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

合集下载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毕业论文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毕业论文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矫正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18岁之间。

这一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时期,而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晚期,高中生则处在青年初期,虽说他们的认识特点各有差异,政治成熟性也各有不同,但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是身心急剧变化,充满各种矛盾的时期。

比如:物质需求量不断增长与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性成熟与道德、法治观念的矛盾;活动能量大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的产生,最易使他们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倾向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因各种问题行为而形成的“差生”(多指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差)的教育与转化,就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令人头痛的问题。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给家庭、学校、社会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行为。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少年犯罪”和“越轨行为”等有密切联系,比如:恶意破坏、滋事生非、打架斗殴、吸烟、酗酒、逃学或离家出走;行为放荡、早恋或不正当性行为等。

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疾病,心理变态,甚至吸毒、抢劫、强奸、自杀等越轨行为。

纵观中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社会不良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由于前几年社会上流行的“知识贬值”、“金钱万能”、“游戏人生”等“副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不可低估的不良影响。

这些“副文化”通过影视和形形色色的出版物直接影响着有一定接受能力但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这就出现了“有时学校教育一年当不了一小时的负面冲击”的“负效应”。

二、家庭教育缺陷。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对中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对孩子造成了极大心理压力,以致产生严重的厌倦情绪;有的家长则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施罚,迫使孩子只能用逃学或离家出走方式来发泄不满和反抗;还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对子女娇生惯养,更有在父母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等等。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引言: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但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中学生出现了不良品行,如旷课、逃学、打架斗殴等,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的不良品行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不良品行分析:1.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学生的不良品行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

一些中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和教养,父母过于溺爱或忽视,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同伴压力的影响:中学生进入了一个以同伴为主的群体中,同伴的影响往往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些“朋友圈”内的不良行为或言辞,诱使中学生模仿和从众,从而产生不良的品行。

3.学校教育的不足:一些中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缺乏全面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制定。

学校的课程体系过于重视学术成绩,忽视了对中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中学生容易陷入道德沦丧的境地。

教育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父母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监督和约束,确保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2.同伴教育的引导:中学生常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同伴教育,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朋友圈。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品行和行为准则。

3.学校教育的:学校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要注重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品德课程,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起明确的纪律和规则。

结论:中学生的不良品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家庭、同伴和学校多方面入手,通过家庭教育、同伴引导和学校教育等方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习惯,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中学生是处在青春期的阶段,他们正在经历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角色和价值观等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中学生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学生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情绪波动大、抗拒变化、不负责任、上瘾等。

缺乏责任感中学生的责任感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

在生活学习中,忽略了对学业、生活和自己的责任。

比如迟到、荒废学业、不讲卫生、对伙伴无礼等。

中学生的责任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

自我中心中学生还存在自我中心的现象,他们不太关心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亲友、学校等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我行我素”,缺少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这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属于社交能力的障碍,需要家长和老师及心理医生的帮助和引导。

情绪波动大中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往往在一些事情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认知和行为的障碍。

尤其是在考试、比赛、交往等关键时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出现剧烈的波动。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影响,引导中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寻找和运用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

抗拒变化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往往抗拒改变,不喜欢新的环境、人际交往和学习方式。

一旦遇到改变,往往表现出厌恶或拒绝。

在学校管理中,学生应该通过引导,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积极应对变化的态度。

不负责任中学生往往缺乏负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常常敷衍学习和生活任务。

面对失败和挫折,他们容易产生逃避和放弃。

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多给他们信任和重视,并在教育工作中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上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已经深入中学生的生活,这些媒介对中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会带来一定影响,甚至出现上瘾的情况。

因此,家长和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积极关注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帮助中学生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实,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关,为此,学校及家长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并提供创造性问题解决策略,帮助中学生解决问题行为,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情感资本,从而发展其优秀品质。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包括任性、缺乏自制力、追求短暂享乐、违反学校纪律等等。

这些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浅析。

造成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给予过多的物质享受,缺乏对孩子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和不受约束的习惯。

社交网络和大众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中学生追求短暂享乐的倾向,使他们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不良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是身体健康问题。

中学生经常熬夜、嗜好零食、放弃运动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其次是学习成绩下降。

不良习惯使中学生缺乏自控力和耐心,难以专注于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最后是性格和人际关系问题。

任性、不受约束的行为容易导致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为解决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题,需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

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方面应加强学生行为管理,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范,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罚。

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等多方共同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中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

