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德国是世界高职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有其特定的内涵,一元是指企业,另一元是指职业学校。

这种模式具有教育理念和教材及教学形式“双元性”、教师和学生身份的“双元性”、考核和证书的“双元性”等特征。

对德国“双元制”的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一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双元制”培养模式被德国人自称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双元制”的德文词为“Dual system”。

关于双元制的含义,一般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由此看出,“双元制”意味着教学法意义上的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合作,也就是说“双元制”模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和学校。

朱勃、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是国内较早的评价“双元制”模式的著作,它给“双元制”下的定义:“双元制”是一种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即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和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

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当然,对“双元制”内涵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双元制”不只是对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概括,“双元制”意味着系统内部两种不同法律模式下的一体化控制体系:属于私法领域的企业和属于公法领域的国家和政府。

[2]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无论从发展角度看,还是从发展原则看,“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 理工 综合 性 大学 进 入新 世 纪 准确 把 握 大学一 向奉 行" 师徒 制" "教研 结合 "的 精英 人才 培 养 � � 其所 处 � 历史 方 位 利用 其 卓 越的 工 科 领 � 先地 位 和 强 模式 在课 程设 置 学 位授 予等 方面 形成 了统 一 标准 大的 自 然科 � 学实力 大 � 力 进 行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与高 等 教育 的 同质 化 均 衡化 一 样 德 国 大学 的 人 才 的改革 一� 走 出了 一条 独特 的创 业型 大学 发展 之路 培养 模 式 也 面临 着 提 升 优 质 创 造 卓 越 回 应 创 � � 提出 � 创业 型大学 的背 景 � 业型 社 会 需 求 的 改 革 要 求 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 � 69
比较教育
德国 创业 型大 学人 才培养 模式 探析
的创 业活 动主 要是作 为科 � � 研使 � � � � � 命的 � 拓展 而 得以 推进 , 大部 分 课程 计 划引 入 一种 入 学倾 向 性测 验 ( 这也 恰 恰 是大 学 的 第 三职 能 " 社会 服 务 " 在 美 国 的 � � � � � � � � ), 对学生精挑细选, 目的是基于 深度 演 进 而 欧 洲 大 学的 创 业 活动 有 许 多是 通 过 大 候选 人 的 兴趣 和 禀 赋 考虑 而 确 定哪 些 候 选人 最 适 合 通过 书 面 申请 材 料 做简 单 了 解
高 教 探 索
20 1 1 年第 1 期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 ��



邹晓东
陈汉聪
要� 德 国 创业 型 大 学沿 续 了 其传 统 大 学 教育 中 注 重精 英 人 才培 养 的 发展 模 式 � 并在 创 新 型人 才 培 养 � 为 例� 对 德国 创 业型 大 学人 才 培养 模 式 �� 资 源整 合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

