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组织理论与设计优秀课件

组织理论与设计优秀课件
的变化情况。
如果无大变化,则环境稳定;反之,则环境 不稳定。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环境不确定性的对策
常用的对策有: 1.建立组织间联系。具体包括: (1)取得所有权。 组织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或控股的手段控制
其他组织。 (2)形成战略联盟。 如果两个组织的业务范围、地理位置、能力
等具有互补性质,可以采用战略联盟形式加 强合作。
(1)超过10万元的支出;
(2)新产品的研发;
(3)营销战略的制定;
(4)重要人员的任命。职权收回后,分公司经 理抱怨,有人递上了辞呈。周聪当然明白挫 伤了分公司经理的积极性,但也没有更好的 办法。
东信公司的案例说明,一个组织想要求得长 期生存与发展,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 整组织结构,而每一种组织结构都有其相应 的优缺点。
(28)组织为实现目前的经营目标需要哪些技 术资源?
(29)组织技术投资的水平及增长速度应当怎 样?
(30)哪些技术投资应当削减或取消?
(31)为实现目前经营目标需要增加哪些新技 术?
(32)组织的技术及业务组合对经营战略的影 响如何?
一、总体技术
总体技术亦称组织水平技术,包括制造技术 与服务技术两种。
从单一的电视机扩展到冰箱、微机、洗碗机、 热水器、空调等诸多电器,原有结构已无法 适应产品的多样性。
部门之间矛盾重重,主要决策均需周聪亲自 作出。
公司重组后,总裁感觉到很难再对每一分公 司实行充分控制了,各分公司经理常常各自 为战;
分公司在采购、人事等职能方面出现了许多 重复。
周聪认识到,他在分权方面有些过分,有些 决策权归总裁:
1.传统制造技术。 分成三大类10种(见表10—1)。 第一大类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组织为了满足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匡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和设计原则,为将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匡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1.2 授课对象: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组织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将来的管理实践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2.1 组织理论:介绍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2.2 组织设计:讲解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绩效评估等方面。

2.3 组织变革:探讨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介绍变革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匡助学生理解和应对组织变革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组织理论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框架。

3.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组织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估方式4.1 课堂参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预讨论和提问,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4.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组织理论和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5.1 教材:选用经典的组织理论和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5.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对组织理论和设计的理解,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5.3 实践机会:提供学生参预实际组织设计和变革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授课计划,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为将来的管理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理论与设计3-1

组织理论与设计3-1

我编写《组织理论与设计》的初 衷是,以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喜好 的方式,将有关组织设计最新思考与 古典和传统的思想及理论结合起 来。…组织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和相关理论非常丰富、富有洞察力, 能帮助学生和管理人员理解他们的组 织,解决实际问题。我的使命就是从 组织理论角度,将这些概念和模式与 现实世界中变化的现象结合起来,提 供最新的组织设计观点供实际工作使 用。…而组织理论恰恰对中高层管理 工作最为适用。
——
组织主 体观念
——
人力资源视角
人力资源视角 围绕组织目标 实现贡献与个 人需要满足获 得相结合愿景 下之一流员工 的培养、授权、 激励、领导
象征视角
组织的黑箱
权术视角 围绕利益—权力 竞争之冲突、联 盟、谈判、合作 的利用和控制
+
权术视角
结构视角
人 力 视 资 源 角
多 视 角 方 式 的 进 一 步 展 开

从组织学学者查尔斯•佩罗提出的问题看经济学与管理学之不同
经济学家(主要对市场机制和竞争感 兴趣)假设,人都是自私的,人工作是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经济福利, 这便使人要推卸责任和歪曲信息。所以 在组织设计中,经济学家主要聚焦于决 策权、契约以及能够调整、监控、惩戒 自利行为的财物奖酬。 受过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 培训的社会科学家们则认为,内在激 励——例如由圆满完成工作而产生的 满意感——是一种更有力的人类行为 的激励因素。个人情感和群体动机的 重要性导致人们专注于内在动机、联 盟关系以及群体规范。
第一篇 组织导论
第一章 组织与组织理论
一、认识组织/什么是组织
指南 原意为辨识
方向,引申为指引 二、组织理论/组织设计“指南”学习的意义 方向、指导操作等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变量1、自变量(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人格、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领导风格、甄选方法、组织设计等。

2、因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二)研究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人们的行为或事物发展变化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优点:对数据的采集具有直接性,数据较为准确、真实、可靠缺点:观察质量依赖与观察者的能力和所接受的培训。

