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心理描写浅谈
![《水浒传》心理描写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82a28af30242a8956bece49f.png)
为包 含 着 丰 富的 内心 世 界 与外 部 形体 的统 ‘体 。 ‘
人 的 内心 世 界是 丰 富 多彩 、 复杂 多变 的。人 物 心 理状 态
从 “ 打 镇 火 ” “ 闹 桃花 村 ” “ 拳 大 火烧 瓦罐 寺 ” “ 大 闹野 猪 林 ”等 ‘ 列行 动 巾 ,我 们可 以看 到鲁 达嫉 恶 如仇 、 系
色 、动作姿态以及 内心活动中。作为语 言艺术的中国古典小
说 ,和 中闲绘 画等造 型 艺术有 一 定 的相 通之 处 ,它 们 都可 以 借助 丁绘 “ ”束传 “ ” ,然而 小说 自有 它 自己的 长处 。 形 神
兼 备 性 独 立 于 世 界 小 说 之 林 。从 我 卜 日占典 小 说的 演 变 史 来 它 比造 型 艺术 有 更 人的 问和 时 问 的 自由 ,它 可 以直接 描 写 看 , 《 浒 传 》等 长篇 章 网小 说 的 问 世,标 志 若 巾 嘲 占典小 水 说 已从重 “ ”不重 “ ”,过渡 到 “ … ‘ ”并举 ,而 事 人 人 事 且 很 大程 度 卜 “ ” 已经服 从 了 “ ”, 明 地 现着 小 说 事 人 形 象 由英 雄 到 普 通 人 的 过渡 , 在 这 个 行 定 阶 段 的 特 定 位 置
配 着 人物 外存 的行 动 、语 占,把 人物 的 动 作 、语 言等 准确 具
体地 描 绘 …来 ,就 可 以 让蹼者 看到 人 物心 理 的折 光 , 听到 人 物心 灵 的跳 动 ,发现 人物 心 灵 的秘 密 ,达 到 “ 不写 而写 ”的 艺术 效 果 。这 种 “ 以动 丐动 ” “ 以形 叮神 ”的 手法 ,是 中国 孑 _ } 说经 常 采用 的 一 传 统 艺术 手 法 ,也 是 《 占!小 f } 种 水浒 传 》 刻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艺术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艺术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89a2f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1.png)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艺术形象《水浒传》是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体的历史演义小说。
是初中名著阅读书目之一。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妇女群像进行了分类梳理,以帮助学生领会施耐庵笔下女性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端庄贤淑、忠于爱情的烈女:这类女性在中国古代代不乏人。
本书以林娘子为代表。
林娘子的人物形象是由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通过高衙内对其神魂颠倒、痴迷得疾,可以看出林娘子的绝世美丽。
她端庄贤淑、忠于爱情,即使在林冲写了休书的情况下,仍坚持要等林冲刑满归来。
和父亲张校头多次拒绝高太尉说客的游说,不屈服于淫威,在被告知林冲已死的假消息后,自缢而死,表现她坚贞不屈、不惜玉碎的气节。
又从“小园一夜东风恶,吹折江梅就地横” 的描写,表达出对她的死的惋惜。
可以说,林娘子体现的是《水浒传》中最正面的女性形象。
二、英姿飒爽、武功高强的女英雄:这类女性古有花木兰为代表。
本书以一丈青扈三娘、仇琼英为代表。
扈三娘前后两首出场词“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
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
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
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
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
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
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
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 (《念奴娇》)“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
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西江月》),写出她集绝世美貌与高强武艺于一身,把她的形象塑造得极为鲜明生动。
她原本是扈家庄的女将,后来降于梁山,又被宋江许配给败于自己手下的败将矮脚虎王英。
夫妻双双为梁山效力,立下赫赫战功。
仇琼英原是河北田虎的国舅邬梨的养女、郡主,“柳腰端跨,叠胜带紫色飘摇;玉体轻盈,挑绣袍红霞笼罩。
脸堆三月桃花,眉扫初春柳叶。
锦袋暗藏打将石,年方二八女将军。
”美貌绝伦,天资聪颖,冰清玉洁,因新近梦见一秀士引一绿袍年少将军教她“飞石子”,百发百中,人称琼矢镞。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7314a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f.png)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摘要】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水浒传》中也不例外。
通过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小人物的塑造与发展、角色转变、意义与价值以及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人物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整个故事情节,还对主要人物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小人物的矛盾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启示。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看,《水浒传》中的小人物不仅具有独特的意义,还在故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小人物、矛盾分析法、《水浒传》、塑造、冲突、转变、发展、意义、价值、关系、影响、作用、深入理解、矛盾性、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他们可能不是故事的主角或者主要人物,但是他们往往能够为整个故事增添丰富的色彩和魅力。
