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第7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二、过程与方法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新课导入】《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国内:①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②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③“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反对农奴制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⑤农民起义的打击(2)国外: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②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难点:1.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评价及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难点: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知识自学: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______,巩固统治,增强______。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________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______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____________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________,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____________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不同方案的讨论。

(5)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______________。

2.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____________。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______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_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2)作用①广大农奴有了____________,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农民的____________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______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____________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2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课标及解读课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解读: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力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对这一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就是要求知道法令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这些法令来认识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俄国的社会变革有哪些重要影响。

这次改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除了外部力量的推动,更在于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从而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

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

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

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

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模版)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模版)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模版)第一篇: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模版)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掌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二)过程与方法: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方法一:采用材料导入法: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教师根据两段材料,分析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2)运用比较法,探讨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2)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2)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必然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析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在俄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史料,让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实际情况;(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2. 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认识改革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就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课稿(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课稿(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课稿(共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面临严重危机,为摆脱这一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农奴制改革。本节课着重分析了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农奴、土地政策、农村改革等方面的举措。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俄国历史的基本脉络,了解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然而,他们可能对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对相关历史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够准确。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农奴制改革背景、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
2.对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的记忆混淆;
3.对农奴制改革影响和评价的分析能力不足。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要点。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次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2.保持板书的逻辑顺序,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3.在板书过程中适时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内容。
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学生在学习过俄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后,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俄国近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农奴、土地政策、农村改革等;
3.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
3.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知识点的充分讲解。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学案5: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案5: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克里米亚战争后,深谙农奴制弊端和危害的亚历山大二世曾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坦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改革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改革条件(1)借鉴历史:吸取沙皇、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2)舆论条件: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条件: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秘密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4)领导条件: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4.改革草案(1)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将土地分给农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2)工商业较发达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但农奴要服劳役。

自主思考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会选择第二种方案?提示:当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弥漫着一种失败感;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下,农民纷纷暴动。

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提示: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知识点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3)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土地质量不高,为了维持生计只得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学案10: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案10: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预习自学】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巩固统治,增强,重振大国威望。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的弊端,试图改革;(2)思想准备: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化解来自的阻力;(3)组织准备:成立一个讨论解放农奴问题,时机成熟后,将这一组织更名为,负责农奴制改革,还下令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作用:亚历山大吸取了以前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力推行改革。

4.结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1)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分给农奴,还希望;(2)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投资工业;(3)在草原地区,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签订,(俄历二月十九),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

2.内容:⑴政治上:农奴获得了;⑵经济上:土地仍归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获得的份地,除了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⑶组织上:规定由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赎金付清后,农民必需得到的同意才能脱离。

三、进步与局限1.改革的进步性:推动了俄国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巨大进步⑴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的发展。

⑵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提高,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改革的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⑴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⑵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比原来少,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阶级的盘剥和奴役。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进程的影响。

【教重点、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习模块】一、改革的酝酿1、目的: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历史基础:19世纪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力量解封建地主的阻力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交)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上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九一二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时说:“人民挺起腰杆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列宁说: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导学案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导学案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农奴制度的基本状况,包括农奴的地位、生活条件等。

2、理解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3、掌握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分配等。

4、分析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影响,包括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

(2)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难点(1)对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性质的理解。

(2)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影响的全面分析。

三、知识梳理(一)俄国农奴制度的概况1、农奴的地位在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是贵族地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世代为地主耕种土地。

农奴不仅要为地主服劳役,还要向地主缴纳各种赋税和贡赋。

农奴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经常面临饥饿和贫困。

2、农奴制度对俄国经济的影响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由于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工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劳动力。

同时,农奴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质也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1、经济方面(1)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奴制下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1)农奴的不断反抗和起义,动摇了沙皇的统治基础。

(2)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对沙皇专制制度提出了挑战,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思潮。

3、社会方面(1)受到西欧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影响,俄国社会对废除农奴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2)一些开明的贵族地主也意识到农奴制度的腐朽,主张进行改革。

4、军事方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军事制度的落后,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推动了改革的进行。

(三)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不再依附于地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年级:高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七单元第2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1.学生状态的分析对于这一课的内容,除了上一节课交待了改革的背景外,学生的知识基础极为薄弱,初中教科书中只有简单描述。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注意力水平,但本课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因此,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比如可采用图片、视频信息,培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本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大,认识能力、认识结构也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前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该班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比较慢,因此,在这个班上课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有明显差异和层次的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如对学习困难生的问题就应该把问题细化或是增加提示,这样才能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思考中获得成就感等。

2.教学内容分析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引言是由文字概述、要言引用、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四部分组成。

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二)目标内容1.基础性目标①要求学生自学“改革的酝酿”,列举出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所作的准备措施,并能把握这些措施内在的联系。