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教育对策德育论文

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教育对策德育论文

我校学生中形形色色地不良行为确实应引起我们地重视和深思了.重视,即再也不能漠视其存在;深思,即应考虑如何教育这样地学生.这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地班风、校风、学风,是有重要意义地.为此,我将所发现地我校学生不良行为归纳如下,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教育地方法、对策.一、吸烟.尤以初中男生为甚.课间十分钟,他们躲在男厕所里,吞云吐雾,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刚开始检查时,一进厕所就能抓个现行,可见学生吸烟行为多么普遍.通过对抓到地学生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谈认识、写检讨、请家长、通报批评),有了一定好转,但还不能杜绝.二、和社会上不良青年交往过密.有些在校学生与社会上流里流气地小青年交往密切,还领其到校.一次课间检查时,发现一位貌似学生地社会青年在教室前地走廊上抽烟,其神态简直就像个流氓阿飞,而我们地一些学生还报着一种欣赏地眼神看着他.抓住他时,态度极其蛮横,不接受处理.经查,该社会青年经常到校,还混在学生中上课,既上过文化课,还上过体育课.据他自己说,和我校某班某生是好朋友,所以常来学校找其玩一玩.经过教育并警告其不许再到学校来,然后礼送出校门.然而,刚过了一周时间,又在校内发现了该社会青年地身影.这次,则是和初三一女生在走廊上交谈.抓住之后,滞留在校警务室,让门卫及保安认清该人面貌,防止其以后再混入学生中溜进我校.然后共同批评,令其写出书面保证,并通知其父亲来校,在保证书上签字后领回.这是发现了地,肯定还有没发现地.这一现象地主要危害是对校园安全构成威胁.表面上看,是社会青年地问题,而根子在我校学生身上.三、翻墙入室地“本领”.这主要表现在某些住宿男生身上.当宿舍熄灯之后,就有一些男生溜出宿舍,翻过男生宿舍北边高高地墙头,出去上网,然后趁天亮前又翻过墙头,溜回宿舍.这学期宿舍管理员就查出两拨这样地学生,报给政教处处理.批评教育时,我让其中地一位学生带我去他们翻墙地地方“实地勘查”,真为这些学生地“本领”咂舌,一丈多高地院墙,最小为初二地学生也能翻出翻进,万一一脚踏空,后果不堪设想,暂不说上网有多大危害,就校园安全隐患,我校要承担多少责任啊!四、把玩管制刀具.一次中午午睡期间,我在回家地路上发现两个初中生正在往袖中藏一把明晃晃地近一尺来长地刀具.本想是在校外,不想管“闲事”,都走过了,转念一想,我是老师,这是我地职责所在,应理直气壮地来管这事.他们能往袖筒中藏刀,说不定就有某种不良企图.我亮明了我地身份,指出了他们行为地违法性质和蕴藏地危险,然后没收了他们地刀具,并告诉他们,如果对我地处理有异议和不满,可到校长处申诉.中午到校后,和校保安交流这件事,一宿舍管理员路过听到,他说在宿舍也没收了学生地一把同样地刀具.这说明,这样地现象不是个别地,可能是学生私下里一种风气.试想,这样地学生一旦和别人发生矛盾,由于刀具顺手,那么发生意外地几率将会大大提高.五、充满危险性地过分嬉戏.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下课后游戏、嬉戏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些学生不注意场合、场所和尺度,嬉戏地幅度过大、过猛,充满危险性,有可能给嬉戏地双方身体造成某种程度地伤害.这在我校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武侠电影刚兴起,我校学生就有放学后在回家路上模仿武侠电影中地情节进行嬉戏,先后有两例造成严重后果地,一是把一位同学踢了个胃出血;还有一位被踢中了下身,开始没引起重视,到半夜时分发起高烧,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多么惨痛地教训!现将目前我进行课间检查时所发现地学生危险性嬉戏列举出来,以引起大家注意,并能引导学生避免这些危险性嬉戏,进行文明、健康地课间游戏:.在楼道里摔跤.有一次课间检查,发现初一某班地三个学生在其教室前仅米宽地过道上扭作一团,然后都摔倒在地,滚来滚去.试想一下,要是把哪磕一下碰一下,特别是头部,那怎么得了!我赶紧跑过去,把他们拉开,严肃批评,指出其行为地危险性,这三位同学都当即向我承认了错误,表示以后不再这样了..靠在楼梯口地扶手上玩“挤油”游戏.当我课间检查第一次发现这一现象时,我是吃了一惊地:多危险啊,学校楼梯垮塌造成学生死伤地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怎么就引不起我们地重视呢?我立即让参与“挤油”地学生站成一排,指出他们行为暗藏地危险性,提醒大家不要再在楼梯口做这种游戏,特别是不能靠在楼梯扶手上玩“挤油”游戏..较长时间过分亲密地身体接触.如搂住别人脖子长时间不放松,对方越挣,就搂得越紧,甚至到了“掐”地地步;双手搭在别人双肩上使劲推桑,致使别人地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抱住别人,然后顶在走廊栏杆上不断碰撞,对方都已显出痛苦表情了,还不放过;等等.这些都是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地嬉戏,属于不文明和危险性嬉戏,如果对方身体素质不行,容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意外发生..从讲台上跳往教室前门上“摸高”.课间检查时,不止一次地碰上这种情况,更有甚者,一个学生还在讲台和教室前门之间放一个方凳,做跨跃式“摸高”,差点和我撞个满怀.我正好现身说教地问他:如果真是撞在我身上了,会是什么后果?如果是撞在比我个小地同学身上了,会是什么后果?如果你地脚挂在方凳上摔倒了,又会是什么后果?他低头不语.然后我告诉他,这种游戏可到操场上去做,教室里是不能做这种游戏地,为别人安全计,更为自己安全计,你选择做这种游戏地地点、时间都不恰当.他不断点头,并表示认识到错误.六、很多女生没有端庄、矜持地行为习惯,课间大笑、嘶叫、踢腿(和男生对踢)、脏话满口(很难听地),等等,总之,行为很不雅.一看,就知道没有接受一点礼仪教育、不懂一点规矩.七、不珍惜“蛋奶工程”,乱扔蛋、奶,造成浪费.以前校领导在例会上讲过这类现象,要求教育学生这种不良行为.但收效甚微.有一次课间检查时,学生竟然把一袋完好地牛奶从教学楼上扔在了我地脚下,公然挑衅老师地威信和尊严,调查时没有一个学生承认,也没有任何学生愿意提供线索.可见,学生地是非观念是多么淡薄.凡此种种地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对我校校风、学风形成十分不利地影响.到底怎样教育这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惯地学生呢?我先谈一点个人看法,愿和大家商榷.第一,学校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大力倡导“争做文明中学生”地主题活动,并持之以恒.可先利用开学典礼、升旗、法制教育等学生集会,广泛宣传,要对这些学生形成校内舆论压力,让他们从思想上先重视起来,时刻反思自己行为地恰当与否,如果随心所欲,将可能被学校树为不良行为地典型.然后,确实做到有专人检查和管理,发现学生中地不良行为,要批评纠正,对屡教不改者,要有更深层次地教育手段,不能不了了之.这里地“专人”,最好发挥共青团地作用,可以是团委地老师,也可从共青团员中选出一定数量地“文明行为标兵”,佩带“文明标兵”地袖章进行轮流执勤.