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篇章一:引言朝花夕拾是中国作家鲁迅的一部代表性散文集,以鲜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通过全书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观点,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朝花夕拾,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

篇章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感受鲁迅犀利的观察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思考;2.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朝花夕拾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学语言的认知;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分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4. 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见解并就作品内容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篇章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2) 模块式阅读朝花夕拾,包括各篇散文的主题和思想;(3)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4) 深入讨论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2.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或摘取一段精彩引语,激发学生的兴趣;(2)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各篇散文,注重注释和标注关键词,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脉络;(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各篇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协助理解作者观点;(4) 学术演讲:学生针对选定的篇章,进行学术演讲,展示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见解;(5)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6) 辩论赛:分组进行辩论,探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篇章四:教学过程1. 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阅读,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以及朝花夕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模块式阅读朝花夕拾:学生按照模块划分,独立阅读各篇散文,并进行笔记和标注,理解每篇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各篇散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和疑惑,协助理解作者观点。

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框架教学设计推荐版本《朝花夕拾》学程设计一、通读指导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二、重点突破1我和鲁迅比童年教学目标:1. 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

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3.学习制作手抄报,在“我与鲁迅比童年”的过程中,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过程:活动一:开卷浏览、跳读、抢答1.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摘选文本中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完成表格,深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把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出抢答题,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抢答题:活动二: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结合张梦阳的《鲁迅传?会稽耻》,对比阅读其中的“三味书屋”“皇甫庄”“娱园”等章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结合自己的童年体验,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鲁迅传?会稽耻》内容简介:《鲁迅传—“苦魂”三部曲》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关于鲁迅的经典巨作,《会稽耻》是三部曲之一。

该书第一次详实和精细地记录了晚清时期鲁迅从故乡会稽(绍兴的旧称)赴日留学前这段时期的主要经历。

生动再现了鲁迅人生早期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景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鲁迅当时所经历的人间世相和精神挣扎。

同时,《会稽耻》对鲁迅笔下那些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经典人物形象,首次进行了最为真实全面的还原,为读者呈现了当时中国活生生的社会画面。

《鲁迅传?会稽耻》,以绍兴鲁迅青少年时代从小康到没落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展现晚清中国社会的腐朽、没落与少年鲁迅——樟寿的精神成长。

第一次以醇厚、精细、凄美的小说笔法,富有诗情画意、全景式地艺术再现了晚清的社会世相、绍兴的民俗乡风和鲁迅故家的败落,以及少年鲁迅在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清历史和世人真面目的精神过程。

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导读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

”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

”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

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朝花夕拾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本经典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技巧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针对《朝花夕拾》整本的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朝花夕拾》,学生将能够: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2. 分析和理解散文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3. 掌握阅读技巧,如文本分析、主题归纳等;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初识鲁迅与《朝花夕拾》- 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学术地位,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简要概括《朝花夕拾》的内容和特点。

2. 阅读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读文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提醒学生提炼文章的主题;- 小组内讨论并展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整合学生展示,得出全班对文章主旨的共识。

3. 阅读散文《纪念刘和珍君》- 通过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个人阅读和思考,完成文章主题的总结;- 指导学生借助背景知识,了解并欣赏相关的文学作品。

4. 阅读散文《阿长与《三只脚鼎》》-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道德问题,讨论人性的善恶;-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 展示学生分析结果,探讨散文的社会意义及现实价值。

5. 阅读散文《癸巳杂识.其二》- 教师导读,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鲁迅的写作动机;- 学生独立阅读,提取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彼此对文章的不同理解;- 整合学生讨论结果,形成全班的共识。

6. 综合阅读与讨论- 学生阅读整本《朝花夕拾》,并记录精彩的段落和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学生个人总结,写下对《朝花夕拾》的整体评价;- 全班展示学生的感悟和评价。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预设: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②略读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③浏览则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2.如何做好精读?预设:①细品。

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

②精思。

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

③鉴赏。

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

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预设: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介绍:《朝花夕拾》是毛泽东主席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早年的散文作品。

本书以鲜明的语言直抒胸臆,通过个人思想感悟和对党与人民事业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爱情、革命等多个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一、教材分析《朝花夕拾》是一部富有文化底蕴的经典散文集,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本教学设计将以《朝花夕拾》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毛泽东及其写作背景。

