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简支T梁计算书

合集下载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3)(一)设计资料 (3)(二)横截面布置 (5)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5)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订 (5)(三)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7)(四)横隔梁的设置 (7)三、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7)(一)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7)(二)可变作用效应计算(G—M法) (9)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9)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0)3. 车道荷载的取值 (14)4.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5)(三)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9)四、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0)(一)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20)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跨中截面钢束数 (20)2.按施工和使用荷载阶段的应力要求估算跨中钢束数 (21)(二)预应力钢束布置 (22)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22)2.钢束起弯角和线形的确定 (23)3. 钢束计算 (24)五、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6)(一)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26)1.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6)2.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6)(二)截面静矩计算 (27)(三)截面几何特性汇总 (28)六、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29)(一)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9)(二)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0)(三)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1)(四)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2)(五)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3)(六)预加力计算以及钢束预应力损失汇总 (34)七、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35)(一)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35)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35)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38)(二)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40)1.正截面抗裂验算 (41)2.斜截面抗裂验算 (41)(三)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45)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45)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46)3.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46)(四)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50)1.预加应力阶段的应力验算 (50)2.吊装应力验算 (50)八、主梁变形验算 (51)(一)计算由预应力引起的跨中反拱度 (51)(二)计算由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53)(三)结构刚度验算 (53)(四)预拱度的设置 (54)九、附图(一)主梁构造尺寸图(二)主梁预应力筋构造图一、设计目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是目前我国桥梁上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学习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各种设计、验算理论后,通过本设计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实际计算,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得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步骤,熟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以下简称《公预规》)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以下简称《桥规》)的有关条文及其应用。

(完整版)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H=2m)last

(完整版)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H=2m)last

目录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1 标准及规范 (1)1.1。

1 标准 (1)1。

1.2 规范 (1)1.1.3 参考资料 (1)1。

2 主要材料 (1)1.3 设计要点 (1)2 横断面布置 (2)2.1 横断面布置图 (2)2。

2 预制T梁截面尺寸 (2)2。

3 T梁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3)3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计算 (4)3.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4)3。

1.1 车道折减系数 (4)3.1。

2 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4)3。

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值计算 (6)3。

2。

1汽车荷载纵向整体冲击系数 (6)3。

2.2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的冲击系数 (6)4 作用效应组合 (6)4.1 作用的标准值 (7)4。

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7)4。

1.2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8)4.2 作用效应组合 (10)4。

2。

1 基本组合(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2)4.2.3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3)4.3 截面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几何特性计算 (15)4.3。

1 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钢筋面积估算 (15)4.3。

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0)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1)5.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22)5。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2)5。

2。

1 验算受弯构件抗剪截面尺寸是否需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22)5。

2。

2 箍筋设置 (25)5。

2。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7)6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7)6。

1 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28)6。

1.1 张拉控制应力 (28)6。

1。

2 各项预应力损失 (28)6。

2 温度梯度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33)6.3 抗裂验算 (35)6.3.1 正截面抗裂验算 (35)6。

3.2 斜截面抗裂验算 (37)6。

30mT梁张拉计算书

30mT梁张拉计算书

30mT 梁张拉计算书1、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曲线段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μθμθ+-=+-kx e P kx p )1(P )( Pp 预应力钢筋平均张拉力(N ) P 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计算过程:边跨边梁、中梁N1钢束P=2132900N ,x=9.774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2132900*(1-e -(0.0015*9.774+0.22*0.12217))/(0.0015*9.774+0.22*0.12217)= 2089208NN2钢束P=1939000N ,x=5.236m, θ=10°*π/180=0.17453,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5.236+0.22*0.17453))/(0.0015*5.236+0.22*0.17453)=1894843NN3钢束P=1939000N ,x=3.665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3.665+0.22*0.12217))/(0.0015*3.665+0.22*0.12217)=1907948N中跨边梁、中梁N1钢束P=1939000N ,x=9.774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9.774+0.22*0.12217))/(0.0015*9.774+0.22*0.12217)= 1899280NN2钢束P=1745100N ,x=5.236m, θ=10°*π/180=0.17453,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745100*(1-e -(0.0015*5.236+0.22*0.17453))/(0.0015*5.236+0.22*0.17453)=1705359NN3钢束P=1551200N ,x=3.665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551200*(1-e -(0.0015*3.665+0.22*0.17453))/(0.0015*3.665+0.22*0.12217)= 1526358N2、伸长值计算公式因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可得: p p E A L P 标标△p L = 1-1 p p E A L P 实实p L =∆ 1-2 则由式1-1:1-2可得:标实标实L L L L ∆=∆ 1-3 又因L 实=L 标+ΔL 代入式1-3得: )1标标实(L L L L ∆+∆=∆ 1-4 式中:标L ∆—标准梁钢束张拉伸长值;实L ∆—实际梁长条件下的钢束张拉伸长值;标L —标准梁钢束长度值;实L —实际梁钢束长度值;L ∆ —实际梁长与标准梁长的差值。

