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征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学科领域:地理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掌握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形为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点。
提问:请大家描述一下我国的地势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成因,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势西高东低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提问:请大家描述一下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2. 课堂讲解讲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势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地形图,标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3. 收集有关地势西高东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正确描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作业完成质量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地图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对于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反思中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中国的整体地形。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势的特点,即西高东低。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的地形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中国的地形。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势的特点,即西高东低。
3.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图片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够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等。
1. 通过图片或地图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特点的描述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地势对中国的影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中国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农业等。
2. 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如长江、黄河的流经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影响的理解和描述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1. 学生能够说出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交通、工业等。
2. 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如山脉对交通的影响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中地理中国地势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掌握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 能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势特点吗?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主要地形区。
2. 让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观察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高度差异。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吗?2. 引导学生讨论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如: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降水多;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降水少;大河从西向东流,促进了东西部的经济联系等。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并标注主要地形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阅读地形图,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国家。
它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有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
一、自然地理特点1. 地势与地形:中国地势起伏不平,东部沿海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境内分布着大片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等。
同时,中国还拥有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这些河流对中国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气候类型:由于国土面积广阔,在中国可以找到各种气候类型。
北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3. 自然灾害: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喜马拉雅造山带两个活动构造区之间,地震、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灌区的所在地,干旱和沙尘暴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特点1. 历史悠久: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国,中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从夏至今,中国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2. 多民族聚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存有56个民族。
汉族是绝大多数,同时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保留并发展各自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以及传统节日等文化特色。
3.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约14亿人口分布在广袤土地上。
这对于资源分配、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拥有东、中、西三个地理区域。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则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总结: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文化特点的国家,在地理上具有独特之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地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还需加强记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难点:地势、地形的概念及其区别,各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各地形区的特点,加深对地形、地势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图片:收集各地形区的典型图片,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3.实例:准备一些与地形、地势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泛滥、地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背后的地理特征吗?”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地势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和地形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区的特点,如海拔高度、地表形态等。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如山地的高低起伏、平原的平坦等。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地势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形对地势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知和理解。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壳运动、侵蚀作用等。
2. 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初中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形地势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势特征和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 山脉走向的概念和重要的山脉走向。
3.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及其地理位置。
2. 山脉走向的判断和命名。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地势阶梯的主要特征。
2. 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3. 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掌握地形区的划分和分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三维可视化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
2. 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的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 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形地图的关注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回答。
第二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作用、高原的寒带气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地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势对气候影响的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力发电、旅游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地形地势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形地势特点。
2. 了解中国各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吗?它有哪些边界国家?中国的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他们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包括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国家。
2. 分析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并使用图片或模型进行示意。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地形地势特点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3.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讨论所选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报告等。
2. 全班讨论各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结论。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地势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短文,包括对中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描述和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图片或模型展示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撰写的短文的内容和逻辑性评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并记录下来。
2. 探索中国地形地势对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地形 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地势、地貌、地区划分等相关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中国地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势特点;2. 中国地貌类型与特征;3. 中国地区划分;4. 中国地形对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答结合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地形知识;2. 实地考察法,通过观察真实地貌,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3. 图片、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图像的能力;4. 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引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讲解地势特点(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
2. 解释中国地势由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倾斜趋势,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教学步骤三:介绍地貌类型与特征(约20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等。
2. 解释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如地壳运动、水力作用等。
教学步骤四:讲解地区划分(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形区划的主要依据,如地势、气候、植被等。
2. 解释中国的主要地区划分,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教学步骤五:地形对气候、农业的影响(约20分钟)1. 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河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的影响。
