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尝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进展有确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把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留,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心情;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注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消沉,楚地的天空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哀痛。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四、全词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痛心情。

雨霖铃教案(精选多篇)

雨霖铃教案(精选多篇)

雨霖铃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背景、作者及词作的艺术特色。

(3)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柳永的真挚情感,理解词作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分析《雨霖铃》的艺术特色。

(2)理解词作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词人柳永及《雨霖铃》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雨霖铃》,感受词作的声音美、韵律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雨霖铃》中情感的理解。

5. 艺术欣赏分析《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如字句的选择、韵律的运用等。

6. 人生感悟引导学生从《雨霖铃》中汲取人生哲理,珍惜眼前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 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讲解《雨霖铃》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

(3)探讨《雨霖铃》的审美价值。

2. 方法:(1)采用讲解、举例、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字词讲解讲解《雨霖铃》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解题:,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

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

“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

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

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注释:(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2)[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

帐,郊野没有房屋,所以临时搭起篷帐。

(3)[无绪]没有心思,意思是心情不好。

(4)[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5)[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

(6)[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7)[暮霭(ai)]傍晚的云气。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雨霖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

播放音乐赵薇的《离别》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三。

背景介绍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

“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

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

听录音并正音六。

学生齐声朗读七。

分析词(一)整体感知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上片:离别时的情景下片:离别后的情景(三)拓展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教案15篇

《雨霖铃》教案15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15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继续感悟婉约词风。

2、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从而体味其中浓浓的离愁别绪;3、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4、背诵全词。

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人称柳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二、文体知识:1、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意;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表现情绪。

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晏殊、李煜等。

2、“雨霖铃”词牌简介:“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无比凄切,勾起往事,当时,杨贵妃已死,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可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

宋人倚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写作背景:雨霖铃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佳作。

当时柳永虽中了进士,但只做了个工部屯田员外郎,是个地方官,仕途不顺。

再加上要离开心爱之人去赴任,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心情郁闷,更觉得痛苦万分,就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四、文本探究: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概括本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词中哪些语句是景语?哪些语句是情语?4、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本词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五、练习巩固:1、《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篇6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习过程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尽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知识预热】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走进柳永二、朗诵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雨霖铃教案6篇

雨霖铃教案6篇

雨霖铃教案6篇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必须设计好教案课件中的知识点。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要写一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步骤:1. 整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2. 初步设计教案,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重点;3. 制作课件,注意设置多媒体元素和动画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再次调整教案,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教学内容丰富、详实; 5. 细致检查教案及课件,确保无任何错误和遗漏。

的编辑为您推荐了一篇关于“如何写好教案课件”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雨霖铃教案篇1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资料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本事,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本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此刻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能够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一样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异常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述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一样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雨霖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意象,体味情感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意象、把握情感;鉴赏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三、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四、教学过程:1、导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柳永,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离愁别绪,共同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2、作者及背景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之情,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3、介绍词牌名《雨霖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词牌本身含有哀伤的成分。

象征:离愁别恨4、整体感知诵读指导朗读分为三个阶段音读—读音无误字正腔圆准确清晰义读—自然流畅停顿科学重、拖音合理情读—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词人的情感请一位学生读,正音。

第一、要注意断字。

如“对长亭晚”第二,有几个地方要把感情读到位,如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要读得短,要读出词的凄切之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互致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复习提问】(3分钟)回忆学过的词,并说说词的`特点【导入新课】(3分钟)1、听乐曲说出曲名《送别》2、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讲授新课】(72分钟)一、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

2、教师补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对北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美。

柳词在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

”二、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

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一)齐诵《雨霖铃》(二)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语调(悲凄低沉)(三)学生随录音带自由读全词理解词义,在音乐中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并使词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从而把握词的景与情领悟意境。

(四)赏析词的意境1、让学生把上下篇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

2、教师示范: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场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不已,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