2.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毛泽东和他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提供每一小组一篇或多篇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不同小组可以阅读不同的散文,以保证学生能够广泛涉猎毛泽东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3.小组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阅读的散文内容,并从中选取一段或几段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4.整本书阅读(20分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独自阅读整本《朝花夕拾》。

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标注和做笔记,方便以后的复习和讨论。

5.文学鉴赏讲解(30分钟)老师针对散文的主题、韵律、文学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6.课堂讨论(20分钟)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就《朝花夕拾》中的不同主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

7.写作练习(20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散文主题,撰写一篇与之相关的短文或评论。

鼓励学生加入个人观点和感受。

8.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结合阅读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导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著名。

本文将针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价值;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思考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辩证。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集,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现象、人物描写、自传等多个方面。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华盖集上集序》、《战士的母亲》等。

2. 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并对每篇散文进行基本的理解和总结。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3)针对性讲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推动学生深入思考。

(4)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三、教学步骤1. 分发散文集《朝花夕拾》给学生,鼓励他们在预习阶段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激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见解。

4.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拓展。

5.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6. 学生进行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考察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理解能力和识别作者意图的能力。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朝花夕拾》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

学生们可以从《朝花夕拾》中获取那些缺失的社会经验。

如《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她一直怂恿鲁迅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再比如范爱农的族人,范爱农过世后,朋友们想集一点钱作为他女儿学费的基金,结果一经提议,即有族人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募资一事不了了之。

从认识的价值来讲,这些事情都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

鲁迅生活在一个糟糕的年代,鲁迅的遭遇是一个比较悲惨的遭遇,但是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看到,鲁迅并没有变成佛系少年,他也没有变成丧系青年。

他的血始终是热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姿态投入到人生当中。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会发现他写这些文章是为了寻求温暖的,可见温暖的情感对于孩子有多重要。

人生是非常短暂和渺小的,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过别人的人生,或者我们不只活这一辈子,有没有办法活在别的世界?有办法!那就是读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的入口。

你想想看,你可以跟鲁迅一起成长。

《二十四孝图》,像黑白无常的事情,他花了那么多笔墨去刨根问底,到底黑无常、白无常的形象,我说的对不对?这本身就可以给学生一种启发。

我们还可以对鲁迅的理性思考再做一种理性的思辨,鲁迅的思考有没有合理性?有没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放在今天的背景下看,这些思考又有什么意义?任务(一):我为鲁迅设计三门课纵观《朝花夕拾》整本书,鲁迅一共就读过5所学校,总体看下来鲁迅对这些学校的课程都不太满意。

如果请你为三味书屋时期的鲁迅设计3门课,你会怎样设计?你的理由是什么?美术课,科学课,民俗文化课。

任务(二):当前,国学班引起的争议常常见诸媒体。

假如鲁迅在世,他对当下的“国学热”是否赞同?可以展开辩论,可以假借鲁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可以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表明观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精读和浏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了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名著解读(一)走近作家与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较深入的探究文本内涵。

3.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注重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入思考。

4.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朝花夕拾》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名著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这幅对联是关于谁的呢?(出示课件2)上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挽联,悼念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知识备查,了解名著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预设:(出示课件4、5)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生平简介: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

1926年,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1936年,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同年10月病逝上海。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一、说教材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

《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名著推荐里的内容。

本册书里只出现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学生解读散文的能力弱,对鲁迅的作品接触的不多,如果老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估计他们只能看点“热闹”。

因此根据以上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文如其人,抓住作品的细节,全方位了解鲁迅形象。

5、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抓住作品的细节,全方位了解鲁迅形象。

4、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朝花夕拾》的全书结构及内容。

解读书的序言《小引》,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培养兴趣提高能力1、简洁的导入2、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第二课时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第三课时那时那人那事——解读不一样的鲁迅1、那时——写作背景2、大家说鲁迅。

3、我说鲁迅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我了解的鲁迅:1)、迅哥儿的童心2)、不一样的志气3)、理性的批判4)、“我”也幽默5)、“我”也有柔情4、鲁迅说感受鲁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伟大形象5、老师说结语反思:利用三个课时,引领学生走进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七上《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概括《朝花夕拾》中鲁迅人生中的三次重要告别,梳理成长轨迹。

