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③伛偻提携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点主要有四类:①文言文词语理解;②句子停顿划分;③句子翻译;④内容理解;典型考法:课内单篇阅读、课内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单篇阅读、课外比较阅读;文言文答题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题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②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④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②“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③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①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②“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③“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④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3省略句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②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③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4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④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5定语后置①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3 常见固定结构1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4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6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精确、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动身,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肯定要联系实际, 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动身,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终,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 以通过事务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务、情理 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看法。此外,还应留意辨析作者表 明观点或看法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化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 点或看法。
考点三:联系实际与特性感悟。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留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 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 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 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精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 字,并说明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分;精 确说明一词多义词在详细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详细语境 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 次,要留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 确理解、坚固识记;最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要迎来中考了,而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转折点。
对每个初三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考上好高中。
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是要认真复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中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第一步:助力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助力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助力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固定表述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答题技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答题技法根据近几年的考试规律来看,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有四种题型: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题和内容理解题。
其实,想在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拿到满分并不难,除平时多积累外,还需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词语解释题文言词语解释题需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重要文言虚词等,要有耐心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积累。
在遇到课外文言文的词语时,可根据有关文言词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1.课内迁移法(联想推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进而推断词语意思。
2.成语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就是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3.组词替换法文言文词汇中,单音节词占了绝大多数,一个字就表示一个词;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居多,而且很多词是由文言词增加一个字得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翻译文言文。
尝试用现代汉语对文中的文言实词组词,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
注意:①运用组词法时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②组词解释不通时,可考虑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4.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因此,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5.字形推断法汉字就其形体而言,形声字居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推测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
使用以上几种方法时,都需将词语的意思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检验是否合情合理,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二)句子翻译题1.记清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2.掌握七方法(1)留:保留专用名词。
①保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及专业术语等。
②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答题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答题方法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1、字词解释:中考文言文命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重点的字词实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为主。
2、句子翻译: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主。
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要准确无误)。
达(词语的翻译要作到文人字顺。
雅(翻译要富有文才,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总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具体方法:留、补、删、换、调。
重点整理的文言句子;首先,整理课文中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句子。
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化的句子(如,到装句,省略句)。
第三,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3、朗读停顿;一般以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情况:(1)、按词语断,(2)、按主谓之间断,(3)、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发语词后停顿,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介词前停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整体感知: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郑和和筛选,考查归纳和分析提取的水平。
如2009年安徽中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的感受?5、鉴赏感悟。
6、比较阅读: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就是指通过比较阅读,实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点,揭示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着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现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点。
解题方法技巧文言文历来是中考丢分的一项。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弄懂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致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具体的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注解和出处、设题和选择项,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
然后,借助着个大致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
中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方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方法一、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断句即句读(dòu),分为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句读判断方法有: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句读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有:(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有:(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文言文作为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
因此,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以及解题技巧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见题型1. 理解题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些细节性和主旨性的问题。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含义和脉络,才能准确回答问题。
2. 词语理解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或者推测词语的意思。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与其他词语的对比等方式来推理词义。
3. 句子分析题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分析文言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圈出主干成分、标记修饰成分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理清句子的结构。
4. 修辞手法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分辨出文言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修辞的重点词语、注意修辞的特点等来辨析修辞手法。
5. 排序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言文中的句子或段落的顺序进行排序,以还原文章的完整脉络。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语境和时间线索等来进行排列。
二、解题技巧1. 高效阅读:由于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较为复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抓住文章的重点信息。
可以先阅读题目和选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相关信息,这样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
2. 注意词义推测: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生僻词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其他相关信息来推测词义。
同时,要注意词义可能会因为时代背景、作者习惯等原因产生变化,需要保持灵活的思维。
3. 梳理逻辑关系: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转折、因果、递进、并列等关系词语的使用。
学生可以通过将句子拆解、归纳出主干等方式来梳理句子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题型梳理从近年出题形势看,多以选择、翻译、简答等形势呈现。
1、选择题:基本还是围绕字词基础知识展开,文言实词、虚词均有所涉及,特别对一些具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情有独钟",一般以"选择与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下面哪一(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等方式加以提问。
2、翻译题:即将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一般选择文中包含重点实词含义,具有特殊句式,或在文本中处于重要位置的语句。
3、简答题多进入文本内里,关乎课文整体的把握,包括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评论、艺术手法的剖析以及选文间的比较辨析及延伸拓展。
二、应对技巧针对不同的题型,复习和应考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近年语文中考中,选择题仍以词义辨析为主,具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是重点。
这类题一方面仍倚赖同学平日积累,反复训练,触类旁通,以至对一些重点字词"刻骨铭心",另一方面做此类题特别要注意审题,到底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另外,做选择题除了扎实的认知基础外,还可讲究方法,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选项词语进行意义、用法、语法位置的分析与判断。
翻译题今年将出现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因此基本字词义的掌握程度及翻译技巧的把握将成为关键。
文言翻译不是个体字词简单的拼凑,它既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及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考察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只是有时呈现出来的译句语言不够通顺,导致文意晦涩难懂。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解析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要迎来中考了,而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转折点。
对每个初三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考上好高中。
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是要认真复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中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方法第一步:助力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助力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助力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各种题型解题技巧第一部分: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1.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名句默写、划分节奏、翻译句子。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3. 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5.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容。
6.领会文言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7.领悟文言文的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8. 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第三部分:温馨提示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试题虽然不是很难,但是需要记忆的容不少,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也要格外留心。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段、课外篇;考查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
因此,立足课、辐射课外是最佳复习方式。
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是最关键的。
通过阅读,分析抓住文章的容。
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
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
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课外比较阅读;或课一段,课外一篇单独考查。
第四部分:解题技巧1.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容,从而正确答题。
2.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容。
所以,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提醒同学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五部分: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遵循的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比较阅读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容。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第六部分: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介。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
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二.实词解释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为主。
1、通假字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中的“畔”通“叛”。
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苦”和“劳”,本意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了动词“使……受苦”“使……劳累”。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课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3、一词多义在文言文里面,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
如: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④温故而知新。
①句中的“故”是“原因”的意思,②句中的“故”是“故意”的意思,③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④句中的“故”是“旧知识”的意思。
同样是“故”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
像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复习方法】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古今异义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失误的地方。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文中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代汉语中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的复习中,同学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
梁老师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最后再汇总,这样能很好地发挥集体优势,省时省力。
三.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即我们常说的“信、达、雅”。
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是“六字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乡为身死而不受”应译为“从前(为了礼义),宁可死也不接受(施舍)”;对少数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
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
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
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选择练习的语段以包含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
四、名句默写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涵丰富,语言精练,有必要将考试围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
尤其是文章的关键句、富含哲理句、名句等,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
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容的透彻理解上。
五.划分节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助词后和关联词所属容间应停顿。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②故/君子有不战。
3、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壮语提前的有关停顿: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①可/以一战。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句中“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动词“鼓”。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其一/犬坐于前。
六.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
如: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
(《刿论战》)分析: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
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
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
如: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爱莲说》)分析: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