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十大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9c9a80576eeaeaad0f3300f.png)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也称为醋氨酚或扑热息痛,它是许多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
常用于退热,或缓解轻度的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但抗炎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于风湿病。
它口服吸收快,0.5-2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25-50%。
常用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并且对胃肠道的刺激小,相对比较安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对其副作用重视不够。
但是由于其在不同类型药物中均有存在,故意或偶然的过量服用也较为常见,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1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
其过敏反应和药物服用剂量是没有关系的,其原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与其代谢分解产物主要为抗原以及半抗原物质,在其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导致其体液免疫以及细胞性免疫炎性介质的产生,造成组织损伤或机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了过敏反应的出现。
王宏伟等研究的34例病例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4.12%。
谢俊丽研究的29例病例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4.8%。
所以在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中,其过敏反应还是占了很大的比例。
2 肝脏的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肝毒性,尤以肝坏死最常见,这是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在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所致。
由于国内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多达30 余种,且其非处方药大量销售,使用广泛,因此应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引起高度的重视。
据保守估计,每年每10万病人中至少有10~15 例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而实际发生率要高出该估计很多。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已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
约有90%的药物性肝损伤属于急性肝损伤,少数是重症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6,7],对乙酰氨基酚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其病理特征表现为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以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9,10]。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反应评估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反应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a726d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4.png)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反应评估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热浪袭来,退烧药成为许多人应对发热的首选。
然而,我们在使用退烧药时,是否了解药物治疗可能引发的反应呢?本文将对退烧药的药物治疗反应进行评估,以增加我们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副作用的认知。
一、解热镇痛药1.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该药物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常用于感冒、流感以及其他一般退烧镇痛的情况。
不过,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副作用:- 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或腹泻,在服用药物后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 高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因此请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
2. 对乙酰氨基酚复合胺(泰诺林感冒灵):它是一种多成分的退烧药,除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还添加了其他退烧镇痛成分,如氯苯那敏和伪麻黄碱。
使用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药物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 不应该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使用,避免超过安全用药剂量。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1.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复合胶囊(润立通):该药物结合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功效,既能解热,又能消炎镇痛。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复合胶囊不适合出血、胃溃疡或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使用,因为它可能导致胃肠出血和肾损害。
- 请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不要随意超量或超过使用时间。
2.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兼具消炎镇痛功效。
然而,我们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长期或高剂量的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并加重其他潜在疾病,如溃疡和胃炎。
- 使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与其他含有水杨酸盐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导致水杨酸中毒。
三、其他药物除了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外,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可供选择,如止痛贴膏、退烧贴等。
当使用这些药物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前,必须先清洁和消毒皮肤,以免引发皮肤感染。
- 不要使用过期的或已破损的贴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引发皮肤不适。
药物变毒物的例子
![药物变毒物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5fa36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0.png)
药物在正常使用和剂量下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能会变成毒物。
以下是一个药物变毒物的例子:
例子: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通常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降低体温等。
在正常的剂量下,它是安全有效的。
然而,如果过量使用或滥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变成一个毒物。
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脏损害,甚至肝功能衰竭。
这是因为肝脏是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的主要场所,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脏负荷过重,进而引发毒性反应。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肝坏死甚至死亡。
因此,对乙酰氨基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明药物在正常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以转化为有毒物质,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严格遵守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避免药物变成毒物的风险。
泰诺的副作用
![泰诺的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847c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4.png)
泰诺的副作用
泰诺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
虽然泰诺在缓解头痛、发烧等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首先,泰诺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会被肝脏代谢,其中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会损害肝细胞。