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他们地行为地恰当与否,都有老师和同学在关注,自己要形成“三思而后行”地习惯,否则,就可能被暴光并受到严肃批评.总之,对于学生中地不良行为,要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地局面.第二,要树立从“单纯教书”到“既教书又育人”观念地转变.当然,班主任老师在这方面可更有作为:要善于观察自己班上地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然后要利用夕会时间教育他们,一定要向他们讲清此类行为地危害性,甚至不妨来点“言过其实”,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引起他们地重视,警示犯了地学生不再犯和其他学生永不犯.对于非班主任地教职工,见到学生中地不良行为,也要大胆批评教育,不能认为这只是班主任地事,对于学生中只认班主任而不认其余教职工地现象要加大教育批评地力度,学校要给教职工们撑腰,从第一个顶撞和不服非班主任老师地学生抓起,要给予严厉批评,让所有学生都明白,只要是我校地教职员工,都有资格教育批评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所有地教职员工才敢于教育批评学生.第三,学校对有不良行为地学生要有切实地教育手段.比如,学生抽烟,可规定在厕所所在那一楼层办公地老师,只要暂时没课,就可在课间抽一点时间,再采取一点“游击”技巧,准能抓住抽烟学生,给他们形成一种压力,不至于让学生在厕所抽烟如入无人之境;对于查出来地学生,除严肃批评外,一定坚持通知其家长到校,谈谈如何让其孩子戒烟,让他自己拿出切实可行地办法.再如乱扔蛋、奶地学生,只要想办法观察和调查,班主任、值班老师一定能把那些浪费蛋、奶地学生查出来,除进行严肃批评后,也要坚持通知其家长到校,通报情况,暂停给其发放蛋、奶.我们不要顾虑暂停给其发放蛋、奶就违反了国家政策,但国家给其提供免费早餐不是让其来浪费、糟蹋地.等其确有悔改,再提出书面申请,然后再恢复供给其蛋、奶.还有那些领国家助学金和各类补助地学生,发现其有不良行为,也要暂停发放助学金和补助,令其反思,还要发动班上全体同学监督,当其确实改正后,写出书面申请,学生中也没再发现其再犯,然后再重新发放.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深刻认识到错误,并珍惜国家地好政策.还有那些翻墙入室地住宿生,一定坚持让其家长到校写出书面保证书,让其知道学校是负起了教育地职责地,如果该生继续偷翻院墙,他们是要自负后果地.总之,在教育学生地问题上,我们既要遵守师德,但是更要坚持原则,不能姑息纵容.我们如果顾虑这顾虑那,是教育不好学生地.第四,各班主任要切实教育学生谨慎交友,特别提醒不要和社会上不三不四地小混混结交.要把其中地危害性讲清讲透.这些人身上,往往恶习很多,特别是乱讲滥讲江湖义气,给自己以不良影响,如任其发展,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地危害,甚至牢狱之灾.要善于用这方面地事实、案例教育学生会有更好地教育效果,让其明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中因江湖义气而害了自己地人还少吗?要教育女同学更要自尊自爱,谨慎交友,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地伤害.第五,在中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势在必行.我校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地不良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礼仪教育地缺失.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文化学者余秋雨曾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下来地文明,就是因为自古以来,在普通百姓中从未间断过礼仪文化地熏陶和教育,因为礼仪中沉淀了许多中华文明地因子,而时下地中国,这种礼仪文化地熏陶和教育正在削弱乃至消失.如女孩子要做到端庄、矜持,坐不分腿,笑不露齿,这在中华礼仪中都是有明确规定地.而我们现在地很多女同学,哪还有一点端庄、矜持地影子.再比如孝道和尊师,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地.在古代,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地说法,且“不孝”是十恶不赦之罪;而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长不尊地现象很常见而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而且,往往在校不尊重老师地学生,在家一定不拿父母当回事.当然,这怪不了孩子,是我们地教育不到位,我们当代地教育太急功近利,哪顾得了这许多啊!但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这个责任,即使社会再急功近利,我们还是可以尽所能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什么事可以做,应怎样做;什么事不可做,为什么.且开展这种教育地形式多种多样,可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中、团队活动中、主题班会中、文化课地德育渗透中,等等.原则是“取其精华,剔其糟粕”,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治精神,切不可生搬硬套,落入僵化和俗套.第六,要善于培养学生地正义感,健康地审美观,并建设一个强有力地班委会班子,培养学生地自治精神.这应该是最根本地措施,是解决学生思想根源地措施;也是最艰巨地措施,任重道远地措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前述曾提到,我校学生地是非观念很淡薄,遇到坏人坏事,不揭发、不愿提供线索,这是很令人担忧地.如果我校学生都有很强地正义感,健康地审美观,那些不良行为就无法藏身.再说,老师地精力也是有限地,不可能时刻注意到学生,这就要善于发挥班委会成员地作用,但前提是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地班委会班子,在班主任地指导下,让他们对自己地事务进行自治,利用夕会、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时间对班上存在地不良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辨是非,改掉坏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摒弃不良行为.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就肩负着研究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地新情况、新问题地职责,对学生中地不良行为地后果要有预见性,并找到教育地方法、对策,善于、勤于、敢于教育学生.尽管教育不是万能地,但没有教育和不教育是万万不能地.因此,对于我校学生地上述不良行为,谨提出一些初浅地对策,不当之处,大家可继续探讨,并在今后地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分为课堂正常行为和课堂异常行为。

