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1)(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1)(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具体大纲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适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2)教师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3)在具体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规律(4)师生身心发展心理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心理学独立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一著作,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且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章简答题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化推动着个体心理不断地发展。

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皮亚杰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两岁)2.前运算阶段(2岁到六七岁)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简答题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2007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明确报考高中教学岗位、初中教学岗位、小学(幼儿园)教学岗位三个层次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性质、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2007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省内外师范院校近年使用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选取,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是一种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应知应会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

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考试形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教育学满分为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50分,二者合卷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题类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分别具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内容教育学(高中教学岗位)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当代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涵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的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外部因素,西方发达国家沙文主义的干扰;社会和经济二元结构的困扰;内部因素,现代化变革主体保守的文化——社会心理;个人主体地位的沦丧。

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发挥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要注意的问题。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D考试内容教育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一、教育(一)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革新性。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方面”;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

(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

二、学校(一)现代学制的构成:1.纵向——学校级别;2.横向——学校类型。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

(三)学校文化:1.概念;2.形成;3.分类。

(四)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4.沟通的形式;5.沟通的障碍;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家庭教育:1.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社会教育:1.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三、学生与教师(一)几种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2.环境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

(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1.教育目标;2.成熟的基础;3.整体与个体;4.儿童的主体性。

(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1.终身发展——主导价值;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3.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

(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2.强调学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3.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

(六)教师的社会作用。

(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八)教师必备的素质:1.文化素质;2.教育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

浙师大09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浙师大09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浙师大09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以及教育者的如何通过各种心理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

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a.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儿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而非家庭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

)b.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

(教育涉及学和教的两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产生变化。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c.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其形成、发展规律。

(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上的)d.研究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因为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彼此相互制约。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作为一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鲜明的实践和应用性。

三、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一)独立:桑代克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于1913年扩充为三卷的教育心理学。

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发展: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阶段:20至30年代内容扩充期:吸收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并把学科心理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

后成为,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争论期,其中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占优势。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教育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视,使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二战时期心理学家导向实际应用,而一度停顿。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和信息论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内容;主要是学习理论。

其中主要有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和强化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格式截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二)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20至30年代,先是将西方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介绍到苏联,而后是将教育心理局限在用现成的心理学知识解释各种教育原理。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教师考试必备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师考试必备 教育心理学提纲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从群体差异、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1、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大小;2、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2、自我意识三种成分: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监控(意)
3、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自己的动作和自己区分开(第一个飞跃,老师说的)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迅速发展,但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与人格特征。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初生婴儿只有笼统的反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思维才开始萌芽
㈡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记住八个字)。
这些作用在实际运用中的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解决困难/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3、启发意义: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45101教育管理、045116心理健康教育、045120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Ⅰ、考试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其作用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针对当前的教育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促使学生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理解、解释、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丰富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注意增强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促进他们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Ⅱ、考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内涵,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在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针对当前教育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或者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Ⅲ、试卷结构说明一、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IV 、考试内容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二、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第2章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一节学生心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三、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节教师心理一、教师的角色与特征二、教师的专业品质三、师生互动四、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3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实质二、学习的类型三、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发射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四、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第四节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二、个人建构主义理论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4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二、学习动机的作用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四、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说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五、控制点理论六、归因理论七、成就目标理论八、自我价值理论九、自我决定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教学吸引二、兴趣激发三、反馈和评定四、奖励和惩罚五、合作与竞争六、归因指导第5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二、知识的分类三、知识的表征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三、概念的学习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一、迁移及其分类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三、为迁移而教第6章技能的学习第一节技能的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三、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三、动作技能的培养第三节心智技能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三、心智技能的培养第7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二、问题解决的界定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模式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第四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8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细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一、元认知的结构二、元认知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二、常见的学习策略三、策略促进的方法第9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基本界定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一、道德认知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的内化过程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三、品德的培养的方法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第10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四、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一、直接教学二、探究学习三、基于问题学习四、合作学习五、个别化教学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一、课堂空间二、教学组织三、教学媒体第11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三、课堂管理的目标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二、行为矫正原则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第12章学习评定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三、学习评定的模式四、学习评定的方法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六、良好评定的指标第二节标准化测验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三、测验的新进展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五、学习理论的启示参考书目: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2010年6月第9次印刷。

