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答案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策略1. 分工合作:将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的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以有一个负责组织活动的组员、一个负责记录班级资料的组员、一个负责班级公告的组员等。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2. 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可以通过班会、微信群等渠道进行沟通。
在沟通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听取不同的建议,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要保持信息的流通和留存,确保每个人都了解班级的最新动态。
3. 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小组成员应该共同制定班级的目标和计划,并分配任务和时间节点。
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可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贡献,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协作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当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可以集思广益,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分享和交流成果:小组成员之间要及时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借鉴和学习对方的优点和经验。
可以组织分享会、展示活动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认可和鼓励。
6. 定期评估和调整:小组成员可以定期评估和调整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7. 培养领导才能:小组成员之间要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和领导工作。
可以通过担任小组长、活动策划等角色来培养领导才能,并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交流、学习,并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们将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某个目标的基础上,将某些人组织成为一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是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任务、一个项目或者一项学习内容。
只有明确了目标,小组成员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2. 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承担相应的任务,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3. 交流沟通: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
通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4. 互相支持: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
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整个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合作的力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组织学生成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2. 课外活动小组: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成为小组,一起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研究小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实验等方面,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一起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完成实验。
通过研究小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合作研究、科学探索的能力。
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滕州实验高级中学李涛小组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中小学推行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就我们级组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大家交流一下。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准确在课堂上,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马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者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等。
同时,由于小组凝聚力欠佳,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
在课前准备与课后巩固环节,同样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课前预习不到位,课后复习不充分,小组长作业检查不认真等等。
我们级组在级会上就共同讨论并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首先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我们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分层提问,分层回答,让小组成员互相补充、更正、辩论,使不同层次的智慧都能够闪耀火花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请不同水平的同学上黑板做,其他同学也可上黑板纠正。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实施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实施今天在这里我没有什么经验要谈,我只是把我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感想和各位同仁交流,现在的教育提倡给学生减负,作为班主任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外,还有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要做,如果不学会减负,恐怕我们的身体迟早要吃不消,通过小组式管理确实能对我的工作起到减负的作用。
一.良好的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护航员一个班级的长效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是不行的,我们班在三年级时就根据我班实际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为后来班级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每学期我都把小组评价表张贴到黑板上,每个小组的分数每天都会不断更新,我从4个大项和20个小项来考核学生,将考核制度细化,我也发现了这一点,制度越细,透明度越高,在班内的矛盾就越少,同学们轻装上阵,没有了后顾之忧,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评价项目趋于全面化最初的小组合作设置是面向学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又拓展到卫生,纪律,礼仪这四项1、“学习”,不仅是针对课堂提问、测试,也包括作业上交,而作业上交不只是给没交齐作业的小组扣分,还包括上交速度和质量。
每科课代表手中一份表格,每个组长手中一份表格,课代表统计每日各组作业上交名次、数量和质量,小组长手中也是如此,然后汇报至学习委员处,学习委员汇总每日各组所有学科上交总名次,然后任课老师根据考核办法给小组加分或扣分。