2. 理解告别与成长的思辨关系,培养面对人生困境时勇于前行的人生态度。

3. 感受鲁迅对个人命运的不断探索及对民族前途的深刻思索。

教学重点:理清鲁迅求学生涯中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探寻鲁迅在新旧文化碰撞中的人生选择及对未来的积极探寻。

教学过程:导入:亲近名著,花满曲江。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鲁迅及其作品,西安市曲江新区正在建设鲁迅微型展览馆,并在展馆内开设一系列活动,现在邀请同学们前去体验。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微型展览馆,细嗅《朝花夕拾》中的缕缕芬芳。

一、走进展览馆---名著剪影墙照片承载着一缕缕流动的时光,记录着一段段悠悠的故事。

展览馆第一个展区为-----名著剪影墙。

剪影墙上粘贴了《朝花夕拾》相关篇目的图片,需要同学们根据图片猜篇名。

明确:通过建设展览馆的活动形式,创设情景,以名著剪影墙活动,带领同学们回顾《朝花夕拾》相关篇目,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二、走进展览馆-----求学轨迹图人物轨迹图可以直接清晰地呈现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生命历程,帮助我们回溯那些遥远的历史瞬间。

展览馆的第二个展区为----求学轨迹图。

展览馆中的鲁迅求学轨迹图中鲁迅的求学地点还处于缺失状态,请同学们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上台补充鲁迅求学地点,帮助展馆完善鲁迅的求学轨迹图。

引导学生梳理出求学过程中地点的变化。

(绍兴---南京—日本)明确: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完善求学轨迹图,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求学历程。

人生的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新的开始。

展览馆根据鲁迅的人生轨迹开设人物生活馆。

展馆分为记忆绍兴、求学南京、东渡日本三个专区,让我们一起游览,回顾鲁迅走过的那段悠长的岁月。

三、走进展览馆----人物生活馆(一)记忆绍兴记忆绍兴馆再现鲁迅童年绍兴的生活,鲁迅离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分别带走了几件旧物,记忆绍兴专区准备展示这些旧物,你认为鲁迅会分别带走哪几件物品,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 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 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教 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05
教学过程
章节副标题
导入新课: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 实。
探讨《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艺术手法解析
对比和讽刺:通 过对比和讽刺的 手法,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丑恶现 象和人们的愚昧 无知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阅读与《朝花夕拾》主 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城 南旧事》、《故乡》等,拓宽视 野,提高文学素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朝花夕拾》 与其他散文集,如《小桔灯》、 《背影》等,分析其中的异同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 读心得,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
总结反馈:总结学习成果,反思教学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03
教学内容
章节副标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上节课留下的任务作业,小组按照任务顺序,派几名组员汇报完成的结果。

2.结合几种阅读方法来阅读文本,通过略读、浏览把握文本内容;通过精读文本把握文章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3.学习“同伴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的读书方式,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提高读书分享积极性。

【教学重点】结合几种阅读方法来阅读文本,通过略读、浏览把握文本内容;通过精读文本把握文章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学难点】学习“同伴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的读书方式,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提高读书分享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的名称由来、成书背景,并通过结合“小引”部分内容,理清本书的篇目、主要内容以及书中篇目的创作地点,初步把握了整本书的内容,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进行整本书阅读。

二、阅读探究上节课我们留下了课后阅读的任务作业,接下来,我们按照任务顺序,小组派几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一)合作探究一探究任务:鲁迅生活的“那些年”《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

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过程安排:(1)小组内展示阅读成果,讨论交流、整合梳理,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派小组代表展示。

(2)一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查漏补缺,完善内容。

(3)结合阅读成果思考问题:①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以及《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两篇文章,说说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②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抉择,并简述其原因。

成果展示:1.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3.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有一首歌谣叫《中华歌谣》歌词中汇集了古今中国作家的语言精髓,请同学们与老师共同欣赏这首歌谣的MV片段。

过渡:大家知道这首歌谣开头所唱的“朝花夕拾”出自哪位作家之口吗?是的,是著名作家鲁迅。

你知道鲁迅哪部作品是因为“往日岁月又上心头”而创作出来的吗?是《朝花夕拾》。

关于鲁迅大家有哪些了解呢?我们平时看到的鲁迅的照片往往是留着八字胡,头发根根直立,不苟言笑,手里还捏着一支被比喻为“投枪和匕首”的笔。

那么鲁迅童年时、少年时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朝花夕拾》去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