小人物通常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低微,命运多舛的角色,他们的处境往往令人感同身受,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小人物的形象往往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他们代表着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和问题。
通过小人物的形象,作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以及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在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往往扮演着支撑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角色。
他们的出现往往能够引起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推动故事走向转折点。
小人物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故事情节,更是为了体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主题。
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他们的形象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通过小人物的塑造,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引发读者对社会、人性的深思。
1.2 矛盾分析法的应用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之一,指导着文学作品中各种矛盾的揭示和表达。
在文学创作中,矛盾分析法既可以帮助作家洞察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又可以促使小人物在作品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https://img.taocdn.com/s3/m/6be0e6d8b9f3f90f76c61be8.png)
神 州 文 学
浅谈《 水浒传》 的忠义观
张晓晶
吉林 : 《 水浒传》 是一部反 映和歌颂农 民起义的 小说 , 生动
地 描 写 了梁 山 好  ̄ x . - f J ' l 从 起 义道 兴 盛 再 到 最 终 失 败 的 全 过 程 ,
鲜 明地表现 了“ 官逼 民反 ” 的主题 , 它更 多地反 映 了市 民阶层 的人 生向往。那么在 梁山, “ 相貌语 言 , 南北 东西 虽各有别 ; 心 情肝胆 , 忠义信 义并无差。” 不论是 富豪将吏还是 贫贱子 弟。 “ 都一般儿哥弟称呼 , ” 不分贵贱高低 , 表 达 了人们对 平等 与人 人互爱的理想社会 的向往 ,也就是说 无论从 那个角度 来看这 部作 品, 《 水浒传》 中的传达 出来的几种思想倾 向是值得 注意 的: 、 宣扬 忠义思想。这是《 水浒传》 客观存在的最突 出的思想 不 义 之 之人 。 倾 向。因此 , 本 文阐述 了关于对《 水浒传》 的忠义观 的探讨 , 仅 3忠义的思想 供 分析 。 在书中所赞扬“ 仗义疏财 , 济 困扶危” 的梁 山精神 , 不 仅仅 关键词 : 水 浒传 忠 义 观 在一般意义上反映 了下层群众为 了维护 自身利益而 “ 戮 力相 助” , 且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上 , 由于 时局动荡不安 , 城 《 水浒传》 最早的名字 叫《 忠义水浒传 》 , 是中国历史上第 市居民 、 江湖游 民等的队伍不断扩大 , 社会道德规范正发生着 部用 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 , 明代杨定评论说 “ 《 水浒》 而忠 悄悄的变化 。 而梁山反叛 的好汉最终接受招安 , 终成正果的结 义也 , 忠义而《 水浒》 也。 ” 小说描写了一批 “ 大力 大贤有忠有义 局 , 也反映出所谓“ 忠义” 底子里是以儒 家伦 理道德 为基础 , 既 之人 ” , 志在 “ 酷吏赃官全杀尽 , 忠心报答赵官家” , 但结果不仅 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 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 , 又有符合包括城 未能如愿 , 反而却被奸 臣贪官逼上 梁山 , 沦为 “ 盗寇 ” ; 接 受朝 市居 民和江湖游 民在 内的广大百姓期望平等 、期望博得统治 廷招安之后 , 他们北征辽 , 南打方腊 , “ 共存 忠义于心 , 同著功 者认可而光宗耀祖 的愿望和意志的一 面。正是 因为书 中 “ 忠 勋于国” , 最后仍被误 国之君 、 无道 之臣逼 向了绝路 , 然而 , 而 义 ”所具有的阶级欺骗性 ,所以才被 当时社会各 阶层普遍接 现今水浒 1 0 8将 的英雄传 奇故 事却广为流传 ,脍 炙人 口, 宋 受 , 而没有 因为宣扬反叛群体而被统治阶级所查禁 , 从而成为 江、 卢俊义等人的英雄事迹必将在历史长河 中永垂不朽。 四大名著之一。这也体现 出作者施耐庵在动荡复杂 的社会环 1忠义的释义 : 境 中所具有 的生存智慧 ,他只能用这 种春秋笔法来宣示 自己 《 水浒传》 中“ 忠义” 有“ 为君” 而符合封建统治 阶级利益 的 对元末农 民起义具有历史局限性而不抱有 希望 的想法 ,同时 面, 但是里面 的忠字里面的含义包含着很多的意思 , 包含保 又期望 民众能够摆脱愚 昧的“ 忠义观 ” , 勇敢地 站出来反抗元 家安 民 、 劫 富济贫 、 等很多 的爱 国精 神 , 里 面对 “ 义” 的强调就 朝统治者的残酷暴政。 直接的反映着对社会道德 的规范 , 也就是说 , 忠义 以儒家 的理 4结束语 : 论道德视为基础的,这样 的话不但威 力维护统 治积极方 面的 总之 , 忠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纵观华夏大地 , 讲 忠 利益 , 另外还符合广大的老百姓 自身的意愿和意志的一面 , 这 义者 , 能有几人 , 不讲忠义者 , 遍地都是 , 也就是说拿忠义二字 也就证明了当时社会 的黑暗程度 ,必须有 这样 的人 物来 帮助 来衡量 , 我们很多人都将 自惭形秽 。 水浒传之所 以在今天仍为 他们 , 这也是能够社会各界阶层能接受 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人们津津乐道 , 正是其英雄好汉们 的忠义人生感 动了我们 。 而 2忠义之士 : 这种感动还将 长期 的持续下去。 2 . 1 在 整 部 的小 说 中 就是 以 宋 江 为 首 的 一 些 忠 肝 义 胆 的 参考文献 : 人物, 重点就是说将宋江 比喻成正义的化身 , 在水浒传 中就是 [ 1 ] 李贽的《 续焚书》 中华书局 出版 1 9 7 5 作者描写 了有一大批的 : 贤能 、 大力 、 有情有义 的人士 , 他们的 [ 2 】 陈曦钟等的《 水 浒传》 会评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5 意愿是将贪官污吏赶尽杀绝 , 志在报效 国家 , 却 曾不想未能如 [ 3 】 袁沛需的《 中国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3 愿, 不 但被奸臣逼上绝路 , 落为草寇 , 但是通过宋江 的力 劝被 【 4 ] 施耐庵的《 水浒传》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8 招安成功之后 , 他们南征北辽 , 决心精 忠报国 , 但最后 的结局 【 5 】 李希凡 : 《 ( 水浒全传 ) 的思想、 情节和人物》 , 《 名家解读 还是被奸 臣所 害 , 死 的很悲状 , , 但 当时的局面仍然 还是不平 ( 水 浒传> 》 , 山东人 民出版 社 1 9 9 8年版 , 第2 2 7页。 