T梁台座计算书

T梁台座计算书

T梁台座验算1 30mT梁台座验算1.1 参数地基为94区路基,承载力取[f a0]=200KPa30米T梁自重90T,G1=90×9.8=882KN30米T梁模板预估重28T,G2=28×9.8=274.4KN砼施工时人力荷载,按8人计,G3=8×0.075×9.8=5.9KN;台座扩大根底尺寸:长31m,宽1.2m,厚0.25m台座尺寸:长31m,宽0.6m,厚0.3m台座与根底体积,V=31×(0.6×0.3+1.2×0.25)=14.88m3台座与根底重力,G4=14.88×2.6×9.8=379.14KN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15MPa(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30页) C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10MPa1.2 台座地基承载力验算在整个T梁施工过程中,整体对地基的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混凝土浇筑之时,所以总的对地基的压力最大值为:F max=G1+G2+G3+G4=882+274.4+5.9+379.14=1541.44KN对每平米地基的压力为:f=F maxA=1541.4431=49.72KN m2⁄=49.72KPa<[f a0]=200KPa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1.3 拉前台座受力验算〔1〕上层台座验算上层台座混凝土为C30,[f cd]=15MPa30米T梁拉前与台座的接触最小长度:L=29.3m 台座宽度:B=0.6m拉前T梁对台座的压力大小为F1=G1=882KNf1=F1A1=F1LB=88229.3×0.6=50.17KPa=0.0502MPa<[f cd]=15MPa所以,拉前台座受力满足要求。

〔2〕下层台座根底验算下层台座根底混凝土为C20,[f cd]=10MPa上层台座自重:G上=31×0.6×0.3×2.6×9.8=142.18KN 拉前台座根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2=G1+G上=882+142.18=1024.8KNf2=F2A=1024.1831×1=33.04KPa=0.033MPa<[f cd]=10MPa所以,拉前台座根底受力满足要求。

30mT梁毕业设计

30mT梁毕业设计
(四)横隔梁的设置
本设计在桥跨中点和两个四分点及梁端共设置五道横隔梁,其间距为4.86m,横隔梁采用开洞形式,高度去用1.6m,平均厚度0.15m详见图2-1。
二、主梁内力计算
根据上面的结构布置,取跨中、四分点、变化点和支点截面的恒载和最大活载内力,然后在进行内力组合。
(一)恒载内力计算
1.恒载集度
钢丝束
25.0
24.0
78.5
钢丝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
无量钢
6.06
*注:
(二)横截面布置
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主梁间距均1.6m,主梁片数:五片主梁见图2-1
图2-1结构尺寸图(cm)
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175cm
(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翼板厚度8cm,翼板根部加厚到18cm,腹板厚16cm,马蹄宽36cm,高20c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做成45°斜坡的折线钝角,详见图2-2
可变作用人群效应
(3)求四分点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按等代荷载计算)
计算公式为:
对于四分点:
弯矩影响线面积
剪力影响线面积
故上述计算公式为:
1、2、3号梁四分点截面的内力计算列于下表2-8。
表2-8
荷载类别
项目
k(kN/m)
内力值
1号梁四分点截面的内力计算
汽-20
1.0459
19.236
141.718
0.5
第一期恒载
14.0933
1481.558
1111.76
297.497
102.176
182.691
204.353
第二期恒载
3.983
418.71
314.202

30m简支T梁计算书

30m简支T梁计算书

计算书设计:复核:审核:目录一、基本信息 (1)1.1工程概况 (1)1.2技术标准 (1)1.3主要规范 (1)1.4结构概述 (1)1.5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1)1.5.1混凝土 (1)1.5.2预应力钢筋 (2)1.5.3普通钢筋 (2)1.6计算原则、内容及控制标准 (2)二、模型建立及分析 (3)2.1计算模型 (3)2.2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3)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正截面抗弯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斜截面抗剪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抗压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正截面抗裂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龙门架计算书

龙门架计算书

龙门架计算书(30mT梁龙门架)本龙门架4排双加强贝雷片组成,门架脚架由两根格构柱组成,门架采用两台电机驱动自行移动系统。

天平采用双滚筒5t卷扬机带走16直重滑轮组进行起吊,因此,本龙门架横梁用简支梁进行计算,脚架接轴心受压格构柱进行计算。

一、门架横梁计算1、荷载计算横梁自重:m÷=19208=q/kg80024天平及滑轮自重:kgP980=130mT梁自重(一半):kgP40650=223(1M1M2M3∑292273=M⋅kgm考虑安全系数为1.5M=⨯=2922735.1m ax(2)最大支点反力计算()kgV V ql P P V 45581800211.2041630211.20221=⎢⎣⎡⨯⨯+⨯=÷⎥⎦⎤⎢⎣⎡+⨯+=考虑分项系数为1.5kgV 68372455815.1m ax =⨯=4、强度计算4328560235704cmW =⨯⨯=考虑4[]σσ<=⨯⨯==22m ax/1706285609.010438410cmkg kwM剪力较小完全满足要求,计算略。