25.《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5.《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5115 小学教育【专业学位】I考试目标及要求教育心理学既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教学规律的理论性学科,同时也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的一门应用学科。

考试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成果。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定量与质性研究方法;2.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科学定义、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等学习的基本问题,了解学习的行为、认知、建构、人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能用不同的学习理论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解释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掌握动机激发、知识建构、品德学习等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规律,了解不同领域的学习有各自不同特点和规律,运用有关学习规律自觉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4.了解教学设计、课堂测评、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能明确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学习理论与学习规律,初步设计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教学研究方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应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要求如下:1.识记:记住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2.理解: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举例加以说明。

3.应用: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并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案。

II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范围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试内容与要求】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3.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4.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考核知识点】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二、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考试内容与要求】1.理解主要的几种认知发展理论2.理解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考核知识点】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第二节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三、社会化:家庭、同伴和教师第三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1.理解行为主义学习各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实验过程、心理规律2.掌握行为主义学习各个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考核知识点】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一、学习的界定二、学习的分类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观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三节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观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观察学习及应用第四章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1.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2.理解各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心理规律3.掌握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考核知识点】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二、促进知识的保持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一、认知结构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第五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1.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2.理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考核知识点】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二、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第二节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一、生成性学习二、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的深化第三节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一、认知学徒制与情境性学习二、知识建构共同体第六章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1.了解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2.理解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考核知识点】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内容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应用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二、人本主义教育实例第七章学习动机【考试内容与要求】1.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成长。

本文档将介绍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大纲和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育心理学考试将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二、知识范围和考点2.1 知识范围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3.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5.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6.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7.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8.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考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考点:2.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表现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主要理论派别•类人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比较2.2.2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等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2.3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记忆的分类和规律•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教学评价与反馈2.2.5 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常见的学业评价方法•成绩反馈的原则和方式•学业建议的提供和解释2.2.6 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文化和氛围对学习者的影响•学校环境的评估和改善2.2.7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困难的识别和支持措施2.2.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三、备考建议3.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掌握并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原因。

9、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

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3、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

①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

心理过程在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③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14、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考试,为选拔具有扎实教育心理学基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潜力的人才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早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熟悉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及其贡献。

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

(二)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掌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特点。

2、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认识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如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的类型和表现。

掌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三)学习心理1、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会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中学教师资格申请)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中学教师资格申请)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教育心里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里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5要素)(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一、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5)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二)青年初期(14-18)相当于高中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的科目之一。

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以检验考生是否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

二、考试要求 本科目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把握、理解、应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具体要求如下: 1.识记:要求记住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2.理解:要求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或举例加以说明。

3.应用:要求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并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用时】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题型】 1.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例如:形式训练说 2.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例如: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3.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例如: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4.案例分析题(1小题,15分) 例如:《文汇报》(1984年3月9日)曾报道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谈到的一段经历。

钱先生上中学时正处战乱时期,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也不学习。

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即为其中的一人,教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

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成了才。

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教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学校通过抽签决定的。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教师招考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教师招考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高校教师)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高校教师) 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的著作是房宗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4.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5.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1949-1956为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大量翻译和学习苏联的心理学。

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

1956-1966是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1963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1966-1976是破坏时期1976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得了新生。

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社会职能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具有“高”和“专”的特点)●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理问题时,必须要做到几点:①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③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④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是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更新日期:2011-7-18 9:27:25索引号:530300-008422-20110718-0001发布机构:曲靖市教育局发文日期:2011-07-18名称: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主题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各教育岗位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选取相关教材。

确定的考试教材分别是:高中、初中教育岗位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心理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二次印刷);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为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刘国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素养,按招考录用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

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考试形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教育学》满分为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50分,二者合卷共10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题类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内容教育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一、教育(一)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革新性。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方面”;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

(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

二、学校(一)现代学制的构成:1.纵向——学校级别;2.横向——学校类型。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

(三)学校文化:1.概念;2.形成;3.分类。

(四)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4.沟通的形式;5.沟通的障碍;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家庭教育:1.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社会教育:1.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三、学生与教师(一)几种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2.环境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