现实 , 为此 , 作者发愤为忠 臣义士谱写 一曲忠义 的悲歌 , 然而 , 【 6 ] 王鸿卿《 ( 水浒) 主 题新论》 , 见《 明清小说研 究》 , 2 0 0 5 由于所 谓的“ 忠” 和“ 义” 的内涵是不一样 的 , 两者之 间的关 系 年 、 第 2期, 第3 6页。 式互相对立的 , 想要做到忠义两全是很难 的, 从 古至今很 少有 【 7 】 袁行霈 : 《 中国文 学史》 ( 卷 四) , 高等教育 出版 社 , 2 0 0 5 人 能够做到 , 也就 是说想要 “ 忠’ 就必须舍 “ 义’ 就会不 义 , 要 年 7月第 2版 , 第4 3页。 “ 义” 就会不 “ 忠” 在小说里宋江的角色假如说他结交 江湖 、 济 【 8 ] 《 水浒传会评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1 9 8 9年版. 南京 大 困救贫 , 对现实进行法抗 、 而且乐于助人 , 为“ 义” 那么 , 在看来 学 中文系暑期课题研 究培训班论文集 “ 忠” 就是使他认成是造反是不对 的, 是 大逆不道 的 , 由于当时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3aebd1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9.png)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水浒传》一书讲述了梁山泊一百单八条好汉由聚义反抗但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此书自问世以来,虽屡遭挫折,但它能流传至今并被评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足以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伟大的文学成就。
首先,《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叙事引人,语言生动,使人每读之不忍弃卷。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并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终极型天生型的写法,而是依据各人的环境与背景并通过各人的言行塑造出人物形象.想那一百八人,既有渔夫猎户三教九流,又有朝廷大将高官达贵,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又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再说一百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戏。
正式通过这些作者使人物丰富起来,并使性格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
在叙述个人命运的同时又与其他好汉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连贯,并表达出英雄惜英雄义气投义气的主题.梁山泊一百八人个个都是好汉,大都有勇敢、直率、富有斗争性的性格特点,然而合书闭目,一百八人有个个浮于眼前,鲜活明亮,无有相同.对于小说的叙事,可以用详略得当,情节生动紧张来形容。
基于小说的内容,作者大部分用粗笔勾勒情节描写直观明了,笔法干净利落。
要行甩开两腿便走;要打摆开阵势便战。
并无太多琐碎叙述。
这样的方式不仅是读者读来爽快,也表现出梁山好汉的直率勇敢不拘小节。
既然是详略得当,有略必有详处.如写宋江怒杀阎婆惜一回,写阎婆的赖、贱、淫,宋江的急、怒无不细腻。
只为表现宋江杀人是为逼不得已。
武松打虎一回,情节紧张引人。
写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批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一切都是突如其来,猛虎之威,武松之勇,无不真实,无不使人惊叹,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倒吓出一身冷汗。
而武松杀西门庆一回,武松知道哥哥身亡,先调查取证,然后杀嫂,再杀西门庆。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ddba95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8.png)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摘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引读”“推读”“提读”三阶段出发,探究《水浒传》的阅读策略,“引读”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读”进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读”重在成果展示。
【关键词】《水浒传》引读推读提读《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考名著阅读的考察书目之一。
因此,如何将《水浒传》纳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探寻整本书导读的一线教师所致力于研究的。
一、引读----以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起点往往不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前,应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水浒传》,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前,已经通过影视、故事书、漫画等途径对这本小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阅读原著的同学很少,很多学生觉得原著篇幅较长,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大段的场景描写让人应接不暇,无心阅读,因此,在了解学生的状况后,笔者没有按照旧的教学模式,而是换了新的方式--说书和吟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要去投奔东京亲眷,途中遇到落草梁山的林冲等好汉,当时杨志的自我介绍就颇有诗词曲赋韵味,可用吟诵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杨志被逼上梁山这一故事中,总共有三个波折:押送花岗石在黄河里翻了船、汴京卖宝刀杀波皮牛二、黄泥岗丢失生辰纲,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可采用说书的形式,渐进高潮,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兴趣。