如果长期使用过量的泰诺,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导致肝炎、肝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
其次,泰诺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伤害。
大剂量使用泰诺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引起肾炎、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此外,泰诺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有些人对乙酰氨基酚过敏,一旦服用泰诺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紧急治疗。
另外,长期过量使用泰诺还可能引发胃肠道问题。
泰诺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炎、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不仅如此,泰诺还会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负责止血。
长期或过量使用泰诺会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减弱,延长止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
此外,泰诺还有一些其他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这些副作用一般为短暂的反应,随着药物的停用会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泰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副作用。
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泰诺,并且不要过度依赖它。
如果出现副作用或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
此外,在使用泰诺之前,还需注意对药物的过敏情况,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药品治疗观念,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科普知识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36195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1.png)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长期滥用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 肾脏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
乙酰氨基酚中 毒的防范措施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防范措施
在使用乙酰氨基酚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 或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 不要超过每天推荐的最大剂量,不要连 续使用过长时间。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防范措施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 止使用乙酰氨基酚并就医。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科 普知识
目录 简介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症状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防范措施 急救措施 总结
简介
简介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 方药物,常用于缓解头痛、发 烧和常见感冒症状。 然而,滥用乙酰氨基酚可能会 导致中毒,给人体健康带来危 害。
乙酰氨基酚中 毒的症状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症状
大量乙酰氨基酚的摄入会导致中、呕吐 、腹痛、头痛、昏迷等。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症状
严重中毒情况下,可能还伴随 有肝脏损伤和出血等严重后果 。
乙酰氨基酚中 毒的危害
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乙酰氨基酚中毒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衰竭。 过量使用乙酰氨基酚还可能引发呼吸抑 制等呼吸系统问题。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中毒,应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帮助患 者向医生提供使用乙酰氨基酚的相关信 息。
总结
总结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退烧 、止痛药物。 在使用乙酰氨基酚时应注意剂 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中毒发 生。
总结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寻求 医生和急救人员的帮助。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a65e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3.png)
家长应加强对药物的了解与管理。
总结
建立健全制度
医疗机构和药店需建立完善的用药指导制度。
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面的用药信息与支持。
谢谢观看
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及肝功能 损害等。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常见原因
中毒通常是因错误用药、误服或长期超量服用造 成的。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对痛症的强烈需求而超量服用 。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谁容易中毒
儿童、老年人及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 响。
这些人群的代谢能力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
中毒事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因健康问题而承受心理压力。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合理用药
遵循医生的指示,按剂量服用,不随意增加药量 。
了解药物成分,避免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 药物同时使用。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教育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药物知识宣传,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3.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4. 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5. 总结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定义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 热镇痛药,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急性危害
急性中毒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危及 生命。
症状可能在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需及时就 医。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危害 长期危害
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_张华锋
![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_张华锋](https://img.taocdn.com/s3/m/e3bd2be10242a8956bece4ad.png)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为解热镇痛药,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谢产物,属乙酰苯胺衍生物,是目前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的药物。
当炎症反应时,组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酶合成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并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的症状。
该药主要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要的环氧酶而起到调节体温和镇痛的作用,因其对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部位不同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部位,而不在外周神经系统。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抗感冒药的组方中。
在美国,对乙酰氨基酚是消耗量最大的非处方镇痛药(每年大约有1亿人次服用),有200多个品种;在我国,对乙酰氨基酚也被广泛推荐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感冒发热、头痛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和疼痛,有几十个品种[1]。
为加强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的使用安全,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把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所致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总结分析,提示在选用非处方药(OTC)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注意安全,以避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张华锋彭桂清聂红兵(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总结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出现的不良反应。
