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审计探析

合集下载

高校绩效审计浅探(全文)

高校绩效审计浅探(全文)

高校绩效审计浅探一、绩效审计研究现状(一)绩效审计起源与进展绩效审计发端于西方GJ。

20世纪40年代诞生绩效审计(阿瑟・肯特,1948),进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经过50多年的探究,已实现了由传统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

我国绩效审计1982年起步,20XX 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探究开展绩效审计”后,专家学者致力于实践与探讨。

虽然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20多年从不停步,但因在基本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尚未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与探究,因此研究成果不多,但也不乏成果,例如:罗美富等(20XX)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杨锡春(20XX)从GJ审计层面分析我国绩效审计面临的十大难点;戚振东等(20XX)认为我国绩效审计应开展多样化评价而不是过分注重“3E”内容;吴勋(20XX)解析转型期绩效审计实施瓶颈,研究绩效审计技术支撑与治理机制;蔡春等(20XX)提出拓展绩效审计目标等10项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进展的思路;候晓红等(20XX)探讨基于免疫机理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李曼等(20XX)运用藕合理论研究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模型。

(二)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不足通过对国内学者绩效审计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仍存在较多不足。

一是绩效审计评价侧重于3E内容,缺乏对后进展区域高等教育资金使用、资源利用,以及环保、社会责任等更深层次探究和全面分析评价;二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缺失必要实证研究及成果;三是侧重于静态研究,忽视绩效治理的多变量互动系统;四是研究视角敏锐延伸幅度较窄,缺乏对绩效审计各分支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整合与研究。

这些不足正是当前绩效审计和本课题急待研究解决的基本任务与问题。

二、高校绩效审计现状(一)高校绩效审计理念淡薄据20XX年统计,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中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35所,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33所,与财务合署办公的2所。

2023年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路径浅析

2023年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路径浅析

2023年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路径浅析2023年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指针对高校在2023年度使用财政资金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方式,旨在评估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以及绩效表现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本次审计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准备工作首先,审计人员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情况、绩效目标及实现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

同时,要与高校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高校对本次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2.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人员根据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政资金使用记录,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各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指标,关键业务流程的操作规程和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方面。

3.资金使用效率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和比对,评估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审计重点关注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预算执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非经常性支出的合理性等。

4.绩效评估审计在高校绩效评估方面,审计人员重点关注高校的目标设定、绩效指标制定、绩效评价体系运行等方面。

审计人员将绩效评估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对高校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指标的合理性、绩效评价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审计。

5.审计报告输出完成以上工作后,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包括高校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估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同时,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报告应经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批确认。

总之,2023年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路径的关键是客观公正,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同时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析

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析

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析●钟鸣【摘要】新时代改革逐步推进,绩效审计作为重要监督手段,在各个领域发挥出积极作用。

综合评价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绩效审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挥监督管理功能,督促高校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升,保障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高校绩效审计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绩效审计在监管高校财政资金效益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财政资金高校一、引言新时代绩效审计广泛运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高校各类项目资金日益增多,同时带来的使用风险不断增大,特别是在深层次改革进程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手段对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空间,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督方式,构建活力、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应该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绩效审计是完善高校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提升高校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评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高校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绩效审计在高校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深入挖掘并找出高等院校管理改革过程中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绩效审计为抓手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因此,绩效审计是教育系统财政资金风险管控、构建第三道防线的重要监督手段,对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绩效审计在高校的运用情况(一)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第一,绩效审计保障了高校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

绩效审计是教育改革中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绩效审计在开展相关项目综合评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方式为主,根据审查的资产、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在各项审计指标中设定相应预警标准,对相关项目从经济效益角度作出评价。