5、上弦杆受压局部稳定验算 一片双加强贝雷上弦受压压力为N=kgN 86938248.251706=⨯⨯=422067548.2526.3962cmI x =⨯⨯+⨯=296.50248.25cmA =⨯=()32171296.501.452.16.254cmI =⨯++⨯=cmAI r x x 37.696.502067===cmAI r y y 80.596.501712===贝雷片横向每3.0M 设一支撑架,所以取cmlox cm loy75300==xyy xx r loy r lox λλλ>=====7.518.53008.11由794.07.51==ψλ查表得稳定系数y[]2/2450214996.50794.086938cm kg kg AN=<=⨯==σϕσ横梁上弦压杆稳定符合要求 6、横梁挠度计算取集中荷载作用于跨中进行计算 单片贝雷片惯性矩 4250500cmI =弹性横量26/101.2cmkg E ⨯=4排双加强贝雷惯性矩4610004.225050042cmE ⨯=⨯⨯=(1)在集中力作用下挠度(P 1+P 2)cmEIPlf 51.210004.2101.248230041630486633=⨯⨯⨯⨯⨯==(2)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挠度以上挠度合计cmf f f 20.369.051.221=+=+=通过以上计算门架横梁符合要求。

简支T梁(30m)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简支T梁(30m)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Ixx= J=
0.418 0.0147
m**4 m**4
二、抗弯 刚度修正 由于结构是多跨连续梁(本文假定是3x30简支转连续T梁),所以应该考虑抗弯刚 度修正系数.,简支梁不考虑抗弯修正系数
1、 抗弯刚度换算系数K的计算:
0 K=δ /δ
中跨:边跨=30 :30= 1 : 1 由《梁桥下册》P204页 刚度修正系数表:
人行道
分隔带
车行道
中央分隔 带
车行道
分隔带
人行道
0.5
0
左车道数 = 2, 右 车道数 = 0, 不计 车道折减
汽车等 级: 汽车 -20级 挂车等 级: 无挂 车荷载 人群集 度: 0.000 KPa ----------------------------------------------------影响线数 值:
l1边跨l1中跨l2边跨l1中跨l2边跨l1中跨l2081497178911392139214291818143218611136614171404187614041891213431442138218311381191914130614481344203413411974151291511328207913242161276152913142125130920221812521567128922091282207921231161267228612622105内插得项目边跨中跨k14291818则在计算边跨横向力分布系数边跨的中梁和边梁的抗弯惯矩需要乘以1429中梁修正抗弯惯距0604边梁修正抗弯惯距0597而在计算中跨横向力分布系数中跨的中梁和边梁的抗弯惯矩需要乘以1818中梁修正抗弯惯距0769边梁修正抗弯惯距0760三左板惯矩右板惯矩计算中跨
主梁跨 径: 30.000 m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一、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采用规范1、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路;(2)荷载标准:公路-1级,人群荷载:3.5kN/m2;(5)平纵曲线:本桥位于直线段,桥面最大纵坡:3%;(6)桥面横坡:行车道2%人字坡;(7)地震:无资料。

2、设计采用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城市桥梁设计准则》(JTJ11-93)(7)《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5-95)(9)参考规范《铁路钢桥制造及验收规范》(TB10212-98)二、桥梁总体布置1、桥型与孔跨布置主桥采用1联(30.7+100+30.7)m钢桁拱桥,主桥全长161.4m。

2、桥梁横断面布置桥梁横断面布置为:1.5m(人行道、栏杆)+3.0m(非机动车道)+2.0m(拱肋及吊杆区,含防撞护拦)+23.0m(机动车道)+2.0m(拱肋及吊杆区,含防撞护拦)+3.0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栏杆),桥面全宽36.0m。

三、桥梁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设计本桥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桁拱结构,两片承重主桁间距为25m,主桁间距远大于桥梁宽跨比1/20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系杆与桥面结构布置,具有良好的横向刚度。

主跨拱圈矢高20m,矢跨比接近1/4,拱脚在桥面以下高度为6m;边跨计算跨度30m,平弦钢桁梁主桁高度9.5m。

桁梁和拱肋的标准节间距为5m。

弦不分上下弦杆、拱部分上下弦杆、加劲弦杆、系杆均采用箱形截面,横梁采用工字形截面、设有纵横加劲肋,吊杆、腹杆及平纵联均采用工字形截面。

桥面板主要采用钢筋混土Π形板,边跨机动车道部分为了增加压重而采用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板,人行道部分全桥均采用槽形板。

30m简支T梁计算(24.5m)

30m简支T梁计算(24.5m)

30m简支T梁计算目录(24.50m路基宽)一. 说明书⒈设计概况⒉计算依据⒊计算荷载⒋计算方法⒌计算结果二. 计算过程⒈施工程序⒉荷载计算⒊运用桥梁综合程序进行主梁计算⒋各阶段应力值⒌T梁主拉应力计算⒍变形验算及预拱度的设置⒎结构吊装验算⒏支座反力⒐压杆稳定验算三. 部分电算结果输出四. 附图地震烈度:6度4. 计算方法及计算工具采用《公路桥梁综合计算程序》(二次开发版本)进行电算,利用电算结果采用手算进行强度复核等。

5.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计算结果见“30JZ3.OUT”和“30JB3.OUT”文件,计算结果证明拟订的30mT梁结构尺寸(见图二)合理,拟订的施工程序合理,预应力束配束(见附图)恰当。