2.梳理文章脉络结构,把握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内容。
1《水浒传》虽然篇幅过长,但可以根据书中的一些重要情节理清名著的结构,如上梁山前,武松、林冲、鲁智深的个人经历;宋江上梁山的曲折故事;众虎同心归水泊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梁山接受招安;征讨田虎、王庆的故事;平方腊并死伤大半等,当学生对作品的重要情节、结构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情节精读,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893817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b.png)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人物在《水浒传》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们通过矛盾分析法的角度展现了各自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处境。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他原本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但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一个地方恶霸,不得不逃亡到梁山成为起义军领袖。
宋江代表了为了正义而不得不参与暴力斗争的小人物。
他身背重案,深知自己的不幸早晚会被追究,同时又有义务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另一个例子是林冲,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村民。
由于无意中杀了人,被迫加入了梁山泊。
林冲身上体现了个人命运的弱势,并且在斗争的过程中也多次受到了伤害。
矛盾分析法透露出他渴望平安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
林冲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社会中期望平等、公正的渴望。
还有一个小人物形象是武松,他是个县学的学究出身,却因为一次误会而杀了自己的嫂子潘金莲和她的私情对象西门庆。
他身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过错感到后悔和内疚,但他又坚信自己是为了正义而行动。
他决定放弃世间的喧嚣,去山中修炼,寻求内心的净化与满足。
这些小人物的矛盾分析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他们面对的矛盾主要来自于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在他们所处的社会中,权力和财富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普通人则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和苦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过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正义感和追求公平的决心。
他们的抗争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社会的改变。
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矛盾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中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小人物作为社会底层的代表,在这种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奋起反抗。
他们所面对的矛盾既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也是个人内心的矛盾。
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小人物们逐渐成长为能够改变局势的主角。
《水浒传》中的小人物通过矛盾分析法的角度展现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境遇和个人心境的矛盾。
他们的形象反映了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b6f45c40b4e767f5acfcef0.png)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
《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
《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
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
下面就以这两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
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
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
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
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
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93ce31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7.png)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形象。
这些小人物或许在整个故事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但他们的存在却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和情感。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来看,《水浒传》中的小人物形象也是非常有趣的,他们的独特性格和命运因缘是我们深入探讨的对象。
我们要讨论的是《水浒传》中的李逵这一小人物形象。
李逵是个性格鲁莽、豪爽的人物,他经常因为一时冲动而惹上不少麻烦。
他与梁山泊的好汉们一起,在打败了一众官兵之后,变得声名大噪。
他也因为不懂得权衡轻重而常常陷入困境。
在矛盾分析法的角度下,李逵可以被看做是正反矛盾的一个典型代表。
他的豪爽与莽撞的性格使他在为人处世上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他与宋江等人的关系也经常因为他的性格而产生一些矛盾。