2、纪律,不仅包括早读、课间,眼保健操,路队,还包括自习,微机课,等时间段,不仅是班主任一人监督,还包括小组长、安全检查员,路队长,早读检查员,班干部的记录和全班同学的检举。
每一次的加减分,都是对小组的鼓励和鞭策。
3、文明礼仪,这主要是让学生养成知书达礼的良好风尚,学校教育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主要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爱护集体等方面来考核学生,通过这方面的考核,在我们班形成了良好的风尚,班内的环境好了,同学们的关系和谐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组织架构下,通过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协调沟通等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组织或团队目标的管理方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不仅关注个体的工作表现,更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提高整体绩效。
1. 强调分工合作:小组成员通过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2. 强调信息共享:小组成员之间要积极分享信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 强调协调沟通:小组成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冲突,保持团队和谐。
4. 强调目标导向: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实际运用案例:1. 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上,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课外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增强团队主义精神。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小组讨论、小组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我,同时也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师管理:在教师管理上,可以将教师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小组负责管理不同的班级事务,比如一个小组负责活动组织,一个小组负责学生纪律,一个小组负责教学安排等。
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分担管理压力。
可以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会,让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和管理经验,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以上几个案例只是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部分应用,实际上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小组成员角色明确: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明确分工,避免出现角色不明确、任务重叠的情况,影响小组合作效果。
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也在班级管理上让学生回归班级的“主人”地位,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笔者通过实践小组合作,阐述了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流程和促进作用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运用一、缘起我校一直致力于课改工作:2010———2011学年,实践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学年,学校又实践昆铜模式。
昆铜模式是指班级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
通过竞选演讲、公众投票,选择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
每个小组设立6个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担任学科组长。
根据班名和班级精神,每组成员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并由此提炼出本组的精神。
在实践昆铜教学模式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体现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拓展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小组自主管理”。
笔者认为这种管理方式既有新意,又有发展空间。
二、设计笔者参照昆铜中学的小组模式,再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初步设计实施方案:(1)创建班级文化:确定班名、班花、班训等。
(2)合理分组,围绕班名确定各小组的名称,明确小组精神。
(3)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班特色的考核标准,尽可能将学生在校的一切行动进行量化考核。
(4)明确行政组长的权利与任务以及小组内成员应遵守的规定。
(5)确定考核方式。
三、实践1.分组、分工。
有关群体规模研究的结果表明,理想的群体的规模是4—6人,这样的规模能够促使群体成员表现出各自的差异和智慧,并且使每一个成员的智慧能够充分发挥,这样的规模在进行群体成员协调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小的。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小组合作模式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可以用在课堂上也可以用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上。
但是任何的方法都需要实施者想出合理的实施办法,让这个模式变得可实施,也要是有效的实施。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用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引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优化资源,提高学业成绩。
在小组内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使得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有效,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好的习惯。
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其他组员进行分享,后进生在可以在组内敞开心扉,没有心理负担,打开封闭的学习方式。
组员之间互相学习,感受着帮助别人与被被别人帮助的快乐,在相互支持中进行着良性的竞争。
1小组合作模式运用的意义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也是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知识的掌握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练习自然是很难掌握。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的猜测,然后再根据猜测在小组之间去进行验证。
整个过程都是很有趣的,一旦有了好的结果,学生也会大获自信,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在验证完毕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反思,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的同时,学生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交流彼此之间创新的差异,这一整个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直观洞察能力[1]。
1.2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要求学生要这样做,不能那么做,说得多了,学生很容易“一个耳朵出,一个耳朵冒”。