高校绩效预算审计的关注点探析

高校绩效预算审计的关注点探析

效预算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资源使用 的效率和效
果。


绩 效预算 编 制 审计
由于 主 客观 因素 的影 响 ,在预 算 编 制 阶段 审
计客体的“ 投入 ” 预算可能存在 以下倾 向 : 一是预 算 内容不全面 , 仅包括财务资源预算 ; 二是 预算松 驰 ,宽打窄用 ” “ ,为未来 预算 执行留有 宽松的余
法规 和 国民经 济 计划 等 强 制性 的标 准 ,如 财 政部
绩效预算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审计 客体的
经 济利 益 和其 他 利 益 ( 如政 治 荣 誉 、 务升 迁 等 ) 职 。
因此 投人预算编制存在“ 宽打窄用” 的内在因素 , 审计单位都容易接受 ,而要使用非强制性标准就
绩 效 审 计
高校 绩效预 算审计 的关注点探 析
张 思 强
绩效预算是一种 目标导 向型预算 ,它包 括绩 效的两个要素。“ 是指预算主体的业绩 , 绩” 即办了
多少 事 , 了什 么事 , 办 效果 怎样 ( 产 出 ” “ ” 即“ 的 量 点关 注 以下 五个 问题 : 1人 、 、 资 源是 否 全部 纳入 绩效预 算体 系 、 财 物 我 国一 些 高校 绩 效 预算 的实 践 始终 未 能 突破
行全 过 程 审计 , 利 于 拓宽 内部 审计 领域 , 全绩 有 健
传统预算理论 的束缚 ,只进行财力资源一“ 现金” 的收支预算 , 俗称“ 花钱预算” 。相应的预算审计也 主要是对财力资源收支的合法性 、效益性等进行 检查和评价 。这种预算审计存在的问题是不 注意 促进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节约和使用 ,忽视人 财物 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导致 审计客体财力资 源紧张与物力资源 、 人力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存 。 因此 , 高校绩效 预算 审计应 当将人 、 、 财 物全部资 源纳入绩效预算投人审计评价体系。 2 审计客体资源 占用和耗 用的预算是 否符合 、 国家和有 关部 门制定的法律 、 法规、 规章和条例等 如本 院校人力资源 占用 的生师 比 ( 折合学生 数与教师总数之 比) 必须符合教育部规定 , 财力资 源中四项经费 的投人必须 占学费收入 的 3%等。 0

浅析高校绩效审计

浅析高校绩效审计

浅析高校绩效审计在高校教育资金相对不足的同时,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

因此,应积极开展高校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高校的活动和企业以及行政部门的活动有所不同,高校是运用财政投入和自身筹集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的目的,即高校以师资力量、校内设施、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

高校办学的效益性体现在: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产出的效果性。

在投入上,表现为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物质资源,是否恰当配备教师及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表现为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办学机制是否灵活实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高效等;在效果上,表现为是否培养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

高等学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效益,这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区别之一。

高校绩效审计是衡量高校内部各个资源占用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

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1、模糊性。

高校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活动,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所显示出的效益很难从数量上进行全面概括,例如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在“德”的方面进行衡量,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做出数量上绩效评价是有困难的,只能根据客观情况从主观上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评价,因而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审计标准也只能是模糊的。

2、长远性。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它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久,所以高校活动的效益具有长远性,其审计标准也应立足于长远。

3、宏观性和间接性。

高等学校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它所提供的劳动成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其产生的效益将在很大的范围内发生作用。

绩效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分析♦李大鲲 绩效审计主要研究的是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济性的问题,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推进资源管理者工作有序及高质地开展,保障经济责任的落实。

高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经费多来自国家财政,这些特性要求高校需要利用绩效审计来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

现如今,绩效审计在高校审计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目标不明确、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等,需要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解决,实现绩效审计的意义。

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一、宏观层面高校绩效审计内容在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制度合理性审计和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其共同目标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制度合理性审计的理解可以从名称上进行分析,即从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的方向出发,发现制度设计和落实等方面的漏洞,从而反映出体制、机制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政策执行效果审计主要是审计高校是否积极主动和正确有效地落实上级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从而实现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保证执行情况与预期结果保持一致。

二、微观层面高校绩效审计内容在微观层面主要有合规性审计、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以及效果性审计这四个方面,这四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