通过对李逵这一小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与矛盾。
我们还要谈到《水浒传》中的另一个小人物形象——杨志。
杨志是一个忠诚、豪爽的人,他的性格也是有着鲜明的对立面。
他曾经是一个官吏,因为不满世道险恶,最终投身到了梁山泊的队伍中。
他对于义务、情义的坚守使他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显得非常鲜明。
他与晁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路上也常常和梁山泊的好汉们一同并肩作战。
他的忠诚和豪爽的性格也使他在为人处世上经常陷入困境。
这种内外矛盾的情感冲突也使得他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显得非常鲜活。
《水浒传》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形象,如解珍、解宝等。
他们或许在整个故事中的地位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但他们的形象却是丰富多彩的,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和个性中也蕴含着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我们深入品味和探讨的对象。
在矛盾分析法的角度下,《水浒传》中的小人物之所以显得如此鲜活多彩,正是因为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中蕴含着许多复杂而丰富的矛盾。
他们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丰富情感与人性的作用,也成为了整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aaeef28ccbff121dd368311.png)
浅报名号:000108 姓名:李修玉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内容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领袖,梁山好汉被黑暗的社会昏暗的朝廷逼上梁山,走上聚义之路,后有在宋江的领导之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为皇帝出征,最后在朝廷“以贼灭贼”的政策之下走上失败的道路。
一百零八好汉因为义而汇聚在梁山,领袖宋江更是不仅对朋友义气,而且对朝廷也忠心,在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保境安民,惩贪官、除恶吏,招安后又外抗大辽,内平方腊,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奸臣的阴谋诡计害死,最终以悲剧结局。
梁山好汉们虽然结局悲壮,但却成为了万人景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故事千古传颂。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梁山好汉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北宋末年,当时北宋由盛而衰。
在外有少数民族侵扰边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内宋帝贪图享乐,既不勤政,也不爱民,滥用高俅、童贯、蔡京等奸臣,他们对人民大肆压迫,搞得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之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就是这时声势最浩大的一支义军,梁山好汉的故事由此而生,并经过历代人的广泛流传,最终由明代作家施耐庵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整理,重新创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好汉因为在乱世被奸臣所害被迫上梁山聚义,被朝廷招安后赤胆忠心为朝廷南征北战,终因朝廷昏暗不明,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忠”和“义”是梁山好汉的共同点,是他们行事的基本原则。
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忠君”是最基本的道德,梁山泊杏黄旗上的“替天行道”即是梁山好汉的目标。
一、不同的人物所忠于的对象也不同。
封建社会所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有:忠、孝、节、义,其中“忠”是第一位的。
“忠”在当时的理解很狭隘,大多数认为“忠君”就是“忠”,但这只是“忠”的一个方面,对皇帝忠心固然是“忠”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于职守也一样是“忠”,梁山好汉在这一点是共同的。
浅谈《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
![浅谈《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5993b2929e31433238689342.png)
浅谈《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
史裕天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本文从《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着重分析了《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并探索了《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 艺术特色。
关键词:《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
1 引言
称号。邹润因脑后面长了个肉瘤被读者赋予了“独角龙”的称
3 《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手法
成了故事整体。
3.1 语言描写
4.2 人物关系网的构建
语言是人物塑造的重要途径,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对不同人
《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网由线性结构逐步转变为网状结
物进行了塑造。具体来讲,《水浒传》中的人物生活背景、文化 构,小说前四十回主要描写高俅发迹之后,官逼民反的社会现
修养、生活经历等都不相同,人物的语言风格也存在着较大的 象,对林冲、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晁盖等人物进行了塑
人物的肖像时多采取整体概括描写。武松、花荣、李逵的肖像
(下半月),2014(3).
描写神形兼备,表现出了武松的威猛高达、李逵的粗犷、花荣的 [2] 张喜东《. 水浒传》中武松人物形象特点分析[J]. 青春岁月,
文秀俊俏。同时,作者在人物塑造的时候还对人物肖像进行了
2016(15).
