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5张PPT)

东北地区
47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长春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9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长江以北的中 原和华东地区
55万+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北平(北京)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共计歼敌人 数
历史意义
歼灭和改 编敌人 150多万 人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人数 上超过了国民党,有利于其 他战场上的作战
辽沈战役结束后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 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等
山东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 军、华东 野战军
徐州
陈官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赢得人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 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 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 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 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 不得温饱。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材料: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的序幕。随后,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 和武汉。
1、时间: 1947年夏
2、指挥者: 刘伯承、邓小平
3、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4、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
47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长春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9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长江以北的中 原和华东地区
55万+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北平(北京)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共计歼敌人 数
历史意义
歼灭和改 编敌人 150多万 人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人数 上超过了国民党,有利于其 他战场上的作战
辽沈战役结束后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 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等
山东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 军、华东 野战军
徐州
陈官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赢得人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 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 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 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 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 不得温饱。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材料: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的序幕。随后,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 和武汉。
1、时间: 1947年夏
2、指挥者: 刘伯承、邓小平
3、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4、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天 津
和平之战 平津战役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4小字思考。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役 的历史意 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 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我思我悟—学史明智】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三大战役大决战, 歼敌一百五十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4 1 3 2
5 6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
2、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如果少了这一 点,就不是完 整的中国!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我思我悟—合作探究】
阅读分析共产党在三年内就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材料一: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材料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蘑菇战术、口袋 毛泽东等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 阵;挺进大别山;“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将革命 术,解放军英勇作战 进行到底” 材料三: 在解放军的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斗志, 国民党毫无斗志 争相投降。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 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 我们了!”
解放了
52万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不行…一定要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
。
朱 德
毛 泽 东
国 人 民 , 保 卫 中 国
切 彻 奋 敢 底 勇 于 、 前 抵 中 干 进 , 抗 国 净 , 解 的 境 、 坚 决 放 内 、 全 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7张PPT)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战略决战 时机成熟
430 万人 130 万人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2.决战的条件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夜渡黄河。
大 别 山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 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陈赓
陈赓 兵团
陈毅
陈粟 大军
粟裕
大 刘邓 别 大军 山
三 路 大 军 挺 进 中 原
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 原,威胁南京、武汉。其他解 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 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态势。
国 统 区 学 生 的 示 威 游 行
解 放 区 青 年 踊 跃 参 加 解 放 军
1947年夏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43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 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随后,千里挺进大别山。
1927、4--1949、4、23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1949、4、23(22年) 南京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国民党残余退往
追 歼 国 民 党 残 余 军 队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陈官庄
黑虎掏心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牲畜
船只 筹粮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3)平津战役 时 地 部 将 意 间 点 队 领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 24 课 人民放战争的胜利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是什么时间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全面进攻被瓦解之后,蒋介石又发动了对哪里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1946—1947年双方兵力对比 430 万人 12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
华北(北平、天津、张家口)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瓮中捉鳖
课堂探究2 :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解放军进驻北平
解放军在街头休息
傅作义
①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②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点
195 万人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 胸膛就露出
内战爆发时 孟良崮战役后 挺进大别山后 入他们的心脏” -----年 毛泽东 1946年6月 1947年5月 1947 8月
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 辽沈战役 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 的退守沈阳、北平、徐州 3个战场上。毛泽东根据 平津战役 各位小军事家,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战役,找 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 出该战役的 ,并思考 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 战争中用了什么样的 ? 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淮海战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 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视频: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解放南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解放战争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视频:《亮剑》截取片段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明确目标
国民党:全面进攻 共产党:自卫战争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解放 解放 区区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利进行的关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质疑探究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辽 北 长春 吉 林
热河
锦州
塔山
河北
安
沈阳
黑山
东
营口
辽宁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山东
徐州 碾庄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内 三大 辽沈战役
战 爆
战役 淮49年4月 战役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当堂达标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 1947年
3.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4.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中国土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地法大纲》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
国民党:全面进攻 共产党:自卫战争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解放 解放 区区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利进行的关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质疑探究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辽 北 长春 吉 林
热河
锦州
塔山
河北
安
沈阳
黑山
东
营口
辽宁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山东
徐州 碾庄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内 三大 辽沈战役
战 爆
战役 淮49年4月 战役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当堂达标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 1947年
3.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4.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中国土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地法大纲》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4.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 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指挥员:聂荣臻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根本解 放。
谢谢观赏!
2020/11/5
24
战 1949
役 年1月
东北 包围、
华 北
和华 林彪、 北解 罗荣桓、放军 聂荣臻
先打 两头、 后取 中间。
华北 全境 根本 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根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土地改革 军事: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6分钟阅读课本P114—P118勾画、标注、记忆以下问题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时间、地区、公布的法律文献、 内容、总路线、结果、意义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挺进大别山的时间、领导人及军队、作用〔地位〕
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主力 作战方针 战果 意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取得优势。 队的主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0张ppt)(共30张PPT)

