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中考练习题归纳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史记人物传记《孔子》训练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史记人物传记《孔子》训练题含答案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史记人物传记《孔子》训练题含答案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于是,粥于是,以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孟子三章》中考真题精练
专题12 《孟子三章》(中考真题精练)【2020·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
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
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
”即自焚之。
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
榷(què),专卖。
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
③矧(shěn):况且,何况。
④阁诏:搁置诏书。
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2分)【答案】1.(1)行冠礼;(2)遵从。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
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4.能称得上“大丈夫”。
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
《孟子》练习题
《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孟子认为“仁”的本源是什么?A. 天性B. 教育C. 社会D. 经验2. 孟子提出“性善论”,其核心观点是什么?A. 人性本恶B. 人性本善C. 人性无善恶D. 人性善恶并存3. 孟子所提倡的“养气”是指什么?A. 培养勇气B. 培养浩然之气C. 培养智慧D. 培养财富4.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教育人才C. 培养领袖D. 选拔并教育人才5. 孟子在《梁惠王下》中提到的“舍我其谁”体现了什么精神?A. 自私B. 谦逊C. 担当D. 逃避二、填空题6. 孟子认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__也。
7.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8.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体现了孟子对______的重视。
9. 孟子在《滕文公上》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指的是______。
10. 孟子在《离娄上》中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体现了孟子的______精神。
三、简答题11. 简述孟子的“仁政”思想。
12. 孟子是如何论述“性善论”的?13. 孟子的“养气”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14. 孟子在《孟子》中是如何论述“义”与“利”的关系的?15. 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四、论述题16. 论述孟子的“仁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价值。
17. 分析孟子的“性善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启示。
18. 论述孟子的“养气”思想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19.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有何联系?20. 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领导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担心决策失误。
结合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分析该领导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决策方式。
22. 某地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忽视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孟子两章中考集锦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全知道;一、默写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写)。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青海省,无锡市)3.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4.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山东省2003年)5.《〈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02年荆州市,上海)7.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2004年玉林市)8.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
请你分别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二人智慧和主张的名言或短语。
(课内外皆可)(2004年济宁市)①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实践活动及练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导入: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
是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呢,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称“孔孟”。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1).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孔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平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
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返回。
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
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
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
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
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时孔子55岁。
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
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孟子三章》中考综合复习资料及习题【部编版八上】
《孟子三章》中考综合复习资料及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八年级上22课】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及答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课下注释】①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三章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③【环】围。
④【池】护城河。
⑤【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⑥【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⑩【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⑪【至】极点。
(最新各版本适用)中考总复习资料之《孟子三则》复习练习(含答案)
(最新各版本适用)中考总复习资料之《孟子三则》复习练习(含答案)(一)鱼我所欲也(九下第五单元)(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第五单元)(2011年三明中考)(三)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①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②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③焉④得为大丈夫乎?子⑤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⑥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⑦门,戒⑧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⑨,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⑩天下之广居⑪,立天下之⑫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⑬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⑭,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解:①、岂:难道②、安居:安静③、是:这④、焉:怎么⑤、子:你⑥、命:训导⑦、之:去,到⑧、戒:告诫⑨、戒:谨慎⑩、居:居住⑪、居:住所⑫、之:的⑬、得:实现⑭、移:改变附:全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一、掌握名句,汲取文章精华。
1.《鱼我所欲也》中全文的千古名句,也是概括全文大意,更指出人应该“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3.《鱼我所欲也》中用比喻来提出的中心观点的句子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六个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二、掌握注解,学会译通天下。
中哲孟子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哲孟子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依据是()。
A. 人之初,性本善B. 人之初,性本恶C. 人之初,性本空D. 人之初,性本无2. 孟子提出的“四端”指的是()。
A. 仁、义、礼、智B. 孝、悌、忠、信C. 礼、乐、射、御D. 智、信、勇、严3. 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人和”指的是()。
A. 团结一致B. 地理优势C. 气候条件D. 军事力量4.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是指()。
A. 人性本恶,后天教化可以向善B. 人性本善,后天环境可能使其变恶C. 人性本恶,后天环境可能使其向善D. 人性本善,后天环境不改变其善5. 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
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武力治国D. 以经济治国6.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强调的是()。
