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
家庭教育的误区真实案例(2篇)
第1篇1. 过分溺爱案例:小明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母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小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长大后,小明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却不知道如何解决。
误区分析: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严厉管教案例:小华的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如意就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
这使得小华变得胆小怕事,缺乏自信。
误区分析:严厉管教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3. 盲目攀比案例:李女士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孩子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结果,孩子身心俱疲,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误区分析:盲目攀比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 忽视孩子兴趣案例:张先生为了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强迫孩子学习钢琴、舞蹈等艺术特长,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误区分析:忽视孩子兴趣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热情,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5. 忽视家庭教育案例:王女士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家庭教育几乎为零。
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王女士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误区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忽视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6. 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案例:赵先生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认为成绩是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
当孩子成绩下滑时,他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误区分析:过分关注成绩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心理,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1. 过度溺爱案例:小明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从小到大,只要小明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满足。
导致小明长大后,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误区:过分溺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 过度严厉案例:小华的父母对他要求严格,稍有不如意就严厉批评。
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案例(2篇)
第1篇1. 过度溺爱:-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
2. 忽视孩子兴趣:- 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使得孩子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3. 过分严厉:-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甚至采取体罚,导致孩子心理阴影,影响其身心健康。
4. 忽视亲子沟通:- 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使得孩子感到孤独,亲子关系疏远。
5. 双重标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却做不到同样的事情,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
6. 过度比较:- 父母总是拿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7. 忽视孩子心理需求:-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只关注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8. 忽视孩子情感教育:-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视情感教育,导致孩子情感脆弱,难以适应社会。
9. 过度干涉:-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选择,使孩子失去自主权。
10. 忽视孩子社交能力培养:- 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导致孩子难以与人相处。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2篇1. 过度溺爱:- 案例描述: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懂得约束孩子的需求。
- 错误原因: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依赖的性格,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忽视孩子的兴趣:- 案例描述: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
- 错误原因: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 过于严厉:- 案例描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错误就严厉批评或惩罚。
- 错误原因: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影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 忽视孩子独立性:- 案例描述: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范文
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范文现代社会中,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然而,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着一些反面典型的案例。
底下我们以小明一家为例,探讨这种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
小明是一其中同砚,他的父母是典型的“老虎父母”。
他们特殊重视小明的学业效果,时常给他施加压力。
他们追求完美,对小明的要求极高,不允许他犯任何错误。
父母总是用指责和指责的方式来教育小明,屡屡责骂他不努力,没有上进心。
即使小明在学业上有了进步,他们也不会表扬或鼓舞他,只会说:“你还差得遥呢。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小明感到懊丧和无助,他觉得自己永久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小明的父母也对他的爱好和爱好不感爱好。
小明对音乐很感爱好,期望能够进修钢琴,但父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对他的爱好不予支持。
他们认为只有进修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多余的。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小明的进步,也让他感到无趣和厌倦。
父母的不良示范也对小明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明的父母屡屡为了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这让小明感到恐惊和忧虑全,他仿效父母的行为,也开始对同砚发脾气,甚至欺侮弱小的同砚。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的人际干系,也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
综上所述,小明一家是典型的父母教育反面典型案例。
他们过于重视学业效果,轻忽了孩子的爱好和爱好;他们用指责和压力来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肩负;他们的不良示范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进步,赐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乐观向上的下一代。
家庭的教育指导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化名),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父母都是上班族,工作繁忙,对小华的关心和陪伴较少。
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而争吵,对小华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
在学校,小华与同学关系一般,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父母缺乏陪伴: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很少陪伴小华,导致小华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性。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而争吵,对小华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学校教育问题(1)同学关系一般:小华与同学关系一般,缺乏自信,这可能与他在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有关。
