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学总复习
1
2
3
两栖类:1.蝌蚪与水生两栖类成体的主要呼吸器官——鳃和皮肤 蝌蚪:外鳃——内鳃——鳃消失 肺呼吸(水生种类除外,如蛙和蟾蜍) 结构简单,壁薄,囊状,内表呈蜂窝状。皮肤辅助呼吸,特点:肺皮呼吸 气管:短,两肺在近喉处形成喉头气管腔 皮肤辅助呼吸(占鲵类30%-90%。冬眠时尤为重要) 呼吸方式:咽式呼吸(如蛙和蟾蜍)
03
01
7个生态类群:走禽、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02
走禽—鸵鸟
03
游禽—企鹅
04
涉禽—白鹭
05
猛禽—秃鹫.猫头鹰
06
攀禽—杜鹃.啄木鸟
07
陆禽--鹌鹑.鸡.斑鸠
08
鸣禽---家燕.画眉.黄鹂.麻雀.金丝燕
动物学常识 动物界(当今150万种) 第1大门:节肢动物
动物界第1大纲:昆虫纲(110万种)
A
呼吸系统的进化 (重点):
B
自原生动物---环节动物:靠体表呼吸;
C
软体动物-鳃[瓣鳃(瓣状).栉鳃(仅鳃轴一侧有鳃丝,梳状).盾鳃(羽状,如乌贼)]
D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形式多样,适应广。
E
呼吸器官(靠体壁皮肤形成):体壁、鳃、书鳃、书肺、气管、气管鳃
F
体壁:如水溞、蚜虫。
棘皮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人类的起源与其它动物不同点;不是因自然选择而是由于劳动,即手足的分化和使用与制造劳动工具。与动物的分界线是劳动与社会生活。
实验
01
写出水螅.草履虫.绿眼虫.涡虫(参照教材).蚯蚓.蝗虫.蛔虫.鱼.蟾蜍.鸡.兔各系统或组织构造名称。
大一动物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动物学期末知识点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行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熟悉动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一、动物的分类与演化1. 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以结构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以进化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2. 基础动物类型的分类: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性动物门、线虫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
3. 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双壳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 动物的演化与进化:两栖动物向陆栖动物的演化、爬行动物向鸟类的演化、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的演化。
二、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1. 动物细胞与组织: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组织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2.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对称与不对称、器官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感觉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 动物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形态与结构、呼吸的方式与机制、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4. 动物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组成与类型、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5.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消化过程的机制和调节、不同动物的消化方式和胃肠道结构。
6. 动物排泄系统:排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排泄物的成分、排泄过程中的调节和作用。
7. 动物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神经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8. 动物感觉系统:不同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受方式、感觉传递和处理的原理和机制。
三、动物的生态与行为特点1. 动物的栖息地与分布:不同生态类型的栖息地、动物的地理分布与栖息地适应。
2. 动物的种群与群落:种群的概念与特征、种群数量与密度的调节、群落结构与相互关系。
3. 动物的生态位与食物关系: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食物链与食物网、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4.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胚胎发育和生后发育的特点。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和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在大一学习期间,我们掌握了许多基本的动物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加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动物的起源和进化1. 动物的起源:动物起源于原始单细胞生物,通过多细胞生物的发展演化而来。
2. 动物的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动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类群,不同的类群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动物的分类1. 动物的系统分类:动物可以按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化关系等进行分类。
2. 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大类。
三、动物的形态结构1. 动物的体节和体腔:体节指的是动物体内具有一定重复结构的部分,体腔指的是动物体内腔隙。
2. 动物的器官系统:动物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四、动物的生活习性1. 动物的食性:动物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不同的食性类型。
2.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
五、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1. 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取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动物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对于动物体内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3. 动物的消化吸收:动物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吸收进入体内。
4. 动物的神经调控:神经系统对于动物体内的感知和行为调控起到关键作用。
六、动物的行为特征1. 动物的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求偶行为、捕食行为、逃避行为等不同类型。
2. 动物的社会行为:一些动物会形成群体并表现出群体行为,如社会性昆虫、群居鱼类等。
七、动物的保护与环境1. 动物的保护意义:动物对于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动物的生境破坏:人类活动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如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等。
总结:通过大一学习动物学,我们对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和行为特征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物种species:具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亚种subspecies: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类任何其它种群有别。
