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书笔记5000字
学记读后感5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下面是学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学记读后感(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学记读书笔记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范文1. 引言本次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是对《学记》的阅读和理解的记录。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通过对每个章节的概述和重点的总结来展示对这本书的深入理解。
《学记》是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对于培养我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第一章: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
在这一章节中,《学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作者指出,学习是一种对自我全面发展的投资,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重点总结: -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
-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
- 学习是一种对自我全面发展的投资,可以提高我们的技能和知识。
-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3. 第二章: 学习的方法本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指出,学习的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在这一章节中,《学记》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笔记、复习和总结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总结: - 计划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做好学习笔记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总结所学知识。
- 复习是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更牢固。
- 总结是学习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第三章: 学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记》在这一章节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作者首先强调了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关键。
然后,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介绍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如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求他人的帮助和举一反三等。
重点总结: - 问题是学习的关键,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学记》读后感篇一《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
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只靠事先记诵,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
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含蓄而精妙,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本我深深喜爱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
导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示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启发。
首先,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学习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
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读者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他强调了勤奋、坚持和思考的重要性,指导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深感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传
授学习方法,更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的观察,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他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在读完《学记》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学习是一
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愿我们都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其蕴含的教育智慧和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开篇,《学记》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目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它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个人若不接受教育,就无法明白事理,无法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让民众安居乐业,教育必须放在首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途径,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在教学方法上,《学记》提出了“豫时孙摩”的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豫”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前做好教育规划,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时”则要求教师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
当学生的求知欲最强、兴趣最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能够事半功倍。
“孙”指的是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逐步深入地进行教学,不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盲目施教。
“摩”是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一原则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和节奏,让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学记》还强调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思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但不要压抑学生;要启发学生思考,但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这让我想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教师,《学记》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学记读书笔记5000字
学记读书笔记5000字第一篇:学记读书笔记 5000字《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
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之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繁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记》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我们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和细致关注,才能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学记》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完《学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需品,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记》读后感1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题记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
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
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
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
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
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
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第一篇:学记——读书笔记《学记》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是它是对我国先秦时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所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字字珠玑,不仅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在今天新课程的背景下,《学记》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作为一名师范生,仔细研读《学记》,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关于教师素质、教学原则、师生关系等有着精辟的论述。
“新课程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其特点是:要相机点拨,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昏暗中悟见光明而豁然开朗,在思考中心领神会而智力腾飞。
新课程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引这一教学行为,其内容涵盖了学生智能发展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
”而这这恰恰契合了《学记》所阐发的观点——“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在古人眼里引导启发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获得精神享受,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古人把引导看成能否为人师的一个先决条件,视为衡量教师是否善教的一个重要尺度。
这里明确提出,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
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有些教师只是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而不是真正的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感知文本的魅力。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对学生启发诱导,而不是将教学设计的内容强加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总的来说,教师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学生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进行指导,教学应该在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将自己的储备灌输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参与到课堂的建构中,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升级和活力,师生之间才会和谐融洽,也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