本计算共分5个阶段,即4个施工阶段加1个使用阶段,各阶段情况见下表:注:预制T梁时,梁高为200cm,T梁安装就位后,再在翼缘板上现浇10cm厚C40砼,最终梁高210cm。

2.荷载计算2.1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主梁横向分布计算按《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第二版)中刚接T 梁桥横向计算方法计算。

①主梁抗弯惯矩I主梁截面见图二。

近似取翼板的平均厚度0.2m,先求截面的形心位置a,x至梁底的距离为:然后求抗弯惯矩I。

截面的形心位置axa=(0.29x0.42x0.29/2+1.61x0.2x(1.61/2+0.29)+1.98x0.2xx(0.2/2+1.61+0.29))/(0.29x0.42+1.61x0.2+1.98x0.2)=1.384mI=(0.42x0.293/12+0.42x0.29x(1.384-0.29/2)2)+(0.2x1.613/12+0.2x1.61 x(1.384-1.61/2-0.29) 2 )+(1.98x0.23/12+1.98x0.2x(2-1.384) 2 )=0.18783+0.09645+0.15158=0.4359(m4)②主梁抗扭惯矩IT将T梁划分为2.10mx0.20m的梁肋部分和1.78mx0.20m的桥面板部分,然后将两I相加T梁肋部分α=0.2/2.1=0.095<0.1,取α=1/3桥面板部分α=0.2/1.78=0.112,取α=0.309(α查《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第二版)P22表3-1)因此主梁抗扭惯矩:I=cbt3=1/3x2.1x0.203+0.309x1.78x0.203=0.0100002 m4T③求内横梁(横隔板)截面和等刚度桥面板的抗弯惯矩内横梁翼板宽度取内横梁间距5m,翼板厚取0.21m,腹板厚0.16m,腹板高1.61m。

公路桥梁30m简支T梁计算书

公路桥梁30m简支T梁计算书

大T梁计算书(30m)2016年9月目录1项目概况 (1)2验算模型及参数 (1)2.1结构介绍 (1)2.2 计算方法 (2)2.3 计算采用规范 (2)2.4 计算采用标准 (2)2.5结构验算参数 (3)2.5.1 计算要点 (3)2.5.2 结果参数说明 (3)2.5.3 横断面布置 (3)2.5.4计算截面尺寸及几何特性 (4)2.5.5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4)2.5.6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值计算 (4)2.5.7 荷载 (4)3设计状态下的结构验算 (6)3.1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3.1.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6)3.1.2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6)3.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7)3.2.1 抗裂验算 (7)3.2.2 挠度验算 (9)3.3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应力计算 (9)3.3.1 使用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计算 (9)3.3.2受拉区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 (10)3.3.3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主拉应力计算 (10)3.3.4 短暂状况下应力计算 (11)1项目概况引江济淮项目先期开工段普通公路桥梁引桥均采用30m先简支后连续T梁结构;引桥宽度主要分为两种宽度,12m宽及8.5m宽。

本计算书已12m宽、4x30m简支变连续T梁计算为例进行说明。

桥面全宽12m,其中两侧防撞护栏各宽0.5m,机动车道宽11m。

2验算模型及参数2.1结构介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30m),共5片T梁。

主梁高度2.0m,梁间距2.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1.7 m、边梁预制宽度1.85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80m。

主梁跨中肋厚0.20m,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50m。

T梁标准横断面布置见图1。

图1 T梁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m)结构连续一联上构施工顺序:T梁预制→架梁→浇筑横隔板湿接缝→浇筑翼缘板湿接缝→安装护栏→浇筑桥面现浇层→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安装附属设施→成桥。

30mT梁张拉计算书.doc

30mT梁张拉计算书.doc

六盘水机场高速公路工程30mT梁张拉计算书批准:审核:编制: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六盘水机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二 0 一三年六月五日预制 30mT 梁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况预应力钢铰线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Φ,钢铰线公称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 f pk=1860MPa,弹性模量 Ep=×105 Mpa。

预制 T 梁锚具采用 M15 型锚具及其配套设备,管道采用钢波纹管,钢铰线锚下控制应力为σ k==1395MPa,张拉采用双控,以钢束伸长量进行校核。

1 片 30 米 T 梁预应力钢铰线设计工程数量项目名称边跨边梁中梁钢束端点N1 N2 N3 N1 N2 N3 下料长度(mm)31916 31899 31840 31916 31899 31840 数量(束数)11 11 11 11 10 10 张拉长度(mm) 30716 30699 30640 30716 30699 30640项目名称中跨边梁中梁钢束端点N1 N2 N3 N1 N2 N3 下料长度(mm)31916 31899 31840 31916 31899 31840 数量(束数)11 11 11 11 10 10 张拉长度()30716 30699 30640 30716 30699 30640 mm二、 30mT 梁钢铰线张拉计算(一)、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1、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及参数P P LLAE p式中: 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 mm);A—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取139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取× 105N/mm 2。

(2)、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P(1 e (kx) )P Pkx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