亚种用于表示动物,变种用于表示植物。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是国际上对神统-采用的命名法,它规定每种动物都仃一个学名(science name),其学名是由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组成,主要由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构成,有时加上定名人姓氏、时间等,用斜体写属和种。
4.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Vulpes vulpes schiliensis属名种名亚种名入二、填空1.关于生物的分界有多种方法,其中五界分类系统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2.动物学的研究方法--般有: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3.动物的主要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4.三名法依次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的。
三、简答(了解)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乂有哪些?意义: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另:在了解个动物类群的进化历程和演变规律、形成保护动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素质、推动动物学的进-步发展为人类造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以动物形态上或解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3.为何生物分界的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考虑到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三,简答题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5.仿生学中的应用等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细胞是否具有成型的细胞核.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动物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呼吸方式等等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一、概论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本学期学习的动物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动物的基本特征、进化和多样性、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以及动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档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与其他生物有明显的区别,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多细胞结构:动物由多个细胞组成,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
2.真核细胞: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包含有细胞核。
3.胚胎发育:动物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新的个体。
4.营养摄取:动物通过摄食、吸食或吞噬等方式获取营养。
5.移动能力:大多数动物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
三、动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动物起源于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经历了长时间的进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物种。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2.动物的进化:动物经历了多次进化,形成了不同的进化支,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反映了它们在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常见的多样性包括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形态特征的多样化。
四、动物的形态学动物的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外部形态:包括动物的体形、体节、附属物等,这些特征与其生活方式和生物学功能有关。
2.动物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结构与动物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五、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食物消化的过程。
2.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过程。
3.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动物学考试资料大全(9页)
第一章绪论(补充)1、(一)分类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二界系统:林奈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
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植物界、动物界。
四界系统:考帕兰(H. F. ,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包括单细胞藻类、简单的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惠特克(R. H.)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二)生命进化的几个阶段☆2、种与种间在历史上是连续的,但种又是生物连续进化中一个间断的单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能生殖出与自身基本相似的后代。
☆3、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
变是绝对的,是物种发展的根据,不变是相对的,是物种存在的根据。
形态相似(特征分明、特征固定)和生殖隔离(杂交不育)是其不变的一面,为藉以鉴定物种的依据。
第十一章圆口纲一、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低等的一个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
包括盲鳗和七鳃鳗2大类。
二、特征:1.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1)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第一阶段的代表。
2)没有成对附肢圆口纲动物没有偶鳍,只有奇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动物。
3)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但已具有神经弧的雏形4)脑的发达程度低,内耳只有 1 - 2个规管2.圆口纲的形态特征1)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用活塞式的舌司口部的开闭。
2)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圆口纲动物的鳃为鳃囊,囊壁为由内胚层来源的褶皱状鳃丝,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三、代表动物-七鳃鳗第十一章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 。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最高等的成体辐射对称, 体表有棘状突起, 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
真体腔发达,包括围脏腔、围血系统,和特殊的水管系统(主要机能是运动) 。
大二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大二普通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知识。