A. 君主至上B. 人民至上C. 法律至上D. 道德至上7. 孟子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 道德B. 道路C. 道理D. 道教8. 孟子提出的“义利之辨”主张()。
A. 重义轻利B. 重利轻义C. 义利并重D. 义利无关9. 孟子认为“君子不器”的意思是()。
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C. 君子不从事工艺D. 君子不使用武器10. 孟子提出的“养气”是指()。
A. 培养勇气B. 培养志气C. 培养正气D. 培养和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2. 孟子提出的“________”是指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的本性得以发展和完善。
3. 孟子认为“________”是实现仁政的基础。
4. 孟子认为“________”是治国的根本。
5. 孟子认为“________”是达到理想社会状态的关键。
“走近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走近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下面是一节语文活动课的过程设计,请按要求答题。
走近孔子和孟子――《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读书报告会①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②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言,可选择以下话题:a.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
b.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c.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d.《论语》和《孟子》的简介。
e.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f.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藏品等情况。
③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④语文教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1)请给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能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就是被推荐的代表,请概述你发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孟子和孔子的社会思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的修身,交友都对我们后人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孟子和孔子的礼仪对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
(意对即可)②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
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 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 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 8-11 小题( 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
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以趣味性的语文知识竞赛为主。
下面1-5道题,你一定能完成的。
1.孔子和孟子分别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这条广告语拟得好吗?请简要赏析。
3.“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这副名联称赞的是:4.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宋国时,遇到强盗抢劫,身边只剩下子路、颜回两人。
中午时,三人又饥又渴。
而囊中只有一文钱。
他们来到一食店门前,见店牌上写着“馒头一文钱一个”。
但孔子却向主人要了九个馒头、三碗汤。
吃完走时,被主人拦住。
孔子指了指店牌,店主一看,便无话可说了。
原来,孔子已将店牌上的一个字添了一笔。
如果他再添一笔,店主会更加吃亏。
请问,孔子改动的是哪一个字?他还可以怎样改?参考答案:1.孔圣人(万世师表);亚圣。
2.该广告语形式上运用对偶辞格,节奏明快;从内容上看文学意蕴也很浓厚。
3.孟子。
4.把“一”添一笔改为“十”,还可再添一笔改为“千”。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二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不朽的是他们的思想和美德。
请从你的知识积累中去探寻他们的思想或美德,并在《论语》《孟子》中找到例句。
示例:孔子谦虚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民本思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学中庸(2)示例:孔子:务实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中考练习题归纳
《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九下五单元【中考训练题】班级拟组织“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语文实践活动。
1、请你拟写几条标语张贴在校园橱窗。
①走进孔孟世界,探究儒家思想。
②探究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③圣贤功德垂青史,古人经典流后世。
④儒学经典传五洲,孔孟思想溢襄樊。
2、请你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①建立孔孟档案;②举办孔孟故事会;③编写孔孟手抄报;④编辑孔孟小词典;⑤召开探究儒家思想交流会。
3、《孔子》《孟子》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的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见解。
请你用他们的主张来说明之。
(1)孔子宣扬:①修身刚正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②与人交往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所具有谦虚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①宣扬民本思想:体现民心向背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宣扬仁义道德:其“性善说”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体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母三迁”故事:(一般了解)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5、“孟母断织”故事(一般了解)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九年级语文《孟子三章》中考题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盘点1、河南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2、莆田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四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四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边的设计。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 。
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 。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孔孟小档案]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给你们小组分配了两个课题,请完成:(1)简介孔孟:A.孔子:___________ B、孟子:___________ (2)了解孔子弟子和门人: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___ ,其中最突出的有___ 人,如___ 、___ 、___ 。
答案示例:三千、七十余、子贡、曾参、颜回3、[孔孟名言知多少]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
______________4、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汇报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出你的打算(不少于两种)。
______________5、为了开好本次班会,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6、在互动交流过程,同学们开展了孔孟知识抢答,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
”,其思想的保守方面是“__ ”,其思想的精华是“__ 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__ ”学说,即“民贵君轻”。
②说出《论语》中的成语四个:____ 、____ 、____ 、____ 。
③《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说出两个:____ 、____ 。
④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传说故事。
_________【答案】1、活动目的示例: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综合性学习新题赏析题一:1、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
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
要求:(1)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不超过100字。
【材料一】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
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
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
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1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
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题二:1、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
要求:(1)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不超过70字。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
③这种装备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
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
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
2、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有木有”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50字左右。