设计意图:由音乐MV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鲁迅和《朝花夕拾》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啊?提示:可从作者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根据本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学文常回忆自己了解的作者相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明确: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幼时就读三味书屋,后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来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医科,但发现医学无法救中国,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归国任教,后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

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要求必读的名著。

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包含十篇散文,通过作者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七年级的学生正站在童年跨越到少年的门槛上,面临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越过的难关。

一方面学生对文章内容所处的时期了解甚少,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所刻画的场景中。

另一方面对鲁迅本人和他的写作笔法有畏难心理。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因此,本课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课程的层层深入中,消除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隔膜。

1.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播放视频:视频欣赏:《起风了》(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框架教学设计推荐版本作者:鲁迅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79年12月北京第1版教学阶段主要内容教学资源设计意图通读指导学生在章节阅读学程的引导下完成整本阅读。

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每篇阅读学程。

2.批注的相关知识。

3.对比手法。

4.反讽手法。

1.通过阅读指导,关注重点内容,学习批注阅读感受。

2.在略读的基础上重点精读,想办法读懂难篇,并写好读书笔记。

重点突破1 1.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摘抄文本中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深入了解鲁迅的童年。

2.结合张梦阳的《鲁迅传·会稽耻》中“三味书屋”“皇甫庄”“娱园”等章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结合自己的童年体验,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3.设计一份“我与鲁迅比童年”的手抄报。

1. 张梦阳的《鲁迅传·会稽耻》。

2.设计手抄报的注意事项。

通过鲁迅捕捉到的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也可能会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重点突破2 1.精读文章,了解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2.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

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她)的语句(如肖1.思维导图相关知识。

2.白描人物。

1.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了解鲁迅眼中他(她)的性格特点,及鲁迅对他(她)的感情。

2.学习、借鉴鲁迅白描人物的《朝花夕拾》学程设计一、通读指导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二、重点突破1我和鲁迅比童年教学目标:1. 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

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3.学习制作手抄报,在“我与鲁迅比童年”的过程中,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过程:活动一:开卷浏览、跳读、抢答1.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摘选文本中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完成表格,深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把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出抢答题,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抢答题:活动二: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结合张梦阳的《鲁迅传•会稽耻》,对比阅读其中的“三味书屋”“皇甫庄”“娱园”等章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结合自己的童年体验,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鲁迅传•会稽耻》内容简介:《鲁迅传—“苦魂”三部曲》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关于鲁迅的经典巨作,《会稽耻》是三部曲之一。

该书第一次详实和精细地记录了晚清时期鲁迅从故乡会稽(绍兴的旧称)赴日留学前这段时期的主要经历。

生动再现了鲁迅人生早期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景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鲁迅当时所经历的人间世相和精神挣扎。

同时,《会稽耻》对鲁迅笔下那些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经典人物形象,首次进行了最为真实全面的还原,为读者呈现了当时中国活生生的社会画面。

《鲁迅传•会稽耻》,以绍兴鲁迅青少年时代从小康到没落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展现晚清中国社会的腐朽、没落与少年鲁迅——樟寿的精神成长。

第一次以醇厚、精细、凄美的小说笔法,富有诗情画意、全景式地艺术再现了晚清的社会世相、绍兴的民俗乡风和鲁迅故家的败落,以及少年鲁迅在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清历史和世人真面目的精神过程。

深刻揭示了鲁迅作为民族“苦魂”形成的时代与个人原因。

活动三:设计一份“我与鲁迅比童年”的手抄报(一)手抄报总体构思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我与鲁迅比童年”这一主题思想。

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这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

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手抄报制作注意事项文章:①字体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

②如果是两人以上一起抄写,要注意字体要统一。

③正文开始时要空两格再书写。

④最好用黑墨。

⑤保持报面整洁。

标题:①标题《我与鲁迅比童年》要醒目。

②用美术字体书写。

③标题要吸引人。

标题装饰:①可以直接在标题上装饰。

②也可以在文字的旁边加以装饰。

报头:①报头绘制要醒目,而不刺眼。

②报头一定要大、醒目。

尾花:尾花绘制要小巧精致,起点缀作用,不能抢眼。

底纹装饰:①可以在排版时做好,也可以写好字后作装饰。

②可用淡色刷底,也可用淡色勾画景物。

③颜色鲜艳比较好。

三、重点突破2绘人物,品写法教学目标:1.观看微课,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人物,分析结果。