德 国工业 高速 发展 ,企 业需 要高等职业技 术人才来担任一线 的
主管 , 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 。 德 国双元制职业学 院仅在经济
德 国的高校像一个独立的公 司一样运营 , 由董事会 、 监事会
组成 , 董事会是 高校管理 的核心 , 大学 的领导是校长 , 由高校 自 己来决定 , 在法律上就是领导 , 在学校里有说一不二 的权力 。管
生咨询建议 的部 门) , 国际办公室 ( 给本校 和国外对 口单位进行 求学咨询 ) , 职业指导 中心( 给学 生找工作进行 咨询 ) , 质量管理
中心 。 3 . 海 外 实 习的 安排 与 管理
代根 多夫 应用技术 大学是 德国的一所公 立应用技术 大学 。
位于德 国经济 、 技术及科 技十分发达的 巴伐利亚州 , 世界著名的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双 元制模 式 工学结合
基金项 目: 陕 西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科 类 专 项 科 研 计 划 项 目“ 互 动 体 验 式 教 学 模 式 开 发 与 学 生创 业 能 力培 养 的 实践 研 究 ” 的 阶段 性
成果 ( 1 2 J K 0 1 1 4 ) ; 中 国高 等 职 业技 术教 育研 究 会 “ 十 二 五 ” 规 划课 题 “ 基 于 职 业 岗位 群 的 高职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研 究” 的 阶段 性 成 果
对 目前 国 内高 职 高 专 教 育 在 实践 教 学 、 工 学 结合 、 教 育 合 作 等 方 面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对 我 国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和 整 体 水 平 的提 高 有 重 要 的 实践 意 义 , 逐 步 形 成 结 构 合理 、 功 能 完善 、 质 量优 良的 高 等 职 业教 育体 系 , 更 好 地 为 经 济建 设 和 社 会 发展 服 务 。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初探与思考——以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初探与思考——以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学 特色 .
学 期 ) 其 中包括 一个 实 习学 期 , 设两 个不 同的专 , 下 业 方 向 : 车设 计 与开发 、 车系 统与 传动 技术 . 汽 汽 整 个 学 习过程 分 为基 础 学 习和专 业学 习两 大 部分 ,专
它 的 5个 系均 济J 、 l
用科 技大 学 的J 力史虽然 小 长 ,但 是它培 养 的应用
收 稿 日期 :2 1 70 0 ]0 2 项 目来源 :伞 闻教 育科学 “l
设 有 学 十 和 硕 士 学 位 专 业 , 足 J
’ 划 课题 “ 围应 』 } 人 学 年制 学 I 规 德 t 技 . 制度 我 码职 院校人 培 养帧 f 比较 例究 ”( 批 j ( I j 1
个方面来借鉴 国外经验 ,提 高应用型人 才培 养的教 育教 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人 才;教 学特 色;德 国 中图分类号 :G 4 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l7 3 8( 0 )0 0 6 0 620 1 2 l 1 506 7
随 着 [ 国经 济 的发展 ,高 等职业 教育 越 来越 { 】
型人 才 却 深受 德 国j 业 界炊 迎 ,为 德 … 济 I , I { J 下 了汁 马功 劳 . 目前德 ‘ 14所J I 5 圳 J 科披 人
受到 关注和重视 . 中国的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 高等教 育的一种 类型 ,其发展 的历史并不 长 , 还有 很多地 方有待 完善 . 如何开发 出能够满足 高等职业 教 育培 养应用 型人才 目标 的教学 方式方法 ,一 是困扰广 一直 大 高职 教师 的问题之 . 而分析和 借鉴 国外发达 国 家 的经验 ,不 失为 一 种直 接而有效 地方法 . 德 困作 为职 业教 育 发展 的先 驱 ,有很 多地 方

德美两国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美两国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美两国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本文旨在探析德美两国高校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实现贯通人才培养的模式。

首先,德国高校在本科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科研机会,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

在硕士阶段,德国高校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并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提供导师指导和学术资源支持,并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博士阶段,德国高校重视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成果,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时间支持,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与之相比,美国高校在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专业,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硕士和博士阶段,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通过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和联合研究项目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总之,德美两国高校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实现贯通人才培养的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国从世纪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双元制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凭借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整体学习时间短,学生获得双证书以及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等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重点介绍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特征、培养类型及现状。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学习在高校,实践培训在企业或组织。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有近年的历史,虽然相对于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培养模式时间较短,但凭借其众多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

该培养模式目前已发展到德国的职业学院(ba)、双元制学院(dhbw)、应用科技大学(fh)及综合型大学(uni)等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

一、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及类型.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特征具体表现在:高校和企业或组织机构两个学习场所,理论与实践两项学习内容,通常还可以获得高校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份证书。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入学前提是学生具有一般高校入学资格或带有专业限制的高校入学资格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实习或培训合同。

学生既要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岗位需要,又要符合高校的入学条件。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项目的流程通常是:企业或组织机构首先与高校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然后企业或组织机构向社会提供培训的位置,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向企业或组织机构申请培训岗位,申请成功后,学生和企业或组织机构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签订到年的培训合同。

最后,学生再向大学注册学习,本科学生在高校要完成个学分的学习,与德国其他类型本科学生的学分要求相同。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同时还要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参与培训。