在课堂上,小华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导致学习成绩一般。
(2)学习动力不足:小华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关,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三、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父母方面(1)增加陪伴时间:父母应尽量减少工作压力,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陪伴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2)改善教育方式:父母应学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教育孩子,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方面(1)加强师生沟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针对小华的情况,教师可以与他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困惑,给予关心和帮助。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华的家庭氛围得到了改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耐心、细致。
在学校,小华与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错误事例
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错误事例作者:无为而有为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
”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
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
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
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
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
父母错误教育孩子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往往会在教育孩子时犯下错误,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结合一个案例,分析父母错误教育孩子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父母发现他越来越叛逆,与家人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逃学、抽烟等不良行为。
案例经过:1. 过分溺爱。
小明父母从小对他百依百顺,只要他提出的要求,父母都会尽力满足。
这使得小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监督过度。
为了确保小明成绩优异,父母对他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严格监督。
一旦发现小明有所松懈,就会严厉批评,甚至动手打他。
这导致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
3. 忽视情感交流。
小明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他们眼中,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
这使得小明缺乏安全感,与家人关系紧张。
4. 压力过大。
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不断给小明施加压力。
小明不堪重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他们开始改变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案例分析:1. 过分溺爱。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依赖的性格,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2. 监督过度。
过度的监督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3. 忽视情感交流。
缺乏亲情关爱的孩子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对家庭产生疏离感。
4. 压力过大。
过大的压力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
对策建议:1.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习成绩。
2. 合理安排家庭生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3.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儿童教育反面教育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甚至影响其一生。
本文将以一个反面案例,探讨儿童教育中溺爱的危害。
一、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父母便对小明的学业和生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照顾。
然而,在关爱孩子的过程中,小明父母却陷入了溺爱的误区。
二、案例经过1. 小明从小被宠爱,父母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
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学习,都由父母包办。
这使得小明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在学习方面,小明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不必过于关注学业。
因此,小明在学习上经常偷懒,成绩一落千丈。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接触电子产品。
父母觉得这是新时代的产物,没有过多干涉。
结果,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4.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5. 小明渐渐长大,开始学会撒谎、逃学等不良行为。
父母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仍然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会懂事。
于是,他们选择了纵容。
三、案例结果1. 小明的高中生涯过得浑浑噩噩,成绩一塌糊涂。
高考结束后,他连一所普通大学都未能考上。
2. 进入大学后,小明依然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毕业后,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3.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依然无法融入社会。
他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4. 父母意识到溺爱的危害,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小明的人生轨迹已经被彻底改变。
四、案例分析1. 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极大的隐患。
2. 溺爱影响孩子的学业。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快乐成长,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相关案例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就读于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流较少,学习成绩一般。
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的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保姆,保姆对小明的教育方式较为严厉,导致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对学习也没有兴趣。
二、案例经过1. 问题发现在一次家长会上,小明的班主任发现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在课后,班主任与小明进行了交流,发现小明在家中的学习环境较差,父母很少关心他的学习,保姆的教育方式也较为严厉。
2. 案例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家庭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父母陪伴时间不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明很少得到父母的陪伴,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对父母产生疏离感。
② 教育方式不当:保姆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没有考虑到小明的心理需求,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兴趣。
③ 学习氛围不浓厚:小明的家庭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父母很少关注小明的学习,使得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2)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培养小明的能力和习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 教师关注不足:教师对小明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他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② 同学关系不融洽: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与同学交往中存在困难,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三、案例解决1. 家庭教育改善(1)父母调整工作安排,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生活。