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关键词检索1991-2010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其所导致的药害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事件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肝脏、肾脏、皮肤及其附件、血液系统等。
结论:在选用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时要注意安全,以避免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药品不良反应;非处方药The Review on the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cold Drugs Comprised of Paracetamol Zhang Huafeng,Peng Guiqing,Nie Hongbing(The Hospital Attached to the Clinical College of Jiujiang University,Jiangxi Jiujiang332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caused by using anti-cold drugs comprised of paracetamol.Methods: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from1991to2010.The injury events caused by anti-cold drugs comprised of paracetamol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serious ADR cases involved hepar,kidney,skin and its appendants and blood system and so on.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cautions should be paid when choosing OTC medicines such as anti-cold drugs comprised of paracetamol so as to avoid or reduce serious ADR.KEY WORDS Paracetamol;Anti-cold Drugs;Adverse Drug Reaction(ADR);OTC基金项目:九江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编号:10SK15)作者简介:张华锋,男,硕士,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ff8451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0.png)
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
下面介绍的西药知识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
请看详细的内容介绍。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发热或疼痛持续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
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使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3、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4、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5、如用药过量,或有严重反应时请立即就医;
6、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以上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相信你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常用药品使用时的禁忌与副作用
![常用药品使用时的禁忌与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da4d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4.png)
常用药品使用时的禁忌与副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在使用常用药品时,我们必须了解其禁忌和可能的副作用,以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品禁忌和副作用,并提供使用这些药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非处方药1. 银杏叶胶囊银杏叶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被广泛用于改善脑功能和预防中风。
然而,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使用银杏叶胶囊是禁忌的。
副作用方面,银杏叶胶囊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和皮疹等症状。
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说明。
2.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退烧药,广泛用于治疗发热和缓解轻度疼痛。
然而,对乙酰氨基酚过敏或曾经出现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功能损害者,禁止使用该药物。
副作用包括肝脏损伤、皮疹和过敏反应等。
不得超过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
二、处方药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主要药物,包括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是否患有过敏史,对某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同类别的抗生素。
此外,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使药物无效。
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和呕吐等。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用。
2. 镇静药镇静药通常用于减轻焦虑和帮助入睡。
然而,严禁酒后服用镇静药。
副作用包括嗜睡、肌肉无力和记忆衰退等。
使用镇静药之前,应该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三、常见的注意事项1. 婴幼儿和儿童用药对于婴幼儿和儿童,药物的用量需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同时,他们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相对较差,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药物。
在使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儿科医生。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些药物可能穿过胎盘或通过乳汁传递给胎儿或婴儿,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怀孕和哺乳期间,最好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必需的药物。
使用常用药品时,了解禁忌和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感冒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
![感冒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841ef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9.png)
感冒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会伴随着鼻塞、咳嗽、打喷嚏等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很多人会选择使用感冒药。
然而,感冒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对感冒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感冒药副作用1. 神经系统副作用:部分感冒药中含有镇静剂成分,会导致打嗝、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
一些感冒药中也含有兴奋剂成分,可能会引起不安、兴奋和失眠等问题。
2. 胃肠道副作用:一些感冒药中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和消化不良等。
3.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感冒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二、感冒药的安全性评估感冒药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成分评估:针对感冒药中的各种成分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活性成分、辅助成分以及可能存在的添加剂。
评估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和安全性,以确定其是否适合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2. 药物剂量评估:感冒药的剂量非常重要,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增加,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缓解症状。