通常一半时间在高校学习。

一半时间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培训。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才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1 9 7 6 年, 德国《 高等教育 总纲法) ) ( H o c h s c h u l r a h m e n g e s e t z ) 正式 明确了应
技 术 大 学 毕 业 生 在 毕 业 一 年 半 后 月 净 收 入 平 均为 2 9 5 0欧 元 ,高 于 综 合 性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 与 此同时 , 在德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驱动下 , 越来
越多 的人 希望 获得上大 学的机会 , 但 当时 的大学 无 法满 足这种需 求 。在 此背景下 , 德 国开始着 手
才 培 养 。 德 国 劳 动 力 市 场 与 职 业 研 究 所
( I n s i t i t u t f u e r A r b e i t s m a r k t u n g ,
2 8 5 0欧 元 。 目前 ,德 国拥 有应 用技 术大 学 2 4 7
用技术大学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 , 之
后无 论是 应用 技术 大 学 的办 学数 量 还是 招生 人
数都有了跨越式发展 。1 9 9 8 年, 《 高等教育总纲 法》 修订后进一步规定 , 德国综合性大学和应用 技术大学都须引入 “ 学 士 一硕 士” 学位体系 , 且 不同类型的高校所授予的学士 、硕士学位没有
高等专业学校开始使用统一的英文名称——应
作 者简 介 : 姜朝 晖 , 中国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 高等教 育研 究 中心助 理研 究 员 ( 通讯 地 址 : 北京 市海 淀 区北三环 中路 4 6号 : 邮政 编码 : 1 0 0 0 8 8 ; 电子 邮件 : j i a n g z h @n i e s . n e t . c n )

走近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走近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职教体系袁它是以法 律手段来约束的袁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有明确的 法令规定遥从中世纪起袁德国就有了相关的教育法律袁后 来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尧完善袁德国所有的职业培训有了 统一的规定袁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得以大幅度的提升遥 而 德国政府之后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袁都让野双元制冶职业 教育体系实现了制度化尧规范化袁让它在德国国民教育 体系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遥 2 . 3 先 进 的 教 学 理 念 要要要 野 行 为 导 向 冶 让 职 教 培 训 更 接地气
2004 - 03 - 08 .
渊上接第 73 页冤Necklace 等袁这些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袁人物形 象鲜明袁内容深受高中学生喜爱遥 教师可先让学生听录音范 读袁在进行领读袁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 情 的 诵 读 袁 最 后 让学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遥 在学生复述之前袁 教师可 把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袁 以免学生复述的不 全面遥 一名同学完成后袁 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 价遥 这样反复操练不仅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袁还 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袁 让他们了解自己对教 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袁提高学习效率遥 [3] 3.2 讨论解说法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61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的企业都有国家经费补助遥 而德国所有的企业袁 无论 参不参与培训袁 无论大小袁 法律规定必须向政府交纳 可观的职业教育基金袁 而参与培训的企业就是这些基 金的得益者遥 另外袁 企业参与培训还可降低劳动力成 本袁因为是学徒工袁企业因此可减少劳动力开支袁大大 降低生产成本曰 把优秀的学生直接留用袁 更可以减少 企业对新职工适应岗位的培训成本袁 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长期受益遥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6现代交际·2019年9期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JX2018C17)。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林杰(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2)摘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出路,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以其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卓越的人才培养效果而闻名,堪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准入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双元制高等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46-02一、引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大国工匠”,为德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但双元制职业教育仅限于职业学校或技术学校,完成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并不能获得大学学位。

在当今高校教育普及的中国,这种模式显然不具备广泛的借鉴意义。

双元制高等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毕业以后不仅能拿到高校的毕业证书,还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

这种高校教育模式结合了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优点:一方面能够获得大学教育所提供的宽泛而丰富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得到一份职业培训的薪酬并且能够拥有在企业学习、见识职场的机会。

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可以真正培养多方面的才能。

中国的高等教育当前面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高校的人才输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衔接困难等突出问题。

因此,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可用之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

德国的双元制高等教育植根于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传承了德国高等教育的优异品质,兼备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诸多优势,堪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范,可以为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

二、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高等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缘关系、校企合作模式方面。

德国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即文明遐迩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被誉为上世纪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而且也成为本世纪2008年德国经济危机后德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坚实平台.所谓”双元制”,指的是一种私人办的企业作为”一元”,与国家办的学校作为另”一元”,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

在德国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教育中,企业是主要方,培训依据是由行业组织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而学校的教学依据则是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企业与学校中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是不对等的。

“双元制”的典型做法:注册(企业发布学徒岗位,面试录取,在行业协会进行学徒注册及在职业学校进行学籍注册),交替培训(企业每周3-4天,学校每周1-2天),考核(行业协会组织中期考试毕业考试,通过则取得相应证书)。