读《学记》读后感大学生
读《学记》读后感大学生篇一读《学记》读后感《学记》,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育瑰宝啊!读完它,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说,这古代的教育智慧放到今天,咋还这么实用呢?就像那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不就是大白话嘛,可仔细一想,嘿,真就是那么回事儿!也许在古代,人们就明白学习是个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
我觉得吧,《学记》里强调的“教学相长”特别有意思。
老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超级棒的学习氛围?我就在想啊,要是我们现在的课堂都能这样,那得多带劲!可能老师们会发现学生身上有他们想不到的闪光点,学生也能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启发。
不过呢,有时候我又在琢磨,这《学记》里说的方法,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完全照搬吗?也许有些地方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一下。
还有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教导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硬拉着他们走,鼓励学生而不是打压他们,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这道理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我就反问自己,要是我以后当老师,能做到吗?读了《学记》,我心里真是又激动又纠结。
激动的是能汲取古人的智慧,纠结的是怎么把这些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这一路读下来,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好像深了那么一点点,可未来的路还长着呢!篇二读《学记》读后感哎呀,读完《学记》,我这心里头就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说真的,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本古板的书,没想到一读起来,还挺有意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规律,课余也不能放松嘛。
我就想,现在咱们好多同学,上课的时候迷迷糊糊,下课就疯玩,这能学好才怪呢!《学记》里还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让我深有感触。
也许在学习的路上,有个伴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学强多了。
就像我之前自己琢磨一个数学题,怎么都想不明白,后来跟同学一讨论,瞬间就恍然大悟了。
不过,我也在想,古代那时候的教育环境和现在差别那么大,《学记》里的有些东西是不是过时了呢?比如说“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错误还没发生的时候就预防,这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好像有点难。
(完整版)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
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
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
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学记的读书笔记(优秀9篇)
学记的读书笔记(优秀9篇)《学记》读后感篇一“正值深秋,我们坐着古代式的帆船,每天天一亮就开船,天黑了就停下来,一路的景色美极了,令人销魂,我一生都没有享受过几次”。
一九三七年为避日寇,十六岁的何兆武随父母返回湖南老家。
十年后,先生回忆起返乡之旅仍是充满诗情画意。
这样惬意的旅途,似乎可以象征何先生前半生的生活,虽然生在一个变乱频繁的时代,但他的内心始终是自由的、从容的、甚至是喜悦的。
我在读《上学记》的时候,不止一次惊讶我们怎么会有那样一个时代,而在那个时代,何先生居然做成了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何兆武先生的回忆始终都是平静的,反倒是我们这些读书的后辈一次次地感叹、诧异。
何先生的回忆就像一缕阳光,慢慢撕开了一个历史的口子,让我们得窥一个时代的缩影。
其中有些细节,就像黑暗中被按响的钢琴,让人惊退一步,不知所措。
比如,书中写到北洋军队的军歌歌词竟是“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北洋政府的国歌竟是先秦无名氏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
真实的历史氛围在细节上最容易得到呈现,这样的细节又仿佛是一个悖论,让读过正统历史教科书的我们不免目瞪口呆,废书长叹。
何先生在口述中反复提及的两个词语是“自由”和“幸福”,这似乎是何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时代的高度和氛围往往印证在人的身上。
翻遍此书,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当时的学校,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弥漫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自由氛围。
那时,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
何先生在西南联大先后读过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个系,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何先生有言:“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学记》读后感1“经典的魅力是他将穿越历史,指导未来”这是读完《学记》给我的最大感受。
读完《学记》,我陷入沉思,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是多么的贫乏!像这样的经典为什么不更早一点的去读?《学记》只有一千多字,可是他的每一句都值得我斟酌细思,因为他的每一句都包含了先人对教育认识的智慧、道理。
他不仅仅讲述了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而且这些方法还给了今天的我许多启发和教益!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的说法,甚至将其应用到平日里。
但我从未真正探寻过他们的出处,直到读到《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
随着对《学记》阅读的深入,我的感触颇深,才发现以上仅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的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这让我明白了教育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文化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毕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是呀,教与学要相互促进,只有相互促进,才能真进步,也才符合“学无止境”的道理。
就这样,我边读边感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读到这里,我想这应该和我们所提倡的个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所契合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对待国学,对待古文化还需要恶补,可是我也相信大道至简,所以在恶补之时,首要的是深入《学记》之中的精髓,学会与学生同成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把这作为前进的动力,我想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不待扬鞭自奋蹄”,读完《学记》更是让我有了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不想无病呻吟,更不想再责怪自己曾蹉跎了岁月,辜负了青春,只想每天都踏踏实实地让自己有所收获。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最近一段时间,我一头扎进了《学记》的世界,还认认真真地做了读书笔记。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寻宝,每一个新发现都让我兴奋不已。
说起读《学记》的缘由,还挺有意思的。
那天,我在图书馆闲逛,目光随意扫过书架,一本古朴的书就那么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它的封面简简单单,只有两个大字——“学记”。
不知怎的,我就被它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拿起来翻开。
这一翻,可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盒。
刚开始读的时候,那些文字就像一道道谜题,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我这人吧,就有股子倔劲儿,越是不懂,就越想弄明白。
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开始一边读一边记录。
《学记》里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就想到了我表弟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那小子,一开始看到别人骑车风驰电掣的,羡慕得不得了,嚷嚷着也要学。
自行车刚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往上一跨,脚一蹬,结果“哐当”一声,摔了个狗啃泥。
这一摔,把他的热情摔去了大半。
可他还是不甘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天天缠着我教他。
我就给他讲方法,告诉他要先保持平衡,别着急踩踏板。
他听得似懂非懂,眼睛眨巴眨巴的。
然后又开始尝试,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
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他也不在乎。
看着他那倔强的样子,我都有点佩服他了。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成功地骑出去了好长一段距离,没有摔倒。
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大声喊着:“我会骑自行车啦!”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就像表弟学骑车,不经历一番挫折和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还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这让我想起了我学做饭的经历。
以前我总是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觉得做饭应该挺简单的。
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决定自己动手做一道番茄炒蛋。
我信心满满地拿起锅铲,按照网上找来的步骤,先把鸡蛋打到碗里搅拌均匀。
可这搅拌鸡蛋就把我累得够呛,胳膊都酸了。
然后把番茄切成小块,这番茄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怎么都切不好,不是大一块小一块,就是差点切到了手。
学记 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学校中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在学校里面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坚持和努力的事情,没有人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就。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品德和人格方面却显得很空虚。
这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最后,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学记》,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读书是个好习惯,但真正让我深刻领悟到读书的妙处,还得从学习做读书笔记说起。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窝在沙发里,随意地翻着一本小说。
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居然对前面的情节有些模糊了,甚至连主角的名字都快记不清了。
这让我心里有点小失落,感觉自己就像在看热闹,啥也没留下。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做读书笔记能加深对书的理解和记忆。
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我翻出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准备大干一场。
我重新拿起那本小说,开始认真读起来。
