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b4c0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9.png)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 概述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出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保护、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教育宣传四个方面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案。
2. 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首要任务。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2.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2.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使空闲地充分休整,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3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护岸、水渠和水库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保护土地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
3.1 林木覆盖增加: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增加植被覆盖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 草地恢复和管理: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过度放牧,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防止草地过度破坏和土壤流失。
3.3 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水土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4.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1 调整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需水状况,推动跨区域水资源的互补和调剂,减少过度开采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土保持林、梯田和隔离墙等,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4.3 实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系统,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
5.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5.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00ec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被大量流失,导致土地贫瘠、植被减少、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
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非常重要的。
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壤被水冲走。
同时,树木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
2. 建设防护林带。
在山区或沙漠地区,可以建设防护林带来防治水土流失。
防护林带可以阻挡风沙,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防护林带还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 种植草地。
草地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草地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
在草地上放牧可以增加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也可以提供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
在陡坡或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沟渠、堤坝等。
这些设施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这些设施还可以提供农民的灌溉和养殖用水。
5.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加速水土流失。
因此,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防治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2e5b5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a.png)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建立水土保持制度
1、加强水土保持政策的宣讲。
水土保持政策要得到全面的宣传加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起主动投入水土保持的精神环境。
2、净化政府机关水土保持观念。
政府应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洪涝、涝渍、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将政府机关的职责、义务、权利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3、建立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表示出水土保持的状况,帮助政府做出恰当的决策,以指导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加强治理工作
1、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
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是根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及时督促政府落实政策、行业界整改措施,根治水土流失源头,降低制造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建立水土保持和治理体系。
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管理和防治,形成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
3、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
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使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适应地域实际,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4、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绿化一线种
植效果,维护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期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我国的水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片绿色的家园。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965a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e.png)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5ffc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e.png)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的侵蚀、水土流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而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表层剥蚀和土壤层次破碎的现象。
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农田产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建立一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为三个小节来阐述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准确的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工作。
只有明确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在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方面,可参考以下规范和标准。
1.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根据实地观测和土壤样品分析,制定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以便对各地区土壤侵蚀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标准应包括地表侵蚀、坡面侵蚀、河流侵蚀等多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
2.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规范明确水土流失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采样点位置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分析等。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并建立连续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水土流失的变化和趋势。
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规程和标准的提出。
1.水土保持规范与技术制定水土保持规范与技术,包括地表覆盖保持、斜坡防护、河道整治、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项保护技术的适用范围、施工要求和效果评价指标。
同时,建立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和评估体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2.农田水利规范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规范内容包括水源选取、灌溉工程设计、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
3.土壤保育技术规范明确土壤保育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施肥、植物匹配和优化耕作措施等。
同时,制定土壤保育的评价指标和监测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d459f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c.png)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被雨水和河水冲刷流失的现象。
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还影响了农田产量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因此,制定并实施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环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林地建设: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在山坡上建立防护林和经济林,可以有效地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林木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树木的叶子和树枝能够阻挡雨滴对土壤的冲击,降低雨滴对土壤的破坏。
2.梯田建设:对于坡度较大的农田,采取梯田的方式进行耕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流失。
梯田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分的渗透时间,使水分更好地滋养作物,减少水土流失。
3.改善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进行管理,包括合理施肥、轮作制度等。