试想这样的班级管理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但是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却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主要体现为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对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班级管理效果显然大有帮助。
1.3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曾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却也是最累的主任”。
略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略谈⼩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2019-04-30长期以来,在班级建设上,⼈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以学习为中⼼、以管理制度为中⼼的管理模式。
其中,在以教师为中⼼的管理模式中,教育者要求学⽣绝对服从,班级管理有着鲜明的强制性⾊彩;以学习为中⼼的管理模式,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优劣的唯⼀标准;以管理制度为中⼼的管理模式,则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管理⼯作规范化,这种管理模式极易造成学⽣产⽣⼈格障碍和师⽣关系不和谐。
应该说,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完成学业⽬标、实现班级管理基本功能等⽅⾯起到了⼀定的作⽤,但同时它也阻碍了学⽣主体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学⽣创新能⼒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末,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研究开始悄然盛⾏,当新课程改⾰提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之后,“合作”⼀词更是影响深远。
⽆论哪⼀学科、哪⼀年级的课堂上,我们都能见到学⽣以⼩组交流的⽅式在进⾏着学习。
遗憾的是,⼈们只是将合作学习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内,许多⼈甚⾄简单化地将合作学习视为课堂教学⽅式之⼀,将“合作”和“应试”密切挂钩。
其实,合作学习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治、⾃尊等教育价值,它正为我们开启⼀扇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之门。
合作学习理论作为⼀种倡导学⽣⾃主、⾃治学习的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学⽣⾃我管理、⾃主学习的教育模式,同时还促使我们为学⽣创设⼀个主动参与、⾃我管理的班集体。
近⼏年,笔者⼀直关注合作⼩组与班级管理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学⽣实际,逐渐摸索出⼀套适合本班学⽣的合作⼩组管理模式,⼒求在班级管理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组建异质⼩组,多⾓度出发安排座位从管理学⾓度来说,班级中的团队组织结构将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进⽽影响学习活动的质量。
因此,如何组建合作⼩组是班级管理中的⼀个重要问题。
在形成合作⼩组的初始阶段,我采取的是“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即每个⼩组由⼀名尖⼦⽣、两名中等⽣和⼀名后进⽣组成。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摘要】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管”,但成效不高。
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采取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提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措施,如互相监督与管理、合作与竞争学习、捆绑评价等,以优带差,实现共同进步的班级目标。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措施中职生随着社会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学生比例逐渐增多,00后的中职生思想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怒作为判断标准。
他们自高、自傲、自卑、冷漠,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差,自控能力差,自暴自弃,缺乏合作意识,缺少与别人相处和交流的基本技能。
因此,针对中职生的现状,在班级中采取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目前,中职生厌学、网瘾、早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甚至影响到老师的正常教学活动。
迟到、旷课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交或迟交作业的现象天天上演,老师像债主似的天天上门讨作业。
个别学生就算你怎样追,他就是不交,老师也无可奈何。
值日卫生就更不用说了,每天班主任都在跟学生斗智斗勇,抓常规、抓学习,可是部分学生就跟破罐子破摔一样,我就是不干,我就是不学,你能耐我何,要罚要骂随便你,骂完后还照旧我行我素,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表示管不了,个别学生的现状令人堪忧。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管”,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动性。
现在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别人的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学会表达、沟通、交流尤为重要。
社会心理学的“小团体理论”认为,小团体的成员会互相依赖并产生隶属感、荣誉感,二、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1、合理分组,示范引领中职生因中考分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都很大,如果按照自由组合的分配方式,一定会造成了各个小组实力差距大,难以推动小组工作,尤其是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集中一起,很容易地结成小团体,整体会越来越差。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和领导。
其基本原理包括:1. 围绕目标展开合作:小组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或团队的共同目标,因此小组成员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合作,并共同努力实现。
2. 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在合作中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实现整体的提升。
3. 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互相促进,共同实现目标。
4. 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小组合作鼓励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小组合作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或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 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引导学生们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团队合作氛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集体中做出贡献,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通过相互的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4.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虽然有着很多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1. 如何合理分组: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协作顺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一、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班级管理作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等。