[最新]30mt梁计算书

[最新]30mt梁计算书

30mT梁计算书0000000000一、设计资料0000000001.标准跨径:L=30.0m,计算跨径:L=28.96m000000002.桥面净空:净-7.0m(车行道)+2*1.0m(人行道),桥面总宽9.5m00 000000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3.0KN/m20000000004.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本桥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0000000000 5.使用材料:00000000001)梁采用C50砼00000000抗压强度标准值ƒck=32.4 Mpa0000000000抗压强度设计值ƒcd=22.4 Mpa0000000000弹性模量E c=3.45x104 Mpa 00000000抗拉强度标准值ƒtk=2.65 Mpa0000000000抗拉强度设计值ƒtd=1.83 Mpa0000000000钢筋砼容重取r=25KN/m3;000000002)钢筋采用Ⅰ、Ⅱ级钢筋;00000000主筋采用采用HRB335钢筋000000000抗拉强度标准值ƒsk=335 Mpa000000000抗拉强度设计值ƒsd=280 Mpa000000000弹性模量E s=2.0x105 Mpa000000000箍筋采用采用R235钢筋00000000抗拉强度标准值ƒsk=235 Mpa000000000抗拉强度设计值ƒsd=195 Mpa000000000弹性模量E s=2.1x105 Mpa0000000003)混凝土收缩徐变参数000000000混凝土收缩应变终极值:0.22 X10-300000000混凝土徐变系数终极值:1.6647000000004)低松弛钢绞线000000000公称直径:15.20 mm;00000000弹性模量:1.95×105Mpa;00000000抗拉强度标准值ƒpk=235 Mpa0000000000抗拉强度设计值ƒpd=195 Mpa0000000000纵向钢束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00000000线膨胀系数:0.00001200000000塑料波纹管管道摩阻系数μ:0.150000000000塑料波纹管管道偏差系数k:0.0015000000000边梁和中梁都是3束,每束9根,每根7φj15.24钢铰线000000 00006.各部分主要尺寸:0000000000预制板长:L预=29.96m000000000净跨径:L0=29.96-2*0.5=28.96m00000000T梁翼缘有效宽度:B=2.42m000000000T梁高:h=1.96m000000007.设计依据:00000000001)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3)0000000002)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4)0000000003)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4)000000004)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00000 0005)交通部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4-85)00000 0000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0000000007)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000000000二、计算主要内容00000000001)T梁抗弯极限承载力验算000000002) T梁正应力验算00000000003) T梁主应力验算00000000004) T梁刚度验算00000000三、计算方法00000000无论是极限承载力、正截面应力验算均不考虑结构以上桥面铺装参与受力,上部采用《桥梁博士》软件V3.0版进行计算。