通过增加有机物质和养分的供给,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自生能力,并且通过轮作制度使土壤得到休养和修复,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4.建立适应性农业: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采用适应性强的农业措施,如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秸秆还田、覆盖、中耕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裸露土壤的暴露时间,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5.建立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在重点防治区域,需要建立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植生覆盖、沟蓄池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土壤的流失。
6.加强水土保持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行动。
7.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加强对这些法规实施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水土流失行为,并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8.加强跨区域的合作和协调:水土流失常常涉及多个地区和行政区域,需要加强各地的合作和协调。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技术交流,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共同实施,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ba7a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4.png)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和土壤资源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给农田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介绍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方法。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 土地管理不当:包括违法占用耕地、滥开土地、乱填土壤等行为,导致土壤破坏。
2. 水资源浪费:包括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水土流失等,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加剧。
3.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形等自然因素,如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导致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1. 农田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脱土现象加剧,给农田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 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水资源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4. 社会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造成的农田减产和水资源浪费,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1. 合理利用土地:通过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措施,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流失。
2. 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灌溉和排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
3. 植被恢复和保持: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被覆盖来防止水土流失。
4. 建立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梯田、防浸坡、盲沟等设施的建设,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加强对水土流失情况的检测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6.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和措施的认识。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1. 增加农田产量: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恢复土地肥力,提高农田产量。
2. 节约水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总之,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
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
![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8687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因为不可持续的农业和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导致土壤的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引发洪灾、下游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可以采取的方法。
首先,农业管理是改善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例如有机耕作和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面临的侵蚀风险,并提高土壤质量。
此外,合理的肥料施用和农药使用也是必要的,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土壤质量的破坏。
其次,建立水土保持设施是改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修建梯田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保水能力。
修建人工沟渠和拦河坝等水土保持设施,可以防止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将流失的土壤留在原地。
第三,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确保农田灌溉水的供应。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及时掌握水文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农田灌溉计划,减少过度灌溉造成的土壤流失。
第四,推行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措施。
恢复生态系统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在河流、河岸和山区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采取植被护坡、河道整治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此外,政府在治理改善水土流失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大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提高违法成本,有效减少不合理的农业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
政府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国际层面上,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和技术转让,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要加强全球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共同应对全球水土流失问题。
总之,改善水土流失需要多方合力,从农业管理、水土保持设施、水资源管理、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同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只有全面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77ca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9.png)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土流失指的是地表水和土壤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大量流失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1.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自然屏障。
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同时,植被还能够拦截雨水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稳定土壤表面,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修建梯田、水渠、沟渠等,可通过改变地势和导流方式,减少斜坡地区的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挡土墙、护坡、固土堤等防护设施,阻止水土流失。
3. 合理耕作措施:农业活动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布局,进行轮作休耕,减少连作对土壤的破坏。
同时,使用合理的农业机械和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土壤的破碎和侵蚀,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 加强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土壤的抗冲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率。
5.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田的灌溉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科学规划农田的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减少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流失。
综上所述,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耕作措施、加强土壤保水能力和水资源管理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整治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整治水土流失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fd908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整治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概述:水土流失是指水体冲刷和风力侵蚀导致的土壤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田和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整治水土流失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加强土壤保护与改良、推进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
一、健全水土保持制度1.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加强管理和监督。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并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投入,加强基层组织和人员培训。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土流失。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公众的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个人和社会组织自觉遵守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土壤保护与改良1.推广有机农业和耕地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加强耕地保护,严禁破坏耕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田地排灌条件,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
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防止积水对土壤的侵蚀。