歼灭 1948.11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 和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 编52 桓、聂荣臻 放 1949.1 华北野战军 万余 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
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 因是什么?
1.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决战
(4)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5)作战地点: 张家口、天津 (6)战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歼敌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7)意义: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华北、东北解放区完全 连成一片。
平津战役示意图
东北北野战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 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野战军
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②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民革
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同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关
系是什么?
土地改革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 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还 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农民群众的 积极支援,使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7年10月 (2)时间:
(3)文件: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4)内容: 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按农村人口,不分男
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5)成效: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1.解放区为何要进行土改?是如何进行土改的? 土改有何意义?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人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弊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人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弊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件(共34张PPT)

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 国民党 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 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
1947年夏 刘 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
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Fra bibliotek的胜利第七单元
土地政策改变 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改革纲领 经过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 法大纲》。
内容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 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积极参 加土地改革运动的解放区群众在 1947年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登记、丈量土地。
第七单元
土地改革总路线 经过
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 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 地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 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 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 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 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 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 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 战役
1949.10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青化砭战役 挺进大别山
孟良崮战役 沙家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东北秋季攻势
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毛泽东:“现在看来,只需 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 上打倒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辽沈战役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歼敌55万余人,长
淮海战役 江以北广大地区解 放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呢?
1.保护北平这座世界文化古城 2.保护北平城内的人民群众 3.有利于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 科全书》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毛
朱
周
刘
彭
泽
德
恩
少
德
东
来
奇
怀
林
罗
聂
谭
粟
彪
荣
荣
震
裕
桓
臻
林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土地改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统区人民使用金圆券
国民党强征壮丁公告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4张PPT)

辽沈战役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战术:关门打狗、重点进攻 战果:歼敌47万,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 战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战果:歼敌55万,长江中下游 以北解放
平津战役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 臻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战果:歼敌52万,华北全境解 放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 日,人民解放 军在东起江阴 西至湖口的千 里战线上百万 雄师横渡长江, 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 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
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
“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
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战灭略的战方术针正,实现了
“瓮中捉鳖”的战略。
确
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
民工 担架 前统大计小表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 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转向城市, 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 战场的人民解放军 也相继转入反 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 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重
点
南京
武汉
三大战役 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国民党
反 饥 饿 游 行 示 威
巩固 危机
大大改善 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 放 军 的 坦 克 参解 加放 解区 放青 军年 踊 跃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解分 放到 区土 农地 民后 喜 悦 的
国 统 区 学 生 的 示 威 游 行
1948.11- 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 1949.1 华东野战军 陈毅、粟裕、 55万 谭震林
平津 1948.11- 东北解放军 林彪 52万 战役 1949.1 华北解放军 罗荣桓等
国民党军 全境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长江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中下游 人民解放 华北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全境
D
)
A.①②③
C.①③②
B.③②①
D.②③①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D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4.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 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 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 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 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 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