(2)与保姆沟通,改变其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和自信心。
(3)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小明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教育支持(1)班主任加强对小明的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他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2)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改善他与同学的关系。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明的心理素质,帮助他克服内向、不善言辞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人孩子的错误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十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家庭环境相对优越。
然而,小明在学校和家中都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这让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困扰,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错误教育案例1. 案例一:过度溺爱小明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父母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照顾。
然而,这种过度溺爱让小明变得自私、懒惰,缺乏自理能力。
例如,小明每天早上都是父母叫醒,否则就会赖床;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总是依赖父母帮忙解答。
错误教育分析: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不利于孩子成长。
2. 案例二:严厉惩罚为了纠正小明的错误行为,父母采取了严厉惩罚的方式。
每当小明犯错,父母就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
这种教育方式让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心理,导致他更加叛逆,与父母关系紧张。
错误教育分析:严厉惩罚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3. 案例三:忽视情感需求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父母认为这是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家庭中,父母也忽视了小明的情感需求,导致小明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
错误教育分析: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4. 案例四:过度关注成绩小明父母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此,他们过度关注小明的成绩,忽视了他的兴趣爱好。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错误教育分析:过度关注成绩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三、改进措施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2. 改善亲子关系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4. 恰当引导孩子在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耐心引导,避免严厉惩罚,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孩子犯错家长教育的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结合一则真实案例,探讨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今年8岁。
他聪明伶俐,但性格急躁,容易冲动。
最近,小明在学校里犯了一个错误,让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疼。
事情经过:一天,小明在学校里和同学小刚发生了争执。
两人因为一块橡皮而争执不休,最终小明一气之下,将小刚的书包扔到了地上。
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将小明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
家长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认为小明太不懂事。
在回家的路上,家长一直责备小明,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而,小明却认为自己没有错,与家长产生了争执。
家长教育过程:1. 沉着冷静,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意识到,责备和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
于是,家长决定先冷静下来,倾听小明的心声。
“小明,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会把小刚的书包扔到地上?”家长耐心地询问。
小明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家长,并表示自己只是想争回面子,并没有恶意。
2. 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家长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开始引导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明,你知道你的行为给小刚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吗?他可能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影响你们的友谊。
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小明沉默了,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3. 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家长继续引导小明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孩子改正。
“小明,你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呢?是因为一块橡皮吗?还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挑战?”小明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是因为面子问题而冲动行事。
“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应该如何处理呢?”小明思考了一下,说:“下次我会先冷静下来,和小刚好好沟通,解决问题。
”4. 强化正确行为,巩固教育成果为了巩固教育成果,家长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小明的正确行为。
“小明,如果你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记住我们今天谈到的解决办法。
亲子之间的错误教育案例(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本文将结合一个错误教育案例,分析亲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父母发现他在学习上越来越不用心,成绩下滑严重。
这让父母十分担忧,于是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纠正小明的学习态度。
错误教育案例:1. 严厉批评小明成绩下滑后,父母开始严厉批评他,认为是他不努力、不认真导致的。
每当小明犯错或成绩不好时,父母都会大声斥责,甚至动手打他。
在父母的严厉批评下,小明越来越害怕面对失败,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
2. 过度控制为了提高小明的成绩,父母严格控制他的作息时间,安排了大量的课外辅导班。
小明每天放学后都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长期下来,小明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成绩也并未有明显提升。
3. 忽视心理需求在父母的眼中,小明只需要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事情无需过多关注。
因此,小明在遇到困难时,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
这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无法面对挫折。
错误原因分析:1. 教育观念落后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停留在“严师出高徒”的层面,认为只有严厉的批评和过度控制才能让孩子成才。
这种观念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无法及时给予帮助,从而让孩子感到无助。
3. 忽视孩子的个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一味地追求成绩。
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改进建议:1. 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法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一个10岁的男孩,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但近年来,他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王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
他的爷爷奶奶年纪较大,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承担起照顾小王的责任。
