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1)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实录)1
望洞庭教学目的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风光。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风光。
教学过程1.齐读课题?望洞庭?2.读课文注释一,说说洞庭湖分别位于哪个省?3.生交流〔洞庭湖湖南省北部〕4.师:这节课我们就要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这些名山大川。
我们说三分诗七分读,我们先来好好的读一读来。
5.请一生读6.师生合作读,〔师前四个字,生后三个字〕7.全班齐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8.第二首诗也是七言诗,请按照这样的节奏男女生合作读。
〔男先女后,读完换过来,女先男后〕9.出示课前预习题——“找出两首诗一样之处〞的统计结果10.望什么意思?〔向远处看〕11.望哪里?〔天门山/洞庭湖〕12.李白——诗仙,刘禹锡——诗豪。
13.七言绝句可以按照四三的节奏来读14.诗中的山和水在哪?15.师总结:你看这两首诗有山有水,山不离水,水不离山,山水相依。
但是李白侧重写的是什么?〔山〕,刘禹锡侧重写的是〔水〕,这是一样之处的不同。
师板书:山水。
16.两首诗给我们留下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17.望天门山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壮观〕18.望洞庭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秀美〕19.四人小组讨论,你是从哪些诗句或是哪些字词当中感受到了这种壮观和秀美?20.请人读一、二两句,说说从哪感受到了壮观?生1:天门,天上的门,这个名称感受到了壮观。
生2:天门,从名称上就感受到了很高。
21.师补充:这个天门山有1260米高,相当于你们100个你们叠起来的高度。
你看,天门山高耸入云,连顶都看不到了。
所以……生:都插到云里去了。
22.天门山高耸入云,高大巍峨。
读出这种壮观。
23.山高耸入云,水怎么样?生:水像斧子一样,把天门山劈开了。
24.学“断〞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左边就表示丝线,右边表示一把利斧,把这个丝线一段一段的给他截断了。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关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描写洞庭洞的风景细致而且生动,把人与自然描写的生动,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望洞庭古诗1【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望洞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2、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青山像青螺3、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望洞庭古诗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精品干货《望洞庭》习题1(收藏)
暗(暗夜)境(境界)狐(狐狸)压(压力)
二、写反义词。
白——黑
里——外
无——有
乐——苦
三、1、诗人敬亭山孤云独去闲
2、唐刘禹锡洞庭湖中的君山
3、词江边的花朵江中的河流热爱祖国河山
四、(1)无风的洞庭湖(2)洞庭湖水君山
五、
1、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2、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水青翠,静静的水面没有一丝风,就像银白色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3、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六、略。
七、修辞方法我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1)“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
(2)“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五、小朋友,你能解释பைடு நூலகம்下下面这些古诗句吗?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写的是哪个季节
望洞庭写的是哪个季节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季,月夜下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诗人:刘禹锡。
诗词解析: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刘禹锡其他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九首·其八【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水诗:刘禹锡《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4篇】
山水诗:刘禹锡《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山水诗:刘禹锡《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望洞庭》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洞庭》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望洞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2、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青山像青螺3、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望洞庭古诗全解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中,“洞庭”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洞庭湖,这里是该湖的景观描绘。
全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描绘洞庭湖的景色: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描绘了湖边长满青草的景象,隐约可见一条深涧。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则表现了一种美好的意境,黄鹂高挂在深树之间,清脆悦耳的歌声萦绕在整个湖面上。
描绘春天的气息: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春潮带来了雨水,夜晚的湖面波涛汹涌。
这种气息带来了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描绘人的孤独: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里没有人舟来往,只有一艘孤独的船自在波涛中横渡。
综合来看,《望洞庭》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洞庭湖,通过描写湖面上的景色和春天的气息,反映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也借此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情感。
该诗蕴含了浓厚的山水意境和丰富的感性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17 -3《望洞庭》 教案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17·3《望洞庭》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螺”,正确认读多音字“磨”。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更是秀丽迷人。
谁能给大家分享下在你印象当中最美的景色是哪里? 师∶你最先举起了手,请你先来说一说。
师∶你说你去过苏州园林,听了讲解员对园林的讲解,让你更加的喜欢上那处地方。
师∶你也有想说的,快起来说一说。
师∶你说你去过杭州西湖。
师∶说到杭州西湖啊,老师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了。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多,今天呢,老师同样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处美丽的景色,那就是洞庭湖。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古诗《望洞庭》。
(板书课题:望洞庭)二、初读师∶现在老师先为大家范读一遍,在范读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重点生字词,并注意划分朗读节奏。
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好了,老师读完了,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边听边做了标注。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习惯非常棒,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啊,老师发现大诗人刘禹锡为同学们设下了关卡,需要我们一一闯关才能够读懂他的这首诗。
师∶那同学们愿意接受他的挑战么? 师∶看到大家都自信满满,那我们现在立即开启第一关,也就是字词关∶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谈谈"螺"字的书写。
师∶现在老师已经把这些生字请到了多媒体上,它们正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朋友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师∶哪位小勇士愿意率先读出它们的名字? 师∶你的手举的最快,就请你。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1(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1 / 17精品文档 2(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1(此地:指易水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4(人: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
6(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2 / 17精品文档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1(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5(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2020人教版三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望洞庭》1-优质教案
望洞庭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整理了《望洞庭》全诗意思及诗意,供参考。
《望洞庭》全文意思: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诗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
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望洞庭刘禹锡