夸张,放大了人物的特征。例如,武大郎身材矮小,被作者成为
群像和典型的个体形象。研究《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不仅能 变化。
够深化我们对古典小说的了解,而且对现代文学发展及人物刻
3.3 行动描写
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行动描写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方法,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动
2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作有着语言难以企及的表现力。动作不仅能够向读者展示人
浅谈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浅谈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268c7ff5335a8102d22027.png)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摘要】《水浒传》是男人的世界,但是女性形象仍然十分鲜明。
笔者通过对荡妇、女英雄、三姑六婆、被损害侮辱妇女等四类女性的分析,分别概况和总结了她们各自所具有的放浪淫荡、狡诈狠毒、机智勇敢等形象特点,并通过对其形象的剖析,真实再现了北宋末年广泛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复杂激烈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揭示出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处境及作者所具有的妇女观,进而深入挖掘了封建社会落后思想对女性的影响,给人留下了巨大的真实性和无比的说服力。
读后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鲜明效果。
【关键词】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ON “THE WATER MARGIN” IMAGE OF THE FEMALE CHARACTERISTICS【Abstract】“The Water Margin” is a man’s world, but women are still very distinct image. The author of bitch, female heroes respects, the damage was an insult to women, women’s four, Profiles and were summed up by their respective liberated with the depraved, wicked harsher, witty imag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urage, and through its image analysis, the true embodimen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xtensive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complicated and intense class conflict, further revealed society at the time when the situation of women and is the author of view on women, further excavation depth of thinking backward feudal society for women, leaves a tremendous authenticity and incomparable convincing. Reading has a “whole picture was evident conceivable” the clear effect.【Key words】“The Water Margin” Woman image Analyse引言“《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的兴灭为主线的中国宋代社会形象的风俗史”。
浅谈《水浒传》中的英雄
![浅谈《水浒传》中的英雄](https://img.taocdn.com/s3/m/793c4528ed630b1c59eeb5d8.png)
浅谈《水浒传》中的英雄《水浒传》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目的之一是歌颂真、善、美,鞭闼假、恶、丑,宋江方腊起义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文学和历史本身不是一路,不能混同一谈,但是,一提到《水浒》的名字,我们想到的是那些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此人物的喜怒哀乐,到今仍牵动着许多善良人的心。
我们从小接触《水浒》时,就被大人告知:它是描写一百单八个英雄好汉的故事,它是描写官逼民反的故事,于是在这些先入为主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下,小时候习惯地在看与它有关的连环画时,很自然地把人物分为好人与坏人,而之后的过程中,也很自然地认为: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就连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对此是满腔热情的歌颂。
如语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中是这样说的:《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的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⑴而随着对《水浒》的熟悉,逐渐对此产生疑问,他们都是英雄吗?一、真的英雄不可否认,梁山不乏有真的英雄,而这些英雄中最当之无愧的是林冲,书中有关林冲的章节:第七回:花和尚倒拨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一直到第十三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就城杨志卖刀。
在林冲身上,我们找不到任何确切的缺点:枪法家传,高超而正统,在江湖上也是威名赫赫,八十万禁军的教头,虽说职位不是太高,说出去也是响当当的名头,先说其武功,在梁山的一百单八将中,武功公次于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和天勇星大刀关胜不相上下,我们看林冲厮杀场面的描写,第四十八回在一丈青捉了王矮虎,栾廷玉用计捉了秦明和邓飞后,“那来军正是豹子头林冲,在马上大喝道:“兀那婆娘哪里去?”一丈青飞马纵刀,直奔林冲,林冲挺起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
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
![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https://img.taocdn.com/s3/m/0c908798960590c69ec376e7.png)
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指导教师袁家岚【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然而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陷,《水浒传》也不例外。
本文从内容和思想上对《水浒传》局限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目的是全面地再认识这部民族瑰宝。
【关键词】内容;思想;局限性;《水浒传》《水浒传》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它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
然而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陷,《水浒传》也不例外。
然而现阶段对《水浒》的研究大多还只限于其积极的方面,对它的局限性却很少有系统全面的分析,这让人们对《水浒》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平面的层面。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更深入更好地理解它,发现这部民族瑰宝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内容上的局限《水浒传》的内容丰富博大,涵盖面甚广。
不过仔细品读就能发现,一方面它的内容很博大,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概括起来就是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理以及逻辑上不合真实。
(一)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情理神话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成长发育,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篇章,从口头的传说到书面的记载,种种方式,可以说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最悠久古老,最顽强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所在。