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理念与特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通过组建学生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协商和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组建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使班级管理更加公平和民主。
2. 强调学生的合作性。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从而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强调教师的引导性。
虽然是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但教师在小组内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班级管理不再是教师的一人秀,而变成了全体学生的合作项目。
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这种管理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生在小组管理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责任漂移等问题,教师在指导和监督学生时可能遇到困难等。
未来在推进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时,需要探索一些新的途径和方法。
1. 强化学生的自主性。
未来在推进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小组管理中真正做到自主负责、主动参与。
2. 完善教师的指导机制。
教师在小组合作管理中的角色不仅是组织者和监督者,还是引导者和鼓励者。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一点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一点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小组合作的概念及优势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按照一定原则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或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原因和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二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小组合作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组划分策略、成员搭配及分工在进行小组划分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同时,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四、选取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或任务选取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或任务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活动。
五、指导监督下的小组活动开展过程在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和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为了检验小组合作的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
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对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七、面临挑战及解决措施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能会面临时间管理、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挑战。
浅议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议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机制,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同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团结协作,互相竞赛,缩短学生间的差距。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同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1)。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了班级管理中一、合理构建小组,打下交流基础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我对班级里的58个孩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小组内的人数必须适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组内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平等参与,因此,我决定将全班同学分成了10个小组,每组由6个人构成。
根据综合评定分为1——6号。
1号2号为正副组长。
组长每人帮扶2人。
从到校,校服穿着,就餐,上操,课间纪律,课堂回答问题,放学路途等全方位帮扶。
二、小组制定班规,共同遵守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根据小组合作方式先由各小组共同讨论,献计献策,共同商议,再综合各小组的意见,然后确定班级的班纪班规。
我把班级按小组学习机制,分成10个小组,每组的小组长就是小组的带头人,由10个小组统一评分标准,实行竞争评价,每周实行红花评比,哪个小组一周累计下来红花最多为优胜组,可以获得奖励(学习用品等),最差小组就进行集体反省,找出原因,责任落实到小组成员个人。
根据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纪律遵守、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清洁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表现好加分,表现不好就减分。
这样做是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白该组成员扣分,不仅是他个人有责任,其他组员也有监督、帮助他改正的责任,这无形增强了小组竞争意识和小组凝聚力。
我还建议各小组商量群力群策商制定出小组公约,由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公约的执行,小组长和各成员既是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制度的监督者。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研究============一、小组合作的意义与目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优化班级氛围,提升班级整体表现。
二、组建高效合作小组组建高效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成功的第一步。
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等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一般来说,一个小组内应该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以便在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三、制定小组规范与制度制定小组规范与制度是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这些规范与制度应该包括小组的目标、成员的角色与责任、会议的召开方式、决策方式等。
