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作者:王国胜

来源:《理论探索》2010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参与意识较差,参与主动性不高。增强农民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关键词〕农民,公民意识,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1-0098-02

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培养现代公民,现代公民需要现代公民意识。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现代化国家得以正常运行的“软件”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其社会地位、职业角色、自我意识等正发生着沧海桑田式的历史巨变。因此,探讨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文化演进与发展以及我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它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主要标志,是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耕国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催生出农民的“公民意识”,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的公民意识普遍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公民意识是一种系统的完善的社会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目前

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普遍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例如:有些农民只关注自己经济收入的提高而不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只关心劳动报酬权利的平等而不关心这方面法律的规定和完善、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等等。

第二,不能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意识淡薄。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民认识不到健康的公民意识主张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即既要主张权利,也要承担义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放大自己的权利,缩小自己的义务,甚至把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一味地突出权利,却不去尽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期,现代化进程不仅体现在实物形态上,而且显现在思想意识上。受这种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我国农民旧有的带有农耕文明和自然经济特征的社会意识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村民意识日益边缘化。但这种旧有的农民意识日益边缘化的同时,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规则意识等还不够强,没有占居主导地位。

第四,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参与主动性不高。公民意识是一种理性自觉,具有一种强烈地参与国家运行、管理和监督的精神。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往往比较被动,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在有关其自身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自身与国家、社会、他人利益关系时,在国家的管理和运行上,往往只能做“被动公民”,很少做“主动公民”。

二、增强农民公民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其公民意识。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就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而言,必须“坚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与现代化本身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现代化本身不断丰富着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不断为这种教育提供活生生的实践素材和案例,使这种教育有的放矢,与农民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相吻合,相印证,便于农民感同身受,自愿接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公民意识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教育,这种教育更强调政策性,更注重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切忌浮躁和片面,反对把错误的价值观(如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金钱拜物教)当成“现代社会的风尚”灌输给农民,而必须立足现实,以实践为导向,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权利义务观、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为纽带。就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而言,必须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和持久性的统一。从村民意识过渡到公民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农村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决定了这种过渡的长期性。这决定了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和持久性的统一。所

谓有效性,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所谓科学性,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切忌急躁冒进和胡干蛮干。所谓持久性,就是要把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要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公民意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意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培育每个公民的公民意识,把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域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培育成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相应地,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引导农民自觉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为农业发展寻找出路。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农民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从而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

第三,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民公民意识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即不断增加农民政治参与主体的人数,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层次,才能使农民在政治参与中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具体包括:让农民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为全村的重大事务投票表决,出谋划策,从而通过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使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尚彩伶.我国公民意识研究简述〔J〕.法制与社会,2009,(18).

〔2〕裴正轩.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J〕.中国德育,2009,(2).

责任编辑顾小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