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对比
梭伦改革的有什么特点
梭伦改革的有什么特点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梭伦改革的有什么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梭伦改革的特点介绍梭伦是古雅典政治家、诗人,也是立法者。
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梭伦被雅典人民请去做了第一任首席执行官,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维护公民权利,在经济上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可以说梭伦的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但是梭伦改革却并没有使民主政治最终确立,这是梭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
梭伦改革的特点之一是中庸思想,在那个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梭伦的改革只是起到了一个缓解的作用,而并没有消除矛盾。
他是以一个调停者的身份出现,削弱贵族的部分权利,给予公民一部分权利,这样两个阶级各让一步,使得古雅典没有爆发社会冲突。
中庸和谐,公平、平等是梭伦改革的特点也是他最终被流放的原因。
改革中,平民虽然是获益者,经济生活得到些许改善,增添部分政治权利。
但是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要求,比如土地所有权、政治平等权等。
贵族的利益在改革中被削减,贵族阶级自然不会成为梭伦的拥护者。
既想着增添平民的利益,又想维护贵族特权,在这样的矛盾思想下,注定了梭伦在两个阶层都不会得到支持。
但梭伦的改革是成功的,各项举措不仅被当时留存下来,并且经过后来克里斯提尼的进一步改革,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解析梭伦改革的必要性梭伦是古雅典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上台后针对社会矛盾,推行改革措施,促进社会的生产和发展。
历史上称这一次改革为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是希腊改革史的一座里程碑,为民主政治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古雅典时期,贵族统治对平民的严重压迫,维护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是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梭伦改革之前,平民由于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得不以人身为抵押向贵族借钱度日,当无法还上债务时,平民就会变成贵族的奴隶,贵族有权决定奴隶的生死或将奴隶贩卖。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对比
一、背景:
梭伦改革: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 1、时代背景
商鞅变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共性: 二者都处于社会变动之中;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矛盾;
2、国家生存环境
梭伦改革:各城邦的竞争与争战
高鞅变法:诸侯国之间的竞 争与战争
共性: 都面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争战.
二、目的: 梭伦改革: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挽救贵族统治危机. 商鞅变法: 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
四:对奴隶主贵族态度
梭伦改革: 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
商鞅变法: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
结合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其成因。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 主阶级利益。 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商鞅处于中国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罗伯特《西方文明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 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 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2)梭伦改革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3)结合材料三、四、五对梭伦改革进行评 价。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 政治的奠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 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 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 阿提卡言语,远方飘荡,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及时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 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的四个等级
500斗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
• 材料三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 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 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 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 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改革变法的异同
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不同:⑴目的:前者是奴隶主为了建立霸业,后者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并巩固本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⑵性质:前者,属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强兵改革,后者,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⑶内容:前者改革侧重经济,军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改革,后者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革,特别是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施行集权政治⑷结果:前者改革没有实现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后者都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确立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用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相同……⑴背景:都是有奴隶制经济基础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决定的⑵内容:都涉及税制改革和军政方面的内容2.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3.比较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③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⑤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