通过对药物剂量的评估,可以确定合理的用药范围,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3. 临床试验评估:在感冒药上市前,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试验包括对药效的评估,以及对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更直接地评估感冒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不良反应监测:一旦感冒药上市后,需要通过监测和报告不良反应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监测不良反应可以帮助药企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三、使用感冒药的安全建议1. 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冒药:在使用感冒药时,应根据自身症状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感冒药。
如果有其他疾病或慢性病,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2. 注意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感冒药,不可过量使用。
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感冒药,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236239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7.png)
诊断 根据过量服药病史以及以肝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可诊断。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应与导致肝损害的疾病及消化道疾病可在1~2小时之 内催吐,生理盐水洗胃。
二.解毒剂:乙酰半胱氨酸能帮助肝脏恢复对 苯醍胺的解毒功能,阻止 肝坏死。在急性 服用过量药物8小时内最有效。
三.血液净化严重中毒者可用活性炭血液灌流 清除血内毒物,肾衰时用血液透析。
四.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各脏器功能保护及支持, 尤其监测和纠正凝血异常。
五.肝移植:有条件时,进行肝移植能减低肝 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谢谢观看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基本介绍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具有退热、止痛作用,是目前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 痛药,儿童治疗剂量为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推荐每天最大剂量75mg/kg, 用量过大,时间过久,可发生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
中毒机制
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合成, 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口服易吸收,90%〜95%在肝脏代谢, 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转变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小部分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540酶系统,代谢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即N-乙酰 对苯醍亚胺(NAPQI),与肝内谷胱甘肽结合,失去活性。过量用药,因肝内谷胱甘肽储 备耗竭,未结合的中间代谢产物产生肝毒性和肾毒性,甚至发生肝坏死。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过量服用后,血药浓度高峰在4小时左右,故摄入 后4小时以内测量对乙酰氨基酚血浓度不能证明是否中毒,长期内服对乙酰氨基酚可致 肾损害,敏感体质的患者常规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可引起急性肝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分为四期
一.第一期,服药后0〜24小时:胃肠道刺激期。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无力、面色苍白、 出汗,偶见中枢神经抑制现象,肝功能正常。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6279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2.png)
演讲人:
目录Biblioteka 1.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5. 结论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定义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止痛药,过量 使用可导致中毒。
中毒的主要机制是肝脏代谢受损,导致肝细胞损 伤。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误判病情
患者在自我用药时,未能正确判断病情严重 性,导致延误就医。
自我诊断常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建议及时 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时就医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治疗,降低肝损 伤风险。
何时需要就医?
服药剂量超标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发展 为肝衰竭。
中毒症状可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需密切观 察。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流行病学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是常见的药物中毒类型之一。
在急诊科的药物中毒案例中,约有25%是由于对 乙酰氨基酚引起的。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 毒?
获取权威信息可以帮助公众做出更明智的健康决 策。
谢谢观看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不当用药
患者可能因误服、超量服用或混合使用多种 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而导致中毒。
一些人可能不了解药物成分,因此容易过量 使用。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特殊人群
肝功能不全、酗酒者、长期使用其他药物的 人群更易发生中毒。
这些人群的肝脏代谢能力降低,增加了风险 。
基层部队常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基层部队常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73f3b41cf18583d0496459d4.png)
采集 、 健康 体检 、 健康评估 , 为 临床路径开 展提供科 学依据 ,
同时使特 勤疗养员对疗养过程有 明确地 了解 , 主动配合 医疗
工作 。( 2 ) 疗养 中期是临床路径进行的主要阶段 , 大约 2 0 d , 主要根据特勤疗养员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 , 按临床路 径图要 求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3 ) 疗养后期主要是 出院前 3 d , 安排 疗养效果 评估 、 健康状 况再评 估和健康 结论 , 以及 出 院后 注
・
6 2・
海军医学杂志2 0 1 3年 1 月第3 4卷第 1 期 J o u na r l o f N a v y M e d i c i n e , V o 1 . 3 4 , N o . 1 , J a n . 2 0 1 3 传播学等学科 的一项 综合性 应用技 术。 目前 特勤疗 养院 中 大多数 医护人员没有接 受过疗 养专业 系统规 范的理论 和 资 质培训 , 难以胜任对特 勤人员进行科学 、 完整 、 高效 的临床路
展系统规 范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 总之 , 特勤疗养专业是 随着军事 战略的调整而不断 丰富 和完善的 , 特勤疗养 院要 立足 特勤疗养 实 际, 全面 把握特 勤 疗养的发展状 况和机遇 , 将临床路径 的现代管理模式 引入军
各种疾病或状态的临床路径评价 细则 , 主要包括 工作 效率评
意事项宣教和定期疗效 随访 。 2 . 3 实施后评估 目前 疗养 一直在 旅游 、 休假 的低层 次徘 徊, 疗养院对疗养的疗效缺乏科学地评估 。应组织专 家制定
径的研究 与实践 。同时受传统疗养模式的影 响, 许多 医护人 员往往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种“ 软指标” 而忽视 , 加之施 教者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 使健康 教育 达不到 预期效果 , 因此要 开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cb57c482e2bd960591c6776e.png)
十分秀气 制作
基本介绍
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 的衍生物,有退热、止疼 作用,因为非那西丁毒性 较低,故目前为非处方药 物,本药物儿童的中毒剂 量为150mg/kg,使用剂 量过大或者时间过久,都 可能导致出现中毒。
机制
本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 分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核形 成无毒物质,由尿排出,其中 极少一少部分被氧化成有高细 胞毒性的代谢中间产物N-乙酰 对苯醌亚胺,治疗剂量下,这 个物质被结合形成无毒性的代 谢产物从尿中排出,但当摄入 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时,非结 合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可和肝 脏的大分子结合,启动一系列 的联反应,最终引起肝细胞死 亡,不论是否存在肝损害,本 药物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临床表现
❖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引起肝损害,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 1.在服药后0.5-24小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 2.服药后24-40小时,1期症状消失,右上腹出现腹痛、黄疸、转氨酶升高,少尿
或者无尿。 ❖ 3.服药后3天左右,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无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
谢谢!!!