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 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 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 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 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望洞庭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 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 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 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 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 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 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 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 民歌的一些影响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 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 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 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 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 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 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 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 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 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背一首望洞庭的故事
背一首望洞庭的故事
《望洞庭》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他在洞庭湖畔的一段遭遇。
这首诗也被誉为“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望洞庭》的故事。
唐德宗年间,杜甫赴湖南担任州诸暨县令。
在他的任期内,由于水灾等多重因素,洞庭湖出现了巨大的涨水。
疫病滋生,民不聊生。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杜甫的心,他经常为民众祈祷,希望神灵能够降下雨水,消除水患,拯救民众。
一天,杜甫来到洞庭湖畔,眺望湖面,看到波涛汹涌,天际与湖水交融,宛如一片看不尽的湖泊大海。
这一幕让杜甫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
他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诗歌自始至终流露出杜甫的浓浓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人民疾苦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人类命运面临着诸多挫折和磨难。
只有坚定处之以恒的信仰,在庸俗和波涛中寻求真理,才是生命的智慧所在。
《望洞庭》的故事给我们启示:面对生命和历史的种种荒诞,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用手去创造,以实践和智慧去回应挑战。
在历尽磨难之后,我们会发现,在漫漫人生路上,只有那些执着的信念,只有那些乐观的态度,才能最终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望洞庭》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望洞庭》是唐代词人刘禹锡所作。
是诗人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而且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感悟诗人的宁静、和谐的心情。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本篇课文,我按照如下思路展开:1.交流展示,巧妙导入;2.自学质疑,理解字意;3.精讲点拨,理解诗意;4.赏读古诗,领悟意境;5.指导写字;6.布置作业,课外巩固。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与诗人一道,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从而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套朗读磁带、田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巧妙导入
1、我们学过一些写月的诗,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风光。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看完画面,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教师出示一组词提生读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3、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复习一些写月的诗,让学生欣赏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积累了一些关于描写湖面的词语,又含蓄的揭示了诗题,做到课内课外巧妙结合,可谓“一石三鸟”。
】
二、自学质疑,理解字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反复读,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师生合作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
4、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交给学生读诗的方法:读好一首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应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并且要想真正理解诗意,入诗境,在想象、就必须让学生展开自学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下面有目的的学习。
】
三、精讲点拨,理解诗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1.出示文字中插图,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3.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4.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5.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6.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设计意图:古诗字义、诗意的理解是比较枯燥的,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2.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3.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4.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5.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小学语文的最大特性是‘基础性’,所以姓‘小’。
故小学语文课堂要力求真实、朴实、扎实、厚实。
”所以在字词正音、理解词义、疏通文意上要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只有理解字义、句意,才能顺利的进入下面的学习。
】
四、赏读古诗,领悟意境
1.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应体会诗的意境及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表达你读这首词的感觉。
2.提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和:宁静,和谐)
3.同学们,读这首词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读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会感到高兴吗?
那我们读《望洞庭》这首诗我们会感到宁静、和谐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读一读《望洞庭》,找一找,诗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4.请问诗中哪个字眼儿告诉你诗人此时的心态是宁静、和谐的?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词。
5.把“两相和”三字圈出来,一起读,读出感觉来。
6.这么美的月亮,这么美的潭面,此时诗人心情平和、愉悦,你能读出词人此时的心绪吗?
7.请同学们品读每句诗,边读边想,随诗人一起到洞庭湖,走进刘禹锡所描绘的意境中。
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8.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感悟的情况。
注意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想象。
教师投影出示
⑴诗人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听到了什么?诗人心情怎样?
⑵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刘禹锡和他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9、学生动笔书写,交流展示:指名说说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诗的意境。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入境以了解诗意呢?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
表达你读这首诗的感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以与其他诗句作比较,让学生更易从诗中读懂词人的心情。
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理解诗境。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夜晚洞庭湖之景象,让学生的思维闪烁着灵动的光泽,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
五、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设计意图:教师扎扎实实教写字,学生认认真真学写字,让语文课回归质朴,少一些“花样年华”。
】
六、布置作业,课外巩固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要想了解学生是否真的能入诗境、悟诗情,那么布置想象性的作文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检测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导了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立体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