课堂正常行为包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课堂异常行为指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活动的课堂行为。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异常行为有可能干扰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听课,也可能诱发更多学生产生类似的异常行为,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类型学生课堂异常行为有两种类型: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异常行为主要包括: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声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

外向型异常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内向型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害怕被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乱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内向型异常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

但这类问题行为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与成长也很不利。

二、学生课堂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大量的课堂异常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如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不适应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异常行为。

一些自尊心较强但由于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另外,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但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异常行为的频率要高于女孩。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也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有关。

如外倾性的人格,喜欢交际、热闹,胆子较大,但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渐变过程,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逐渐出现某些“偏差或偏激”行为习惯,再进一步“习惯成自然”,直至发展演变成“犯罪”。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家庭方面表现为不听从父母教育与劝说,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极为反感,甚至公开反驳父母,在日常生活如服装、饮食、生活起居等细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倾向,稍有不顺即产生“独自关在房间或离家出走”等偏激行为。

家长因怕这种偏激行为发生而停止说服教育。

其二,在学校方面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无视校规校纪,在学校中搞小团体乃至结成帮派,出现抽烟、喝酒、偷窃、打架斗殴、无端欺凌同学,甚至类似黑社会中的行为,对于老师正确的批评教育漠然处之,甚至会大声反驳,使老师亦感到无可奈何。

以下就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教育对策两方面加以论述,并透析实例,总结个人心得,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不良行为的成因中学生不良行为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等内因,又有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因。

1、自身因素。

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转折关头,道德与意识经常处于矛盾之中,青春期的各种烦恼随时随地会发生激化。