30T梁伸长值计算

30T梁伸长值计算

30mT梁伸长值计算一、计算依据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得计算公式:△L=P’·L/A g·E g式中:△L——预应力理论伸长值(cm);P’——预应力钢材平均张拉力(N);E 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²);A g ——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²);P’=P[1-e-(kx+μθ)]/(kx+μθ)式中:P ——预应力钢材张拉力(N);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孔道壁与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取0.2;1、边跨[边梁]N1伸长值:A g=1400(mm²);E g=1.95×105(Mpa);P=193.9×104(N);R=8000(cm);Sinθ=975/8000=0.122,∴θ=0.122(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93.9×104[1-e-0.0015×4.215]/ 0.0015×1400×1.95×105=2.841(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93.9×104×8000[1-e-0.2×0.122]/ 0.2×1400×1.95×105=6.818(cm)第三段:P3=P·e-μθ =193.9×104×e-0.2×0.122=1892260(N)△L3= P3·[1-e-kl]/(k·A g·E g)=1892260[1-e-0.0015×0.733]/ 0.0015×1400×1.95×105=0.462(cm)∴△L总=2×(△L1+△L2+△L3)=20.24(cm);2、边跨[边梁]N2伸长值:A g=1400(mm²);E g=1.95×105(Mpa);P=193.9×104(N);R=3000(cm);Sinθ=521/3000=0.174,∴θ=0.175(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93.9×104[1-e-0.0015×2.357]/ 0.0015×1400×1.95×105=1.671(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93.9×104×3000[1-e-0.2×0.175]/ 0.2×1400×1.95×105=3.664(cm)第三段:P3=P·e-μθ =193.9×104×e-0.2×0.175=1872310(N)△L3= P3·[1-e-kl]/(k·A g·E g)=1872310 [1-e-0.0015×7.136]/ 0.0015×1400×1.95×105=5.029(cm)∴△L总=2×(△L1+△L2+△L3)=20.73(cm);3、边跨[边梁]N3伸长值:A g=1400(mm²);E g=1.95×105(Mpa);P=193.9×104(N);R=3000(cm);Sinθ=365.6/3000=0.122,∴θ=0.122(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93.9×104[1-e-0.0015×1.981]/ 0.0015×1400×1.95×105=1.405(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93.9×104×3000[1-e-0.2×0.122]/ 0.2×1400×1.95×105=2.557(cm)第三段:P3=P·e-μθ =193.9×104×e-0.2×0.122=1892260(N)△L3= P3·[1-e-kl]/(k·A g·E g)=1892260[1-e-0.0015×9.045]/ 0.0015×1400×1.95×105=6.227(cm)∴△L总=2×(△L1+△L2+△L3)=20.38(cm);4、边跨[中梁]N1伸长值:A g=1120(mm²);E g=1.95×105(Mpa);P=155.12×104(N);R=8000(cm);Sinθ=975/8000=0.122,∴θ=0.122(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55.12×104[1-e-0.0015×4.215]/ 0.0015×1120×1.95×105=2.841(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55.12×104×8000[1-e-0.2×0.122]/ 0.2×1120×1.95×105=6.818(cm)第三段:P3=P·e-μθ =155.12×104×e-0.2×0.122=1513808(N)△L3= P3·[1-e-kl]/(k·A g·E g)=1513808[1-e-0.0015×0.733]/ 0.0015×1120×1.95×105=0.462(cm)∴△L总=2×(△L1+△L2+△L3)=20.24(cm);5、边跨[中梁]N2伸长值:A g=1260(mm²);E g=1.95×105(Mpa);P=174.51×104(N);R=3000(cm);Sinθ=521/3000=0.174,∴θ=0.175(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74.51×104[1-e-0.0015×2.357]/ 0.0015×1260×1.95×105=1.671(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74.51×104×3000[1-e-0.2×0.175]/ 0.2×1260×1.95×105=3.664(cm)第三段:P3=P·e-μθ =174.51×104×e-0.2×0.175=1685079(N)△L3= P3·[1-e-kl]/(k·A g·E g)=1685079 [1-e-0.0015×7.136]/ 0.0015×1260×1.95×105=5.029(cm)∴△L总=2×(△L1+△L2+△L3)=20.73(cm);6、边跨[中梁]N3伸长值:A g=1260(mm²);E g=1.95×105(Mpa);P=174.51×104(N);R=3000(cm);Sinθ=365.6/3000=0.122,∴θ=0.122(rad)分三段计算,第一段:△L1=P[1-e-kl]/(k·A g·E g)=174.51×104[1-e-0.0015×1.981]/ 0.0015×1260×1.95×105=1.405(cm)第二段:△L2=P·R[1-e-μθ]/(μ·A g·E g)=174.51×104×3000[1-e-0.2×0.122]/ 0.2×1260×1.95×105=2.557(cm)第三段:P3=P·e-μθ =174.51×104×e-0.2×0.122=1703034(N)△L3= P3·[1-e-kl]/(k·A g·E g)=1703034 [1-e-0.0015×9.045]/ 0.0015×1260×1.95×105=6.227(cm)∴△L总=2×(△L1+△L2+△L3)=20.38(cm);。

30米T梁张拉计算书[修订]

30米T梁张拉计算书[修订]

30米T梁张拉计算书0第六次0(T梁后张法张拉过程计算)0编制:00计算:00审核:00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甘高速G9标项目经理部(盖章)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00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报告0一、参考资料0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0《桥涵通用图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T梁30m跨径预应力钢束布置图》2、《天津高力预一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XK05-003-00025低松弛预应3、力钢绞线产品质量证明书》04、《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道桥试验研究所预应力钢绞线检测报告》05、《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千斤顶测试报告》00二、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0计算钢绞线理论伸长值ΔL=(P p L)/(A p E p)式中:00Pp——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 KN0Pp=P(1-e-(kx+μθ))/(kx+μθ)0P——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N1取1562.4KN、N2取1367.1 KN、N3取1367.1 KN。

(例:N1=1395×140÷1000×8=1562.4KN)。

0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见设计图)0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见设计图)0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金属波纹管取0.0015 0μ——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2500L ——预应力筋的长度(m )(L=X+M)00B ——工作长度,0.6 m (限位板厚度+千斤顶长及顶后工具锚厚度的和)00Ap ——钢绞线的截面积,取140mm ²(供应商或试验的质量报告书提供)00Ep ——钢绞线的弹性模量195000MPa (供应商或试验的质量报告书提供)系数k 及μ值表孔道成型方式 k μ(钢绞线)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0.0015 0.20~0.25 采用值0.00150.225计算表(采用分段计算详见附表)计算结果如下:0三、张拉顺序及张拉油表读数计算1) 张拉千斤顶和配套张拉油表经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标定,并将标定报告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使用,张拉采用两台200B 千斤顶对称同步张拉,张拉顺序为N1—N2—N3,其中N3钢束应对称交替逐级张拉,张拉过程荷载差异不得大于50%锚下张拉控制荷载。