大二普通动物学是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基本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行为、生态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大二普通动物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关系,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原索动物等。
脊椎动物则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对于每一类动物,还会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如鱼类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等。
二、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可以通过化石研究、胚胎发育比较、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等方法来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动物界的各种进化趋势和规律。
例如,动物从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多细胞生物,形态结构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动物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外部形态是指动物的身体轮廓和器官的形态,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
内部结构是指动物的器官构造和组织结构,需要通过解剖和显微镜等实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
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器官结构。
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动物通过性生殖进行繁殖,有的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殖,还有的动物能够同时进行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动物的发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经历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的发育方式。
这些繁殖和发育方式的差异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体现出来。
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
动物的行为研究是动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和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包括觅食、交流、求偶、保护领地等各种行为。
六、动物的生态动物的生态是指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动物栖息地的适应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等都是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内容。
大一下期动物学复习资料
大一下期动物学复习资料脊索动物亚门6个纲的系统比较1.无上下颌.................. ..... ............ .:圆•口纲1.有上下颌 ...................... ……...... 2……2.无五趾型附肢...................... ………鱼•纲•…2.有五趾型附肢...................... ………3 ....3无羊膜..................... ……........... 两栖纲…3有羊膜.................... …….... 4 ......4变温动物 .................. ………爬行纲……4恒温动物..................... …… 5 ......5不是胎生哺乳.................. 鸟纲……5台生哺乳 ...................... ::哺乳纲•循环系统心脏结构循环方式圆口纲1心房1心室单循环鱼纲1心房1心室单循环两栖纲2心房1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爬行纲2心房2心室不完全的双循坏鸟纲2心房2心室完全的双循环哺乳纲2心房2心室完全的双循环泌尿系统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出现,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
圆口纲中的盲鳗仍用此种肾脏作为排泄器官。
b5E2RGbCAP 中肾: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成体阶段执行排泄机能的器官。
中肾也是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胚胎时期有功能的肾脏。
plEanqFDPw后肾:后肾是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成体的排泄器官,其位置靠近体腔的后段。
呼吸系统圆口纲鱼纲两栖纲肺,皮肤爬行纲月市鸟纲肺.气囊晒乳纲月市圆口纲鳃的结构:内鳃孔、外鳃孔、鳃囊、鳃丝鱼鳃的结构:鳃弓、鳃耙、鳃丝、鳃隔脊索动物进化史上五项重大的进步事件1)上下颌的出现:构成摄食器官——口,可主动追逐捕食对象,增加获取食物的机遇,扩宽了食源的领域,促进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发展,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化,具摄食、攻击和防御;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等多种功能。
动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动物: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与植物相对。
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外骨骼: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保护的坚硬的外部结构。
主要由几丁质构成,为节肢动物特有。
3.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4.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分成左右相等部分。
又称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5.中间寄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它不是最终的受害者,只是个过度,再由中间寄主给最终的寄主。
6.终末寄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为最终的受害者。
如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末宿主。
7.卵胎生: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但其发育时所需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与母体没有物质交换关系,或只在胚胎发育的后期才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有很少营养的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
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生殖方式。
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铜石龙蜥、鲨和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某些蜥蜴在高寒生境下等均为卵胎生动物。
8.胎生: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和脐带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由产道直接产出。
9.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
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10.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翅芽)。
大学动物学复习题