合规性审计是高校进行绩效审计的前提,高校教育经费大多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只有保障资金使用途径和方式的合规性,才能够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中,将审计重点关注在一些易错业务上,严格把控审计风险。

经济性审计要求用最少的资源获取质量高、数量多的服务和成果。

高校与企业的经济性审计环节差异较大,企业有着固定的采购、运输、生产以及销售等流程,而高校更多的是招生、教育和科研,这要求高校在保障资源损耗较少的同时保障其教育质量和科研成果,激发和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价值创造力。

高校同样也需要购置家具设备和办公用品等,在这些方面审计部门可以严格审查其支出成本。

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探析

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探析

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探析摘要:近年来,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领导干部承担经济责任的意识、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还加强了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然而,高校在开展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就从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意义和加强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策略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策略简而言之,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是指高校的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开展的审计工作,同时依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施的状况进行合理评价。

近年来,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领导干部承担经济责任的意识、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还加强了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然而,高校在开展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一)未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而言,绩效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并衡量被审计部门和领导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开展工作实务工作的基础。

绩效评价标准是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审计,是根据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结合具体点审计对象和目标制定的。

通常高校审计的对象是指学院、学校机关部处、投资的企业等,从而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出相适应的评价指标。

当前,很多高校还未制定出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有些高校制定出了一些指标,但是不能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未达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责任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大部分成果需要进行量化,工作量较繁杂简而言之,绩效评价的过程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整理的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的效率性、经济性给予的评价。

从本质上来讲,高校属于提供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部门,由于提供的这些是无形产品,使用货币资金是无法衡量的,单纯地凭借财务数据评价,不能够全面体现出绩效状况。

最新-高校绩效审计评价计策探析 精品

最新-高校绩效审计评价计策探析 精品

高校绩效审计评价计策探析一、基本思路我国高校内部职能部门较多,除以院系命名的教学单位外,行政管理部门也掌握着高校资源的分配,部分高校还拥有具有企业性质的下属单位,这就决定了高校绩效审计必须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同时,我国高校对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采用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依据高校部门承担的工作分项给予预算,对一个部门的评价必须依据其各项职能及给予的预算资金分析结果,这就更加剧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复杂性。

为厘清高校部门绩效评价的思路,我们对高校部门及部门承担的职能资金预算按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为三个维度,确定基本评价思路,以探讨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即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出结果既定,评价投入资源的合理性,最低成本法;以投入资源为导向的,投入成本既定,评价目标完成的程度,目标评价法;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的,评价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投入产出分析法。

二、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根据上述思路,我们确定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为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法。

一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项目的投入,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

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获得某项结果或功能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作为评价值,并以此作为功能量化的标准。

由此,价值工程的基本方程式就转化为下式价值系数=最低费用现实费用显然,根据上式,有下述判断标准当=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与该结果的现实成本相吻合,功能价值较为理想。

当<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的现实成本超过了为实现该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价值偏低,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费用或成本。

当>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的现实成本低于为实现该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功能价值偏高。

只要目标费用或成本不是过于保守,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二目标评价法目标评价法,即在部门资源投入既定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衡量部门完成既定目标和执行工作标准的情况。

浅谈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浅谈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浅谈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摘要: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有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从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构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和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期望对未来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一、开展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省重点高校建设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迫切需要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

首先,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有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

省财政资金在各领域的配置情况,反映当前学校工作中心,财政资金绩效也间接反映着学校治理能力。

其次,有助于提髙资源配置效率。

高校预算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提髙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年度预算制定、年度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的重要参考,也是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关注重点。

最后,有助于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

实行全成本核算、立足系统治理、人才育引并举等充分反映高校现阶段的治理趋势。

二、目前高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省财政绩效考核工作起步较晚,对应的财政绩效审计工作也相对滞后,绩效审计体系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一)审计覆盖面有限,审计目标无法深入相对比较成熟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工程跟踪审计,省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与内容相对较窄。