30m预应力连续T梁通用图计算书(2)13页word文档

30m预应力连续T梁通用图计算书(2)13页word文档

7.2简支T梁边梁使用阶段验算(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下简支边梁拉应力:仅摘取支撑中心线(2#节点)、1/4跨(9#节点)及半跨(16号节点)处计算结果(应力单位:Mpa,压为正,拉为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简支边梁拉应力:仅摘取支撑中心线(2#节点)、1/4跨(9#节点)及半跨(16号节点)处计算结果(应力单位:Mpa,压为正,拉为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简支边梁压应力:仅摘取支撑中心线(2#节点)、1/4跨(9#节点)及半跨(16号节点)处计算结果(应力单位:Mpa,压为正,拉为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简支T形梁边梁截面验算边梁为C5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条、第7.1.5条、第7.1.6条,混凝土构件的法向应力和主拉、压应力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受弯构件的法向拉应力应符合下面规定:法向压应力限值: 0.5f=0.5×32.4=16.2 Mpack法向拉应力限值(短期效应组合):0.7f=0.7×2.65=1.855 Mpatk主压应力限值: 0.6f=0.6×32.4=19.44 Mpack主拉应力限值(短期效应组合): 0.7f=0.7×2.65=1.855 Mpatk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应力表中可知:在荷载组合作用下,边梁截面应力均满足要求。

使用荷载作用下,简支边梁各束预应力钢绞线最大拉应力值为1171 Mpa ,小于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7股钢绞线最大拉应力限值0.65pk f =0.65×1860=1209 Mpa ,满足要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简支T 梁边梁竖向挠度验算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跨中16#节点最大竖向挠度为mm f 5.25max =(↑)。

30m预应力简支T梁毕业设计计算书-土木工程-道桥

30m预应力简支T梁毕业设计计算书-土木工程-道桥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设计内容及构造布置 (1)1.1设计内容 (1)1.2方案比选 (2)1.3横截面布置 (4)1.4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7)1.5横隔梁的设置 (7)第2章主梁内力计算 (7)2.1恒载内力计算 (7)2.2活载内力计算 (10)2.3主梁内力组合 (18)第3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以及布置 (19)3.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与确定 (19)3.2预应力钢束布置 (19)3.3非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及布置 (24)第4章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4)4.1主梁预制并张拉预应力钢筋 (25)4.2灌浆封锚,主梁吊装就位并现浇300MM湿接缝 (25)4.3桥面、栏杆施工和运营阶段 (26)第5章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27)5.1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7)5.2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损失 (28)5.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 (29)5.4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 (30)5.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损失 (31)5.6预应力内力计算及钢束预应力损失汇总 (32)第6章主梁截面验算 (32)6.1截面应力验算 (33)6.2抗裂性验算 (37)第7章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 (39)第8章主梁变形验算 (41)8.1荷载短期效应作用下主梁挠度验算 (41)8.2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计算 (42)8.3预拱度的设置 (43)第9章横隔梁计算 (43)9.1确定作用在跨中横隔梁上的计算荷载 (43)9.2跨中横隔梁的内力影响 (44)第10章行车道板计算 (47)10.1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边梁) (47)10.2铰接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中梁) (48)参考文献 (52)致谢 (53)30m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设计专业年级:土木05级道桥班学号:7011505030摘要:目前,预应力混凝土被广泛的使用于各种中小跨度的桥梁中,而且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将是未来桥梁发展的趋势。

30T梁张拉计算书

30T梁张拉计算书

交梨河特大桥30米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施工要求1、预应力张拉应在T梁砼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张拉;2、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δK=0.75f=1395Mpa;pk3、采用两端同时张拉,张拉力与伸长值进行双控校核;4、T梁张拉顺序为:50%N2→100%N3→100%N2→100%N1,张拉工序(N2)[0→初应力(0.1δK)→0.2δK→50%δK(暂停)]→(N3)[0→初应力(0.1δK)→0.2δK→100%δK (持荷2分钟锚固)]→(N2)[100%δK(持荷2分钟锚固)]→(N1)[0→初应力(0.1δK)→0.2δK→100%δK(持荷2分钟锚固)];二、理论伸长值计算ΔL=Pp*L/(Ap*Ep)ΔL—理论伸长值(mm)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40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取202000 Mpa(检测结果)1、伸长值计算理论伸长值为直线段与曲线段伸长值之和,即ΔL=ΔL1+ΔL2(1)、直线段的伸长值为:ΔL1=P*L/Ap*Ep=1395*Ap*L/(Ap*Ep)(2)、曲线段的伸长值为ΔL2= Pp*L/Ap*Ep,其中Pp=P*(1-e-(kx+μθ))/(kx+μθ)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影响系数,取0.0015(抽芯成孔)μ—摩擦系数,取0.55(抽芯成孔)三、分列计算表计算值来源于先简支后结构连续30mT梁设计通用图中10、11号图30米T梁张拉单端控制值表注:为了简化计算,只按直线与竖曲线计算,平弯曲线略去未计。

四、实际伸长值的量测方法及合格标准要求(1)0至初应力(0.1δK)时,假设量测的长度为L1,至(0.2δK)时,假设量测的长度为L2,至(δK)时,假设量测的长度为L3,则实际伸长值为:L3-L1+(L2-L1)=L3+L2-2L1(2)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比较在正负6/100以内时,为合格,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书设计:复核:审核:目录一、基本信息 (1)1.1工程概况 (1)1.2技术标准 (1)1.3主要规范 (1)1.4结构概述 (1)1.5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1)1.5.1混凝土 (1)1.5.2预应力钢筋 (2)1.5.3普通钢筋 (2)1.6计算原则、内容及控制标准 (2)二、模型建立及分析 (3)2.1计算模型 (3)2.2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3)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正截面抗弯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斜截面抗剪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抗压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正截面抗裂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斜截面抗裂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短暂状况应力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法向压应力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信息1.1工程概况K27+203.00XX大桥。

