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就是说,系统具有相关性的特点;(3)系统的多元性与相关性,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具有整体的结构、整体的形态和整体的边界,并以整体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的特性或功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科学的三种类别。

3′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

3′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

4′(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

2′(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

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

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

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

3′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6、系统的基本特点。

4′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

2′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

4′(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10、科学的五大解释。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份自然辩证法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物质的绝对静止- C. 物质的相对静止- D. 物质的不变性答案:A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因果律- B. 矛盾律- C. 辩证法- D. 逻辑法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A. 量变质变原理- B. 对立统一原理- C. 否定之否定原理- D. 形式逻辑原理答案:D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静止的- D. 随机的答案:B5.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自然辩证法?- A.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 B. 自然界是孤立存在的- C.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

答案: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解释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答案:量变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的性质和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答案:否定之否定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被新的矛盾所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现代含义:首先,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观,它是对于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的运动发展及其规律的反应和总结。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静止只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增加和减少,它也是一种质变和飞跃。

事务作为自主的运动,其根源主要不在事务的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质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其次,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张从事物的联系中,从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研究事物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2 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3 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系,和层次性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揭示了物质的根本性是客观实在性。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否承认这一命题是科学上划分实在论和实证论的一个标准。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过程说明: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研究的成果来证明的。

2、科学进步与人们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理解是互动的。

(一)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到行星、恒星、星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都是各种物质系统。

精简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精简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精简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1. 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规律的普遍性(2)以下哪项属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因果律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现实与可能D. 以上都是(3)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以下哪种形式的循环?A. 简单循环B. 上升性循环C. 下降性循环D. 无循环2. 填空题(1)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2)自然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 简答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2)试述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3)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答案部分1. 选择题答案(1)A. 对立统一规律(2)D. 以上都是(3)B. 上升性循环2. 填空题答案(1)必然性、偶然性、现实性(2)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简答题答案(1)自然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自然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自然界的事物在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性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但新事物又继承了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涵盖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有助于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考题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要说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3、科学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什么现实意义?4、课题(或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什么?5、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6、简评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二、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三、论文(占总成绩的3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自然辩证法123班复习题汇总)(黄色为10级考题:简答五选三每题10分、论述四选二每题20分、论文30分)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123)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123)3、形而上学自然观或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怎样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及作用?(123)4、近代后期有哪些科学成就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一个又一个缺口?为什么?(123)5、结合科学发展的过程谈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演变(123)6、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123)7、科学究竟是什么?(2)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3)9、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的剑”?(123)10、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特点?(123)11、结合实例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23)12、科研的基本程序(2)13、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科研选题的原则(123)14、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123)15、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2)16、怎样理解直觉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17、科学假说及其意义。

(123)18、如何评价科学理论的优劣?(2)19、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23)20、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哪些?(12)21、试对科学哲学家们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的一种进行理论分析(12)22、谈谈你对理论与经验关系的理解(23)23、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123)24、科学争鸣及其意义(2)25、科学活动的特点和准则(2)2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2)27、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23)28、简评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整理

说明:这是我根据笔记整理的,可能不全,有几个题目没有记答案。

我记得有几个题目好像是老师当时说是要自己发挥的,例如“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作用”好像就是。

例如“你的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尖端技术”这种问题就自己做吧。

OVER1.自然辩证法学科产生的自然条件。

1、社会条件基础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2 建立在一系列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2、自然科学基础2.1 康德的星云假说(唯物论、辩证法)2.2 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2.3 细胞学说2.4 进化论3、哲学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恩格斯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把自然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2. 技术的本质和功能?你的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尖端技术?你所研究的内容,准备怎么去研究?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理论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技术的本质是发明。

技术的功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

作为一种工具,是主体与客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与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对象)相联系的中介,把主体的意识和目的的可见化,将主体的目的和意识传导到客体,使客体发生一定的变化并满足目的和意识。

3. 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作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结构的改革、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改变社会的政治结构、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观念。

(不确定,这个答案不是这个问题的。

)4. 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意志品质和作用?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意志是需要得以实现的动力。