2、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

常用于向被访者了解心理体验、情感,以及对某一事物的意见、态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优点:灵活、准确、深入缺点:受访谈员影响大、记录困难、结果处理难度大3.问卷调查法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

优点:效率高缺点:问卷事先设计好缺乏弹性,易出现漏答、误答甚至回问题等现象,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较低。

4、实验室实验法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对变量控制程度高,测量准确,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缺点:研究结论可能局限于实验室,很难推广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5.现场实验法在真实的组织中进行实验。

优点:真实缺点:与组织选择时的偏差有关第一章认知与个体决策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知觉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理解什么是社会知觉3、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学习理论4、掌握个体决策过程教学重点:1、知觉的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学习理论3、个体决策教学难点: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行为塑造、个体决策过程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概念一)感觉和知觉1、感觉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

(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2、知觉(认知)人对客观环境和主体状态的感觉和解释过程。

也就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和认识的过程。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DOC 46页)————————————————————————————————作者:————————————————————————————————日期:《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导论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组织、管理的定义2、了解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4、了解组织行为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组织、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行为学入门一、管理、组织的内涵一)、什么是管理?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能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二)、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二、管理者做什么?一)管理的职能计划能:定义组织目标;建立达到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组织:确定要完成的任务;谁来完成;归类;谁向谁报告;在哪一级作决策;领导(协调):激励、指导、解决冲突,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并与即定目标相比较,纠偏查歧。

变革(创新):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领导人)领导者(领袖):管理者在扮演这一角色时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联络者:在组织内、外部同时发挥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寻觅外界环境信息,及时掌握与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监控本组织对外输出的信息。

传播者: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自己的目标期望向内部和外部传递。

发言人:代表本组织对外发言,表明本组织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设计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设计
组织模式
的效率
矩阵组织
事业部组织
职能型组织复杂程度
发挥专业整合多元化 克服复杂化 多元化程度
化优势和多维性
图4
三、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特点
针对上文论述了三种常见的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下面分别对这三种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
1.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从总体而言,职能型组织更加侧重于集中现有具有统治地位的核心业务。但是随着企业业务活动差异性变大,特别是产品、市场和客户的差异性越大,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管理优势越难实现,而且职能型组织容易阻碍企业业务的多元化,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容易变得官僚化和松散化。
2.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在单纯的事业部组织结构下,企业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事业部而没有职能性部门。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侧重于通过更大的自主权和清晰的目标界定来进行激励,能够减轻最高管理层的负担,能够清晰地划分各个领域的职责,并且能够根据各个事业部的特性来调整决策。但是,一旦事业部的自主权越大,则对集团公司总体协调的要求越高,以避免产生“离心”的倾向。而且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在于职能型成本过高,并且往往会因强调各个事业部的利益而忽视整个企业集团的总体利益。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设计
——各类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各类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摘 要]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和科学直接影响到组织能否高效地运转。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不同于单体企业的特征。我国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三种主要的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类型、特点及其有效性,从而为组建和优化企业集团组织架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7]宋建平: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8]郭全中: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研究.集团经济研究。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设计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设计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设计引言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管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揭示了组织的本质、特点、结构和规律,为组织设计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教学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组织理论来指导组织设计教学设计。

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定义: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将人员、物资、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稳定系统。

2.组织的性质:目标性、稳定性、规范性、协调性、可变性。

3.组织的基本要素:人员、职能、权利、义务、规则、流程、环境等。

组织理论的分类1.经典组织理论:着重研究组织的结构和机制,代表作品为韦伯和泰勒的著作。

2.现代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行为和过程,代表作品为奥斯本和麦克格雷戈的著作。

3.系统与信息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信息流和控制机制,代表作品为韦因斯滕和查普曼的著作。

教学设计中的组织理论应用1.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组织成有序和连续的过程来实现目标。

2.分工与协调:明确教学任务,分配任务和角色,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集权与民主:实现师生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规则等的协调与统一,保持教学组织的纪律性和稳定性。

4.信息共享与交流:实现教学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效果的提高。

5.环境适应性和可变性:发挥教学组织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根据教学任务、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组织的建设。