面临考试、升学、恋爱、择业及各种诱惑等社会问题,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时由于无法适应,经常茫然失措而产生偏离正轨的不良行为。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类学生的家庭,一般表现为父母未受过良好教育,或是离婚单亲家庭,或父母下岗无业。

父母本身不良行为亦较多,或父母本身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这些父母通常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已经尽责,从而疏忽了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的教育。

或者,对独生子女分宠爱乃至溺爱,父母或(外)祖父母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极度膨胀,以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3、学校教育。

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学校教师能善于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善于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及家长均有一个心理和生理的适应期,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是可以逐渐得以纠正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中学教师的职责,亦是小学教师甚至幼儿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严肃课题。

学生在校异常 行为报告

学生在校异常 行为报告

学生在校异常行为报告一、背景介绍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校方始终致力于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现实中,偶尔会发生学生的异常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对学生自身、其他同学以及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解决并预防学生的异常行为,我们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起学生在校异常行为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以确保校园秩序的良好维护。

二、异常行为描述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以一位初中学生小明(化名)的异常行为为例进行描述。

1. 行为描述小明是一位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近期出现了以下异常行为:- 课堂上缺乏专注力,经常分心、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社交行为冷漠,对同学和老师的交流缺乏积极性;- 行动缓慢,经常错过上课或者活动时间;-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经常表现出个人主义;2. 行为可能原因分析我们对小明的异常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问题对他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个人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社交能力不足,导致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不畅;- 缺乏校园规则意识,自我意识较强;三、处理方案为了帮助小明解决其异常行为,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们提出以下处理方案:1. 学业辅导和心理支持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或心理辅导师与小明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他的学业和心理状态。

同时,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

2. 家庭问题解决学校应该联系小明的家长,了解家庭问题对其学习和行为状态的影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在家庭中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3.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活动和课程,帮助小明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同时,鼓励小明参与社团和团队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

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

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一、引言学生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反映其内在品质的行为模式。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了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学生行为习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主要表现1.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走神,不听老师讲课,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打闹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种行为会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严重影响学生成绩。

2. 缺乏自律性: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自律性,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是拖拖拉拉。

学习计划不合理,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绩往往较差。

3. 缺乏协作意识: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团队精神,不愿意与同学合作,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影响班级和谐氛围。

4. 缺乏责任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责任感,总是推卸责任,不肯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甚至有偷懒、作弊等行为。

5. 沉迷网络: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微信、抖音等,长时间沉迷导致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占,严重影响学业发展。

1. 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导致孩子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上诱惑多,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忽略了学习和成长。

3. 学校教育问题: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缺少有效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措施,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良。

1. 家庭教育责任: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

2. 学校教育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制定出台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教育监管:社会上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推荐: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分析与管理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诸如聊天、玩游戏、打架闹事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而且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管控学生课堂上的异常行为。

首先,学校要建立对学生课堂行为异常问题的识别机制,具体来说,需要统一定义课堂行为异常的概念,并将其相关行为“登记”,老师可以了解孩子哪方面表现出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问题恶化。

其次,从学生课堂行为异常的症结来看,出现该类问题多是因为参与者缺乏对课堂纪律的正确认知。

因此,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讨论和练习,建立学生对正常课堂纪律的认知,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与他们师生关系的建立。

再次,学校和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主动式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及时调整和疏导。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其更为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出现异常行为。

最后,学校要进行记录,查找学生课堂行为的异常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及时给予拉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及正确引导和正确处理学生课堂行为异常的相关政策,进而有效遏制课堂行为异常现象,维护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和老师可以有效分析学生课堂异常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熏陶健康的成长环境。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渐变过程,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逐渐出现某些“偏差或偏激”行为习惯,再进一步“习惯成自然”,直至发展演变成“犯罪”。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家庭方面表现为不听从父母教育与劝说,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极为反感,甚至公开反驳父母,在日常生活如服装、饮食、生活起居等细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倾向,稍有不顺即产生“独自关在房间或离家出走”等偏激行为。

家长因怕这种偏激行为发生而停止说服教育。

其二,在学校方面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无视校规校纪,在学校中搞小团体乃至结成帮派,出现抽烟、喝酒、偷窃、打架斗殴、无端欺凌同学,甚至类似黑社会中的行为,对于老师正确的批评教育漠然处之,甚至会大声反驳,使老师亦感到无可奈何。

以下就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教育对策两方面加以论述,并透析实例,总结个人心得,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不良行为的成因中学生不良行为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等内因,又有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因。

1、自身因素。

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转折关头,道德与意识经常处于矛盾之中,青春期的各种烦恼随时随地会发生激化。

面临考试、升学、恋爱、择业及各种诱惑等社会问题,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时由于无法适应,经常茫然失措而产生偏离正轨的不良行为。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类学生的家庭,一般表现为父母未受过良好教育,或是离婚单亲家庭,或父母下岗无业。