原桥桥跨布置:4×30m(简支T梁)+3×30m(简支T梁),桥梁全长224.6米。

桥面宽度为:7米(车行道)+2×0.5米(钢筋混凝土护栏),桥梁全宽8米。

1.2技术标准设计程序:Civil Designer设计安全等级:二级桥梁重要性系数: 1.01.3主要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以下简称《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以下简称《桥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4结构概述K27+203.00XX大桥,上部结构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跨布置为4×30m(简支T梁)+3×30m(简支T梁),横向布置3片,预制T梁梁高1.98m,翼板厚度跨中为0.14m,端部1.0m长范围内为0.3m,T梁腹板厚0.18m,马蹄宽度为0.4m,T梁中距为2.6m,每跨T梁设置3道横隔板。

1.5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1.5.1混凝土表 1混凝土材料及材料性能表1.5.2预应力钢筋表 2预应力钢筋材料及材料性能表表 3预应力钢筋特性值表1.5.3普通钢筋表 4普通钢筋材料及材料性能表1.6计算原则、内容及控制标准计算书中将采用midas Civil Designer对桥梁进行设计,并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为标准,按部分预应力(A类)混凝土结构进行验算。

二、模型建立及分析2.1计算模型图 1模型视图1)节点数量:225个;2)单元数量:348个;3)边界条件数量:1个;4)施工阶段数量:4个,施工步骤如下:施工阶段1:T梁施工与安装;60.0天;施工阶段2:张拉预应力;3.0天;施工阶段3:浇筑铺装及护栏;60.0天;施工阶段4:收缩与徐变;3650.0天;2.2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1)自重自重系数:-1.042)可变荷载活载:汽车荷载,桥梁等级为公路Ⅱ级;对于汽车荷载纵向整体冲击系数μ,按照《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第4.3.2条,冲击系数μ可按下式计算:当f<1.5Hz时,μ=0.05;当1.5Hz≤f≤14Hz时,μ=0.1767ln(f)-0.0157;当f>14Hz时,μ=0.45;根据规范,计算的结构基频f=4.69Hz,冲击系数μ =0.257。

3)荷载组合表 5荷载工况荷载组合列表:A 基本组合:永久作用设计值与可变作用设计值组合,根据规范,其组合式如下B 短期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与汽车荷载频遇值、其他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组合,根据规范其组合式如下:C 长期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组合,根据规范其组合式如下: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3.1正截面抗弯验算图表 1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5.1.5-1条γ0S≤R 验算,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最大值≤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满足规范要求;3.2斜截面抗剪验算图表 2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5.1.5-1条γ0S≤R 验算,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最大值>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不满足规范要求;按照《桥规》第5.2.9条进行抗剪截面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四、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1正截面抗裂验算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预制构件:σst-0.85σpc≤0分段浇筑或砂浆接缝的纵向分块构件:σst-0.80σpc≤0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σst-σpc≤0.7f tk图表 3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短期)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6.3.1-3条公式σst-σpc≤0.7f tk验算:顶缘σst-σpc=0.830 MPa(拉应力)≤0.7f tk=1.855 MPa(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底缘σst-σpc=4.079 MPa(压应力)≤0.7f tk=1.855 MPa(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σlt-σpc≤0图表 4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长期)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6.3.1-4条公式σlt-σpc≤0 验算:顶缘σlt-σpc=1.386 MPa(压应力)≤0.000 MPa(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底缘σlt-σpc=4.660 MPa(压应力)≤0.000 MPa(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4.2斜截面抗裂验算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预制构件:σtp≤0.6f tk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σtp≤0.4f tk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预制构件:σtp≤0.7f tk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条件:预制构件:σtp≤0.7f tk现场浇筑(包括预制拼装)构件:σtp≤0.5f tk图表 5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验算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6.3.1-5条公式σtp≤0.7f tk验算:σtp =1.314 MPa(拉应力)≤0.7f tk =1.855 MPa(拉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五、持久状况应力验算5.1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按《桥规》第7.1.6条公式,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σcp≤0.6f ck;图表 6使用阶段斜截面主压应力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7.1.6-1条公式验算:σcp=0.000 MPa≤0.60f ck =19.440 MPa,满足规范要求;六、短暂状况应力验算6.1法向压应力验算按《桥规》第7.2.8条,截面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σt cc≤0.7f ck’图表 7施工阶段法向压应力验算(顶)包络图图表 8施工阶段法向压应力验算(底)包络图结论:按照《桥规》第7.2.8条公式σtcc≤0.7f ck’验算:顶缘σtcc=2.527 MPa≤0.7f ck’=18.760 MPa,满足规范要求;底缘σtcc=17.173 MPa≤0.7f ck’=18.760 MPa,满足规范要求;终上所述:该桥T梁桥梁截面偏弱,桥梁斜截面抗剪不满足04规范要求,桥面改造建议不要加载,以免增加桥梁负担,影响桥梁结构安全。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