2. 解释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适宜农耕、山地适宜果树种植等。
教学步骤六:小组合作探究(约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地形对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馈:1.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地形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分布,掌握相关地理专业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地势与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
2. 难点: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势特点:包括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势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地形分布:包括山地、水域、草原、沙漠等地形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地势对地形的影响,地形对地势的反馈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分布。
2. 学习活动: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介绍中国不同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延伸: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势与地形的特点。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势与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等。
3. 培养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2.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地形图或相关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们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了解?二、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形成阶梯分布。
2. 讲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3. 介绍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三、讲解中国的主要地形区(20分钟)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3. 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四、读图和分析地形图(10分钟)1. 发放地形图或相关地图。
2.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
3. 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地形区的特点吗?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2. 提醒学生注意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标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地形的分布。
在作业环节,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加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记忆。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在讲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式引导法、比较法等。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欣赏〈〈好汉歌〉〉,理解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河流为什么向东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一)理解地势的概念。
(二)1、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呢?引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2、观察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提问:我国地势高低起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引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结合P59D图找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4、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我国有广阔的大陆架。
5、画一画,指导学生能用简笔画画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6、小结: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7、我国有很多古诗词里均能证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自西向东流的特点。
回看“探索”活动,理解为什么叫倒淌河?(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分组议一议: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四)总结(五)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一、概念二、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对我国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中国的地形特点。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注意地形的高低变化。
2. 提问学生对于中国地形的了解和观察。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形成原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形成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对地势形成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找出高地和低地。
2. 通过地质图和地质模型,解释地壳运动对地势的影响。
评估方式:提问学生对地势形成原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降水、温度等。
举例说明地势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分析不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势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评估方式:提问学生对地势对气候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地势对经济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介绍地势对农业、交通、工业等经济领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势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分析不同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评估方式:提问学生对地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地势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介绍地势对居住、出行、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势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掌握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分布情况。
2. 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掌握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3.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2.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中国地形地势图3. 相关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包括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地形利用困难等。
2. 讲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10分钟)1.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水能资源丰富,地热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2.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
3. 黄土高原:地势崎岖,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4.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多山丘和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势的阶梯分布、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吗?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或教学PPT,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结合中国地形地势图,标注四大高原的位置,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形地势分布情况和四大高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结合教材或教学PPT,让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中国的地势特征”和“中国的地形特征”两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转入“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影响,本课时学习的地势地形知识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好本课时的内容,能为后面中国地理其他知识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和“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出简单的评价。
3.通过阅读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势、地形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4.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教法】读图导析法
【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重点采用读图导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展开分组合作
指导读图、
归纳总结
一、中国的地势
特征
地势西高东
低,呈三级
阶梯状分布
解析地势的概念。
利用课件展示“中国沿北纬
36°地形剖面示意图”,指导读图
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
“我国地势从东到西按海
拔高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对比课件展示的四幅地势
变化示意图,让学生判读哪幅示
意图与我国地势特点相吻合。
让学生两两结合,一生阅读
课本57页“中国三级阶梯示意
图”,另一生阅读课本59页“中
国地形图”。
之后找出作为三级
阶梯界线的山脉,将它们落实在
板图“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最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56
页课文,搜集有关三级阶梯海拔
高度及主要地形类型的信息,并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阅读“中国沿北
纬36°地形剖面示意
图”,结合课文,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
“地势西高东
低,呈三级阶梯状分
布”。
对照两幅图,找
出作为三级阶梯界
线的山脉,将它们落
实在板图“三级阶梯
的分界线”上。
并完
成课本57页图下第
1、2题。
阅读课本56页
课文,搜集有关三级
阶梯海拔高度及主
要地形类型的信息,
并归纳填表。
通过读图、绘
图,培养学生读图
用图的习惯和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提高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掌握我国地形
特征。
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激情。
同时,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
的地理知识”
,“学
习对终身发展有用
的地理”的基本理
念。
课堂练习,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出示课堂练习题,检验学习
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
识,谈学习收获,从而对本节课
做出简单小结。
完成课堂练习。
谈收获,做总
结。
反馈学习效
果,及时查漏补缺。
采用回顾的方
式培养学生归纳概
括能力。
【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分布面积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
2.下图中,所示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我国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和高原B.高原和盆地
C.盆地和平原D.平原和丘陵
5.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A.阶梯内部B.平原河道上
C.南方低山丘陵区D.两阶梯交界处
二.填空题
1.我国地形的特征是,。
2.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三、读图分析题
1.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三级阶梯和临海的名称:
①②③
④。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2.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范围内的地形区是,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有“”之称。
(2)②所在的地势阶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和,③所在的地势阶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和。
四、能力拓展题(不要求当堂做出,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展示)
1.不同的地形对人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请你结合我国的地形特征,谈一谈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试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读图导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分组合作探究等
形式完成学习内容,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