当看到精彩的描写时,我会赶紧把那段话抄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比如“这段描写太生动啦,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场景”。
遇到有趣的对话,我也会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顺便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做着做着,我就发现问题了。
我光顾着摘抄,速度慢得像蜗牛,一本书看了半天还没翻几页。
而且,光摘抄也不行啊,我还是没能真正理解书里的深层含义。
我停下笔,开始思考该怎么办。
突然,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方法。
我不再逐字逐句地摘抄,而是先快速读完一个章节,然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想一下主要内容。
接着,我会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简单地写下来,不再追求完美的语句,只要能表达清楚就行。
比如说,读到一个悬疑的情节,我会写“哎呀,这里可太让人紧张了,我一直在猜凶手到底是谁,作者的铺垫真是厉害,把我的好奇心勾得死死的”。
遇到感人的段落,我可能就写“这段太感人了,我都快哭了,真希望主人公能有个好结局”。
这样一来,速度果然快了很多,而且我发现自己对书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文字,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感受。
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以前,我总觉得历史书枯燥乏味,一堆人名、地名和时间,根本记不住。
但这次因为做读书笔记,我逼着自己去梳理其中的脉络。
我把每个朝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列了出来,还画了简单的图表。
我写道:“唐朝真是个了不起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那叫一个英明,开创了贞观之治,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读书笔记范文《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学记读书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学记读书笔记范文1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必须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最近一段时间,我一头扎进了《学记》的世界里。
这一钻进去呀,还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门道。
说起读《学记》,那还得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讲起。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里瞎转悠,想着找本有意思的书打发时间。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一本泛黄的《学记》闯入了我的眼帘。
它安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里,仿佛在等着我去发现它的秘密。
我随手把它抽出来,翻了翻,一开始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读了几段之后,嘿,居然被吸引住了!这《学记》里讲的好多东西,和咱们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挺有关系的。
比如说,它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那时候,我看着别人骑着自行车风一样地在路上飞驰,心里那个羡慕呀,就别提了。
于是,我缠着老爸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刚开始,我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两个轮子嘛,上去蹬就是了。
可真等我跨上去,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那车子歪歪扭扭的,就像个醉汉,根本不听我使唤。
没几下,我就摔了个狗啃泥,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咧嘴。
但是我不服气啊,心想别人能骑,我为啥不能?我咬咬牙,爬起来继续练。
这一次,我学聪明了,不再盲目地乱蹬。
我先观察别人是怎么保持平衡的,怎么控制方向的。
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试着踩踏板,一点点地找感觉。
有时候,为了能多练一会儿,我连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好几天的折腾,我终于能歪歪扭扭地骑上一段路了。
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美呀,比吃了蜜还甜。
我就想,这不就跟《学记》里说的一样嘛,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明白道理、掌握技能。
还有啊,《学记》里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让我想起了我给表弟辅导功课的经历。
表弟上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小姨就让我给他补补课。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觉得小学的数学题能难到哪儿去?可真正开始讲的时候,我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有些题,我以为很简单,三言两语就能给他讲明白,结果表弟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讲得不清楚。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著,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
读完《学记》,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学记》开篇就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教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尝,就无法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无法知道它的好处。
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这使我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还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里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种过失,即贪多务得、片面狭窄、浅尝辄止、畏难不前。
而教师必须了解这些情况,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帮助他们纠正过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缺点。
这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读书笔记5000字【篇一:学记读书笔记 5000字】《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
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重视因材施教。
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
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记》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经验。
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阐述。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下面就《学记》中阐述的几个教学原则谈谈我的理解:一、教学相长原则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
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可见《学记》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原则:从教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教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
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
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现在通称启发性原则。
可以说它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并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
《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
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
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
因此,善于学的人,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搞课外活动。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样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四、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也”,《学记》要求教学要有系统性,教材要有一定的连贯顺序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新知继旧知,以旧引新,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教学要“不凌节而施”。
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现在,有的学校搞突击、搞竞赛、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都是违反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想也是不会取得较好效果的。
即使偶尔见效,也决不会持之久远,不少学生通过突击升入大学后,功课跟不上,就是例证。
殊不知“多则惑,欲速则不达”。
五、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学记》认为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所以视学的时候要考查“论学取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可以得到长进。
相反的情况,便是“独学而无友”。
一个人冥思苦想,有问题无处可商量,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孤陋而寡闻”的井底之蛙。
六、长善救失原则《学记》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的辩证的。
它认为由于学生“心性”不同,“心之莫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尽其材”,然后才能“救其失”。
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
好与坏,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有“两点论”。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他们“至学”的“难易”,资质的“美恶”,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依靠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这就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过去教育教学中强制灌输知识点,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关系紧张,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弊端。
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全人教育的思想,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和远点,那就是培养人,培养各方面素质和谐、健康、全面、综合发展的人,一方面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人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要借助《学记》和易以思的观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真正遵循和贯彻这样一种教育教学原则,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
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牵。
第三、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