现阶段省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基本是对资金的拨付、管理、支出的合法合规性展开,重点关注省财政资金的预算精细化、拨付及时性、是否存在挪用浪费等问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学科发展贡献、学生培养等较少关注。

绩效审计侧重事后评价,对于事前、事中的绩效审计较少,对专项财政资金的设立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未进行评估。

尤其是财政专项资金全链条的监督,十分欠缺。

具体到高校,重点人员和资金都投入到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审计部门人员与经费投入有限,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合同审签工作之余,只能从财政资金项目中挑选几项开展专项审计,审计人员自身能力有限、审计手段不足等因素,也使得审计无法深入开展。

高校内部绩效审计初探

高校内部绩效审计初探

高校内部绩效审计初探0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绩效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由此产生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评价,逐渐演变成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的定义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2014 年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具体准则将绩效审计描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绩效审计的实施主体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为主,仅有少数事业单位探索性地开展了绩效评价等与绩效审计相关的业务,具有“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的关注较少”“财务分析为主”“评价的深度与广度有限”等特点。

结合既往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内部绩效审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检查学校收到的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科学性和节约的程度,对高校的占有资源依照相应的审计标准和体系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和考量,确定高校各类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优化高校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协助高校管理层不断调整管理思路、管理方式,以弥补高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促进高校建设和发展。

本文从高校实施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实施绩效审计的难点,从完善制度等角度探索高校应当如何落实绩效审计,推动高校内部绩效审计的发展。

1 高校实施绩效审计的动因20 世初,西方国家围绕支出项目的既定目标,对目标实际执行结果与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开展研究,即最初的绩效审计,以期利用研究结果助力政府财政支出科学化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教育系统也在尝试对各类学校进行绩效审计,2020 年修订后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7 号)(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审计的范围应当包括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效益情况;办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主要业务活动的管理和效益情况[1],《规定》契合绩效审计“3E”理念,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指明了审计关注点——办学效益。

因此,高校有必要立足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目标落实内部绩效审计,监督高校的整体运作状态,确保高校在良性轨道上运作和发展。

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现状与优化路径探究

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现状与优化路径探究

2024年3月第27卷第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4Vol.27,No.6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现状与优化路径探究李修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00)[摘 要]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可以帮助高校切实解决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预算执行效果较差等问题,在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绩效审计的内涵与作用,细致分析高校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现状,并从精准定位绩效审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健全审计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几条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04[中图分类号]F239.4;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013-030 引 言高校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需要高校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使新时期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水平与质量得到提升[1]。

1 绩效审计概述1.1 内 涵绩效审计是对企业、项目或特定领域表现进行评估和监督的过程,其目的是审查评估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成果。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过诸多流程和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确定审计目标。

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对审计的具体对象和时间予以确定,如选定高校某个部门作为审计对象,在围绕该部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以此指导后续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②设置审计标准。

在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后,要制定对应的审计标准。

这些标准需要根据高校发展战略计划、绩效管理计划、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等来制定。

