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洛阳市南。

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

②气色∶景色,景象。

③时∶四时。

17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7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诗人初到岳阳时的总体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

诗歌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愁苦之情。

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楼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一.考点介绍:在最近几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益于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比较剖析能力而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

它有益于指引学生采纳比较剖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

命题者往往选用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同样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常常是两首诗歌的同样点或相异点。

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8-9 题。

(2015 全国新课标卷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未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本诗描绘塞外光景的角度有何不一样?诮简要剖析。

(5 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绘,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绘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绘,如“春风未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 青山过武威”描绘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如何的作用?( 6 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自然不可以由于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边这两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惜霜蟾照夜云天。

模糊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此中《苏幕遮》所写的是 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 ____________之荷。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吴融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这里指杜鹃的鸣声。

②茆屋:茅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16.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注]戴复古,南宋诗人。

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典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明窗槃礡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②玉花:玉花骢。

照夜:照夜白。

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对比”“技高一筹”错)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

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6分。

每点3分)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3比较鉴赏的“四个角度”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3比较鉴赏的“四个角度”

练案63 比较鉴赏的“四个角度”一、(2023·湖南邵阳高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题李次云窗竹[唐]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子瞻墨竹[宋]黄庭坚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①,问取人间老斫轮②。

:没有画像的白纸或白绢。

②老斫轮:斫轮老手。

《庄子·天道》记载,轮扁是一位斫车轮的巧匠,常年操作,经验丰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白诗前两句突出竹子的实用性,用词浅显,“不用”“不须”巧设悬念,引出下文。

B.白诗和黄诗都以竹作为写作对象,题材不相同,前者是咏物诗,后者是题画诗。

C.黄诗第一句“眼入毫端”表现东坡聚精会神;“写竹真”,即画出的墨竹形态逼真。

D.白诗“留向纷纷雪里看”与黄诗“枝掀叶举是精神”中的“竹”的精神内涵相同。

2.上面两首诗中,对竹的描写,角度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3·浙江宁波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①黄庭坚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1102)黄庭坚遇赦返回江西故乡,行至岳阳楼所作。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投荒”句写诗人历尽坎坷,“鬓毛斑”与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法类似,同样强调了诗人年华易逝。

B.“生出”句写诗人劫后重生,化用了班超典故,班超从军西域,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

C.“满川”句中的“川”指洞庭湖,而“风雨”既指现实中的风雨,也暗指了诗人所处的恶劣的政治环境。

D.“银山”句写出了君山在满川风雨之中,被水雾蒙上了一层银色,成了“银山”,更显出君山的空蒙。

4.这两首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题材相同,而诗人登楼所见所感却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练习一:意境类比较题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4.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解析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考点1:内容、情感比较 (2)考点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4)考点3:语言赏析比较 (5)考点4:手法、技巧比较 (7) (9)古诗词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9) (10)【课标要求】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古诗词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

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考查重点】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形象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

【主要题型】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2015 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
的作用?( 6 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

(11 分)
-M- 、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 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 之荷。

(2) 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1)夏春
(2)①《苏幕遮》:思乡。

《系裙腰》:相思盼团圆。

(2分)
②运用了双关手法。

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中“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

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

(3 分)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例三】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11 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

②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 登上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5分)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

(6分)
【答案】(1)用典。

(2分)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豪杰、窦宪等四个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

(5分)
(2)《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

(3分)《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6分)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

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

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例四】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
飘然羁旅!
[ 注]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 ,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5 分)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6 分)
答:
【答案】3.(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3 分)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 分)(2)(示例一)喜欢辛词的写法。

(3 分)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 “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3 分)(示例二)喜欢陆词的写法。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 对比; 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例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1 分)
除夜
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

[ 注] 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屠苏:药酒名。

(1)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5 分)(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6 分)【答案】(1)来诗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2 分)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3 分)
(2)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 分)“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分)“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
快的心情。

(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