题三: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练习题
3、为了纪念先哲,弘扬民族文化,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亍每年 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在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孔子敀 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市丼行。假如你是孔子文化节组 委会的一员,你将如何组织呢?请按下面要求宋成你的构思。 (1)请为这次文化节拝写一段开幕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东方文化的摇篮——孔子敀乡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 ,众夗珍贵的文物古迹,夗彩的民俗,淳朴的风情,将使你如饮什醇 ,若醉若痴:进方的朊友、海内外同胞侨胞、丌同肤色的宾朊,孔孟 乀乡人民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 (2)说说你对这次文化节的活动安排。 孔庙祭孔(纪念先哲)、交流文化、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 等等。 (3)假如要你采访曲阜市市长和孔子后人,你会提出什举问题? 采访市长:采访市长的问题应侧重亍如何以孔子文化节为契机,招商 引资,推动本市经济发展; 采访孔子后人:采访孔子后人可从感受、志愿等方面提问。 (4)请为这次活动拝写一条宣传标语。 有朊自进方来,丌亦乐乎?又如:珍重儒家文化.就是珍重世界文明。 )
8、学说的经典,记载了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 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 论语》《孟子》在什举时候被谁列入“四乢“的? ⑴宊朝(南宊),朱熹 (2)下列句子反映了孔、孟怎样的思想戒见解? 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扬刚正的人格 ②得道者夗助,失道者寡助。——《盂子》 主张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
4. 某班丼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 你是 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宋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乢”,“四乢”中另两乢是 《大学》、《中庸》。 (2)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丌朽的是他们的思想和美德。请从 你的知识积累中去探寻他们的思想戒美德,幵在《论语》《孟子 》中找到例句。 示例:孔子 谦虚的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孟子 民本思想 得道者夗助,失道者寡助 孔子的务实精神:知乀为知乀,丌知为丌知 孟子的舍生取丿精神:生亦吾所欲,死亦吾所欲,二者丌可得兼 ,舍生而取丿者也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历届中考试题精选
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综合性学习。
(6分)(2008年乐山市)在历史上孔子、孟子一向以“孔、孟”并称。
《论语》《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
(1)《论语》《孟子》在什么时候被谁列入“四书”的?(2分)(2)下列句子反映了孔、孟怎样的思想或见解?(4分)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参考答案』(1)(2分)答:宋朝(南宋),朱熹。
(每点1分)(2)(4分)①答:宣扬刚正的人格。
(2分,意思相近即给分)(2)②答:主张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
(2分,意思相近即给分)(二)【故事会】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
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2分)(2008年黄冈市)孔子:孟子:『参考答案』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
等等。
(1分) 示例:孟子——盂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等等。
(1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2010年天津市)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
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2分)【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3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九下五单元【中考训练题】班级拟组织“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语文实践活动。
1、请你拟写几条标语张贴在校园橱窗。
①走进孔孟世界,探究儒家思想。
②探究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③圣贤功德垂青史,古人经典流后世。
④儒学经典传五洲,孔孟思想溢襄樊。
2、请你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①建立孔孟档案;②举办孔孟故事会;③编写孔孟手抄报;④编辑孔孟小词典;⑤召开探究儒家思想交流会。
3、《孔子》《孟子》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的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见解。
请你用他们的主张来说明之。
(1)孔子宣扬:①修身刚正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②与人交往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所具有谦虚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①宣扬民本思想:体现民心向背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宣扬仁义道德:其“性善说”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体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母三迁”故事:(一般了解)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5、“孟母断织”故事(一般了解)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孔子周游列国之“不饮盗泉之水”故事:(一般了解)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在离开卫国的途中,师徒口渴,忽然听到水声潺潺,于是循声前往,发现有一流泉清澈见底,弟子们正欲争相掬饮,不料孔子在旁喝阻道:“这种流泉喝不得。
”弟子们很诧异的王者孔子,孔子指着山上刻字说:“石上刻为‘盗泉’不是吾等所当饮。
”原来这盗泉是当年有位盗拓的盗匪,他洗劫卫国边境,并且杀人无数,卫将军率兵捉拿,盗拓逃藏在这山中,口渴得快要死了,后来发现了这泓泉水而得以解渴,因此在石上刻上“盗泉”二字,永留纪念。
7、孟子之“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故事。
(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最佳答案宋朝朱熹将《论语》《"孟子》列入四书的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
孟子思想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孔子身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成语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与民同乐舍生取义名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养心莫善于寡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事孟母三迁一暴十寒五十步笑百步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孔子哲理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论语》中的成语精选:欲速不达《子路》温故知新《为政》尽善尽美《八佾》不耻下问《公冶长》举一反三《述而》废寝忘食《述而》任重道远《泰伯》杀身成仁《卫灵公》察言观色《颜渊》各得其所《子罕》分崩离析《季氏》道听途说《阳货》巧言令色《学而》见贤思齐《里仁》文质彬彬《雍也》怨天尤人《宪问》《孟子》中的成语精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指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被尊奉为“亚圣”。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
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5)孔子的教育观--1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熟知学生,因材施教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二、读名言悟至理获启发利于行(一)孔子名言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A.善于向别人学习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3、三人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4、必有我师焉 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E.对人要守诚信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为人要光明磊落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二)孟子名言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3.尽信书不如无书 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5.仁者无敌 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敬7.爱人者,人恒爱之; 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敬人者,人恒敬之8.养心莫善于寡欲 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三、2007年9越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辰2558年纪念日。
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7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群殴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
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苟政猛于虎(2)写出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3)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下联:儒学精华照五洲(4)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五、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后人的推崇,你觉得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