3.加强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加强植被保护,严禁乱砍滥伐。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加强森林护理和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稳定土壤,减少土壤流失。
三、推进水资源管理1.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建立水资源调度制度,科学规划和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农业、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需求,减少因过度用水导致的水土流失。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减少用水的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农田水分流失。
3.完善洪涝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洪涝灾害预警体系,及时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减少洪涝灾害对水土的破坏。
四、防治水土流失1.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包括修建沟渠、造坝、种植麦秸、铺设草网等,用于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的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84651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e.png)
水土流失的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措施:
1. 林业治理: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和修建林网,使得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从而减缓水土流失。
2. 土地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耕地的过度开垦和破坏,通过措施如人工植被、人工复土、水源涵养等手段使土地逐渐恢复生态平衡。
3.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措施如修筑坝堤、梯田、跑步田等,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4. 农业环保: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有机农业、精准灌溉、节水技术等高效农业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5. 科技手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测,提高对问题的解决效果。
总之,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培养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3353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土地的表层土壤被风、水等自然力量冲刷和侵蚀,导致土壤的迁移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其次,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要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引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采用轮作、地膜覆盖、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农田裸露面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第四,加强土地的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排水沟、拦河坝等水利设施,改善土地的排水状况,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
第五,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发和推广。
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会正确使用水土保持技术。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28a739a32d7375a417801c.png)
土壤
除若干石质山地 外,地表大部分 为厚层黄土覆盖
黄土的特性: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
育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
黄土柱
黄土林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 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
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 求增加
扩大荒 地开垦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平原向高原过渡
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各种地理要 素相互交错 生态环境
• 原因
自然原因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比较脆弱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 黄土的特殊质地: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侵蚀 气 候: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易以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放羊娃 的故事 “生娃干什么?” “放羊。”
1
人 为 原 因
、 黄 土 高 原 人 口 增 长 迅 速 ,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开垦陡坡 实行轮荒耕作、 陡坡开荒
草
修筑水平梯田 护 缓坡: 坡 陡坡: 退耕还林,造林种草
坡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 修基本农田
沟谷
治理水土流失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2504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4.png)
治理水土流失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面的土壤、水和养分等被风、水、冰等自然力量侵蚀、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贫瘠,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树木的叶子可以拦截雨水,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因此,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二、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建设各种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例如,修建沟渠、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可以采取梯田、阶梯状种植等措施,增加土地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采取
轮作休耕、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减少土地的退化。
此外,还可以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如深翻、浅耕、中耕等,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流失。
四、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中来。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
![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289d5bf01dc281e53af0f9.png)
利方面:三角洲面积扩大。
四、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抓好梯田建设,挖掘水资源, 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 前提。——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②扩大林、草地面积(根本措施):现有土地 造林种草(造林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实施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25°的陡坡耕地)。
【问题探究】: 黄土高原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自然 灾害知识) 答:地质地震、水旱、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 失、土壤侵蚀等,人类滥垦、滥牧、过樵、过 牧使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增大。
三、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是:
不利 ①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 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造 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贫瘠 ②农业低产 ③河流下游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 ④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 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范围:
110°E 40°N
长城-秦岭,祁连山东 端(乌鞘岭)-太行山, 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
35°N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植被:地表植被稀少, 3、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
三、南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背景
1、本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2、乱砍滥伐森林; 3、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在全国仅次于 黄土高原。但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 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 4、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 生长量和产值较高,所以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 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c.金属矿产开采,只管采挖,不管复垦
谢谢观赏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f73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9.png)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和土壤因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和流失。
它是一个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制定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问题分析1.1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根据调查和研究,在我国广大农田和山区地区,水土流失状况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源减少、泥沙淤积、土壤贫瘠等问题。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放牧和不当农业经营。
1.2 影响分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给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造成压力。
其次,泥沙淤积堵塞了河流和湖泊,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土壤贫瘠使得农作物产量下降,给农业和乡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二、整治目标2.1 环境保护目标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平衡。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收入。