组织设计教学设计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关键词汇和教学资源等。

2.组织师生之间的关系:分清师生之间的职责和权利,明确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

3.确定教学环节、流程和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确定教学环节、流程、时间等。

4.确定教学活动的环节关系和配合调度:根据教学任务需求,设计并调度教学活动的关系、时间和配合,形成有机的课程编排。

5.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日志记录和教学反馈,进行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完善。

组织理论与设计ppt课件

组织理论与设计ppt课件
13
2、美国学者组织行为学家 罗宾斯归类组织的定义
(4)组织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每个组织都要通 过其纵横交错的各级机构来处理从环境中输入的各 种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决策、协调组织的各 种活动。
(5)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它内部的各个分 系统或部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它们都有着 共同的大目标,但各个分系统的目标会有所不同, 有的甚至还会相互发生矛盾,但共同的大目标将它 们松散地结合在一起。
14
2、美国学者组织行为学家 罗宾斯归类组织的定义
(6)组织是合同或契约的集合体,它是由许多成文 或不成文的契约组成的,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合 同或契约的规定进行工作,并据此获得相应的报酬。
(7)组织是一个政治系统,它由内部各利益集团组 成,每个政治利益集团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都力 图掌握决策权,或意图加强自己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力 。
-------------------------环---境--------------
社会结构
技术
目标
参与者
------------------------------------------
利维特的钻石结构:组织模型 18
(三)组织的益处
1、汉南和卡罗尔等人认为组织至少有 三个主要益处 (1)持续性。 (2)可靠性。 (3)可控性。
45
知觉的过程
1观察
感觉 视 听 味 嗅 触
2选择 外因
内因
3组织
错觉 判断 归类 图形 背景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 假设
看法
5反应 态度
行为
46
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2.知觉对象 3.环境
47
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CH8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

CH8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

CH8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了解组织理论;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因素、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掌握职能设计、管理幅度和层次重点是组织理论;难点是如何运用组织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组织的含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故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者效力的系统。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经过分工与合作并由不同部门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它有3 层含义:① 组织必须是有目标的;② 组织必须有分工协作;③ 组织应有不同层次的权力责任制度。

——指组织活动,其内容包括:① 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组织机构及职位系统;②确定职权关系;③保证组织机构有效地运转;④ 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及内部要素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结构。

1. 按组织的性质分①经济组织——从事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组织,以盈利为目的;②政治组织——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具有一定政治目标的,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组织;③军事组织④文化组织⑤群众组织⑥宗教组织2.按组织形式分①正式组织②非正式组织①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可以在这种组织中得到许多心理需要上的满足,从而有更好的工作情绪,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②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易产生和加强合作精神,有利于正式组织的活动协调开展;③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的友谊会体现到工作上的相互匡助;④为了群体的利益和在正式组织中树立良好形象,非正式组织往往会自觉或者自发地匡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次序。

①以情感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可能与以理性为基础的正式组织相悖,这就会给正式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阻力;②非正式组织要求其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使个人的才华不能充分发挥,以至于影响正式组织的工作效率;③非正式组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留恋于正式组织的现状,而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

1. 组织力量汇聚作用——把分散的个体汇聚成一个整体;2. 组织力量的放大作用3. 实现个人和机构间的交换作用——机构通过组织作用,从个体获得大于聘用个体成本的收益,个体同时也获得相应的丰厚报酬。

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教学大纲

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教学大纲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大纲适用对象:所有本科生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组织理论与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是企业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

这门课程对于研究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管理现代化以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认识和分析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初步的组织设计。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建立在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基础上的,并与工作设计与评估等学科密切联系。

除了掌握组织理论与设计的原理、方法外,要注意针对企业组织的实际发展要求进行灵活运用。

3、学时安排:34学时4、教材选用情况:任浩《现代企业组织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组织理论概述(4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主要介绍组织的概念及组织类型;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组织理论与设计的产生和演进过程;以及组织设计的各种结构变量。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与管理的关系;组织理论与设计的产生和演进过程;2、掌握组织设计的各种结构变量;3、重点掌握组织的概念及四种组织类型;[基本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作用和类型;组织目标设计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目标的作用和类型;组织目标设计效果评价的方法;2、掌握组织目标的类型;3、重点掌握组织目标设计的概念、设计要求和步骤;第3章组织结构设计(2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组织结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诊断要决和标准,以及对管理者的意义;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方案选择。

[基本要求]1、了解组织结构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诊断对管理者的意义;2、掌握组织结构诊断要决和标准;3、重点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方案选择。

