的建设说 明哪些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业园,该工业园应布局在
A.①处
√C.③处
B.②处 D.④处
解析 高科技工业园对交通、科技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图中③处位于城 区的外缘,临近湖泊,环境优美;邻近大学城,高技术人才较多;靠近 城市干道,交通便利。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据此完成1~2题。
1.两段文字分别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地域性季节性B.地域性计划性C.季节性周期性D.周期性灵活性2.针对上述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差异性因时制宜1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主要生长在这样的地区,别的地区不适合,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收割小麦,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故选A项。
第2题,针对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制宜,不误农时。
故选B项。
2.B树莓是一种直立灌木,果实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果中黄金”,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树莓喜冷凉气候,抗寒性强,喜光忌暴晒,其根系较浅,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不耐旱、忌涝,花期及果熟期对水分要求较高。
河南省封丘县(下图)是目前我国树莓种植第一大县。
据此完成3~4题。
3.封丘县树莓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春季风力较小B.夏季光照强C.冬季气温较高D.土质疏松4.封丘县树莓种植的发展方向是( )A.人工改良土壤,提升品质B.发展交通,增强外运能力C.加大植株密度,提高产量D.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3题,树莓“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因此封丘县的土壤有利于树莓生长。
故选D项。
第4题,树莓的品质由农业技术、土壤、气候等因素共同决定,且封丘县的土壤适宜树莓生长;封丘县目前交通便利;加大植株密度,不利于提高树莓品质;深度加工,可以提高树莓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故选D项。
4.D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效益
(三)食物链结构类型
3、食物链解列
(1)处理污染土壤
(2)污水处理 4、食物链结构举例
(1)以养殖业为主的食物链结构
(2)畜禽---沼气食物链结构 (3)以污水自净为中心的食物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综合结构
一、概述 二、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
三、时间结构
四、营养结构
一、概述
(一)定义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组分在空间、时间 上的配置及组分间的能物流顺序关系。 (二)生态系统结构的类别 1、物种结构 2、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 3、时间结构 4、营养结构
二、空间结构
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 1、不同自然环境条件 2、农业区位 (1)自然区位 (2)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 (3)生态经济区位 3、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密度梯度 (2)城乡经济梯度
二、空间结构
(二)垂直结构 1、自然地理位置 (1)流域位置与垂直结构 (2)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 2、农田立体模式 (1)农作物间作 (2)稻田养鱼 (3)稻萍鱼 (4)农田种菇
利用边缘效应,可充分开发利用边缘地带 1、城郊农业:城市郊区地处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地带、交通方便、
信息灵通,可以较快地引进城市的先进技术,又可以将优势辐射 到周围农村。因此,不少城市郊区利用这种特点,逐步建立以生 产蔬菜和副食品为主的生产体系,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 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使郊区成为城市市场的蔬菜和农副产 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2、基塘系统和滩涂养殖 3、农户庭院经济:农户的住地与周围农地也有一交错区,这就 是广义 上的庭院。在丘陵我农户利用四周坡地栽种果树、经济林 木等;在平原或郊区利用庭院种植蔬菜、药材、花卉、培育食用 菌等到;在湖塘等水面较多的地区一般以养殖场为主。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答案①地域性②季节性③平原④林业⑤热量⑥水源⑦类型和规模⑧快捷⑨科技⑩稳定⑪供不应求⑫保鲜、冷藏⑬水源⑭市场⑮充足⑯劳动力⑰市场⑱很高⑲市场⑳动力○21廉价劳动力○22科技发达○23消费市场○24提高○25交通运输条件○26空间分离○27规模○28便利○29交通区域认知——产业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光热充足;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经营模式小麦—牧羊基塘农业(蔗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花基鱼塘)优点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4.我国主要农业区【迁移应用1】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地区差异,形成多样化的食物需求和多种生产模式。
从种子需求的角度中国大致呈现出三大农业模式,其典型区域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北方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为传统农业模式B.产业农业模式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北部、西部C.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省区D.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2)我国产业农业模式下的主要农产品有()A.大豆、玉米、水稻、小麦B.茶叶、花卉、蔬菜、水果C.牛羊肉、青稞、油菜D.冬小麦、水稻、甘蔗(3)三大农业模式的划分依据之一是作物品种和产量。
图中间接反映出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现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②南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耕地减少③北方迁入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增加④北方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单产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D(2)A(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多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有传统农业模式和新兴农业模式,A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有产业农业模式,但是人口密集,B项错误;传统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桂等省区,湘为新兴农业模式,C项错误;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D项正确。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3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33张ppt)
精彩课堂
(四)集聚 下列图中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大的美食街、电器城、服装
城是怎么形成的? 集聚效应会给商家带来哪些利弊?