肝性脑病。 ❖ 4.服药后4天至2周左右,异常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进而形成不良后果。
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药物口服中毒后,最好可以在1-2小时内催吐, 洗胃,使用活性炭可有效结合对乙酰氨基酚。还 可以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但对于有危险因素的 患者,血药浓度大于75mg/kg 则应尽早进行解 毒治疗。这些患者有:慢性酒精中毒者,平时服 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异烟肼、卡马西平等, 或能导致谷胱甘肽消耗的状态如HIV、营养不良、 肝硬化等。若已经出现急性肝损伤,应该尽早给 予 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当出现严重 肝损伤时,要考虑进行肝移植治疗。另外,严重 中毒时强有力的支持疗法是必需的。例如所有病 例都应进行洗胃,服药 4 h 内洗胃效果更好。
酒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危害大
![酒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危害大](https://img.taocdn.com/s3/m/1e804843804d2b160b4ec0c0.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酒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危害大
导语:酒后服用抗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其危害程度不及车祸那么血淋淋触目惊心,但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酒后驾车属违章行为,这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人们对于酒后服用抗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坏死的危害,却知之甚少,或不以为然。
酒后服用抗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其危害程度不及车祸那么血淋淋触目惊心,但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醋氨酚。
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该药可单独使用,并作为多种抗感冒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常出现在一些非处方药品(OTC)中,人们到药房和一般超市即可随时买到。
该药口服易吸收。
在常用剂量下,80%以上在肝脏与体内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为无活性的代谢物排出体外;另有一小部分(5%以下),转化为胱氨酸结合物而解毒排出体外。
然而,当用较高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尤其是在长期用药或过量中毒时,药物代谢中产生的毒性中间体就以共价键形式与肝中重要的酶和蛋白质分子进行不可逆结合,可导致肝坏死。
那么,饮酒与此有何相干?