父母本身不良行为亦较多,或父母本身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这些父母通常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已经尽责,从而疏忽了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的教育。

或者,对独生子女分宠爱乃至溺爱,父母或(外)祖父母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极度膨胀,以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3、学校教育。

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学校教师能善于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善于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及家长均有一个心理和生理的适应期,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是可以逐渐得以纠正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中学教师的职责,亦是小学教师甚至幼儿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严肃课题。

【论文】中学生中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初探

【论文】中学生中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初探

中学生中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初探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更要深入观察和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帮助其改正。

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怎样解决学生经常迟到旷课的问题。

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原因多样化,如最普遍的是有些学生平时养成惰性,喜欢睡懒觉,再就是厌学,不喜欢课程内容或课程老师,对课堂无兴趣,还有故意跟老师作对、课堂压力大、喜欢上网好玩等原因造成迟到旷课。

认真分析起来,首先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纪律意识、责任感、自控能力,其次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过度追求自由、个性,存在叛逆心理等。

如我们班有个叫李某的男生经常旷课,不仅对他个人的成长不利,还拖了班级的后腿,天天扣分,对班里其他同学也造成较坏影响。

我曾经多次训斥过他,软硬兼施,家长找过了,交给学校领导处理过了,但效果不佳。

后来想想,这个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能靠简单的训斥和靠家长压制来解决问题,而要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让他从内心深处有所触动。

这个学生是不容易降服的,他的脸皮也厚,批评她还不停的辩驳,带有一幅一屑不顾的神态。

他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插在衫袋,眼睛没有正视我。

我微笑着问他:“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7点左右”,“为什么那么晚起床?”“醒不来,睡过头了!”“你家没人叫你或没闹钟吗?”“爸妈晚上加班都不在,闹钟响睡得死听不见”。

我听了后知道爸妈晚上加班是真,听不见闹钟响是假,但没有当场点破,而是仍然微笑着说:“这样吧,反正你村离学校不远,我也去过你家,而我每天早上喜欢晨跑,就绕你村跑,顺便叫醒你,怎么样?”他好象不相信,说:“行呀!”然后回去了。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分析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分析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分析一、引言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阶段。

然而,目前许多中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如迟到早退、学习压力过大以及沉迷网络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二、迟到早退的问题行为1. 迟到早退现象的普遍存在许多中学生存在迟到早退的问题行为,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

2. 迟到早退的原因迟到早退行为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个体原因和环境原因。

个体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学校或课程缺乏兴趣或动力,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稳定性不高或父母对学校纪律要求缺乏支持。

环境原因可能是交通条件不理想或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完善等。

3. 解决迟到早退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迟到早退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校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学生对迟到早退行为的认识和意识。

- 家庭要重视学校纪律,提高对子女学习的支持和督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

- 优化交通条件,提供学生便捷的上学方式,减少迟到早退的原因。

三、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行为1. 中学生学习压力面临的挑战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竞争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面临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

2. 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多方面期望,造成了学生过度的学业负担。

此外,社会评价、同学竞争也是造成学习压力的原因之一。

3. 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学校应当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业负担,减少考试频率,提供适当的辅导,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 家长要正确引导子女,不过于注重分数和升学压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对学生的关爱。

- 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与休闲的平衡,寻求帮助和支持。

四、沉迷网络的问题行为1. 沉迷网络的普遍存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陷入了沉迷网络的困惑。

2. 沉迷网络的原因沉迷网络的原因可以是出于寻求刺激、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同伴压力等。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由于受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已显现出上升趋势,其表现为外向攻击型、内向退缩型、过错型三种类型,主要特征包涵认识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动机特征、行为特征。

面对中学生已出现的问题行为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行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进行分析,寻找原因,采取多样灵活的教育措施,有效的解决具体对象的具体问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表现出的与其年龄阶段不相称的,干扰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问题行为既关系到学生品德的培养,也涉及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目的与方法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随着形势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社会不良现象的污染等因素,显现出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起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出现了什么样的中学生问题行为?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特征是什么?为了明确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

找出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手段、方式、方法有效地加以矫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目前有关教育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偏重于外界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内化因素。

我们认为要有效地持久地教育好中学生问题行为,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重点还是学生本体的作用。

如何通过学生本体作用来达到目的?首先得明确引起他们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然后才可着手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003年10月我们对万盛区10所中学运用观察法、调查法(电话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问题行为的约占6%。

由于中学生问题行为比例较大,在成因分析中我们发现引起目前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中,家庭的不良影响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引起问题的因素,但不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引起中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内容摘要:在从事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别学生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行为,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影响、个体原因、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学校班级环境建设、教师行为影响、心理辅导及家庭社会因素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些不良行为并化解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调皮捣蛋、破坏东西、作业拖拉、甚至吸烟、酗酒、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这些行为不是很多,但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观察、思考和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