2.3 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目标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泥沙淤积,提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机会。
三、整治措施3.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于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地区,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调整农田和山区的利用方式。
确保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的施行,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2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加强水下渗和径流控制工程建设,减少农田土壤侵蚀的风险。
3.3 推行农业生态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态化经营模式。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
开展农田间作和轮作,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能力。
3.4 加强草地建设和管理加强草地的恢复和保护,促进放牧管理的科学化。
改善牧草品种,提高草地的覆盖率,减少土地脱离牧用的风险。
3.5 加强地貌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加强人工植被的引种和培育,提高地表土壤的保持能力。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2afc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c.png)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农田减产、土壤贫瘠化、水质恶化等问题,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决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1.林草覆盖措施:通过大力发展林业和草业,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能够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林木的根系和地面植被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优化农业方式: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如旋耕、棚栽等,有效利用农田水土资源,减少流失风险。
同时,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利用灌溉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农田中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3.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沟渠、堤坝、沟壑和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加强水土保持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意识的认识,增强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认识,促使大众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
5.改善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农田、林地、草地等用地,减少耕地的跨越度,减少土地流失的风险。
6.推行生态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
7.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管和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促使各方遵守相关规定。
8.加强国际合作:水土流失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372d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f.png)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500字水土流失是指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和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土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不合理利用。
大规模的农耕活动、过度的放牧和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
农耕活动中,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和过度的农药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其容易被雨水冲刷。
过度的放牧会导致植被破坏,使得土壤暴露在雨水中,易被冲刷。
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暴露在阳光、风和雨水中,容易发生干旱、风蚀和水蚀。
其次,自然因素也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土壤类型脆弱和地面坡度陡峭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雨量的分布也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大量的降雨会加剧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设计农田和林地的布局,减少农业区和林业区的水土流失风险。
2. 提高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引导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有机耕作、轮作等,减少土壤暴露在雨水中的时间。
3.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建设防护林带、隔离带和护坡工程,加固植被覆盖,阻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
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采取梯田种植、沟渠建设等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减少农田灌溉对水源的挤压。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坝、水渠等,增加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效率。
5. 落实环保法规和政策。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处罚,鼓励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加强科研力量,研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引起的问题,只有加强水土保持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dfc9c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6.png)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因人类自然活动而发生的过度流失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的问题,如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收成,常常会在一片土地上大量种植同一种作物。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土地缺乏养分,而且还会疲劳土壤,并引发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等现象。
同样地,在养殖业中,过度的放牧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长期的放牧会破坏牧草的自然生长和生态平衡,使土地贫瘠,最终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会开垦丘陵、山地、荒漠等地用于农作物种植,这些土地原本就缺乏养分和水源,因此很难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同样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果不考虑土地的自然特性和限制条件,盲目开发和利用土地,也会对水土流失造成重大影响。
3.人为环境破坏除了过度的种植和放牧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外,人为环境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工开挖山体、河道等工程项目,会导致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土壤沉降。
同时,过度的采矿、乱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1.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是遏制水土流失的首要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植被分布,合理选用种植作物、合理施肥,利用轮作制度等手段,达到减轻土地压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力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种植和管理的重要性,培育农村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审批中,应该严格遵循自然环境保护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价和监测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76f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a.png)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水土流失是指农田和林地等土地表面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到土地生产力,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整治目标、重点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制定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1、控制水土流失总体趋势,遏制流失面积增加。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减少农田和林地的淤积和冲刷。
3、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植被覆盖,保护生态环境。
4、实现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二、重点工作内容1、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的分类和整治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将水土流失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整治标准。
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确定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2、改善农田和林地的水土保持设施。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
优化水土保持结构,提高农田和林地的抗洪抗旱能力。
3、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
建立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评估,为后续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
4、加强农田和林地的管理和保护。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管理和保护,严禁非法采矿、乱挖乱填乱占土地等行为。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和保护意识。
5、推动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减少因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
同时,引导农民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轮作、休耕等,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1、建立水土流失整治工作专项小组。
在各级政府组织水土流失整治工作专项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2、制定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每个地区的整治目标和整治措施。