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不同点: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制主义和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慈禧太后在辛酉政
变后牢牢控制内政外交。中国改革的对外性远比来 自内在的压力大。
这一背景的强烈不同对比,预示着两国的维新在阶
级基础、改革心理、手段、变法理论各方面都会差 异。
❖ 3改革的力量对比
❖ 4改革的基础条件:
❖ 教材上出现的先是资产阶级早期必良思潮, 知识阶层的救亡运动。日本有西方科技文化 的影响,加快了维新成功的步伐。早在幕府 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 保持贸易关系,一些知识分子通过荷兰人的 介绍,学习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势, 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并提出 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政 治主张,这些兰学家的改革主张对后来的明 治维新运动起了很大影响。
东方文明模式:
雅 典 公 民 政
城多 邦中 格心 局
开探希 放险腊 性精人 格神的
和
治
大陆文明,在大
河流域发展成
农业文明,中华 各民族向内发展, 形成统一专制政体
公民即属于城
邦的人,公民政 治权利平等,城 邦属于全体公民
小国寡民, 内政外交独立, 既竞争,争战, 又会暂时联合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梭伦改 革的历 史必然 性
C.分析评价改革的成败,原因,了解改革的 复杂性、多样性,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 认识.(存史、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观等)
①力量对比:即改革方与反对方实力的较 量。
②措施本身:是否切合实际、能否针对不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 行、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顺应民 意、是否能贯彻执行。
以前史学界大多数人对改革与革命的认识 存在着误区,以致于对革命和改革持不同的 态度和价值判断.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实战演练】
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 “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 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 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 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 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 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 是通过 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 C.国家统一 D.发展生产 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 的措施是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7、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 的 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 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 比较
梭伦改革 背景 贵族与平民 的矛盾 扩大平民的政 治权利 奴隶主民主 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 起 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 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
核心 内容 性质
鼓励“农战”实行“法治
地主阶级的封 建化改革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不得照抄材料)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
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
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
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商鞅变法与梭伦立法之比较——以立法权归属为视角
[ 关键词 ] 立法权归属 ; 法 白君 出; 公 民大会 [ 中图分类号 ] 1 3 9 0 9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3 3 0 ( 2 0 1 3 ) O 1 — 0 0 3 4— 0 5
一
、
问题 的提 出
的核心 人物 , 两者 的可 比性具 有深 刻 的蕴意 。
风 云人 物 , 梭伦( 公元前 6 3 0~ 5 6 0年 ) 则 是 古 希
在 具体 的改 革举 措 上 , 商 鞅 和 梭 伦 在 重法 信 法、 公 布成 文法等 诸多 方面 都有相 似 之处 , 但 商鞅
与梭伦 在 以立法权 归属 为核 心 的改革 目的及 相应
东西 方社 会发 展 中 的价 值 地 位 及存 在 方 式 , 还 可 为我 国当代社 会 主义法 制建设 提供 制度 资源 与历 史参 照 。 ’ 二、 商鞅 变法 与梭 伦立 法之历 史 文化语 境 众所 周 知 , 商鞅( 公 元前 3 9 0一 前 3 3 8年 )是
中国历史 上 第 一 个 历 史 激 变 时期 ( 先 秦 时期 ) 的
秦 国富国强兵而力倡变法 , 捍卫“ 君权至上 ” , 主张立法权 只归属 于君 主一人 , 一切变法均 围绕着 “ 法 自君出” 这一改革 原
则。而在 西方 , 与商鞅不同 , 梭伦首次确立 了公 民集体立 法的原则 , 即立 法权归属 于所 有具 有城邦公 民资格 的人 。商 鞅 与梭 伦的这两种奠基 于不同“ 立法权归属” 之上 的改革立场 , 分别体现 了两 种不 同的社 会制度 与文 化氛 围之 中法制 的发
了战国时期 , 七雄兼并 , 争 战更是有 过之而无不 及 。这 是 中 国历史 上 第 一 个历 史 大 变 革 时代 , 这 样 的社会背景下 , 寻求 自保是各诸侯 国内政外交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代大变革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 极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 行社会变革;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兼并战争频繁,原有的宗
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废除了世袭制和终
身制。
问题3:雅典实行“解负令”后,是否就意味着废除了奴隶制?