班主任需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以确保这些规范与制度能够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并自觉遵守。
四、分配任务与责任在小组合作中,明确的任务分配和责任划分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班主任需要指导小组根据成员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并为每个成员分配相应的责任。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促进小组内部沟通与协调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是小组合作的核心。
班主任需要定期组织小组会议,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提供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培训等方式,帮助小组成员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班主任需要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时注重创新,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小组的创新能力。
七、跟踪与评估合作成果为了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班主任需要定期跟踪和评估小组的合作成果。
这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检查小组完成的任务、听取小组成员的反馈等方式进行。
浅谈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应用
浅谈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应用概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将小组合作应用于班级管理,让班级回归于学生,一开始,学生也是困顿不已,很是吃力。
每个小组都派出同学来向班主任咨询,班主任只能在幕后做好推手,荣当顾问,由扶到放,在必要时给予相应指导。
放手的背后是老师默默的牵挂,每一次的任务完成,学生却是丝毫没有因为“没做好”而有所受挫。
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莫名,津津有味地体验着自己“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班级中的团队组织结构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而在合作学习理论中小组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效能与业绩。
因此,合作小组模式运行的第一步就是组建小组。
笔者采取的是“异质分组”,一般每组6人。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均是女生能力较强,分组步骤如下:1.半自由奉行“女士优先”,女生先自行分组,2-3人为一小组。
如笔者所料,基本是强强联合或者弱弱组合。
2.半强制男生,由老师分配到已分好的女生组里。
男生,班主任对其进行分组,同样是强强联合,弱弱组合。
对分好组的男生,强的,配以两个较弱的女生组,生选一,纳为组员;弱的,提供两个强的女生组,生选一,参入其中。
这样,分成的小组,男女搭配,有强有弱,组建成异质的固定分组。
这里,教师兼顾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参考性别、身高、个性等因素,避免小组过于强大或者过于弱小,达到小组的优质均衡。
3.半调整刚分成的小组,初次练兵,利用主题班会,布置一次任务。
如,“我的双休日方案”,小组合力,现场完成。
在完成过程中,如果觉得不愿意呆在这个小组,享有一次“调整权”——男生专享,可选择呆在现在的小组,也可提出异议,调去老师当时给出的另一个小组中,与另一个小组的男生互换,只要另一个小组的男生同意即可。
于此,异质小组成立,不得更换人员。
4.全自荐以自愿为原则,实行自我推荐,小组成员竞聘上岗,竞当组长、副组长,并发表就职演说,由组员投票决定谁当选,民主产生。
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作者:***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第06期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是班主任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成立合作小组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最大功效”是我一直在做的实践研究,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编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建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班主任首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期末综合成绩,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假设一个班64人,可以4人一个小组,分成16组。
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让每组包含一个最优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后进生。
每组的4名学生编号分别是1、2、3、4,1号是组长,组内成绩最好,2号成绩中上,3号成绩中下,4号为后进生。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创建之初要向所有学生做这样的说明:编号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和小组成员共同成长。
在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要进行座位排位,一个小组整体以推磨的形式在班级走S形进行座位轮换,这样在每周班会的时候学生就会自动交换座位。
二、创建小组特色分组后就要从精神层面组织创建小组。
班主任可以让所有学生制订一个大的班级文化主题,小组成员根据班级的大主题讨论各个小组的发展目标、小组口号、小组名称。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创建,形成小组特色,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三、制订规章制度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前制订小组合作的规章制度和明确分工任务。
小组合作的制度要做到一视同仁,班主任要对所有组员秉承公正、公平的态度。
小组的每个成员要知道自己在每次合作分工中的任务,提高任务的参与率,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有效运用1.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有效運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所有的1号组长负责收发作业,在课堂上要求所有1号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学习,如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确保人人都要发言,及时总结所有组员的发言,并积极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浅析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浅析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00小组合作模式常见于课程教学中,通过合作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能够起到齐头并进团队协作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也能够帮助班主任减轻负担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传统班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这一角色在教育界存在了很多年,几乎没有质疑过他的权威性。
班主任囊括了大大小小的事务,是一个班级中最大的官。
繁杂的班级事务均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
学生长期处于班主任“重压”之下,久而之久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能力,一旦脱离班主任的管理,他们就像失去了依靠和自控力。
1.班级管理中缺乏活力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