3、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水土流失整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区水土流失及治理山西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省内属山地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悬殊(最高3058米、最低245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上。
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8一13米,部分地区为70一80米。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占12.7%,草地约占20%。
但由于受不良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
晋西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占晋西土地总面积东8万平方公里的71%。
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岩石裸露,土壤疥薄,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流域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给山西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黄河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暴雨,土壤、植被四大因子,在没有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因索造成的水土流失称为正常侵蚀,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加速水土流失的发展,产生非正常侵蚀,恶化流域的生态环境。
可见,自然因素只是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
(一)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很多,但关系最密切的只有三个:地形:全省地形以山脉为主体,呈东北向西南方向扩展,北高南低,海拔高差2833米。
地形坡度在10º以下的占10%,10一20º的占30%,20一30º的占30%,30一40º的占20%,40º以上的10%。
晋西地区坡度在15º以上的达70一80%。
坡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肥力越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3一0.8%,全氮含量为0.03一0.075%[2]。
2.土壤:全省土壤从地带性来讲,中、南部为森林草原褐土地带,恒山以北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吕梁山以西是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灰褐土地带。
从土壤类型来讲,东部多为棕壤,西部多为灰褐土,其它的大部分地区为粉沙质壤土。
粉沙土结构松散,粘聚力差,抗蚀力低,遇水易流失。
西部地区由于温差大,岩石易受侵蚀,加速了它的破碎而风化为沙土。
3.暴雨:山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为400一650毫米,且多集中在7一9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
由于降雨历时短,强度大,雨点冲击加剧了土壤结构的破坏,洪水强化了水土的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滑坡、泥石流,冲毁村庄、道路、桥梁,常常造成交通中断,下游的工矿、城镇也因洪水危害,整日提心吊胆,担心洪水倾泄下来,生产没有保障,人们精神压力重.一有洪水泛滥,泥沙俱下,毁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村庄,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4.植被:山西曾有过茂密的森林,水草丰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植被遭到破坏,气候变劣加之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越演越烈。
解放后虽然大力植树、种草,但在单一抓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思想支配下,草灌植被覆盖率极低,每遇暴雨,冲刷土地,河岸崩塌,幸存的一点植被常被泥石流卷走。
(二)人为因素: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一直是山西省农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开荒之风盛行,垦殖指数为40一60%,超载放牧,筑路和采矿等都严重地破坏植被,加之大量弃田占地,占地后又无人用管,则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在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时,各行其事,又使植被惨遭破坏。
对林木轻视管护,毁林毁草,水保工程、生物措施,坏不维修,死不补栽,更不去进行荒坡牧草改良。
对于林木任意樵采,乱垦乱伐,开荒挖矿,无人过问,严重影响了水保效益的发挥,特别是对幼林的管理更差,只管栽不管活,成活率很低。
一般在50~70万之间,由于牛羊放牧缺乏统一安排,又无改良的草场,常常进入幼林地放牧,造成幼林大片死亡,使林木保存率更低。
同时春季超载放牧,使草被逐渐稀疏退化,雨季前很难形成植被,加重土壤侵蚀。
二、全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容:山西省总土地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0.3%,输沙量为4.56亿吨,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5000吨/千米。
黄土丘陵区的浸蚀模数为20000吨/千米²,最高达57900吨/千米²。
晋西有29个县属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是雨量集中的暴雨区(1958年以来,曾17次出现24小时降雨超过100毫米的记录),又是多沙区,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全区有7万条长1公里以上的沟道,地表被切田各区均为重点,以丘陵沟壑区为主。
把改造坡耕地放在第一步。
为加快建设速度保证质量,将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到总投资的一半。
在年度治理面积中基本农田的比重不小于10%。
2、沟道治理:每一个流域要自上而下,合理安排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小型水库、河堤、治滩造田等工程措施,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不零敲碎打。
并配合生物工程,营造沟底防冲林、护岸林、沟坡防护林等。
做到分段利用,节节拦蓄,最后达到川台化的目标。
3对于边远高山或林牧矛盾不大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育草,自然条件很差的坡面可先封山,封禁后第一步恢复草被,减少水土流失。
近而在封禁期内进行人工插补植树,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
4防止工交系统在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随着工矿企业交通事业的发展,每年废弃物质也将必然增加,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与处理。
建议厂矿及早安排将废弃灰渣转产为可再次利用的产品,或集中处理改造成生产用地。
5农业节水综合技术。
在工程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以达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是当前世界各地研究的重点。
各种农业节水技术可单独应用,但更多地要考虑多种因子如何最佳组合,形成最佳优势。
过去在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而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因此造成节水但不增效。
当前农业节水增产技术一般包括:水肥耦合技术;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杆或地膜覆盖技术;采用化学药剂抑制作物蒸腾、抗旱、吸水保水技术;耐旱品种的选育技术等,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组装配套,发挥整体的节水增产效益[8]。
6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控制、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技术[9]。
这主要包括: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节水高效灌水制度;灌溉预报技术;灌区优化配水技术;灌区输配水与灌水水量的量测技术和流量控制技术;灌区地面、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技术;污水、苦碱水灌溉及高含沙淤灌技术等。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主要农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了较多的试验研究,但这些研究工作多在充分供水及地面灌溉技术条件下进行,对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不同灌水技术,特别是喷微灌条件下的节水灌溉制度缺乏系统的研究,难以满足节水灌溉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国内在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开展灌区用水优化管理方面也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如灌溉水库优化调度、地面水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灌区优化配水等方面,都建立了一些优化数学模型,但由于这些方法还不够成熟或有关基础资料不全,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
我国在地面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运用、高含沙淤灌、利用苦碱水灌溉、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灌溉预报技术等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与研究,这为我国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国内虽很重视量水设备的研制,但引进居多,自己开发的有影响的成果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研制水头损失小、抗干扰和泥沙淤积少的量水设备。
由于国情及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灌区灌水自动化控制技术几乎没有得到应用,有待大力开发与推广。
(四)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
全面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创建良好生态系统、促进流域经济尤其是农、林、收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工作,需农林牧配合,流域上中下游兼顾,山水田林路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划时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长短结合;水保工程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为主;生物措施要当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并重,预防为主,制定政策,大力宜传。
封山育械搞好水土保持还应同农业经济发展结合,明确生产发展的方向,合理安排农林牧生产用地,搞多种经营。
治理措施的布局,从建成效益突出的综合防护体系出发。
做到“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近期利益结合长远利益”。
实施中狠抓周期短的农收业与中期效益明显的经济林建设,使水土保持治理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1]李才贵,赵玉明,山西省的水土流失及其植被治理[J],植物杂志,1989年01期。
[2]郭永林,山西省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聂兴山,山西省水土流失趋势分析及治理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03年03期。
[4]李远芳,山西省水土流失现状及今后治理意见[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86年04期。
[5]李灵慧,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利,2009年01期。
[6]张晓慧,李洪建.山西省浑源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5期。
[7]袁嘉祖,苏人琼,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途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8]王岭,长治市水土流失及治理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年4月 22-93。
[9]李晓玲,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土流失及治理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