第4章组织职能设计(2学时)(多媒体)[基本内容]企业管理职能概念和分类,以及职能设计的作用;职能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职能设计和调整的方法;将各项职能具体化种类和方法,使职能能够执行和落实。

《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基础》教案

《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基础》教案

《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基础》教案教学主题任务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理论任务二: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教学课时第5-6课时教学目标一.理解常用的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理论,了解它们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启示。

二.了解婴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并掌握相关理论中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设计与组织的启发。

三.形成实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婴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并掌握相关理论中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设计与组织的启发。

教学难点 1.系统论和情境论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启示。

教学设计一.引入:教师和学生讨论案例,思考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为什么需要依托理论?需要依托哪些理论?(一)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王晴老师的案例,讨论案例中的问题。

(二)教师总结: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与3-6岁幼儿教育活动有很大区别,它们依托的理论基础也不太一样。

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两种常用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理论:系统论和情境论。

(一)理解“系统论”1.教师向学生介绍系统论的基本观点,重点强调系统论设计教学的环节,以及各环节中是如何以“婴幼儿为本”的。

2.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分析与评估婴幼儿的需求?(二)理解“情境论”1.教师向学生介绍情境论的基本观点。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比较一下系统论和情境论的区别:前者更强调整个教学设计的整体过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衔接与呼应;后者更多关注受教育群体的独特性,强调为他们设计的教育活动是最适宜的,可以不断优化调整的。

三.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系统论和情境论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启示。

(一)教师向学生讲解两个理论的三个启示。

(二)教师与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对婴幼儿的尊重?2.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和3-6岁幼儿的家园合作有什么区别吗?3.为什么评估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而言很重要?四.了解古代、近代婴幼儿早期教育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思想中,我国与西方有何区别?为什么不同?2.详细讲解近代婴幼儿早期教育思想,选取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蒙氏教学法、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六位著名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观点。

组织理论与设计优秀课件

组织理论与设计优秀课件
组织理论与设计
1
2
组织导论
2
2
组织理论与设计
导论
第一章 组织与组织理论
组织的目标与结构设计
第二章 战略、组织设计和有效性 第三章 组织结构基础
3
2
组织理论与设计
开放系统设计要素
第四章 外部环境 第五章 制造和服务技术
内部系统设计要素
第六章 组织规模、生命周期与控制 第七章 组织文化与伦理价值观 第八章 组织的创新与变革
4
2
组织导论
第一章 组织与组织理论
组织 作为系统的组织 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概论
5
2
组织导论
一、组织 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具有确定的目标,并 且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而 且是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
组织的关键不是一个建筑、一套政策或程序,组织 是由人及其关系组成的。
6
2
组织导论
13
2
组织导论
管理者一方面协调和指导系统的其他部分,保 持组织的顺畅运行,同时还参与行政和技术支 持工作,或直接面向主要客户
在行政支持范围内,例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从 外部环境寻找高质量的雇员,采购部门获取所 需的资料和供应,保证经营顺利,为变革提供 条件
在技术支持领域:研发部门直接与外部环境联 系一边了解新的技术发展情况,帮助组织适应 适应环境,有助于组织变革。
销产品的活动
10
2
组织导论
组织的构成(亨利.明茨伯格)
技术核心:包括组织中做基础工作的员工,生产组 织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支持:帮助组织适应环境,负责技术核心中的 创新,帮助组织进行革新和调整。
行政支持:负责组织的顺利运行和组织的保养,包 括物质的和人的要素。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第二章课件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第二章课件

直线制结构的适用范围
组织规模不大 生产和管理工作比较简单 现场作业管理
• 制约制度和明确、有代表性的 考核指标是保证渠道通畅的重要、 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 子公司制组织结构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
厂长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直线制特点:
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下属拥 有直接职权。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
复杂性:组织的差异性
规范性:组织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分权与集权:组织中的决策权集中在组织结 构中的那一点上的程度与差异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复杂性
横向性差异: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 培训的程度、专业方向、技能及任务和工作 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纵向性差异: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层的 层级数及其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复杂性
纵向性差异: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层的 层级数及其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
决定组织层次的因素:管理幅度
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有效地指导、监督和控 制其下属的人员数。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规范性
组织规范:有文字记载的规章制度、工作程 序、工作标准及有关方针政策。
规范性影响因素:职能差异、管理层级 规范性形成的方法:
空间分布差异性:组织在其管理机构、厂房 及其人员在地区分布上形成的差异程度。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复杂性
横向性差异: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 培训的程度、专业方向、技能及任务和工作 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1、专业化:一个组织把它的总任务分成最 小而又有机相连的部分,并据此形成专业化 系统或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导论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组织、管理的定义2、了解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4、了解组织行为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组织、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行为学入门一、管理、组织的内涵一)、什么是管理?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能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二)、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二、管理者做什么?一)管理的职能计划能:定义组织目标;建立达到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组织:确定要完成的任务;谁来完成;归类;谁向谁报告;在哪一级作决策;领导(协调):激励、指导、解决冲突,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并与即定目标相比较,纠偏查歧。