2.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精读法、勾画圈点法。

3.学习、借鉴、运用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活动一:小讲座——《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在《朝花夕拾》中出现了众多人物,请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绘制成人物分析的思维导图。

那么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一)确定每篇文章的中心人物在绘制人物形象分析思维导图之初,你要先确定你想要汇报的人物。

以《琐记》为例,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如衍太太),就确定她为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

(二)聚焦人物精读确定你的中心人物后,请精读本篇中与这个人物有关的部分,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那么你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勾画圈点批注她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概括与她有关的事件,以及鲁迅对阿长的评价和态度等。

(三)材料分类,分析人物典型性格以《藤野先生》为例,摘抄了本文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概括与他有关的事件,以及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态度后,你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材料。

现在,你应该做的是将这些丰富的材料按照人物形象分类。

把你针对的人物所做的摘抄分类整理,归纳出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

(四)选择一个形象代表你对这个人物的综合理解人物的几个性格已经归纳,请思考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印象?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形象(图画)来代表你的阅读感受更确切?(五)绘制思维导图,注意选择色彩和图形以上准备都完成后,用一张A4纸,先绘制你选取的形象,然后按照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画出分支,将你收集的材料分类,将不同类别的关键词写在纸上。

(六)注意事项绘制思维导图,图形色彩确实很重要,但既然是“思维导图”,思维含量更重要。

只有认真阅读文本,对人物理解深刻,人物形象分析到位,你的思维导图才会打动别人。

活动二:绘制人物思维导图1.给每个同学绘制思维导图的时间,三天左右。

由每个学生自己完成阅读、摘抄、分析、绘制。

2.学生拿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初稿参加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思维导图。

活动三:根据思维导图撰写人物分析小论文绘制思维导图后,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小讲座如何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基础,撰写人物分析小论文?1.选择这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给自己的小论文取一个最符合你阅读感受的名字(争取做到生动形象)。

2.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概括你这个人物的总体分析。

3.按照典型特点、次要特点的顺序,逐段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要言之有物,从文本中选择关键词句支持你的分析,但不能全篇照抄。

4.完成小论文后,先自己修改,再与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分享。

(二)写作人物分析小论文1.学生独立写作小论文。

2.互相交流、评价。

3.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小论文。

活动四:学习、借鉴、运用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一)摘抄、批注人物的描写手法鲁迅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等等。

请选择摘抄《朝花夕拾》中两个人物的描写手法,并做批注。

(二)写作小散文——《我的____》尝试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物。

1.选择你身边的一个人物,仔细观察,运用以上描写手法,写一写《我的____》,空格处填写人物,如爷爷、外婆、爸爸、老师、哥哥等。

注意要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你对他(她)的感情。

2.完成小散文后,先自己修改,再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分享、评价。

4.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小散文——《我的____》。

四、重点突破3理解散文中的两个“我”教学目标:1.研读相关作品,思考“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看法。

2.结合《风筝》,联系实际,谈谈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学习过程:活动一:理解散文中的两个“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两个“我”——写作时“现在的我”与回忆中“过去的我”。

对于儿童教育“过去的我”有怎么样的经历和感受,“现在的我”又有怎么样的理解和思考,请结合相关篇目内容,展开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活动二:画出“过去的我”的心路历程。

联系《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看看“过去的我”童年、青年经历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请画出成长路线。

五、内容统整任务一: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我与鲁迅比童年”手抄报,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一定奖励。

任务二:开展以“鲁迅的童年”为主题的文具产品开发阅读本书后,让学生深化阅读感受,整合前期阅读成果,自行开发设计含有鲁迅童年元素的文具产品。

该任务督促学生回顾阅读,用富有创意的形式呈现阅读感受,用文具产品推广宣传鲁迅的《朝花夕拾》。

该任务赋予学生“读者”与“设计者”的双重身份,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

任务:设计一款含有鲁迅童年元素的文具创意产品。

要求:1.有图稿小样。

2.撰写不少于100字的设计意图。

若设计难度较大,可在“鲁迅的童年”铅笔盒、书包、钢笔、笔记本中选择一款产品,说说产品的创作意图或为其撰写一则富有文化意味的广告。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