远大的需要如理想,是以主体巨大的变化为目标,对这种目标的追求优势磨练意志的过程。

(不确定,没记全)5. 什么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呦哪些来源?举例说明。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内涵深度)和应答域(求解途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篇一:自然辩证法试卷及答案】ss=txt>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系统自然观:随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从重视物质本身到重视物质的联系,并尽可能把这种联系量化,用量化的系统分析现象、处理问题,从重视既成事物到重视演化中的事物,以系统演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和自然里的一切,所形成的一种自然观。

2、自组织: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3、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4、科学共同体: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整个科学界,用于考察其外在关系;二是指部分科学家组成的各种集团,用于考察科学的内部结构。

5、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

二、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认识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2、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基本特点。

4、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5、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

6、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的特点。

7、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8、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

9、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只是形态的技术要素。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般特点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这一结构模式的看法。

P11答:我们不但不应该和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而且也不应和不能把技术和工程混为一谈,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本质或本性。

应该在承认三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三元论由李伯聪教授提出,第一,技术是进行工程活动的前提,它深刻影响工程过程和成效,没有无技术的工程;另外在工程活动中,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心理等方面的要素和内容。

第二,技术应用于工程,对工程有引导和限定作用;工程则对技术进行选择和综合。

第三,从哲学上看,技术是一个可能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空间,工程则是现实过程和现实存在。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种观点称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

2.如何理解科学的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P14答: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是一种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从六点理解科学的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而且要解释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还应该能够预见目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自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作为对事实的解释并非笼统的、一般性的陈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而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科学活动是通过对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

自然辩证法 整理参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整理参考题及答案

3简要阐述全球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策。

答:(1)原因:以牺牲时间来获取空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不经济的。

但这几乎成了现实!传统的工业文明短短300年来,由于人类物质占有欲的膨胀,对交换价值的追逐,破坏了原有的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关系状况;掠夺式地开发和无节制地耗费,使得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濒临了自我修复的极限,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全球性问题”的概念是1972 年提出的,它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依靠现有的技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目标,因而它往往是片面地强调发展中的经济指标,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忽视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了自觉调整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持续比例关系。

“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对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实际影响。

实际上,“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就在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和各个国家内部的利益争夺中,它的解决也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并存,非公有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与此相连的问题亦层出不穷(2)对策:经过简单分析,我们给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要条件”:1,但“人类中心”、“以人为本”应当得到肯定,它决不是历史上“人类中心论”的翻版。

只有以人与自然的关联尤其是以人自身为问题起点,才能探明问题的根源,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是唯一途径:我们必须坚信走出“人类困境”的可能性,而关键是人类自己要重视长远利益,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

“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对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主体”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到以开发人的资源为主的转变。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然辩证法?学习⾃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是什么?答:⾃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然界、⼈类认识与改造⾃然以及科学技术⼯程产业发展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某⼀特殊现象、⼈类认识与改造⾃然某⼀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意义:当代⾃然辩证法除了以⾃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的是⼈类认识和改造⾃然中的⼀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个别的过程,⼈类认识和改造⾃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另⼀⽅⾯⼜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然辩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提⾼了我们的见识能⼒。

⼀名合格的研究⽣需具备独⽴进⾏科学研究的能⼒,⽽⾃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搞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的⼀般⽅法,通过科学研究⽅法论的学习,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神圣⽽不神秘,妙趣横⽣。

因此,学习⾃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有助于培养研究⽣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平;有助于研究⽣树⽴科学发展观。

2. 阐述古希腊⾃然哲学产⽣的历史背景、思维⽅式以及对近代科学的产⽣有何重要意义。

答:历史背景:古希腊哲学是脱胎于古希腊神话的⼀种新式世界观,使⼈的思想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古希腊神话⾃其公元前9世纪形成体系以来⼀直统治着古希腊⼈的精神世界到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的神话体系的特点是⾃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神⼈同形同性与多神崇拜。

⾃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现实根源,当时古希腊⼈⽣产⼒低下,知识⽔平有限,⽆法正确认识世界,⽆法认识诡异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再加上梦幻的⼲扰,就将这些⽆法解释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量;神⼈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理基础。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是什么?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加准确的计算。