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绩效审计探析

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绩效审计探析

我 国 高校 重 点 学 科 经 过 近二 十年 的建 设 , 学 、科 研 条 教 件 得 到 了 明显 改 善 ,学 术 科研 水平 、高 层 次 人 才 的培 养 和 承 担 国家 重 大任 务 的能 力 都 得 到 了显 著 提 高 ,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对 事业 的进 步起 到 了有 力 的推 动作 用 。 学 科 建设 的发 展 要 靠 投 入 , 是 我 国高 校 众 多 , 源 有 但 资 限 ,目前 关 键 是 要提 高校 学 科 建设 经 费投 入 产 出 比。绩 效 审 计 作 为 一 种 管 理监 督 的科 学 手 段 ,可以为 提 高 高 校学 科 建 设
2 8 2 老 区建 设 0 02
L I N HE A0 Qu J A S
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绩效审计探析
●刘 骏
[ 提
要】学科建设经费在 高校经费 中占有相 当比例 , 积极探索高校 学科建设经费绩效 审计意义重大。 本文在界
定 高校学科 建设经 费内涵的基础上 , 就其必要性 、学科建设经费绩效 审计的 内容、 评价指标体 系及 其他相关 问题进 行 了探 讨。并指 出, 搞好 学科经 费绩效审计 必须加强理论研 究、 队伍建设 、 审计成果推广等工作 。
列 开 支 ,为谋 私 利 重 复 采 购 或无 效 采 购 ;部 分 院校 领 导 的 权
L OQU I S E—3 A JAN H — 4
高校 学科 建设 经费绩效 审计探 析
力 高 度 集 中 ,缺乏 权 力 制 衡 与 约 束 机制 。经 济 案 件 的 频 繁 发 生 给 我 们 以 深刻 的教 训 :只有 加 强 内部 审 计 控 制 ,坚 持 标 本 兼 治 、 合 治 理 、 防 并 举 、 重 预 防 的 方 针 , 过 财 务 收 支 综 惩 注 通 资体 制 。学 科 建 设 经 费 配 置 的 审计 要 重点 审 计 学 科 建 设 经 费 筹 资 和 投 放 机 构 比的 合 理 性 和 有效 性 。具 体 包 括 :1 与 同类 () 高 校 平 均 水 平 相 比 ,各 种 渠 道 资 金 比 例 的 构 成 情 况 是 否 合

浅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浅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浅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随着高校经济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探索和应用。

那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及原理绩效审计是指对组织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和审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和要求,在经营策略、控制及其他关键领域方面是否做到了最佳实践。

绩效审计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结果为导向:绩效审计是以结果为核心,评估组织的整体经营绩效和效益。

2、科学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组织,其评估标准都应该考虑到其性质、规模和特点等。

3、强调管理效率:在考察组织的绩效成果的同时,也应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二、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1、评估教学质量: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效果,是众多高校一直关注的问题。

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控制经济风险:高校作为一个有着自主权的组织,经济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控制和减少经济风险,保证经济健康稳定运行,是高校管理层应该关心的问题。

绩效审计可以通过评估高校的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费用控制率等方面,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对于高校来说,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对高校的经费收支情况、经费使用效益和经费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措施,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优势1、评估更全面:相较于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更注重结果评估,能够对高校的整体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实现全面的财务分析和经营风险掌控。

2、效益更高:绩效审计能够发现高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增加高校的收入和效益。

从绩效审计角度探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从绩效审计角度探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从绩效审计角度探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邹媚关键词:績效审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经济责任审计指针对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的审计活动,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审计。

对于高校而言,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能够有效保障高校会计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且有助于保障高校财产安全,并为高校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融入绩效审计的问题(一)传统审计观念尚未转变当前,高校审计人员依然遵守传统的审计观念,并未充分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融入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也并未实践中推进两者的融合进程。

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角度分析,高校的大部分审计人员都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融合是当前审计所迫切需要的,而有小部分审计人员则认为其融合是毫无意义的。

从重点审计内容角度讲,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等内容都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

从其具体实施角度讲,大部分审计员工感觉存在困难,由此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融入到绩效审计中的进程。

综上,当前高校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尚不明确,即使有审计人员已经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融合的必要性,然而从整体而言,高校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落实到位不明显。

(二)高校内审开展此项审计面临诸多阻碍目前,高校在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注重对审计内容的复核,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却缺乏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审计方式并不能够体现出效率性、经济性与效果性。

因此,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融入到绩效审计的实施而言,将存有诸多的阻碍,其主要表现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绩效审计评价因高校、地域、会计期间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即使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也会使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存有差异;另一方面,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的规定对其行政指导与借鉴,仅仅依靠审计人员去不断摸索和总结,从内审的局限性上看,难以保障具体的审计实践会取得理想的审计效果。

试析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析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析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并针对高校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进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审计标准一、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1.绩效审计的含义在西方,绩效审计的理念由来已久,它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了由传统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与现代审计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步。

早在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组织就指出:“除了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政府工作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的审计”。

