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姓名:

学号:1119033112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班级:11历史教育

指导教师:张文凤

摘要

曾国藩作为清代三杰之一,头载“中兴名臣”的桂冠,是清代一位力拔山兮的人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写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把《曾国藩家书》作为子女的必读书目,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残酷的镇压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使腐朽的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因而落得一个“曾剃头”的名号。他的历史功过至今也没有盖棺定论。但是他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曾国藩是清末最后一位大儒,尊奉孔孟之道,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纪泽.纪宏以及诸弟的家书中,通过曾国藩的家书来研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总结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对于我们现代的家庭教育仍然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家庭教育思想;影响;现代意义

Abstract Keywords

目录

摘要 (2)

1、绪论 (5)

2、曾国藩家庭庭教育思想来源 (6)

2.1传统文化的影响

2.1.1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

2.1.2中国传统家训的吸收

2.2湖湘文化的熏陶

2.3良好家风的继承

3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 (9)

3.1、孝 (9)

3.2、严 (9)

3.3、勤

3.4 俭

3.5 和

4.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成就 (13)

5.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14)

5.1、推崇孝悌仁爱 (15)

5.2、保持勤俭节约 (15)

5.3学会谦虚谨慎

5.4端正读书动机

5.5、敞开心扉做子女朋友 (16)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8)

1、绪论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著名学者章太炎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伟大领袖毛泽东则认为德业诸全,功德圆满,近乎圣贤:“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之人而兼传教之人也”。他在晚清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之时,力挽狂澜,使得腐朽的晚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其道德文章、为官治军都可谓卓绝一世,堪称世代之楷模。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历朝官宦之家,往往一代而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其后代子孙往往骄奢淫逸,纨绔子弟习气严重,最终走向堕落,家道因而衰败。曾家却与众不同,代代有英才,是海内少有的长盛家族。探寻其原因就是曾国藩那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框架之内,有着开拓创新精神的家庭教育思想。

2、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来源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现实的、环境的和个体本身等多种因素交相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历史对于现实,环境对于个体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综观曾氏的家庭教育思想,其形成与发展也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影响。曾国藩根据他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和家庭实际出发,既采用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纲常伦理、道德观念,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的湖湘农家文化中汲取精华,逐渐形成其自成一家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是在中国近代坚守并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的典型代表人物,而他在而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政治功绩又是以他在“修身、齐家”方面的个人努力为基础的。可以说,曾国藩早期所受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及传统家训的影响直接地为其家庭教育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儒道墨钻研极深。儒家自强不息的积极人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俭节约之学,都深深地熏陶并指导着曾国藩的人生,并进而成为曾国藩家训思想的重要精神来源,影响着他对家人的训教。对于儒家思想首先是取其“仁”和“礼”的基本学说。他说:“昔仲尼好语求仁,而雅言执礼;孟子亦仁礼并称。盖圣王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外之莫大于礼。”所以他要子弟立志清远、自强不息,有民胞物与之量、内圣外王之志、忧国忧民之心。其次是取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儒家对君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凰窝积极进取的态度刺激着曾国藩追求政治的热情。面对这行将崩溃的清政府和遍地燃烧的农民革命烈火,曾氏大声疾呼“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庶冀其挽回于万一”。但是儒家思想的人世精神既有催人进取、建功立业、利于民生的方面,也有追名逐利的成分,而后者又往往使人际关系因竞争而紧张,特别是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更有可能招致祸端。所以他又以道家的避让退守之道警戒子弟:“吾人在自修处求强人可,在胜人处求强人则不可”这样才能使其进退两宜,刚柔并济。他特别推崇老庄的道家思想,列庄周为圣哲,即使是对于于儒家分庭抗礼的法家思想他也能择善而从。这也许就可以解释既然曾氏作为儒家仁礼思想的坚守者,为何日后还会成为残酷镇压太平军的“”曾剃头的最好注释了。又如他在给子女布置的“日课”四条中的“慎独”、“主

敬”、“求仁”是曾国藩以宋明义理之学教育子弟不断进德修身,完善自身;而习劳一条则是以墨家的学说教育子弟要热爱劳动,养成勤劳的品德。曾氏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使其家庭教育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曾氏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既表明他治学的博大胸怀,更是其家庭教育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2)中国传统家训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家训是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作为价值参照系的,其主要内容带有明显的儒家纲常伦理色彩。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将这种家庭伦理关系放大,就上升到君君臣臣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关系,体现了家庭关系的社会化。作为晚清一代大儒的曾国藩,他自然懂得家训的社会功能,也难以避免地要受到中国传统家训的影响。曾国藩对于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可谓反思多于盲从,他更多的是发扬了传统家训中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兄弟教育后辈读书明理这样并不受阶级和时代影响的为任何时代所共同提倡的传统美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曾氏的家书里传统的纲常名教已经弱化,他更多的是注重如何将学问付诸于家庭日用之间,而不是死板的按照经典浇花去循规蹈矩。他认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张文瑞的《聪训斋语》都是“教家者极精”的教材,在写给儿子的信中道:“尔兄弟各觅一册,常常阅习,则日进矣。”传统家训也成为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湖湘文化的影响

一个人生活的人文环境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我们面对曾国藩这样一个内涵丰富、命运多舛的历史人物时,深深感到他的显赫事功与其复杂多元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其文化性格的形成又与其特定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湖湘文化密切相关。张朋园先生把湖南人的性格概括为:“综合言之,湖南人个性坚强。凡事认定一个目标,勇往直前,不计成败,不计利害。不屑更改;是一种‘不信邪’的‘骡子脾气’,在中华民族之中,自成一地区性的性格。此种性格,由来已久,稳定而少变化。”细观近代湖湘风云人物辈出,而敏锐、倔强、劲悍、俭朴则是他们共同的鲜明的性格特征。纵观曾国藩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确是一个脾气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输,有股蛮劲,争强好胜儒将,充分体现了湖南文化的性格。曾氏作为地道的湖湘人,很自然的会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成为具有地道湖湘文化的儒将,虽然曾国藩的性格具有多元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但是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他是一以贯之的,同时他也吸收了湖湘文化的经世传统并在他的家教思想中予以拓展。

(三)良好家风的继承

个人生活生长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曾氏良好的家风是曾国藩思想品德的渊源。曾国藩在继承了曾家重视耕读家风的基础上并发扬它,最终形成了具有曾氏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清末,曾家家风无论在以封建儒学为中心的书香门第中,还是以勤俭为根本的耕读家庭中,都堪称楷模。曾氏家族起初并不富裕,世代务农,,直到其祖父曾玉屏这一代家境才有所改观。祖父玉屏“少耽游惰”但却能“立起身责”,“幡然悔悟”,“自是终身未明

而起”,“讲求农事”。由于他没有文化而在一场诉讼官司中被以秀才耍弄由原告转为被告,深以为耻。决心让其子孙读书,猎取功名,因而对子弟督责甚严。曾玉屏治家极严,他创立了一些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例“男子耕读,女必纺织”。他要求家人谨行八件事:读书、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疏远六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和做客赖着不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