酒是含乙醇的饮料。
乙醇90%~98%在肝脏代谢。
由于在代谢过程,要消耗大量的辅酶I,这就影响到糖类、脂肪、能量和维生素的代谢,同时也使得解毒物质谷胱甘肽(GSH)合成减少,本身就对肝脏不利。
同时,由于乙醇是肝中催化对乙酰氨基酚代谢为一个有毒的活性中间体对乙酰苯醌亚胺(NAPQI)的酶(CYP2E1与CYP3A)的诱导剂,可促进这种生物转化而使NAPQI生成增加,因而加重中毒。
退烧药的副作用风险评估
![退烧药的副作用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4dd31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0.png)
退烧药的副作用风险评估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夏季多发病痛中,发烧是常见症状之一。
许多人在发烧时会选择服用退烧药,以缓解不适。
然而,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退烧,但却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退烧药的副作用需要我们重视和评估。
1. 常见副作用退烧药通常包含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成分。
这些药物在降低体温的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胃痛、皮疹等。
在服用退烧药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2. 过量服用风险在追求快速退烧的心态下,一些人可能倾向于过量使用退烧药。
然而,过量服用退烧药是非常危险的,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甚至衰竭,布洛芬过量可能引起胃溃疡、肾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并控制剂量。
3. 过敏反应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退烧药物成分过敏。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红肿、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症状。
对于已知对某种成分过敏的人来说,应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退烧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其他安全的药物。
4. 不良相互作用退烧药常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这可能会引起不良的相互作用。
例如,阿司匹林与布洛芬混用可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对乙酰氨基酚与一些糖皮质激素有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因此,在服用退烧药时,要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特定人群禁用虽然退烧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有效的,但也有一些特定人群需要注意禁用。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儿童等群体对某些药物可能不适应。
在使用退烧药前,特别是对于这些人群,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因药物使用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在评估退烧药的副作用风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的风险。
其次,对于过敏人群,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有潜在过敏风险的药物。
此外,在使用退烧药时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推荐下载】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e4c1c767e21af45b307a82c.png)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推荐下载】导语对乙酰氨基酚可使少数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血小板减少等。
反复用药常出现盐及水潴留和多毛症,也可使血糖、血中尿酸及血脂升高,特别是连续用药时则有临床意义。
过敏反应可见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静注此药时这些反应很少见。
并仅持续几天。
尚未证明有致癌作用。
心血管系统静注此药时沿着静脉有灼热感,但罕见有静脉炎,如注射到血管外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组织坏死。
一次快速静注常致有血压立即下降,可持续2~16小时,此时可出现压力反射性心率及心排出量增加,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用此药治疗高血压危象时曾见有心绞痛及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改变。
发生心肌梗塞者很少见。
有冠状动脉或脑血管功能不全或主动脉瘤患者禁用此药。
神经系统血压过度降低可发生脑缺血的暂时性症状及体征,如头痛、嗜睡、头昏、耳鸣、眼花及可逆的锥体症状。
有报告发生高血糖酮性酸中毒昏迷或高血糖性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消化系统注射后,患者偶诉有一过性味觉变化、恶心、呕吐、腹痛或背痛。
反复应用常见有便秘。
泌尿系统此药可使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水和钠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容量增多、体重增加及水肿,这样可致降压作用丧失,并发生充血性心衰。
如同时给予利尿药可防止这些现象。
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或肾动脉狭窄患者用此药可使血压下降,可导致肾素排泌大量增多。
造血系统有报告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
内分泌、代谢此药直接作用于胰腺的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并可能增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肝糖原异生及改变外围对葡萄糖的利用,致大多数患者的血糖增高。
血糖升高常是轻度的,急性用药时并不出现,但长期应用偶见有严重的高血糖症、酮性酸中毒及昏迷。
可出现继发于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的高尿酸血症,但尚未见有急性痛风。
长期应用可使皮质醇排泌减少、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多及提早儿童的骨骺年龄和骨骺成熟。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cad2329e31433238689385.png)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分析作者:张冬梅陈慧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目的:探究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机制,其次从患者情况分析用药,分析不良反应和可能造成的损害,最后得出结论。
结果:有的患者没有按照治疗剂量服药,误以为服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有的患者混用药,随意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该成分的药物,造成药物之间发生作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有的酗酒或非酗酒患者没有按照说明忌酒,造成严重的肝毒性,这些不当行为都会引发不良反应,造成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的销售和购买没有严格的规定,患者可以自行购买任何数量的药物,因而造成的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事故较多,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对乙酰氨基酚的认识。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1对乙酰氨基酚概述发热和关节疼痛等是常见的病症,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历史也在不断更迭。
1875年,人们已经能够将水杨酸钠用于治疗风湿和痛风。
随着人们对药物研究力度的加大,19世纪以来,人们开始研究出各类解热镇痛药。
至今为止,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品种较多,有固体制剂也有液体制剂,不同的剂型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用药需求,因而其应用也比较广泛。
目前的解热镇痛药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衍、丙酸类以及抑制剂。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二类,苯胺类中的对乙酰氨基酚。