提示:并没有废除奴隶制。‚解负令‛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
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另一方面使雅 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 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雅典公民,但非债务奴隶的地 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奴隶制在社会中仍然存在,并未废除。
这就必然要提高充当海军的第四等级公民的社会地位。
主题2
商鞅变法
材料一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
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 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问题2: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有哪些? 提示:(1)春秋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税制改革, 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2)战国变法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
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促进了社会的转
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问题3: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性质? 提示: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体现: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 肯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导语:商鞅原是卫国人,是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秦孝公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梭伦生于雅典,是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是古希腊七贤之一。
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
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促进了雅典社会生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创立了适合民主制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商鞅和梭伦进行的改革在古代东西方历史上交相辉映,分别推动了当时秦国和雅典的发展,是古代中西方历史转折点的两大事件。
对比分析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有助于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原因。
本文从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影响、历史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从中西方古代两次重要的变革中寻找启示。
一、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商鞅与梭伦的改革同样也不例外。
仔细分析一下商鞅与梭伦改革前的社会背景可以发现,秦国与雅典存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严重问题。
秦国处在奴隶社会的末期,但当时已出现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牛耕,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水平明显提高。
生产方式逐渐由奴隶共耕制向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方向发展,剥削方式逐渐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方向发展。
但是,旧有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制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和'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的奴隶主占有、奴隶共耕的井田制和劳役地租剥削方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
高考历史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1)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公元前六世纪初(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俊伦推行改革:一、梭伦改革的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平民沉重的负担解除了,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为雅典民主制形成打下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按财产(而不是出身)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但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4、国家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公民法庭。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1、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2、克里斯提尼在其基础上使雅典民主化进一步完成。
3、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总之,雅典的民主政治进程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三、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总之,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2012年上海历史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
……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2、(2012•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
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
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
A
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
济发达,
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
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
说明秦国没有严格
执行分封制。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
的还有南蛮楚国)
,较早实行“县”制。
B
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
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然,也就没有照做了。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卫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一、商鞅变法的大背景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③军事:战争频繁。④文化:百家争鸣。2.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目的。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二、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内容影响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改革旧俗的社会生活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三、商鞅变法的特点(1)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3)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四、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六、商鞅变法的结果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七、商鞅变法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八、商鞅变法评价
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选修1.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 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
人不怜”。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商鞅是著名法家”可知商鞅变法的指 导思想是法家思想,结合课本中对法家思想的评价即可分析法家思想
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
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
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 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
的重任。
2.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 主要措施 经 济 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 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基本特点
政 治
(1)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扩 (2)措施:具有“中庸”色 大平民的就业机会 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 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民主政治奠 多寡划分为四个等级 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彻底 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性 又创设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高频点
商鞅变法
【典题例证】(2014·浙江自选模块·T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
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 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梭伦改⾰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强⼤,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标。
商鞅和梭伦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打压了贵族的统治,解放了落后的社会⽣产⼒;不同点:社会形态改⾰不同,改⾰的⽅法特点不同,对⼯商业的政策不同有所不同。
异:
⽬的:梭伦改⾰旨在缓和⽭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内容:梭伦改⾰⿎励⼯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民严格控制。
特点:梭伦厉⾏“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影响:梭伦改⾰使雅典⾛上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性质:梭伦改⾰是奴⾪主阶级性质的改⾰;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运动。
共同的政治⽬标:
1、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趋于稳定。
2、促进经济发展,使得国⼒⼤增。
3、使得国家或者城邦在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甚⾄可以进⾏兼并或者称霸。
梭伦改⾰与商鞅变法所在国度不同,具体措施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化环境不同,但是基本的⽬的是⼀样的,⼀⾔以蔽之,就是通过⾃上⽽下的改⾰来缓和社会⽭盾,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避免⾃下⽽上的⾰命。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4)文化领域的变化 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文化领域 呈现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陆续诞生、出现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其中,提 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 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 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秦国变法改革的条件和机遇
①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
力; 奴隶主贵族势力相
对较弱。
(1)秦国改革 的有利条件
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 家学说,容易受到
秦国国君的认同。
③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
充斥。
(2)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一方面,长期扼制秦 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 削弱;另一方面,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 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 革创造了可能性。 (3)秦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公元前361年,秦孝 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 加,使其受到很大刺激,认为是莫大耻辱,决心 发愤图强,改革国内的经济、政治与军事,使秦 国迅速强盛起来。
影响: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
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
辟
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历史的进步。
②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公民
大会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有权选
举国家公职人员,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