②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史料,大略叙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并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③通过识别、辨认事实并举出例子,能运用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地认识到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展示一幅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农村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3.提问:“你们认为,当时的俄国社会需要改革吗?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结合教材,系统讲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以史料为依据,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如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阶级的反抗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农奴制改革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原始资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与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如:“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革对俄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形成对农奴制改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奴制改革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了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的运用:运用史料展示改革前后的社会风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的影响,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的运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与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
3.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如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7: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7: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时空定位: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

历史解释:理解二一九法令。

唯物史观: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形成辩证的认识;家国情怀:改革也是变革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

沙皇俄国从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

俄国向何处去?2.回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3.亚历山大二世介绍『推进新课』一、改革的酝酿材料: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1.改革的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国威望。

改革的焦点——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阻力非常大。

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遭到了封建地主的竭力阻挠,最后都不了了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概括一下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酝酿的表现:历史基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法令。

个人因素:亚历山大二世接受以前改革失败教训,坚持改革。

探究: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学习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自主学习】一、改革的酝酿1、目的:为了化解____________,重振大国威望2、准备:(1)历史基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2)思想基础:借助____________,化解改革阻力(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讨论、草拟改革方案(4)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汲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二、“二一九法令”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___________,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2、经济上:(1)农奴可得一块_______,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2)份地须_____________,未付清赎金前,农民须给地主服劳役,缴代役金3、组织上:加强_________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4、时限安排:赎买前另设____年的过渡期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_______________的改革(2)地位: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_______________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3)作用:广大农奴获得____________,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_______________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___________在土地上。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民____________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再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包括()①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②巩固统治③增强国力④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亚历山大二世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机构是()A.秘密委员会B.中央政府C.编纂委员会D.农民事务委员会3、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 国家B. 地主C.农民D. 资产阶级4、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到村社的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5、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6、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7、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8、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学案6: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案6: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的弊端。

(2)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结果不同的改革草案从各地陆续送达,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

[深化认知]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又称。

2.内容(1)政治:宣布农奴获得了。

(2)经济:土地仍归所有,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3)组织:加强村社制度,由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3.时限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两年后进入土地赎买阶段。

[深化认知]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酝酿改革,最终通过了“二一九法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通过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促进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作用(1)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的来源,有利于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4.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管理,还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深化认知]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能依据改革者及其主观目的,而应从其内容和积极作用方面来判断。

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

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学段:高二年纪
学科:历史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程性质:选修
章节:选修1第七单元第二课
备课教师:裴进装
学校:郑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时间:2012年3月30日
选修1第7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主备教师:裴进装审核教师:党延春
时间:2012年3月28日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课堂理念】自律、自学、互助、互学、共赢提升。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目标】
识记:记忆“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理解:俄国自上而下的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运用:运用推理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分析“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认识。

【学习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推理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程引导】
(1)封建农奴制的存在致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为克服统治危机沙皇俄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农奴。

(3)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在解放农奴的同时却对农奴进行了最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因而改革既有进步意义但又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教材自学引导及解读】(A级)(阅读教材独立完成本部分内容,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进行
互助指导)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___ 下降。

2.目的:_____ ,巩固统治,。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力量宣传化解来自____ 的阻力。

(3)组织基础:
A.成立__ ,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B.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_ ,负责农奴制改革
C.让各地的__ 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不同方案的讨论:
A.在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颁给农奴,还希望__ 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B.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投资工业;
C.在草原地区: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

(5)个人作用: __ 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拓展点拨】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当时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
件。

因此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二、“二一九法令”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

2.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享有_________权。

(2)经济上:土地仍归 __ 所有,农民可以__ 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___ 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拓展点拨】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块土地,份地赎金额由农民与地主协商确定,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__ 性质的改革。

2.作用
(1)广大农奴获得了,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__ 的发展。

(2)农民的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___ 。

4.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拓展点拨】对改革的评价要结合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去分析,从而把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充分认识到改革在社会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的史实或从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后果中,创设新情境去辨析原因、性质、影响等。

【小组合作探究】(B级)(使用方法:小组分工——小组协作——小组展示——冲突置疑——教师指导)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的言论?
(2)材料一中如果“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是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一中“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是指什么道路?
(4)从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沙皇俄国的统治阶层已经意识到摆脱统治危机的出路何在?
(5)从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6)在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为什么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试分析其原因。

(解题指导:分析第6问,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两种方式对当权阶层的厉害关系方面分析。


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开始,请你阅读教材第96页相关内容并试从政治、经济和管理方面总结“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管理方面:
三、沙皇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有地主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虽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却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局限性。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97页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有啊那些?
(解题指导:注意论从史出,用教材的相关材料证明你的观点。


(1)
(2)
(3)
【能力提升】(C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列宁说: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以上均引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请回答:
(1)根据“九一二法令”内容说明,为什么农民会有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列宁把这种“解放”说成“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解体指导: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解析第6问,可以采用阶级分析法、推理的方法及批驳的观点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不足角度进行分析。


【畅想收获】
请用简短的话语谈一下学习本节课之后你的感悟或收获。

【课堂回音壁】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有什么困惑或希望教师怎么帮助你,请留下你的心声。

【课堂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记忆“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进行抽查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