”①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②中国古典小说门类众多、各具特色,而其中的神怪小说以其独特的取材和表现形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的内涵与奇丽的风光。
尤其是在明清,随着小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神怪小说也发展至顶峰,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短篇神怪小说,也出现了一些的长篇神怪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济公传》和《镜花缘》等。
神怪小说,又称神魔小说,本质上是娱乐性文化的产物,是古代文化“志怪”传统在明清小说领域的再现。
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观
![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观](https://img.taocdn.com/s3/m/49f9cb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4.png)
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观《水浒传》的主题表面上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替天行道,对英雄的忠义的赞扬,实际上是权力的争夺。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都是被当时的律法所不容的罪犯,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拉帮结派与当时的统治阶级争夺权力。
他们以“忠义”为口号,广结天下无路之士,以“替天行道”为旗帜攻打他人领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声威。
为了有一天得到朝廷的赦免,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对于女性,他们就表现出极其的冷淡,甚至歧视。
我想主要是封建女性地位低下的观念影响着,还有就是红颜祸水的意识根深蒂固。
历史上的西施、褒姒、杨玉环等给他们以警告。
我觉得这两点是使水浒英雄对女性冷漠的原因。
他们要建功立业,一直以“兄弟为手足,女人为衣服”的口号凝聚力量。
在他们眼里,要成大事肯定是男人的作用,女人不但起不了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还会牵制甚至毁了男人。
《水浒传》中表现的是对女性的歧视。
小说中涉及的女性极少,而多以反面角色来塑造。
其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其实也是些“恶女”,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和“母大虫”顾大嫂等。
另一类是“出墙红杏”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之妻贾氏等。
这两类人物都塑造成反面人物,出墙的红杏不用说,违背了几千年的封建伦理,在当时虽说是有反对封建伦理束缚,追求个人欲望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要遭受人们否定的。
她们不是贞洁烈女,不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
而扈三娘虽然美丽能干,但是她身上也存在问题。
梁山好汉杀了她的父兄,她确投了梁山,还拜了宋江的爹为义父,这是不孝。
他先前已经许给了祝彪,却又嫁给了矮小、低能、猥琐、好色的王英。
可见她的所作所为何以当“女英雄”。
孙二娘先前以做人肉包子为生,视为女魔鬼。
王婆和阎婆也不是什么好人。
由此可见,《水浒》里面的女性是作者否定的对象。
值得提出的是关于红颜祸水的具体体现和水浒英雄对女性冷淡憎恶的原因。
从水浒中几个重要的英雄被逼上梁山可以见出:鲁智深是为了保护弱女犯了事;宋江因阎婆惜走投无路;林冲也是为了妻子被逼上梁山;武松也是杀了潘金莲犯了罪;卢俊义、杨雄等也是杀妻上梁山,燕青、石秀也随之上梁山。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5038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9.png)
浅谈《水浒传》研究《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研究《水浒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包括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水浒传》的研究展开。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研究《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部作品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勇”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对108位英雄好汉的描写,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面貌。
不仅如此,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战争、政治等,使得作品更加有深度。
其次,历史背景也是研究《水浒传》的一个关键点。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为历史背景,描述了北方民变的起义故事。
小说中的108位好汉是当时反抗统治者的人物,他们有的是曾经受到官府冤屈的,有的是因为贫富悬殊而不满现状的,有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奋斗的。
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人民的心理状态。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对《水浒传》进行研究,如文化传承、社会风俗等。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中承载了许多古代社会的风俗、传统价值观念,怀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小说里也有许多反映社会问题的方面,如贫富悬殊、官府腐败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习俗和文化,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总的来说,《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蕴含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
在研究《水浒传》时,我们可以从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来入手,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部作品。
浅谈《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林冲的侠义英雄形象研究
![浅谈《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林冲的侠义英雄形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6286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6.png)
《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林冲的侠义英雄形象研究《水浒传》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鲁智深和林冲被广泛认为是侠义英雄形象的代表。
本文将从他们的个性、履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他们是如何体现侠义精神的。
一、鲁智深的侠义形象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花和尚”。
他是一个出身名门,但因为醉打郎中被发配到了荒郊野外的寺庙里。
鲁智深热心助人,慷慨豁达,毫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大局为重。
比如,当大名府衙门马军取捕宋江的时候,鲁智深一手营救,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抓人的马蹄,让宋江得以逃脱。
他还和另一众好汉联手设法策划反攻,迅速打垮敌人,解救出大批被抓捕的同伴,其英勇举止尤为值得称赞。
其次,在鲁智深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大雪纷飞、挽起袖子的侠义精神。
他对正义的维护义无反顾,直面强权,不畏权势。
例如,当侯晓明控告宋江,若不换赎金则准备送往上海执行,鲁智深简直不惜将其“斩成肉泥”,更证明了他为了正义而不惜一切的英勇品质。