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于部是“群众的代表”,学生都想当干部、当个好干部,但缺乏“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2.师生关系疏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特别是新接手的班级,班主任一定先烧三把火,给自己立好权威,让自己在管理中游刃有余,但这也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疏离感。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这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协调这条纽带变得尤为重要。
3.学生缺少自我意识班主任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老师,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往往很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的缺少,严重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如何建立强有力的小组团队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入,可以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1.小组的建立基于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就需要组建力量均衡的小组。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点滴谈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点滴谈摘要]:30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五十多人的一个班级,如果只靠班干部、班主任是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运用小组合作管理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点滴谈一、小组合作优势多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的是方法,是经验,30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五十多人的一个班级,如果只靠班干部、班主任是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运用小组合作管理的办法可以帮班主任大忙。
1.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与现实社会接轨以及增强竞争意识的学习情境。
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合作与共赢是时代的呼唤,竞争是成功地基础。
2.小组组员之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互相参与管理,培养了学生的慎独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对培养新世纪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促进了班级管理。
3.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由原来的管全班变为管几个小组长,班主任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及时评价即可,惬意了自己,成就了学生。
二、科学分组四要点1.小组组建有原则每接到一个新班,可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个性特点、爱好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每组6-7人),让他们互补地合作与旗鼓相当地公平竞争。
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两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正、副组长,其余同学根据兴趣爱好、成绩等全部担任小组委员。
班里的捣蛋鬼、后进生要分配到每个小组中,让他们孤立无援,在“强势”组长的带领下也不得不积极投入。
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中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
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使合作管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2.各种性格要搭配分组时,老师要注意学生性格的不同,如果不把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小组管理与课堂中就没有领头羊。
要让各小组在课堂上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
所以老师必须把有号召力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班级中的小组合作
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阶刘英美
当今社会,许多独身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护下,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和同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
可是,面对复杂、多变、多元、互赖的社会,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学会如何竞争,更应当掌握如何与他人合作,因为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更需要学生的合作解决班级中问题。
自从学校提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来,我就加大对小组合作的管理和研究,也有了一点收获,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构建和谐的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
在学校里,每一项活动都和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小组就像班级中一个小集体一样,这个小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团结在一起,才能使这个集体更加优秀,因此拥有一个和谐的合作小组就至关重要了。
为了使小组内部能够和谐,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1. 选择德才兼备的组长
一个合作小组如何,主要看组长如何领导,组长就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的灵魂。
在选拔小组长时,我主要看该同学的品行,看他(她)愿不愿意帮助别人,是否肯为小组奉献,其次是看他(她)是否会学习,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被选上小组长的同学,老师和同学就赋予他们较高的权力。
2. 学困生安排要充分考虑感情因素
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
学困生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人处事等问题,他们在班级里大多是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让学困生在
小组内能够得到归属感,因此我就让小组长自愿选择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学困生作为帮助对象。
我清楚地记得当组长去选择学困生时,他们之间表情上那种微妙的变化,被选走的学生兴高采烈,因为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当然在抢学困生之前,我就对组长进行教育,无论选到的是谁,都得装作满心欢喜,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是受这个组欢迎的)这件事对学困生触动很大,在写毕业赠言时,孙震就给王忠艺写了一封信,他说当时就剩他和另一个同学站在那里了,他心里担心极了,生怕别人不要他,后来是王忠艺像抢似的把他拉走了,他心中的阴霾一下子不见了,当时他真的是对王忠艺感激不尽,说什么也不能对不起这个组长啊。
后来,他就一点一点地努力改变自己,终于摆脱了学困生的行列。
3. 老师协调小组间的力量平衡
有了组长和学困生的合作小组,剩下的就是副组长和另一个组员了,为了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种最有效的合作小组方式,剩下的两个人成了协调的关键。