大学动物学复习题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行为和进化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大学动物学复习题,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动物学的分类体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 界B. 门C. 纲D. 种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脊椎动物的特征?A. 有脊椎骨B. 有心脏C. 有神经系统D. 有外骨骼3. 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的脊椎动物是: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哺乳类4. 以下哪个不是哺乳动物的特征?A. 体温恒定B. 有乳腺C. 有羽毛D. 有毛发5.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是:A. 动物的形态结构B. 动物的生理功能C. 动物的分类D. 动物的行为模式二、填空题6. 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__________。
8. 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而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
9. 动物的进化历程中,从水生到陆生,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是__________。
10. 动物行为学中的“本能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__________控制的行为。
三、简答题11. 简述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2. 描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13. 解释什么是动物的进化,并简述进化的基本过程。
14. 阐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5. 描述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意义。
四、论述题16. 论述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其对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7. 分析动物行为学在现代生态保护和动物福利中的应用。
18. 探讨动物分类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19. 论述动物生理学在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中的应用。
20. 讨论动物生态学在环境监测和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动物学是一门内容丰富、跨学科的科学,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为生态保护、生物医学和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动物学复习资料(习题、名词解释等)
答案: 五界分类系统是1969年,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的,他将 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另立一界真菌界。所以五界分类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 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五界。
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名词:系统;组织;器官;细胞周期
2.填空:
A.草履虫是原生动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大核是生殖核; C.小核是生殖核; D.大核小核
都是生殖核
8)关于原生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毛纲动物最复杂;B.鞭毛纲动物最复杂;C.肉足纲动物是吞噬营养; D某些鞭毛纲动物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判断题
1)原生动物都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 ;
○2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 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 很像多细胞动物, 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 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 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 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 而单细胞群体 的原生动物中, 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 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 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刺细胞动物具有下列何种细胞?( )
A.刺细胞B.皮肌细胞C.扁平细胞D.领细胞
2.海产刺细胞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需经历( )。
A.担轮幼虫B.两囊幼虫C.牟勒氏幼虫D.浮浪幼虫
5.刺细胞动物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是( )。
A.从体细胞到伸缩细胞B.从体细胞、排泄管、排泄孔到体外
A.植物性营养;B.以纤毛为运动器官;C.接合生殖;D.结构在原生动物中分化最多
2)不是原生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的是:
动物学重点(全)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动物学重点动物学重点绪论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属名+种名。
第一章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生殖 ㈠、无性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大学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脊索动物门一.名词1.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且不分节,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2.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
是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所形成,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的前.后分别分化为脑和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
4.被囊:是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的,其化学成分近似于植物的纤维素,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5.逆行变态: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决然不同,幼体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构造,而成为形体简单的成体。
6.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二.简答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答:相同点:都有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分节现象。
不同点:脊椎动物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如有尾,总位于肛门后方;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2.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答:(1)由于头部的出现,脊椎动物又称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有力支柱。
(3)原生水生动物用鳃呼吸,陆生脊椎动物及次生水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
(4)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主动摄食提高了营养代谢能力(圆口纲除外)。
(5)出现成对附肢,即水生动物的偶鳍和陆生动物的附肢(圆口纲除外)。
(6)循环系统完善(7)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提高了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