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四。百从人雅会典议最初的四个部落中
(2)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 ①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一次 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 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 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 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 作用。 ②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 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 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 建设从此开始。
广东湛江市海滨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8讲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 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 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得到信息:商鞅分析了三晋和“秦”的 具体特点,“诱”三晋人“务本”,而“秦应敌于外”,采取了 “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的措施,取得了 “国 富兵强,天下无敌”的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即可;第 (2)问材料二叙述了秦兵之强,通过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国 通过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来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 目的。 答案: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 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 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 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 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 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 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分析能 力。第(1)问,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材料一、二涉及的改革举 措,不要照搬教材的内容,“共同目标”要从改革打击的对 象考虑;第(2)问,“不同”实际体现了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 的不同,“影响”注意包含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问正确 判断出梭伦改革的相关措施即可; 第(2)问要从两个角度来回 答,一方面谈出对其智慧的看法,另一方面说明在智慧指导 下的做法是否真正公正;第(3)问依据材料二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 鼓励发展工商业。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2)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梭伦取消贵族的许 多特权但仍让他们享有较多权利,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照顾平民 大众的利益,但又不给予他们过多的权利。推行财产等级制度,使 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贵族专权的危 害,大力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梭伦的改革 具有历史局限性,并非完全公正。由于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下层公 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改革以后,贵族仍然比平民享 有更多的政治权利,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3)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1.相同
(1)两次改革都有着富国强兵的目的。
(2)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
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2.不同
(1)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两者的性质不同。
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两次改革的特点不同。
梭伦改革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
(4)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
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专题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体现了 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 史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题阅读材料, 归纳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注意语言要精炼。第(2) 题注意要结合材料来概括,注意要全面具体。第(3) 题再现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从高考的命题趋势看,试 题大多会以新材料、新情境出现,要提高对材料的解 读能力。
(3)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受命编订了以 严刑峻法为明显特点的雅典第一部成文法《_德__拉_ _古__法__典__》,但它完全站在贵族立场上,并不能保护 平__民__的合法利益,并不能化解平民的不满及雅典社 会的重要矛盾。 (4)公元前600年左右,平民开始酝酿暴动;雅典的 西部邻居麦加拉乘机夺取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 典经济。_萨__拉__米__危__机__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 杂的社会矛盾,雅典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1)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写诗鼓励市 民夺回萨拉米岛,并亲自率军夺回了该岛;同情
(2)战国中后期,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 势面前,兼并战争开始演变成秦国_统__一__六__国__的战争。 重点讲解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 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 的趋势;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 分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 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 启示: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 的决心与勇气。
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 第(1)问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 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 定。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应结合秦 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 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 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 贵,严刑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目的:
梭伦改革: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挽救贵族统治危机. 商鞅变法: 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
三、内容的相似处:
1、都涉及等级划分 梭伦改革: 财产多寡为依据 商鞅变法: 军功授爵 2、都涉及官吏的任免 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由国君任 免(或以军功爵选官); 3、都涉及了对工商业的态度 梭伦改革: 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 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 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2)梭伦改革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3)结合材料三、四、五对梭伦改革进行评 价。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 政治的奠基作用。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梭伦改革: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
商鞅变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矛盾; 梭伦改革:各城邦的竞争与争战 2、国家生存环境 高鞅变法:诸侯国之间的竞 争与战争 共性: 都面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争战.
五、特点不同:
梭伦改革:革命性;中庸性;
商鞅变法: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六、影响不同: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奴隶 制经济繁荣.
商鞅变法: 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农抑商, 促进了 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
• 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 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 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 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 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 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 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 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 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 阿提卡言语,远方飘荡,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及时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 们获得解放。”
• 材料三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 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 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 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 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 材料四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 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 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 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 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 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 材料五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 方式解救贫困者,又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 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 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 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索伦甚至使 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 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 一定的否决权。 —罗伯特《西方文明史》
4、都涉及土地问题 梭伦改革: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原因: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变革
四:对奴隶主贵族态度
梭伦改革: 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 商鞅变法: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 结合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其成因。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 主阶级利益。 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商鞅处于中国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材料二 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的四个等级
500斗 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 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 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 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 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 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 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