因此,小王经常独自一人在家,导致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案例描述1. 学习方面:小王成绩优异,但在学校的学习态度逐渐变得消极。
他经常旷课、迟到,作业马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小王的学习缺乏关注,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2. 生活方面:小王独自一人在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他不会做饭、洗衣,甚至不会整理房间。
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教他生活技能,导致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3. 人际交往方面:小王性格开朗,但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常常出现矛盾。
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这与他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关。
三、家庭教育法分析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家庭教育法案例分析:(1)学习方面:针对小王的学习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② 与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③ 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生活方面:针对小王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整理房间等。
②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承担家务。
③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
(3)人际交往方面:针对小王的人际交往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
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
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
”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
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结果:孩子取得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
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合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可以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咱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路分析一下。
我相信你,下次必然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尽力,不孤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必然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
(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非着急,仍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安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惊惶失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安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需重写了。
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
错误的教育孩子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生活在我国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小明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究其原因,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犯下的错误。
二、错误的教育方式1. 过度干涉小明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
从小,小明的兴趣、爱好、交友等都受到父母的严格限制。
父母总是以“为了你好”为由,干涉小明的一切事务。
这种过度干涉使小明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
2. 父母期望过高小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是要求他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父母的眼中,小明必须成为人上人。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小明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过多的痛苦。
3. 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小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他们很少关注小明的内心世界,不懂得倾听孩子的声音。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导致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逐渐形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
4. 缺乏沟通与交流小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严重不足。
他们很少主动与孩子谈心,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三、案例结果1. 小明的学习成绩逐年下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2. 小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变得越来越孤僻。
3. 小明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与父母的关系日益紧张。
4. 小明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四、反思与启示1.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2. 父母要合理设定期望,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3.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4. 父母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5. 教育孩子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确培养孩子(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
正确培养孩子——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一、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可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
”心理。
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把自己的孩子看的一无是处。
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不好的地方说的更差,好的地方,也不会给孩子夸奖,那么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他会找到成功的喜悦吗?孩子会想:反正我做什么都是不好的,干脆就不用做了;反正我怎么学习都学不好,就做个学混子得了……如果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那么长大肯定也是碌碌无为的。
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长大以后会嫉妒比他有才能的人,看到比他强的人,他会产生讨厌心理。
上面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不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无动于衷。
当然,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也应该给与相应的惩罚,而不是视而不见。
二、没底线的赞扬孩子从第一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是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夸奖,而在案例二我们来探讨一下对孩子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什么不良影响。
家长夸奖孩子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上进,其用意是积极的,实际上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有一定的难度。
太多的表扬先是会给孩子一种负担感,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轻则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挫败感,重则垂头丧气,丧失信心。
夸奖过多也会使孩子回避困难的挑战,专挑难度低的任务来做。
因为孩子是喜欢夸奖的,做简单的任务成功率就会很高,就很容易受到夸奖,但是孩子也会丧失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
那么做家长的要怎样鼓励孩子呢,学会用下面两句话鼓励孩子:1、“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
”,因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做出多大的努力比取得多少成绩更重要,即使这类孩子一时的成绩并不太好,他也不会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发愤图强。