我从学业成绩、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守纪状况、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考虑,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保证小组内的互助性和小组间的公平性。
合作小组确定了,再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副组长,副组长确定了,座位安排也就固定了,小组长和学困生同位,坐在小组的后面,副组长和另一个组员同位,坐在小组的前面,这样有利于组长全面关注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的状态。
二、详实的评比办法为组员指明奋斗方向。
我们班的小组评比重过程,同样重结果;重合作,轻个人表现;重进步,轻保持;重互助,轻个人突出。
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做了以下的评比办法。
1、在学习方面
上课小组讨论时,优秀小组的标准是组织得有秩序,组员全员参与,汇报集小组智慧;小组检查知识的标准是组内问题找出来;全班知识检测时,要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学困生进步大要奖励小组……个人好的,也可以为小组加一些分,但大部分是加给个人。
2、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每个小组都要分担班级的管理工作。
组长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再分配给组员,小组合作把班级的事务管理好,每天班长评定各小组的管理情况。
这样做也进一步增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
记得邹良帅是个爱出风头的人,平时自己也没竞争上管理员,为了能当上心仪管理员,他对小组的评比非常在乎,组长对他的要求他也几乎都能做到,学习热情、管理热情都非常高。
3、组长例会
组长虽然是本班学生当中的佼佼者,但他们毕竟还不成熟,需要老师时常提醒、帮助,组长例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每周一下午就是雷打不动的组长例会时间。
在组长例会中,首先是组长进行自我反思,反思个人的带动作用、反思小组的管理,然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肯定好,提出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他们的肯定,让组长都有信心,另外,对那些肯为小组成员付出的组长更是大加赞扬,给其它小组长作榜样,最后是每小组提出还存在的问题,老师和小组长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组长例会这个过程中,组长们交流小组管理的先进经验,吸取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老师也及时地了解组长思想情况和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
4、组外援助
在期末期间,复习任务重,学困生的任务更重,有时小组成员真的是不堪重负,有了焦虑、厌烦的情绪,为了调节这种情绪,我采用了组外援助的办法,即让别的小组的成员帮助学困生,每次帮助后进行互相评定,根据情况加相应的分数,这大大地调节了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也调动了那些没当上组长,但能力很强的人的积极性。
5、其它方面
如:纪律方面评价也是小组成员每一个人都好,那样的小组才算好的小组;
活动也充分体现小组的合作,如在运动会上有些项目就分给各小组完成,有的小组专门练蜈蚣跑,有的小组专门练QQ炫舞……
三、多种奖励办法成为激励组员奋斗的动力
1、班长的晋升
每两周对各小组得分进行排序,前三名的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小组长可担任两周的班长工作(第一名正组长,其实为副组长)。
班长要对各个小组的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评比,权力很大。
以前班长都有固定的人担当,而且不经常换,即使换也是老师或同学凭印象选择,自从实行这种办法后,每个人都有了机会,个个组长都眼红,特别是没当过班长的,但这个宝座只有靠自己和小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所以小组长特别用心地做好组里的事。
宋雪就是靠这种方式当上班长,并且一鸣惊人的。
宋雪的确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内向,上课发言几乎找不到她的身影,当她当选上班长之后,她每次放学前的总结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她不但指出每个管理小组的工作问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对班级出现的不良情况的苗头都掌握准备,及时提出避免出现问题。
有了这次当班长的经历,宋雪对自己的口才更加自信了,从此她的身影活跃在各项比赛活动中。
2、组长的晋升
在我们班组长权力很大,检查作业时需不需要重写,各项组内评比,怎样对组员进行评定……甚至于组员犯了错,老师批不批评他,组长都可以做主;还有老师对组长的信任和优待都是特别吸引人的。
所以每个同学都想当组长,我就采取了竞争的方法,如果哪个组连续两次小组评比最后一名,组长将自动降为副组长,连续两次得第一的小组中的副组长将晋升为该组的组长,刘昊东就是这样实现自己的组长梦的。
这一个动态的管理,让每个同学都有奋斗的目标,让每个人都得不断的奋斗,大大地方提高了每个人的积极性,“不进则退”成了我们全班的座右铭。
3、图书的借阅
借书活动是同学们最爱的活动之一,得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更是同学们最大的愿望。
借书活动是在星期一进行,而每一组借阅的顺序就以本周的小组排名为准,这一活动也促使了同学们更加努力地团结协作。
4、座位的选择
学生调位也是我比较苦恼的事,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小组坐哪儿完全取决
于小组两周的总评成绩。
按照小组成绩排名,小组长依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
要想坐在前面,就得团结、共同努力。
还记得张润新的妈妈对这一决定非常担忧,因为张润新的视力非常差,坐到后面不仅看不见黑板,而且可能影响到视力进一步恶化,几次找我调位,我都没有答应他,相反我让张润新带一个组(张润新成绩可以,但责任心不够),我清楚地告诉他,只有你把组带好了,才能坐在前面,别无他法。
从此张润新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对小组里的事事事关心,力争做到最好,他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组长,他的变化令我们很吃惊。
当然小组评比还有很多的作用,班级中只要有评优的事,小组评比成绩作为最主要的参考依据。
四、小组合作取得的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实践,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
1、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
小组合作,把权力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主思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2、团结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他们相处、与他人交流,增进了感情。
3. 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学生们成了学习管理的主人,很多以前老师做的事他们自己都可以完成,这样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如:再也不会因少一本作业,却不知道是谁而苦恼了,因为每一小组都放在一起,少谁一下子就会找到,当然不用找也知道,因为小组长记得比谁都清楚……老师就可以从班级管理中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和从事教研活动。
4、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积极竞争的氛围
在合作中,学生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在竞争中,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
的心态,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积极竞争的氛围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管理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有待探寻更有效的小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