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精)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吗?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丰富和发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实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阶级性和实践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3.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答:错,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维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答:错,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哲学范畴,它标明客观实在而运动则是客观存在的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二者是有区别的5.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错,唯物注意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唯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注意,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注意,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注意,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存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注意结实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的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叫对立统一定律,矛盾规律之所以被称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其他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规律也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

静止表现为两种情况:事物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相对于一
定的参考系,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没有进行机械运动。静止中包含着
绝对运动, 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
的。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才能科学区分事物;
才能理解运动。 11.有人认为必然出现的事物是有原因的,而偶发事件是没有原因
15.真理是客观实在,谬误是主观幻想。 答案要点: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和检验真理的 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但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其形式则是主观的, 所以不是客观实在。谬误是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但谬 误也有客观的来源,并不全是主观幻想。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 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 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 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 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1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 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 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 层建筑。 17.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 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 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 单线发展,实现跨越。 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于历史的原 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 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 展的特点。
2020《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注意: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1、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1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14、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15、规律是无条件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1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7、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8、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9、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0、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注意:意识的自觉创造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21、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精神力量)2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23、科学理论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2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7、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
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
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
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
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264页4-7行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
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
(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一第一章1.唯物主义哲学是绝对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绝对错误的。
(错误)2.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是可知论者。
(错误)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错误)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华,是真理,所以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办事就不会出错误。
(错误)第二章5.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错误)6.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错误)7.人的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错误)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错误)9.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二中也有)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人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错误)第三章11.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差别也是联系。
(错误)12.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
(错误)1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错误)14.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
(正确)15.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错误)第四章16.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错误)17.我们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18.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他创造历史的活动就不会受任何制约。
(错误)19.评价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
(正确)第五章20.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误)(三P7)21.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错误)22.科学理论水平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
(错误)23.是否承认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错误)(三P6)第七章24.人的本质是由人的世界观决定的,因此它是不会变的。
(错误)25.人类社会的历史没有进步只有循环。
(错误)二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青岛退役士兵哲学1题 (2)

冲刺班练习二一、单选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2.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观点,属于( B )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和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4. 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C )A.形而上学 B.客观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说明了( D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C.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这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7.对意识内容客观性的正确说明是( C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 B.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C.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D.没有反映就没有被反映者8.下列关于量变和质变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D )。
A.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
B.量变的表现形式有单纯数量的增减,也有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方式上的变化。
C.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量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
9.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政治考学站)哲学判断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3.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7.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8.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9.“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1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2.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1.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3.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4.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6.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7.要尊重自然就要顺从自然。
8.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9.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0.规律有好坏之分。
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1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14.科学认识随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1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6.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1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0.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有了大脑便会产生人的意识。
马克思错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错2、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正确答案:错3、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正确答案:错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错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
正确答案:错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正确答案:错9、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资本有机构成。
正确答案:错1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已经不再发生作用了。
正确答案:错13、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正确答案:错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正确答案:错17、“人权高于主权”。
正确答案:错20、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正确答案:错25、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正确答案:错2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正确答案:错2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正确答案:错2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正确答案:错3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3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错3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正确答案:错34、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正确答案:错36、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预见性。
正确答案:错37、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错38、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马原复习辨析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辨析题2009-01-14 19:40辨析题汇总: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1、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第一单元易错易混: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观点错误。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人们主观思想的产物。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智慧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观点错误。
注意: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观点错误。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
)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观点错误。
注意:应改为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
(观点错误。
注意: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观点错误。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唯物论》易错易混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观点错误。
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观点错误。
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观点错误。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6.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观点错误。
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马原辨析题

仅供参考,但不是考试题。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题详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要(2014年)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C)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B)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结构性D.层次性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3.意识的本质是(A)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人感觉的总和 D.思想观念的集合14.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是(C)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1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D)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8、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0、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的自主创造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12、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正确意识推动物质发展的精神力量)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8、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19、实践决定于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马克思判断

三. 判断题1.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标准答案:正确2. 辩证法包含相对主义的因素,但不能归结为相对主义。
★标准答案:正确3.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标准答案:正确4.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标准答案:正确5.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标准答案:错误6.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标准答案:正确7. 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标准答案:错误8. 差异不属于矛盾。
★标准答案:错误9. 世界统一于存在。
★标准答案:错误10. 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
★标准答案:错误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标准答案:正确2.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标准答案:错误3.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标准答案:正确4. 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标准答案:错误5.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标准答案:正确6.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标准答案:错误8.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标准答案:错误9. 人为自然立法。
★标准答案:错误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错误1.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2. 物是观念的集合。
★标准答案:错误3.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标准答案:正确4.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标准答案:正确5. 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辨析题绪论: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 、 会意识。 会意识。 2、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 、 同步进行的。 同步进行的。 3、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反映。 反映。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5、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的正确价值 、 取向。 取向。 7、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 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 8、坚持集体利益就是要维护和实现集体利 、 放弃个人利益。 益,放弃个人利益。 9、坚持集体主义也必须尊重和维护个人利 、 益。 10、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 、 用
14、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道德理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 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 15、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必然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能转化为现实。 能转化为现实。 16、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 、理想对人生、 指导和促进作用。 指导和促进作用。
10、人所具有的自然性都渗透着社会 、 受社会性的制约。 性,受社会性的制约。 11、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12、个人对社会物质贡献的大小是评 、 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13、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 、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