2、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比如说:“你今天的作业写的很漂亮啊”。
从案例一和案例二我们发现,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做家长的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家庭教育家长犯错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难免会犯错。
以下是一篇关于家庭教育家长犯错案例的文章,旨在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避免类似的错误。
一、案例背景张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小明。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张先生和李女士一直在努力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他们却犯了一些错误。
二、案例经过1. 过度溺爱张先生和李女士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
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开心、快乐,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然而,这种过度的溺爱让小明变得自私、任性。
当他遇到困难时,总是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忽视孩子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张先生和李女士为小明报了各种兴趣班。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
小明在兴趣班上的表现并不理想,甚至有些抵触。
张先生和李女士没有意识到,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
3. 暴力教育当小明犯错时,张先生和李女士总是采取暴力教育的方式。
他们认为,打骂孩子可以让孩子记住教训,从而改正错误。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却让小明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他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4. 忽视亲子沟通张先生和李女士工作繁忙,经常加班。
为了弥补对儿子的关爱,他们总是给小明买很多礼物。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与儿子的亲子沟通。
小明感到孤独、无助,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三、案例反思1. 教育观念的转变张先生和李女士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错误。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尝试改变教育方式。
他们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爱、引导和陪伴,而不是溺爱、强制和忽视。
2. 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张先生和李女士开始尊重小明的兴趣和需求,不再强迫他参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兴趣班。
教育孩子正反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正反两个案例,分析教育孩子的方法,旨在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正面案例案例一:张女士的孩子小华,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教育方法:1. 关心孩子:张女士每天都会询问小华在学校的情况,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
2. 适时表扬:当小华取得好成绩时,张女士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张女士经常与孩子谈论人生目标,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张女士鼓励小华参加各种兴趣班,发掘他的潜能。
5. 亲子互动:张女士会定期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结果:小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三、反面案例案例二:李先生的孩子小李,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
教育方法:1. 忽视孩子:李先生工作繁忙,很少关心小李的学习和生活。
2. 过度批评:小李成绩不理想时,李先生会严厉批评他,使他自信心受挫。
3. 忽视孩子的兴趣:小李喜欢画画,但李先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允许他参加兴趣班。
4. 缺乏亲子互动:李先生很少与孩子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结果:小李成绩越来越差,性格变得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
四、案例分析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正面案例中,张女士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关爱和支持,使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反面案例中,李先生忽视孩子的需求,过度批评,导致孩子失去了自信,性格变得孤僻。
五、教育启示1. 关注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适时表扬与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父母教育孩子错误的案例(2篇)
第1篇1. 过度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满足,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例如,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导致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
2. 忽视孩子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重视,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学习音乐,却忽视孩子对绘画的热爱。
3. 暴力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取暴力手段,如打骂、体罚等,不仅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暴力倾向。
例如,孩子犯错后,父母动辄打骂,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4. 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接触社会,导致孩子缺乏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例如,孩子上幼儿园时,父母担心孩子受欺负,一直陪在孩子身边。
5. 过分强调成绩:父母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导致孩子形成功利心态。
例如,父母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出人头地,忽视孩子的人格培养。
6.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产生心理障碍。
例如,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给予关注和倾听,让孩子感到无助。
7. 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精神关爱: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关爱,导致孩子形成拜金主义。
例如,父母认为给孩子买昂贵的礼物就能表达爱,却忽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8. 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导致孩子承受巨大压力。
例如,父母希望孩子成为学霸,却忽视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
9.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服从,却忽视孩子对自主性的渴望。
10. 传递负面情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传递负面情绪,如抱怨、焦虑等,导致孩子学会消极应对问题。
例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压力,让孩子学会消极应对。
这些错误案例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教育孩子五宗罪案例(2篇)
第1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却犯下了种种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未来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以下列举五个典型的父母教育孩子错误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一:过度溺爱型父母小明是一名初中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从小便被爷爷奶奶溺爱。
在家中,小明要什么就给什么,犯了错误也从不被批评。
在学校,小明也因为过于娇生惯养,与同学关系紧张,成绩下滑。
父母对此却毫不在意,认为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懂事。
分析:过度溺爱型父母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依赖、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品质。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由于长期处于溺爱环境中,导致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
案例二:严厉苛刻型父母小华是一名小学生,父母对其要求极为严格。