(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1.教育目标;2.成熟的基础;3.整体与个体;4.儿童的主体性。

(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1.终身发展——主导价值;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3.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

(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2.强调学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3.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

(六)教师的社会作用。

(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八)教师必备的素质:1.文化素质;2.教育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

(九)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1.独立自主的人;2.有无限的创造潜能;3.完整和有差异的人。

(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的基本方法;4.教育研究报告的写法。

十一、教育法(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三)学生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1.无过错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2.有一定过失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3.管理失当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4.直接造成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5.明知而违规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6.组织校外活动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7.无法人资格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一、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概念及其理解;2.狭义的学习概念;3.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学习种类的了解:1.加涅的学习分类;2.布卢姆的学习分类;3.奥苏伯尔德学习分类。

(三)发展的基本理论:1.身心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动力;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学习与身心发展:1.学习可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2.个体的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可能。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1.动机的含义;2.构成动机的基本因素;3.动机的主要功能;4.学习动机的含义;5.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6.学习动机的功能。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2.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三、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理解:1.理解的含义;2.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3.理解发展的特点;4.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二)知识的巩固:1.获取知识的表征模式;2.遗忘的规律;3.促进小学生知识巩固的策略。

(三)小学生知识的转化:1.陈述性知识的含义;2.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的含义;3.促进陈述性知识获得策略;4.程序性知识的含义;5.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含义;6.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转化的策略。

(四)知识的应用:1.知识应用的含义及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2.知识应用的形式;3.知识应用的过程;4.引导小学生应用知识。

四、技能的掌握(一)技能的基本知识:1.技能的概念;2.技能的特点;3.技能的种类。

(二)认知技能的学习:1.认知技能的学习过程;2.促进认知技能形成和提高的方法;(三)动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特征;2.练习曲线;3.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五、学习迁移(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作用:1.学习迁移的含义;2.迁移的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效果分类;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分类;3.根据迁移的方向分类。

(三)小学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

六、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种类。

(二)常用的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2.复习策略;3.阅读策略;4.问题解决的策略;5.元认知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1.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2.记忆策略的培养与训练;3.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训练;4.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与训练;5.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七、创新教育心理(一)对创新与创造的认识:1.理解创造;2.创造的特征;3.理解创新;4.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二)对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认识:1.理解创造力;2.创造力的特征。

(三)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含义;2.创新思维的特征;3.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区别。

(四)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五)联想:1.联想的本质;2.联想在创新中的作用。

(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1.发散思维的含义;2.发散思维的特征;3.集中思维的含义;4.集中思维的主要特征;5.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七)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1.逻辑思维的含义;2.非逻辑思维的含义;3.非逻辑思维的特点;4.非逻辑思维的种类。

(八)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1.小学生创新类型的发展;2.小学生创新心理过程的发展。

(九)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培养:1.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结构;2.培养小学生创新心理的教育条件。

八、品德心理(一)品德心理的基本知识:1.品德的涵义;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3.品德的心理结构;4.品德形成的过程;5.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二)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认识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特点;3.引导小学生正确掌握道德观念;4.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信念;5.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3.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4.丰富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它与各种情感体验连接起来;5.充分发挥文艺作品与事例的感染作用,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6.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讲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7.调节与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8.移情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意志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的特点;3.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产生意志锻炼的愿望;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道德意志的直接经验;5.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6.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五)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与培养:1.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3.教给儿童道德行为方式;4.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5.不良行为的矫正。

九、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一)群体心理的基本知识:1.群体的概念与特点;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含义;3.群体归属感;4.群体认同感;5.群体冒险倾向;6.群体压力;7.从众;8.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1.良好班集体的特征;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过程;3.影响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因素;4.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的概念;2.课堂管理的意义;3.课堂管理理念的变化;4.课堂管理的功能;5.课堂管理的原则;6.课堂气氛;7.课堂纪律的管理。

十一、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3.因材施教的具体操作。

(二)小学生智力类型、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2.小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三)小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个性差异的特殊性;2.小学生人格特质———类型差异;3.小学生个性差异的测量及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