又譬如,当周猪头带人抢劫清河县的财物,鲁智深亲自上门挑战,成功击败了他的对手,创造了小英雄的传奇。
总之,鲁智深是一个充满侠义的英雄形象,他在行动上所表现出的勇猛顽强、孤胆英雄主义、弘扬正义、慷慨援助等思想和精神,都是我们学习和追寻的楷模。
二、林冲的侠义形象林冲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个侠义英雄形象。
他是一个脾气暴躁、好斗勇猛的人物。
故事中,林冲被迫离家,和一帮好汉联手上黑社会势力声援各州县,居功自傲,是众人眼中的英雄神话。
他不仅在战斗时力战群雄,而且为人相处十分兄弟,好相处,众人离不开他。
其次,在林冲身上,还体现了侠义精神的另一种形态,那就是“义复仇”。
林冲借着洪信支持,领到官职来寻找兄弟仇敌,发誓要为仇兄雪仇。
在英雄的舞台上,林冲的中心是血仇,他在诉讼,报仇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义复仇”精神,更彰显出他刚猛、狠辣和不屈不挠的个性。
最后,林冲擅长吟诗作画,才华横溢、情感奔放,其诗句即表现了他怀抱侠义的壮志豪情,也渲泻了他浓郁的爱情气息,这是侠义人物的又一重要特征。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855d01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1.png)
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小人物形象。
小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矛盾分析的角度来看,《水浒传》中的小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面小人物,另一类是正面小人物。
先来看反面小人物,他们主要表现为作恶多端、道德败坏的形象。
比如说张顺、王慈这样的人物,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欺骗、迫害别人。
他们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主要就是由于这些反面小人物的行为导致的。
他们的存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困扰,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通过描写这些反面小人物,作者给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社会的安定与进步需要摒弃这些人物的作恶行为,追求正义和公正。
而正面小人物则是改革社会、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无论从精神境界还是实际行动上都是积极向上的,并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江、李逵、吴用等人,他们是水泊梁山的主要头领。
他们原本都是社会中的小人物,被压迫和欺凌,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奋斗,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格局。
他们不仅为梁山泊的山民们争取了应有的权益,而且也为普通人们争取了劳动和生活的尊严。
他们的出现是社会矛盾得到解决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
通过矛盾分析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浒传》中的小人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势力之间的矛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个人的内心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在小人物之间不断地冲突、发展、解决,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这些小人物之间的矛盾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也可以通过思考这些矛盾来反思自己和社会。
小人物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
他们或正面或反面的形象都在为故事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和揣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研究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近年有人提出“水浒学”的概念。
20世末以来,众多关于“《水浒传》研究历史回顾”的论著发表,这些成果或通代,或断代,或全面回顾与反思,或就某种现象、某个问题、某种角度进行回望与检讨,对推进《水浒》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积极意义。
而本书并未对《水浒传》研究史作宏观、系统回顾,仅就明清至现代《水浒传》研究方法的演进,《水浒传》文献视域中的作者、版本及本事研究,《水浒传》文本层面的思想意旨及叙事艺术研究,影响研究维度的续书现象,版画插图研究等现状,进行回望与反,故以“脞论”命题。
在上述几个方面,力求梳理出最具实证力的材料,提挈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
众所周知,《水浒传》研究史料浩如烟海,20世纪50至80年代,前辈学者已经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诸如《水浒传资料汇编》、《水浒研究论文集》、《水浒研究论著索引》、《水浒传在海外的传播》等。
而自1978以来至今的将近40年间,仅中国大陆地区究竟产生了多少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成果,恐怕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
如何从山堆海积的资料中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资料及观点,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学养与学识。
仅就版本研究方面而言,本书主要选取了明清时期汪廷讷、、钱希言等人的记述,现代学术史上胡适、鲁迅、郑振铎、何心、范宁等人的论述。
他们的记述与论述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公信力相对较高。
就简本与繁本两种系统的研究现状而言,鉴于繁本的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共识度也较高,故本书未作赘述,而是专列一节对于一向不被重视的简本系统研究现状进行琐细述评,涉及简本的存佚、诸简本间关系、主要争论的问题、未来研究瞻望等,尽可能展示这一学术沼泽地的探究进展。
《水浒》研究史呈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名著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其研究历程屡屡遭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冲击而一再迷失自我,自明清至现代,曾经涌现众多充斥政治、道德话语的所谓“成果”,而难孚“学术”之名。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浒传》的作者籍贯及文本内容又被一些地方的政商力量肆意利用,举办了许多研讨会,出版了许多“论文集”,这些直接经济利益催生出的“成果”,也往往掩蔽学术真相。
本书立足文学研究本位,秉持学术理性立场,实事求是,尽量把发言权交给材料,力避“六经注我”的现象。
作为一部学术史著作,的话题自然是多以纵向维度展开的,以穿透时代风云,洞察前代学术探索的是非与曲直,评价其功过与得失。
如该书第一章第一节,综述明清时期亦即古典学术语境中《水浒传》的主要研究方法,概述传统文献学诸手段的运用情况及其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论列了文献学方法在现代《水浒传》研究中焕发活力的种种表现。
但书中另有话题则主要从横向维度展开,如第三章第三节“‘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针对发生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这场论争作了简要述评,对于争论中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提出,“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首先要胸怀宽广,容得下不同见解,允许新权威超越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说叠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推动学术的不断发展。
”其启迪意义自然不限于《水浒传》研究。
当然,不足也不必讳饰,譬如,对于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的综述,对的研究成就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于21世纪《水浒传》研究最新动态的涉猎不够充分。
希望作者在未来的《水浒传》研究史工作中能予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