在学习上,小华稍有懈怠便遭父母责骂;在生活中,小华必须按照父母的规定行事。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小华,心理压力巨大,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分析:严厉苛刻型父母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个案例中,小华由于长期承受父母的高压,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健康成长。
案例三:忽视陪伴型父母小丽是一名高中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她。
在学校,小丽成绩优异,但在生活中却缺乏自信,与同学关系紧张。
面对父母的忽视,小丽感到孤独和无助。
分析:忽视陪伴型父母容易让孩子感到被遗弃,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个案例中,小丽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其心理状态不佳,难以融入集体。
案例四:过度比较型父母小强是一名小学生,父母总是拿他的成绩与其他孩子比较。
在父母的眼中,小强永远不够优秀。
这使得小强长期处于自卑和焦虑之中,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
分析:过度比较型父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在这个案例中,小强由于长期承受父母的比较压力,导致其自信心受挫,学习动力不足。
案例五:忽视孩子兴趣型父母小王是一名初中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亲子教育误区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陷入误区,导致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以下是一则幼儿园亲子教育误区的案例,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示。
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小明父母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特意为他报了辅导班,每周六日都要接送他上课。
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小明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1. 误区一: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小明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因此,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健康。
这种做法导致小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2. 误区二:忽视亲子沟通小明父母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每周都要接送他上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少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这种缺乏亲子沟通的做法,使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他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3. 误区三: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小明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他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小明的个性发展。
这种做法导致小明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4. 误区四:过度依赖辅导班小明父母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为他报了辅导班。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辅导班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
过度依赖辅导班,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
三、改正措施1. 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2. 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在交流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倾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度依赖辅导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培养孩子——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案例一、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可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
”心理。
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把自己的孩子看的一无是处。
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不好的地方说的更差,好的地方,也不会给孩子夸奖,那么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他会找到成功的喜悦吗?孩子会想:反正我做什么都是不好的,干脆就不用做了;反正我怎么学习都学不好,就做个学混子得了……如果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那么长大肯定也是碌碌无为的。
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长大以后会嫉妒比他有才能的人,看到比他强的人,他会产生讨厌心理。
上面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不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无动于衷。
当然,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也应该给与相应的惩罚,而不是视而不见。
二、没底线的赞扬孩子从第一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是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夸奖,而在案例二我们来探讨一下对孩子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什么不良影响。
家长夸奖孩子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上进,其用意是积极的,实际上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有一定的难度。
太多的表扬先是会给孩子一种负担感,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轻则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挫败感,重则垂头丧气,丧失信心。
夸奖过多也会使孩子回避困难的挑战,专挑难度低的任务来做。
因为孩子是喜欢夸奖的,做简单的任务成功率就会很高,就很容易受到夸奖,但是孩子也会丧失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
那么做家长的要怎样鼓励孩子呢,学会用下面两句话鼓励孩子:1、“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
”,因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做出多大的努力比取得多少成绩更重要,即使这类孩子一时的成绩并不太好,他也不会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发愤图强。
2、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比如说:“你今天的作业写的很漂亮啊”。
从案例一和案例二我们发现,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做家长的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在规划好一个教育标准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在这个标准上前后波动,但是不能超越这个度。
三、唠叨个不停家长为什么要对孩子唠叨个不停呢,因为家长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
但是用唠叨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会让你事与愿违。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唠叨话有:“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拿个奖状?”,“今天老师讲啥了,提问你了吗,学会了吗?”,“你怎么那么笨,连隔壁家的帅帅都考不过。
”,“你们都是一个班的,一个老师教的,你咋就考这点分呢。
”,“一瞅你这没出息的孩子,我就闹心,一说你,你还就知道哭,我咋就生出你这个孩子呢……家长问得越多,对于孩子而言,就越会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
有很多家长反映了这种情况:我们有时一句话说了好多遍,他就是听不进去,不入耳。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孩子长期被父母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无法逃避的处境下,他们就会选择不听来保护自己。
这样无论家长说多少遍,他也会左耳进右耳出。
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起作用,不仅让家长费神,还会使孩子变得更笨。
家长应该认识到: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而不完全是错误,比如说孩子天生爱玩,做作业的时候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等。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总是变“说”为“听”,必要的情况下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以获得孩子的信赖与认同。