此后,在《绩效审计指南(草案)》中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使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g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的审计。

即所谓的3E审计,其中经济性是指在保证适当质量的前提下对资源消耗的最小化,效率性是指产出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效果性是指目标完成的程度以及实际效果和预期的关系。

2.我国审计机关对绩效审计的要求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审计制度的确立和审计机构的成立,并围绕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进行。

2006年9月,审计署印发了《2006-2010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该规划在《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并通过效益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资产安全”。

这一决策,为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高校与企业以及行政单位的模式有所不同,它是运用财政投入和自身筹集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的目的。

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浅析

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浅析
费按财 力 ” 的原 则 : 费 支出结 构是 否合理 , 否优先 保障 高校 经 是 基本 支出的需要 、 维持单位 日常 工作 的正 常运转 , 此基础上本 在
括是 否 以最小 的投入取得 一定 的产 出或者是 以一定 的投入 取得
最 大的产出 , 支出是否讲 究效率 ; 果性是指 在 多大程度 上达 即 效
相对 其他 类型 的审计 而言 , 算资金 绩效 审计侧 重于 预算 预
资 金的 效率一 认 为高 校预 算资金 绩效 审计 的内容主 要有三 个方面 。
( ) 一 预算 编制 的真实 性、 合法 性和合 理性

有无擅定项 目、 扩大标准 、 违规 收费问题 , 有无截 留、 占用 、 挪用或
是指 由内部审计 机构和人 员运用绩 效审计 的方法 ,对高校预 算 资金 的经 济性 、 率性 、 果性进 行 审计 , 靠有效 证 据对被 审 效 效 依 单位是 否高效地 利用预算 资金发表 审计意见 。开展 高 校预算 资
又称“ E审计 ” 三 。具体而言 。 效率性是指 投入和产 出的 关系 , 包
法 》《 、高等 学校财务 制度 》 等法规规章 , 否坚持“ 是 量入为 出、 收支
平 衡 , 筹 兼顾 , 证重 点 ” 统 保 的原则 ; 审查 支 出预 算是 否规 范 、 细 化、 合理 , 是否 坚持 “ 员经费 按标 准 , 用经 费按定 额 , 项经 人 公 专
着“ 多少 钱办 多少事” 有 的原 则 , 合理安 排其他 支 出; 审查收入预 算是否 将所 有预 算 内、 外收 入 , 括单 位财政 补助 收入 、 包 预算外 ( ) 二 收入预 算资 金的真 实性 、 法性 合
到政 策 目标 、 营 目标 和其 他预期 结果 , 是否达 到 目标 ; 济 经 即 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绩效审计探析摘要:高等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校资金相对不足的同时,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因此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势在必行。

本文探讨了高校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在深入分析开展绩效审计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高校开展绩效审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内部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35-02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它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所进行的评价,以便促进资源管理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高校绩效审计主要从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人手,衡量学校内各种资源占用、部门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其对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办学效率的提高。

一、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一)开展绩效审计是促进高校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宏观教育体系和结构正在加紧进行调整;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和各种创收逐年增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关联,学校内部职能部门利用办学、培训、咨询以及对社会实行有偿服务等收费项目逐年增多,使得高校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化。

开展绩效审计,通过对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的资源利用、改革措施进行审计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完善改革措施的建议,从而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创造效益、增强高校自我约束机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

(二)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近年来,国家逐年投入教育资金增加,高校逐年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办学质量,高校的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管理费用等投人大幅度增加;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度增长。

教育经费紧张已成为制约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教育经费紧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同时又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尽合理,铺张浪费的现象。

要缓解这一矛盾,只能增收节支。

高校一方面要切实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节约开支,避免或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开展绩效审计,通过对资源的利用、业务的开展进行事先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考核,将绩效审计贯穿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加强管理,获得资金的最佳使用效益。

(三)开展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大多定位于“查弊纠错式”的财务收支审计,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因此,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

另外,传统的财务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不能直接协助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加之审计方法陈旧单一,审计效率低下,高校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要适应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绩效审计方向拓展。

