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课时的教学容,是本模块第一章《三角函数》和第二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已学知识,探索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它不仅是前面已学的诱导公式的推广,也是后面其它和(差)角公式推导的基础和核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容之一。

2、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对本节课来说,学生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得到公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教学难点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由来及证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探索。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公式的向量法证明和应用上;学会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完善证明;学会正用、逆用、变用公式;学会运用整体思想,抓住公式的本质.在新旧知识的冲撞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公式的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的好习惯;在公式的理解记忆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简洁、对称美;在公式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自我纠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励勇气,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猜想的验证,对公式证明的完善,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法设计

1、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变换及平面向量的知识,对用举反例推翻猜想、运用单位圆、用向量解决三角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远未达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自主探究和证明的水平. 2、教学手段:

(1)从知识的认知程序上看,老师看问题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却是从局部到整体。本节课尝试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本节课的教法采用了“一个主题两种教学”的设计模式.一个主题:公式探究与应用,两种教学:显形教学(知识能力教学)、隐性教学(情商培养),实践两种教学相互促进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3)在课堂上营造、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将简单的结果评价上升为对过程的评价;将一味的知识评价拓展为能力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显形教学与隐性教学的双重评价,为全面发展学生打下基础.

(4)通过计算机技术,给学生提供一种验证猜想合理性的途径. (教学媒体设计) 课堂结构设计:

引入课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严谨证明,例题训练,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斜坡的高为6m,斜坡的水平长度为8m,已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且大小为10N ,在力F 的作用下物体沿斜坡运动了3m,求力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功W .

解: W =)60cos(β-︒⋅⋅=⋅S F S F

= 30)60cos(β-︒.

提问:1、解决问题需要求什么? 2、你能找到哪些与β有关的条件?

3、能否利用这些条件求出)60cos(β-︒?如果能,提出你的猜想.

4、怎样检验这些猜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生活实例引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与物理(功的定义)、哲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相关学科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

F

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2、提出猜想:

分析:可见,我们的公式的形式应该与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和、均有关系?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代数关系呢?请同学们根据下表中数据,相互交流讨论,提出你的猜想. 用具体值检验猜想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然后再去验证其合理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挑战困难的勇气. 4、严谨证明: (利用向量)

前一章我们刚刚学习完向量,并用向量知识解决了相关的几何问题,这里,我们能否用向量知识来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呢?我们来仔细观察猜想的结构,我们在什

(学生:向量的数量积!)

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圆O 的交点分别为A 、B =)sin ,(cos αα从特殊情况去猜测公式的结构形式.

令ββπβαπαcos )cos()cos(,-=-=-=则:

令ββπ

βαπ

αsin )2

cos()cos(,2

-=--

=--

=则:

令150,60αβ=︒=︒则cos()cos(15060)cos90αβ-=︒-︒=︒=0 猜想: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sin ,)(cos sin ,(cos )cos(ββααβα==

-=αβαβsin sin cos cos +

∴)cos(βα-=αβαβsin sin cos cos + (0≤βα-≤π) 思考:1、βα-作为两向量的夹角,有没有限制条件?

2、如果βα-不在[0,π]这个区间,我们的结论还会成立吗?怎样给

出证明?(引导学生找到βα-与夹角θ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向量知识解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简洁性。

思考:1、βα-作为两向量的夹角,有没有限制条件?

2、如果βα-不在[0,π]这个区间,我们的结论还会成立吗?怎样给出证明?(引导学生找到βα-与夹角θ之间的关系)

推广完善:令θ为、的夹角, 则22()k k k Z αβπθβαπθ-=+-=+∈或 无论哪种情况,都有θβαcos )cos(=-βαβαθβαsin sin cos cos cos )cos(+==-即 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其中βα、为任意角,简记为)(βα-C )

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公式的结构,说说公式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应怎样记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肯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向量的夹角θ与α-β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增强学生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介绍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法)

除了以上的证明方法,是否还有其它证法呢?

我们发现,)cos(

βα-这里涉及的是三角函数,是βα-这个角的余弦问题,那我们还能不能考虑在单位圆里用三角函数线来推导呢?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在单位圆中画出βα、、βα-,并考虑如何用角βα,的正弦线、余弦线来表示βα-的余弦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