第二章圆口纲一.名词1.口漏斗:东北七鳃鳗头部腹面圆形的一种吸盘式的构造2.鳃囊:圆口类在鳃裂中间扩张而成为鳃囊。
呼吸管两侧有内鳃孔7个,每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鳃囊,囊的背、腹及侧壁都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二.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答:1.无上下颌---无颌类 2.无成对的附肢,无偶鳍,有奇鳍 3.头顶部具有单一外鼻孔,位于头顶中线处---单鼻类 4.独特的鳃呼吸器官,囊鳃呼吸----囊鳃类 5.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第三章鱼纲一.名词1.侧线:鱼类身体两侧由皮肤的许多感觉囊排列而成的特殊的感受器官,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学归纳总结原生动物门四纲比较原生动物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动物学幼虫类型腔肠动物各纲比较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比较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比较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差异环节动物门三个纲的特征比较疣足与节肢的比较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比较一、绪论物种(species):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按照自然分类法,生物分类的最基本阶元是种(物种)双名法:学名由二部分组成:属名+种名书写规则:–印刷体:学名用斜体–手写体:学名下加下划线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及机能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与神径组织。
上皮组织:特点:由密集排列的细胞与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细胞之间具有明显的连接复合体。
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与呼吸等作用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结缔组织:特点:多种细胞与大量间质构成。
功能:支持,保护,营养,修复与物质运输。
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特点: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组成功能:收缩产生运动(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类型:横纹肌(随意肌)、心肌、平滑肌(不随意肌)与无脊椎动物特有的斜纹肌。
神经组织:特点:是由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功能: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与修复的能力。
三、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动物2、身体微小3、原始性4、对不良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5、一些种类为群体单细胞动物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盘藻,团藻,夜光虫,裸甲腰鞭虫(赤潮)鞭毛纲的特征:1、具鞭毛(1-4,少数较多),鞭毛为运动胞器2、营养方式:自养—光合营养异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3、繁殖无性:纵二分裂4、有性: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1)植鞭亚纲:具色素体(也有无色素体的),自养;具表膜(2)动鞭亚纲:(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无色素体;不具备坚硬的表膜;营养方式为异养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有孔虫、太阳虫,辐射虫肉足纲主要特征:(1)伪足运动、摄食(叶状、丝状、根状与轴伪足)(2)无表膜,分外、内质(凝、溶胶)壳表面:裸露、几丁质、砂粒、鳞状硅质、石炭质、硅质骨骼(放射虫)(3)繁殖:二分裂、有的有性生殖、包囊(4)淡水、海水,寄生(1)根足亚纲:伪足:叶状、丝状、根状(2)辐足亚纲:具轴伪足,多漂浮生活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寄生:多为细胞内寄生.某些种类寄生专一性强.(2)无运动器:缺少任何运动胞器,某些种类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出现伪足或鞭毛.(3)生活史复杂:出现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进行.个别种类可在同一寄主体内进行.(4)很多种类具有顶复合器:指极环棒状体类锥体微丝及表膜下微管等.是孢子虫特有的结构.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纤毛:以纤毛为运动器并终生具纤毛.(2)核、质高度分化:有大、小核之分;细胞质可分化成各种细胞器:(3)生殖:无性生殖: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接合生殖吞噬作用:变形虫等动物没有胞口,当临时的前端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固体食物颗粒裹进细胞内部胞饮作用:变形虫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像饮水一样顶复合器:包括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等结构,是与孢子虫的侵入寄主细胞有关的胞器细胞内消化:(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指食物在细胞内部进行消化的一种方式。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意义1、两侧对称的形成:(扁形动物)1)其体可明显区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2)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灵敏、准确.3)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中胚层的形成:(扁形动物)1)使动物从组织分化水平进入到器官系统的分化.2)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环节动物3、身体分节(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环节动物)1)提高了动物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为动物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4、真体腔(环节动物)1)加强了肠功能(出现机械消化)并促使之分化,提高了消化功能。
2)促进了器官系统的形成,使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加完善。
5、脊索(脊索动物)1)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和保护功能;2)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3)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五趾型附肢:(两栖纲)1)肩带借肌肉与头骨和脊柱联结(灵活)2)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支撑体重)3)腰带与后肢骨相关节(运动)4)肢骨发展成为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完成和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前肢活动范围扩大和动作灵活,以及后肢承重和运动是登陆的必须条件7、羊膜卵(爬行纲):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在陆地上繁殖成功,使繁殖不再受外界水环境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8、肺(两栖纲):使脊椎动物离开水面生活9、大脑皮层:能有效的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10、上下颌:(鱼纲)1)极大的增强了口的主动捕食和防御功能;2)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