二、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绩效审计具有综合性强、层次高和审计方法复杂多样等特点,目前大部分高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绩效审计只在审计基建专项资金时使用,对高校经常性经费的绩效审计尚未开展。

制约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审计理念落后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大局,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很多高校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不行、有了作用不大”,只开展常规的内部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驻足不前,认为高校这种非盈利组织机构不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也就无需进行绩效审计;还有的领导认为,依法审计就是审计有无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决策、体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并不违法,因而不是审计的事,也不能审计。

这种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和不到位阻碍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绩效审计基础工作薄弱绩效审计具有综合性强、层次高和审计方法复杂多样等特点,搞好内部绩效审计工作需要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我国目前高校实施内部绩效审计的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缺乏理论基础,开展绩效审计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

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没有完善的绩效审计标准和审计模式可供借鉴;其次,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绩效审计缺少一定的秩序保障;再次,缺少必要的绩效审计法规和标准,对于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取证、审计结论的质量要求和控制、审计成果的运用等方面的工作缺乏规范和指导,导致绩效审计难以深入开展;最后,会计信息失真推后了绩效审计的进程。

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合规性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关注目标。

但是,目前揭露违规行为,反腐败仍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财务审计工作中去,无力顾及绩效审计工作,无形中给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统一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制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高校被审计项目绩效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高校绩效审计与企业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有着很大区别,因为高校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活动,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上的各项投入所显示出的效益或者叫产出,很难从数量上进行全面概括,这种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决定了审计标准也只能是模糊的。

高校资金使用体现出的社会效益、宏观效益、长远效益,难以直接量化为经济效益,因此高校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不同于企业绩效审计标准体系。

高校绩效审计的对象的模糊性、长远性、宏观性、间接性的特点,给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带来一定难度。

(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高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

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高校工作绩效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通晓高校的各项工作,并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组织的业绩,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

目前,高校内审人员多数为财会人员出身,起步比较低、结构单一,缺乏工程技术、物资管理、教育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这种人员配置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五)审计证据收集不充分、难获取绩效审计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审计,绩效审计需要广泛收集关于高校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高校管理责任进行恰当的评价。

与财务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中被审计单位领导的配合对审计发现与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能否争取管理当局对绩效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始终是决定绩效审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绩效审计的目标将直接指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绩效,这必然遭到管理当局的抵制,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力、责任及业绩,因而给审计取证带来困难重重。

绩效审计证据的不充分、难获取,导致绩效审计结论与评价有失公正,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对策(一)转变审计理念,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全面转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重视服务效能,同时要转变审计视角,大力推进高校内审工作的转型。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要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绩效审计为主的转型,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上。

通过绩效审计,充分揭示高校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

(二)建立健全高校绩效审计制度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都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的规范。

我国《审计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只原则规定要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缺乏具体的行为规范。

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在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着手绩效审计规范的建设,制定绩效审计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指南,绩效审计的方法方式、具体的操作程序及有关的措施形成制度性文本,为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确保审计质量提供保障。

(三)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由于绩效审计涉及的对象不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和尺度也难以统一,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开展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确定各个部门使用资金的绩效审计目标,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的原则,从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经济实力、投入经济性、产出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高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最终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改善高校资金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绩效审计队伍建设绩效审计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这就要求绩效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多元化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选人进人时不仅是进财政财务人员、工程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应当按比例选调金融、税务、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多方面人才。

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扩展审计人员知识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改善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既要努力培养胜任绩效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更应注重审计组的有效配置,审计组成员可跨处室组合,聘请专家。

另外可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力量,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实施外聘专家制度,从而充分利用外部力量,以优化人员结构,弥补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家力量的不足。

(五)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为确保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内审部门应突破传统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计算、分析等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收集审计证据。

将审计调查的一些专门方法运用到审计过程中,采用审计座谈、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方式方法,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搭建联网审计平台,改变单一审计监督方式,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就地审计为远程审计,推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