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经常跟孩子聊天,这样家长在不经意间就会获取孩子的很多信息。
四、我们那个年代都吃不起饭在农村的家庭里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你看看我们那个年代,连个饭都吃不起,还那么用功,你再看看你现在,要吃有吃的,要喝有喝的,你还不知道学习吗?”。
家长这样跟孩子说是有原因的,家长想通过这句话来告诉孩子,当年我们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苦,而你们现在根本不算得上是苦了。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干脆就把这句话抛之脑后;有的孩子爱问问题就会穷追不舍的问:“你们吃不起饭都是吃什么啊?”“我们吃窝窝头,煮地瓜。
”“我最爱吃地瓜了,你上次做的窝窝头也特别好吃,你们怎么都说苦呢……如果对话到此那么家长无论后边再怎么自圆其说,以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接受不了了,他们可能会认为你们当年过得很幸福的。
还有的对话可能为:“你们为什么吃不起饭啊”“因为我们当时很穷啊,吃不起。
”“为什么会很穷呢?”“因为当时我们都没钱”“为什么你们那个时候没有钱啊?”“因为中国的发展不好啊”“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不好?”“因为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啊?”“什么是改革开放……大家想一下,你们都聊到改革开放了,哪个小孩还会知道你聊天的原本目的啊?所以说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拿“年代”来说事。
家长所处的那个年代孩子看不见摸不着,看似孩子在给你聊天,好像听进去话了,其实他听的是你的故事。
再者说,孩子现在所处的时代能是以前那个时代吗?孩子跟他的同龄人一起,哪里会感受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五、家长包办一切家长为什么要包办一切,其本来目的是出于家长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我们叫做溺爱。
家长处处对孩子庇护,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常见父母对孩子这样做:孩子摔倒了,父母第一个冲上去将孩子一把拉起,口里还不停地念叨:不怕啊,妈妈在呢,摔疼了没……还有就是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有的父母还在为孩子穿衣服,帮孩子洗脸洗手、喂孩子吃饭等等。
这种小孩长大以后不仅难以自立,还会缺乏责任感。
因为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来完成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他也可能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推给别人,而他自己没有承担能力,不敢承担一些事情。
当孩子大一点时候我们常见父母对孩子说的一些话:“你会买什么衣服,我给你买吧,别被人坑了。
”“你懂得什么叫好看吗,我给你挑一件衣服吧”“家里的事不用你管,扫什么地,看你的书不就得了。
”“孩子,你周六周天有事可做了,我给你报了音乐班,绘画班,英语班,你要好好学习啊……试想一下,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过自己的生活,孩子若是习惯了被安排一切,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
这类孩子以后如果离开了父母的保护,怎样在社会上立足,这类人是很容易被困难吓倒的,而且往往还会选择极端的不理性的方式来回避问题。
所以说,父母应该成为培养孩子做会“选择”的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六、宝宝别玩了,来吃饭啦家长总是喜欢跟孩子说一句话,那就是:“学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能一心二用。
”可是很多孩子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呢,我想这是跟家长对孩子童年的教育有关,我们来举个例子探讨一下吧: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孩子还在和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或者说孩子自己在专注的做事情的时候,比如宝宝正在看图画书、玩玩具、看电视、玩智力拼图等等,这时家里已经开饭了,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宝贝啊,别玩了,快过来吃饭。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认真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孩子某处有错误了,就很迅速的打断孩子的思路说:“这个题那么简单你怎么能做错呢,赶紧把它改过来啊。
”除此之外,有些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父母可能就会问孩子所看电视上的一些问题等等,此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上所举的例子吧。
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有关系吗?孩子的任务尚未完成,他需要做他没做完的事情,我想这比吃饭重要的多了。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按时吃饭难道不是对孩子的健康着想吗?”家长这样想肯定是对的,但是做法不对。
试想吃饭的时间左右一个小时,会对健康有影响吗?还有如果他现在玩着游戏呢,你把他喊过来吃饭了,吃完饭之后,他可能就没心思玩游戏了,你这样做不仅没有对孩子有帮助,而且还打破了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再有家长也可能会问:“一个小孩,他能玩出个什么花样来,他能看懂个什么电视,他会玩什么智力游戏……”如果家长这样想的话,那可真是家长的不对了。
你都知道他是个小孩,你难道不知道处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吗?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快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些大人们是无权干涉的。
还有就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即使做错了,我们也不要冒然指出错误,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正在认真思考问题,家长冒然打断思路之后便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希望家长多给孩子一些专注做事情的时间,因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相当于培养孩子长大以后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父母以后还会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要一心一意看书,不要分心等等之类的话吗?七、你大了,应该让着弟弟“你这当哥哥的,要让着点弟弟。
”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在童年时期也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这是一种由祖辈们留传下来的不太合理的教育方式。
即使弟弟妹妹犯了错误,哥哥姐姐们也大都是反抗无效,意见保留。
真正解决孩子之间矛盾的关键不是取决于孩子年龄的大小,只有对他们每个人都公平对待才是最重要的原则。
没有说一个人年龄的高低是衡量公平的标准,我们天天说要讲道理,讲道理,我们跟孩子其实也要讲道理的,不能说孩子大了,就必须处处对弟弟做出忍让。
那么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哥哥姐姐是有责任关爱自己的弟弟妹妹的,而不是一味的没有原则的让着弟弟妹妹。
长期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呢?大的一方会对小的一方有不满情绪,严重了可能就会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且大的一方在走向社会后处事也是比较消极的,往往受别人的欺负只会逆来顺受,一味忍让,不善于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小的一方呢,在家被惯坏了,走向社会会不断犯错,不知进取;也会认为别人让着他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我们都不喜欢的自私行为。
八、宝宝乖,打针不疼的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地,父母的形象是任何人也无法比较的,父母的言语就是圣旨,父母的举止就是孩子学习的典范。
孩子是在心底里对其父母是崇拜和依赖的。
一旦父母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感到无比的失望甚至绝望,这种情绪长时间的积累,就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一种思想:连我最亲近的人都在欺骗我,这个世界上我还会相信谁?所以说父母欺骗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下面我就介绍三种比较典型的父母欺骗孩子的例子,让我们共同探讨怎么做一个让孩子信赖的父母。
情景一:“宝宝乖,打针不疼的。
”这句在生活中常见的大人哄小孩子打针的话,其实是家长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不惜以欺骗孩子为代价。
我们都知道,父母在生活中很少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周围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明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的道理。
为什么父母对待孩子却感觉诚实守信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呢?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是因为父母将孩子看成了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这是一种处于封建社会才会有的教育方法。
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其实也是在否认孩子的感觉,除此例之外,我们还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可能家长适应温度的能力比较强,而孩子对稍微有点热的饭菜就会感到很烫,孩子就会说:“粥太热了,帮我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