从药物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乙酰氨基酚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研究出来并应用在治疗上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乙酰苯胺类的解热镇痛药是非那西丁,但是,该药的毒性较大,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也比较大,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毒性较小且疗效较好的药物。
通过研究发现,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不仅具有同样的疗效,并且其副作用比非那西丁少,因此,人们开始弃用非那西丁,选用相对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至此,它成为解热镇痛药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哪些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d54058d5aef8941ea76e0577.png)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状,尤其是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早期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什么表现?得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会怎样?以及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哪些
并发病症,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常见症状:
慢性中毒、恶心、肝功能异常、厌食
*一、症状:
服药24小时内,患者有轻度厌食,恶心,呕吐和出汗;服
药后24~48小时,患者自觉稍好,但有右上腹肝区疼痛,并可
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与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2~4天后发生
肝坏死,肝性脑病,心肌损害及肾功能衰竭,黄疸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二、诊断:
药物血浆浓度测定可发现潜在中毒,间隔几小时后反复测定,有助中毒诊断。
*以上是对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并发症,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还会引
起哪些疾病呢?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常见并发症:
气腹痛
*一、并发症:
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及苍白等,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十大副作用
可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偶见皮炎伴瘙痒。
国外有发生血管性紫癜、急性全身性疱疹样脓疱病、乳头样斑丘疹的报道。
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
1.呼吸系统本药可使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严重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
本药与哮喘发病及哮喘严重程度有强相关性,可能是呼吸道上皮细胞表层液及鼻黏膜黏液中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被本药代谢产物耗竭所致。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规剂量下本药对情绪无影响。
过量致肝坏死时可出现昏睡、注意力障碍、激动、精神错乱和昏迷等反应。
3.消化系统:本药的胃肠刺激作用小,短期服用不会引起胃肠道出血。
但已有数例服用本药导致肝毒性的报道,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肝坏死。
滥用酒精可能加剧肝毒性。
4.泌尿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本药可致肾病,包括肾乳头坏死性肾衰,尤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少尿、尿毒症)。
肾衰也可能继发于本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5.血液系统:罕见血液学不良反应,偶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
其他罕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还有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浆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等。
与阿司匹林相比,本药对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聚集时间几无影响。
6.内分泌/代谢:国外动物实验发现,大剂量本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和精子生成,但还不能确定与临床有何关系。
国外有引起低体温的报道,过量服用还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报道。
中毒剂量可引起低血磷症及低血糖,也曾有一过性高血糖的报道。
7.皮肤:可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偶见皮炎伴瘙痒。
国外有发生血管性紫癜、急性全身性疱疹样脓疱病、乳头样斑丘疹的报道。
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
8.骨骼肌肉:国外用本药做激发试验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
9.过敏反应罕见。
10.尚无致癌的报道。
乙酰氨基酚可使少数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
血小板减少等.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肌肉及关节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1.可见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便秘,口干,食欲缺乏等,可自行恢复.
2.有轻度嗜睡,头晕,乏力,皮疹等.
3.对乙酰氨基酚可使少数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血小板减少等.
4.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用药对肝,肾功能均有损害,尤其是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
5.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超量(包括中毒量)时,如成人一次超过10g,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或胃痉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随后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肝功衰竭,肾小管坏死,甚至导致完全性,不可逆性肝坏死.
复方氨酚烷胺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氨酚烷胺片
英文名称: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Fufang Anfenwan'an Pian
【成份】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
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片。
【作用类别】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金刚烷胺可抗“亚-甲型”流感病毒,抑制其繁殖;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并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能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症状;人工牛黄具有解热镇惊作用。
【适应症】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片,一日2次。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4.1岁以下儿童禁用。
【注意事项】
1.用药3~7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者工作时间慎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不应与含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及氯霉素同服。
2.长期服用本品或与其他解热镇痛药同服有增加肾毒性之危险。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偶见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