①不良行为是指违反道德要求和规范的行为。

其产生的心理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社会意义缺乏认识,在私欲的驱使下而产生; 由于受到错误道德观念的驱使,误认行为正当时而发生;由于已有的道德感情的无力,在各种不良刺激的引诱下而发生。

消除不良行为主要依靠加强教育和防止社会上不良影响的作用。

在中学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即使少数,但副面作用极大,经常干扰育教学工作,有的会影响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有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行为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生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据调查和以往的经验分析认为:中学阶段之所以是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这种行为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及学校"教育不当"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以下着着重从各方面来分析学生心理行为成因:一、家庭因素方面,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行为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

学生异常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技巧

学生异常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技巧

学生异常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技巧2023年,学生异常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学习成绩下降、旷课、违纪等,这些异常行为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惑。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处理技巧两个方面,来探究学生异常行为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处理。

一、成因分析学生异常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下面将从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学生个体因素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素质不同,会影响到其行为方式。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或者因为特定的经历产生某些行为异常。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形成会有较大的影响,家庭离异、教育方式不同、父母关系紧张、缺乏教养、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校风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行为有显著影响。

4. 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网络游戏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街头流氓的出现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学生异常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针对性的因素分析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处理技巧针对学生异常行为,家长和教师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以下是一些处理技巧。

1. 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学生家庭、学习成绩、生活习惯、朋友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和家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解决学生异常行为的关键。

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知识普及教育家长和学生相关知识,例如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人安全等知识,有利于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导读:本文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郭宝珍(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摘要:中学生行为异常是其心理障碍的征兆,对异常行为危险信号及时、密切的关注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教育,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中学生异常行为的表现会由弱变强。

重点分析了中学生异常行为在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达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也为对异常行为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为异常;表现分析;社会角色学生行为异常的出现是心理障碍的征兆,也是违法犯罪的信号,预测孩子的行为异常,可以实现对青少年儿童犯罪的早期预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有主动性和时效性。

经常注意中学生情绪的变化,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观察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时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的不同地方、场合所表现出的身份。

作为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在家庭所扮演的是儿女角色;在学校是学生角色;在社会上也只能是未成年人应接受教育和照料的角色。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学生都应该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如果违反了这些角色特点,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中学生社会角色方面的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纪律散漫,逃学旷课学生在校偶尔违反纪律这是正常的,如果经常纪律散漫,甚至逃学旷课,这就危险了。

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还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受其他不愿学习的同学影响。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发现这种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补缺补差,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抓紧时间赶上来。

如果家长对此事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学生很容易会被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带坏,到那时再进行教育,就困难多了。

二、顶撞师长,疏远集体尊重师长,对人有礼貌是孩子必须做到的;投入集体怀抱,关心集体,在集体中健康成长是孩子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行为异常表现分析
郭宝珍
(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中学生行为异常是其心理障碍的征兆,对异常行为危险信号及时、密切的关注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教育,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中学生异常行为的表现会由弱变强。

重点分析了中学生异常行为在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达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也为对异常行为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为异常;
表现分析;
社会角色
学生行为异常的出现是心理障碍的征兆,也是违法犯罪的信号,预测孩子的行为异常,可以实现对青少年儿童犯罪的早期预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有主动性和时效性。

经常注意中学生情绪的变化,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观察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时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的不同地方、场合所表现出的身份。

作为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在家庭所扮演的是儿女角色;
在学校是学生角色;
在社会上也只能是未成年人应接受教育和照料的角色。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学生都应该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如果违反了这些角色特点,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中学生社会角色方面的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律散漫,逃学旷课
学生在校偶尔违反纪律这是正常的,如果经常纪律散漫,甚至逃学旷课,这就危险了。

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还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受其他不愿学习的同学影响。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发现这种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补缺补差,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抓紧时间赶上来。

如果家长对此事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学生很容易会被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带坏,到那时再进行教育,就困难多了。

二、顶撞师长,疏远集体
尊重师长,对人有礼貌是孩子必须做到的;
投入集体怀抱,关心集体,在集体中健康成长是孩子的需要。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注意批评的分寸和方法,惩戒不适度或对学生行为异常处理不当,致使学生不满,与师长顶撞,这是不足为怪的。

如果师长批评教育的方法正确、合理,学生也不愿听,甚至顶撞师长,这就说明他们的思想已被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毒害,并且陷入了较深的地步。

发现这种情况,家长要深入地了解孩子,做详细的思想工作,且不可操之过急,待到原因弄清,再心平气和地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转变。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集体是他们赖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集体,就不能形成正常的思想和人格。

家长如发现孩子逐步疏远集体,不愿上学校过集体生活,自己单独行动,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情况,查出原因,共同制订教育对策。