变革(创新):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领导人)领导者(领袖):管理者在扮演这一角色时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联络者:在组织内、外部同时发挥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寻觅外界环境信息,及时掌握与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监控本组织对外输出的信息。

传播者: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自己的目标期望向内部和外部传递。

发言人:代表本组织对外发言,表明本组织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为其所在的的组织开拓某项新事业,开创新的方向与道路。

混乱处理者:对企业中出现的重大事故之类的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协调、平息冲突。

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经过组织的授权可以代表组织与其他组织谈判。

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基层管理者较重要,因为他们直接处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

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对企业充满热情和信心,这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像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

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简称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一)、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分支。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它对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进行测量和解释。

二)、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组织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第一阶段1900~1930 :泰勒、法约尔、韦伯第二阶段1930~1960:梅奥、麦克雷戈、巴纳德第三阶段1960~1970:钱德勒劳伦斯洛希第四阶段1970~现在:维可马奇2、人事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福利;2)、招聘、挑选录用、培训和人员配备;3)、合理工资形式。

3、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社会学研究对组织行为学的最大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

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计划组织文化官僚制度沟通权威冲突和群体间行为4.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人类学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其中文化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

基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和民族文化差异5、政治学、伦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如冲突的结构、权力的分配等。

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会影响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的实践中去。

二、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三、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四、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1、个体2、群体3、组织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1、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2、重视研究个人需要,并把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达到组织的目标挂上钩;3、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4、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关心组织目标和效率,而且注重人际关系,始终与组织互相适应和协调,以求两者均获发展;5、重视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增强组织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变量1、自变量(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人格、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领导风格、甄选方法、组织设计等。

2、因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二)研究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人们的行为或事物发展变化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优点:对数据的采集具有直接性,数据较为准确、真实、可靠缺点:观察质量依赖与观察者的能力和所接受的培训。

2、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

常用于向被访者了解心理体验、情感,以及对某一事物的意见、态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优点:灵活、准确、深入缺点:受访谈员影响大、记录困难、结果处理难度大3.问卷调查法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

优点:效率高缺点:问卷事先设计好缺乏弹性,易出现漏答、误答甚至回问题等现象,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较低。

4、实验室实验法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对变量控制程度高,测量准确,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缺点:研究结论可能局限于实验室,很难推广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5.现场实验法在真实的组织中进行实验。

优点:真实缺点:与组织选择时的偏差有关第二章认知与个体决策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知觉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理解什么是社会知觉3、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学习理论4、掌握个体决策过程教学重点:1、知觉的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学习理论3、个体决策教学难点: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行为塑造、个体决策过程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概念一)感觉和知觉1、感觉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

(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2、知觉(认知)人对客观环境和主体状态的感觉和解释过程。

也就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和认识的过程。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知觉通常是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由于知识经验的作用,经过人脑的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直接解释的认识过程。

二)知觉的类型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二、知觉的特点一)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情况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直接有关。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如形状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对比恒常性等。

四、影响知觉的因素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甚至有时是知觉的歪曲。

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觉目标或对象、知觉者、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3个方面。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条件(知觉对象因素)观察对象的特点也能影响到知觉内容。

在群体里,声音洪亮的人比安静的人更容易受到注意。

很有吸引力的人和没有吸引力的人也是如此。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以及知觉对象的其他因素都能影响到我们的知觉。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3.刺激物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5.刺激物的重复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知觉者因素)1.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2.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3.暗示与从众心理的影响4.动机与需要对知觉的影响5.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6.注意对知觉的影响7.思维品质对知觉的影响三)影响知觉的情境因素1、物理环境2、知觉顺序3、社会环境第二节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有时又称作人际知觉)。

二、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4、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三、社会知觉的特点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换句话说,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

例如,通过他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认识、判断,但是,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

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动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