“双元制”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而德国的大学体系,则分为研究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研究性大学提供本科乃至硕士的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研究为主体的教育。

应用型大学与职业教育类似,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多数亦采取“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摘要: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愈发重要,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同样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简单介绍中德两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德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德启示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

〔1〕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特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体系和评估方式,实施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过程的总和。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产学结合的模式1、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以合作开发与研究实际问题为辅,利用学校和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技能培训和实践教育以企业为主,课程理论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人才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2、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和企业的条件,结合课程教学和实际训练,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企业与学校是基于各自利益进行合作,如利益发生冲突,关系难以维系。

再者,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而学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有一定的滞后性,所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3、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即学校针对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德国创新集群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创新集群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创新集群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互动型创新模型下的集群政策19世纪,受洪堡思想①的影响,德国形成了“自由大学”理念,主张高等教育在学习、教学、研究方面的自由。

科学研究不应由政府规定,而应自由发展,不受时间及空间所限。

此时期大学的科研理念立足于脱离区域概念的独立性及自由性。

20世纪80年代,区域发展政策出现了新的定位,由政府通过补偿及协调机制发挥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渐过渡到以区域主体为中坚力量,通过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促进区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学习型区域”及波特的“集群”理念,为上述区域发展政策设计提供了依据。

尤其在波特定义的集群概念中,教育机构及科研机构,尤其是高校,构成了区域集群的基本要素。

2000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构建了互动型创新模型,为创新集群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模型认为,创新过程被视为在不同方面推动下的进化过程,其源头在于解决问题的需求与解决问题的潜力之间的互动、创新主体行为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互动。

例如,由于市场信息或政策调整,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压力,使得创新主体实施了别出心裁的举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导致了创新的产生。

这种互动性不仅体现在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还存在于创新主体之间。

在互动型创新模型中,所涉及的3类创新主体,即政府、高校及非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市场构成网络系统,彼此影响,各司其职(见图1)。

政府的功能是通过其作为政策决定者、高校研发的促进者、创新的需求者,以及立法者(通过构建教育体系及规范市场,制定规范创新行为的法律框架)得以体现;高校及非高校科研机构是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创新执行者;企业根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扮演着从事应用研究的创新执行者的角色。

由此可见,国家创新系统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多重循环性的非线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创新主体组成了一个互动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产生于网络化的合作活动,其中异质性群体之间的学习、知识交流和转化起到了核心作用。

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摘要:一、引言1.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简介2.我国对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二、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1.特点概述2.具体措施:2.1 跨学科培养2.2 实践能力培养2.3 创新能力培养2.4 国际化视野培养三、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1.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2.借鉴德国模式的启示:2.1 改革教育体制2.2 加强校企合作2.3 提升师资水平2.4 推进国际化进程四、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策略建议1.政策层面支持2.高校改革实践3.企业参与与合作4.社会氛围营造五、结论1.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2.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的发展前景正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卓越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

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其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一、引言1.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简介德国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强调跨学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声誉,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我国对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

近年来,政府、高校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推进卓越人才培养。

然而,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卓越人才培养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1.特点概述德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主要特点如下:2.具体措施:(1)跨学科培养:德国高校强调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2)实践能力培养: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开设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4)国际化视野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世界各地高校开展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作者:张弛来源:《职业时空》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介绍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又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对其他同类院校有一定借鉴之处。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一、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把在学校当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在企业中所接受的实践技能锻炼实现紧密地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的人才培养模式[1]。

所谓双元即“一元”为职业学校,“一元”为各行业的企业,二者通过紧密合作保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

处于“双元制”教育模式之下的学生学习地点有两个,企业和学校。

对应拥有两个身份学徒工和学生;2年到3年半的学习时间中,60%在企业,40%在学校。

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优势1.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双元制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各项教学安排,其考核方式也由双方共同参与制定。

2.学校招生服务于企业在德国,当学生中学毕业后,依据相关法律,可自选一家企业先取得培训位置,然后到职业学校登记入学,从招生环节就反应出职业学校是为企业服务的。

3.学生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就业率高“双元制”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抽取大量的时间到企业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其使用的设备以及学习到的操作技术都是企业当前所正在应用的,保证了毕业生所学技能都是企业当下所需求的,学生毕业后工作适应能力较强,就业率高。