三、奇装异服,虚荣心强
青少年阶段,讲究卫生,服装整洁,给人以美观、大方、天正活泼之感,这是学生追求上进、美好的表现。

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看其嗜好是否稳定,如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讲究穿戴,今天穿这个学生的衣服,明天穿那个学生的衣服,并整天跟家里要钱,叫家长给买高档服饰,并爱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戴金银首饰、高档手表、眼镜等。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追求虚荣和名利,甚至会有一些不正当的想法。

父母要引起注意,给予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四、嫉妒先进,追逐落后
追求美好,仰慕先进,向先进人物和事迹学习是人们积极向上的表现。

中学生好胜心较强,他们既有仰慕先进,学习先进的精神,又有赶上先进,超越先进的决心和信心。

但也有一种情况,当自己学习赶不上别人,或遭到某种打击,或在竞争中遭到失败时,就会对先进产生一种嫉妒心理。

孩子如果产生了嫉妒心理,就会不思学习,以为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先进者,就会想方设法去惩治先进者。

再有,极端嫉妒心者的眼里,别人的幸福是他的痛苦,别人的灾殃是他的快乐,别人的才能才是他的在喉之鲠,别人的成功是他的心头之恨,孩子产生了嫉妒心理之后,就会不择手段地给先进者以打击,或恶语相讽,或指桑骂槐,或暗地惩治,或背后中伤,发展到这种程度,其心灵已经扭曲。

时尚关于嫉妒者的事情让人惊讶。

曾获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传记片《莫扎特》,描写了一个奥地利宫廷乐师对“乐圣”莫扎特由羡慕到嫉妒,甚至从精神上和身体上进行残酷折磨,致使音乐天使莫扎特在由嫉妒、陷害编织的罗网中,穷困潦倒、悲惨地死去的故事,说明了嫉妒的罪恶。

类似的例子,在科学史上也有,2世纪2年代,维也纳一位动物学家在进化论研究方面颇有成就。

一些持不同观点的人非常嫉妒他。

为了羞辱和败坏他的名声,反对者偷偷在他的实验表本上作了假,这位科学家未能发现,而是根据虚假的现象提出了错误的论点,后来,伪造标本一事被揭露,许多人谴责他的欺骗行为,这位科学家有口难辩,羞愧不已,被迫自杀。

孩子产生了嫉妒心理,这是很危险的,嫉妒者一是与先进对立,二是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迫逐落后,一旦与落后为伍,若不及时发现进行早期教育,很快就会走上邪路。

因此,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经常观察他们的"言行,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与学校结合,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切不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五、接近异性,出现早恋
在日常生活中,男女孩在一起,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配合,这是正常的交往,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是不被指责的。

但是,不少老师和家长都忧虑地看到,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异性之间却频繁地接触,这种早恋现象,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如不及早引起注意,加以解决,将会出现无法想象的后果。

形成孩子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看电影、电视、阅读杂志、书刊,难免接触一些谈情说爱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黄色的影视和书刊,其内容更加露骨,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对待异性、爱情、婚姻分外好奇和敏感的孩子来说,势必要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对那些学习落后、思想意识不好的孩子影响更大,他们本来就消极颓废,这给他们显示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机会”,如果不加制止,陷入泥坑较快。

家长对孩子的早恋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不问情由,一味指责,要让孩子了解爱情在人生中应占何种地位,在哪个年龄阶段上发生较为合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还要在心理上破除对爱情的神秘感,激励孩子立志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这种不良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吹牛撒谎,好说大话
诚实谦虚,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要使这种优良作风代代相传,必须从儿童阶段抓起。

儿童阶段是其思想形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他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于以后形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极为重要。

事实上,多数家长都能以“狼来了”的故事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诚实的好处。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都重视诚实教育。

但是,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要受到这样那样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在需要不能满足,前进中遭到挫折,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逃避批评时,偶尔说一次谎话这是正常的,只要教育及时很容易改正的。

个别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缺乏正确的教育指导,就会越来越严重。

他们经常爱吹牛,说大话,编造谣言骗人,这种不良恶习是心理障碍、情绪反常在语言上的直接表现,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据有人对犯罪青年的调查,7%以上犯罪前有这种表现。

因此,家长必须注重孩子的言语,发现有这种迹象,要及时教育疏导。

七、行踪诡秘,偶然寡语
青少年天真活泼、乐观向上是其共同特点,好动、好玩、好表现自己是他们的个性特征。

但如果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有的孩子经常活泼乐观,爱说爱笑,偶然间变得寡言少语,怕与人接触,眼神呆滞,怕与人正视,说话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看样子胆怯虚伪;
平时爱与大人在一起,偶然间变得心事重重,来无影去无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