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

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

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

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

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

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

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

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

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

自然观局限性和原因: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

力学由于它的成功应用而被无限推广,当人们面对新的自然现象而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就用已有的力学知识来填补现有知识上的空白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机械论的自然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1)机械构成论认为整体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它否定了事物的随机性2)线性运动论反映了一种确定性的观念,否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3)僵化同一论是一种简单处理事物的,它否定了事物之间辩证的联系4)简单始基论反映了一种信念,相信最小砖块的存在,从而制约了科学的发展5)作用外因论假定了事物的前提,不承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论局限性和原因:1)有些真理并不能从起始的自明之理中直接演绎出来2)直观并不能毫无遗漏地看清事物的序列中的一切环节3)即使较简单事物序列的一切环节有可能全部看清,我们的记忆在这个思维运动终结时也往往不再可能恢复经历过的全部过程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

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

3.我们说:“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是否现实中还没有解决的矛盾都可以构成科学问题?理解: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任何科学问题都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

一定时代下的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随着一定时代的知识背景的不同,非科学问题可以转化为科学问题。

现代科学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实践和社会生产实践。

从科学技术实践中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大多是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从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大多是实用性或技术性问题。

现实中还没有解决的矛盾不一定能构成科学问题。

因为科学研究总是在特定时代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这就导致科学问题的产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之所以能够提出对当代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23个数学问题,就在于他对当时数学的发展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也是不一样的。

其次,科学问题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一定的研究方向和求解目标。

不过这种指向仅仅是大致的,即大致的指出问题之所在、研究应朝哪里进行、研究应该或可能取得什么样的后果。

而应答域则是对答案范围的限定。

科学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它提供的知识不仅表现在探索的对象,而且表现在提示答案的范围。

4.以转基因食品为例,如何看待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科技伦理是指如何使伦理道德规范运用到涉及科技活动的现实的具体问题的规范问题,它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科技活动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研究者指出,科学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

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热门话题。

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诞生。

1994年,美国实现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转基因番茄的商业化种植,随后一些国家如加拿大、阿根廷、中国也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

在市场的运作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纷纷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转基因作物的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便于运输、储藏;增加保鲜性。

正是转基因食品有诸多优点,2002年全球有13个国家(包括7个发达国家,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总面积达5867万公顷。

转基因食品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它也有各种风险和伦理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或正在给人类带来福祉,但与此同时,由于转基因技术自身的特点及其难以准确预测的后果,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伦理上的否定和伦理上的肯定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同时存在。

这说明,如果不能从伦理道德上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寻求恰当的理由,那么,这一新科技将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它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这构成了它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人们对其产生忧虑并限制其发展的原因。

由于利益的存在,全面绝对的禁止无从谈起。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发生改变,它也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没有一成不变的伦理学,它应该具有开放的框架,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改进。

这里有关克隆技术的伦理原则也应该是因时而异的原则。

我们也应当接受每一代人对我们今天的文明准则有不同的阐释,应当看到,如果因为我们现时的见解而用禁止的办法来避免克隆人的出现,早晚必然要被修正,因为人们逐渐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克隆人的相关事情。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兴趣推动,构成了克隆人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可预见的伦理和社会灾难又使人类望而却步。

这便生成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况。

技术向前发展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而伦理学的框架也是开放的。

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对待分歧。

无论是在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还是在法制建设中,都应该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对待那些目前还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的问题。

5.针对当前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不同看法,谈谈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要想全面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双向互动,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现实而又长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开阔视野,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坚持有利于人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立场"比如,目前在我国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总体上是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占绝对优势"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照搬法兰克福学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坐标系得出的结论,肯定是行不通的"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使人感到幸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人文关怀同时强调应为此创造相应的社会条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就是要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应当有利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和进步"现代科技在创新和应用中产生的种种负面作用,归根结底是由片面强调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造成的"在当今,评价科学技术时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公正"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人文关怀的关系上,必须用人文关怀来统帅经济效益,使人文关怀真正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为此,在评价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时必须做到:第一,看其是否能直接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看其在给一部分人发展机会时,是否会挤压另一部分人的发展空间,加大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中,使社会公正为人文关怀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对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辨证否定"众所周知,现代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因此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到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它的突出特点是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因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质的飞跃,也是人类社会跨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实践结果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阀值,超过了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生态文明不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发展知识经济、人力资本经济与发展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因此,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也非常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