美食街
电器城
服装城
精彩课堂
集聚的意义。 1.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 地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 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集聚又会带来哪些弊端呢?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图3.31“上海浦东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图3.32“某文化创 意园内部景观”和图3.33“某物流公司快 递分拣场景”,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现代 服务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精彩课堂
四、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方面,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
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设计等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服 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
精彩课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人们 日常购物、交易,甚至金融、贸易都能在虚拟的空间进行。例如, 近年来,依托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的 网店迅速发展。
因此,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 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 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精彩课堂
商业中心概况
商业中心名称 商业中心位置 商业中心商铺主要类型
各类型商铺的数量
各类型商铺的规模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区位因 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 因素。明确在服务业区位选择中,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文因素影 响较强。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发现服务业的变化,发掘影响服务业 变化的因素还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其中服务业的区 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地域联系 含答案
一、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作用: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2.交通运输及其重要性功能把工农业的产品运到消费地,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继续特点不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其产品只是货物或旅客的位移方式主要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衡量指标运费的多少,经济上的多、快、好、省,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占地多少,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等新兴方式高速公路、城市地下铁路和轻轨铁路[温馨提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确定3.通信(1)概念:把实物和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
(2)分类:①邮政通信:利用各地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
②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3)发展变化:电信通信发展迅速,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商业贸易(1)商业:①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②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③与城市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2)国际贸易:①内容和形式: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际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
②发展: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1)城市区位: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交汇处。
(2)城市形态:沿河流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3)航运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陆路交通与城市的发展(1)车站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
(2)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1)由集中式的团块状向分散的形态发展。
(2)由单一到多方向发展。
(3)由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1)商业网点:“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
(2)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①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包括上海、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及四川 东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
我国最大的水稻产 区,长江以南多种双季 稻,长江以北多实行单 季稻与其他作物轮作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 云贵高原稻谷区:主要包括云南与贵州
基础、物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2)
:优势商品粮基地建设核心是
中部粮食主产区,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粮
食主产区也要分担部分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玉米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 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 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4 高粱
•
高粱出口主要是通过北方环渤海港口,如营
口、锦州、大连和天津各港。其中,东北的辽宁
农业由多部门组成,各部门、各门类之间,以及它们 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 • 种植业可为畜牧业和水产业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饲料。 • 畜牧业和水产业可为种植业和林业
提供肥料
• 林业又可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3.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 业生产离不开自然因素。
4.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
对于自然因素,人力很难控制,这些影响 会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差异大。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及产地分布
一、粮食作物 又称食用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
作物、豆类作物。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粮食作物,亦可称为食用作物,是谷类作 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 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 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 绿豆、小豆等)的统称。其产品含有淀粉、蛋 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农业的基础性作用
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来源,同时为工 业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
3.农业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充足 的劳动力。
4.农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的 重要来源。
5.发展农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农业生产在一定区域内完成,一定要因地制宜,宜农 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地区
秦岭—淮河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花生 甜菜和棉花
水田
一年两到 三熟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水稻、油菜 甘蔗和棉花
2.农业生产具有综合性与相关性
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六盘山、岷山、大别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85%以上。
(2)冬小麦种植区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
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 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 二熟。
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 麦稻稻、麦豆稻等三熟制。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 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第西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3.玉米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 物流角度来看,玉米产销量大、流通量大、商品化 高,用途广、产业链长,市场化程度高。
第三章 农业物流地理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 第一节 农业生产概述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而在农业物流中,物流货流量比较大的是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品及土特 产等。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和生物的生物机能, 经过人工种植、培育、饲养等生产活动,以获 得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部门,也即是通常所说的 “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 业等部门。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一)、粮食作物地区布局特点
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 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进行轮作,一年 两熟或三熟制。
(2)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 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轮作,实行两 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 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一年一熟为主。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米皮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1) 南方水稻集中区:全国90%以上的稻 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 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 生产区。
华南双季稻区。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 云贵高原稻谷区。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 华南双季稻区:包括两广、福建、海南、台湾 等省区。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3)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 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
(4)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 主,实行轮歇轮作。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二)、粮食作物生产布局
• 1.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水稻最早,产量最多的国 家,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按品种 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或者早稻、中稻、晚 稻。
和吉林两省高粱出口量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90%
左右。
5 谷子
• 谷子耐旱性强,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几乎 全国都有种植,但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30°~ 48°、东经108°~130°地区。从淮河以北到黑
龙江的广大地区种植面积最大。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商品粮基地布局原则
(1)
: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
云南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贵州
(2)北方水稻分散区:主要集中在华北、 东北和西北等水源条件好的区域。以种植早 熟的粳稻为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居世 界第三位。小麦为温带作物,耐寒耐旱,适应 性强。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
(1)春小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