4.师资队伍强大德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强调实践经验,教师必须有至少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必备的学历及学位,即具有“工程师”和“教师”的双师资格,而且要经常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5.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是法律规定的合作伙伴,要共同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启示。

首先,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系统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课程来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会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应该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

其次,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德国的大学教育强调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使企业能够培养出满足实际需求的毕业生。

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应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实践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使教育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再次,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德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并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进行深造。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具发展潜力的人才。

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

最后,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

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德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总之,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在教育方面给予了我国一定的启示。

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科学大学为例于博赵倩(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及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人才。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源不稳定、师资不全面及科研局限等问题。

考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用科学大学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0117-04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GermanUniversities—Taking the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YU Bo ZHAO Qia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Province,136000China)Abstrac: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in Germa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its advantages in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extensiv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trong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port.It has provid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such as unstable sourceof students,incomplete teachers and limita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vestig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ies in Germany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Key Words:Germany;Talent training mode;Vocational education;Applied sciences university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树一帜。

针对不同的人才及需求,德国设立了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以实际运用技术的应用科技大学等;在教育体制上坚持严进宽出;同时教学模式又是自由灵活的。

因此,直至今日,德国高校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仍是极具代表性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德国高校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一、当前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别德国高校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4世纪。

19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楷模。

德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以实施学术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以实施工程技术教育为主的工业大学,以及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科技大学和少量的职业学院等。

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是各不相同的,详见图1。

(一)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指传统的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通常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医学、农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学科的不同专业或专业组合,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学术型大学。

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强调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使其毕业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Fachhochschulen,以下简称为FH)是旨在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是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FH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据统计,FH高校占据德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当今社会中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及近半数的企业经济师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是由FH 培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树一帜。

针对不同的人才及需求,德国设立了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以实际运用技术的应用科技大学等;在教育体制上坚持严进宽出;同时教学模式又是自由灵活的。

因此,直至今日,德国高校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仍是极具代表性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德国高校教育体制教学模式
一、当前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别
德国高校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4世纪。

19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楷模。

德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以实施学术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以实施工程技术教育为主的工业大学,以及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科技大学和少量的职业学院等。

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是各不相同的,详见图1。

(一)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指传统的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通常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医学、农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学科的不同专业或专业组合,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学术型大学。

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强调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使其毕业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以下简称为FH)是旨在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是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FH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据统计,FH高校占据德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当今社会中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及近半数的企业经济师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是由FH 培养的。

应用科技大学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则得益于它独特的培养模式:
(1)按模块设置课程体系。

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始终遵循应用性,适用性,行业性原则。

它主要根据专业相关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技能为基础设计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

整个课程体系由于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

(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德国FH的应用型也同样体现在对教师素质的
要求上,德国FH的教授必须是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的所谓“双师型”教授。

同时,为了培养与企业、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还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了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FH才能保证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项目教学、毕业设计等。

而引入企业实训学期是FH教学活动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通过安排一个或两个企业实训学期,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60%—70%来自企业或在企业中完成,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始终紧贴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避免了毕业生与产业界需求脱节的情况发生。

(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简称BA)最早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适应当时企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

职业学院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原则,采取“双元制”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地点实施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

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双元制”教育模式在第三级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职业教育,成为比技术工人更高一层次的实用人才。

二、教育体制宽进严出
德国没有统一的招生考试,实行入学资格认可原则,一般的专业招生也不受名额限制。

相比于国内的大学招生方式是比较宽松的,宽进的好处在于不以一次考试定终身,从而使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同时德国高校实行严出制度,学生淘汰率很高。

这种制度对在校的大学生有着极强的鞭策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毕业考试是整个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环节,从而保证了其学位的高含金量。

三、教学方式灵活自由
德国高校的一大传统就是一直保持着教学自由和学生学习自由。

各专业无统一的教学计划,除一两门必修的基础课外,所有课程由学生根据学习条例和考试条例自由选择。

这使得课程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与学双方在学术上完全平等,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

学校的实验室也是对所有人开放,随时可以接纳学生做实验。

至于考试的方式,则是多变的,既有笔试也有口试,以笔
试为主。

由于课程通常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划定考试范围,这使得学生需要做好大量准备。

这种学习方式无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理勤.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4).
[2]梁燕,高宏毅.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析与对比[J].价值工程,20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