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他的心爱之人为他送行,两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心情,正在恋恋不舍之际,船夫催促着“开船喽——开船喽——。

”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词人想在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霾,空旷的天空。

小结:上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篇紧承上篇: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状,小船临岸,词人酒醒只见习习晓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挂在天空。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

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四、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整体感知,领会文中情1、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2、听配音朗诵。

(投入理解)3、把握总体基调——————伤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文中景:(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长亭(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暗示离别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

《雨霖铃》教案(精选11篇)

《雨霖铃》教案(精选11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精选11篇)《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雨霖铃教案(通用10篇)

雨霖铃教案(通用10篇)

雨霖铃教案(通用10篇)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我们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该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答:两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熟悉民间乐曲。

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

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

死后,一群红尘知己为他安葬。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

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A、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脑中要有画面。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①找意象,说作用。

(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晚长亭骤雨兰舟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楚天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

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

《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

”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借景抒情)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二)下阕:①学生齐读下阕。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雨霖铃》教案(共5篇)

《雨霖铃》教案(共5篇)

《雨霖铃》教案(共5篇)第一篇:《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熟读成诵,品味意象,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读、意读和情读,感知词的意境,品析词的风格,领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重视感情并正确对待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词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播放民歌《走西口》,由离别导入,找出“伤离别”。

一首《走西口》哀怨回肠,唱出了情哥哥和情妹妹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遥远的宋朝的情妹妹中就流传这样的段子:“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里的柳七就是柳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来认识这位情哥哥吧!二.知人论世,走进作家及作品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

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抑郁不得志,终身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

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词集有《乐章集》。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

《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 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感悟学古诗词贵在诵读。

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二)听朗读录音。

体会本词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层次。

柳词善于铺叙。

为把个人的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本词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了铺叙,不仅写了离别之际,而且写了离别之前,甚至还设想了离别之后;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而且写了想象之景。

请从时间的角度为本词划分层次。

(四)分层指导诵读。

1、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寒蝉、长亭、骤雨;重在勾勒环境,烘托凄凉悲苦的气氛。

2、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心情,借酒消愁却无绪饮酒。

真是“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之际,客船不断催促。

读出依恋-矛盾、痛苦、无奈、埋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描写。

离别之痛淋漓尽致,令人肝肠寸断。

“执手”能换成“牵手”或“握手”吗?牵手:和朋友散步时一般会牵手,心情是愉悦的,与这首离别词的情境不符。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是一篇情真意挚的美文,对这首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1、读通过听录音,把词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的诵读,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美。

2、赏赏析这首词画意美应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重点,赏析拟分三层。

①意境赏析——柳词画意美;②语言赏析——柳词语俗;③风格赏析——柳词婉约。

3、背当堂检查。

二、设计实施:1、导入新课:2、明示学习目标:(投影)3、简介作者:(投影)4、听录音:①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用七个字概括)②分别划出写景和写情的句子。

5、学生诵读(个别读、齐读)。

6、意境赏析:△长亭兰舟江水寒蝉(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暮霭沉沉楚天阔虚景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语言赏析。

①写景②写人③写情8、风格赏析。

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词的不同,看出婉约派词的特点。

9、学生诵读背诵。

10、课堂检查。

11、课堂小结。

12、布置作业。

《雨霖铃》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语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二)展示目标
⒈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⒉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⒊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⒈作者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

⒉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教师范读全词
2、学生朗读
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性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

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

有些乐句有“豆”。

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然后自由朗读全词。

最后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4、鉴赏词的意境:让学生跟据上、下片的内容,分别作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

明确: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

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

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

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

”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

一夜飘流后,词人仿佛来到异乡。

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

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揣摩重点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⑴提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

一阵皱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
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⑵提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明确: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⑶“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

学生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

“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

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侯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

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着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

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进只尽至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五、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这首词
六、情感升华
一首《雨霖铃》,将离别之难,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真的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