11、恒温(鸟纲)(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1)高而恒定的体温使体内各种酶活性充分发挥,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2)提高产热、散热能力是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3)减少了对外界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12、次生腭(爬行纲)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
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1. 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2. 身体微小3. 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 包囊特殊的适应性(二)生理及生殖特性1.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2.呼吸和排泄(1)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2)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3.激应性4、生殖无性生殖——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
(一)肉足纲的主要特点:1.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结构简单,只有较少的细胞器。
2.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
3.具有运动和摄食胞器—伪足。
叶型伪足、丝型伪足、根型伪足、轴型伪足4.虫体有的种类裸露,有的种类具几丁质、胶质+沙粒、石灰质的外壳5.无性生殖通常为二分裂或包囊,少数种类如有孔虫、放射虫可行有性生殖。
6.分布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寄生。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1.运动胞器为纤毛。
2.体表具有表膜下纤维系统。
3.胞质分内、外质,外质中有刺丝泡,内质中有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等。
伸缩泡能调节渗透压、排泄废物的机能。
4.具有由原生质分化来的摄食胞器。
5.细胞核一般分化为大、小核。
6.生殖:无性是横二分裂,有性是接合生殖。
7.生活在淡水、海水中,也有寄生的。
(三).孢子纲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营寄生生活,无取食胞器,渗透营养。
2.身体构造较简单,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
3.具顶复合器(含顶环、类锥体、棒状体及微线体)4.生活史复杂,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2.★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原口动物相对的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3.★侧生动物:在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有一些重大而独特的特征,如水沟系、骨针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层逆转等,因此,海绵动物被视为动物进化上的一个侧枝,被定义为“侧生动物”。
4.★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它是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从前到后的一个空腔,内容发达的生殖器官。
因为它只有中胚层来源的体壁,没有中胚层来源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
5.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7.★胚胎(层)逆转:在形成原肠胚时,具有鞭毛的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方式相反,称为逆转8.变态:六足动物的胚后发育要经历体驱的增长以及形态、习性的变化。
9.★渐变态:是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
即幼虫期与成虫的特征差别不大,只是性器官未成熟,翅未长成等,其幼虫称为若虫。
如蝗虫的变态。
10.半变态:是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
即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形态差别较大,而且生活习性也不同,其幼虫称稚虫。
如蜻蜓的变态。
11.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不仅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不同,且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最后才羽化为成虫。
具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
如蝴蝶类等。
12.★不完全变态:幼体和成体形态相似,食性和生活环境也相同,只是生殖器官和翅待进一步发育。
13.★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
14.★双重呼吸: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
15.★适应性辐射:在进化生物学中指的是从原始的一般种类演变至多种多样、各自适应于独特生活方式的专门物种(不包括亚物种,就是说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交配的物种)的过程。
1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做纵切,有多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互相对称或互为镜像的两半部分。
17.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18.19.★不完全双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
这种循环称大循环。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肺动脉到肺,经气体交换后,再经肺静脉回左心房。
这种循环又称小循环。
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
20.★同律分节:除了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21.★异律分节:一些相邻且结构和机能相似的体节常组合或愈合在一起,形成体部,各体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出现差异。
22.★同型齿:绝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口中的牙齿,彼此间在形态和功能上一般无明显的差异的齿称为同型齿。
23.★异型齿:哺乳类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出现了分化,且有咀嚼功能。
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前臼齿。
24.原肾管:是细胞内管。
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如涡虫)所具有的原始排泄器官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成对出现。
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
由焰细胞、排泄孔和排泄管组成。
25.皮肌囊: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26.外骨骼27.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
是陆生节肢动物特有的一种呼吸器官。
28.马氏管: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
一种特殊排泄器官.29.无节幼体:某些甲壳动物从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
30.多态现象:在群体内有多种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个体成员,这种现象叫做多态现象。
31.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2.消化循环腔:又称肠腔,是胚胎中发育中的原肠。
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是胚胎发育时的原口,既是摄食的口,又是消化后剩余渣滓排泄出的地方,故兼有口和肛门两种机能。
腔肠动物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3.开放式骨盆: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34.闭锁式骨盆:爬行动物髂骨与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成的骨盆。
构成后肢的坚强支架,使支持及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35.★洄游:鱼类在具生命活动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的路线进行集群的迁徙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需求。
这种活动称为洄游。
36.★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尔场所向产卵地进行的迁徙。
37.★索尔洄游: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
38.★越冬洄游:为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
39.再生: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的现象。
40.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绪论一.命名1.双名法:=属名(n.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adj.字母均小写)+定名人姓氏2.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姓氏二.分界系统2.分界意义:①揭示了进化的方向: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1.世界系统②显示了生命历史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一.胚胎发育都要经历的三个时期包括胚前期、胚胎期、胚后期。
二.各时期状态1.胚前期:生殖细胞形成即精子和卵子的形成。
2.胚胎期:受精和胚胎发育(卵裂、囊胚形成、原肠胚形成、中胚层形成、体腔形成)3.胚后期: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蝴蝶和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和半变态)三.原肠胚的形成方法有:内陷、内移、内卷(转)、外包、分层。
四.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有哪几个主要阶段是相同的:1受精卵 2卵裂 3胚囊 4原肠胚 5中胚层的形成(a端细胞法、b肠腔法)6器官形成第二章原生动物门细胞质→小核:通常泡状核,与生殖有关。
刺细胞:防御生殖: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第三章海绵动物门一.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主特)答:1.固着生活,体型对称。
2.结构上具领细胞及水沟系,体壁分皮层和胃层,中胶层具骨针,无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就有细胞间的简单分工。
3.无消化腔,行细胞内消化,中央腔无消化作用。
4.无神经系统的分化,对外界刺激无明显的反应。
5.主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形成芽球)。
6.再生能力强。
(注:其经济价值仅仅是其骨骼或海绵丝)二为什么海绵动物又称为侧生动物?答.在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有一些重大而独特的特征,如水沟系、骨针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层逆转等,因此,海绵动物被视为动物进化上的一个侧枝,被定义为“侧生动物”。
三.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有哪些?答:具领细胞(形成食物泡)和独特的水沟系(完成摄食、呼吸、排泄和有性生殖及其他生理功能。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两胚层)精巢:圆锥形上段一.水螅(管状或圆筒状) 触手辐射对称----卵巢:卵圆形下段1.内部结构:1)消化循环腔2)体壁:①外胚层:外皮肌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6种细胞)②中胶层:外、内胚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③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5种细胞)3)网状神经系统2.幼虫:浮浪幼虫(具有内、外胚层,体表长有纤毛。
内胚层充满原生质,然后发育成原肠腔,再继续发育为消化循环腔。
外胚层已有神经、感觉、刺细胞等的五.珊瑚纲与水螅纲的螅型体不同之处在于: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膈膜丝。
水螅纲的水螅体结构简单,无上述结构。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的螅型体来源于外胚层。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一.中胚层产生的意义?答:一方面,中胚层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有利于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分化,使扁形动物的身体结构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中胚层的形成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加强。
二.为什么扁形动物是最低等的三胚层动物?答:1.进化地位: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得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具有三个胚层。
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
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
2.具有皮肤肌肉囊:由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
3.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4.原肾管排泄:由焰细胞、排泄孔和排泄管组成。
5.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大多数行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同体,生殖器官构造比较复杂,少数无性生殖。
*具有外生殖器,出现了交配、体内受精—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
自由生活者再生能力强。
三.日本血吸虫1.危害: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
2.控制与预防:①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②消灭钉螺;③做好粪便、水源管理;④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3.生活史:终寄主为人和牲畜,中间寄主是钉螺。
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卵发育成内含毛蚴的胚胎卵后,卵内毛蚴分泌酶,溶解周围组织,穿过肠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
卵入水后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寄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母胞蚴和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分泌物钻入体内,脱尾部变成童虫,侵入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肠系膜后继续发育成成虫。
四.猪带绦虫1.生活史:猪吞食人粪时,虫卵或节片进入猪的消化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出六钩蚴,六钩蚴钻进肠壁,进入血管,借助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以肌肉中最多,经60-70天,六钩蚴发育为囊尾蚴。
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的囊泡,具有囊尾蚴的肉俗称“米猪肉”或“豆肉”。
人吃米猪肉时,如果囊尾蚴未被全部杀死,则在到达十二指肠时,囊尾蚴的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2-3个月后,发育成熟。
第六章原腔动物一.假体腔的形成过程?答:它是位于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一个空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腔内充满液体或是有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是为体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